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9717B - 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9717B
CN111029717B CN201911386260.6A CN201911386260A CN111029717B CN 111029717 B CN111029717 B CN 111029717B CN 201911386260 A CN201911386260 A CN 201911386260A CN 111029717 B CN111029717 B CN 1110297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ip
line
patch
antenna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862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29717A (zh
Inventor
项阳
曲新波
肖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x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ix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ix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ix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862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97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9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9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29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9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01Q21/065Patch antenna arr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包括配装在一起的前壳和后盖,所述前壳和后盖内设置有平面微带天线体,所述平面微带天线体包括从所述前壳到后盖依次叠加布设的贴片板、泡沫板、发射天线板、接收天线板以及支撑耦合板,在所述发射天线板上开设有发射馈电孔,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发射端口和接收端口,所述发射端口连接所述发射馈电孔,所述接收端口连接所述接收天线板。该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空间布局合理,在有限的空间内既容纳了收发天线板还保持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各个微带天线振子通过微带线接收的电能信号传导和分布均匀,同时体积小便于携带,天线增益高。

Description

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天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平面微带天线的整体尺寸确定以后,需要根据该尺寸结构合理布局多个微带天线振子,使得天线振子的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指标需求。另外,通过微带线连接这些微带天线振子,还需要保证电能信号通过微带线传导到各个微带天线振子时能够做到均匀一致,再者,天线的小型化和高增益也是平面微带天线设计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微带天线振子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各个微带天线振子通过微带线接收的电能信号传导和分布不均匀,以及天线振子组成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包括配装在一起的前壳和后盖,所述前壳和后盖内设置有平面微带天线体,所述平面微带天线体包括从所述前壳到后盖依次叠加布设的贴片板、泡沫板、发射天线板、接收天线板以及支撑耦合板,在所述发射天线板上开设有发射馈电孔,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发射端口和接收端口,所述发射端口连接所述发射馈电孔,所述接收端口连接所述接收天线板。
在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天线板的正面朝向所述前壳,在所述发射天线板的正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贴片横线,所述第一贴片横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贴片竖线的中点,所述第一贴片竖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贴片横线的中点,所述第二贴片横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贴片竖线的中点,所述第二贴片竖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贴片横线的中点,所述第三贴片横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辐射贴片,所述发射馈电孔开设在所述发射天线板的上侧边或下侧边的中点处,从所述发射馈电孔到所述第一贴片横线的中点设置有贴片主线。
在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天线板的正面朝向所述前壳,在所述接收天线板的反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微带竖线,所述第一微带竖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微带横线的中点,所述第一微带横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微带竖线的中点,所述第二微带竖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微带横线的中点,所述第二微带横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微带竖线的中点,所述第三微带竖线的两端连接有微带单体,从所述接收天线板左侧的中间位置或右侧的中间位置至所述第一微带竖线的中点延伸设置有微带主线,所述微带主线连接所述接收端口。
在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贴片板的正面朝向所述前壳,在所述贴片板上设置有呈均匀横竖排列分布的金属贴片,且所述金属贴片与所述辐射贴片位置对应,所述金属贴片之间具有间隔。
在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耦合板开设有与所述微带单体位置对应的通孔以及与所述接收天线板反面的微带线位置对应的微带槽。
在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天线板的反面以及接收天线板的正面均设置有铜箔,所述铜箔上开设有供耦合的能量通过的竖缝。
在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贴片横线的两端通过贴片连接线连接所述辐射贴片,所述贴片连接线包括左连接线和右连接线,所述左连接线与所述第三贴片横线的左侧端头连接,所述右连接线与所述第三贴片横线的右侧端头连接,且所述左连接线和右连接线呈左右对称分布。
在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微带单体包括上微带单体和下微带单体,所述上微带单体与所述第三微带竖线的上端头连接,所述下微带单体与所述第三微带竖线的下端头连接,且所述上微带单体与所述下微带单体呈上下对称分布。
在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天线板和接收天线板上的微带线宽度为0.43mm,且在所述微带线的分叉位置设置有加粗微带线,所述加粗微带线的宽度为0.87mm。
在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辐射贴片和金属贴片的位置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包括配装在一起的前壳和后盖,所述前壳和后盖内设置有平面微带天线体,所述平面微带天线体包括从所述前壳到后盖依次叠加布设的贴片板、泡沫板、发射天线板、接收天线板以及支撑耦合板,在所述发射天线板上开设有发射馈电孔,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发射端口和接收端口,所述发射端口连接所述发射馈电孔,所述接收端口连接所述接收天线板。该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空间布局合理,各个微带天线振子通过微带线接收的电能信号传导和分布均匀,同时体积小便于携带,天线增益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发射天线板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发射天线板反面的铜箔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接收天线板反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接收天线板正面的铜箔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贴片板正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支撑耦合板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发射天线板端口驻波系数曲线图;
图11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发射天线板天线方向图;
图12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接收天线板端口驻波系数曲线图;
图13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接收天线板天线方向图;
图14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接收天线端口隔离度曲线图;
图15是本发明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另一实施例中接发射线端口隔离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结合图1至图9,该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包括配装在一起的前壳Q1和后盖Q2,所述前壳Q1和后盖Q2内设置有平面微带天线体,所述平面微带天线体包括从所述前壳Q1到后盖Q2依次叠加布设的贴片板1、泡沫板2、发射天线板3、接收天线板4以及支撑耦合板5,这些结构体都是平面板状结构,在所述发射天线板3上开设有发射馈电孔30,在所述后盖Q2上设置有发射端口Q21和接收端口Q22,所述发射端口Q21连接所述发射馈电孔30,所述接收端口Q22连接所述接收天线板4。优选的,该天线装配后的整体结构尺寸对应的长×宽×厚为:180mm×180mm×10mm。
优选的,所述平面微带天线体组成的这些结构体上均开设有多个螺孔T1,塑料螺栓穿过螺孔T1后用螺母锁紧,其中泡沫板2易受力变形,可在其螺孔处设置塑料垫片进行定高支撑。
该所述平面微带天线体的体积小、重量轻、高度低且便于携带。
优选的,所述发射天线板3的正面朝向所述前壳Q1,在所述发射天线板3的正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贴片横线31,所述第一贴片横线3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贴片竖线32的中点,所述第一贴片竖线3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贴片横线33的中点,所述第二贴片横线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贴片竖线34的中点,所述第二贴片竖线3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贴片横线35的中点,所述第三贴片横线3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辐射贴片P1,所述发射馈电孔30开设在所述发射天线板3的上侧边或下侧边的中点处,从所述发射馈电孔30到所述第一贴片横线31的中点设置有贴片主线36。此种微带线的端头将另一微带线平分的设置有利于信号的均匀传导,保障了信号沿微带线传导时的同步特性。优选的,所述第一贴片横线31和第一贴片竖线32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贴片竖线34和第二贴片横线33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贴片竖线34的长度是所述第一贴片竖线32的长度的一半,该种设置的微带线布局均匀合理,便于信号的均匀传导。
优选的,所述第一贴片横线31、第二贴片横线33、第三贴片横线35垂直于所述第一贴片竖线32和第二贴片竖线34。优选的,所述第一贴片横线31的长度为73.97mm,所述第二贴片横线的33长度为36.77mm,所述第三贴片横线35的长度为21.8mm,所述第一贴片竖线32的长度为73.97mm,所述第二贴片竖线34的长度为36.77mm,所述贴片主线36的长度为75.185mm。这些微带线的结构组成构成了发射天线微带功分网络,该微带功分网络的阻抗特性影响到驻波,进而影响天线的效率和增益。
优选的,所述第三贴片横线35的两端通过贴片连接线连接所述辐射贴片P1,所述贴片连接线包括左连接线R1和右连接线R2,所述左连接线R1与所述第三贴片横线35的左侧端头连接,所述右连接线R2与所述第三贴片横线35的右侧端头连接,且所述左连接线R1和右连接线R2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三贴片横线35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贴片连接线进一步连接辐射贴片P1,贴片连接线在第三贴片横线35的两端呈竖直分布,在贴片连接线的上下两端连接辐射贴片P1,辐射贴片P1为正方形,贴片连接线的上下两端连接到辐射贴片P1的一个边的中点处。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每一个第三贴片横线而言,都对应连接有四个辐射贴片P1,并且这四个辐射贴片P1分别在第三贴片横线的两端分成两组,每一组包括垂直分布的两个辐射贴片,这两个辐射贴片通过垂直布设的贴片连接线两端连接,而贴片连接线的中部又连接第三贴片横线的端部,从而形成一个以第三贴片横线为骨架的辐射贴片单元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连接线R1从所述第三贴片横线35的左侧端头分叉出向下弯曲延伸的第一连接线R11以及向上弯曲延伸的第二连接线R12,第一连接线R11的末端连接辐射贴片P1,第二连接线R12的末端也连接辐射贴片P1,这两个辐射贴片呈上下分布。所述第一连接线R11包括头尾依次连接的第一竖向一线R111,第一横向一线R112和第一竖向二线R113,所述第二连接线R12包括头尾依次连接的第二竖向一线R121、第二横向一线R122、第二竖向二线R123、第二横向二线R124、第二竖向三线R125。
优选的,所述右连接线与左连接线呈左右对称,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的,第一连接线R11和第二连接线R12具有长度差,长度差为7.38mm,长度差的设置是为了馈电相位相差180度,这样辐射的最大方向是一致的,如果馈电相位差为0,不能形成有效辐射,增益会低。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向一线R111长度为1.87mm,第一横向一线R112长度为1.35mm,第一竖向二线R113长度为2mm,第二竖向一线R121长度为1.07mm,第二横向一线R122长度为2.67mm,第二竖向二线R123长度为2.41mm,第二横向二线R124长度为4.45mm,第二竖向三线R125长度为2mm,由于右连接线和左连接线呈左右对称,对应的微带线的长度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的,所述左连接线和右连接线的拐角处开设有切角J1,所述切角J1的倾斜角度为45°。切角的设置是为了补偿微带线在拐角处的不连续性,让信号传输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发射天线板和接收天线板上的微带线宽度为0.43mm,且在所述微带线的分叉位置设置有加粗微带线C1,具体的,所述第一贴片横线、第一贴片竖线、第二贴片横线、第二贴片竖线以及第三贴片横线的宽度为0.43mm,所述发射馈电孔30的孔径为0.55mm,在所述第一贴片横线、第一贴片竖线、第二贴片横线、第二贴片竖线、第三贴片横线的端头和拐角连接位置均设置有加粗微带线C1,所述加粗微带线C1的宽度为0.87mm,所述加粗微带线的长度为4.35mm。加粗微带线C1有利于增强过渡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有利于微带线过渡转换时保持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优选的,所述发射天线板的反面以及接收天线板的正面均设置有铜箔B1,所述铜箔B1作为微带线的接地设置,有利于大面积良好接地,所述铜箔B1上开设有供耦合的电磁能或电能通过的竖缝B11,具体的,在发射天线板的正面设置有铜箔B1,在铜箔上开设均匀设置的竖缝B1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铜箔B1的厚度为1oz,约等于35um,即是0.035mm。
进一步优选的,竖缝B11的宽度为0.50mm,长度为6m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竖缝B11的排列方式为8ⅹ8,其中横线方向上每两个竖缝B11为一组,间隔较近,距离为12.07mm,组与组之间的间隔较远,距离为23.50mm,其中竖向方向上每个竖缝B11的间隔距离为12.60mm。
优选的,所述发射天线板为正方形,边长为150mm,所述辐射贴片P1为正方形,边长为7mm,相邻辐射贴片P1横向和竖向的间距相等,距离为11.6mm。
优选的,所述接收天线板4的正面朝向所述前壳Q1,在所述接收天线板4的反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微带竖线41,所述第一微带竖线4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微带横线42的中点,所述第一微带横线4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微带竖线43的中点,所述第二微带竖线4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微带横线44的中点,所述第二微带横线4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微带竖线45的中点,所述第三微带竖线45的两端连接有微带单体,从所述接收天线板4左侧的中间位置或右侧的中间位置至所述第一微带竖线41的中点延伸设置有微带主线46,所述微带主线46连接所述接收端口Q22。此种微带线的端头将另一微带线平分的设置有利于信号的均匀传导,保障了信号传导在各个方向和各条支路的同步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带竖线41和第一微带横线42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微带竖线43和第二微带横线44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微带竖线43的长度是所述第一微带竖线41的长度的一半。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带竖线41的长度为73.97mm,所述第一微带横线42的长度为73.97mm,所述第二微带竖线43的长度为36.77mm,所述第二微带横线44的长度为36.77mm,所述微带主线46的长度为57.35mm。这些微带线的结构组成构成了接收天线微带功分网络,该微带功分网络的阻抗特性影响到驻波,进而影响天线的效率和增益。
优选的,所述微带单体包括上微带单体S1和下微带单体S2,所述上微带单体S1与所述第三微带竖线45的上端头连接,所述下微带单体S2与所述第三微带竖线45的下端头连接,且所述上微带单体S1与所述下微带单体S2呈上下对称分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微带单体S1包括第一横向左分支S11和第一横向右分支S12,从所述第三微带竖线45的上端头分叉出第一连接分支451和第二连接分支452,所述第一连接分支451和第二连接分支452具有长度差,所述第一连接分支451连接所述第一横向左分支S11,所述第二连接分支452连接所述第一横向右分支S12。第一连接分支451与第二连接分支452的长度差为8.56mm,其中第一横向左分支S11长度为6mm,第一横向右分支S12长度为6mm,第一连接分支451长度为10.22mm,第二连接分支452长度为1.66mm。第一连接分支451和第二连接分支452的长度差近似为中心频点的二分之一波长,长度差的设置是为了馈电相位相差180度,这样辐射的最大方向是一致的,如果馈电相位差为0,不能形成有效辐射,增益会低。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分支451包括头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部4511、第一竖直部4512、第一水平支部4513以及第一竖直支部4514,所述第一水平部4511和第一水平支部4513垂直于所述第一竖直部4512和第一竖直支部4514,所述第二连接分支452包括头尾依次连接且相互垂直的第二水平部4521和第二竖直部452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部4511长度为1.57mm,第一竖直部4512长度为6.60mm,第一水平支部4513长度为1.17mm,第一竖直支部4514长度为0.88mm。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分支451和第二连接分支452的拐角处开设有切角J1,所述切角的倾斜角度为45°。切角的设置是为了补偿微带线在拐角处的不连续性,让信号传输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上微带单体S1与所述下微带单体S2呈上下对称分布,对应的微带线的结构和长度数据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的,所述第一贴片横线、第一贴片竖线、第二贴片横线、第二贴片竖线、第三贴片横线、贴片主线、第一微带竖线、第一微带横线、第二微带竖线、第二微带横线、第三微带竖线、微带主线均属于微带线。
优选的,所述发射天线板和接收天线板上的微带线宽度为0.43mm,且在所述微带线的分叉位置设置有加粗微带线C1。具体的,所述第一微带横线、第二微带横线、第一微带竖线、第二微带竖线以及第三微带竖线的宽度为0.43mm,在所述第一微带横线、第二微带横线、第一微带竖线、第二微带竖线以及第三微带竖线的两端端头连接位置均设置有加粗微带线C1,所述加粗微带线C1的宽度为0.87mm,所述加粗微带线的长度为4.35mm。加粗微带线C1有利于增强过渡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有利于微带线过渡转换时保持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
优选的,所述发射天线板的反面以及接收天线板的正面均设置有铜箔B1,所述铜箔B1作为微带线的“地”,所述铜箔B1上开设有供耦合的能量通过的竖缝B11,具体的,接收天线板的正面的铜箔B1上还开设有金属化过孔K1,所述金属化过孔K1的直径为0.50mm,所述金属化过孔K1的开设是为了让接地更好的连接起来,从而提升整体的接触良好度,确保接地效果,而竖缝B11则可以让电磁能从该处通过,铜箔B1围绕所述微带单体形成空腔,可起到谐振腔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铜箔B1的厚度为1oz,约等于35um,即是0.035mm,所述竖缝B11排列方式为8ⅹ8,其中横向方向上每两个竖缝B11为一组,间隔较近,距离为12.70mm,组与组之间的间隔较远,距离为23.50mm,其中竖向方向上每个竖缝B11的间隔相等,为12.60mm,竖缝B11的宽度为0.50mm,长度为6mm。
优选的,所述接收天线板为正方形,边长为150mm。
优选的,所述贴片板1的正面朝向所述前壳Q1,在所述贴片板1的正面上设置有呈均匀横竖排列分布的金属贴片P2,且所述金属贴片P2与所述辐射贴片P1位置对应,即二者的几何中心相对应,所述金属贴片P2之间具有间隔,且该间隔包括横向两个相邻金属贴片P2的间隔和竖向两个相邻金属贴片P2的间隔,横向间隔和竖向间隔均为11.9mm,所述金属贴片为正方形,边长为6.7mm。所述贴片板上的金属贴片对所述发射天线板起增强辐射作用,金属贴片之间的间距不可过大或过小,如果间距过大会出现栅瓣导致不可用,过小天线的增益会下降。
优选的,所述泡沫板起到支撑隔离作用,避免所述贴片板和发射天线板的直接接触引起的发射天线板的特性改变从而失去辐射能力的情况发生。泡沫板的厚度不可过大,在0.2mm的变化范围内变化对天线增益影响不大,如果泡沫板厚度变得过大,将会导致天线增益大幅下降。Ku频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点也受到辐射贴片尺寸、发射天线板和贴片板间距即泡沫层厚度的影响厚度,调整范围在0.1mm这个量级。
由此可见,所述贴片板1、泡沫板和发射天线板组合在一起构成该天线的发射部分,对应的发射频率范围是13.75GHz~14.25GHz,发射驻波系数<1.5,对应端口驻波系数如图10所示,在发射频率范围内驻波系数VSWR小于1.5;发射增益>24dBi,对应的天线方向图如图11所示,在频率14GHz时,方位角Phi=0度和Phi=90度时,增益均大于24dBi。
优选的,所述支撑耦合板5开设有与所述微带单体位置对应的通孔51以及与所述接收天线板4反面的微带线位置对应的微带槽52。所述通孔51的边沿围绕所述微带单体,形成了一个类似腔体的结构,提高了耦合的效率,将更多的电磁能耦合起来,同时减轻了天线重量。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耦合板5上开设有便于所述发射端口Q21与所述发射馈电孔30相连接的通过孔50,还开设有微带线型通孔53,所述微带线型通孔53位置与所述第一微带竖线41、第二微带横线44、微带主线46的位置相对应,避免微带线与支撑耦合板的接触而导致微带线与天线结构的短路。
所述微带槽形状与位置和所述第一微带横线42以及第二微带竖线43的形状和位置对应,避免微带线与支撑耦合板的接触而导致微带线与天线结构的短路。
由此可见,所述接收天线板和支撑耦合板5组合在一起构成该天线的接收部分,对应的接收频率范围是12.25~12.75GHz,接收驻波系数<2.3,对应端口驻波系数如图12所示,在接收频率范围内驻波系数VSWR小于2.25;发射增益>20dBi,对应的天线方向图如图13所示,在频率12.25GHz时,方位角Phi=0度和Phi=90度时,增益均大于23dBi。
另外,通过图2和图5也可以看出,图2中发射天线板的相邻的两个辐射片是上下分布,图5中接收天线板的微带单体相邻的两个分支是左右分布,二者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也是由收发天线的极化特性所决定的,就是发射天线板和接收天线板之间实现的是正交线极化,因此收发相互之间是可以区分隔离进而减少和避免干扰。进一步的,在收发天线端口隔离度方面,图14显示接收天线板的接收端口隔离度低于-38dB,图15显示发射天线板的发射端口隔离度低于-40dB。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包括配装在一起的前壳和后盖,所述前壳和后盖内设置有平面微带天线体,所述平面微带天线体包括从所述前壳到后盖依次叠加布设的贴片板、泡沫板、发射天线板、接收天线板以及支撑耦合板,在所述发射天线板上开设有发射馈电孔,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发射端口和接收端口,所述发射端口连接所述发射馈电孔,所述接收端口连接所述接收天线板。该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空间布局合理,各个微带天线振子通过微带线接收的电能信号传导和分布均匀,同时体积小便于携带,天线增益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配装在一起的前壳和后盖,所述前壳和后盖内设置有平面微带天线体,所述平面微带天线体包括从所述前壳到后盖依次叠加布设的贴片板、泡沫板、发射天线板、接收天线板以及支撑耦合板,在所述发射天线板上开设有发射馈电孔,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发射端口和接收端口,所述发射端口连接所述发射馈电孔,所述接收端口连接所述接收天线板;所述发射天线板的正面朝向所述前壳,在所述发射天线板的正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贴片横线,所述第一贴片横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贴片竖线的中点,所述第一贴片竖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贴片横线的中点,所述第二贴片横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贴片竖线的中点,所述第二贴片竖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贴片横线的中点,所述第三贴片横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辐射贴片,所述发射馈电孔开设在所述发射天线板的上侧边或下侧边的中点处,从所述发射馈电孔到所述第一贴片横线的中点设置有贴片主线;所述接收天线板的正面朝向所述前壳,在所述接收天线板的反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微带竖线,所述第一微带竖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微带横线的中点,所述第一微带横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微带竖线的中点,所述第二微带竖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微带横线的中点,所述第二微带横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微带竖线的中点,所述第三微带竖线的两端连接有微带单体,从所述接收天线板左侧的中间位置或右侧的中间位置至所述第一微带竖线的中点延伸设置有微带主线,所述微带主线连接所述接收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板的正面朝向所述前壳,在所述贴片板的正面上设置有呈均匀横竖排列分布的金属贴片,且所述金属贴片与所述辐射贴片位置对应,所述金属贴片之间具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耦合板开设有与所述微带单体位置对应的通孔以及与所述接收天线板反面的微带线位置对应的微带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板的反面以及接收天线板的正面均设置有铜箔,所述铜箔上开设有供耦合的电磁能通过的竖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板的所述第三贴片横线的两端通过贴片连接线连接所述辐射贴片,所述贴片连接线包括左连接线和右连接线,所述左连接线与所述第三贴片横线的左侧端头连接,所述右连接线与所述第三贴片横线的右侧端头连接,且所述左连接线和右连接线呈左右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板的所述微带单体包括上微带单体和下微带单体,所述上微带单体与所述第三微带竖线的上端头连接,所述下微带单体与所述第三微带竖线的下端头连接,且所述上微带单体与所述下微带单体呈上下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板和接收天线板上的微带线宽度为0.43mm,且在所述微带线的分叉位置设置有加粗微带线,所述加粗微带线的宽度为0.87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贴片和金属贴片的位置对应。
CN201911386260.6A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 Active CN111029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6260.6A CN111029717B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6260.6A CN111029717B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9717A CN111029717A (zh) 2020-04-17
CN111029717B true CN111029717B (zh) 2021-01-05

Family

ID=70194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86260.6A Active CN111029717B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97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3249B (zh) * 2023-09-06 2024-04-05 南通大学 一种低仰角双频双波束贴片天线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0144A (ja) * 2001-03-28 2002-10-04 Hitachi Chem Co Ltd 平面アレーアンテナ
CN102709689A (zh) * 2012-06-15 2012-10-03 山东国威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ku/ka双频平板天线及其在便携式即时卫星通讯系统中的应用
CN202737107U (zh) * 2012-06-15 2013-02-13 山东国威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ku/ka双频双缝平板天线的便携式即时卫星通讯系统
CN104037497A (zh) * 2014-05-13 2014-09-10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Ku波段收发共口径多层印制天线
CN105356070A (zh) * 2015-09-08 2016-02-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双频共口面阵列天线
CN107331973A (zh) * 2017-05-18 2017-11-07 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波段收发一体微带阵列天线
CN107994354A (zh) * 2017-11-30 2018-05-04 成都聚利中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复用双频收发天线阵列
US10038237B2 (en) * 2015-11-11 2018-07-31 Raytheon Company Modified cavity-backe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CN109004352A (zh) * 2018-06-29 2018-12-14 浙江嘉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一体圆极化组合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4947B2 (ja) * 1991-09-16 1997-04-30 エルジー電子株式会社 平面アンテナ
US6538603B1 (en) * 2000-07-21 2003-03-25 Paratek Microwave, Inc. Phased array antennas incorporating voltage-tunable phase shifters
US7046195B2 (en) * 2001-12-14 2006-05-16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Single Ku-band multi-polarization gallium arsenide transmit chip
CN201515014U (zh) * 2009-10-22 2010-06-23 海宁胜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高增益微带阵列天线
CN201508914U (zh) * 2009-10-26 2010-06-16 中国计量学院 双频微带阵列天线
CN104332713B (zh) * 2014-11-14 2017-03-15 南京理工大学 单层双频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
CN108432049B (zh) * 2015-06-16 2020-12-29 阿卜杜拉阿齐兹国王科技城 有效平面相控阵列天线组件
CN105226379A (zh) * 2015-08-25 2016-01-06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一种小型化宽频带微带阵列天线
CN105356066B (zh) * 2015-11-18 2017-12-29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一种X/Ku频段双频双极化微带平板反射阵列天线
CN105870612B (zh) * 2016-03-31 2019-05-14 国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宽带紧凑型微带阵列天线
US11205847B2 (en) * 2017-02-01 2021-12-21 Taoglas Group Holdings Limited 5-6 GHz wideband dual-polarized massive MIMO antenna arrays
US10063303B1 (en) * 2017-09-18 2018-08-28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Fast memory access control for phase and gai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0144A (ja) * 2001-03-28 2002-10-04 Hitachi Chem Co Ltd 平面アレーアンテナ
CN102709689A (zh) * 2012-06-15 2012-10-03 山东国威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ku/ka双频平板天线及其在便携式即时卫星通讯系统中的应用
CN202737107U (zh) * 2012-06-15 2013-02-13 山东国威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ku/ka双频双缝平板天线的便携式即时卫星通讯系统
CN104037497A (zh) * 2014-05-13 2014-09-10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Ku波段收发共口径多层印制天线
CN105356070A (zh) * 2015-09-08 2016-02-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双频共口面阵列天线
US10038237B2 (en) * 2015-11-11 2018-07-31 Raytheon Company Modified cavity-backe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CN107331973A (zh) * 2017-05-18 2017-11-07 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波段收发一体微带阵列天线
CN107994354A (zh) * 2017-11-30 2018-05-04 成都聚利中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复用双频收发天线阵列
CN109004352A (zh) * 2018-06-29 2018-12-14 浙江嘉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一体圆极化组合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9717A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3575B (zh) 电磁超材料加载的双极化强耦合超宽带相控阵天线
US8558746B2 (en) Flat panel array antenna
CN107492713B (zh) 一种双圆极化阵列天线
CN110190408B (zh) 一种圆极化电磁偶极子阵列天线
CN111987435B (zh) 一种低剖面双极化天线、阵列天线及无线通信设备
US6285323B1 (en) Flat plate antenna arrays
US6023243A (en) Flat plate antenna arrays
CN112838360B (zh) 一种双极化微带相控阵天线单元及其阵列
CN114069257B (zh) 一种基于强耦合偶极子的超宽带双极化相控阵天线
CN113193343B (zh) 一种Ka频段紧凑型高效宽带双圆极化天线
CN108666768A (zh) 具有多相位中心的自适应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CN113506989B (zh) 一种5g毫米波介质谐振器天线及其阵列
CN114639956A (zh) 一种结合mimo技术的微波与毫米波大频比共口径天线
CN111029717B (zh) 一种Ku波段双频微带阵列天线
CN113690635A (zh) 一种双极化单脉冲波导缝隙天线阵
CN113708046A (zh) 一种小型化宽带圆极化三维打印混合介质谐振器天线
CN111725619B (zh) 一种电扫天线
CN112531355B (zh) 一种±45°双极化毫米波阵列天线
CN114267939A (zh) 一种基于3dB电桥的圆极化星载天线及星载相控阵
CN112271439A (zh) 一种圆极化微带天线
CN113964532A (zh) 一种5g毫米波介质谐振器天线及其阵列
Guo et al. A K-/Ka-band planar shared-aperture beam-scanning array with a high-isolation for the emerging mm-Wave shared-aperture terminals
CN213212368U (zh) 一种圆极化微带天线
CN220652350U (zh) 一种sp双频低剖面共孔径阵列天线
CN114899620B (zh) 一种紧凑型低交叉极化的毫米波宽角扫描天线阵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704-717, building C, Huirong Business Plaza, No. 26 Hefeng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ix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135 2nd floor, unit B, 300 Zhihui Road, Qi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YIX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