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3994A - 电子部件、电源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子部件、电源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3994A
CN111033994A CN201880050047.5A CN201880050047A CN111033994A CN 111033994 A CN111033994 A CN 111033994A CN 201880050047 A CN201880050047 A CN 201880050047A CN 111033994 A CN111033994 A CN 111033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nic component
coil
terminal portio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00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3994B (zh
Inventor
古木正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33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3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0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 H01F30/06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 H01F30/10Single-phase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H01F27/2852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66Combination of wires and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01F2027/408Association with diode or rectifi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3Full-bridge at prim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push-pull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该电子部件具有线圈段,该线圈段具有:基部,该基部由导电金属形成;第一端子段,该第一端子区段连接到电路板,在该电路板上安装有整流电路;和第二端子段,该第二端子区段输出通过整流电路整流的直流电流。

Description

电子部件、电源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部件、电源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做出了关于用于电子装置的电源单元的各种提议。以下专利文献1描述了作为电源单元的示例的包括变压器的绝缘直流-直流(DC-DC)转换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11-50160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领域中,例如,期望防止在电源单元中的电子部件的输出中引起损耗,并且防止电源的效率降低。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可防止电源的效率降低的电子部件、电源装置和车辆。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公开是例如,
电子部件,该电子部件包括:
线圈部,该线圈部包括基部、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基部包括导电金属,第一端子部连接到电路板,在电路板上安装整流器电路,第二端子部输出由整流器电路整流的直流电流。
本公开例如是,
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包括:
至少包括次级侧的线圈部的电子部件;第一基板,在第一基板上安装整流器电路;以及第二基板,在第二基板上安装电子部件,
其中线圈部包括基部、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基部包括导电金属,第一端子部连接到第一基板,第二端子部连接到第二基板,第二端子部被配置为输出由整流器电路整流的直流电流。
本公开可以是包括上述电源装置的车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防止电源的效率降低。注意,这里描述的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可实现本公开中描述的效果中的任意效果。此外,本公开的内容不应被解释为受例示的效果限制。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变压器的一般电路的电路图。
[图2]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配置示例的透视图。
[图3]图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压器中的芯、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布置示例的图示。
[图4]图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次级线圈的配置示例的图示。
[图5]图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次级线圈的配置示例的图示。
[图6]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次级线圈的整体配置示例的图示。
[图7]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电路配置的电路图。
[图8]图8是在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压器的操作示例中要参考的图示。
[图9]图9是在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压器的操作示例中要参考的图示。
[图10]图10是用于描述应用示例的图示。
[图11]图11是用于描述应用示例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等。注意,将按以下顺序提供描述。
<1.一个实施例>
<2.变形例>
<3.应用示例>
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等是本公开的合适的具体示例,并且本公开的内容不限于该实施例等。
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存在其中参考所示出的方向等使用限定方向(诸如上、下、左和右)的表达的情况。然而,这些方向旨在促进对本公开的理解,并且不限制本公开的内容。此外,为了促进对本公开的理解,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适当地改变每个构件的图示方向,或适当改变其图示尺寸。
[通用变压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绝缘变压器和电源装置。变压器是电子部件的示例,并且已经应用于电源装置。这里,将描述通用变压器以便于理解实施例。
图1是通用变压器(变压器1)的电路图(连接图)。在变压器1的初级侧设置转换电路2。转换电路2将输入到转换电路2的直流(DC)电压转换为交流(AC)电压,并将AC电压输出到初级线圈3。由于向初级线圈3施加AC电压,在变压器1的次级线圈4中产生AC电压。这引起交流电流流动。通过同步整流器(SR)电路5将在次级线圈4中产生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同步整流器电路5包括开关元件(例如,场效应晶体管(FET)5A和5B)和整流器电容器5C。以互补的方式,即,交替地接通/关断开关元件。作为从同步整流器电路5输出的直流电流流向负载。已知方法(推挽方法、全桥方法等)可应用于转换电路2和同步整流器电路5。
顺便提及,通过使用例如铜箔在基板上形成图案,其中,在该基板上安装有同步整流器电路5。近年来,由于例如电路小型化的进展,难以增加形成图案的铜箔的厚度。这增加了图案的电阻值。因此,存在在直流电流流动时由图案的自加热引起基板的劣化或烧毁的可能性。此外,图案的电阻值的增加引起输出损耗,从而导致效率降低。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技术中,使大量电流通过除印刷电路板之外的导体,以保护印刷电路板免于发热。然而,该技术需要单独准备导体,导致部件数量和成本增加。此外,应在交流电流而不是直流电流流动的位置添加导体。一般地,当电流通过AC位置时,在导体上发生一种称为趋肤效应的现象。趋肤效应是一种这样的现象,其中电流集中地在导体的表面上流动,并且不太可能在导体的中心中流动。即,当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趋肤效应引起损耗。此外,添加导体增加了交流电流回路的长度。因此,也存在损耗可相应地增加的可能性。鉴于以上观点,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
<1.一个实施例>
[电源装置的配置示例]
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电源装置10)的配置示例。在该实施例中,绝缘开关电源装置将被描述为电源装置10的示例。注意,图2所示的配置示例是电源装置10的一部分的配置示例。因此,电源装置10可具有除了附图中所示的配置以外的配置。
电源装置10包括例如变压器20、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整流器电路安装在第一基板30上。变压器20安装在第二基板40上。变压器20包括盖部分21。盖部分21具有箱形状,其中顶部敞开。在盖部分21的一个侧表面21A中形成开口21B。变压器20的次级线圈的端子部分通过开口21B从盖部分21引出。
变压器20安装在具有薄板形状的第二基板40上。例如,在盖部分21的底部表面的四个拐角处设置的支腿部分与第二基板40接合。注意,将变压器20的适当部分焊接到第二基板40。可通过已知方法(诸如所谓的流动方法)执行或可手动地执行焊接。因此,可应用任意方法。
第一基板30具有主表面,每个主表面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与盖部分21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基本上相同。例如,主表面中的一个是前表面30A,而另一个主表面是后表面30B。第一基板30具有薄板形状,并且小于第二基板40。
第一基板30由第二基板40支撑。例如,在第一基板30上设置的突出部与在第二基板40中设置的孔接合,从而第一基板30由第二基板40支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0在靠近变压器20的位置处由第二基板40支撑。具体地,第一基板30由第二基板40支撑,使得第一基板30在与第二基板40正交的方向上竖立,并使得将变压器20的盖部分21的侧表面21A和第一基板30的前表面30A以面向彼此的方式以预定距离设置。面向彼此的侧表面21A和前表面30A以例如1厘米(cm)至5cm的距离设置。然而,距离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整流器电路安装在第一基板30上。在本实施例中,单个整流器电路50安装在第一基板30的主表面中的一个上,并且单个整流器电路60安装在其另一个主表面上,使得整流器电路50和整流器电路60分别对应于将在后面描述的两个线圈部。注意,例如整流器电路60中包括的诸如整流器FET和整流器电容器的元件(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平行地设置相同的元件)在图2中被示意性地示出为矩形。此外,适当地省略了整流器电路50和60的图案的图示。
从开口21B引出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部连接到第一基板30。此外,从开口21B引出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部连接到第二基板40。一些第一端子部连接到整流器电路50,并且其他的第一端子部连接到整流器电路60。注意,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将在后面描述。
[变压器的配置示例]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变压器20。芯22、初级线圈23、次级线圈24等储存在变压器20的盖部分21中。通过使用绝缘胶带等将这些构成元件装配在一起。盖部分21用于使芯22绝缘。
芯22划分为上部和下部,例如芯22A和芯22B。图2示出上部,即,芯22A。可使用诸如铁氧体的磁性物质作为用于芯22的材料。根据变压器20的使用目的,还可使用含硅材料(诸如突出材料(highlight material)、取向材料或非晶材料)代替铁氧体作为用于芯的材料。坡莫合金等也可用作用于芯的材料。可应用呈任何形状的芯,诸如E型芯。
初级线圈23包括例如以预定匝数缠绕的绝缘涂覆线,诸如编织线或绞合线。初级线圈是例如通过热熔合形成的具有三层的绝缘涂覆线。初级线圈的端部(缠绕开始端部和缠绕结束端部)裸露并连接到适当的点。在本实施例中,将例如具有八匝的两个线圈(初级线圈23A和23B)用作初级线圈。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次级线圈(线圈部)24A和24B用作次级线圈。
图3是示出芯22、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24的布置示例的图示。如图3所示,次级线圈24A和次级线圈24B布置在芯22A和22B之间。初级线圈23A和初级线圈23B依次向下布置在次级线圈24A和24B之间。注意,尽管在图3中未示出,但是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间隔件。
[关于线圈部]
接下来,将描述次级线圈24A和次级线圈24B。图4示出次级线圈24A的外观的示例。次级线圈24A包括基部201,第一端子部202A和202B,以及第二端子部203。次级线圈24A例如通过适当地弯曲通过冲压等加工成预定形状的单个金属板而形成。即,根据本实施例的次级线圈24A包括连续地形成的基部201,第一端子部202A和202B,以及第二端子部203。韧铜等可用作金属板。
基部201是例如像螺旋弹簧一样以预定匝数缠绕的上述导电金属板。本实施例中的基部201是以两匝缠绕的金属板。然而,匝数可适当地改变,并且可以是一匝或三匝或更多匝。初级线圈23A设置在基部201的上侧和下侧之间的空间SP1中。通过将金属板以两匝缠绕而形成空间SP1。
第一端子部202A和202B分别设置在基部201的两个端部处。然后,在第一端子部中的一个(例如第一端子部202B)的附近设置第二端子部203。第二端子部203是例如与基部201以及第一端子部202A和202B延伸的方向(延伸平面)基本上正交的矩形端子。
第一端子部202A和202B连接到第一基板30。将第一端子部202A和202B例如焊接到图案,该图案连接到安装在第一基板30上的整流器电路50。同时,第二端子部203例如输出由整流器电路50整流的直流电流,并与第二基板40(参见图2)连接。
图5示出次级线圈24B的外观的示例。次级线圈24B的形状与次级线圈24A的形状基本上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次级线圈24B中的第二端子部和次级线圈24A中的第二端子部203对称地定位。
次级线圈24B包括基部211,第一端子部212A和212B,以及第二端子部213。次级线圈24B例如通过适当地弯曲通过冲压等加工成预定形状的单个金属板而形成。即,根据本实施例的次级线圈24B包括连续地形成的基部211,第一端子部212A和212B,以及第二端子部213。韧铜等可用作金属板。
基部211是例如像螺旋弹簧一样以预定匝数缠绕的上述导电金属板。本实施例中的基部211是以两匝缠绕的金属板。然而,匝数可适当地改变,并且可以是一匝或三匝或更多匝。初级线圈23B设置在基部211的上侧和下侧之间的空间SP2中。通过将金属板以两匝缠绕而形成空间SP2。
第一端子部212A和212B分别设置在基部211的两个端部处。然后,在第一端子部中的一个(例如第一端子部212B)的附近设置第二端子部213。第二端子部213是例如与基部211以及第一端子部212A和212B延伸的方向(延伸平面)基本上正交的矩形端子。
第一端子部212A和212B连接到第一基板30。将第一端子部212A和212B例如焊接到图案,该图案连接到安装在第一基板30上的整流器电路60。同时,第二端子部213输出例如由整流器电路60整流的直流电流,并且连接到第二基板40(参见图2)。
如图6所示,次级线圈24A和24B被布置成使得将次级线圈24A和24B堆叠。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次级线圈24包括被布置成使得将次级线圈24A和24B堆叠的次级线圈24A和24B。
[变压器操作示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7至图9描述变压器20的操作示例(电流流动)。图7是对应于变压器20的电路配置的示例的电路图。图8和图9是用于描述变压器20中的电流流动的图示。注意,为了容易理解,在图7至图9中,对应的端子部分的位置由(1)等指示。此外,尽管图7的电路图仅示出单个整流器电容器,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整流器电路50和整流器电路60中的每一个中均设置整流器电容器。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包括在整流器电路50中的FET和整流器电容器分别称为FET 51和整流器电容器52,并且将包括在整流器电路60中的FET和整流器电容器分别称为FET 61和整流器电容器62。
如图7的电路图所示,已经从变压器20的电路中去除了在由参考符号AA指示的位置处设置的第一基板30中的用于直流电流输出的连接,使得第一基板30中的输出损耗降低。
图7示意性地示出在整流器电路50中包括的FET 51接通的情况下在整流之前的交流电流的流动。在图7中通过DI1指示交流电流的流动。此外,图7示意性地示出在整流器电路60中包括的FET 61接通的情况下在整流之前的交流电流的流动。在图7中通过DI2指示交流电流的流动。
在初级侧的转换电路2A将输入到转换电路2A的DC电压转换成AC电压,并将AC电压输出到初级线圈23A和23B。由于将AC电压施加到初级线圈23A和23B,在变压器20的次级侧产生AC电压。这引起交流电流流动。根据初级侧的电流方向的变化,以互补的方式(即,交替地)接通/关断FET 51和FET 61,以对在次级侧流动的电流进行整流。注意,响应于来自控制装置(未示出)的控制信号,将FET 51和FET 61接通/关断。
在FET 51接通的情况下,交流电流流过次级线圈24A。交流电流从第一端子部202B(由(1)指示的位置)流动到在基板30的主表面30A侧形成的整流器电路50。在图8中通过虚线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交流电流的流动。交流电流DI1从整流器电路50的整流器电容器52通过FET 51和第一端子部202A(由(2)指示的位置)流动到基部201(即,次级线圈24A的金属导体)。然后,交流电流DI1流过次级线圈24A的金属导体,并且进一步流过第一端子部202B(由(3)指示的位置)。
在FET 61接通的情况下,交流电流流过次级线圈24B。交流电流从第一端子部212B(由(4)指示的位置)流动到在基板30的主表面30B侧形成的整流器电路60。在图9中通过虚线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交流电流的流动。交流电流DI2从整流器电路60的整流器电容器62通过FET 61和第一端子部212A(由(5)指示的位置)流动到基部211(即,次级线圈24B的金属导体)。然后,交流电流DI2流过次级线圈24B的金属导体,并进一步流过第一端子部212B(由(6)指示的位置)。直流电流从第二端子部203和213输出,并供应给负载。
[实施例中要实现的效果的示例]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实现以下效果。
变压器20的次级线圈包括第二端子部。结果,可使直流电流输出到任意位置(基板)。此外,由于次级线圈直接用作直流电流流过的路径,因此不需要添加用于使直流电流输出到任意位置的部件。因此,可防止例如部件数量的增加、相关的成本的增加和可制造性的降低。
此外,可降低流过第一基板30的直流电流。因此,可防止由于第一基板30的发热而引起的劣化和烧毁。此外,减少第一基板30中的发热不仅使得能够减少开关元件的发热,而且还能够提高电源的效率。另外,可防止电路元件受到发热的不利影响。
此外,将其上安装有同步整流器电路的基板(第一基板30)与主基板(第二基板40)分离,并且将第一基板30设置在变压器20的附近。结果,可在变压器20附近执行整流。即,由于可缩短交流电流流过的路径(交流电流回路),所以可防止损耗的发生,并且因此可防止效率降低。
此外,由于将其上安装有同步整流器电路的基板(第一基板30)与主基板(第二基板40)分离,所以不需要将变压器20的第一端子部延伸到第二基板40。这使得能够防止损耗的发生。因此,可提高效率。另外,可增加电源装置的电路配置的灵活性。
此外,由于根据线圈部的数量设置整流器电路,因此可分离线圈部中的各个电流路径。这使得能够通过最短距离的电流回路进行电路连接。因此,可防止损耗的发生。
<2.变形例>
上面已经具体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然而,本公开的内容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除了在次级侧设置线圈24A的第一端子部202A和202B以及第二端子部203的部分之外,基部201可由树脂等模制而成。此外,可使基部201经受表面处理(诸如进行镀锡),以便防止氧化。同样地适用于次级线圈24B。
在以上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其中次级线圈24A的第二端子部203与基部201等连续地形成的示例。然而,第二端子部203可与基部201等分开地形成,并且利用焊料、螺钉等与基部201等一体化。然而,这需要用于一体化的设备。因此,优选的是,将次级线圈24A的第二端子部203与基部201等连续地形成。同样地适用于次级线圈24B。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省略第一基板30,并且可将整流器电路安装在第二基板40上。即使在这种配置的情况下,也可根据安装的电路的布局通过使用实施例中描述的线圈部来输出直流电流。
在以上实施例中描述的配置、方法、过程、形状、材料、数值等仅是示例,并且可根据需要使用其他配置、方法、过程、形状、材料、数值等。例如,可适当地改变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布置。此外,只要不发生技术矛盾,就可将在实施例和变形例中描述的事项彼此组合。
注意,本公开还可采用以下配置。
(1)
一种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包括:
线圈部,所述线圈部包括基部、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所述基部包括导电金属,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到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整流器电路,所述第二端子部输出由所述整流器电路整流的直流电流。
(2)
根据(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连续地形成所述基部、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
(3)
根据(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基部的两端处设置所述第一端子部,并且
在一个所述第一端子部的附近设置所述第二端子部。
(4)
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在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5)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线圈部是在次级侧的线圈。
(6)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进一步包括:
芯;和初级线圈。
(7)
一种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至少包括次级侧的线圈部的电子部件;第一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安装整流器电路;以及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安装所述电子部件,
其中所述线圈部包括基部、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所述基部包括导电金属,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端子部连接到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端子部被配置为输出由所述整流器电路整流的直流电流。
(8)
根据(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在靠近所述电子部件的位置处由所述第二基板支撑。
(9)
根据(8)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在与所述第二基板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一基板。
(10)
根据(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多个所述线圈部,并且
对应于多个所述线圈部中的每一者的整流器电路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11)
根据(10)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部件包括两个所述线圈部,并且
对应于两个所述线圈部中的每一者的整流器电路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
(12)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
<3.应用示例>
“作为应用示例的住宅电力储存系统”
将参照图10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应用于住宅电力储存系统的示例。例如,在用于房屋9001的电力储存系统9100中,将电能从集中式电力系统9002(包括热力发电9002a、核能发电9002b、水力发电9002c等)经由电力网络9009、信息网络9012、智能仪表9007、电力集线器9008等供应给电力储存装置9003。同时,将电能从独立电源(诸如家庭发电装置9004)供应给电力储存装置9003。将供应给电力储存装置9003的电能储存。通过使用电力储存装置9003来供应要在房屋9001中使用的电能。类似的电力储存系统不仅可用于房屋9001,而且可用于建筑物。
房屋9001设置有发电装置9004、电力消耗装置9005、电力储存装置9003、控制每个装置的控制装置9010、智能仪表9007,和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的传感器9011。每个装置通过电力网络9009和信息网络9012连接。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用作发电装置9004,并且将产生的电力供应给电力消耗装置9005和/或电力储存装置9003。电力消耗装置9005包括冰箱9005a、空调9005b、电视9005c、洗浴设备9005d等。此外,电力消耗装置9005包括电动车辆9006。电动车辆9006包括电动汽车9006a、混合动力汽车9006b和电动摩托车9006c。
将上述根据本公开的电池单元应用于电力储存装置9003。电力储存装置9003包括二次电池或电容器。例如,电力储存装置9003包括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可为固定类型,或可以是电动车辆9006中使用的电池。智能仪表9007具有测量商用电力使用量并将测量的使用量发送到电力公司的功能。电力网络9009可包括直流馈电、交流馈电和非接触馈电中的任一种,或可包括其任意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各种传感器9011包括例如人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目标检测传感器、电力消耗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接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将由各种传感器9011获取的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9010。可基于来自传感器9011的信息来掌握天气状况、人员状况等。因此,可自动地控制电力消耗装置9005以最小化能量消耗。此外,控制装置9010可经由互联网将关于房屋9001的信息发送到外部电力公司等。
电力集线器9008执行诸如电力线的分支和DC/AC转换的处理。在连接到控制装置9010的信息网络9012中使用的通信方法包括使用通信接口(诸如通用异步接收机-发射机(UART))的方法,和使用基于无线通信标准(诸如蓝牙(注册商标)、ZigBee(注册商标)或Wi-Fi(注册商标))的传感器网络的方法。蓝牙(注册商标)方法应用于多媒体通信,并且实现一对多连接通信。ZigBee(注册商标)使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5.4的物理层。IEEE 802.15.4是称为个人局域网(PAN)或无线(W)PAN的短程无线网络标准的名称。
控制装置9010连接到外部服务器9013。服务器9013可由房屋9001、电力公司和服务提供商中的任一个来管理。服务器9013发送/接收诸如以下的信息:电力消耗信息、生活模式信息、电力费用、天气信息、自然灾害信息,和关于电力交易的信息。这些类型的信息可由房屋中的电力消耗装置(例如,电视)发送/接收,但是也可由房屋外部的装置(例如,蜂窝电话)发送/接收。可将这些类型的信息显示在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诸如电视、蜂窝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上。
控制每个单元的控制装置901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等,并且在该示例中被储存在电力储存装置9003中。控制装置9010经由信息网络9012连接到电力储存装置9003、家庭发电装置9004、电力消耗装置9005、各种传感器9011和服务器9013。控制装置9010具有调节例如商用电力使用量和发电量的功能。注意,另外,控制装置9010还可具有例如在电力市场中进行电力交易的功能。
如上所述,不仅可将来自集中式电力系统9002(诸如热力发电9002a、核能发电9002b和水力发电9002c)的电能,而且可将由家庭发电装置9004(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储存在电力储存装置9003中。因此,即使由家庭发电装置9004产生的电能波动,也可执行控制,使得向外部传送的电量保持恒定或根据需要释放电能。例如,电力储存系统9100不仅可用于将通过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能储存在电力储存装置9003中,而且还可用于在夜间将成本较低的夜间电力储存在电力储存装置9003中,并且在电能成本较高的白天释放并使用通过电力储存装置9003储存的电力。
注意,尽管在本应用示例中已经描述了其中将控制装置9010储存在电力储存装置9003中的示例,但是控制装置9010可储存在智能仪表9007中或可单独地进行配置。此外,电力储存系统9100可用于公寓楼中的多个家庭,或可用于多个独立式房屋。
上面已经描述了可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电力储存系统9100的示例。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适当地应用于上述构成元件中的电力储存装置9003。
“作为应用示例的车辆电力储存系统”
将参照图11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应用于车辆的电力储存系统的示例。图11示意性地示出采用串联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的示例,本公开应用于该串联混合动力系统。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是指通过使用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能或曾储存在电池中的电能,根据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行驶的汽车。
该混合动力车辆(即,混合动力车辆7200)包括发动机7201、发电机7202、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驱动轮7204a、驱动轮7204b、车轮7205a、车轮7205b、电池7208、车辆控制装置7209、各种传感器7210和充电端口7211。将根据本公开的上述电力储存装置应用于电池7208。
混合动力车辆7200通过使用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作为动力源来行驶。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的示例是电动机。通过来自电池7208的电能操作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并且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的转动力被传递到驱动轮7204a和7204b。注意,可在必要时通过使用DC-AC或反向转换(AC-DC转换)将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应用于AC电动机或DC电动机。各种传感器7210通过车辆控制装置7209控制发动机转速,并且还控制节气门(未示出)的开度(节气门开度)。各种传感器7210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等。
发动机7201的转动力被传递到发电机7202。可将利用转动力由发电机7202产生的电能储存在电池7208中。
当混合动力车辆通过制动机构(未示出)减速时,将在减速时的阻力作为转动力施加到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因此,将利用转动力由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产生的再生电力储存在电池7208中。
电池7208可连接到混合动力车辆外部的电源,以通过作为输入端口的充电端口7211接收从外部电源供应的电能,并储存所接收的电能。
尽管未示出,但是可提供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基于关于二次电池的信息来执行与车辆控制有关的信息处理。这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包括基于关于剩余电池电量的信息来显示剩余电池电量的信息处理装置。
注意,上面作为示例描述的是串联混合动力汽车,该串联混合动力汽车通过使用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能或曾储存在电池中的电能利用电动机来行驶。然而,本公开还可有效地应用于并联混合动力汽车,该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使用发动机和电动机输出两者作为驱动源,并且在适当地在以下三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同时使用该三种模式:仅利用发动机行驶、仅利用电动机行驶,和利用发动机和电动机两者行驶。此外,本公开还可有效地应用于仅由驱动电动机驱动而无需使用发动机而行驶的所谓的电动车辆。
上面已经描述了混合动力车辆7200的示例,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该混合动力车辆。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适当地应用于上述构成元件中的电池7208。
参考标号列表
10 电源装置
20 变压器
22A、22B 芯
23A、23B 初级线圈
24A、24B 次级线圈
201、211 基部
202A、202B、212A、212B 第一端子部
203、213 第二端子部
30 第一基板
30A 前表面
30B 后表面
40 第二基板
50、60 整流器电路
7200 混合动力车辆。

Claims (12)

1.一种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包括:
线圈部,所述线圈部包括基部、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所述基部包括导电金属,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到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整流器电路,所述第二端子部输出由所述整流器电路整流的直流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连续地形成所述基部、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基部的两端处设置所述第一端子部,并且
在一个所述第一端子部的附近设置所述第二端子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在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线圈部是次级侧的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进一步包括:
芯;和初级线圈。
7.一种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至少包括次级侧的线圈部的电子部件;第一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安装整流器电路;以及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安装所述电子部件,
其中所述线圈部包括基部、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所述基部包括导电金属,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端子部连接到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端子部被配置为输出由所述整流器电路整流的直流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在靠近所述电子部件的位置处由所述第二基板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在与所述第二基板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一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多个所述线圈部,并且
对应于多个所述线圈部中的每一者的整流器电路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部件包括两个所述线圈部,并且
对应于两个所述线圈部中的每一者的整流器电路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
12.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
CN201880050047.5A 2017-08-07 2018-06-19 电子部件、电源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111033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2298 2017-08-07
JP2017152298 2017-08-07
PCT/JP2018/023174 WO2019031066A1 (ja) 2017-08-07 2018-06-19 電子部品、電源装置及び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994A true CN111033994A (zh) 2020-04-17
CN111033994B CN111033994B (zh) 2024-01-12

Family

ID=65271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0047.5A Active CN111033994B (zh) 2017-08-07 2018-06-19 电子部件、电源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2352B2 (zh)
JP (1) JP7200940B2 (zh)
KR (1) KR102581963B1 (zh)
CN (1) CN111033994B (zh)
TW (1) TW201911725A (zh)
WO (1) WO2019031066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5949A (ja) * 1993-05-11 1994-11-25 Yokogawa Electric Corp 電磁気回路の実装構造
JP2002299130A (ja) * 2001-04-02 2002-10-11 Densei Lambda Kk 電源用複合素子
US20100164670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Tdk Corporation Coil substrate structure, substrate holding structure,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JP2013099086A (ja) * 2011-10-31 2013-05-20 Cosel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20150029759A1 (en) * 2013-07-24 2015-01-29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ource device
JP2017079545A (ja) * 2015-10-20 2017-04-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絶縁型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4263A (ja) * 1984-03-29 1985-10-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写機用直流高圧電源装置
JPS6325949A (ja) * 1986-07-18 1988-02-03 Hitachi Ltd 金属薄膜形成方法
JP4807307B2 (ja) * 2007-04-17 2011-11-02 Tdkラムダ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5090118B2 (ja) * 2007-09-28 2012-12-0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2011050160A (ja) 2009-08-26 2011-03-10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
US8723629B1 (en) * 2013-01-10 2014-05-13 Cyntec Co., Ltd. Magnetic device with high saturation current and low core loss
JP2017079493A (ja) * 2014-02-20 2017-04-2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5949A (ja) * 1993-05-11 1994-11-25 Yokogawa Electric Corp 電磁気回路の実装構造
JP2002299130A (ja) * 2001-04-02 2002-10-11 Densei Lambda Kk 電源用複合素子
US20100164670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Tdk Corporation Coil substrate structure, substrate holding structure,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JP2013099086A (ja) * 2011-10-31 2013-05-20 Cosel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20150029759A1 (en) * 2013-07-24 2015-01-29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ource device
JP2017079545A (ja) * 2015-10-20 2017-04-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絶縁型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62352B2 (en) 2022-10-04
TW201911725A (zh) 2019-03-16
KR20200034717A (ko) 2020-03-31
KR102581963B1 (ko) 2023-09-21
JPWO2019031066A1 (ja) 2020-06-25
US20210134520A1 (en) 2021-05-06
CN111033994B (zh) 2024-01-12
JP7200940B2 (ja) 2023-01-10
WO2019031066A1 (ja)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1575B2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power storage apparatus, power storage system, control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
US9728821B2 (en) Power 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ic vehicle
US10020662B2 (en)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
US10505376B2 (en) Power storage apparatus, electronic apparatus,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
US10917971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il
CN106104723B (zh) 变压器和使用该变压器的电力转换装置
US11387741B2 (en) Superconducting magnet engine
WO2008086329A2 (en) Dc/dc converter
US9461549B2 (en) Electric power source device
JP6551853B2 (ja) 送電装置、送電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10571987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harging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
CN111033994B (zh) 电子部件、电源装置和车辆
CN114303313A (zh) 用于优化中频变压器mft中的电流平衡的带分体式能量转移电感器的双有源桥式转换器单元
CN112470241B (zh) 变压器以及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CN113096943A (zh) 电动汽车动力转换用三向变压器
JP2014217243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