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9412A - 一种逆变电路和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电路和逆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49412A CN111049412A CN201911412563.0A CN201911412563A CN111049412A CN 111049412 A CN111049412 A CN 111049412A CN 201911412563 A CN201911412563 A CN 201911412563A CN 111049412 A CN111049412 A CN 1110494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 switching tube
- switching
- voltage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0—Arrangements incorporating converting means for enabling loads to be operated at will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power supplies, e.g. from ac or dc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83—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 H02M1/009—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having two or more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outp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变电路和逆变器,其包括电流输入端,用于输入直流电流,还包括至少两个电容电路、八个开关管支路、三个输出支路和至少两个电感电路。其中,第一输出支路和第二输出支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电压,第二输出支路和第三输出支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电压,第一输出支路和第三输出支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三电压;通过控制各开关管支路的通断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大小,其中,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这样逆变器的输出端可以输出至少两路不同的交流电,以满足不同的负载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变电路和逆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的用电系统存在多种,比如在我国有单相系统,这种是火线和零线结构。也有三相系统,有三根火线和零线(或者无零线)组成。但是在其余一些地方还存在裂相供电系统,比如美国地区,家用供电系统引入为240V,这个240V实际是一对相位差180°的两相供电系统。
如图1为现有的一种常见的逆变电路,在光伏发电领域或者储能应用领域,一般直接接入的是高频直流电压,输出的电压都是固定的240V交流电,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很多负载电压却不一定需要240V的,例如实际上很多家庭负载的用电却是120V的。如果单纯的提供240V,无法缓解系统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带有离网输出的逆变工作时候,也无法提供120V的供电。因此现有的逆变电路单独输出240V交流电无法直接满足许多负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逆变电路单独输出240V交流电无法直接满足许多负载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电路和逆变器。
一种逆变电路,适用于裂相电网系统,包括:
电流输入端,包括电流输入正端和电流输入负端,用于输入直流电流,所述电流输入负端连接公共地;
至少两个电容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电路和第二电容电路,所述第一电容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信号输入负端连接;
八个开关管支路,包括第二开关支路、第三开关支路、第四开关支路和第五开关支路、第六开关管支路、第七开关管支路、第八开关管支路和第九开关管支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流输入负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流输入负端连接;
所述第六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管支路的第一端也与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三个输出支路,包括第一输出支路、第二输出支路和第三输出支路;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内串接有第一电感;所述第三输出支路内串接有第二电感;
至少两个电感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电路和第二电感电路,所述第一电感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二端和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二端和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二端和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三电压;控制所述开关管支路的通断以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大小。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开关管S2,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正极端为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S3,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正极端为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四开关支路包括第四开关管S4,所述第四开关管S4的正极端为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开关支路包括第五开关管S5,所述第五开关管S5的正极端为所述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六开关支路包括第六开关管S6,所述第六开关管S6的正极端为所述第六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六开关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七开关支路包括第七开关管S7,所述第七开关管S7的正极端为所述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八开关支路包括第八开关管S8,所述第八开关管S8的正极端为所述第八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八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九开关支路包括第九开关管S9,所述第九开关管S9的正极端为所述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电容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电容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电路包括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为所述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二端。
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所述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驱动互补且按照SPWM方式调制;所述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也驱动互补且按照SPWM方式调制。
具体的,前半周期内,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第三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处于关断状态,后半周期内,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处于关断状态,第三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
进一步的,该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其通断。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开关管支路的通断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大小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向其发送PWM波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进行PWM波互补驱动,以控制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大小;同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向其发送PWM波信号,用于对所述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进行PWM波互补驱动,以控制输出的第二电压的大小;所述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和。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开关管支路的通断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大小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七开关管S7和第三开关管S3输入的PWM波互补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S6和第二开关管S2的输入的PWM波互补,以控制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大小;
控制所述第九开关管S9和第五开关管S5输入的PWM波互补以及所述第八开关管S8和第四开关管S4的输入的PWM波互补,以控制输出的第二电压的大小;
所述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和。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大小相等;
所述控制所述开关管支路的通断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大小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七开关管S7和第三开关管S3输入的PWM波互补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S6和第二开关管S2的输入的PWM波互补,同时控制所述第九开关管S9和第五开关管S5输入的PWM波互补以及所述第八开关管S8和第四开关管S4的输入的PWM波互补,以控制输出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
一种逆变器,包括如上所述的逆变电路。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逆变电路,其包括电流输入端,用于输入直流电流;还包括至少两个电容电路、八个开关管支路、三个输出支路和至少两个电感电路。其中,第一输出支路和第二输出支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电压,第二输出支路和第三输出支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电压,第一输出支路和第三输出支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三电压;通过控制各开关管支路的通断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大小,其中,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这样逆变器的输出端可以输出至少两路不同的交流电,以满足不同的负载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逆变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逆变电路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各开关管PWM控制图与对应的第一电压AC和第二电压CB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开关管S2~S5的PWM控制图与对应的第一电压AC和第二电压CB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逆变电路在一种状态下的续流回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一般只能输出一个固定值的交流电,如图2,该光伏逆变器对光伏面板输入的直流电经过逆变,在AB两点输出240V或者120V的电压,一般240V的交流电可以直接接入市电电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逆变器输出的电压还要供用于使用,例如很多美国用户的家庭负载用电都是120V,这样如果单纯的提供240V的输出交流电,则无法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如果单纯的输出120V的交流电,又无法满足并网要求,即无法接入市电电网。
以下实施例中,各开关管的第一端为其正极端,第二端为其负极端。
实施例1: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电路,该逆变电路适用于裂相电网系统,该逆变电路包括:
电流输入端,包括电流输入正端和电流输入负端,用于输入直流电流,并且电流输入负端连接公共地;例如本实施例中该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光伏面板输入的正极,电流输入负端连接光伏面板输入的负极,用于输入光伏面板240V直流电。
两个电容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电路和第二电容电路,该第一电容电路的第一端和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二端和信号输入负端连接,同时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二端也连接公共地。
八个开关管支路,如图2,其包括第二开关支路、第三开关支路、第四开关支路和第五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第二端与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电流输入负端连接;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第二端与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电流输入负端连接。该电路还包括第六开关管支路、第七开关管支路、第八开关管支路和第九开关管支路。第六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其第二端与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与第八开关管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八开关管支路的第二端与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六开关支路包括第六开关管S6,第六开关管S6的正极端为第六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S2的负极端连接,其负极端为第六开关支路的第二端;第七开关支路包括第七开关管S7,第七开关管S7的正极端为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管S6的负极端与第七开关管S7的负极端连接,第七开关管S7的正极端与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其中,第八开关支路包括第八开关管S8,第八开关管S8的正极端为第八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第八开关支路的第二端;第九开关支路包括第九开关管S9,第九开关管S9的正极端为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二端。第八开关管S8的正极端也与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其负极端与第九开关管S9的负极端连接,第九开关管S9的正极端与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三个输出支路,包括第一输出支路、第二输出支路和第三输出支路;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两个电感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电路和第二电感电路,第一电感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感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其中,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二端和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一电压,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二端和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二电压,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二端和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三电压;通过控制开关管支路的通断可以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大小,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和。选择该逆变器的不同输出支路至少可以输出两路不同的交流电,以满足不同的负载需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为第一电容电路的第一端,与电流输入正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为第一电容电路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电路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为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为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二端,与信号输入负端连接,这样两个电容串联,且第一电容C1的大小等于第二电容C2。
具体的,本实施例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开关管S2,第二开关管S2的正极端为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第三开关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S3,第三开关管S3的正极端为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管S2的正极端与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负极端与第三开关管S3的正极端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负极端与电流输入负端连接,即连接公共地。第四开关支路包括第四开关管S4,第四开关管S4的正极端为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二端。第五开关支路包括第五开关管S5,第五开关管S5的正极端为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二端。第五开关管S5的正极端与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负极端与第四开关管S4的正极端连接,第四开关管S4的负极端与电流输入负端连接,即连接公共地。
其中,第一电感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电感L1的两端为第一电感电路的两端,其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负极端,另一端与输出端点A连接。第二电感电路包括第二电感L2,第二电感L2的两端为第二电感电路的两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五开关管S5的负极端,另一端与输出端点B连接。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连接在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中间点,另一端为输出端点C。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大小相等,即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采用相同规格的电容,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感抗大小也相等,即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也采用相同规格的电感。
本实施例的逆变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包括多个信号输出端子,该多个信号输出端子分别与开关管S2~S5的控制端连接。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和第五开关管S5均采用MOS管、I GBT管等其他开关器件,例如MOS管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例如其他开关器件还包括并联的二极管,其中,栅极为本实施例的控制端,源极为正极端,漏极为负极端。控制器通过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向其发送PWM波信号,用于对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进行PWM波互补驱动,以控制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大小;同时控制器通过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向其发送PWM波信号,用于对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进行PWM波互补驱动,以控制输出的第二电压的大小;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和。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子还分别与开关管S6~S9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开关管S6~S9的通断。具体的,控制器通过第六开关管S6和第二开关管S2的控制端向其发送PWM波信号,用于对第六开关管S6和第二开关管S2进行PWM波互补驱动,同时,对第七开关管S7和第三开关管S3进行PWM波互补驱动,以控制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大小;同时控制器通过第八开关管S8和第五开关管S5的控制端向其发送PWM波信号,用于对第八开关管S8和第五开关管S5进行PWM波互补驱动,同时,对第九开关管S9和第四开关管S4进行PWM波互补驱动,以控制输出的第二电压的大小;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和。
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六开关管S6和第七开关管S7作为输出电压AC回路的续流回路,同时增加了第八开关管S8和第九开关管S9作为输出电压BC回路的续流回路。工作时,在一个周期内,对本实施例的控制器对四个开关管S2~S5输入的PWM波形如图3b所示,同时,在该周期内,开光管S6~S9输入的用于控制器其通断的PWM如图3a所示,控制第七开关管S7和第三开关管S3输入的PWM波互补以及第六开关管S6和第二开关管S2的输入的PWM波互补,通过调节PWM波一个周期内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占比以控制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大小,本实施例中输出的第一电压为120V。同时,控制第九开关管S9和第五开关管S5输入的PWM波互补以及第八开关管S8和第四开关管S4的输入的PWM波互补,以控制输出的第二电压的大小也为120V,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和,即第三电压为240V。这样通过本实施例的逆变电路即可同时实现两相单独输出,同时也满足离网时独立相电压输出,以满足不同的负载需求。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和第九开关管S9均采用MOS管、IGBT管等其他开关器件,MOS管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其中,栅极为本实施例的控制端,源极为正极端,漏极为负极端。
其中,如图4为本实施例的逆变电路其输出的第一电压AC为正,第二输出电压CB为负时的电流续流图,由图可以看出,AC续流回路电流方向为:A→C→S7→S6→L1→A,CB续流回路电流的方向为:C→B→L2→S9→S8→C采用本实施例的逆变电路,续流回路不再为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提供充电功能,降低了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感值以及电能的损耗,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该逆变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逆变电路。可以同时实现两相单独输出,同时也满足离网时独立相电压输出,以满足不同的负载需求,同时避免系统电能的损耗。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9)
1.一种逆变电路,适用于裂相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流输入端,包括电流输入正端和电流输入负端,用于输入直流电流,所述电流输入负端连接公共地;
至少两个电容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电路和第二电容电路,所述第一电容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信号输入负端连接;
八个开关管支路,包括第二开关支路、第三开关支路、第四开关支路和第五开关支路、第六开关管支路、第七开关管支路、第八开关管支路和第九开关管支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流输入负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流输入正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流输入负端连接;
所述第六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管支路的第一端也与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三个输出支路,包括第一输出支路、第二输出支路和第三输出支路;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内串接有第一电感;所述第三输出支路内串接有第二电感;
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二端和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第二端和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第二端和第三输出支路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三电压;控制所述开关管支路的通断以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正极端为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正极端为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四开关支路包括第四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正极端为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开关支路包括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正极端为所述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开关支路包括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正极端为所述第六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六开关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七开关支路包括第七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正极端为所述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七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八开关支路包括第八开关管,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正极端为所述第八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八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九开关支路包括第九开关管,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正极端为所述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负极端为所述第九开关支路的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电容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电容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电路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电容电路的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所述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驱动互补且按照SPWM方式调制;所述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也驱动互补且按照SPWM方式调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其通断;
所述控制所述开关管支路的通断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大小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向其发送PWM波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进行PWM波互补驱动,以控制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大小;同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向其发送PWM波信号,用于对所述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进行PWM波互补驱动,以控制输出的第二电压的大小;所述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开关管支路的通断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大小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七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输入的PWM波互补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的PWM波互补,以控制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大小;
控制所述第九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输入的PWM波互补以及所述第八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的PWM波互补,以控制输出的第二电压的大小;
所述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大小相等;
所述控制所述开关管支路的通断改变输出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大小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七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输入的PWM波互补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的PWM波互补,同时控制所述第九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输入的PWM波互补以及所述第八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的PWM波互补,以控制输出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三电压的大小等于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
9.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逆变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12563.0A CN111049412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逆变电路和逆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12563.0A CN111049412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逆变电路和逆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49412A true CN111049412A (zh) | 2020-04-21 |
Family
ID=70241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412563.0A Pending CN111049412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逆变电路和逆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49412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04836A (zh) * | 2021-10-11 | 2022-03-18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逆变器和逆变装置 |
CN116316861A (zh) * | 2023-05-23 | 2023-06-23 | 广州疆海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系统的逆变器 |
CN116455253A (zh) * | 2022-03-24 | 2023-07-18 | 深圳闻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 |
CN116632840A (zh) * | 2023-07-24 | 2023-08-22 | 鹏元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线市电输入裂相输出供电系统 |
US12057785B1 (en) | 2023-06-14 | 2024-08-06 | Foxess Co., Ltd | Three-level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11412563.0A patent/CN11104941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04836A (zh) * | 2021-10-11 | 2022-03-18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逆变器和逆变装置 |
CN116455253A (zh) * | 2022-03-24 | 2023-07-18 | 深圳闻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 |
CN116316861A (zh) * | 2023-05-23 | 2023-06-23 | 广州疆海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系统的逆变器 |
CN116316861B (zh) * | 2023-05-23 | 2023-09-19 | 广州疆海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系统的逆变器 |
US12057785B1 (en) | 2023-06-14 | 2024-08-06 | Foxess Co., Ltd | Three-level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16632840A (zh) * | 2023-07-24 | 2023-08-22 | 鹏元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线市电输入裂相输出供电系统 |
CN116632840B (zh) * | 2023-07-24 | 2024-02-20 | 鹏元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线市电输入裂相输出供电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49412A (zh) | 一种逆变电路和逆变器 | |
CN107210684B (zh) | 五电平拓扑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 |
CN102460932B (zh) | 电力变换装置 | |
CA2789937C (en) | 3-level pulse width modulation inverter with snubber circuit | |
CN109861572B (zh) | 转换器电路的高效切换 | |
CN102957330B (zh) | 功率转换系统 | |
US9431918B2 (en) | Grounding scheme for modular embedded multilevel converter | |
CN103620935A (zh) | 双向dc-dc变换器 | |
CN105981280B (zh) | 电力变换装置 | |
CN107534398B (zh) | 半桥逆变器单元及逆变器 | |
CN106165287A (zh) | 具有作为内部ac开关的链式链路串的混合型三电平npc晶闸管变换器 | |
CN102751895A (zh) | 一种多电平电路、并网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 | |
JP2014239641A (ja) | マルチレベルインバータ | |
EP3192161A1 (en) |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 |
CN111030499A (zh) | 一种裂相逆变电路 | |
US20190280615A1 (en) |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three-phase neutral point clamped inverter | |
CN111211705A (zh) | 一种适用于分相电网的双向变换结构及输出控制方法 | |
CN102437759B (zh) | 一种高效率的并网逆变电路 | |
KR20160013176A (ko) | 병렬로 접속된 다단 컨버터들을 가지는 컨버터 어셈블리 및 상기 다단 컨버터들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 |
CN114204836A (zh) | 一种逆变器和逆变装置 | |
US8995159B1 (en) | High-frequency matrix converter with square wave input | |
CN107925361B (zh) | 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电路 | |
CN102405589A (zh) | 用于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电路 | |
US9595862B1 (en) | Multi-level inverter systems | |
CN102710133A (zh) | 一种七电平电路、并网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30 Address after: The second and third floors of building 4, xibianling Jiayu Industrial Zone, Shangwu village,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GROWATT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Baoan District Shiyan street, Dragon Street community, 28 glorious road, industrial zone office building A East, three floor, B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GROWAT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