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8646B - 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8646B
CN111078646B CN201911398250.4A CN201911398250A CN111078646B CN 111078646 B CN111078646 B CN 111078646B CN 201911398250 A CN201911398250 A CN 201911398250A CN 111078646 B CN111078646 B CN 111078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ware
piece
virtual
area
opera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82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78646A (zh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ief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ief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ief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ief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82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86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78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8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78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8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04Software analysis for verifying properties of programs
    • G06F11/3612Software analysis for verifying properties of programs by runtime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6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所述软件的数量来确定软件分组所需要的分组时间;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所涉及的多个初始软件类别中的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创建一个虚拟运行区域;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以获得测试结果;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利用被选择作为软件分组的虚拟运行区域所对应的初始软件类别作为软件分组的分组标识;以及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

Description

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设备或移动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化的互联网设备越来越广泛的普及,用户通常在诸如家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的移动互联网设备或互联网设备中安装大量的软件或应用程序。随着所安装的软件或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对软件或应用程序进行分类就显得非常必要。用户通常利用在移动互联网设备或互联网设备中进行手动操作来进行软件或应用程序的分类。然而,这种手动分类方式的效率较低并且耗费用户的大量时间。此外,手动分类也存在分类错误的情况。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互联网内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时,设置具有预定时间长度的计时器并且开始计时,当计时器期满时,确定针对所述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软件的软件分组进行修改的总次数,当修改的总次数大于调整阈值时,确定互联网设备内的软件的数量,并基于所述软件的数量来确定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重新确定软件分组所需要的分组时间;
基于所述分组时间和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为所述互联网设备确定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从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器获取软件分类目录信息,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
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所涉及的多个初始软件类别中的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创建一个虚拟运行区域,获取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运行数据,以作为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的测试数据;
在确定当前时间到达起始时间时,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以获得测试结果;
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确定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将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移动到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
确定每个虚拟运行区域所包括的软件的当前数量,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大于分类阈值的虚拟运行区域选择作为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软件分组,并且利用被选择作为软件分组的虚拟运行区域所对应的初始软件类别作为软件分组的分组标识;以及
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小于或等于分类阈值的多个虚拟运行区域合并为单个分类运行区域,获取分类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
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从当前的软件分组移动到另一软件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
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修改为无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
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包括多个空闲时间段,其中每个空闲时间段均由各自的空闲起始时间和空闲结束时间来指示;
所述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包括多个软件分类条目,每个软件分类条目包括软件名称和软件类别;
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包括:
根据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的名称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多个软件分类条目进行搜索,以确定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
将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确定为每个软件的初始软件类别。
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均具有初始软件类别,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包括至少一个软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监测设备,对互联网内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时,设置具有预定时间长度的计时器并且开始计时,当计时器期满时,确定针对所述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软件的软件分组进行修改的总次数,当修改的总次数大于调整阈值时,确定互联网设备内的软件的数量,并基于所述软件的数量来确定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重新确定软件分组所需要的分组时间;
确定设备,基于所述分组时间和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为所述互联网设备确定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设置设备,从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器获取软件分类目录信息,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
创建设备,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所涉及的多个初始软件类别中的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创建一个虚拟运行区域,获取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运行数据,以作为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的测试数据;
测试设备,在确定当前时间到达起始时间时,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以获得测试结果;
移动设备,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确定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将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移动到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
选择设备,确定每个虚拟运行区域所包括的软件的当前数量,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大于分类阈值的虚拟运行区域选择作为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软件分组,并且利用被选择作为软件分组的虚拟运行区域所对应的初始软件类别作为软件分组的分组标识;以及
聚类设备,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小于或等于分类阈值的多个虚拟运行区域合并为单个分类运行区域,获取分类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
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从当前的软件分组移动到另一软件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
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修改为无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
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包括多个空闲时间段,其中每个空闲时间段均由各自的空闲起始时间和空闲结束时间来指示;
所述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包括多个软件分类条目,每个软件分类条目包括软件名称和软件类别;
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包括:
根据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的名称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多个软件分类条目进行搜索,以确定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
将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确定为每个软件的初始软件类别。
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均具有初始软件类别,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包括至少一个软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软件分组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100的流程图。
在步骤101,对互联网内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时,设置具有预定时间长度的计时器并且开始计时,当计时器期满时,确定针对所述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软件的软件分组进行修改的总次数,当修改的总次数大于调整阈值时,确定互联网设备内的软件的数量,并基于所述软件的数量来确定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重新确定软件分组所需要的分组时间。
还包括,根据互联网内用户服务器的指示,从互联网内的多个用户中选择目标用户。还包括,为互联网内的每个互联网设备或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中的多个软件进行分组,以获取多个软件分组,其中每个软件分组包括至少3个软件。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从当前的软件分组移动到另一软件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修改为无分组、或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从当前的软件分组修改为无分组或修改为未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
预定时间长度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60分钟或120分钟。修改的总次数包括设置具有预定时间长度的计时器之前的一次修改。修改的总次数包括计时器开始计时之后到计时器期满之前的时间段内的修改次数的累加和。调整阈值为5次、6次、8次、10次或12次。
基于所述软件的数量来确定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重新确定软件分组所需要的分组时间T包括:
T为分组时间,并且单位为分钟,S为软件的数量;e为自然对数。
在步骤102,基于所述分组时间和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为所述互联网设备确定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包括多个空闲时间段,其中每个空闲时间段均由各自的空闲起始时间和空闲结束时间来指示。
基于所述分组时间和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为所述互联网设备确定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包括:将所述分组时间与每个空闲时间段进行比较,确定时间长度大于分组时间的多个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确定每个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的静默指数,将静默指数最小的候选的空闲时间段作为用于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时间段,并且将静默指数最大的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的空闲起始时间作为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并且将静默指数最大的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的空闲结束时间作为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结束时间。其中静默指数用于每个空闲时间段的静默程度,每个空闲时间段的静默指数的初始值为0,并且每当空闲时间段内出现1次软件运行的情况时,将空闲时间段的静默指数加1。
基于所述分组时间和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为所述互联网设备确定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包括:
将所述分组时间与每个空闲时间段进行比较,确定时间长度大于分组时间的多个候选的空闲时间段;
从多个候选的空闲时间段中随机选择一个候选的空闲时间段以作为用于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时间段;并且将随机选择的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的空闲起始时间作为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并且将随机选择的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的空闲结束时间作为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结束时间。
在步骤103,从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器获取软件分类目录信息,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所述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包括多个软件分类条目,每个软件分类条目包括软件名称和软件类别。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包括:根据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的名称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多个软件分类条目进行搜索,以确定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将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确定为每个软件的初始软件类别。
在步骤104,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所涉及的多个初始软件类别中的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创建一个虚拟运行区域,获取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运行数据,以作为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的测试数据。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均具有初始软件类别,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包括至少一个软件。虚拟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能够与相同虚拟运行区域内的另一软件进行数据交互,并且虚拟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能够与不同虚拟运行区域内的另一软件进行数据交互。每个软件的运行数据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并且将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内所有软件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作为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的测试数据。
在步骤105,在确定当前时间到达起始时间时,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以获得测试结果。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以获得测试结果包括:
确定虚拟运行区域的数量,基于虚拟运行区域的数量为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设置测试统计信息,所述测试统计信息包括多个测试项,并且测试统计信息所包括的测试项的数量等于虚拟运行区域的数量,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的每个测试项分别对应于多个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一个;
将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计数值;
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信息计算每个软件与多个虚拟运行区域中除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之外的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的关联度,基于关联度来设置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除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之外的每个测试项的初始值,包括:
将每个软件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确定为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并且将多个虚拟运行区域中除每个软件所归属的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之外的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确定为每个软件的关联虚拟运行区域;
将每个软件的属性信息与每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的初始软件类别进行关联度计算,以确定每个软件与每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的关联度,将关联度大于或等于关联度阈值的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作为每个软件的强关联虚拟运行区域,并且将关联度小于关联度阈值的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作为每个软件的弱关联虚拟运行区域。
将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强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每个测试项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二计数值。将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弱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每个测试项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三计数值。其中第一计数值大于第二计数值,并且第二计数值大于第三计数值。
将每个软件的属性信息与每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的初始软件类别进行关联度计算包括:将每个软件的属性信息中的类别信息与每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的初始软件类别中的类别信息进行语义关联度计算。其中关联度阈值为50%、60%、70%或80%。每个软件的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名称信息、尺寸信息和摘要信息。初始软件类别包括类别信息和/或描述信息。软件类别包括类别信息和/或描述信息。
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对各自的测试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输入数据。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对各自的所获取的输入数据进行分解以确定每个软件的输入数据。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将每个软件的输入数据提供给相应的软件以作为虚拟的输入数据,以促使每个软件进行虚拟运行。对每个软件的虚拟运行的过程进行监测,当确定第一软件在虚拟运行中向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其它软件发送数据时,为第一软件的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一附加值。当确定第二软件在虚拟运行中从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其它软件接收数据时,为第二软件的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二附加值。当确定第三软件在虚拟运行中向多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软件发送数据时,为第三软件的与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三附加值。当确定第四软件在虚拟运行中从多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第二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软件接收数据时,为第四软件的与第二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四附加值。
在确定当前时间到达结束时间时,多个虚拟运行区域中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停止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对每个软件的测试统计信息中多个测试项中每个测试项进行统计,确定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当前数值最大的测试项,将当前数值最大的测试项所对应的虚拟运行区域作为每个软件所归属的目标虚拟运行区域。
其中第一附加值D1=第一计数值/(N1×10)
其中第一计数值为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初始值,N1为第一软件的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总数量。
或第一附加值D1=1
第二附加值D2=第一计数值/(N2×5)
其中第一计数值为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初始值,N2为第二软件的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总数量。
或第二附加值D2=2
第三附加值
第一计数值为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初始值,N3为第三软件的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总数量;Nc1为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数量。
或第三附加值D3=5
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
第四附加值
第一计数值为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初始值,N4为第四软件的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总数量;Nc2为第二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数量。
或第四附加值D4=3
在步骤106,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确定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将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移动到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确定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将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移动到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包括: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所归属的目标虚拟运行区域,将所归属的目标虚拟运行区域与所归属的当前虚拟运行区域不相同的每个软件确定为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将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移动到所归属的目标虚拟运行区域。
在步骤107。确定每个虚拟运行区域所包括的软件的当前数量,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大于分类阈值的虚拟运行区域选择作为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软件分组,并且利用被选择作为软件分组的虚拟运行区域所对应的初始软件类别作为软件分组的分组标识。分类阈值为4、5、6、7或8。
在步骤108,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小于或等于分类阈值的多个虚拟运行区域合并为单个分类运行区域,获取分类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
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包括多个属性标签,每个属性标签用于描述软件的一个特性。
其中,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包括:
确定分类运行区域内所包括的所有待分类的软件的软件数量NS;
对所有软件的属性标签集中的每个属性标签进行统计,以确定分类运行区域所涉及的每个属性标签的统计数量;
基于每个属性标签的统计数量对属性标签进行排序,以生成排序列表;
将排序列表中统计数量最多的个属性标签作为分类属性标签;
为每个分类属性标签创建软件分组,并将具有分类属性标签的软件分配到相应的软件分组中;
创建无类别分组,标签将不具有任何分类属性标签的软件分配到无类别分组中。
当特定软件具有至少两个分类属性标签时,将所述特定软件从至少两个分类属性标签中随机选择一个分类属性标签,标签将特定软件分配到为随机选择的一个分类属性标签所创建的软件分组中;
其中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包括:
对所有软件的属性标签集中的每个属性标签进行统计,以确定分类运行区域所涉及的每个属性标签的统计数量;
基于每个属性标签的统计数量对确定统计数量最多的属性标签,以作为分类属性标签;
为分类属性标签创建第一软件分组,并将具有分类属性标签的软件分配到第一软件分组中;
创建第二软件分组,并将不具有分类属性标签的软件分配到第二软件分组中。
还包括,将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替换为:
确定分类运行区域内所包括的所有待分类的软件的软件数量NS,
创建个软件分组,将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随机分配到每个软件分组中。
将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替换为:
创建5个软件分组,将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随机分配到每个软件分组中。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软件分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移动互联网设备或互联网设备的显示界面200中,多个软件或应用程序进行了分组。分组包括:分组201、分组202、分组203、分组204和分组205。分组201、分组202、分组203、分组204和分组205例如可以是不同的主题,例如,体育、效率、导航、购物、支付、视频、音频等。分组201、分组202、分组203、分组204和分组205中每个分组可以代表一个类别或喜好,并且分组201、分组202、分组203、分组204和分组205中每个分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软件或应用程序。例如,分组201包括四个软件或应用程序、分组202括七个软件或应用程序、分组203括十个软件或应用程序、分组204括四个软件或应用程序和分组205括两个软件或应用程序。
用户可以通过诸如拖拽、点击或移动等操作来相关软件或应用程序的分组。如图2所示,用户通过操作将分组203中的软件或应用程序207移动到分组205中,从而实现了对所移动的软件或应用程序进行分类的修改。用户通过操作将分组203中的软件或应用程序208移动到公共区域或默认区域等,以使得软件或应用程序208在任何分组之外,即不属于任何分组。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系统300的结构示意图。系统300包括:监测设备301、确定设备302、设置设备303、创建设备304、测试设备305、移动设备306、选择设备307以及聚类设备308。
监测设备301对互联网内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时,设置具有预定时间长度的计时器并且开始计时,当计时器期满时,确定针对所述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软件的软件分组进行修改的总次数,当修改的总次数大于调整阈值时,确定互联网设备内的软件的数量,并基于所述软件的数量来确定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重新确定软件分组所需要的分组时间。
还包括,根据互联网内用户服务器的指示,从互联网内的多个用户中选择目标用户。还包括,为互联网内的每个互联网设备或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中的多个软件进行分组,以获取多个软件分组,其中每个软件分组包括至少3个软件。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从当前的软件分组移动到另一软件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修改为无分组、或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从当前的软件分组修改为无分组或修改为未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
预定时间长度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60分钟或120分钟。修改的总次数包括设置具有预定时间长度的计时器之前的一次修改。修改的总次数包括计时器开始计时之后到计时器期满之前的时间段内的修改次数的累加和。调整阈值为5次、6次、8次、10次或12次。
基于所述软件的数量来确定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重新确定软件分组所需要的分组时间T包括:
T为分组时间,并且单位为分钟,S为软件的数量;e为自然对数。
确定设备302基于所述分组时间和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为所述互联网设备确定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包括多个空闲时间段,其中每个空闲时间段均由各自的空闲起始时间和空闲结束时间来指示。
基于所述分组时间和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为所述互联网设备确定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包括:将所述分组时间与每个空闲时间段进行比较,确定时间长度大于分组时间的多个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确定每个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的静默指数,将静默指数最小的候选的空闲时间段作为用于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时间段,并且将静默指数最大的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的空闲起始时间作为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并且将静默指数最大的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的空闲结束时间作为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结束时间。其中静默指数用于每个空闲时间段的静默程度,每个空闲时间段的静默指数的初始值为0,并且每当空闲时间段内出现1次软件运行的情况时,将空闲时间段的静默指数加1。
基于所述分组时间和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为所述互联网设备确定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包括:
将所述分组时间与每个空闲时间段进行比较,确定时间长度大于分组时间的多个候选的空闲时间段;
从多个候选的空闲时间段中随机选择一个候选的空闲时间段以作为用于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时间段;并且将随机选择的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的空闲起始时间作为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并且将随机选择的候选的空闲时间段的空闲结束时间作为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结束时间。
设置设备303从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器获取软件分类目录信息,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所述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包括多个软件分类条目,每个软件分类条目包括软件名称和软件类别。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包括:根据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的名称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多个软件分类条目进行搜索,以确定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将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确定为每个软件的初始软件类别。
创建设备304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所涉及的多个初始软件类别中的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创建一个虚拟运行区域,获取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运行数据,以作为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的测试数据。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均具有初始软件类别,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包括至少一个软件。虚拟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能够与相同虚拟运行区域内的另一软件进行数据交互,并且虚拟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能够与不同虚拟运行区域内的另一软件进行数据交互。每个软件的运行数据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并且将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内所有软件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作为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的测试数据。
测试设备305在确定当前时间到达起始时间时,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以获得测试结果。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以获得测试结果包括:
确定虚拟运行区域的数量,基于虚拟运行区域的数量为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设置测试统计信息,所述测试统计信息包括多个测试项,并且测试统计信息所包括的测试项的数量等于虚拟运行区域的数量,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的每个测试项分别对应于多个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一个;
将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计数值;
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信息计算每个软件与多个虚拟运行区域中除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之外的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的关联度,基于关联度来设置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除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之外的每个测试项的初始值,包括:
将每个软件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确定为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并且将多个虚拟运行区域中除每个软件所归属的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之外的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确定为每个软件的关联虚拟运行区域;
将每个软件的属性信息与每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的初始软件类别进行关联度计算,以确定每个软件与每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的关联度,将关联度大于或等于关联度阈值的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作为每个软件的强关联虚拟运行区域,并且将关联度小于关联度阈值的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作为每个软件的弱关联虚拟运行区域。
将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强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每个测试项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二计数值。将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弱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每个测试项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三计数值。其中第一计数值大于第二计数值,并且第二计数值大于第三计数值。
将每个软件的属性信息与每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的初始软件类别进行关联度计算包括:将每个软件的属性信息中的类别信息与每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的初始软件类别中的类别信息进行语义关联度计算。其中关联度阈值为50%、60%、70%或80%。每个软件的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名称信息、尺寸信息和摘要信息。初始软件类别包括类别信息和/或描述信息。软件类别包括类别信息和/或描述信息。
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对各自的测试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输入数据。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对各自的所获取的输入数据进行分解以确定每个软件的输入数据。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将每个软件的输入数据提供给相应的软件以作为虚拟的输入数据,以促使每个软件进行虚拟运行。对每个软件的虚拟运行的过程进行监测,当确定第一软件在虚拟运行中向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其它软件发送数据时,为第一软件的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一附加值。当确定第二软件在虚拟运行中从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其它软件接收数据时,为第二软件的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二附加值。当确定第三软件在虚拟运行中向多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软件发送数据时,为第三软件的与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三附加值。当确定第四软件在虚拟运行中从多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第二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软件接收数据时,为第四软件的与第二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四附加值。
在确定当前时间到达结束时间时,多个虚拟运行区域中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停止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对每个软件的测试统计信息中多个测试项中每个测试项进行统计,确定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当前数值最大的测试项,将当前数值最大的测试项所对应的虚拟运行区域作为每个软件所归属的目标虚拟运行区域。
其中第一附加值D1=第一计数值/(N1×10)
其中第一计数值为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初始值,N1为第一软件的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总数量。
或第一附加值D1=1
第二附加值D2=第一计数值/(N2×5)
其中第一计数值为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初始值,N2为第二软件的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总数量。
或第二附加值D2=2
第三附加值
第一计数值为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初始值,N3为第三软件的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总数量;Nc1为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数量。
或第三附加值D3=5
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
第四附加值
第一计数值为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初始值,N4为第四软件的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总数量;Nc2为第二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所包括的软件的数量。
或第四附加值D4=3
移动设备306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确定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将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移动到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确定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将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移动到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包括: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所归属的目标虚拟运行区域,将所归属的目标虚拟运行区域与所归属的当前虚拟运行区域不相同的每个软件确定为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将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移动到所归属的目标虚拟运行区域。
选择设备307确定每个虚拟运行区域所包括的软件的当前数量,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大于分类阈值的虚拟运行区域选择作为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软件分组,并且利用被选择作为软件分组的虚拟运行区域所对应的初始软件类别作为软件分组的分组标识。分类阈值为4、5、6、7或8。
聚类设备308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小于或等于分类阈值的多个虚拟运行区域合并为单个分类运行区域,获取分类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
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包括多个属性标签,每个属性标签用于描述软件的一个特性。
其中,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包括:
确定分类运行区域内所包括的所有待分类的软件的软件数量NS;
对所有软件的属性标签集中的每个属性标签进行统计,以确定分类运行区域所涉及的每个属性标签的统计数量;
基于每个属性标签的统计数量对属性标签进行排序,以生成排序列表;
将排序列表中统计数量最多的个属性标签作为分类属性标签;
为每个分类属性标签创建软件分组,并将具有分类属性标签的软件分配到相应的软件分组中;
创建无类别分组,标签将不具有任何分类属性标签的软件分配到无类别分组中。
当特定软件具有至少两个分类属性标签时,将所述特定软件从至少两个分类属性标签中随机选择一个分类属性标签,标签将特定软件分配到为随机选择的一个分类属性标签所创建的软件分组中;
其中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包括:
对所有软件的属性标签集中的每个属性标签进行统计,以确定分类运行区域所涉及的每个属性标签的统计数量;
基于每个属性标签的统计数量对确定统计数量最多的属性标签,以作为分类属性标签;
为分类属性标签创建第一软件分组,并将具有分类属性标签的软件分配到第一软件分组中;
创建第二软件分组,并将不具有分类属性标签的软件分配到第二软件分组中。
还包括,将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替换为:
确定分类运行区域内所包括的所有待分类的软件的软件数量NS,
创建个软件分组,将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随机分配到每个软件分组中。
将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替换为:
创建5个软件分组,将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随机分配到每个软件分组中。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互联网内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时,设置具有预定时间长度的计时器并且开始计时,当计时器期满时,确定针对所述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软件的软件分组进行修改的总次数,当修改的总次数大于调整阈值时,确定互联网设备内的软件的数量,并基于所述软件的数量来确定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重新确定软件分组所需要的分组时间;
基于所述分组时间和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为所述互联网设备确定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从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器获取软件分类目录信息,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
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所涉及的多个初始软件类别中的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创建一个虚拟运行区域,获取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运行数据,以作为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的测试数据;
在确定当前时间到达起始时间时,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以获得测试结果,包括: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对各自的测试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输入数据;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对各自的所获取的输入数据进行分解以确定每个软件的输入数据;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将每个软件的输入数据提供给相应的软件以作为虚拟的输入数据,以促使每个软件进行虚拟运行;对每个软件的虚拟运行的过程进行监测,当确定第一软件在虚拟运行中向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其它软件发送数据时,为第一软件的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一附加值;当确定第二软件在虚拟运行中从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其它软件接收数据时,为第二软件的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二附加值;当确定第三软件在虚拟运行中向多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软件发送数据时,为第三软件的与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三附加值;当确定第四软件在虚拟运行中从多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第二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软件接收数据时,为第四软件的与第二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四附加值;
在确定当前时间到达结束时间时,多个虚拟运行区域中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停止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对每个软件的测试统计信息中多个测试项中每个测试项进行统计,确定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当前数值最大的测试项,将当前数值最大的测试项所对应的虚拟运行区域作为每个软件所归属的目标虚拟运行区域;
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确定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将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移动到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
确定每个虚拟运行区域所包括的软件的当前数量,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大于分类阈值的虚拟运行区域选择作为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软件分组,并且利用被选择作为软件分组的虚拟运行区域所对应的初始软件类别作为软件分组的分组标识;以及
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小于或等于分类阈值的多个虚拟运行区域合并为单个分类运行区域,获取分类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从当前的软件分组移动到另一软件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
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修改为无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包括多个空闲时间段,其中每个空闲时间段均由各自的空闲起始时间和空闲结束时间来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包括多个软件分类条目,每个软件分类条目包括软件名称和软件类别;
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包括:
根据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的名称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多个软件分类条目进行搜索,以确定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
将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确定为每个软件的初始软件类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均具有初始软件类别,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包括至少一个软件。
6.一种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监测设备,对互联网内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时,设置具有预定时间长度的计时器并且开始计时,当计时器期满时,确定针对所述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软件的软件分组进行修改的总次数,当修改的总次数大于调整阈值时,确定互联网设备内的软件的数量,并基于所述软件的数量来确定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重新确定软件分组所需要的分组时间;
确定设备,基于所述分组时间和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为所述互联网设备确定重新确定软件分组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设置设备,从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器获取软件分类目录信息,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
创建设备,为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所涉及的多个初始软件类别中的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创建一个虚拟运行区域,获取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运行数据,以作为每个虚拟运行区域的测试数据;
测试设备,在确定当前时间到达起始时间时,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以获得测试结果,包括:
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对各自的测试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输入数据;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对各自的所获取的输入数据进行分解以确定每个软件的输入数据;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将每个软件的输入数据提供给相应的软件以作为虚拟的输入数据,以促使每个软件进行虚拟运行;对每个软件的虚拟运行的过程进行监测,当确定第一软件在虚拟运行中向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其它软件发送数据时,为第一软件的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一附加值;当确定第二软件在虚拟运行中从当前的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其它软件接收数据时,为第二软件的与当前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二附加值;当确定第三软件在虚拟运行中向多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软件发送数据时,为第三软件的与第一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三附加值;当确定第四软件在虚拟运行中从多个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第二关联虚拟运行区域中的任意软件接收数据时,为第四软件的与第二关联虚拟运行区域相对应的测试项的当前数值增加第四附加值;
在确定当前时间到达结束时间时,多个虚拟运行区域中每个虚拟运行区域停止利用各自的测试数据对所包括的每个软件进行运行测试;对每个软件的测试统计信息中多个测试项中每个测试项进行统计,确定每个软件的多个测试项中当前数值最大的测试项,将当前数值最大的测试项所对应的虚拟运行区域作为每个软件所归属的目标虚拟运行区域;
移动设备,基于测试结果确定多个软件中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确定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将需要进行区域调整的每个软件移动到所归属的虚拟运行区域中;
选择设备,确定每个虚拟运行区域所包括的软件的当前数量,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大于分类阈值的虚拟运行区域选择作为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的软件分组,并且利用被选择作为软件分组的虚拟运行区域所对应的初始软件类别作为软件分组的分组标识;以及
聚类设备,将软件的当前数量小于或等于分类阈值的多个虚拟运行区域合并为单个分类运行区域,获取分类运行区域内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基于每个软件的属性标签集对分类运行区域的所有软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为分类运行区域内的每个软件确定软件分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
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从当前的软件分组移动到另一软件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
当监测到目标用户将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修改为无分组时,确定监测到针对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任意软件的软件分组的修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所述互联网设备的时间调度信息包括多个空闲时间段,其中每个空闲时间段均由各自的空闲起始时间和空闲结束时间来指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所述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包括多个软件分类条目,每个软件分类条目包括软件名称和软件类别;
根据软件分类目录信息对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设置初始软件类别包括:
根据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的每个软件的名称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多个软件分类条目进行搜索,以确定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
将每个软件在软件分类目录信息中的软件类别确定为每个软件的初始软件类别。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互联网设备内多个软件中每个软件均具有初始软件类别,每个初始软件类别包括至少一个软件。
CN201911398250.4A 2019-12-30 2019-12-30 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078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8250.4A CN111078646B (zh) 2019-12-30 2019-12-30 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8250.4A CN111078646B (zh) 2019-12-30 2019-12-30 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8646A CN111078646A (zh) 2020-04-28
CN111078646B true CN111078646B (zh) 2023-12-05

Family

ID=7031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8250.4A Active CN111078646B (zh) 2019-12-30 2019-12-30 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78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3596B (zh) * 2020-11-17 2023-03-24 武汉木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处理设备
CN112540919B (zh) * 2020-12-08 2024-02-23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设备确定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4377A1 (ja) * 2015-11-30 2017-06-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分類方法、分類装置および分類プログラム
CN107256263A (zh) * 2017-06-13 2017-10-17 成都布林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网热点信息自动监测方法
CN108364028A (zh) * 2018-03-06 2018-08-03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互联网网站自动分类方法
CN110543576A (zh) * 2019-09-01 2019-12-06 高树辉 互联网移动终端中多媒体文件进行自动分类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4377A1 (ja) * 2015-11-30 2017-06-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分類方法、分類装置および分類プログラム
CN107256263A (zh) * 2017-06-13 2017-10-17 成都布林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网热点信息自动监测方法
CN108364028A (zh) * 2018-03-06 2018-08-03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互联网网站自动分类方法
CN110543576A (zh) * 2019-09-01 2019-12-06 高树辉 互联网移动终端中多媒体文件进行自动分类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8646A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0970B2 (en) Video analysis and post processing of multiple video streams
US201502783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recommendation page
CN102999586B (zh) 一种网站推荐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61326B (zh) 一种数据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09165975B (zh) 标签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4542A (zh) 基于业务规则的消息推送请求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US20170046447A1 (en) Information Category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136228A (zh) 一种图片搜索方法以及图片搜索装置
US11816172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server,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1078646B (zh) 基于互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软件进行分组的方法及系统
CN105574089A (zh) 知识图谱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对象对比方法及装置
CN102609351B (zh) 用于分析系统的性能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1813573B (zh) 管理平台与机器人软件的通信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05991722B (zh) 一种下载器推荐方法、应用服务器、终端及系统
CN104951484A (zh) 搜索结果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750760A (zh) 一种推荐应用软件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2818230B (zh) 内容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778271A (zh) 一种视频数据的缓存方法及装置
CN111813517A (zh) 任务队列的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0020133B (zh) 内容推荐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844536B (zh) 应用程序选择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727561B1 (en) Context- and activity-aware content selection
KR102464688B1 (ko) 모니터링 결과의 이벤트 등급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5653533A (zh) 一种更新分类关联词集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69064A (zh) 词汇的获取方法及装置、推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8

Address after: 913, Qilu Software Park Building, South Shou Shunhua Road, Jinan Area, China (Shandong) Free Trade Pilot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1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Dief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1-6-1, Ningxi Road, Huanggu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10036

Applicant before: Mi Naibi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