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3479A -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3479A
CN111023479A CN201911371444.5A CN201911371444A CN111023479A CN 111023479 A CN111023479 A CN 111023479A CN 201911371444 A CN201911371444 A CN 201911371444A CN 111023479 A CN111023479 A CN 111023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ication
heat exchange
module
air supply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14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23479B (zh
Inventor
王清伟
周向阳
蔡国健
杜顺开
张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14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3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3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3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23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3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参数;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本发明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可以同时满足加湿和换热,不会影响正常运行的对环境的效果,提高了空调器控制的合理性和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家用电器当中,例如,空调器也会设置有加湿模块等,当室内环境湿度较低时,启动加湿模块对环境加湿,提高室内环境的湿度。
上述的空调器加湿方式,在开启加湿后,空调器的换热模块用来加湿,会影响室内环境调节温度的效果,导致空调器调节温度的作用受到影响,进而使得空调器的控制准确度差,降低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加湿方式,在开启加湿后,空调器的换热模块用来加湿,会影响室内环境调节温度的效果,导致空调器调节温度的作用受到影响,进而使得空调器的控制准确度差,降低了空调器的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多个室内换热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所述的室内换热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或制冷或制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本发明在启动空调器的室内加湿时,多个室内换热器分别用来加湿和满足空调器本身制冷或制热的需求,可以同时满足加湿和换热,解决了室内换热模块只能单一的用来加湿或者换热的问题,不会影响正常运行的对环境的效果,提高了空调器控制的合理性和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智能控制,该空调器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即空调器的显示界面,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和/或红外检测装置等等。所述空调器可根据用户控制来执行相应的响应操作,作用于室内环境改变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等,调节环境。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空调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所述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显示内容的空调器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控制应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所述室内环境参数包括室内环境温度T1、室内环境湿度θ,也还可以包括室内环境中用户的数量以及室内环境的布局以及室内环境的面积和/或室内环境中摆放物体的类型。本实施例中室内环境参数以室内环境温度T1、室内环境湿度θ;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可通过室内环境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室内环境湿度θ可通过室内环境中设置的湿度传感器检测得到;可以理解的,也可以是通过移动终端或者是电视,空调器上安装的APP或者传感器检测得到。而其他的室内环境参数,例如,用户的数量、面积、布局和/或摆放物体的类型可以通过摄像装置拍摄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的图像分析得到。
S20,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在获取到室内环境参数后,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是否满足加湿条件;例如,室内环境温度T1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室内环境湿度θ是否小于第一湿度阈值;或者只是单独确定室内环境湿度θ是否小于第一湿度阈值。在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室内环境湿度θ小于第一湿度阈值时,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或者是在室内环境湿度θ小于第一湿度阈值时,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加湿条件根据需求或者默认来设置确定的方式。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是5度至25度之间的某一个值,例如,20度或者22度等,当然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可以是3度至30度之间的某一个值,例如,26度或者28度等,也可以是3度至35度之间的某一个值,例如,30度或者32度等;所述第一湿度阈值可以是10%至50%(相对湿度)之间的某一个值,例如,30%或35%;当然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可以是15%至40%,例如,20%或25%;也可以是30%至60%,例如,40%或者5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取值范围可以取端点的值。
在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后,例如,室内环境温度T1为20度,设置的第一温度阈值为26度,室内环境湿度θ是25%,第一湿度阈值为35%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空调器中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一部分用于加湿,一部分用来本身制冷或者制热的需求,而不是全部用来加湿。例如,参考图3,所述空调器包括多个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例如,选择上部室内换热模块用来加湿,下部的室内换热模块用来制冷或者制热;或者选择中部室内换热模块用来加湿,上部和下部的室内换热模块用来制冷或者制热。
S30,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在确定了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后,控制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其他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保持之前的运行参数(加湿前)运行,例如,制热运行,向室内送出热风。
本申请实施例在启动空调器的室内加湿时,多个室内换热器分别用来加湿和满足空调器本身制冷或制热的需求,可以同时满足加湿和换热,解决了室内换热模块只能单一的用来加湿或者换热的问题,不会影响正常运行的对环境的效果,提高了空调器控制的合理性和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述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提取室内环境参数中的室内环境湿度;
步骤S22,根据室内环境湿度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室内环境湿度θ的不同,会影响加湿量,如果湿度比需要的湿度阈值小,而且差距大,例如,大于30%或者50%,需要快速加湿,可以启用更多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加湿,例如,启用2个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也可同时调节送风模块的风挡,以向室内输送更多的加湿空气;如果湿度比需要的湿度值小,但差距小,例如,5%或者10%,可以启用少一点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例如,启用1个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湿度不同开启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的数量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湿度不同开启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的位置是不同的,例如,如果湿度比需要的湿度阈值小,而且差距大大于30%或者50%,开启上部和中部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如果湿度差距小,例如,5%或者10%,开启上部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通过室内环境湿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用来加湿,提高了湿度调节的合理性和准确度,快速恢复室内环境的湿度值设定的湿度,提供更好的室内环境,提高了空调器控制的准确度。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述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的步骤包括:
步骤S23,确定空调器的加湿模式;
步骤S24,根据所述加湿模式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空调器设置有不同的加湿模式,例如,温湿分离模式,温湿混合模式等。加湿模式不同的时候,对应需要用来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是不同的。
具体的,参考图3,空调器的室内换热模块包括3个,包括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模块和第三换热模块,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三换热模块之间。所述根据所述加湿模式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一加湿模式时,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二加湿模式时,确定第二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在所述加湿模块为第三加湿模式,确定第三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组合成换热组件,第一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组合成第一换热组件10设置在上部,第二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组合成第一换热组件20设置在中部,第三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组合成第三换热组件30设置在下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加湿模式是温湿分离模式,第二加湿模式是温湿混合模式,第三加湿模式可以是其他加湿模式(除第一加湿模式和第二加湿模式之外的模式),所述第一换热模块设置在上部,第二换热模块设置在中部,第三换热模块设置在下部。相应的每个室内换热模块设置一个送风模块,送风模块和换热模块可以根据选择单独运行。
相应的,所述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一加湿模式时,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加湿,控制第二加湿模块和第三加湿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保持运行;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二加湿模式时,控制第二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加湿,控制第一加湿模块和第三加湿模块保持运行,控制第一加湿模块和第二加湿模块对应的送风模块向下送风;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三加湿模式时,控制第三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加湿,控制第一加湿模块和第二加湿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保持运行。在确定了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用于加湿时,控制相应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切换至加湿,其他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原来的参数(加湿前)运行,对室内环境制冷或者制热。
通过对应不同的加湿模式启用不同的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来完成加湿过程,其他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完成制冷或制热需求,合理调配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湿度控制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述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获取新的室内环境参数,确定新的室内环境参数是否满足加湿条件;
步骤S50,确定新的室内环境参数不满足加湿条件,控制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恢复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在加湿过程中,持续(可以是定时,例如,间隔5s或者10s,根据需求设置,如果差距大(湿度),可以设置的长一些,例如5分钟或者3分钟)检测室内环境参数,得到新的室内环境参数,确定新的室内环境参数是否满足加湿条件。具体的,确定新的室内环境参数对应的新的室内环境温度T1和新的室内环境湿度θ是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和第二湿度阈值;在新的室内环境温度T1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新的室内环境湿度θ大于第二湿度阈值时,确定不满足加湿条件,需要退出加湿条件,将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恢复制冷或者制热运行,恢复到加湿前的功能。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是25度至30度,或者35至40度,是与第一温度阈值不重叠的温度值;所述第二湿度阈值可以是50%-70%,或者60%-70%,是与第一湿度阈值不重叠的湿度值。
如果新的室内环境温度继续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或者处于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之间,新的室内环境湿度θ小于第一湿度阈值或处于第一湿度阈值和第二湿度阈值之间,继续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直至室内环境参数不满足加湿条件,退出加湿。
通过不断检测室内环境参数,尽快调节室内环境湿度和退出加湿,满足室内环境需求,使得空调器控制更加准确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在加湿过程中,用户调节了空调器设定温度,室内环境温度T1离设定温度的温差较大(例如,大于2度或者5度),获取室内环境湿度θ,如果处于第一湿度阈值和第二湿度阈值之间,则调节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用于换热,用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在存在2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用于加湿时,调整一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用于换热,调节室内换热温度。通过灵活的根据实际的湿度和温度情况来调节室内换热模块的用途,可以精准的控制空调器调节室内环境,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以空调器制热为例,空调器的控制过程包括:
检测到室内温度T1为16℃、相对湿度φ为20%(对应阈值1为20℃,φ1为35%)。
此时满足T1<阈值1、φ<φ1,满足加湿条件,进一步判断是采用温湿分离加湿;由于此时用户没有选择加湿方式,则默认按温湿分离加湿,即上部换热模块喷淋加湿、其余换热模块正常制热;
进入加湿模式后,继续每隔5s检测室内温度T1、相对湿度φ;
一段时间(3分钟或者6分钟)后,检测到T1为20℃、相对湿度φ为45%(对应阈值2为25℃,φ2为60%);
此时既不满足室内温度T1>阈值2也不满足φ>φ2,因此保持加湿模式,并继续检测室内温度T1、相对湿度φ;
又过一段时间(2分钟或者5分钟),检测到T1为26℃、相对湿度φ为50%;
此时满足室内温度T1>阈值2,则退出加湿模式,开始运行正常制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控制程序,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室内环境参数的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室内环境参数的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一湿度阈值,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提取室内环境参数中的室内环境湿度;根据室内环境湿度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空调器的加湿模式;根据所述加湿模式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模块和第三换热模块,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三换热模块之间,所述装置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一加湿模式时,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二加湿模式时,确定第二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在所述加湿模块为第三加湿模式,确定第三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一加湿模式时,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加湿,控制第二加湿模块和第三加湿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保持运行;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二加湿模式时,控制第二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加湿,控制第一加湿模块和第三加湿模块保持运行,控制第一加湿模块和第二加湿模块对应的送风模块向下送风;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三加湿模式时,控制第三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加湿,控制第一加湿模块和第二加湿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保持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确定新的室内环境参数不满足加湿条件;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恢复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上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各个模块功能的实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参考图3,所述空调器包括多个室内换热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在进入加湿时,选择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一部分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用于加湿,另外的用于正常的制冷或者制热。而不是单一的换热模块用来加湿或者制热,避免在加湿时影响了空调器的正常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在启动空调器的室内加湿时,多个室内换热器分别用来加湿和满足空调器本身制冷或制热的需求,可以同时满足加湿和换热,解决了室内换热模块只能单一的用来加湿或者换热的问题,不会影响正常运行的对环境的效果,提高了空调器控制的合理性和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被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每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多个室内换热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室内环境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室内环境参数的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室内环境参数的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一湿度阈值,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的步骤包括:
提取室内环境参数中的室内环境湿度;
根据室内环境湿度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的步骤包括:
确定空调器的加湿模式;
根据所述加湿模式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模块和第三换热模块,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三换热模块之间,所述根据所述加湿模式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一加湿模式时,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
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二加湿模式时,确定第二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
在所述加湿模块为第三加湿模式,确定第三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一加湿模式时,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加湿,控制第二加湿模块和第三加湿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保持运行;
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二加湿模式时,控制第二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加湿,控制第一加湿模块和第三加湿模块保持运行,控制第一加湿模块和第二加湿模块对应的送风模块向下送风;
在所述加湿模式为第三加湿模式时,控制第三换热模块和对应的送风模块加湿,控制第一加湿模块和第二加湿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保持运行。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新的室内环境参数,确定新的室内环境参数是否满足加湿条件;
确定新的室内环境参数不满足加湿条件,控制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恢复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8.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多个室内换热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所述的室内换热模块及其对应的送风模块用于加湿或制冷或制热。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确定室内环境参数满足加湿条件,确定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
控制所确定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对室内环境加湿,未用于加湿的室内换热模块和送风模块保持运行,所述保持运行包括以加湿前的运行参数运行。
CN201911371444.5A 2019-12-26 2019-12-26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023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444.5A CN111023479B (zh) 2019-12-26 2019-12-26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444.5A CN111023479B (zh) 2019-12-26 2019-12-26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3479A true CN111023479A (zh) 2020-04-17
CN111023479B CN111023479B (zh) 2021-11-23

Family

ID=70214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1444.5A Active CN111023479B (zh) 2019-12-26 2019-12-26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347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8362A (ja) * 1994-12-27 1996-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723370A (zh) * 2003-04-11 2006-01-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CN108036461A (zh) * 2018-01-24 2018-05-15 曹新权 一种新风加湿机以及新风加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8362A (ja) * 1994-12-27 1996-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723370A (zh) * 2003-04-11 2006-01-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CN108036461A (zh) * 2018-01-24 2018-05-15 曹新权 一种新风加湿机以及新风加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3479B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5941B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186109A1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421075B (zh) 空调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空调控制器
CN108759003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13574B (zh) 空调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9855223B (zh) 湿膜供水系统及其水温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
CN108759002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869112B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N112432344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869871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71163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電気機器、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端末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N106382713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空调遥控设备及其遥控方法、以及空调系统
CN107120808B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42881A (zh) 加湿除湿控制方法、空调机组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08521A (zh) 空调器、空调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68936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0686381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46744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CN111256325A (zh) 温度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设备及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61888B (zh) 家电设备的语音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23478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0916342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58736A (zh) 家电的控制方法、家电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023479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0895471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