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3246A -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3246A
CN111083246A CN201911199777.4A CN201911199777A CN111083246A CN 111083246 A CN111083246 A CN 111083246A CN 201911199777 A CN201911199777 A CN 201911199777A CN 111083246 A CN111083246 A CN 111083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ame
address
data
replac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97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涛
王秀竹
潘城
温景新
连柯
潘亮
江映燕
骆宇平
梁炯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97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3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3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3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53Lease time; Renewa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包括: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本发明通过将串口服务器的功能移植到以太网交换机上,使得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多种数据传输模式,提高网络设备更换串口模式的灵活性,从而降低网络设备的硬件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交换机应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基于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的交换机,而串口服务器则是一种将串口转以太网的设备,其不需要依靠以太网交换机的串口(COM端口)进行连接,可用于将RS232/485型号的串口与TCP/IP类型的网络接口进行数据传输,以使串口服务器具备网络数据通信功能;这两种设备在通信、交通以及保险等行业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目前,大多数的串口服务器都是以网线连接网络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由于,串口服务器中的每个RS232/485串口都是独立的,因此,在切换串口模式的情况下,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更换和插拔串口线,操作过程极其复杂;而且,在开发板不支持网线连接的情况下,还需要由以太网交换机提供串口,从而通过以太网交换机的内网口进行传输;这种配置方式操作复杂,成本较高,而且数据传输效率低,不利于网络设备更换串口模式。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通过将串口服务器的功能移植到以太网交换机上,使得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多种数据模式,提高网络设备更换串口模式的灵活性,从而降低网络设备的硬件成本。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应用于以太网交换机,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
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
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
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配置文件,并在所述配置文件中配置所述预设地址;其中,所述预设地址包括:预设IP地址以及预设MAC地址。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外网口获取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从所述配置文件中获取所述预设IP地址以及所述预设MAC地址;
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IP地址替换为所述预设IP地址,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替换为所述预设MAC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目的IP替换为所述串口扣板的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目的端口号替换为所述串口扣板的端口号。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源IP地址以及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
将所述源MAC地址以及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
对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计算,并检验所述第二数据帧是否完整;
当所述第二数据帧完整时,通过内网口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串口扣板。
进一步地,所述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通过所述内网口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
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
根据所述IP地址查找所述数据库,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源IP地址;
根据所述MAC地址查找所述数据库,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源MAC地址。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查找的结果,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替换为所述源IP地址;
根据查找的结果,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MAC地址替换为所述源MAC地址;
通过所述外网口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以建立所述串口扣板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目的IP替换为所述主机的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目的端口号替换为所述主机的端口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其中,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包括:外网口、内网口、串口扣板、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外网口、所述内网口以及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串口扣板与所述内网口连接;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数据传输处理程序,所述数据传输处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传输处理程序,所述数据传输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主机发送的数据帧进行修改,使得修改后的数据帧中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端口号可以适应串口扣板,从而实现串口扣板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而且,通过将串口扣板反馈的数据帧中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端口号进行还原,使得串口扣板可以与主机进行通信。本发明通过将串口服务器的功能移植到以太网交换机上,使得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多种数据传输模式,提高网络设备更换串口模式的灵活性,从而降低网络设备的硬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数据帧转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源地址存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以太网交换机的命令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至图4,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数据帧转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源地址存库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以太网交换机的命令示意图。
目前,大多数的串口服务器都具备RS232和RS485这两种型号的串口,由于这两种型号的串口都是独立设置的,因此,在更换串口模式时,需要更换和插拔串口线,这就导致更换过程比较繁琐;而且,在开发板不支持网线连接的情况下,还需要增加一个以太网交换机才能进行通信,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开发板与其他设备之间通信的硬件成本。
针对串口服务器切换串口模式操作繁琐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应用于以太网交换机,使得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实现串口服务器的数据传输功能,从而提高网络设备更换串口模式的灵活性,从而降低网络设备的硬件成本。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当中,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在所述以太网交换机中设置配置文件,并在所述配置文件中配置所述预设地址;其中,所述预设地址包括:预设IP地址以及预设MAC地址,所述预设IP地址即为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内网口的IP地址,所述预设MAC地址则为串口扣板的MAC地址;当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从所述配置文件中获取所述预设IP地址以及所述预设MAC地址,从而对主机发送的数据帧中的地址进行替换,使得所述主机发送的数据帧可以传输至相应的串口扣板。
另外,还需在所述以太网交换机中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可用于存储替换后的源IP地址以及源MAC地址;并且,在所述数据库中还可存储所述源IP地址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以及存储所述源MAC地址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当所述串口扣板向所述主机反馈数据帧时,可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源IP地址以及源MAC地址,从而将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数据帧中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进行还原,从而实现所述串口扣板与所述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即在所述步骤100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01,设置配置文件,并在所述配置文件中配置所述预设地址;其中,所述预设地址包括:预设IP地址以及预设MAC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采用NAT(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方式将所述主机发送的数据帧进行修改,从而实现telnet(远程登入)会话过程;该NAT方式是将所述主机发送给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帧进行修改,即将数据帧中的IP地址替换为新的IP地址,以及将数据帧中的MAC地址替换为新的MAC地址;再将转换前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端口号存储在预先设置的所述数据库当中;最后将修改后的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从而实现所述主机与所述串口扣板之间的数据通信;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帧时,对反馈的数据帧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进行还原,从而实现所述串口扣板与所述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主机对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进行Telnet访问操作时(TCP协议的一种访问操作),所述主机会发送一个请求的数据帧(即第一数据帧)给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所述以太网交换机通过外网口接收该数据帧,并根据预设配置文件中的数据,对该数据帧进行以下修改(替换)。
1、将该数据帧头目中的源IP地址(即主机的IP地址)修改为:预设IP地址(即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内网口的IP地址);
2、将该数据帧中的目的IP地址(原目的IP地址为: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外网口的IP地址)修改为所述串口扣板的IP地址;
3、将该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原目的MAC地址为: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外网口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串口扣板的MAC地址;
4、将该数据帧中的目的端口号(原目的端口号为: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外网口的端口号)修改为所述串口扣板的配置文件中对应的端口号。
在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上述修改之后,即可得到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帧。
即在所述步骤100当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通过外网口获取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从所述配置文件中获取所述预设IP地址以及所述预设MAC地址;
步骤120,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IP地址替换为所述预设IP地址,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替换为所述预设MAC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
步骤130,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目的IP替换为所述串口扣板的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目的端口号替换为所述串口扣板的端口号。
通过对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使得所述串口扣板可以支持RS232和RS485两种传输模式,其中,RS232传输模式的标准传输速率较低,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传输方式;而RS485传输模式的标准传输距离远,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因此,在所述串口扣板当中,同一个接口集合了两种不同的传输方式,使得所述串口扣板可以实现串口服务器的功能,从而降低了网络传输所需要的硬件成本。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当中,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帧后,还需要将修改的内容进行记录,并存储在所述数据库当中;而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替换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计算以及检验,以保证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完整性以及稳定性;最后,经过计算以及检验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串口扣板,以此完成所述主机到所述串口扣板的数据通信的过程。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对所述第二数据帧修改的内容进行记录时,分别对所述源IP地址、所述源MAC地址、目的IP地址以及目的端口号等进行记录,同时记录这些数据在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对应关系形成映射表,并将所述映射表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
具体地,在对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计算以及检验时,先计算所述第二数据帧中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是否完整,然后再根据计算结果,模拟运行所述第二数据帧,以检验所述第二数据帧是否可以传输至目的设备。
在对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计算以及检验之后,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帧完整,则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内网口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串口扣板。
即在所述步骤200当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将所述源IP地址以及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
步骤220,将所述源MAC地址以及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
步骤230,对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计算,并检验所述第二数据帧是否完整;
步骤240,当所述第二数据帧完整时,通过内网口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串口扣板。
通过将修改的内容进行记录,并存储在所述数据库当中,在以太网服务器出现未知问题或操作失误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及时定位出问题所在,从而方便解决问题;而且,通过对修改后的数据帧进行计算以及检验,可保证修改后的数据帧中数据的完整和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当中,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0,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串口扣板在接收到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时,与所述太网交换机建立TCP连接,并向所述太网交换机回复一个数据帧(即第三数据帧);此处,所述串口扣板对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帧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回复一个数据帧。
在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帧时,通过其底板的内网口来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帧,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此时,通过对比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到修改之前的原数据,以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等进行还原处理。
即在所述步骤300当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通过所述内网口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
步骤320,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
步骤330,根据所述IP地址查找所述数据库,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源IP地址;
步骤340,根据所述MAC地址查找所述数据库,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源MAC地址。
通过查找所述数据库,使得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数据进行还原处理,从而实现与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当中,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0,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收到回复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后,通过对比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源端口号以及目的端口号,从所述数据库中找到对应的记录,并对所述第三数据帧进行以下修改:
1、将源IP地址修改回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外网口IP地址;
2、将目的IP地址修改为所述主机的IP地址;
3、将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主机的MAC地址;
4、将目的端口号修改为所述主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时的源端口号。
在对所述第三数据帧进行修改之后,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外网口将修改后的第三数据帧发送回所述主机;至此,所述主机与所述串口扣板之间的通信已经建立,即可实现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串口服务器功能。
由于,不同的主机与所述以太网交换机之间的通信机制不同,因此,通信过程中的端口号、IP地址以及MAC地址均不同;通过建立数据库,以及在所述数据库中对各自的端口号、IP地址以及MAC地址进行记录,使得多台主机可以同时对所述串口扣板进行访问。
即在所述步骤400当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根据查找的结果,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替换为所述源IP地址;
步骤420,根据查找的结果,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MAC地址替换为所述源MAC地址;
步骤430,通过所述外网口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以建立所述串口扣板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信;
步骤440,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目的IP替换为所述主机的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目的端口号替换为所述主机的端口号。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现场需要切换RS232模式或RS485模式时,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机中的命令实现模式切换。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切换串口模式时,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机下发serial mode(串行方式)命令,切换RS232模式或RS485模式;具体地,通过serial mode命令对GPIO管脚的值进行修改;其中,在RS232模式下,对应的3个GPIO管脚的电平分别为:低电平、低电平以及高电平,即将对应的GPIO管脚值配置为001。
在RS485模式下,对应的3个GPIO管脚的电平分别为:低电平、高电平以及高电平,即将对应的GPIO管脚值配置为011。
在这两种串口模式当中,每个模式控制3个不同的GPIO管脚,通过修改每个GPIO管脚的电平,即可实现对每个GPIO管脚的控制;在切换串口模式时,通过发送不同的命令,即可对GPIO管脚的电平进行修改。
在对GPIO管脚进行修改之后,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串口即可支持需要的模式;另一方面,每个串口的波特率以及停止位等都可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命令进行修改,从而实现对所述串口扣板进行直接控制。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其中,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包括:外网口10、内网口20、串口扣板30、处理器40以及存储器50;所述外网口10、所述内网口20以及所述存储器50分别与所述处理器40连接;所述串口扣板30与所述所述内网口20连接;
所述存储器50存储有数据传输处理程序,所述数据传输处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40执行时用于实现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具体如上所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传输处理程序,所述数据传输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具体如上所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主机发送的数据帧进行修改,使得修改后的数据帧中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端口号可以适应串口扣板,从而实现串口扣板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而且,通过将串口扣板反馈的数据帧中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端口号进行还原,使得串口扣板可以与主机进行通信。本发明通过将串口服务器的功能移植到以太网交换机上,使得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多种数据传输模式,提高网络设备更换串口模式的灵活性,从而降低网络设备的硬件成本。
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如处理器,控制器等)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存储器、磁碟、光盘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应用于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
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
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
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配置文件,并在所述配置文件中配置所述预设地址;其中,所述预设地址包括:预设IP地址以及预设MAC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外网口获取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从所述配置文件中获取所述预设IP地址以及所述预设MAC地址;
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IP地址替换为所述预设IP地址,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替换为所述预设MAC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目的IP替换为所述串口扣板的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目的端口号替换为所述串口扣板的端口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源IP地址以及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
将所述源MAC地址以及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
对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计算,并检验所述第二数据帧是否完整;
当所述第二数据帧完整时,通过内网口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串口扣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通过所述内网口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
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
根据所述IP地址查找所述数据库,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源IP地址;
根据所述MAC地址查找所述数据库,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源MAC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查找的结果,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替换为所述源IP地址;
根据查找的结果,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MAC地址替换为所述源MAC地址;
通过所述外网口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以建立所述串口扣板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目的IP替换为所述主机的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目的端口号替换为所述主机的端口号。
9.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包括:外网口、内网口、串口扣板、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外网口、所述内网口以及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串口扣板与所述内网口连接;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数据传输处理程序,所述数据传输处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传输处理程序,所述数据传输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
CN201911199777.4A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083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9777.4A CN111083246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9777.4A CN111083246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3246A true CN111083246A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12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9777.4A Pending CN111083246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324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8160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CN115002941A (zh) * 2022-08-08 2022-09-02 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蓝牙电能表的通讯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652A (zh) * 2010-02-04 2010-08-11 深圳市金宏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串口与以太网方式转换的方法、系统及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CN103533103A (zh) * 2013-10-31 2014-01-22 成都西加云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地址转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528486A (zh) * 2016-11-09 2017-03-22 湖南戈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口数据交换的方法
CN108228521A (zh) * 2018-02-26 2018-06-29 湖南戈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串口通信网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652A (zh) * 2010-02-04 2010-08-11 深圳市金宏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串口与以太网方式转换的方法、系统及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CN103533103A (zh) * 2013-10-31 2014-01-22 成都西加云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地址转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528486A (zh) * 2016-11-09 2017-03-22 湖南戈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口数据交换的方法
CN108228521A (zh) * 2018-02-26 2018-06-29 湖南戈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串口通信网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8160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CN115002941A (zh) * 2022-08-08 2022-09-02 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蓝牙电能表的通讯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0021250A2 (en) Modbus plus ethernet bridge
JP2010510578A (ja) Sasゾーン・グループ・パーミッション・テーブルのバージョン識別子
CN112445700B (zh) 测试方法和装置
JP2006146927A (ja) Snmp基盤の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1083246A (zh)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CN105242940A (zh) 一种集中固件更新方法
CN112600928A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4639497A (zh) 远程访问配置方法、远程访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124603A (zh) 一种cd-rom挂载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CN107547346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US769845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 device address
CN103973573A (zh) 会话备份方法、报文转发方法及其装置
CN106100953B (zh) PCIe设备共享网络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13142B (zh) 一种Linux下的iSCSI虚拟代理实现方法
CN105743709A (zh) 一种管理装置、整机柜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
TWI799179B (zh) 運算系統及網路裝置管理方法
CN115002069A (zh) 端口映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50283538A1 (en) Addressing logical subsystems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US20040136374A1 (en) Backplan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ts use
US8214473B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device within a computer system
CN207589072U (zh) 应用于Tb/s级光网络信号交换设备
CN114338456B (zh) 图像采集设备状态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7254987B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64666B (zh) 用于存储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0737396B (zh) 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