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63A - 引力能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引力能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63A
CN1110763A CN 94103505 CN94103505A CN1110763A CN 1110763 A CN1110763 A CN 1110763A CN 94103505 CN94103505 CN 94103505 CN 94103505 A CN94103505 A CN 94103505A CN 1110763 A CN1110763 A CN 1110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gravitational energy
piston
liquid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41035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维
何绍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410350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63A/zh
Priority to PCT/CN1995/000028 priority patent/WO1995028568A1/en
Priority to AU22531/95A priority patent/AU2253195A/en
Publication of CN1110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10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引力能发动机是一种将天体行星及地球引力能 量转换成能源的机械动力设备。
该机通过机台上的主轴,穿套一轮毂,轮毂上装 置多组对称平衡的容器,经联合臂台组合成一绕定轴 刚体;在引力强场内经容器中的液体媒质传力给潜浮 器;由液体位移器内装套的活塞接力运动,破坏刚体 体系内质元平衡产生内力,使刚体转动作功。在平直 时空中不断索取引力能制造能量;其能源与宇宙质量 永恒不竭。是人类一种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的动力能 源。

Description

引力能发动机
本发明创造涉及的是一种能源动力机械设备。
人类世界自1686年,牛顿的划时代文献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问世,书中牛顿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解释了宇宙天体各行星以及月亮的行动规律;并认为地球上的潮汐是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运动,解开了开普勒的发现,即行星和它们的月亮的运行轨道是椭圆的,是一个压扁的圆形。从此后人类在物理学术语中就有了,万有引力,引力场、引力作用、引力矢量、引力势能、引力波等名词。引力弥漫了太空,天体引力场包容了人类,也束缚了人类。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以来,人类几千年来都在与引力这个保守力作艰苦卓绝的抗争;而地球的重力作用,人类在利用重力的研究领域经历了长期的磨难,古人类利用高山流水作动力来推磨碾米,用水轮提水灌溉粮田;近代自十八世纪工业技术革命以来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与引力斗争增添了新的工具和增强了新的能力。1831年法拉弟发明了发电机后,人类就开始大规模地兴建水力发电站,利用水流落差位能发电,迄今现代各国还方兴未艾。这些都是引力能量赐给人类的福果的典型事例;现代人类为应付日益趋紧的能源危机,各大国都在营建大型的潮汐发电站,这又是人类利用月球和太阳引力能量的一个典型事例,以上所述这些都是天体引力作用给人类所降之福祉;但是引力也给人类带来诸多的麻烦负作用。如地球上所有运动的车、船、飞机、其加速动力源都需消耗大量的化学物质能源,而其中大部分都是用在克服地球引力负作用上的消耗,如一列火车的牵引能量的消耗一部分消耗在滚动摩擦上,一部分消耗在加速度力上,而消耗在摩擦上的能量就是用于克服地球引力负作用上的浪费,人类为了与地球引力抗争必须作长期的努力,迫使人类千方百计去寻找石油、煤炭、天燃气等能源。目前全世界的内燃机,蒸汽机、燃气机等大部分装置在作牵引的运动工具上,为了克服引力负作用与引力抗争,人类每年要消耗成千上万的物质能源。人类有没有办法将引力的负作用力化成有效动力呢?有没有办法将其颠倒,例如象水能生汽、反之汽能生水、磁场可产生电场,反之,电可产生磁、机械能可产生热、反之热可产生机械能,等等。
人类是不是可以破天荒大胆地将引力能量直接转变成象石油、煤炭、燃气一样作为动力能源呢?由于自然界物质的属性本质的各异这是不可能的魔术。现代物理学称谓引力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特殊物质因属性不明是不可能直接转化成秤量物质的,但将其转换成机械动能,再将动能转换成电能、热能、磁能是完全可能的。长期以来人类在超远距离的星际太空,天体与天体之间的引力能量研究方面较为热衷,成果累累,如地球人走在月球上,卫星发射定轨驾驭自如,航天飞机的星际往返,飞船巧妙地利用木星、土星等行星对飞船的引力作用为飞船加速的动力,从而节省了大量燃料,一切种种这些说明在黎曼非欧几何的弯曲时空中引力场具有能量。即可成为飞船的动力能量;而在地球这个参照系欧几里得平直时空中引力是否也具有能量呢?以前人类的回答惨白无力。与人类在利用太空引力能量来相比却相形见绌。尤其是象太空中那样直接将引力能量作为飞船的动力能源更是束手无策。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的需求,人类仍在为克服引力负作用大量投资、输血、耗能。在地球引力强场中,也就是说在平直时空中引力有没有能量?因为人类的眼高手低,舍近求远,千百年来一直未能将地球引力强场这种特殊物质,加以开发利用直接取出来为人类提供服务。所以引力强场在平直时空中是否具有能量一直是个未知数,甚至长期来固步自封错误的定论为平直时空不具有能量。
本世纪以来人类对引力的研究加快了步伐,如引力波概念的提出,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传播,脉冲双星的引力波的捕获都充分说明了人类对引力研究的兴趣增强,对引力这种与宇宙质量同在的特殊物质的索取、开发利用提出了挑战与进军!
本发明创造引力能发动机的目的是将地球引力强场中的引力能量转换成机械能量,再将机械能量转换成磁力场与电场或者热能。现将实现本发明目的的科学机理与完成工程制造的方案逐层次叙述如下:
一、说明书附图注释:
图1、双液体位移器引力能发动机图。
图2、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图2的B-B向的剖视图。
图4、径向滑套盘图。
图5、图4的C-C向剖视图。
图6、偏心导槽轮图。
图7、图6的D-D向剖视图。
图8:双套偏心球头滑块剖视图。
图9:图3的E-E向剖视图。
图10、图3的E-E向滑轮轨道组结构剖视图。
图11、双液体位移器直径式引力能发动机。
图12、图11的剖视图。
图13、单液体位移器半径式刚体引力能发动机剖视图。
图14、半径式直径式混合刚体引力能发动机剖视图。
图15、内腔中央液体位移器刚体引力能发动机剖视图。
图16、多组容器的间插式刚体引力能发动机。
图17、引力能发动机工作系统解释座标图。
图18、分流集成箱、直径式液体位移器引力能发动机图。
二、说明书附图零部件序号名称注释:
1、基座。2、轴承座。3、轴承。4、主轴。5、轮毂。
6、径向滑套盘。7、偏心导槽轮。8、长轴套。9、容
器。10、连体合成轮毂。11、半轴。12、半径式容
器。13、直径式容器。14、联合臂台。15、液体位
移器。16、缸套。17、缸套托盘。18、活塞。
19、活塞球头连杆。20、十字结头。21、潜浮器。
22、潜浮器支撑臂。23、浮体球头连杆。24、导向套
25、滑套座。26、双套偏心球头滑块。27、轴向支
臂轴。28、导槽滚子。29、曲线偏心槽沟。30、容 器端盖。31、密封垫。32、集流活接轴。33、液体。
34、支撑运动腔。35、中心井巷。36、分流管结。
37、分流集成箱。38、液压管路。39、扁长形盖板。
40、扁长形法兰。41、平板密封垫。42、导向滑杆。
46、滑轨。47、滑道腔盖板。48、密封垫。49、
半径式容器发动机。50、直径式容器发动机。51、管
道。52。活塞密封环。53。网状护罩。54、流线形。
55、单个潜浮器支臂。56、锥形支轴座套。57、锥
形支撑轴。58、拉杆螺钉。59、蝶形弹簧。60、橡
胶垫。61、球形轴套。62、导向轴套座。63、排气
阀。64、密封圈。65、液压油缸组。66、主动油缸。
67、被动油缸。68、液压阀。69、液压管路。70、
指令盘。71、分流管。72、进液软管。73、出液软
管。74、变速箱。75、发电机。76、内腔中央。
77、环套形。78、长形套链连杆。
三、引力能发动机的理论根据与科学原理叙述如下:
本发明创造引力能发动机是利用地球引力强场中自然引力作用;经液体媒质转换成浮力,它的基础结构为一个质点对称均匀的绕定轴转动的刚体;在引力强场中地球对刚体产生引力作用,显然这是一个物体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浮力作用使垂直于地心线上的浮体同步向上运动,作功,将刚体内的固体物质和液态物质换置成位能,由于刚体是以主轴中心线垂直于地球半径,为叙述方便我们将以主轴中心为水平线,线以上称为上弦,中心线以下称为下弦;主轴逆时针方向一边为正功臂,顺时钟方向一边为负功臂,由于刚体上弦半径的质点向外位移,远离轴心,而下弦半径的质点也同步同向位移,接近轴心,这样使两个以轴心为支点的力臂在轴心线上下的质点发生位移,从而获得位能,根据刚体转动定义:力和力臂的乘积称为力对转轴的力矩,用M表示力矩:M=Fd,也可以写成:M=frcosθ由于上弦质点的力臂大于下弦质点的力臂,而质元大小相等,力臂不等而形成力差,所以该刚体的质点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时的刚体转动一个90度的角位,使不平衡的对称力矩臂平行在主轴支点上。根据杠杆定理:物体的重量乘以该物体支点的距离,等于另一边物体的重量乘以该物体到支点的距离。其公式:F×L=F×L,这样刚体明显形成的质元力矩差可看做是刚体的内力,同时也可视为是外力作用于转轴正功臂的分力,因为在同一轴刚体上设有几组对称相同质量的不均匀的质点,都分布在正功臂一边,共同对正功臂施加外力(内力);这样当几个力矩同时作用在一个有定轴的物体上时它们的总作用力等于一合力矩;合力矩克服刚体的惯量(质量)与主轴的滚动摩擦力矩,启动刚体转动;根据功能原理,外力对刚体所作的功等于刚体的动能增量。由于绕定轴转动的刚体已有周而复始,源源不断的施加的合外力,(质元不平衡内力),给该刚体角加速度:即引力能发动机刚体内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在浮力作用下产生位能,位能转置形成力臂差的不平衡重力作用力。使刚体定时均匀地得到如同合外力的补给,根据转动定理:刚体受合外力矩M,转动惯量I及角加速度之间为:M=Iβ,在合外力作用下不停均匀地角加速转动,因刚体的合外力矩大于惯量摩擦力矩,所以多余的合外力对外输出作功。只要在地球引力强场中引力作用力不消灭,本引力能发动机的能源消耗就能在引力强场中得到,充足引力源的补给,从而将无穷尽的引力能转换成动能,根据人类意志在欧几里得时空中永久不断创造能量。
四、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尽阐明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方法:
说明书附图1是双液体位移器引力能发动机图。引力能发动机经功率输出轴上的联结器与变速箱[74]联结,经变速后的功力输出轴联结发电机发电。
说明书附图2是图1A-A向的剖视图,它是一个由六个相对称的容器[9]与十二个液体位移器[15]所结构而成的半径式引力能发动机。
说明书附图3是图2B-B向剖视图,这是一架处在工作状态的剖视图。由引力能发动机上的两个对称的基座[1]上的轴承座[2]经滚球轴承[3]支承主轴[4]由主轴承担整体机身负荷,主轴[4]穿套机中央一个六方形的轮毂[5]和轮毂内腔与轮毂经螺钉紧固成一体的径向滑套盘轴向相邻的一个偏心导槽轮[7],偏心导槽轮经长轴套[8]的两端头的法兰靠臂联结轴承座[2]的内侧端面,保持在轮毂内腔中径向、轴向静止状态下工作,其中心孔装置有一组轴承与主轴成滑动配合支承负荷。六方形轮毂经端头的一个主轴靠臂套内的键与主轴上的键槽成静止刚性联结,这样一组结构使轮毂、径向滑套盘与主轴联结成一个刚性整体工作时同一轴转动,而偏心导槽轮与长轴套在工作时始终处于静止,不随主轴公转。在六方形轮毂对称的六个平面上径向经螺钉连接装置有三组相对称的半径式容器[12]如图13所示;在每个容器垂直于主轴的径向身壁上的两侧制有相对称的联合臂台[14]如图2所示,三个对称组六个半径式容器经各自身壁上的对称两个联合臂台互相对应联合,经螺栓或者是专用勾卡紧固联结,使各对称组联合成一个绕轮毂的封闭圈,使三组对称半径式的容器[12]在封闭圈上均匀的分布,组成一个绕主轴转动状态的巨型飞轮;每个容器[9]如图3所示沿主轴轴向方向的对称两侧经容器[9]身壁中间轴向两侧开制的径向窄长的支撑运动腔[34]由端面扁长形法兰[40]平板密封垫[41],经螺栓联结液体位移器[15]中部预制的相配结合的法兰[42]合拢紧固密封接通两个空腔,如图3所示;同时与容器上下两端的地方相应预制好的哈夫支臂组[43]合力将容器与液体位移器[15]箍紧成一个刚性体,液体位移器两端经螺钉将缸套[16]与缸套托盘[17]紧密结合,缸套内腔套装入活塞[18]活塞经活塞球头连杆[19]、十字结头[20]与相对而装的另一端活塞相连接,十字结头横向一端与装置在容器[9]内腔中间的潜浮器[21]中部侧边伸展出的潜浮器支撑臂[22]相连接,潜浮器[21]两端外壁上设置有与容器[9]的扁长滑道腔[44]相对应的两组或者多组锥形支轴座套[56],如图9所示,锥形支撑轴[57]经拉杆螺钉[58]与锥形轴座套紧固成一个刚性结合体,锥形支撑轴圆柱段上穿套有两组相对应的蝶形弹簧[59],两蝶形弹簧中间还夹压着一块与蝶形弹簧相应几何形状的橡胶垫[60]外端部轴颈上套入球形轴套[61]内,经导向轴套座上垂直交叉套装在容器[9]上预制好的扁长滑道腔[44]中的导向滑杆[45]上,其装置机构也可制造成滑滚与滑轨[46]相配结合的方式。如图10所示。这样上下几组直径相对称平行的滑杆与锥形支撑轴组将容器[9]与潜浮器[21]成径向柔性滑动联合,控制了潜浮器在容器中只能作直线反复运动。不能做其他绕动,将其有效束缚在容器中往返动作。潜浮器底部中央装置有浮体球头连杆[23],浮体球头连杆另一端穿套过容器[9]底部的导向套[24]插入轮毂内腔连接装置在径向滑套盘[6]、滑套座[25]如图4、图5所示中的双套偏心球头滑块[26];滑套座用于保持双套偏心球头滑块在工作时的平稳性与抗运动径向剪切应力,其双套偏心球头滑块[26]如图8所示,它依靠双套偏心的偏心距不对称差,在工作时受到360度的偏心侧压应力时调节两轴的不同心度差,保证连接运动机构的直线运动传动自如,与传递拉、撑力的效率,使各相配机组零件在工作时摩擦应力均匀,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使整机效果上乘活动,质量稳定。偏心球头滑块的轴向支臂轴[27]上装置有导槽滚子[28],导槽滚子嵌入偏心导槽轮[7]的曲线偏心槽沟[29]内,如图6、图7所示,其工作作用是保持进入槽沟内的各个导槽滚子[28]在随轮毂转动时,与其连接的六个浮体球头连杆按照一定角位移,有序偏心运动,使潜浮器[21]在与轴心线作垂直运动后转置到正功臂与负功臂区域弧面时作伸展、收拢动作,确保发动机的各容器[9]和液体位移器[15]内的运动物质即刚体质点有序地作径向偏心运动,起保持有序循环的作用。使质点在刚体内有序径向直线运动的频率与刚体角加速运动时的和谐性。使之机械动态的连接。
三组对称的潜浮器和各单元组的同步协调径向直线运动,使各对称单元组内部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发生有序同步位移,使刚体系内的质点发生有序依次不等力臂交递,创造内力形成对刚体的合力矩,尤如合外力对刚体所作的功,等于刚体的功能增量,其功能量克服整机质量(惯量)作用在主轴的摩擦力矩和空阻,盈余的动量用于输出机外作功,使引力能发动机在地球引力强场中如同黎曼非欧几里弯曲时空中一样的道理,物体维持现状的惯性力的本质,是宇宙全部天体所产生引力的综合作用,……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时空概念引入应用于平直时空中,物质、时空、运动并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彼此密切相关,由于物质的存在使得时空发生弯曲;时空的弯曲反过来又影响其它物质的运动……
五、再根据说明书附图3,就其引力能发动机在引力强场中以主轴为对称点的质量不对称运动状态,即固体物质和液态物质的工作状态运动机理结合附图作详尽阐述:
设图3是平衡于主轴线上的各均匀质点,主轴垂直于地球径线:
将各容器[9]的容器端盖[30]密封垫[31]用螺钉紧固密封,经进液软管[72]从集流活接轴[32]经中心井巷[35],分流管结[36]分流管[71]直接注入液体,注液时必须依次打开安装在容器端盖顶部的排气阀,使各组容器内,液体位移器内,注满液体[33]。首先由浮力作用在与地心,主轴的垂直换向角位内的一对称组两个潜浮器同步向地心相反方向运动,即向上直线运动,经潜浮器中部两侧伸展出的潜浮器支撑臂[22]两端连接的十字结头[20]使潜浮器将浮力传递给活塞球头连杆[19];再连接液体位移器缸套内的活塞,迫使下活塞作功,将液体位移器内的液体经多根管道压递上弦缸套内,完成位移,这个动作是双液体位移器上的对称组八个活塞同向同步完成一个冲程,潜浮器[21]提供浮力的原动力克服各个缸套[16]内液体的质量在活塞上的压强应力和液体位移器[15]内各流速场内流体的加速度产生的粘滞应力等合成阻力,将各单元组液体位移器下缸套内的液体提升一个冲程高度,这样等于将固体物质和液态物质,克服地球的引力作用,传送到设计的势能位置,储存着位能,当引力能发动机转运到前面说的平行主轴状态时,上弦位能转置为正功臂角位的力矩,下弦位能转置为负功臂力矩,由于正功臂角位和负功臂角位均有两组在这个角位内,故它的力臂成为合力矩,当位能质心点从上弦起始点到下弦末终点时已转过了有效正功臂区域120度角,负功臂同步转过了120度负功区域角,再转过30度与主轴心、地心垂直角位重合时,两对称潜浮器已完成了60度角位的一半换向,我们叫这个角位区为上弦下弦换向区,因这时质点线内力作用和转轴平行或通过了转轴,对刚体作的无用功,如图17所示。两对称潜浮器换向后又重复前起始状态为刚体积畜位能,这样反复重复循环,均匀为刚体加速,创造动能。
现在我们又回到前面所述的将图3看着以主轴为支点的平衡杠杆状态,来剖析在作功转动时,容器[9]和液体位移器[15]内的物质在平衡杠杆的情况,由杠杆原理可知容器Q′腔内的液体重量,由Q腔重量平衡;R’腔内的液体重量与R腔内的重量平衡;而余下X’腔内的液体重量与X腔内的重量不平衡;X’腔的重量距离主轴支点的长为1,而X腔内的重量距离主轴支点的长为2,根据杠杆原理为二倍力臂重量,二减一平衡X’腔,X腔还多余一个腔重量作功,现在我们设每腔的液体质量为1000公斤,而刚体每在120度正功区域内有二个力臂矩,因此这架发动机即每次角转过120度正功臂区域就可获得2000公斤的力矩;当然其中还有固体质量的同向位移所产生的非保守力作功未计。
根据图3所示的引力能发动机,在主轴水平状态位置上的潜浮器产生的向上浮力作用均在容器两侧的二组对称导向滑杆[45]或滑轨[46]上静压束缚处于情性状态,而只有当刚体转到上弦、下弦60度换向夹角初始点时才在偏心导槽轮[7]或者是指令盘[70]如图12所示的指令下作径向直线运动,保证发动机的作功输出频率均匀稳定,有条不紊。如发动机须停机,只要将出液软管[73]上的阀门打开放出液体的一部份,即可停机制动,反之即又启动运转。进液软管[72]接通集流活接轴[32],其轴是静止工作不作转动,为的是在发动机长久运转时,能在动态工作时向刚体系统内补偿因漏泄和缸壁附着自然消耗的液体物质。其补充方法有二种,一可以采用水塔式附加设备利用重力自行补给,二可以由电脑程序控制,定时指令液压泵进行补给。
本引力能发动机的潜浮器的浮力能量可根据相应液体位移器内的液体质量大小,输送流体状态,可相应的将力加大或减小,直至选择到最优化数值。
六、根据本引力能发动机的同一原理,可以根据实用需要设计出各种各样结构种类机型,下面将各大类与单机分类引力能发动机的特征性能阐述如下:
1、双液体位移器,直径式刚体引力能发动机。如图11所示,这种机型的特征是轮毂制成与容器连体合成轮毂[10]如图12所示,即直径式容器[50]刚体结构引力能发动机,主轴可分断成两个半轴组构成一个同心的刚性整体轮毂,直径式容器[13]内装置的潜浮器的作用力由油压缸组[65]伸展出容器外,经液压管路[69]连接由主动油缸[66]被动油缸[67];经过安装在主轴端径向对应分布的液压阀[68]液压管路[69]控制两缸的交流联系;液压阀在主轴转动时,其阀杆终端与静止的指令盘[70]接触,控制液压阀的开启关闭;当潜浮器在容器内随机转到换向角60角区域起始点时,液压阀在指令下开启,主动油缸将潜浮器的力传递给安装在液体位移器的上下活塞下的被动油缸作功,当发动机转过60度换向角区域终点时这时潜浮器已达到冲程高度即60度角的终点,指令盘发令液压阀关闭,液压管路[69]将潜浮器与液体位移器锁固定位,待转入正功臂120度区域角位,在油压控制下潜浮器在容器内处于径向运动静态,其浮力作用力静压在容器的导向滑杆组上作无用功,当发动机转过120度正功臂区域角位时已达到主轴下弦60度换向角位始点,这时指令盘发令液压阀启开,潜浮器释放作换向运动,将力传递给活塞,当发动机转过下弦60度换向区域角位到达换向终点时,指令盘又发令关闭液压阀,总之指令盘的指令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潜浮器只能在上弦或下弦换向区域角位作换向直线运动,其他在正功臂区域角位和负功臂角位区域均是锁固静止运动的,这样循环换向控制发动机有序转动,对外作功。
这种直径式刚体引力能发动机是由多个整体单元经联轴器轴向串联,如图11所示,每整体单元成径向位置分布串组,可根据设计输出功率,将若干整体单元组成轴向阿基米德螺旋线结构因缸套设在液体位移器两端高于容器一个活塞冲程,所以力臂距大,平衡失差量大,故力矩大,其合力矩也相应大,是一种大功率输出的引力能发动机。
2、半径式直径式混合刚体引力能发动机,如图14所示
这种结构的刚体引力能发动机特点是,液体位移器通过容器内腔传输液体位移,并是直径式连体合成轮毂,在轮毂径向面上直径式容器的对称两旁可再分布装置两对称组半径式容器液体位移器也可装置在容器的两旁,也可设计制成单液体位移器组和双液体位移器组的结构,这种刚体结构的引力能发动机是作为轴向串联式的大功率输出机种。其潜浮器、液体位移器活塞联合系统采用油缸组液压控制系统。
3、多组容器的间插式刚体引力能发动机,如16所示。
这种机型是单个整体工作的引力能发动机,它因为系多组容器,液体位移器结构,因此单机输出功率大,而且径向空间密布,充分的利用了刚体的间接空隙,合理插置容器。它的潜浮器、液体位移器、活塞、浮体球头拉杆,径向滑套盘、双套偏心球头连杆、偏心导槽轮等联合机构系统,也可以设计制造成机械联合系统和液压油缸联合系统。
4、内腔中央液体位移器刚体引力能发动机,如图15所示。
该种引力能发动机的特点是结构紧凑,效率高,其潜浮器制做成环形套[77],浮体球头连杆采用双组连接,一根连接主轴上弦下弦的潜浮器,使两个潜浮器合力作功传力给设在内腔中央[76]的液体位移器,容器两端部缸套内装入的活塞。一根伸出容器外进入轮毂内腔径向滑套盘,与双套偏心球头滑块和偏心导槽轮联合成一个机械运动联合系统,由偏心导槽轮的曲线偏心槽沟指令控制工作程序,此联合结构也可采用液压油缸控制系统,由指令盘控制工作程序。其轮毂是轴向连体合成,两半轴设在轮毂两端,轮毂中间空间有序交错布满了穿通两对称容器的液体位移器输液多管。即三个对称容器输液多管的交错中继站,也可将中间制作成一个集流箱式的结构,用来中继传送对称液体位移器内的液体,它的容器结构也可以制成直径式和半径式,半径式与直径式混合的引力能发动机。
5、分流集成箱,直径式液体位移器引力能发动机,如图18所示。
此种结构的引力能发动机是采用半径式容器[49]装置与直径式液体位移多器相结合的形式,潜浮器是采用单个潜浮器支臂[55],液体位移器的中部主轴颈上装置着一个各对称组液体位移器共用的分流集成箱,即液体中继站,各组工作的液体位移,位移的流体都经过分流集成箱[37]中继站输送,在箱中有序排列三个穿套连接上弦和下弦活塞球头连杆的长形套链  连杆[78],其潜浮器,浮体球头连杆,连接双套偏心球头滑块,经径向滑套盘,联合偏心导槽轮的曲线偏心槽沟指令控制各潜浮器组的工作程序。这个机械联合系统也可采用油缸液压控制系统联合工作。
综上所述的各种类引力能发动机,其容器和潜浮器可根据使用引力能发动机工作配套的设备的相偶与具体使用环境,将其横断面形状制作成,圆形、矩形、多角形、多曲线直线相接形和环套形等多种多类式样。液体位移器上装置的活塞缸套与活塞也可根据潜浮器的相应形状的容积状态设计成与之相配偶形,如圆形、矩形、多角形、多曲线组合形、缸套和活塞的形状结构。
本发明创造的引力能发动机,索取引力能媒介物质,即液体物质,可根据动力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具体可分别选用,自然硬质、软质纯净水,化学化合配剂液,有机物分子,无机物分子油液类和水银等形式的液态金属物质。
本发明引力能发动机是一种在平直时空地球引力强场中;也就是说在欧几里得时空系内直接采集、浓缩、利用天体能量的科学装置,它的发明成功雄辩地说明了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引力场等自然力的进一步深化,和利用引力场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殊物质源的开始。从而又一次有力证明了从牛顿创建的经典力学到迈克斯·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和爱恩斯坦的相对论理论,中悬而未果的预言,即将磁场、引力场、强场、弱场和现代科学已知的其他场全部统一起来的理论构想的正确导向性和科学性。引力能发动机的成功发明,又进一步验证了统一场理论是可以完全依次分段实现的,现在我们可以庄严宣告,人类已成功地实现了引力场、电场、磁场三位一体的机械统一和能量转换、同时为现代物理学领域给能量守恒定律提供了深化、修偏补正,再匡正定律的科学实验依据。
引力能发动机的发明是人类继蒸汽机的发明、电动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电脑和生物工程等应用以来的又一次崭新的工业技术革命,这是地球东方勤劳诚朴,不屈不挠,勇敢智慧的中国人发起的一次跨世纪空前启后的工业革命,是对人类现代自然科学领域发展的重大贡献。
引力能发动机的发明,可以预测:廿一世纪的人类能源结构,将是由引力能量、原子核能量、氢能量所组成的无环境污染,清洁安全的能源供给体系,让引力能发动机的诞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与宇宙天体永恒的、取之不竭,永久强大的前进动力吧!

Claims (8)

1.一种将天体行星与地球引力能量经液体浮力媒传转换成机械能量的引力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由机台基座[1]上的两组轴承座[2]经轴承[3]支承一根主轴[4]主轴穿套着一个圆形或者是对称多边形的轮毂[5],同轴穿套的还有轮毂空腔内的一个径向滑套盘[6]和轴向相邻的一个偏心导槽轮[7],偏心导槽轮经长轴套[8]端面法兰联结轴承座[2]的端面;其轮毂还可制成容器[9连体合成轮毂[10]主轴可分断成两个半轴[11]紧压入连体合成轮毂[10],使轮毂和两个半轴组构成一个同心的刚性整体轮毂;对称多边形轮毂[5]径向面经螺钉连接装置有几组相对称的半径式容器[12]或者是直径式容器[13]的连体合成轮毂[10],在每个容器垂直于主轴的径向外壁两侧制有相对称的联合臂台[14],几组对称容器经各自的联合臂台互相联结,用螺栓或勾卡紧固,使各对称组联合臂台组构成一个绕轮毂的封闭圈;使几组相对称的容器在封闭圈上均匀分布组构成一个绕主轴旋转形飞轮状的刚体;每个容器沿主轴轴向方向一侧或者对称两侧装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与容器平行并垂直于主轴的液体位移器[15],液体位移器两端经螺钉将缸套[16]与缸套托盘[17]紧密结合,缸套内腔套装入活塞[18],活塞经活塞球头连杆[19]十字结头[20]与相对而装的另一端活塞相连接,十字结头横向一端与装置在容器[9]内腔中间的潜浮器[21]制成空腔体,中部侧边伸展出的潜浮器点撑臂[22]相连接;潜浮器底部中央装置有浮体球头连杆[23],浮体球头连杆一端穿套过容器[9]底部的导向套[24]插入轮毂内腔连接嵌装在径向滑套盘[6]滑套座[25]中的双套偏心球头滑块[26],双套偏心球头滑块的轴向支臂轴[27]上装置有导槽滚予[28],导槽滚予嵌入偏心导槽轮[7]的曲线偏心槽沟[29]内,使之组构成一个有机联合系统;每组容器的容器端盖[30]用密封垫[31]经螺栓紧固封闭,经主轴上的集流活接轴[32]通道注入容器内的液体[33]接触浸泡潜浮器,液体分子通过支撑运动腔[34]通道联系着潜浮器与液体位移器内装就的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力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主轴[4]一端中心孔内装设有一个圆柱形集流活接轴[32],连通轴中心井巷[35]与径向分流管结[36]或者是分流集成箱[37]再接通分流管[71]直接连通各个容器内腔;如传力控制系统制成是液压装置结构的主轴,还可在主轴另一端装设流体活接轴,连接机内外液压管路[38]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力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容器[9]壁中间轴向两侧开制有径向窄长的支撑臂运动腔,由端面扁长形法兰[40]平板密封垫[41]经螺栓连接液体位移器中部相配结合的法兰[42],盖封好扁长盖板[39]合拢紧固连通两腔;同时与容器上下两端处的哈夫支臂组[43]合力将容器与液体位移器箍紧成一个刚性体;由容器的上下端壁上径向偏斜开设的两组或多组与容器直径对称分布的扁长滑道腔[44],滑道腔内装置有固定滑杆[45]或者滑轨[46]的支座,滑道腔盖板[47]垫有密封垫[48]经螺栓紧固密封,其容器可制造成半径式容器发动机[49]和直径式容器发动机[50]两大种类,它的横断面形状有圆形、方形、多角形和多曲线直线结合形等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引力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液体位移器[15]两端圆形或矩形、多角形、多曲线缸套[16]一端面经螺栓连接着相应形状的缸套托盘[17],两相对缸套托盘由多根管道[51]相连制成刚性整体,缸套内壁与活塞滑动的接合面沿活塞轴向装置有两个以上的活塞密封环[52],活塞底部中心处埋装有活塞球头拉杆,两缸套顶端面卡置有网状护罩[53];其液体位移器还有设在容器两端面[9]同轴心上下和容器身体周围与容器内腔中央[76],其缸套[16]在容器的两端平行装置时,缸套[16]可高于容器一个活塞冲程高度;根据容器状态制造成与容器状态相应匹配的半径式和直径式两大种类的液体位移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和4所述的引力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潜浮器制成空腔体两端制成流线形[54],中部设制有两个相对称的潜浮器支撑臂[22]或者是单个潜浮器支臂[55],潜浮器两端外壁上设置有与容器[9]扁长滑道腔[44]相对应的两组或多组锥形支轴座套[56],锥形支撑轴[57]经拉杆螺钉[58]与锥形轴座套紧固刚性结合;
锥形支撑轴圆柱段上穿套两组相对应的蝶形弹簧[59]两蝶形弹簧,中间夹压着一块橡胶垫[60]外端部套入球形轴套[61],球形轴套埋装在导向轴套座[62]内,经导向轴套座垂直交叉套装在容器[9]扁长滑道腔[44]中的导向滑杆[45]上,其装置机构也可制成滑滚与滑轨[46]结合的的机构;潜浮器[21],底部中央埋装有浮体球头连杆[23]浮体球头连杆一端经过容器导向套[24]密封圈[64]伸插入轮毂内腔,连接双套偏心球头滑块[26],其连接装置机构也可制造成液压油缸组[65]伸展出容器外经油压管道连接;潜浮器的横断面可制作成圆形、矩形、多角形、多曲线直线相接形、和环套形[77]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和5所述的引力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潜浮器[21]、液体位移器、[15]活塞[18]、径向滑套盘[6]、偏心导槽轮[7]、长轴套[8]、轴承座[2]的机械联合系统,均可换装制成由主动油缸[66]、被动油缸[67]、液压阀[68]、液压管路[69]、指令盘[70]所组成的液压联合系统装置,其油缸可设置在容器外身边和容腔内及轮毂空腔中联合潜浮器和液体位移器中的活塞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力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容器有制成半径式容器发动机[49]结构刚体的引力能发动机;直径式容器发动机[50]刚体的引力能发动机;半径式容器[12]直径式容器[13]混合刚体的引力能发动机,及多组容器的间插式刚体的引力能发动机和轴向串联式刚体的引力能发动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力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容器[9]液体位移器[15]内注入的液体是自然、硬软质水、化学化合配剂液、有机无机油类和液态金属。
CN 94103505 1994-04-18 1994-04-18 引力能发动机 Pending CN1110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4103505 CN1110763A (zh) 1994-04-18 1994-04-18 引力能发动机
PCT/CN1995/000028 WO1995028568A1 (en) 1994-04-18 1995-04-18 Power plant for transforming gravitational energy
AU22531/95A AU2253195A (en) 1994-04-18 1995-04-18 Power plant for transforming gravitational energ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4103505 CN1110763A (zh) 1994-04-18 1994-04-18 引力能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63A true CN1110763A (zh) 1995-10-25

Family

ID=5031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4103505 Pending CN1110763A (zh) 1994-04-18 1994-04-18 引力能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763A (zh)
AU (1) AU2253195A (zh)
WO (1) WO19950285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79361A0 (en) * 1985-07-12 1986-10-31 Malcorps Gaston Drive device
CN1051780A (zh) * 1990-05-15 1991-05-29 黄敏 重力能机
CN1063146A (zh) * 1991-01-07 1992-07-29 马忠义 浮力发电机
CN1080365A (zh) * 1992-04-02 1994-01-05 刘继仁 浮力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5028568A1 (en) 1995-10-26
AU2253195A (en) 1995-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43904B2 (en) Electrical energy from live loads
US8011182B2 (en) Vertical gravity/buoyancy power generator
US9160212B2 (en) Multi-source passiv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US20030222456A1 (en) Distributed powertrain that increases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density
US20090293471A1 (en) Hydraulic motor using buoyant and gravitational forces to generate kinetic energy
WO1997034083A1 (en) Magnus effect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
US20100146963A1 (en) Engine
CN200975314Y (zh) 海浪发电装置
CN202334248U (zh) 用于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的电磁助力器
US8633604B2 (en) Engine
CN103994020B (zh) 直列型多气缸气动式波浪发电装置
US20100095666A1 (en) Buoyancy engine
CN1110763A (zh) 引力能发动机
CN101929448A (zh) 机械能动力系统技术设计方法
CN202325695U (zh) 电磁助力二冲程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
CN107250536A (zh) 一种单向转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动力系统
EP2470780A2 (en) Displacement drive
GB2522047A (en) Rigid body dynamics-based hydropower technology
CN102748251A (zh) 蓄增势能动力机
CN105545588B (zh) 筝、筝驱工作机构、筝发电机暨方法
DE102009039743A1 (de) Kreisel - Hochrad - Kraftwerk
JP2015218640A (ja) 各種エネルギ保存サイクル合体機関
WO2008150149A1 (fr) Dispositifs gravitationnels à force hydraulique destinés à la protection de la noosphère d'objets spatiaux
WO2013119998A1 (en) Low grade thermal energy innovative use
CN105857534B (zh) Czb发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