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2231A - 一种mimo全向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mimo全向天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82231A CN111082231A CN201911006357.XA CN201911006357A CN111082231A CN 111082231 A CN111082231 A CN 111082231A CN 201911006357 A CN201911006357 A CN 201911006357A CN 111082231 A CN111082231 A CN 1110822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monopole
- mimo
- impedance
- antenna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404 monopol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9—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21/293—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e unit or more being an array of identical aeri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0—Element having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MO全向天线,涉及覆盖天线技术领域,解决了多制式、大容量下多端口天线体积庞大、端口信号干扰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单极子组件,相邻单极子组件之间设有用于避免信号相互影响的隔离带,相邻所述单极子组件沿着自身极化方向的延长线呈相交布置。通过以上方案,可实现一种有效地降低相邻端口之间信号干扰、外形尺寸轻薄、兼容2G/3G/4G/5G等不同制式的MIMO天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盖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IMO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对数据容量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天线上就是需增加天线数量,或者设计更多端口的天线,后者是通常采用的办法。特别是 5G时代,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的特点决定了多端口的天线应用越来越多。同时又要兼容其他频段的制式,对天线的带宽要求越来越宽,整个天线的尺寸却要考虑安装环境的限定,不能有太大的增加甚至要减小,因此对天线单元设计和集成设计提成了更改的要求。
多端口天线本质为多个天线的集成设计,每个端口对应的实质是一面独立的天线,当天线之间间距过近时,天线之间就会产生干扰;间距太远时,集成后的天线的体积就会比较庞大。行业规定了隔离度这个指标来量化表示干扰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IMO全向天线,具有实现近200%的相对带宽的全向辐射,以便于提高信号的增益,可有效地降低相邻端口之间的信号干扰,还可便于有效地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还具有良好的隔离度以及互调优良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单极子组件,相邻所述单极子组件之间设有用于避免信号相互影响的隔离带,相邻所述单极子组件沿着自身极化方向的延长线呈相交布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相邻所述单极子组件沿着自身极化方向的延长线呈垂直布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单极子组件的数量至少为四个,相邻所述隔离带相交并组合形成截面呈十字型的十字隔离带。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隔离带的长度为50~150mm,所述隔离带的宽度为0.1~30mm,所述隔离带的厚度为0.1~30mm。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隔离带为导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量为四个的单极子组件可实现四个端口的全向辐射,进而可以在100MHz~20GHz之间,实现近200%的相对带宽的全向辐射,以便于提高信号的增益。由于信号的辐射是不定向的,而四个端口的同时设置可使得信号的辐射得到保证,而由四个隔离带组成的截面呈现十字型的十字隔离带可有效地降低相邻端口之间的信号干扰,可有效地缩短因避免相邻端口之间信号干扰而所需较长间距,以便于有效地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而便于缩小整体所占用的空间;还可将隔离度控制在-20dB以内 (即将各个相互干扰信号控制在1%以内的水平)的效果,并且还具有互调优良的优点,而不同端口可灵活的应用于不同的相关领域。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单极子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辐射件和接地件,所述辐射件靠近接地件的侧边设有用于调节阻抗的第一枝节和截面呈矩形的第一阻抗调节段;所述接地件靠近辐射件的侧边设有用于调节阻抗的第二枝节和截面呈梯形的第二阻抗调节段;所述接地件和辐射件均为导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线为同轴电缆,连接线的内导体与接地件相连接,连接线的外导体与辐射件相连接;通过辐射件的下部矩形底边长度、接地件的梯形上底的长度、以及上述两底边的间距,既可用于实现阻抗匹配,还可舍弃了单极子天线设计惯用的微带线;通过减少额外配件的应用,以使得本方案得以获得更加精简的结构,企业生产加工的操作更加简洁,进而便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加工成本,还可使得整体外形更加轻薄;还可实现超宽频段的辐射,进而便于提升天线增益以及互调等性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阻抗调节段包括用于阻抗调节的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二阻抗调节段包括用于阻抗调节且与第一直线段相靠近的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之间留有间距。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段的长度为10~35mm,所述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10~50mm,所述间距为0.5~3mm。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枝节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阻抗调节段沿着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枝节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二阻抗调节段沿着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枝节及第一枝节的位置布置方式可便于在第一直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高第一阻抗调节段的阻抗调节效果,以便于提高天线的增益以及互调的性能。第二枝节及第二枝节的位置布置方式可便于在第二直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高第二阻抗调节段的阻抗调节效果,以便于提高天线的增益以及互调的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在100MHz~20GHz之间,实现近200%的相对带宽的全向辐射,可以用于更多通信制式;
2、四个端口的同时设置,相当于四面天线,可为系统提供更高的容量;
3、相邻之间设置有的隔离带可有效地降低端口隔离度,降低相邻端口之间的信号干扰;
4、可便于有效地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而便于缩小整体所占用的空间;
5、结构简洁,更容易保障产品互调。
总的来说本发明,实现近200%的相对带宽的全向辐射,可以用于更多通信制式,可有效地降低相邻端口之间的信号干扰,还可便于有效地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还具有良好互调优良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MIMO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MIMO全向天线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一种MIMO全向天线的另一个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一种MIMO全向天线中单极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MIMO全向天线中单极子组件的数量为一个时驻波图;
图8是一种MIMO全向天线中单极子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时的隔离度图;
图9是一种单极子组件的方向图。
附图标记:1、辐射件;2、接地件;3、第一阻抗调节段;31、第一直线段;32、第一枝节;4、第二阻抗调节段;41、第二直线段;42、第二枝节;5、间距;6、壳体;7、单极子组件;8、隔离带;9、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MIMO全向天线,如图1至图9所示,包括壳体6,壳体 6内设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单极子组件7,相邻单极子组件7之间设有隔离带 8,相邻单极子组件7沿着自身极化方向的延长线呈相互垂直布置。相邻单极子组件7沿着自身极化方向的延长线呈垂直布置。辐射件1和接地件2构成单极子组件7,单极子组件7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单极子组件7之间设有隔离装置,且相邻两个单极子组件7的轴向之间呈90度,在本实施例中,隔离装置为隔离带8。其中,隔离带8与单极子组件7之间留有间距5,以便于降低隔离带8对单极子组件7性能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单极子组件7的数量为四个,相邻隔离带8相交并组合形成截面呈十字型的十字隔离带8。隔离带8的长度为50~150mm,隔离带8 的宽度为0.1~30mm,隔离带8的厚度为0.1~30mm。隔离带8为导体。图7 为单端口驻波图,其中横向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向坐标为驻波比。图8为四端口驻波图,一个单极子组件7对应一个端口;其中横向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向坐标为隔离度。图9为单极子组件7的方向图,图9 为本技术领域中关于天线技术领域的惯用的技术指标图,此处并不作过多描述。
数量为四个的单极子组件7可实现四个端口的全向辐射,进而可以在 100MHz~20GHz之间,实现近200%的相对带宽的全向辐射,以便于提高信号的增益。由于信号的辐射是不定向的,而四个端口的同时设置可使得信号的辐射得到保证,而由四个隔离带8组成的截面呈现十字型的十字隔离带8可有效地降低相邻端口之间的信号干扰,可有效地缩短因避免相邻端口之间信号干扰而所需较长间距5,以便于有效地提高壳体6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而便于缩小整体所占用的空间,结构简洁,更容易保障产品互调;还可将隔离度控制在-20dB以内(即将各个相互干扰信号控制在1%以内的水平)的效果,并且还具有互调优良的优点,而且不同端口可灵活的应用于不同的相关领域,通过本实施例,不同端口之间可相互不受影响,进而在多端口全向辐射的同时,还可避免相邻端口之间信号的互相干扰。
如图1至图5所示,单极子组件7包括用于数字传输的连接线9、以及相邻设置的辐射件1和接地件2,连接线9分别与辐射件1和接地件2连接,辐射件1靠近接地件2的侧边设有截面呈矩形的第一阻抗调节段3;接地件2 靠近辐射件1的侧边设有截面呈梯形的第二阻抗调节段4,第一阻抗调节段3 与第二阻抗调节段4留有间距5。第一直线段31与第二直线段41相互平行。辐射件1为截面呈圆弧型辐射片,接地件2为截面呈矩形的接地片,辐射件 1与接地件2之间存在极化方向,且该极化方向为本技术领域惯用的技术手段。接地件2和辐射件1均为导体。
连接线9为同轴电缆,连接线9的内导体与接地件2相连接,连接线9 的外导体与辐射件1相连接,连接线9的输入端则对应一个端口;通过辐射件1的下部矩形底边长度、接地件2的梯形上底的长度、以及上述两底边的间距5,既可用于实现阻抗匹配,还可舍弃了单极子天线设计惯用的微带线;通过减少额外配件的应用,以使得本方案得以获得更加精简的结构,企业生产加工的操作更加简洁,进而便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加工成本,还可使得整体外形更加轻薄;还可实现超宽频段的辐射,进而便于提升天线增益以及互调等性能。
第一阻抗调节段3包括用于阻抗调节的第一直线段31,第二阻抗调节段 4包括用于阻抗调节且与第一直线段31相靠近的第二直线段41,间距5设置于第一直线段31与第二直线段41之间。辐射件1上的第一阻抗调节段3所在的侧边设有用于调节阻抗的第一枝节32,第一枝节32相邻且平顺设置于第一阻抗调节段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枝节3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阻抗调节段3沿着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
接地件2上的第二阻抗调节段4所在的侧边设有用于调节阻抗的第二枝节42,第二枝节42相邻且平顺设置于第二阻抗调节段4沿着自身延伸方向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枝节32的形状及第一枝节32位置布置方式可便于在第一直线段3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高第一阻抗调节段3的阻抗调节效果,以便于提高天线的增益以及互调的性能。第二枝节42及第二枝节42的位置布置方式可便于在第二直线段4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高第二阻抗调节段4 的阻抗调节效果,以便于提高天线的增益以及互调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枝节32为截面呈矩形的凸起部,第一枝节32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第一阻抗调节段3的两侧;第二枝节42为截面呈两个相连且距离接地件2侧边高度不同的矩形,第二枝节42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第二阻抗调节段4的两侧。
第一直线段31的长度为10~35mm,第二直线段41的长度为10~50mm,间距5为0.5~3mm。在舍弃单极子天线设计上惯用的微带线后,还可实现阻抗匹配,以便于有效地实现阻抗调节,进而便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加工成本,还可使得整体外形更加轻薄;还可实现超宽频段的辐射,进而便于提升天线增益以及互调等性能。驻波比全称为电压驻波比,是指驻波波腹电压与波谷电压幅度之比,又称为驻波系数、驻波比。驻波比等于1时,表示馈线和天线的阻抗完全匹配,此时高频能量全部被天线辐射出去,没有能量的反射损耗;驻波比为无穷大时,表示全反射,能量完全没有辐射出去;经过实验数据分析,第一直线段31、第二直线段41、以及两者的间距5在本技术方案的数值范围内时,可获得良好的驻波比。
单极子组件7和隔离带8均固定于壳体6内,连接线9从壳体6上的出线孔上穿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MIMO全向天线,包括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内设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单极子组件(7),相邻所述单极子组件(7)之间设有用于避免信号相互影响的隔离带(8),相邻所述单极子组件(7)沿着自身极化方向的延长线呈相交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单极子组件(7)沿着自身极化方向的延长线呈垂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极子组件(7)的数量至少为四个,相邻所述隔离带(8)相交并组合形成截面呈十字型的十字隔离带(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8)为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8)的长度为50~150mm,所述隔离带(8)的宽度为0.1~30mm,所述隔离带(8)的厚度为0.1~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极子组件(7)包括相邻设置的辐射件(1)和接地件(2),所述辐射件(1)靠近接地件(2)的侧边设有用于调节阻抗的第一枝节(32)和截面呈矩形的第一阻抗调节段(3);所述接地件(2)靠近辐射件(1)的侧边设有用于调节阻抗的第二枝节(42)和截面呈梯形的第二阻抗调节段(4);所述接地件(2)和辐射件(1)均为导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段(3)包括用于阻抗调节的第一直线段(31),所述第二阻抗调节段(4)包括用于阻抗调节且与第一直线段(31)相靠近的第二直线段(41),所述第一直线段(31)与第二直线段(41)之间留有间距(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段(31)的长度为10~35mm,所述第二直线段(41)的长度为10~50mm,所述间距(5)为0.5~3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枝节(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阻抗调节段(3)沿着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枝节(4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二阻抗调节段(4)沿着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71878 | 2019-10-14 | ||
CN2019109718782 | 2019-10-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82231A true CN111082231A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10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06357.XA Pending CN111082231A (zh) | 2019-10-14 | 2019-10-22 | 一种mimo全向天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82231A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7163A (zh) * | 2010-10-08 | 2012-05-0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宽频带双极化全向天线及馈电方法 |
CN102623793A (zh) * | 2011-02-01 | 2012-08-0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多输入输出天线系统 |
CN103066376A (zh) * | 2012-12-20 | 2013-04-2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宽频带高隔离度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
CN104157969A (zh) * | 2014-08-15 | 2014-11-1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调节阻抗匹配技术的宽频带mimo双天线 |
CN104505592A (zh) * | 2015-01-14 | 2015-04-08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具有宽频带特性的mimo移动终端天线 |
CN104733857A (zh) * | 2015-03-26 | 2015-06-2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小型化高隔离的双频带mimo天线 |
US20150357720A1 (en) * | 2013-01-11 | 2015-12-10 | Ohio State Innovation Foundation |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ultra-wideband antennas |
CN105406192A (zh) * | 2015-11-27 | 2016-03-16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带有隔离结构的超宽带mimo天线 |
CN105552553A (zh) * | 2015-12-07 | 2016-05-0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小型三频四单元mimo天线 |
CN106252871A (zh) * | 2016-09-20 | 2016-12-2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紧凑型四单元超宽带mimo天线 |
CN106532235A (zh) * | 2016-11-03 | 2017-03-22 | 云南大学 | 4×4超宽带mimo天线 |
CN107623177A (zh) * | 2017-09-11 | 2018-01-2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四单元的宽带mimo天线 |
CN210838110U (zh) * | 2019-10-14 | 2020-06-23 | 佛山科新锘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mimo全向天线 |
-
2019
- 2019-10-22 CN CN201911006357.XA patent/CN1110822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7163A (zh) * | 2010-10-08 | 2012-05-0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宽频带双极化全向天线及馈电方法 |
CN102623793A (zh) * | 2011-02-01 | 2012-08-0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多输入输出天线系统 |
CN103066376A (zh) * | 2012-12-20 | 2013-04-2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宽频带高隔离度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
US20150357720A1 (en) * | 2013-01-11 | 2015-12-10 | Ohio State Innovation Foundation |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ultra-wideband antennas |
CN104157969A (zh) * | 2014-08-15 | 2014-11-1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调节阻抗匹配技术的宽频带mimo双天线 |
CN104505592A (zh) * | 2015-01-14 | 2015-04-08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具有宽频带特性的mimo移动终端天线 |
CN104733857A (zh) * | 2015-03-26 | 2015-06-2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小型化高隔离的双频带mimo天线 |
CN105406192A (zh) * | 2015-11-27 | 2016-03-16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带有隔离结构的超宽带mimo天线 |
CN105552553A (zh) * | 2015-12-07 | 2016-05-0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小型三频四单元mimo天线 |
CN106252871A (zh) * | 2016-09-20 | 2016-12-2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紧凑型四单元超宽带mimo天线 |
CN106532235A (zh) * | 2016-11-03 | 2017-03-22 | 云南大学 | 4×4超宽带mimo天线 |
CN107623177A (zh) * | 2017-09-11 | 2018-01-2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四单元的宽带mimo天线 |
CN210838110U (zh) * | 2019-10-14 | 2020-06-23 | 佛山科新锘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mimo全向天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24527B (zh) | 高隔离缝隙天线阵列 | |
EP2904663B1 (en) | Dual band interleaved phased array antenna | |
KR101169932B1 (ko) | 다중 대역 mimo안테나 | |
CN112186337B (zh) | 一种基于模式正交的双频高隔离度手机mimo天线 | |
CN210926318U (zh) |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低剖面宽带微带天线 | |
CN108493590B (zh) | 天线单元、mimo天线及手持设备 | |
CN112688076B (zh) | 平面多端口多频带共地小间距高隔离mimo天线 | |
CN101895017A (zh) | 内藏式多天线模块 | |
KR20120138758A (ko) | 강화된 안테나 아이솔레이션을 위한 새로운 전류 분포 및 방사 패턴을 가진 안테나 | |
KR20120035459A (ko) | 다중 대역 mimo안테나 | |
CN105356071B (zh) | 一种多端口分频电调天线 | |
KR102000121B1 (ko) | 마이크로스트립 패치 배열 안테나 | |
CN106602223B (zh) | 一种低频辐射单元 | |
CN115441198A (zh) | 一种工作于毫米波频段的双向辐射平面偶极子天线阵列 | |
CN210838110U (zh) | 一种mimo全向天线 | |
CN109713440A (zh) | 一种天线单元及阵列天线 | |
WO2020103314A1 (zh) | 基于耦合式环形天线的5g宽频mimo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 |
CN211455960U (zh) | 高增益射频前端装置 | |
CN210074169U (zh) | 一种基于接地共面波导的矩形微带串馈天线 | |
CN210838081U (zh) | 一种单极子组件 | |
KR102093204B1 (ko) | 격리도 개선 구조를 갖는 광대역 mimo 안테나 | |
CN217009551U (zh) | 端射天线及电子设备 | |
CN111082231A (zh) | 一种mimo全向天线 | |
CN210607632U (zh) | 一种宽频高隔离度的天线 | |
CN112635973B (zh) | 天线结构及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