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9149B - 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9149B
CN111049149B CN201911256358.XA CN201911256358A CN111049149B CN 111049149 B CN111049149 B CN 111049149B CN 201911256358 A CN201911256358 A CN 201911256358A CN 111049149 B CN111049149 B CN 1110491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mpensation
line
load
compens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63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9149A (zh
Inventor
辛业春
王威儒
王延旭
陈厚合
雷司宇
陈洪涛
何琦
彭海超
张静伟
张晶玉
谭聪
刘丽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gy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ngy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gy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ngy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Priority to CN2019112563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9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9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9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9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9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属于电能治理领域。针对目前农村电网由于供电半径长、线径细、以及负荷波动导致的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提出用于电压末端用户电压提升的串联补偿控制方法;提出串联电压补偿解决低电压治理的总体方案;提出电压补偿控制装置安装位置的选取方法,以补偿后电压提升效果、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目标,建立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容量优化配置模型;计及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补偿装置接入后对接入点前段线路潮流分布的影响,设计加入补偿装置的线路潮流模型及求解计算方法。优点在于:通过串联电压补偿的方式,提升配电网末端的电压,便于在实际电力系统中应用。具有科学合理,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效果佳等优点。

Description

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网一直是我国电网建设的薄弱环节,全国配电网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电压”现象。经过两期的农村电网改造、县城电网改造、中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及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国家层面的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我国配电网基础得到一定程度改善,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仍面临着如低电压问题数量多、分布广,区域差异大,冲击性问题突出等诸多问题。且随着生产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电力需求持续增长,部分地区将更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用电质量的要求,特别是地处中西部山地、丘陵、负荷密度较低、供电半径普遍过长的农村地区,低电压问题仍十分严重。
减少低电压问题的发生,可有效提高电压质量,为电力用户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保障居民的高质量生活、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电能损耗需要增加发电量来抵消,高效的农村电网可有效降低配电网线路和设备损耗,释放农村电网的输变电容量,节省大量的电厂投资,节约用煤和净水,减少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对大气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低电压问题的治理将有效降低网络损耗,促进电网经济运行,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串联电压补偿控制的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低压变台区末端电压质量问题。本发明通过串联电压补偿的方式,提升配电网末端的电压,用以解决农村配电网等负荷较为分散、供电线路过长地区的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科学合理,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效果佳。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针对农村电网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采用串联补偿控制方法,用于电压末端用户的电压提升;
步骤2:采用串联电压补偿解决低电压治理;提出电压补偿控制装置安装位置的选取方法,以补偿后电压提升效果、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目标,建立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步骤3:计及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补偿装置接入后对接入点前段线路潮流分布的影响,设计加入补偿装置的线路潮流模型及求解计算方法。
所述的步骤1中,用于电压末端用户电压提升的串联补偿控制方法具体是:在配电线路串联自动调压器,实现电网分散调整电压,即串联在供电线路中,自动进行整条线路的电压调整,使线路的电压满足负荷需求,保证了用户用电设备的安全及供电质量。
所述的步骤2中,提出串联电压补偿解决低电压治理的总体方案,具体是:将设计的配电网串联电压补偿装置串联安装于配电线路的合适位置,通过对接入点电压、电流的采样分析,计算出线路末端电压跌落数值,通过串联于一次回路的绕组提供补偿电压,改善辐射状配电线路沿线电压分布,提升供电线路末端的电压水平,具有负荷“自适应”电压调节和实时响应的特点。
串联电压补偿装置档位设计及其在配电线路安装位置的合理选择和容量适当配置是关系到补偿效果的灵敏性和设备投资经济性的规划问题,是一个反复迭代的寻优过程;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的正确性以及算法使用的合理性是关乎补偿装置调压效果的重要因素;优化配置计算的基本流程为,首先根据线路低电压情况,在补偿档位约束区间内,按照设计的模型算法求得此时的补偿档位、安装位置及配置容量,然后再通过进一步计算获得完整的补偿档位设计方案。
所述的获得完整的补偿档位设计方案,用补偿装置安装围置、容量配置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已知的线路参数和各节点负荷数据,利用计及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前推回代法进行线路的原始潮流计算;
(2)根据原始潮流信息,确定补偿档位的约束区间,198<(补偿档位×末端电压)<235,在区间内取整数补偿档位;
(3)以补偿装置接入点为分界点,将线路分为补偿点前段和后段两部分;
(4)将补偿装置接入后,补偿点的电压值赋给后段线路的首端节点,其他参数不变,进行补偿点后段的潮流计算;
(5)计及补偿装置接入后,进行前段线路的潮流计算;并与后段潮流数据合并,得到补偿装置接入后线路的完整潮流数据;
(6)每一节点,都需进行补偿变压器档位数K次计算,总的计算次数=档位数×负荷节点数;也将得到相应组数的完整潮流计算数据;
(7)根据约束条件,若该组数据出现节点电压或补偿变压器容量越限的情况,则筛选掉该组数据;
(8)按照目标函数,计算所有符合约束条件的数据组的目标函数最小值;并输出其中的最小值,同时给出补偿装置所处档位及安装位置的节点号;
(9)计算此时补偿变压器二次侧的实际出力,在此基础上预留20%的余量,即为补偿变压器的优化容量配置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串联电压补偿的方式,提升配电网末端的电压,解决了农村配电网等负荷较为分散、供电线路过长地区的配电网低电压问题。便于在实际电力系统中应用。具有科学合理,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效果佳等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电力网络元件等值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压降落向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低压线路支路等效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单相电路串联补偿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串联电压补偿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IGBT构成的分接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优化算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7,本发明的基于串联电压补偿控制的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解决了低压变台区末端电压质量问题,便于在实际电力系统中应用。具有科学合理,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效果佳的优点。针对目前农村电网由于供电半径长、线径细、以及负荷波动导致的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研究用于电压末端用户电压提升的串联补偿控制新方法及装置。提出串联电压补偿解决低电压治理的总体方案;提出电压补偿控制装置安装位置的选取方法,以补偿后电压提升效果、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目标,建立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容量优化配置模型。计及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补偿装置接入后对接入点前段线路潮流分布的影响,设计加入补偿装置的线路潮流模型及求解计算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针对目前农村电网由于供电半径长、线径细、以及负荷波动导致的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用于电压末端用户电压提升的串联补偿控制方法;
步骤2:提出串联电压补偿解决低电压治理的总体方案;提出电压补偿控制装置安装位置的选取方法,以补偿后电压提升效果、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目标,建立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步骤3:计及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补偿装置接入后对接入点前段线路潮流分布的影响,设计加入补偿装置的线路潮流模型及求解计算方法。
所述的步骤1中,用于电压末端用户电压提升的串联补偿控制方法具体是:造成低电压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配电网用户分散,传输距离较长,线路线径细,阻抗大等因素,在用电负荷高峰时容易出现低电压现象。针对该现象可以在配电线路串联自动调压器,实现电网分散调整电压,即串联在供电线路中,自动进行整条线路的电压调整,使线路的电压满足负荷需求,保证了用户用电设备的安全及供电质量。
所述的步骤2中,提出串联电压补偿解决低电压治理的总体方案,具体是:将设计的配电网串联电压补偿装置串联安装于配电线路的合适位置,通过对接入点电压、电流的采样分析,计算出线路末端电压跌落数值,通过串联于一次回路的绕组提供补偿电压,改善辐射状配电线路沿线电压分布,提升供电线路末端的电压水平,具有负荷“自适应”电压调节和实时响应的特点。
串联电压补偿装置档位设计及其在配电线路安装位置的合理选择和容量适当配置是关系到补偿效果的灵敏性和设备投资经济性的规划问题,是一个反复迭代的寻优过程;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的正确性以及算法使用的合理性是关乎补偿装置调压效果的重要因素;优化配置计算的基本流程为,首先根据线路低电压情况,在补偿档位约束区间内,按照设计的模型算法求得此时的补偿档位、安装位置及配置容量,然后再通过进一步计算获得完整的补偿档位设计方案。
参见图1及图2所示,电力网络元件等值电路图和电压降落向量图,图1中R为一相的等值电路,X为一相的等值电抗。节点1、2=之间电压的相量差定义为电压降落。由等值电路可知,电压降落表达式为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51
取相量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52
为参考相量,如果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53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54
已知,可作如图2所示的向量图,图中AB即为电压降落相量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55
将该相量分解为平行与垂直的两个分量AD与DB,记两个分量的大小为ΔU=AD和δU=DB。即: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56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57
其中,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61
为电压降落的纵分量;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62
为电压降落的横分量。
由于在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分析中,常常采用功率进行运算。与电压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63
和电流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64
对应的一相功率为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65
将电流用功率替代,即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66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67
在电力网络等效图1中,将节点1与节点2的电压绝对值之差定义为电压损耗,用ΔU表示。上述分析可知式(7)成立,即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68
通常情况,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两点间的电压相角差δ不大,因此可以近似忽略电压降落的横分量,通常认为电压损耗即为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当以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69
作为参考轴时,则有式(8)成立,即
Figure GDA00024684825500000610
由上式可以看出,对于低压配电线路,线路的电压损耗主要取决于线路有功负荷P,线路电阻R和首端电压U的大小。有功负荷P的大小由用户的使用情况所决定,故常规低电压治理多通过线路改造以减小线路组抗,或提升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等手段来减小线路的电压损耗。
参见图3所示,低压线路支路等效电路图。低压配电线路一般为辐射状结构,一条主干线路,分支线路较多,U0为10kV高压侧电压,U1为0.4kV低压侧电压,U2为0.4kV配电线路末端电压,ΔU+jδU为线路的电压降落,Ri+jXi为支路阻抗,Si为支线负荷。
不同于高压输电线路,低压线路导线截面积、间距都相对较小,故其线路电抗较小,R/X较大,线路参数主要表现为电阻性,对于线路参数可忽略其电抗。实际运行中线路两端相角差δ较小,电压降落的横向分量可忽略不计,把电压降落的纵向分量看作线路的电压损失。
参见图4所示,单相电路串联补偿原理示意图。低压配电网为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且用电负荷以单相负荷为主。故补偿装置设计采用单相调压的方式,并可通过三相间调压器的协调控制,改善三相负荷不平衡的问题。由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的串联补偿装置的一次侧并接于接于馈线的接入点,其二次侧绕组串联于配电网接入点L线的回路中。这时整个系统可以看做一个串联的变压器,负荷侧电压的计算公式:
U'=(k+1)U (9)
通过对控制器调整一次绕组的匝数,进而调整变比k,实现对补偿电压的的调整,完成对线路末端负荷电压的可控抬升。通过串联电压补偿解决低电压问题,最大的优势在于,装置直接补偿线路电压不足部分,而非部分传统调压器完全串联于线路中的全功率传输,从而减小了配置容量,降低了成本。且故障率低、便于维护。
参见图5所示,串联电压补偿控制系统结构图。本发明为在低电压线路的适当位置增设一台补偿变压器(为一具有多抽头的降压变压器)。将其一次绕组各抽头经开关并联于线路,其二次绕组串联于供电线路。
信号采集单元实时监测接入点电压、电流,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线路负荷较大导致中后端电压较低,控制器按照设定的控制策略控制各通路电力电子开关通断,使补偿变压器二次侧输出期望的电压,补偿变压器二次侧电压与电网电压叠加,实现供电线路电压的调节。另在补偿变压器二次侧设置一路旁路开关,当线路负荷较小,电压满足供电要求时,旁路开关闭合,其他支路开关断开,补偿装置自动退出,此时补偿变压器二次侧短路,实现变压器类似于电流互感器串联在线路中。
信号采集及投切模式判断控制单元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对采样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进行综合计算,使设备实现自动运行的同时还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参见图6所示,IGBT构成的分接开关结构示意图。补偿变压器的档位分接开关设计,由两个带反向并联二极管的IGBT反向串联构成,连接与正、负半周期,各通过一个IGBT的正向导通与另一个IGBT的反向并联二极管构成通路,二者交替工作,以实现交流开关作用。
相较传统机械开关、接触器开关等,由IGBT器件构成的分接开关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无电弧、分断精确可靠、调压快速、可实现补偿装置调压的实时响应。样机中所选用的IGBT元件,其理论开/关速度,达到了23/250ns,对比接触器10ms以上的开断速度,优势明显,可更好的避免档位切换时,供电短时中断现象的发生。
参见图7所示,优化算法流程图。方法用补偿装置安装围置、容量配置计算,具体分为9步:
(1)根据已知的线路参数,和各节点负荷数据,利用计及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前推回代法进行线路的原始潮流计算。
(2)根据原始潮流信息,确定补偿档位的约束区间,198<(补偿档位×末端电压)<235,在区间内取整数补偿档位。
(3)以补偿装置接入点为分界点,将线路分为补偿点前段和后段两部分。
(4)将补偿装置接入后,补偿点的电压值赋给后段线路的首端节点,其他参数不变,进行补偿点后段的潮流计算。
(5)计及补偿装置接入后,对前段线路的影响,如前文所述,进行前段线路的潮流计算。并与后段潮流数据合并,得到补偿装置接入后线路的完整潮流数据。
(6)每一节点,都需进行补偿变压器档位数K次计算,总的计算次数=档位数×负荷节点数。也将得到相应组数的完整潮流计算数据。
(7)根据约束条件,若该组数据出现节点电压或补偿变压器容量越限的情况,则筛选掉该组数据。
(8)按照目标函数,计算所有符合约束条件的数据组的目标函数最小值。并输出其中的最小值,同时给出补偿装置所处档位及安装位置的节点号。
(9)计算此时补偿变压器二次侧的实际出力,在此基础上预留20%的余量,即为补偿变压器的优化容量配置大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针对农村电网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采用串联补偿控制方法,用于电压末端用户的电压提升;
步骤2:采用串联电压补偿解决低电压治理;提出电压补偿控制装置安装位置的选取方法,以补偿后电压提升效果、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目标,建立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步骤3:计及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补偿装置接入后对接入点前段线路潮流分布的影响,设计加入补偿装置的线路潮流模型及求解计算方法;
所述求解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已知的线路参数和各节点负荷数据,利用计及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前推回代法进行线路的原始潮流计算;
(2)根据原始潮流信息,确定补偿档位的约束区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在区间内取整数补偿档位;
(3)以补偿装置接入点为分界点,将线路分为补偿点前段和后段两部分;
(4)将补偿装置接入后,补偿点的电压值赋给后段线路的首端节点,其他参数不变,进行补偿点后段的潮流计算;
(5)计及补偿装置接入后,进行前段线路的潮流计算;并与后段潮流数据合并,得到补偿装置接入后线路的完整潮流数据;
(6)每一节点,都需进行补偿变压器档位数K次计算,总的计算次数=档位数×负荷节点数;也将得到相应组数的完整潮流计算数据;
(7)根据约束条件,若该组数据出现节点电压或补偿变压器容量越限的情况,则筛选掉该组数据;
(8)按照目标函数,计算所有符合约束条件的数据组的目标函数最小值;并输出其中的最小值,同时给出补偿装置所处档位及安装位置的节点号;
(9)计算此时补偿变压器二次侧的实际出力,在此基础上预留20%的余量,即为补偿变压器的优化容量配置大小。
CN201911256358.XA 2019-12-10 2019-12-10 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 Active CN111049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6358.XA CN111049149B (zh) 2019-12-10 2019-12-10 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6358.XA CN111049149B (zh) 2019-12-10 2019-12-10 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9149A CN111049149A (zh) 2020-04-21
CN111049149B true CN111049149B (zh) 2022-09-09

Family

ID=70235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6358.XA Active CN111049149B (zh) 2019-12-10 2019-12-10 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91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0312A (zh) * 2020-05-09 2020-08-28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功补偿的供电台区末端低电压分布式治理方法
CN112350328A (zh) * 2020-10-29 2021-02-0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电压供电的补偿系统、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600210A (zh) * 2020-10-31 2021-04-02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低电压治理装置的电压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3659583A (zh) * 2021-09-01 2021-11-16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并联补偿的方法
CN117559460A (zh) * 2023-11-17 2024-02-13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基于融合终端的中低压云边协同电压控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2488B1 (en) * 1998-04-10 2001-01-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C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reactance compensation
CN101615806A (zh) * 2009-07-29 2009-12-30 南宁微控技术有限公司 相控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及其补偿方法
CN105515009A (zh) * 2015-12-02 2016-04-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用于低压配电线路的串联补偿双向自动调压方法
CN105703374A (zh) * 2016-04-26 2016-06-22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低电压治理措施优选方法
CN106684876A (zh) * 2017-01-21 2017-05-17 河北郎尊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农村电网末端低电压补偿装置
CN107039988A (zh) * 2017-05-16 2017-08-11 国家电网公司 交流配电网串联补偿装置适应性评估和优化配置方法
WO2018033058A1 (zh) * 2016-08-16 2018-02-22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补偿装置
CN207218249U (zh) * 2017-05-10 2018-04-10 广西云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平衡调压消谐综合治理装置
CN108462184A (zh) * 2018-03-26 2018-08-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线路串补优化配置方法
CN109378829A (zh) * 2018-11-28 2019-02-2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末端大负荷配电线路串联补偿装置参数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2488B1 (en) * 1998-04-10 2001-01-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C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reactance compensation
CN101615806A (zh) * 2009-07-29 2009-12-30 南宁微控技术有限公司 相控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及其补偿方法
CN105515009A (zh) * 2015-12-02 2016-04-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用于低压配电线路的串联补偿双向自动调压方法
CN105703374A (zh) * 2016-04-26 2016-06-22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低电压治理措施优选方法
WO2018033058A1 (zh) * 2016-08-16 2018-02-22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补偿装置
CN106684876A (zh) * 2017-01-21 2017-05-17 河北郎尊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农村电网末端低电压补偿装置
CN207218249U (zh) * 2017-05-10 2018-04-10 广西云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平衡调压消谐综合治理装置
CN107039988A (zh) * 2017-05-16 2017-08-11 国家电网公司 交流配电网串联补偿装置适应性评估和优化配置方法
CN108462184A (zh) * 2018-03-26 2018-08-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线路串补优化配置方法
CN109378829A (zh) * 2018-11-28 2019-02-2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末端大负荷配电线路串联补偿装置参数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末端大负荷10kV配电线路串联补偿装置参数优化;杨兰均 等;《高电压技术》;20161231;第42卷;第142-146页 *
杨兰均 等.末端大负荷10kV配电线路串联补偿装置参数优化.《高电压技术》.2016,第42卷第142-14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9149A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9149B (zh) 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
Sarimuthu et al. A review on voltage control methods using on-load tap changer transformers for networks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Padullaparti et al. Advances in volt-var control approaches in utility distribution systems
US9588557B2 (en) Reactive following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loads of other reactive controller(s)
CN109802399A (zh) 考虑调相机协调作用和系统滤波要求的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动态无功优化方法
CN103606932B (zh) 负荷相关的低压动态无功补偿电容器自动控制方法
CN101635458B (zh) 基于双向协调约束的省级与地区电网协调电压控制方法
Tran et al. Effects of dispersed generation (DG) on distribution systems
US20180076622A1 (en) Expanded Reactive Following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Loads of Other Reactive Controller(s)
CN103178764B (zh) 柔性直流输电联接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8573330B (zh) 配电网降损方法及装置
Gao et al. Automatic compensation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for on-load tap changer transformer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CN108493985B (zh)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压越限薄弱环节的识别方法
CN105490281A (zh) 基于边界条件的分层分区无功电压分析方法
Dong et al. Distribution voltage control: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
CN110311403A (zh) 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低压配电网电压功率综合控制方法
CN105337573A (zh) 一种对光伏逆变器调相运行能力现场测试的方法与系统
Leisse et al. Coordinated voltage control in medium and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th wind power and photovoltaics
CN111614117A (zh) 集中式光伏电站暂态电压扰动快速响应控制方法
CN204144950U (zh) 一种补偿式程控线路有载调压系统
CN109888787A (zh) 配电网负荷切换降损系统
Kan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stress through feeder voltage measurement
CN109274105A (zh) 一种变电站avc系统及其无功实时调节量计算方法
CN105262079A (zh) 变压器副边绕组反相的少级数特征潮流控制装置与方法
CN112054518A (zh) 一种中低压配电网电能质量提升的两层三级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n Yechun

Inventor after: Zhang Jingyu

Inventor after: Tan Cong

Inventor after: Liu Lijing

Inventor after: Guan Shan

Inventor after: Wang Weiru

Inventor after: Wang Yanxu

Inventor after: Chen Houhe

Inventor after: Lei Siyu

Inventor after: Chen Hongtao

Inventor after: He Qi

Inventor after: Peng Haichao

Inventor after: Zhang Jingwei

Inventor before: Xin Yech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ngyu

Inventor before: Tan Cong

Inventor before: Liu Lij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Weiru

Inventor before: Wang Yanxu

Inventor before: Chen Houhe

Inventor before: Lei Siyu

Inventor before: Chen Hongtao

Inventor before: He Qi

Inventor before: Peng Haich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ng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