CN111084716A - 一种内脏激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脏激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4716A
CN111084716A CN202010205106.0A CN202010205106A CN111084716A CN 111084716 A CN111084716 A CN 111084716A CN 202010205106 A CN202010205106 A CN 202010205106A CN 111084716 A CN111084716 A CN 111084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ulse generator
viscera
gas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51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裘钧
李芳芳
王光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2051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47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4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4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4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38Driving means with 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脏激振器,包括:基底;若干个彼此并排设置的气囊,设置在所述基底与使用者相对的一侧;若干个气流连接管,与所述气囊对应设置,所述气流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气囊;脉冲发生器,一端连接所述气流连接管的第二端,另一端适于连接气源,所述脉冲发生器适于形成气体脉冲射流。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脉冲发生器,可以将连接在脉冲发生器上的气源的气体按照一定的频率转移至设置在基底上的气囊处,气囊在受到气体的填充后,会发生一定频率的振动。

Description

一种内脏激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协助将内脏小官腔中粘液排出的激振器。
背景技术
对于很多疾病而言,在发病后都会伴随呼吸不畅的病症。经过医护人员的分析,发现出现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肺部小气道中黏液增多,粘液自身的粘稠度很高,进而阻塞小气道内部的氧气的正常输送。相同的原理,当患者的其它内脏中出现粘液阻塞小气道的情况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垂危的状况。
因此,为了缓解该症状,需要及时对小气道内部的粘液进行排除,但是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可以协助将粘液从小气道中排出医疗设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没有可以将内脏深部粘液进行及时排出的无创医疗设备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脏激振器,包括:基底;若干个彼此并排设置的气囊,设置在所述基底与使用者相对的一侧;若干个气流连接管,与所述气囊对应设置,所述气流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气囊;脉冲发生器,一端连接所述气流连接管的第二端,另一端适于连接气源,所述脉冲发生器适于形成气体脉冲射流。
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还包括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脉冲发生器中所述气体脉冲射流的频率。
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每根所述气流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气调节阀。
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还包括若干个排气阀,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囊上。
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还包括压力缓冲罐,设置在所述气流连接管与所述脉冲发生器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信号发射接收器,所述信号发射接收器适于接收或发射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若干个所述气囊之间沿所述基底的周向彼此并排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所述基底上述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适于将所述基底绕设在使用者身体上。
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所述固定部为卡扣或绑带。
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所述基底采用柔性材质制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包括:基底;若干个彼此并排设置的气囊,设置在所述基底与使用者相对的一侧;若干个气流连接管,与所述气囊对应设置,所述气流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气囊;脉冲发生器,一端连接所述气流连接管的第二端,另一端适于连接气源,所述脉冲发生器适于形成气体脉冲射流。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脉冲发生器,可以将连接在脉冲发生器上的气源的气体按照一定的频率转移至设置在基底上的气囊处,气囊在受到气体的填充后,会发生一定频率的振动。
根据Poiscuille定律的流量公式,毛细管(小气道)内流体流量与黏性成反比、与压差成正比、与内径的四次方成正比。位于小气道内部的粘液属于非牛顿流体,当内脏中的毛细管(小气道)被激振时,往往会发生剪切稀化效应,从而减小黏性;另外一方面,内脏的激振会增加堵塞端两侧压差波动,引起瞬间压差的提高。上述两个原因会增加黏性流体在毛细管内的流动。因此,通过气囊的振动,可以有效地加快毛细管(小气道)内部粘液的流动性,进而可以加快粘液从毛细管(小气道)中流出,进而可以有效地缓解使用者内脏中发生的拥堵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还包括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脉冲发生器中所述气体脉冲射流的频率。
对于不同的器官,其自身的频率会有不同,通过设置控制器,可以使脉冲发生器中的气体按照特定的频率输出到气囊内,从而对特定的器官进行共振,从而达到对不同器官精准治疗的目的。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不可以输出与心脏一致的频率,因此一旦与心脏发生共振,将对使用者的生命造成危害,因此通过调整气流脉冲射流的频率,可以在确保使用者心脏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对某一具体器官的共振操作。
3.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每根所述气流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气调节阀。
通过设置进气调节阀,可以实现对某一气囊是否工作,以及激振强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对某一特定器官按照特定的共振频率及激振强度进行治疗,在实现粘液排出的同时,尽可能减小使用者在治疗时受到的痛苦。
4.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还包括若干个排气阀,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囊上。排气阀与调节阀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对激振强度自身的精准调节。
5.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还包括压力缓冲罐,设置在所述气流连接管与所述脉冲发生器之间。通过设置压力缓冲灌,可以避免从脉冲发生器中传递过来的气体的冲击力过大,进而导致气囊极速膨胀,对激振强度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6.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信号发射接收器,所述信号发射接收器适于接收终端发出的信号,从而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复杂性,有利于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并可以降低可能的受感染的风险。
7.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若干个所述气囊之间沿所述基底的周向彼此并排设置。
通过设置的设置方式,当基底捆绑在人体时,基底上的多个气囊可以分别作用在不同的人体器官上,通过控制不同气囊的进气调节阀,操作人员仅需要一次捆绑操作即可实现对多个不同器官的治疗操作,有效地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8.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所述固定部为卡扣或绑带。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将基底轻松连接在使用者身上或从使用者身上移除,方便进行操作。
9.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所述基底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从而方便将基底缠绕在使用者身体上,同时可以提高使用者自身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囊与基底之间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作用在人体胸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内脏激振器作用在人体腹腔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底;21-第一气囊;22-第二气囊;23-第三气囊;24-第四气囊;3-气流连接管;4-脉冲发生器;5-控制器;6-进气调节阀;7-排气阀;8-压力缓冲罐;9-信号发射接收器;10-固定部;11-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脏激振器,包括:基底1;若干个彼此并排设置的气囊,设置在所述基底1与使用者相对的一侧;若干个气流连接管3,与所述气囊对应设置,所述气流连接管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气囊;脉冲发生器4,一端连接所述气流连接管3的第二端,另一端适于连接气源11,所述脉冲发生器4适于形成气体脉冲射流。
通过设置脉冲发生器4,可以将连接在脉冲发生器4上的气源11的气体按照一定的频率转移至设置在基底1上的气囊处,气囊在受到气体的填充后,会发生一定频率的振动。根据Poiscuille定律的流量公式,毛细管(小气道)内流体流量与黏性成反比、与压差成正比、与内径的四次方成正比。位于小气道内部的粘液属于非牛顿流体,当内脏中的毛细管(小气道)被激振时,往往会发生剪切稀化效应,从而减小黏性;另外一方面,内脏的激振会增加堵塞端两侧压差波动,引起瞬间压差的提高。上述两个原因会增加黏性流体在毛细管内的流动。因此,通过气囊的振动,可以有效地加快毛细管(小气道)内部粘液的流动性,进而可以加快粘液从毛细管(小气道)中流出,进而可以有效地缓解使用者内脏中发生的拥堵问题。
具体地,所述气囊自身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如橡胶、乳胶等材质,通过采用柔性材质实现与身体较好的贴合性,此外,当采用低共振频率进行治疗时,能将气囊内气体的低频振动最大程度传导到身体内部,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本实施例中,基底1自身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如织物材料或其他没有拉伸性能的材料等。作为变型,所述基底1自身可以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如金属、木材、塑料等,在基底1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基底1弯折呈一定的弧度,从而方便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多个气囊稳定作用在对应的器官上。
具体的,气囊自身可以固定在基底1上,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基底1上,气囊与基底1之间可以采用缝合的方式连接,可以在基底1上设置兜,将气囊放入兜中,从而提高气囊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气囊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如图2所示,其中只有一个第一气囊21,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气囊21、第二气囊22、第三气囊23和第四气囊24。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脉冲发生器4一端连接有气源11,其内部设置有转子和转子套,在转子和转子套上分别设置有出气孔,通过转子及转子套上的出气孔的规律开闭,形成脉冲射流。当转子与转子套的开孔存在重叠时,高压气体形成脉冲射流;当转子的出气孔与转子套的出气孔错位时,高压气体被密闭在脉冲发生器4内部,形成射流间断;射流和间断重复出现形成气体脉冲射流。
具体地,脉冲发生器4的转子通过气管连接气源11,气源11自身采用高压气源11。脉冲发生器4的转子套的出气孔中的气体进入到连接管的第二端中。本实施例中,气源11自身采用压缩空气,方便获取,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底1上述设置有固定部10,所述固定部10适于将所述基底1绕设在使用者身体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10为卡扣或绑带,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将基底1轻松连接在使用者身上或从使用者身上移除,方便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脏激振器,还包括控制器5,适于控制所述脉冲发生器4中所述气体脉冲射流的频率,控制器5与脉冲发生器4之间连接有电线。
对于不同的器官,如心脏、肺等,其自身的频率会有不同,通过设置控制器5,可以使脉冲发生器4中的气体按照特定的频率输出到气囊内,从而对特定的器官进行共振,从而达到对不同器官精准治疗的目的。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不可以输出与心脏一致的频率,因此一旦与心脏发生共振,将对使用者的生命造成危害,因此通过调整气流脉冲射流的频率,可以在确保使用者心脏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对某一具体器官的共振操作。
举例来说,人体心脏的共振频率是9-10Hz,需要避开心脏的共振频率,从而避免对心脏造成伤害,同时人体内脏的本征频率范围在4-12Hz之间,具体使用者需要采用的激振频率在先验判断的频率点附近搜索,激振频率与器官本征频率匹配时,使用者会有强烈的主观感受,以主观感受作为共振发生的判断。例如,当频率为4Hz时,使用者的某一器官发生强烈的主观感受,如牵拉感等,此时可以通过该频率对该器官进行治疗。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控制器5中预先输入预定的程序,然后按照预设的步骤和预设的激振频率,对不同器官进行顺序治疗。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控制器5上设置有信号发射接收器9,所述信号发射接收器9适于接收或发出信号。具体地,其可以接收从终端发出的信号,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信号发射接收器9自身可以是wifi模块、蓝牙模块、红外模块,只要属于可以接收或发送信号的装置均可,信号发射接收器9接收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同时可以将相关的信号发送至终端处,使得操作人员实时获知设备的工作状态。通过设置信号发射接收器9,使得操作人员可以远程对使用者进行治疗,避免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同时通过设置信号发射接收器9,可以对预先设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实时更新,从而确保采用最准确的方案对使用者进行治疗。
本实施例中,每根所述气流连接管3上分别设置有进气调节阀6。通过设置进气调节阀6,可以实现对某一气囊是否工作,以及激振强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对某一特定器官按照特定的共振频率及激振强度进行作用,在实现粘液排出的同时,尽可能减小使用者在治疗时受到的痛苦。
具体地,激振强度是指气体脉冲射流产生的脉冲气流引起气囊产生压力波动中,这种压力波动将通过体表传导到内脏,引起内脏产生振动幅度的大小。
通过设置进气调节阀6的开度,可以控制相对应的气囊是否工作,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的激振强度。通过控制不同器官对应部位的进气调节阀6的开度,可以控制某一气囊是否对器官进行振动,同时还可以控制某一气囊内部的气体脉冲射流,进而控制相关器官的激振强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个排气阀7,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囊上。排气阀7与调节阀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对激振强度自身的精准调节。
具体地,所述排气阀7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过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脏激振器中,气流连接管3自身可以直接连接在脉冲发生器4上,也可以在二者之间设置气流缓冲设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缓冲罐8,设置在所述气流连接管3与所述脉冲发生器4之间。通过设置压力缓冲灌,可以避免从脉冲发生器4中传递过来的气体的冲击力过大,进而导致气囊极速膨胀,对激振强度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具体地,压力缓冲罐8自身可以是圆柱体、可以是长方体,对于形状不进行过多限定。压力缓冲器自身的容积根据气囊的数量等进行确定,其不宜过大,过大会减轻压力波动,也不宜过小,过小会令多个气囊间压力不一致,因而影响气囊的正常工作,具体的容积大小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脏激振器,若干个所述气囊之间沿所述基底1的周向彼此并排设置。通过设置的设置方式,当基底1捆绑在人体时,基底1上的多个气囊可以分别作用在不同的人体器官上,通过控制不同气囊的进气调节阀6,操作人员仅需要一次捆绑操作即可实现对多个不同器官的治疗操作,有效地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囊采用了1×4的设置方式,即在一行中设置四个气囊。作为变型,可以设置多行气囊,在每行中设置不同数量多的气囊,如采用2×4、2×3等方式。在多个气囊形成的矩阵中,可以在每个位置都设置气囊,也可以在某个位置不设置气囊,一般来说,该部位可以是无需进行操作的器官,如心脏等、也可以是不具有器官的部位。
以图1中所示的内脏激振器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内脏激振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基底1用卡扣或绑带固定在使用者身体上,卡扣或绑带的位置优选为胸腔、腹腔、盆腔或身体其它部分,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图中灰色块为内脏激振器,基底1可以作用在使用者的胸腔位置,也可以作用在使用者的腹腔位置,当作用在腹腔位置时,可以对腹腔中的相关器官进行激振,也可以通过传递将激振力传递至胸腔中;
打开位于左侧的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上的进气调节阀6,关闭位于右侧的第三气囊23和第四气囊24上的进气调节阀6,此时仅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22工作,可以对使用者左侧的器官进行激振,减弱对使用者右侧的器官的激振,反之亦然。当使用者进行平躺时,可以仅保留第一气囊21和第四气囊24工作,停止第二气囊22和第三气囊23工作。
当其中一个气囊工作时,通过移动终端或者控制器5中的内置程序,对脉冲发生器4中产生的气体脉冲射流的频率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器官的频率。
当确定好某一气囊所对应的气体脉冲射流频率后,控制进气调节阀6和排气阀7的开度,从而确定合理的激振强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内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1);
若干个彼此并排设置的气囊,设置在所述基底(1)与使用者相对的一侧;
若干个气流连接管(3),与所述气囊对应设置,所述气流连接管(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气囊,每根所述气流连接管(3)上分别设置有进气调节阀(6);
脉冲发生器(4),一端连接所述气流连接管(3)的第二端,另一端适于连接气源(11),所述脉冲发生器(4)适于形成气体脉冲射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5),适于控制所述脉冲发生器(4)中产生的气体脉冲射流的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排气阀(7),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囊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缓冲罐(8),设置在所述气流连接管(3)与所述脉冲发生器(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5)上设置有信号发射接收器(9),所述信号发射接收器(9)适于接收或发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气囊之间沿所述基底(1)的周向彼此并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上述设置有固定部(10),所述固定部(10)适于将所述基底(1)绕设在使用者身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为卡扣或绑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采用柔性材质制成。
CN202010205106.0A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内脏激振器 Pending CN111084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5106.0A CN111084716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内脏激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5106.0A CN111084716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内脏激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4716A true CN111084716A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0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5106.0A Pending CN111084716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内脏激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471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75493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Non-invasive device for synchronizing chest compression and ventilation parameters to residual myocardial activity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N203619848U (zh) * 2013-12-18 2014-06-04 嘉兴泰信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呼吸道清洁系统的智能驱动装置
CN203829281U (zh) * 2014-05-04 2014-09-17 蔡惠梁 一种咳痰背心
CN105167974A (zh) * 2015-10-10 2015-12-23 安庆师范学院 腰腹部加压仪
CN109125037A (zh) * 2018-09-26 2019-01-04 济南普若培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智能化监护功能的辅助排痰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75493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Non-invasive device for synchronizing chest compression and ventilation parameters to residual myocardial activity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N203619848U (zh) * 2013-12-18 2014-06-04 嘉兴泰信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呼吸道清洁系统的智能驱动装置
CN203829281U (zh) * 2014-05-04 2014-09-17 蔡惠梁 一种咳痰背心
CN105167974A (zh) * 2015-10-10 2015-12-23 安庆师范学院 腰腹部加压仪
CN109125037A (zh) * 2018-09-26 2019-01-04 济南普若培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智能化监护功能的辅助排痰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锟 等: "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治疗80岁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1663B1 (en) Chest compression vest with connecting belt
US7762967B2 (en) Chest compression apparatus
US6605050B2 (en) Body pulsating jacket
EP0363380B1 (en) Chest compression apparatus
US8192381B2 (en) Air vest for chest compression apparatus
CN106075683B (zh) Pap系统
CN101507844B (zh) 智能型全胸腔高频振荡排痰机及排痰方法
EP2934641B1 (en) Eap-driven airpump for patient interfaces
CN107847697A (zh) 便携式人工呼吸机
CA2477827A1 (en) Continuous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breathing treatment apparatus
WO2013076624A1 (en) Inflatable headgear for a patient interface assembly
CN111084716A (zh) 一种内脏激振器
US10105281B1 (en) Negative pressure vest
EP3531989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breathing in a subject
CN213130308U (zh) 乳腺外科用护理带
US20040158177A1 (en) Pneumatic chest compression vest with front panel bib
EP1220652B1 (en) Chest compression vest with connecting belt
CN113975471A (zh) 一种头颈淋巴引流调控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20672A (zh) 一种软体胸外按压装置
CN219147583U (zh) 一种用于腹部磁共振弹性成像和呼吸门控、呼吸控制的腹带装置
CN210096688U (zh) 自动定向透药治疗仪
CN207520423U (zh) 一种用于辅助咳嗽的装置
CN105852925A (zh) 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对术区进行包扎的背心组合包扎装置
CN111568736A (zh) 医疗急救用一种鼻部脉冲加大送气量以及掐人中的结构
CN218793495U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腹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