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4260A - 漫游时的状态性应用标识 - Google Patents

漫游时的状态性应用标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4260A
CN111034260A CN201880053083.7A CN201880053083A CN111034260A CN 111034260 A CN111034260 A CN 111034260A CN 201880053083 A CN201880053083 A CN 201880053083A CN 111034260 A CN111034260 A CN 111034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client device
access point
wireless client
q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30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4260B (zh
Inventor
杰罗姆·亨利
罗伯特·巴顿
苏迪尔·库马尔·杰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sco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Cisco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sco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Cisco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034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4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4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4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7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2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the same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状态性漫游技术以用于无线网络。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描述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的流信息,该无线客户端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当前接入点相关联;存储表示针对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流的流信息以及针对每个流的业务描述符的状态数据;确定无线客户端设备正在寻求从当前接入点漫游到新的接入点;以及将针对无线客户端设备的状态数据发送到新的接入点,以使新的接入点能够在无线客户端设备完成其到新接入点的漫游之前,基于状态数据来应用策略。

Description

漫游时的状态性应用标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网络。
背景技术
在无线局域网中,服务质量(QoS)的概念是指网络通过各种技术向选定的网络业务(应用)提供更好的服务的能力。QoS的目标是提供优先级,包括专用带宽、受控的抖动和时延(某些实时和交互式业务需要)、以及改善的丢失特性。
附图说明
图1A-1C根据示例实施例总体示出了状态性QoS标记技术的操作流程。
图2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在状态性QoS标记技术中使用第一类型的业务描述符场景的操作流程。
图3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在状态性QoS标记技术中使用第二类型的业务描述符场景的操作流程。
图4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在状态性QoS标记技术中使用第三类型的业务描述符场景的操作流程。
图5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在状态性QoS标记技术中使用第四类型的业务描述符场景的操作流程。
图6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在状态性QoS标记技术中使用第五类型的业务描述符场景的操作流程。
图7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作为状态性QoS标记技术的一部分,由无线网络控制器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示例实施例被配置为参与状态性QoS标记技术的无线客户端设备的框图。
图9是根据示例实施例被配置为参与状态性QoS标记技术的无线接入点的框图。
图10是根据示例实施例被配置为参与状态性QoS标记技术的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本文提出的是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漫游时进行状态性应用标识的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描述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的流信息,该无线客户端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当前接入点相关联;存储表示针对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流的流信息的状态数据以及针对每个流的业务描述符;确定无线客户端设备正在寻求从当前接入点漫游到新的接入点;以及将无线客户端设备的状态数据发送到新的接入点,以使新的接入点能够在无线客户端设备完成其到新接入点的漫游之前,基于状态数据应用策略。
具体说明
可以将流经通信网络的业务视为一组独立的流(在本文中也被称为“网络连接”)。例如,流可以包括可能需要网络进行类似处理的一组数据分组。可以根据广泛的标准来定义流,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流可以是从一个主机发送到另一主机的一组分组,或者是由一对通信的应用程序交换的一组分组。例如,流可以表示在游戏客户端和游戏服务器之间流动的网络业务。作为另一示例,流可以表示在流内容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流动的网络业务。在任一时间可能有许多流正在通过网络中的任一点。
在许多情况下,选定的流可能被认为比其他流更重要或具有比其他流更高的优先级。例如,包含互联网协议语音(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数据的流可能被认为是较高优先级的流,因为对这种流的任何延迟或中断都可能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例如,通过中断用户的呼叫)。这样,当在流中分配网络设备的固定资源时,网络设备可以将这种流视为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另外,某些流可能被认为比其他网络流更具有时间敏感性。例如,尽管可以将所有网络流视为同等重要,但是某些网络流可能不是可延迟的,而其他流即使有延迟也可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运行。
网络内的网络设备可以使用服务质量(QoS)策略来管理流之间的这种相对优先级。除了流之间的相对优先级之外,这种QoS策略还可以针对每个流指定许多其他QoS度量,例如,相应流可接受性能的最小阈值、每个相应流所允许的最大网络吞吐量等等。
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技术来针对网络设备上的每个流分配优先级等级和QoS需求。例如,用户(例如,网络管理员)可以手动创建根据流的属性(例如,指定的端口号、特定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等)来标识流的QoS策略,并且可以相应地手动配置每个网络设备。用于确定流信息的另一种技术可能涉及深度分组检查(DPI)。作为示例,对于特定流,网络设备上的逻辑可以被配置为检查特定流的分组内的数据部分以及分组内的报头信息,以便确定关于该流的信息(例如,流的分类,例如游戏、VoIP、内容流送等)。然后,所确定的信息可以用于多种流管理目的,包括优先级划分、QoS需求、安全功能等。根据本文提出的技术,当使用DPI(接入点上的“昂贵”操作)标识应用时,此信息可用在客户端漫游到的所有未来接入点上,以用于QoS和安全性实施两者。
在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中,被称为“快速通道(Fastlane)”QoS的特征向某些无线客户端提供了提升的QoS处理。根据快速通道QoS,无线客户端可以创建白名单,以确定哪些应用要针对QoS进行标记。尽管白名单不是在无线LAN控制器上创建的(并且无线LAN控制器不直接参与对客户端白名单的创建),但有可能知道(1)客户端支持白名单(客户端是快速通道客户端),以及(2)哪个应用被列入白名单(仅列入白名单的应用具有QoS标记)。
在无线LAN控制器上或在接入点上运行的被称为“应用可见性和控制”的功能可以接受来自接入点或无线LAN控制器以及网络层次结构中更高级别的QoS标记。AP和无线LAN控制器之间的前几帧未被标记。这是反射式QoS机制不希望但不可避免的结果。将来,应用可见性和控制功能可以在AP上运行。
然而,对于快速通道客户端,应用可见性和控制功能不是状态性的。因此,当客户端漫游时,第一个上游分组将丢失其QoS标记,因为在基于网络的应用识别(NBAR)引擎能够识别应用的签名之前需要若干分组。
在集中式模式中,无线LAN控制器首先需要来自客户端的上游业务以标识应用,然后需要带有QoS标记的下游业务,以便生成新的QoS策略(QoS标记、速率限制、丢弃业务)。完成此操作后,无线LAN控制器能够将反射式“应用可见性和控制”策略扩展到新的AP(客户端漫游到的新的AP),并且该策略被应用于上游方向的客户端。
当完整的应用可见性和控制客户端流状态从一个AP移到下一个AP时,要区分快速通道客户端和针对这些客户端的被列入白名单的应用将变得非常困难。
本文提出了一种机制,该机制通过在继续在前一个AP处发起的流的漫游之后,允许将诸如QoS标记之类的策略应用于第一个客户端上游分组来提高WLAN中无线客户端的漫游效率。这对于快速通道客户端及其白名单中的应用以及非快速通道客户端非常有用,并且还可以在漫游过程中实现更好的初始上游QoS支持。
一般而言,该机制允许客户端将有关该客户端先前与一个AP相关联时其业务的QoS标记状态的知识与该客户端已漫游到的新AP共享(甚至在漫游完成之前),因此,新AP不需要通过深度分组检查从头开始了解该客户端的QoS标记状态。也就是说,一旦AP了解了该应用,便会将其记录在无线LAN控制器的状态表中以备将来使用。然而,在存在无线LAN控制器的情况下和在没有无线LAN控制器的情况下,均可以使用本文提出的技术。唯一的区别是状态表(状态数据)将位于不同的位置。
在无线LAN控制器中的NBAR引擎标识客户端正在使用的应用之后,它可以通过其五元组流信息(源IP、目的地IP、源端口、目的地端口、协议类型)唯一地指代该应用。该规则可以向下传递到AP。在当前的AP通过五元组标识应用之后,然后该流信息被用于在AP上游应用策略。
为了改善漫游体验,需要在客户端漫游时应用由应用可见性和控制(AVC)功能实施的标记(或其他策略)。这意味着新AP上的第一个上游分组需要与前一个AP上的最后一个上游分组具有相同的QoS或分组丢弃处理,以维持体验质量和安全性实施(特别是对于实时应用)。然而,在快速通道(FL)客户端的情况下,仅白名单中的应用得到QoS处理。
为了实现此目标,提供了一种机制,以在漫游时将五元组流信息,以及标识FL客户端和FL客户端的被列入白名单的应用的标签传递给新AP,而不是强制新AP重新检查来自客户端的所有业务并完全重新开始应用可见性和控制检查,或者强制新的本地/集中式模式AP尽力而为地发送上游业务直到它接收到来自无线LAN控制器的新规则或要发送的完整流表为止(在只有目标客户端的目标应用应该得到QoS处理的情况下会浪费资源)。
为此,使用了两个元素:(1)保持所有流以及相关联的AVC应用标识符(app ID)的状态表,以及(2)将IEEE 802.11r快速变换(FT)协议用于特定客户端。
现在参考图1A-1C,以描述该机制的一般原理。首先参考图1A,示出了简单的WLAN10,其包括两个AP 20(1)和20(2)、无线LAN控制器(WLC)30和无线客户端设备40。在该示例中,无线客户端设备是蜂窝电话,并且它想从其当前的AP 20(1)漫游到新的AP 20(2)。无线客户端的IP地址为“192.168.3.56”。
无线客户端设备40可以包括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可以包括QoS策略组件。AP 20(1)和20(2)可以包括QoS策略管理组件。无线客户端设备40可以是但不限于,平板设备、移动设备、智能电话、电话、远程控制设备、个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或其他能够访问和使用可以通过AP访问的WLAN的类似设备。
网络的管理员可以配置应用的列表及其期望的QoS处理(例如,L3和/或L2标记、带宽等)。现代计算设备上的每个应用可以对应于唯一标识符(例如,应用标识符)。例如,在
Figure BDA0002384451760000051
设备上,这样的唯一标识符可以被称为app ID。作为另一示例,在AndroidTM设备上,该唯一标识符可以被称为捆绑(bundle)ID。作为又一示例,在
Figure BDA0002384451760000061
Figure BDA0002384451760000062
设备上,该唯一标识符可以被称为应用ID。
每个特定于应用的标识符可以是唯一的,并且可以随着应用发行版本更改保持不变。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础设施可以维护映射表,该映射表列出了无线基础设施上支持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针对所支持的客户端操作系统供应商的标识符。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管理员配置网络应用QoS策略时,可以通过从所支持的客户端STA操作系统供应商的知名应用标识符存储库中取回应用标识符来动态构建此映射。
AP 20(1)和20(2)上的QoS策略管理组件可以被配置为在无线客户端设备40在网络上成功认证和关联时向无线客户端设备40发送聚合的QoS策略。AP 20(1)和20(2)上的QoS策略管理组件可以被配置为在客户端会话期间的其他时间(或者在关联之前)向无线客户端设备40发送聚合的QoS策略。例如,这种聚合的QoS策略可以指定应用标识符的列表以及针对每个所列出的应用标识符的相应QoS信息。当接收到聚合的QoS策略时,无线客户端设备40上的QoS策略组件可以实现针对无线客户端设备40上的应用所创建的网络流的QoS策略。例如,对于给定的网络流,无线客户端设备40上的QoS策略组件可以确定与该网络流相对应的应用,并且可以基于接收到的QoS策略来确定针对该网络流的QoS处理。例如,如果接收到的QoS策略针对所确定的应用指定了QoS信息,则无线客户端上的QoS策略组件可以将所指定的QoS信息应用于给定的网络流。作为另一示例,如果接收到的QoS策略没有针对所确定的应用指定任何QoS信息,则无线客户端设备40上的QoS策略组件可以将默认的QoS处理应用于给定的网络流。
在100,当前的AP 20(1)使用NBAR功能标识流,并将五元组流信息(源IP、目的地IP、源端口、目的地端口、协议类型)传送到无线LAN控制器30。在110,无线LAN控制器30针对每个无线客户端保持所有流及其相关联的AVC应用标识符(ID)的状态表。无线LAN控制器30针对无线客户端设备40存储的状态表的示例在附图标记115处示出。图1A表示无线客户端设备40指示其想要漫游之前的时间点。
由AVC策略唯一匹配的每个流都在状态表中具有条目,并且漫游后不会更改。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标签添加到如下的应用:
(a)来自快速通道客户端(该快速通道客户端在关联时被标识);以及
(b)具有上游QoS标记。这些应用在客户端白名单中,这标志着它们对于目标网络中的客户端很重要。
作为示例,在图1A中,标签用附图标记117和118示出,并且这可以由一比特标志来表示。
快速通道客户端通常也是IEEE 802.11r客户端,其能够按照802.11r执行快速变换(FT)。IEEE 802.11r引入了漫游的新概念,其中甚至在客户端漫游到新/目标AP之前,就完成了与新AP的初始握手。初始握手允许客户端和AP预先进行成对瞬态密钥(PTK)计算。在客户端与新的目标AP进行重新关联请求或响应交换之后,这些PTK密钥将应用于客户端和AP。
如图1B所示,当具有FT能力的无线客户端设备40发起漫游动作时,其在120发送802.11r FT动作请求,该请求由AP 20(1)转发给无线LAN控制器30。控制器30观察到来自无线客户端设备40的802.11r FT动作请求,并作为FT工作流的一部分,在130将其转发到新的AP 20(2)。另外,在140,控制器取回针对无线客户端设备的状态表信息,并将其发送到新的AP 20(2)。因此,如图1B所示,AP 20(2)现在就具有了针对无线客户端设备40的状态表115,这甚至在无线客户端设备移动到AP 20(2)之前。
现在参考图1C。图1C示出了无线客户端设备40已经漫游到新的AP20(2)。如150所示,AP 20(2)在客户端漫游完成之前便基于状态表应用AVC策略。
关于图1A-1C中示出的一般处理流程的进一步细节将在下文结合图2-6进行描述。
IEEE 802.11r具有两种漫游方法:空中(Over-the-air)和通过DS(Over-the-DS)(分发系统)。对于空中漫游,客户端使用带有FT认证算法的IEEE 802.11认证来直接与目标AP通信。对于通过DS漫游,客户端通过当前AP与目标AP通信。客户端和目标AP之间的通信承载在客户端和当前AP之间的FT动作帧中,并且然后通过控制器发送。
因此,当802.11r客户端发起漫游时,客户端将FT认证请求发送到新的AP(空中情形)或通过当前AP(通过DS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下,请求均以集中式模式通过无线LAN控制器。Flex模式使用Flex组协调。
802.11r重新关联帧可以包含资源预留请求(RRR)和资源信息容器(RIC),或者仅包含RIC(而没有RRR)。
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不支持IEEE 802.11r资源预留请求,但是支持RIC(资源信息容器)。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在FT重新关联请求中提及RIC请求。在另一实施例中,客户端支持资源预留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在开放认证交换之后(并且在重新关联帧交换之前),RIC请求存在于认证确认帧中。
在这两种情况下,RIC请求都包含业务描述符,该业务描述符描述了针对其请求QoS服务的业务。在漫游情况下,该请求不太可能是新的业务(刚好在漫游时的新请求在统计学上不太可能),并且很可能是通过当前AP的流的延续。
业务描述符可以采取不同的可能格式,并且下面参考图2-5说明了几个示例。图2示出了示例,其中业务描述符使用IEEE 802.11的标准业务规范/业务分类(TSPEC/TCLAS)格式。这在图2中的200处示出。TSPEC/TCLAS业务描述符可以在RIC或RRR字段中(空中或通过DS)。TSPEC允许无线客户端向AP发送其业务需求。TSPEC可以包括数据速率、分组大小、流号等。TCLAS是可选信息元素,其包含用于标识具有特定业务流的传入帧的一组参数,并因此链接至特定TSPEC。
在210,无线LAN控制器30观察到由客户端经由AP 20(1)发送的TSPEC/TCLAS,并尝试将其与NBAR表中的业务进行匹配。如果目标业务流曾是当前(漫游之前的先前)AP 20(1)上的先前TSPEC/TCLAS请求的对象,则它可能已经被如此标记,并且易于标识。因此,如图2所示,在210,无线LAN控制器30在TSPEC/TCLAS元素200中检测到“456”,并且在220在由控制器30所维护的NBAR表230中找到匹配到的业务流,如232所示。
如果在由无线LAN控制器30维护的客户端NBAR表中未标记目标业务流,则在250,无线LAN控制器30使用分组大小和期望速率调用NBAR深度分组检查,以标识目标业务流,如255所示。
在260,控制器或者发送针对在220处与TSPEC/TCLAS值(例如,图2的示例中的“456”)匹配的流的QoS规则,或者发送针对在250处由深度分组检查所标识的目标业务流的QoS规则。
现在参考图3,是业务描述符场景的另一示例。在此示例中,客户端支持快速通道的增强版本。在这种情况下,由无线客户端设备40发送的RIC请求包含如附图标记300所示的特定于供应商的选项。根据实施例,RIC资源描述符字段可以包括两个可能的元素:捆绑ID或app ID。该标识符(捆绑ID或app ID)是无线客户端设备的操作系统用来唯一地标识应用的应用标识符。如上所述,捆绑ID用于Google PlayTM商店中的应用,并将出现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http://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ppcompanyname.appname,其中斜体字符串是捆绑ID。在另一示例中,app ID可以针对iTunes(R)商店中的应用找到,并且将出现在URL:https://itunes.apple.com/us/app/appcompanyname/id239455122?mt=7,其中斜体字符串是app ID。
在310,无线LAN控制器30观察到特定于供应商的选项300。在320,无线LAN控制器30使用查找过程来映射标识符(app ID或捆绑ID)和由NBAR标识的业务,如NBAR表330所示。NBAR表330包括用于特定于供应商的选项的内容的字段,如332所示。当找到匹配时,控制器30将针对该应用的QoS规则发送给新的AP 20(1),如340所示。
现在参考图4,示出了另一示例业务描述符场景。在此示例中,业务描述符采用QoS类别的形式。此类别可以是区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一组DSCP值、或QoS类别(例如,语音、视频或其他)。无线客户端设备40所发送的RIC请求包含如400所示的QoS类别。在410,控制器观察到RIC请求中的QoS类别。无线LAN控制器30使用其自己的应用分类系统来标识客户端NBAR表420中与RIC请求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类别匹配的所有应用。如在430所示,如果在RIC请求400中标识的QoS类别(或多个类别)与存储在NBAR表420中的QoS类别描述符匹配,则确定匹配,并且在440,控制器30将针对该应用的QoS规则发送给AP 20(2)。
标识应用或应用类别的其他方式也是可能的。
在所有情况下,当无线LAN控制器30通过当前/先前AP 20(1)向客户端返回响应时,无线LAN控制器30还向新的AP 20(2)发送规则,例如匹配该业务的AVC策略(例如,QoS访问控制列表)。无线LAN控制器30已经具有这些规则,因为它们应用于当前AP 20(1)。因而,甚至在客户端完成漫游过程之前,新的AP 20(2)就已经具有与针对漫游客户端的关键业务相匹配的AVC策略和QoS ACL规则。一旦来自客户端的第一个数据分组到达新的AP,就会立即进行上游标记。没有提及有关其他(非必要)业务的信息,从而允许对该其他业务进行一般的“尽力而为”处理(资源效率)。
现在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客户端设备40不支持RRR,并且也不支持RIC。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将不会像在图2-4的场景中的情形一样在漫游时请求特定的QoS服务。替代地,当无线LAN控制器30从无线客户端接收FT认证请求时,无线LAN控制器30在客户端NBAR表中执行查找,并标识所有被标记为快速通道和白名单的应用,如上所述。因此,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在500,无线客户端设备40发送FT重新关联请求。无线LAN控制器30在针对客户端维护的NBAR表510中查找该客户端,并找到被标记为快速通道和白名单的应用。在图5的示例中,附图标记515指向与被标记为快速通道和白名单的流相关联(并且还具有DSCP标记“34”和“36”)的应用。然后,无线LAN控制器30将与列入白名单的应用列表(由附图标记515标识)相匹配的QoS规则发送到新的AP 20(2)。
在另一实施例中,无线LAN控制器30还可以简单地标识在上游标记有QoS的应用。这些应用必定在白名单中,并且对于客户端很重要。当无线LAN控制器30返回FT认证响应时,无线LAN控制器30还基于五元组标识将与该客户端的这些关键应用相匹配的QoS规则转发到新的AP 20(2)。通过这种方式,QoS和其他AVC策略甚至在客户端完成漫游之前就被启用,并且来自客户端的第一个上游分组将在新的AP 20(2)处被标记,而业务的其余部分则得到尽力而为的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具有快速通道能力,但是不支持802.11r。在这种情况下,漫游遵循具有完全重新认证或较短的重新关联(取决于漫游方案)的标准过程。在所有情况下,将漫游帧(关联或重新关联帧)发送到无线LAN控制器30。在接收到关联/重新关联帧时,无线LAN控制器30在NBAR表中标识与该客户端有关、被标记有QoS的所有应用(这些应用在白名单中,并且对客户端很重要)。无线LAN控制器通过新的AP20(2)发送(重新)关联响应,并且还将与被标识为列入白名单的应用相匹配的QoS上游规则转发到新的AP 20(2)。这样,客户端在上游业务准备好在新的AP 20(2)处被标记时完成漫游,而业务的其余部分则得到尽力而为的处理。
现在参考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客户端不是iOS客户端,并且不具有快速通道能力。因此,重新关联请求600来自具有FT能力的客户端(或不具有FT能力的客户端)。该过程仍然类似于快速通道的情况。客户端可以用资源请求或RIC来支持IEEE 802.11r,并且可以使用如以上结合图2-5描述的相同过程。然而,存在几种可能的其他变型。
在610所示的一种变型中,客户端针对所有应用标记QoS。在这种情况下,无线LAN控制器30可以针对所有这些应用或仅针对如下的某些应用返回QoS规则:
·属于一个或多个预定(目标)类别(例如,语音或实时视频)的应用;
·或者,客户端正确标记(即,客户端所应用的QoS上游标记与WLC将应用于相同业务的QoS标记相同)的应用;
·或者,客户端标记不正确并将由上游AP正确标记的任何应用。
·以上各项的任意组合。
在客户端支持QoS标记并支持802.11r的情况下,实施例允许无线LAN控制器30在RIC响应中提及/包括目标业务期望的QoS标记。此目标业务可以是RIC请求中请求的业务,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确定因素(determinator)(属于一种或几种特定分类的业务,例如语音或实时视频,一组可配置的应用或任何其他标识符)。RIC响应可以使用上述特定于供应商的格式业务描述符以包括应用标识符(例如,基于应用或捆绑ID或五元组信息),或上述TSPEC格式业务描述符。
在另一种情况下,客户端不标记QoS,或仅部分标记QoS(某些应用具有QoS标记,另一些则没有)。这在图6中的620处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无线LAN控制器可以决定返回针对所有已标识应用的规则,或选择性地返回仅针对具有上述类似逻辑的某些应用的规则:
·仅已标记的应用
·仅目标类别的应用(例如,语音、实时视频)
·仅被正确标记或不正确标记的应用
·以上各项的任意组合。
在客户端在先前的AP上没有标记QoS或仅部分标记QoS并且支持IEEE 802.11r的情况下,无线LAN控制器30在RIC响应/专用字段中针对如下应用向客户端发送特定规则:这些应用属于一个或几个特定类别(例如语音或实时视频)、一组可配置的应用、或任何其他标识符。
然而,针对图6中示出的场景确定QoS规则,在630,无线LAN控制器30将QoS规则发送到新的AP 20(2)。
在上述所有场景中,在FlexConnect和Flex内的组漫游的情况下,当前的AP具有QoS规则,并且在集中式情况下起着类似于无线LAN控制器的作用。
现在转到图7,示出了基于以上结合图1A、图1B、图1C和图2-6描述的技术,用于状态性QoS漫游的方法700的流程图。该流程图表示从无线LAN控制器(例如,上述附图中提及的无线LAN控制器30)的角度执行的方法700的操作。在710,无线LAN控制器获得描述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的流信息,该无线客户端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当前接入点相关联。这基于无线LAN控制器从由无线客户端设备所关联的当前接入点接收的流中接收到的信息。在720,无线LAN控制器存储表示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流的流信息以及每个流的业务描述符的状态数据(即状态表)。在730,无线LAN控制器确定无线客户端设备正试图从当前接入点漫游到新接入点。在740处,无线LAN控制器将针对无线客户端设备的状态数据发送到新接入点,以使得新接入点能够在无线客户端设备完成其向新接入点的漫游之前基于该状态数据来应用策略。
如以上结合图1A所解释的,无线LAN控制器向无线客户端设备的状态数据添加标签,以指示业务流是否来自能够创建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白名单以针对服务质量(QoS)处理进行标记的无线客户端设备,并指示业务流的应用已授权上游QoS标记。例如,此标签的一种用途是用于捕获可以标记如下业务的客户端:在先前/当前AP上针对该业务QoS不被允许(不在白名单中),并因此在分组出现在新的AP上时清除QoS标记。
如上所述,无线LAN控制器可以确定并存储策略数据,该数据描述将在新的接入点处应用于匹配业务的策略。因此,发送操作740可以包括将策略数据发送到新的接入点。
此外,如以上结合图2-6所述,业务描述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一种形式中,业务描述符指示客户端设备针对其请求QoS服务的目标业务流,并且该业务描述符被包括在由无线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漫游请求中。漫游请求可以是重新关联请求、取消授权/授权交换或重新关联之外的其他“智能”消息交换。在另一种形式中,业务描述符是应用标识符。
在另一种形式中,业务描述符是IEEE 802.11的业务规范/业务分类(TSPEC/TCLAS)请求。如果目标业务流是当前接入点上的先前TSPEC/TCLAS请求的对象,则方法700还包括通过将TSPEC/TCLAS请求与无线网络控制器或当前接入点所获得的应用识别数据进行比较,来标识目标业务流。应用识别数据可以被存储在其他位置,并且可以通过无线LAN控制器或接入点获得。如果目标业务流未在应用识别数据中被标记,则方法700还包括使用分组大小、期望速率和/或其他流描述符(例如,IPv4、IPv6或其他L3标识符)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执行应用识别深度分组检查以标识目标业务流。
在另一种形式中,业务描述符被包括在特定于供应商的选项中,该特定于供应商的选项被包含在重新关联请求中的从无线客户端设备接收到的资源信息容器(RIC)请求中,并且业务描述符是捆绑标识符或app标识符。
在又一种形式中,业务描述符是QoS类别、区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或一组DSCP值。
方法700还可以包括在由无线网络控制器存储的用于无线客户端设备的应用识别数据中执行查找,以标识被标记为来自能够创建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白名单以标记服务质量(QoS)处理的无线客户端设备的业务流的任何应用。
类似地,方法700还可以包括:标识针对无线客户端设备被标记服务质量(QoS)处理的一个或多个应用,其中发送操作740包括发送描述与一个或多个应用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规则的数据。
图8示出了被配置为参与本文提出的机制的无线客户端设备40的框图。客户端40除其他组件外还包括WLAN收发器810、WLAN调制解调器820、处理器830、存储器840、触摸屏显示器850和/或其他用户接口组件860、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865。WLAN收发器810和WLAN调制解调器820可以是WLAN芯片组的一部分,该WLAN芯片组由被配置为支持诸如IEEE 802.11标准之类的WLAN标准的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组成。处理器830可以由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存储器840存储用于客户端操作系统870和上述客户端QoS组件872的指令。客户端操作系统870与客户端QoS组件一起或与客户端QoS组件分开地使得处理器830在被执行时执行本文所述的客户端侧功能。
图9示出了被配置为参与本文描述的机制的AP 20(i)的框图。AP20(i)除其他组件外还包括一个或多个WLAN收发器910、一个或多个WLAN调制解调器920、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30、有线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存储器950和一个或多个天线960。一个或多个WLAN收发器910和一个或多个WLAN调制解调器92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WLAN芯片组的一部分,该WLAN芯片组由被配置为支持诸如IEEE 802.11标准之类的WLAN标准的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组成。存储器950存储用于AP操作系统970和用于上述QoS管理组件972的指令,该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AP执行所描述的AP侧操作,包括AVC功能。此外,存储器950存储参考以上结合图1A-1C和2-6的客户端信息/状态表974和QoS策略信息976。
图10示出了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的无线LAN控制器(WLC)30的框图。WLC30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1010、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20和存储器1030。存储器1030存储用于WLC操作系统1040以及WLC状态性QoS管理组件1042的指令,这些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作为本文所描述机制的一部分的WLC侧操作。存储器1030还存储QoS策略信息1044和状态表1046,以与本文所描述的状态性QoS漫游技术结合使用。
图8-10中所示的存储器可以采取如下的形式: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光或其他物理/有形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以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内的软件编码的有形(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由控制器)被执行时,其可操作为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操作。
本文呈现的这种状态性漫游技术使用AVC和流状态表信息以及特定的标签(快速通道、白名单)来标识客户端和已被标识为对快速通道或QoS客户端至关重要的关键应用。当客户端从一个AP漫游到另一个AP时,WLC会基于通过当前AP和上述标签得出的对客户端当前业务的了解,以AVC策略规则(例如QoS标记)预填充新的AP,以保证新AP上的目标客户端上游QoS从针对目标关键应用的第一个分组就被正确处理,从而改善客户端漫游体验和网络安全性,而其他客户端和其他应用业务则得到尽力而为的默认处理(节省AVC计算资源)。同样,这些技术全部用于目标状态性AVC,以在针对特定客户端和针对这些客户端的特定应用的漫游期间和漫游之后支持严格和即时的AVC策略。
因此,在一种形式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获得描述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的流信息,该无线客户端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当前接入点相关联;存储表示针对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流的流信息以及针对每个流的业务描述符的状态数据;确定无线客户端设备正在寻求从当前接入点漫游到新的接入点;以及将针对无线客户端设备的状态数据发送到新接入点,以使新接入点能够在无线客户端设备完成其到新接入点的漫游之前,基于状态数据来应用策略。
在另一种形式中,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网络接口,被配置为使能网络通信;存储器;处理器,耦合到网络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获得描述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的流信息,该无线客户端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当前接入点相关联;存储表示针对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流的流信息以及针对每个流的业务描述符的状态数据;确定无线客户端设备正在寻求从当前接入点漫游到新的接入点;以及将针对无线客户端设备的状态数据发送到新接入点,以使新接入点能够在无线客户端设备完成其到新接入点的漫游之前,基于状态数据来应用策略。
在另一种形式中,提供了一个或多个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编码有指令,这些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获得描述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的流信息,该无线客户端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当前接入点相关联;存储表示针对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流的流信息以及针对每个流的业务描述符的状态数据;确定无线客户端设备正在寻求从当前接入点漫游到新的接入点;以及将针对无线客户端设备的状态数据发送到新接入点,以使新接入点能够在无线客户端设备完成其到新接入点的漫游之前,基于状态数据应用策略。
以上描述仅旨在作为示例。尽管技术在本文中以一种或多种特定示例中所实现的方式被图示和描述,但是并不意图限于所示出的细节,因为在权利要求的等同的范围和界限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结构改变。

Claims (20)

1.一种方法,包括:
获得流信息,该流信息描述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当前接入点相关联;
存储状态数据,该状态数据表示针对与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流的所述流信息以及针对每个流的业务描述符;
确定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正在寻求从所述当前接入点漫游到新的接入点;以及
将针对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的所述状态数据发送到所述新的接入点,以使得所述新的接入点能够在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完成其到所述新的接入点的漫游之前,基于所述状态数据来应用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向针对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的所述状态数据添加标签,以指示所述业务流是否来自能够创建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白名单以针对服务质量(QoS)处理进行标记的无线客户端设备,并指示业务流的应用已授权上游QoS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无线网络控制器处存储策略数据,所述策略数据描述将在所述新的接入点处应用于相匹配业务的策略,并且其中,发送包括将所述策略数据发送至所述新的接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描述符指示下述目标业务流:所述客户端设备针对该目标业务流请求QoS服务,并且所述业务描述符被包括在由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漫游请求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描述符是应用标识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描述符是IEEE 802.11的业务规范/业务分类(TSPEC/TCLAS)请求,并且其中,如果目标业务流曾是所述当前接入点上的先前TSPEC/TCLAS请求的对象,则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将所述TSPEC/TCLAS请求与由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或当前接入点获得的应用识别数据进行比较来标识所述目标业务流,并且如果所述目标业务流未在所述应用识别数据中被标记,则使用分组大小、预期速率和/或其他流描述符中的一项或多项来执行应用识别深度分组检查以标识所述目标业务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描述符被包括在特定于供应商的选项中,该选项被包含在所述漫游请求中的从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接收到的资源信息容器RIC请求中,并且所述业务描述符是捆绑标识符或app标识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描述符是QoS类别、区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或一组DSCP值。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由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存储的应用识别数据中针对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执行查找,以标识被标记为来自如下无线客户端设备的业务流的任何应用:该无线客户端设备能够创建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白名单以针对服务质量(QoS)处理进行标记。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标识一个或多个应用,该一个或多个应用针对服务质量(QoS)处理而被标记;以及
其中,发送包括发送描述一个或多个规则的数据,该一个或多个规则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相匹配。
11.一种装置,包括:
网络接口,被配置为使能网络通信;
存储器;
处理器,耦合到所述网络接口和所述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
获得流信息,该流信息描述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当前接入点相关联;
存储状态数据,该状态数据表示针对与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流的所述流信息以及针对每个流的业务描述符;
确定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正在寻求从所述当前接入点漫游到新的接入点;以及
将针对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的所述状态数据发送到所述新的接入点,以使得所述新的接入点能够在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完成其到所述新的接入点的漫游之前,基于所述状态数据来应用策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向针对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的所述状态数据添加标签,以指示所述业务流是否来自能够创建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白名单以针对服务质量(QoS)处理进行标记的无线客户端设备,并指示业务流的应用已授权上游QoS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存储策略数据,所述策略数据描述将在所述新的接入点处应用于相匹配业务的策略,并且其中,发送包括将所述策略数据发送至所述新的接入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描述符指示下述目标业务流:所述客户端设备针对该目标业务流请求QoS服务,并且所述业务描述符被包括在由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漫游请求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描述符是应用标识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描述符是IEEE802.11的业务规范/业务分类(TSPEC/TCLAS)请求,并且其中,如果目标业务流曾是所述当前接入点上的先前TSPEC/TCLAS请求的对象,则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通过将所述TSPEC/TCLAS请求与应用识别数据进行比较来标识所述目标业务流,并且如果所述目标业务流未在所述应用识别数据中被标记,则使用分组大小、预期速率和/或其他流描述符中的一项或多项来执行应用识别深度分组检查以标识所述目标业务流。
17.一种或多种编码有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这些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
获得流信息,该流信息描述与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当前接入点相关联;
存储状态数据,该状态数据表示针对与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相关联的流的所述流信息以及针对每个流的业务描述符;
确定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正在寻求从所述当前接入点漫游到新的接入点;以及
将针对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的所述状态数据发送到所述新的接入点,以使得所述新的接入点能够在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完成其到所述新的接入点的漫游之前,基于所述状态数据来应用策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向针对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的所述状态数据添加标签,以指示所述业务流是否来自能够创建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白名单以针对服务质量(QoS)处理进行标记的无线客户端设备,并指示业务流的应用已授权上游QoS标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存储策略数据,所述策略数据描述将在所述新的接入点处应用于相匹配业务的策略,并且其中,发送包括将所述策略数据发送至所述新的接入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业务描述符指示下述目标业务流:所述客户端设备针对该目标业务流请求QoS服务,并且所述业务描述符被包括在由所述无线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漫游请求中。
CN201880053083.7A 2017-09-12 2018-09-06 漫游时的状态性应用标识 Active CN111034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701,851 2017-09-12
US15/701,851 US10470086B2 (en) 2017-09-12 2017-09-12 Stateful 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while roaming
PCT/US2018/049644 WO2019055266A1 (en) 2017-09-12 2018-09-06 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WITH STATUS DURING ROAM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4260A true CN111034260A (zh) 2020-04-17
CN111034260B CN111034260B (zh) 2022-07-01

Family

ID=6379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3083.7A Active CN111034260B (zh) 2017-09-12 2018-09-06 漫游时的状态性应用标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0086B2 (zh)
EP (1) EP3682669B1 (zh)
CN (1) CN111034260B (zh)
WO (1) WO20190552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84839B2 (en) 2019-05-24 2021-11-23 Cisco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dynamic file exchange
CN113596897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漫游质量的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2822298B (zh) * 2021-04-19 2021-07-23 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服务扩缩容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US11637779B2 (en) * 2021-07-28 2023-04-25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Application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to network devices
US20230209546A1 (en) * 2021-12-28 2023-06-2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ler based control over wireless device association with wireless access poin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8122A (zh) * 2006-10-10 2009-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快速切换
WO2012047932A2 (en) * 2010-10-04 2012-04-12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notifications
US20140140211A1 (en) * 2012-11-16 2014-05-22 Cisco Technology, Inc. Classification of traffic for application aware polici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038971A (zh) * 2013-03-06 2014-09-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150063158A1 (en) * 2013-09-03 2015-03-05 Cisco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Network Flow Monito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21587B2 (en) * 2002-11-15 2008-01-22 Ntt Docomo, Inc. Handover resource optimization
US7350077B2 (en) 2002-11-26 2008-03-25 Cisco Technology, Inc. 802.11 using a compressed reassociation exchange to facilitate fast handoff
US8478277B2 (en) 2003-02-18 2013-07-02 Roamware Inc. Network-based system for rerouting phone calls from phone networks to VoIP clients for roamers and subscribers who do not answer
US20080273520A1 (en) 2007-05-04 2008-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DYNAMICALLY SETTING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94436B1 (en) 2007-09-07 2011-02-22 Meru Networks Flow inspection
US20090092093A1 (en) 2007-10-03 2009-04-09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Handoff of dual mode mobile device between an IP network and a PLMN
US8249256B2 (en) * 2007-11-06 2012-08-21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providing fast secure handoff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KR100955351B1 (ko) * 2007-12-18 2010-04-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IP 기반의 이동성 서비스 제공시에 서비스품질(QoS)의 연속성 보장방법
EP2319266B1 (en) * 2008-09-01 2016-06-29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upporting quality of service mechanisms during a handover process or in preparation of a handover process
US8005087B2 (en) 2008-09-16 2011-08-23 Alcatel Lucent Application-level processing for default LTE bearer
US8665724B2 (en) 2009-06-12 2014-03-04 Cygnus Broadband,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oritizing and scheduling 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301786B2 (en) 2010-02-10 2012-10-30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lication session control using packet inspection
WO2011109821A2 (en) 2010-03-05 2011-09-09 Tekele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enhanced service detection and policy rule determination
CA2696037A1 (en) 2010-03-15 2011-09-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dvertisement and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wlan prioritization states
GB2535667B (en) * 2010-09-22 2017-01-18 Subsea 7 Ltd Subsea anchoring assembly with an anchor having a mooring line locking member
ES2556381T3 (es) * 2011-06-04 2016-01-15 Alcatel Lucent Un concepto de planificación
EP2603046B1 (en) 2011-12-05 2014-08-06 Alcatel Lucent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rising a local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L-ANDSF
JP5795681B2 (ja) * 2012-06-15 2015-10-14 エヌイーシー ヨーロッパ リミテッドNec Europe Ltd. セル方式ネットワークでユーザ機器のハンドオーバーを行う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648559B2 (en) 2013-03-08 2017-05-0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fferentiated fast initial link setup
US20150017985A1 (en) * 2013-07-10 2015-0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doff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717004B2 (en) 2015-03-17 2017-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onsored connectivity to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application-specific network access credentials
US10701582B2 (en) 2016-02-24 2020-06-30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application QoS profile provision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8122A (zh) * 2006-10-10 2009-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快速切换
WO2012047932A2 (en) * 2010-10-04 2012-04-12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notifications
US20140140211A1 (en) * 2012-11-16 2014-05-22 Cisco Technology, Inc. Classification of traffic for application aware polici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038971A (zh) * 2013-03-06 2014-09-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150063158A1 (en) * 2013-09-03 2015-03-05 Cisco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Network Flow Monitor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TS/INT-00087: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MS Network Testing (INT); IMS amp;amp; EPC Interoperability test descriptions (3GPP Release 10)", 《ETSI TS 103 029 V5.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4260B (zh) 2022-07-01
US20190082360A1 (en) 2019-03-14
EP3682669B1 (en) 2021-11-10
WO2019055266A1 (en) 2019-03-21
US10470086B2 (en) 2019-11-05
EP3682669A1 (en) 202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4260B (zh) 漫游时的状态性应用标识
Choyi et al.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gnment and routing within 5G networks
CN109548008B (zh)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JP6416409B2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ステアリング
KR101029954B1 (ko) 통신 환경에서 다양한 트래픽 흐름에 대한 서비스 품질제공
US9301191B2 (en) Quality of service to over the top applications used with VPN
US959091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prioritizing user connections on network
US11909793B2 (en) Method, user terminal, network nod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media stream ser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03560B2 (en) HCPE-based intelligent path selection over a multipath network
CN113852566A (zh) 确定网络服务质量流的方法、网元和系统
US10701582B2 (en) Dynamic application QoS profile provisioning
US20130121321A1 (en) Vlan tagging in wlans
US9210623B2 (en) Wireless client association and traffic context cookie
EP4131808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edia stream service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device, user terminal, network nod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211158A (zh) 动态策略交换
WO2023102680A1 (zh)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芯片、产品及程序
CN116346294A (zh)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85362A1 (zh) 一种媒体单元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246028B2 (en) Multiple authenticated identities for a single wireless association
US11997152B2 (en) Method, user terminal, network nod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media stream ser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413353A1 (en) Inter-plmn user plane integration
US10491415B1 (en) Mapping non-attached subnetworks
US20240031062A1 (en) Trigger to enable data traffic repl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345595B1 (en) Sector-based quality-of-service enforcement
CN114095976A (zh) 网络切片的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