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4512A - 晾衣机 - Google Patents

晾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4512A
CN111074512A CN202010073026.4A CN202010073026A CN111074512A CN 111074512 A CN111074512 A CN 111074512A CN 202010073026 A CN202010073026 A CN 202010073026A CN 111074512 A CN111074512 A CN 111074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lothes
communicated
duc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30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大安
曾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rlant Intelligence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rlant Intelligence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rlant Intelligence Contro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rlant Intelligence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30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4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74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4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9/00Supports adapted to retain the shape of particular articles being dried, e.g. incorporating heating means
    • D06F59/02Supports adapted to retain the shape of particular articles being dried, e.g. incorporating heating means for gar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晾衣机,其中,所述晾衣机包括:机体,具有第一入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入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由所述第一入风口进入,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具有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一干衣架,所述第一干衣架挂设于所述导风组件,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干衣架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排风孔,且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导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排风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干衣架用于晾晒并吹干衣物。本发明旨在改进晾衣机的结构,以提升速干效果。

Description

晾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晾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晾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出现了大量地晾衣机,这些晾衣机均具有能晾晒衣物的同时还具有能快速晾干衣物的作用,且主要是通过将多件衣物置于烘干罩,再由风机对烘干罩内吹入空气,以此实现将烘干罩内的所有衣物吹干,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多件衣物的阻隔,使烘干罩内的空气流通缓慢,导致整体吹干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快速吹干所有的衣物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晾衣机,旨在改进晾衣机的结构,以提升速干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晾衣机,所述晾衣机包括:
机体,具有第一入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入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由所述第一入风口进入,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
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具有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第一干衣架,所述第一干衣架挂设于所述导风组件,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干衣架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排风孔,且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导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排风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干衣架用于晾晒并吹干衣物。
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横杆,所述横杆设于所述机体的下方,且所述横杆内形成有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所述第一导风口设于所述横杆的一端端面,所述第二导风口设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端面,所述横杆的面向所述机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入风口;
两第一晾衣杆,两所述第一晾衣杆并排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下方,两所述第一晾衣杆均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杆设于两所述第一晾衣杆之间,所述第一晾衣杆内形成有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二子风道具有第三导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的面向所述机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导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面向所述横杆的一侧,两所述第三导风口相对设置;
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所述第三导风口,以使所述第一子风道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干衣架挂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并形成有第三子风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排风孔均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以使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横杆,所述横杆设于所述机体的下方,且所述横杆内形成有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所述第一导风口设于所述横杆的一端端面,所述第二导风口设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端面,所述横杆的面向所述机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入风口;
两第一晾衣杆,两所述第一晾衣杆并排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下方,两所述第一晾衣杆均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杆设于两所述第一晾衣杆之间,所述第一晾衣杆内形成有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二子风道具有第三导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的面向所述机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导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面向所述横杆的一侧,两所述第三导风口相对设置;
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所述第三导风口,以使所述第一子风道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干衣架挂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并形成有第三子风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排风孔均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以使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二晾衣杆,所述第二晾衣杆设于所述机体与所述横杆之间,并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通风管道的侧壁开设有贯通所述通风管道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晾衣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晾衣杆内形成有第四子风道,所述第四子风道具有第四导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四导风口设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朝向所述第一通风口的表面,并位于所述通风管道内,所述第三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位于所述通风管道外的表面,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面向所述机体的一侧;
所述晾衣机还包括第二干衣架,所述第二干衣架具有与所述第二干衣架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排风孔,所述第二晾衣机挂设于所述第二晾衣杆,且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排风孔与外界连通。
可选地,所述晾衣机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于所述机体和所述导风组件之间,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机体和所述导风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升降;
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和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一子管道可伸缩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二子管道远离所述第一子管道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子管道远离所述第二子管道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二通风口。
可选地,所述横杆包括盖板和底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二入风口设于所述盖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凹设有沉台,所述沉台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避让孔;
所述晾衣机还包括第三干衣架,所述第三干衣架具有与所述第三干衣架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三进风口和第三排风孔,所述第三晾衣机挂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处,且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避让孔连通,所述第三排风孔与外界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干衣架包括:
挂钩部,所述挂钩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端端面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端端面开设有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以使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
晾衣部,所述晾衣部包括连接杆和两支撑翼,所述连接杆设于两所述支撑翼之间,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支撑翼,且所述连接杆开设有第五导风口,所述第二端插设于所述第五导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孔设有若干,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支撑翼均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一排风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干衣架还包括扩散罩,所述扩散罩连接于所述晾衣部背离所述挂钩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端的第四出风口与所述扩散罩的内部连通,所述扩散罩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一排风孔。
可选地,所述晾衣机还包括烘干盘,所述烘干盘设于所述机体的下方,所述烘干盘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烘干盘内部的第三避让孔,所述横杆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的第四避让孔,所述第三避让孔与所述第四避让孔连通,且所述烘干盘内架设有格栅,用于承载衣物。
可选地,所述晾衣机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口。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机体、导风组件和第一干衣架以实现快速烘干衣物,第一干衣架用于晾晒衣物,导风组件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干衣架,可以使晾晒于第一干衣架上的衣物迅速烘干,有效地提升了烘干效果。具体地,当需要对衣物加速烘干时,可将衣物悬挂于第一干衣架上,由于第一干衣架的第一进风口与导风组件的导风通道连通,而导风通道连通于机体的第一出风口,同时机体内还设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的出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从而,使得风机组件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导风风道并直接灌入第一干衣架内,由于第一干衣架开设有与第一干衣架内部连通的第一排风孔,进入第一干衣架的空气从第一排风孔排出,并对悬挂于第一干衣架上衣物进行吹风,使衣物快速被吹干,相比传统的晾衣机,本技术方案的晾衣机的风机组件吹出的风,会汇集在第一干衣架内,而汇入第一干衣架的风可完全吹向衣物,实现了每一件衣物独立吹干的效果,规避了衣物堆叠不利于气流穿透的缺陷,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衣物的吹干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晾衣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晾衣机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第一干衣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晾衣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通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晾衣机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烘干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76913760000051
Figure BDA000237691376000006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9,本发明提出一种晾衣机100,该晾衣机100包括机体10,具有第一入风口11、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入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
风机组件20,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由所述第一入风口11进入,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
导风组件30,所述导风组件30具有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第一干衣架40,所述第一干衣架40挂设于所述导风组件30,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干衣架40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进风口4111和第一排风孔423,且所述第一进风口4111与所述导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排风孔423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干衣架40用于晾晒并吹干衣物。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地,第一入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的数量不做限定,应做广义理解,第一入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需要根据需求具体设计。出风风道可以为独立的风道,也可以为与机体10内部连通的风道,当为与机体10内部连通的风道时,第一入风口11既可以做为风机组件20的入风口,也可以作为机体10内的元器件的第四出风口,如此设置,机体10内的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还可以被风机组件20利用,吸入至导风组件30内利用该热风烘干衣服。导风组件30的导风风道分别连通机体10的出风风道和第一干衣架40的第一进风口4111,所以空气通过导风组件30将风导入第一干衣架40,可实现风的充分利用。可以理解地,风机组件20可以包括多个风机,其中,该风机可以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以及贯流风机等。可以理解地,该第一干衣架40也需做广义地理解,该第一干衣架40为用于悬挂衣物的衣架,优选地,第一干衣架40设有多个,一个第一干衣架40悬挂一件衣物,各个第一干衣架40可以用于分类挂置衣物,如将衣服、裤子等需进行烘干的衣物分别放置不同的第一干衣架40上。第一干衣架40挂设于导风组件30,并相互连通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干衣架40的挂接端开设有连通口,直接与导风组件30连接,也可以是干衣架挂设后,在干衣架与导风组件30抵接处开设连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该晾衣机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第一干衣架40,当晾衣机设置为一个第一干衣架40时,有如下两种方式:一个导风组件30的一个出风口对应一个第一干衣架40,具体为:第一干衣架40具有一个第一进风口4111,导风组件30的一个出风口对应设有一个第一进风口4111,一风机的出口均与导风组件30的出风口连通,一第一进风口4111对接一第一排风孔423或多个第一排风孔423。也可以一个导风组件30设置多个出风口,具体为:第一干衣架40具有多个,机体10对应设有多个出风口,每一导风组件30的出口均与一第一干衣架40的第一进风口4111连通,一第一进风口4111对接一第一排风孔423或多个第一排风孔423。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机体10、导风组件30和第一干衣架40以实现快速烘干衣物,第一干衣架40用于晾晒衣物,导风组件30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干衣架40,可以使晾晒于第一干衣架40上的衣物迅速烘干,有效地提升了烘干效果。具体地,当需要对衣物加速烘干时,可将衣物悬挂于第一干衣架40上,由于第一干衣架40的第一进风口4111与导风组件30的导风通道连通,而导风通道连通于机体10的第一出风口,同时机体10内还设有风机组件20,风机组件20的出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从而,使得风机组件20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导风风道并直接灌入第一干衣架40内,由于第一干衣架40开设有第一排风孔423,进入第一干衣架40的空气从第一排风孔423排出,并对悬挂于第一干衣架40上衣物进行吹风,使衣物快速被吹干,相比传统的晾衣机,本技术方案的晾衣机的风机组件20吹出的风,会汇集在第一干衣架40内,而汇入第一干衣架40的风可完全吹向衣物,避免了第一干衣架40内空气流通受阻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衣物的吹干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30包括:
横杆31,所述横杆31设于所述机体10的下方,且所述横杆31内形成有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导风口311和第二导风口,所述第一导风口311设于所述横杆31的一端端面,所述第二导风口设于所述横杆31的另一端端面,所述横杆31的面向所述机体10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入风口312;
两第一晾衣杆32,两所述第一晾衣杆32并排设置于所述机体10的下方,两所述第一晾衣杆32均沿所述机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杆31设于两所述第一晾衣杆32之间,所述第一晾衣杆32内形成有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二子风道具有第三导风口和第二出风口321,所述第二出风口321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32的面向所述机体10的一侧,所述第三导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32面向所述横杆31的一侧,两所述第三导风口相对设置;所述横杆31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所述第三导风口,以使所述第一子风道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干衣架40挂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32,并形成有第三子风道,所述第一进风口4111和所述第一排风孔423均与所述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411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321连通,以使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
可以理解的,横杆31的第一子风道与出风风道连通,且横杆31沿机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机体10为椭圆的长条形结构,第一晾衣杆32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晾衣杆32相对设置于机体10的下方两侧,并沿机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用于支撑第一干衣架40,横杆31架设于两第一晾衣杆32上,用于与机体10连接。具体的,第二入风口312设于横杆31上,并朝向机体10的第一出风口设置,由于第二入风口312与第一出风口连通设置,所以空气由第一出风口进入横杆31,而第一晾衣杆32的第二子风道与横杆31的第一子风道连通设置,且第二出风口321设于第一晾衣杆32,即空气首先进入导风组件30的横杆31,再由横杆31进入第一晾衣杆32,并从第一晾衣杆32排入干衣架。具体地,横杆31连接第一晾衣杆32的两端开设有第一导风口311和第二导风口,两第一晾衣杆32面向所述横杆31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导风口,两第三导风口相对设置,横杆31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第三导风口。第一导风口311、第二导风口及两第三导风口连通设置,且第二入风口312设于横杆31面向机体10的表面,用于与出风风道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晾衣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体10与所述横杆31之间的通风管道50,所述通风管道50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管道内部的第一通风口511和第二通风口521,所述第一通风口511连通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521连通于所述第二入风口312。
具体地,机体10的出风风道与导风组件30的导风风道是通过通风管道50进行连通,即通风管道50设于机体10与导风组件30之间,且通风管道50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机体10和导风组件30,通风管道50的第一通风口511连通于机体10的第一出风口,通风管道50的第二通风口521连通于导风组件30第二入风口312。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30还包括第二晾衣杆60,所述第二晾衣杆60设于所述机体10与所述横杆31之间,并沿所述机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通风管道50的侧壁开设有贯通所述通风管道50的第一避让孔53,所述第二晾衣杆60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53,所述第二晾衣杆60内形成有第四子风道,所述第四子风道具有第四导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四导风口设于所述第二晾衣杆60的朝向所述第一通风口511的表面,并位于所述通风管道50内,所述第三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晾衣杆60的位于所述通风管道50外的表面,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晾衣杆60的面向所述机体10的一侧;
所述晾衣机还包括第二干衣架61,所述第二干衣架6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排风孔611,所述第二晾衣机挂设于所述第二晾衣杆60,且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排风孔611与外界连通。
第二晾衣杆60设于两第一晾衣杆32之间,且沿机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晾衣杆60同样用于支撑和晾晒衣物,与第一晾衣杆32的功能相同。第二晾衣杆60形成有第四子风道,且第四子风道与通风管道50的内部连通,具体地,第四子风道具有第四导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四导风口设于所述第二晾衣杆60的朝向所述第一通风口511的表面,并位于所述通风管道50内,即第一通风口511进入的风由第四导风口导入第四子风道,第三出口设于第二晾衣杆60的朝向第一通风口511的表面,并位于通风管道50范围之外,由于第三出风口连通有第二干衣架61,即进入第四子风道的风通过第三出风口排入第二干衣架61,并对第二干衣架61上的衣物进行烘干。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干衣架61可以与第一晾衣架同时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视衣物的数量而定,且第二干衣架61与第一晾衣架晾晒衣物时,彼此互不干扰,可实现多件衣物同时晾晒,增加衣物的烘干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晾衣机还包括升降组件70,所述升降组件70设于所述机体10和所述导风组件30之间,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机体10和所述导风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30升降;
所述通风管道50包括第一子管道51和第二子管道52,所述第一子管道51可伸缩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子管道52,所述第二子管道52远离所述第一子管道51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通风口511,所述第一子管道51远离所述第二子管道52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二通风口521。
可以理解地,晾衣机的机体10通常是固定安装于天花板上的,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升降组件70使得晾衣杆可升降,既方便挂放需晾晒衣物,又可以方便安装第一干衣架40。当需要晒衣服时,将晾衣杆降下来,将衣服挂放至晾衣杆上后,再升上去,如此不会因为晾衣杆的高度太低而使得阳光被遮挡。当需要烘干衣服时,同样的将晾衣杆降下来,安放第一干衣架40后升上去,第一干衣架40直接套接导风组件30的第二出风口321。
其中,升降组件70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选用,如线传动、连杆机构传动、齿轮齿条传动、锥齿轮传动、螺旋机构、滑轮滑槽、气缸或综合各机构配合使用。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该升降组件70设计包括: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升降机构,这样,当传动组件运行时,可同时驱动两升降机构升降,结构简单、效率高,由于两侧的升降机构同时升降,使得晾衣架升降时稳定性强。进一步地,每一该升降机构均设计包括:传动绳、以及设于所述机体10靠近所述传动组件的一侧的导向组件以及连接所述机体10和晾衣杆的伸缩机构,传动绳的一端绕设于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传动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组件连接所述晾衣杆。这样,通过采用传动绳传动,具有速度快、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进一步通过设置导向组件用于保持一定张力的同时导引传动绳使得传动绳经过导向组件后可竖直向下连接晾衣杆,使得升降时晾衣杆不会倾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伸缩机构以保证晾衣杆不易摆动,进而使其稳定性更强。
同时,通风管道5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子管道51和第二子管道52,而第一子管道51可伸缩地套设于第二子管道52的下端外壁,第二子管道52远离第一子管道51的一端套设于风机组件20,由于风机组件20安装于机体10内,并设于出风风道,所以第二子管道52远离第一子管道51的一端连接于风机组件20,而第一子管道51远离第二子管道52的一端与风组件连通。具体地,第一子管道51与第二子管道52通过弹簧实现可伸缩,即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子管道51的上端内壁,另一端卡合于第二子管道52的下端内壁,以实现当升降组件70驱动导风组件30升降时,通风管道50能够同步升降,而且实现了在导风组件30升降的同时也可进行衣物的烘干,增加烘干效率。具体的,通风管道50的第一子管道51且/或第二子管道52为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可以为布料或柔性塑料等。也就是说可以是第一子管道51为柔性材料或第二子管道52为柔性材料,也可以是第一子管道51和第二子管道52均为柔性材料,即当第一子管道51或第二子管道52其中之一为柔性材料时,第一子管道51或第二子管道52其中之一可伸缩,当第一子管道51和第二子管道52均问柔性材料时,第一子管道51和第二子管道52均可伸缩。当然,通风管道50也可以设置多个,且多个通风管道50均沿机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机体和导风组件之间,且每一通风管道50的两端分别与机体和导风组件连通。
升降组件70的具地体运动过程为:上升时,伸缩机构处于伸长状态,驱动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的两端同时转绕传动绳,机体10两端的传动绳同时拉着晾衣架上升,伸缩机构逐渐收缩。下降时,利用晾衣架的自身重力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为剪叉式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体10的一端的两侧,另一端连接所述晾衣杆的两侧。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伸缩机构采用剪叉式机构,由于剪叉式机构的结构坚固,如此遇到大风也不易摆动,由于剪叉式机构的支撑点的范围大,剪叉式机构的上端可以分别固定于机体10的两侧,下端同样也可以固定在晾衣杆的两侧,两个该剪叉式机构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从而使得伸缩时平稳可靠。而且,该剪叉式机构的各剪叉臂铰接处可根据特定情况特定设置,当铰接处设置一定摩擦时可抵消部分重力,下降时,可减缓下降速度,保证了采用升降组件70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杆31包括盖板313和底板314,所述盖板313盖合于所述底板314,并与所述底板314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二入风口312设于所述盖板313,所述底板314的中部凹设有沉台315,所述沉台315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避让孔3151;
所述晾衣机还包括第三干衣架80,所述第三干衣架8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三进风口和第三排风孔81,所述第三晾衣机挂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3151底板314,且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避让孔3151连通,所述第三排风孔81与外界连通。
横杆31包括盖板313和底板314,且盖板313盖合于底板314之上,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二入风口312设于盖板313的顶面,空气由第二入风口312进入,底板314的中部凹设有沉台315,沉台315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避让孔3151处,空气由第二避让孔3151排出。晾衣机还包括第三干衣架80,设置第二避让孔3151的目的是使空气进入第三干衣架80。第三干衣架8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三进风口和第三排风孔81,第三干衣架80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杆和支撑架,第三进风口设于连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第三排风孔81设于支撑架,并贯通支撑架。连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插设于第二避让孔3151,且第三进风孔与第二避让孔3151连通,第三排风孔81与外界连通,以使空气从第三进风口进入第三干衣架80,并从第三排风孔81排出,以此实现对第三干衣架80上的衣物进行烘干。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干衣架80可以与第一干衣架40和第二干衣架60同时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视衣物的数量而定,且第三晾衣杆、第二干衣架61与第一晾衣架晾晒衣物时,彼此互不干扰,即在不影响烘干质量的同时,可实现多件衣物同时晾晒,增加衣物的烘干效率。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干衣架40包括:
挂钩部41,所述挂钩部4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且所述第一端411端面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4111,所述第二端412端面开设有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一端411插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321,以使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
晾衣部42,所述晾衣部42包括连接杆421和两支撑翼422,所述连接杆421设于两所述支撑翼422之间,且所述连接杆4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支撑翼422,且所述连接杆421开设有第五导风口,所述第二端412插设于所述第五导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孔423设有若干,所述连接杆421和所述支撑翼422均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一排风孔423。
第一干衣架40为类似挂衣架的衣物支撑结构,包括挂钩部41和晾衣部42,挂钩部41连通于导风组件30,导风通道和挂衣部的连通方式有如下实施方式:一,导风组件30设有出风管,出风管具有出风端,挂钩部41具有进风管,进风管具有所述第一进风口4111,出风管和进风管的连通方式可以为:出风管和进风管螺纹连接、套接等;二,第一晾衣杆32开设有第二出风口321,挂钩部41开设有第一进风口4111,挂钩部41挂接于第一晾衣杆32的第二出风口321处,且第二出风口321和第一进风口4111连通。晾衣部42连接于挂钩部41,且晾衣部42与挂钩部41相互连通,晾衣部42用于支撑晾晒衣物,空气从挂钩部41进去晾衣部42,由于排气孔设于晾衣部42,所以进入晾衣部42的空气可从排气孔排出,并吹向悬挂在晾衣外的衣物,以此实现衣物的速干效果。
本实施例中,挂钩部41可拆卸地挂扣于第一晾衣杆32,具体地挂钩部4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且第一进风口4111设于第一端411的端面,第二端412端面开设有第四出风口,第一端411插设于第二出风口321;晾衣部42包括连接杆421和两支撑翼422,连接杆421设于两支撑翼422之间,且连接杆4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支撑翼422,连接杆421还开设有第五导风口,第二端412插设于第五导风口,连接杆421和支撑翼422上均设有所述第一排风孔423。即第一晾衣杆32的挂钩部41连通于导风组件30的导风风道,而晾衣部42的与挂钩部41连通设置,以使导风风道与第三子风道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干衣架40还包括扩散罩43,所述扩散罩43连接于所述晾衣部42背离所述挂钩部41的一侧,所述第二端412的第四出风口与所述扩散罩43的内部连通,所述扩散罩43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一排风孔423。
具体地,挂钩部41呈挂钩结构,用于与导风组件30连接,且挂钩部41设有与导风组件30连通的第一进风口4111。晾衣部42与扩散罩43连接形成为中空的龙门支架结构,且挂钩部41内部形成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与扩散罩43内部连通,晾衣部42用于支撑衣物,扩散罩43用于增大衣物与热气的接触面,起到扩散热气的作用,且晾衣部42和扩散罩43均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排风孔423,空气进入晾衣部42和扩散罩43后通过第一排风孔423排出,并吹向悬挂于晾衣部42和扩散罩43外部的衣物,以此实现快速吹干衣物。另外,挂钩部41与导风组件30为可拆卸连接,以增加第一干衣架40与第一晾衣架安装的灵活性。具体地,可在挂钩部41设置卡扣,将卡扣插设于第一晾衣架的第二出风口321处,并与第一晾衣架卡接,也可以另外设置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第一晾衣架与第一干衣架40活动连接。该第一晾衣架也可以是一端嵌套于通风管道50,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进风口4111并容纳于所述第一干衣架40内。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风组件30,使得第一出风口的气流通过导风组件30导入至第一干衣架40内,使得烘干效果更佳。
第二干衣架的结构与第一干衣架40的结构类似,所以,关于第二干衣架61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风孔42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排风孔423间隔设于所述晾衣部42,且均与所述第一进风口4111连通。
第一排风孔423用于排出第一干衣架40内的空气,并吹向衣物,以对衣物进行加热,所以,第一排风孔423设置多个,可增加第一干衣架40的排风效果,多个第一排风孔423间隔设于晾衣部42,即多个第一排风孔423同时对衣物进行吹风,可加速衣物的风干效果,以提高烘干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321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出风口321沿所述第一晾衣杆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导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干衣架40设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干衣架40沿所述第一晾衣杆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出风口321与每一所述第一进风口4111连通;
导风组件30的第二出风口321与第一干衣架40的第一进风口4111相对应,以实现将导风组件30的空气排入第一干衣架40内。所以当第一干衣架40设置多个时,为实现多个第一干衣架40均能够接收到风,所以每个第一干衣架40需对应一个第二出风口321。
如图9所示,可选地,所述晾衣机还包括烘干盘90,所述烘干盘90设于所述机体10的下方,所述烘干盘90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内部的第三避让孔,所述横杆31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的第四避让孔,所述第三避让孔与所述第四避让孔连通,且所述烘干盘90内架设有格栅,用于承载衣物。
烘干盘90连通于导风组件30的横杆31,可以与导风组件30的横杆31连通,当然也可以与导风组件30的第一晾衣杆32连通,烘干盘90内设置有格栅,格栅抵接于烘干盘90的内壁。烘干盘90内主要用于放置内衣、内裤及袜子等小件衣物,这些小件衣物均放置于格栅上,当空气进去烘干盘90内时,在风机组件20的作用下会向上游走,即由上排出,以此可实现烘干衣物的作用。由于烘干盘90和第一干衣架40均与导风组件30连通,且均用于烘干衣物,所以,当没有第一干衣架40时,烘干盘90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第一干衣架40同时设置。
可选地,所述晾衣机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风机组件20的出口。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热组件,且将加热组件设置于风机组件20的出口,使得风机吹出的风将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吹入第一干衣架40内,加速烘干效果。具体地,该加热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安装于该安装座内的加热件,该安装座的一端对接所述第一出风口,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机体10内顶壁;其中,风机组件20安装于安装座相对于加热件的另一端,该加热件处于风机组件20的出风端的下方,该加热件可以为加热器。该加热件也可以为PTC加热器,由于PTC加热器是利用恒温加热PTC热敏电阻恒温发热特性设计的加热器件,其与环境温度基本无关。在中小功率加热场合,PTC加热器具有恒温发热、无明火、热转换率高、受电源电压影响极小、自然寿命长等传统发热元件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恒温加热PTC热敏电阻可制作成多种外形结构和不同规格,常见的有圆片形、长方形、长条形、圆环以及蜂窝多孔状等。把上述PTC发热元件和金属构件进行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形式的大功率PTC加热器。
具体地,所述晾衣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体10的紫外杀菌灯,用于杀除晾晒在晾衣组件上的衣物的细菌,当然可以照射入干衣架和烘干盘90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该晾衣机的机体10还设置有电控板,该晾衣机中的所有电子元器件如风机组件20、加热组件及紫外杀菌灯等均与该电控板连接。其中,该升降组件70采用的驱动件也可以与电控板电连接,以通过电控板控制风机组件20、加热组件、负离子发生器、紫外杀菌灯、照明灯、及升降组件70等启闭。进一步地,该晾衣机还配备有遥控器或语音声控装置,通过遥控器控制或语音直接控制晾衣机的各个功能的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晾衣机包括:
机体,具有第一入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入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由所述第一入风口进入,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
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具有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第一干衣架,所述第一干衣架挂设于所述导风组件,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干衣架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排风孔,且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导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排风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干衣架用于晾晒并吹干衣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横杆,所述横杆设于所述机体的下方,且所述横杆内形成有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所述第一导风口设于所述横杆的一端端面,所述第二导风口设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端面,所述横杆的面向所述机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入风口;
两第一晾衣杆,两所述第一晾衣杆并排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下方,两所述第一晾衣杆均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杆设于两所述第一晾衣杆之间,所述第一晾衣杆内形成有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二子风道具有第三导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的面向所述机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导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面向所述横杆的一侧,两所述第三导风口相对设置;
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所述第三导风口,以使所述第一子风道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干衣架挂设于所述第一晾衣杆,并形成有第三子风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排风孔均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以使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晾衣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体与所述横杆之间的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管道内部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入风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二晾衣杆,所述第二晾衣杆设于所述机体与所述横杆之间,并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通风管道的侧壁开设有贯通所述通风管道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晾衣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晾衣杆内形成有第四子风道,所述第四子风道具有第四导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四导风口设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朝向所述第一通风口的表面,并位于所述通风管道内,所述第三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位于所述通风管道外的表面,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面向所述机体的一侧;
所述晾衣机还包括第二干衣架,所述第二干衣架具有与所述第二干衣架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排风孔,所述第二晾衣机挂设于所述第二晾衣杆,且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排风孔与外界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晾衣机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于所述机体和所述导风组件之间,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机体和所述导风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升降;
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和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一子管道可伸缩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二子管道远离所述第一子管道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子管道远离所述第二子管道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二通风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包括盖板和底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二入风口设于所述盖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凹设有沉台,所述沉台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避让孔;
所述晾衣机还包括第三干衣架,所述第三干衣架具有与所述第三干衣架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三进风口和第三排风孔,所述第三晾衣机挂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处,且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避让孔连通,所述第三排风孔与外界连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衣架包括:
挂钩部,所述挂钩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端端面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端端面开设有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以使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第三子风道连通;
晾衣部,所述晾衣部包括连接杆和两支撑翼,所述连接杆设于两所述支撑翼之间,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支撑翼,且所述连接杆开设有第五导风口,所述第二端插设于所述第五导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孔设有若干,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支撑翼均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一排风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衣架还包括扩散罩,所述扩散罩连接于所述晾衣部背离所述挂钩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端的第四出风口与所述扩散罩的内部连通,所述扩散罩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一排风孔。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晾衣机还包括烘干盘,所述烘干盘设于所述机体的下方,所述烘干盘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烘干盘内部的第三避让孔,所述横杆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的第四避让孔,所述第三避让孔与所述第四避让孔连通,且所述烘干盘内架设有格栅,用于承载衣物。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晾衣机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口。
CN202010073026.4A 2020-01-21 2020-01-21 晾衣机 Pending CN111074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3026.4A CN111074512A (zh) 2020-01-21 2020-01-21 晾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3026.4A CN111074512A (zh) 2020-01-21 2020-01-21 晾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4512A true CN111074512A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24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3026.4A Pending CN111074512A (zh) 2020-01-21 2020-01-21 晾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745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6013A1 (zh) * 2022-04-01 2023-10-05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晾衣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6013A1 (zh) * 2022-04-01 2023-10-05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晾衣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36550U (zh) 晾衣架端部组件和晾衣机
CN207512454U (zh) 晾衣机
CN105970584B (zh) 便携式烘干衣架
CN111074512A (zh) 晾衣机
CN10683564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晾衣设备
CN211897501U (zh) 带干衣罩的电动晾衣机
CN212199749U (zh) 晾衣机
CN107476021B (zh) 晾衣机
CN206666887U (zh) 一种晒衣架
CN108330660B (zh) 独立式烘干模块和烘干下置式晾衣机
CN216522726U (zh) 一种具有快速烘干效果的服装生产用服装架
CN110904650A (zh) 晾衣机
CN210506895U (zh) 晾干装置
CN210138106U (zh) 一种干脚器
CN110863330A (zh) 晾衣架及晾衣机
CN207552748U (zh) 智能横杆发热烘干晾衣机
CN217810134U (zh) 具有烘干装置的电动晾衣机
CN219690123U (zh) 一种电动晾衣架
CN108179602B (zh) 一种晾衣杆
CN110863331A (zh) 晾衣机出风系统
CN213453828U (zh) 一种多功能电暖器
CN205775488U (zh) 便携式烘干衣架
CN210002135U (zh) 晾衣杆
CN210657639U (zh) 一种智能室内晾衣架
CN210946174U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电动晾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