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5775A - 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5775A
CN111005775A CN201911320175.XA CN201911320175A CN111005775A CN 111005775 A CN111005775 A CN 111005775A CN 201911320175 A CN201911320175 A CN 201911320175A CN 111005775 A CN111005775 A CN 111005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ressure heater
pressure
heater
rehe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01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海义
王海旭
宋远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Yunche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Yunche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Yunche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Yunche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01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057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05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57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7/00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 F01K7/02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the engines being of multiple-expan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eam or heat accumulators, or intermediate steam heaters, therein
    • F01K3/18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eam or heat accumulators, or intermediate steam heaters, therein having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3/00Portable or wheeled frames or beds, e.g. for emergency power-supply aggregates, compressor s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0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 F22D1/32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arranged to be heated by steam, e.g. bled from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0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 F22D1/5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incorporating thermal de-aeration of feed-wat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包括第一发电机,所述第一发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超高压缸,所述超高压缸远离第一发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再热器,所述第一再热器远离超高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热器,所述过热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省煤器,所述省煤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压加热器,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高压加热器,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远离第一高压加热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除氧器。本发明可以大大提升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热力效果,从而避免锅炉占地面积以及高度的过度增大,减少基础建设投入,降低成本,优化热力系统的热效比。

Description

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再热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背景技术
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在国内投产已经有近四年时间,发电效率达到48%以上,发电煤耗率创下了世界纪录的水平,为节能减排做出来贡献,成为研究热点。对于高参数二次再热汽轮机组,由于我国能源革命及能源发展的形势,必然也要求具备高效快速的调峰能力和灵活性,以保证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用能的清洁高效。二次再热机组国内外运行经验表明,由于增加了一套再热系统,整个机组热容量增加,热惯性也增加,对于机组的运行调节和自动化控制提出了挑战。
目前,在630℃等级的材料条件下,与一次再热技术相比,二次再热技术可提高热效率2%左右,并降低CO2排放约4%,二次再热过热蒸汽吸热量比一次再热的减少,再热蒸汽吸热量增多,其机组结构,热力系统,操作控制更加复杂。传统设计的二次再热机组,主蒸汽和两次再热蒸汽管道在锅炉与汽轮机房之间多次来回。对于特大型机组,锅炉越来越高,单根蒸汽管道的平均长度就达200米,否则不能达到很好的热力效果,较为不便,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包括第一发电机,所述第一发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超高压缸,所述超高压缸远离第一发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再热器,所述第一再热器远离超高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热器,所述过热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省煤器,所述省煤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压加热器,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高压加热器,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远离第一高压加热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除氧器,所述除氧器远离第二高压加热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低压加热器,所述低压加热器远离除氧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凝汽器,所述有凝汽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低压缸,所述低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发电机,所述低压缸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压缸,所述中压缸远离低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缸,所述高压缸远离中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再热器,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的外表面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套接有板套,且板套的底部设有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若干个滑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与除氧器之间设有给水泵,且给水泵的水平两端分别与第二高压加热器、除氧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低压加热器与凝汽器之间设有凝结水泵,且凝结水泵的上端与所述凝汽器固定连接,所述凝结水泵的水平一端与所述低压加热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轴座,所述转轴座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的上表面一侧位置设有给水出口管座,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的上表面另一侧位置设有安全阀接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的水平一端设有人孔座,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的水平另一端设有疏水出口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的底部一侧设有给水进口管,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紧急疏水管。
优选的,所述移动底座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且固定螺栓贯穿滑轮内表面顶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滑轮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轮套,且滑轮的内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固定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二高压加热器,可以大大提升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热力效果,从而避免锅炉占地面积以及高度的过度增大,减少基础建设投入,降低成本,优化热力系统的热效比;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板套、移动底座、滑轮、转动轴和转轴座,为新增的高压加热器增加了底部移动结构,从而方便人们在安装与拆卸时对高压加热器的运送工作,大大提高搬运效率;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固定螺栓、螺母和螺纹孔,为移动结构增加了底部锁定结构,从而方便高压加热器在工作时将其底部固定,避免高压加热器工作时的不稳定。
综上,本发明可以大大提升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热力效果,从而避免锅炉占地面积以及高度的过度增大,减少基础建设投入,降低成本,优化热力系统的热效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第二高压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实施例二中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实施例二中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发电机、2超高压缸、3第一再热器、4过热器、5省煤器、6第一高压加热器、7第二高压加热器、8除氧器、9低压加热器、10凝汽器、11低压缸、12第二发电机、13中压缸、14高压缸、15第二再热器、16给水泵、17凝结水泵、18板套、19移动底座、20滑轮、21给水出口管座、22安全阀接管、23人孔座、24疏水出口管、25给水进口管、26紧急疏水管、27转动轴、28转轴座、29固定螺栓、30螺母、31橡胶轮套、3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包括第一发电机1,第一发电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超高压缸2,超高压缸2远离第一发电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再热器3,第一再热器3远离超高压缸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热器4,过热器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省煤器5,省煤器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压加热器6,第一高压加热器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高压加热器7,第二高压加热器7远离第一高压加热器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除氧器8,除氧器8远离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低压加热器9,低压加热器9远离除氧器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凝汽器10,有凝汽器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低压缸11,低压缸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发电机11,低压缸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压缸13,中压缸13远离低压缸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缸14,高压缸14远离中压缸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再热器15,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外表面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套接有板套18,且板套18的底部设有移动底座19,移动底座19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若干个滑轮20。
其中,第二高压加热器7与除氧器8之间设有给水泵16,且给水泵16的水平两端分别与第二高压加热器7、除氧器8固定连接。
其中,低压加热器9与凝汽器10之间设有凝结水泵17,且凝结水泵17的上端与凝汽器10固定连接,凝结水泵17的水平一端与低压加热器9固定连接。
其中,滑轮2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7,转动轴27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轴座28,转轴座28远离转动轴27的一端与移动底座19的内壁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上表面一侧位置设有给水出口管座21,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上表面另一侧位置设有安全阀接管22。
其中,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水平一端设有人孔座23,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水平另一端设有疏水出口管24。
其中,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底部一侧设有给水进口管25,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紧急疏水管26。
实施例二:
参照图1-4,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包括第一发电机1,第一发电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超高压缸2,超高压缸2远离第一发电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再热器3,第一再热器3远离超高压缸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热器4,过热器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省煤器5,省煤器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压加热器6,第一高压加热器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高压加热器7,第二高压加热器7远离第一高压加热器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除氧器8,除氧器8远离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低压加热器9,低压加热器9远离除氧器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凝汽器10,有凝汽器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低压缸11,低压缸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发电机11,低压缸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压缸13,中压缸13远离低压缸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缸14,高压缸14远离中压缸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再热器15,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外表面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套接有板套18,且板套18的底部设有移动底座19,移动底座19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若干个滑轮20。
其中,第二高压加热器7与除氧器8之间设有给水泵16,且给水泵16的水平两端分别与第二高压加热器7、除氧器8固定连接。
其中,低压加热器9与凝汽器10之间设有凝结水泵17,且凝结水泵17的上端与凝汽器10固定连接,凝结水泵17的水平一端与低压加热器9固定连接。
其中,滑轮2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7,转动轴27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轴座28,转轴座28远离转动轴27的一端与移动底座19的内壁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上表面一侧位置设有给水出口管座21,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上表面另一侧位置设有安全阀接管22。
其中,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水平一端设有人孔座23,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水平另一端设有疏水出口管24。
其中,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底部一侧设有给水进口管25,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紧急疏水管26。
其中,移动底座19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29,且固定螺栓29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30,且固定螺栓29贯穿滑轮20内表面顶部位置。
其中,滑轮20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轮套31,且滑轮20的内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固定螺栓29相适配的螺纹孔32。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在省煤器5和除氧器8之间的第一高压加压器6旁增设第二高压加热器7,可以大大提升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热力效果,从而避免锅炉占地面积以及高度的过度增大,减少基础建设投入,降低成本,优化热力系统的热效比,通过设置在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外表面增设两个板套18、移动底座19、滑轮20、转动轴27和转轴座28,为新增的高压加热器增加了底部移动结构,从而方便人们在安装与拆卸时对高压加热器的运送工作,大大提高搬运效率,相较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通过将固定螺栓29安装在移动底座19内,并贯穿滑轮20的螺纹孔32,然后利用螺母30将固定螺栓29紧固,从而实现滑轮20与移动底座19的相对高度,为移动结构增加了底部锁定结构,从而方便高压加热器在工作时将其底部固定,避免高压加热器工作时的不稳定,本发明可以大大提升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热力效果,从而避免锅炉占地面积以及高度的过度增大,减少基础建设投入,降低成本,优化热力系统的热效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包括第一发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超高压缸(2),所述超高压缸(2)远离第一发电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再热器(3),所述第一再热器(3)远离超高压缸(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热器(4),所述过热器(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省煤器(5),所述省煤器(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压加热器(6),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高压加热器(7),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7)远离第一高压加热器(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除氧器(8),所述除氧器(8)远离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低压加热器(9),所述低压加热器(9)远离除氧器(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凝汽器(10),所述有凝汽器(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低压缸(11),所述低压缸(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发电机(11),所述低压缸(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压缸(13),所述中压缸(13)远离低压缸(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缸(14),所述高压缸(14)远离中压缸(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再热器(15),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外表面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套接有板套(18),且板套(18)的底部设有移动底座(19),所述移动底座(19)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若干个滑轮(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7)与除氧器(8)之间设有给水泵(16),且给水泵(16)的水平两端分别与第二高压加热器(7)、除氧器(8)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加热器(9)与凝汽器(10)之间设有凝结水泵(17),且凝结水泵(17)的上端与所述凝汽器(10)固定连接,所述凝结水泵(17)的水平一端与所述低压加热器(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2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7),所述转动轴(27)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轴座(28),所述转轴座(28)远离转动轴(27)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底座(19)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上表面一侧位置设有给水出口管座(21),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上表面另一侧位置设有安全阀接管(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水平一端设有人孔座(23),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水平另一端设有疏水出口管(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底部一侧设有给水进口管(25),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7)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紧急疏水管(2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9)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29),且固定螺栓(29)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30),且固定螺栓(29)贯穿滑轮(20)内表面顶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20)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轮套(31),且滑轮(20)的内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固定螺栓(29)相适配的螺纹孔(32)。
CN201911320175.XA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Pending CN1110057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0175.XA CN111005775A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0175.XA CN111005775A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5775A true CN111005775A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1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0175.XA Pending CN111005775A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0577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5229Y (zh) * 2008-12-09 2009-10-28 王文长 发电机之滚轮装置
US20100326074A1 (en) * 2009-05-28 2010-12-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eam turbine power plant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1111967A (ja) * 2009-11-26 2011-06-09 Toshiba Corp 複合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
CN104595635A (zh) * 2014-12-24 2015-05-06 浙江洁宇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除尘器中的止动装置
CN204402598U (zh) * 2015-01-09 2015-06-17 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有限公司 配背压小汽轮机的二次再热增压汽机热力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5229Y (zh) * 2008-12-09 2009-10-28 王文长 发电机之滚轮装置
US20100326074A1 (en) * 2009-05-28 2010-12-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eam turbine power plant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1111967A (ja) * 2009-11-26 2011-06-09 Toshiba Corp 複合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
CN104595635A (zh) * 2014-12-24 2015-05-06 浙江洁宇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除尘器中的止动装置
CN204402598U (zh) * 2015-01-09 2015-06-17 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有限公司 配背压小汽轮机的二次再热增压汽机热力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3074B (zh) 一种直流锅炉启动疏水利用压力扩容器回收的系统与方法
CN105697075A (zh) 增设无再热中压汽轮机的抽凝供热系统
CN101270675A (zh) 太阳能和燃煤机组混合的热发电系统
CN112856363B (zh) 一种深度调峰供热机组供热蒸汽参数提升系统及方法
CN103185465A (zh)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7131016A (zh) 超临界co2与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燃煤火力发电系统
CN112303610A (zh) 一种停机不停炉运行方式下回收高能水的运行系统及方法
CN111365086A (zh) 一种基于熔盐储热的停机不停炉系统及方法
CN202338891U (zh) 自然循环余热锅炉
CN202470783U (zh)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11005775A (zh) 一种630℃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CN108487955B (zh) 基于蒸汽参数提升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CN211647500U (zh) 一种660mw燃煤发电机组紧凑三列式汽机房的结构
CN108106459A (zh) 一种内燃式发电机用余热回收装置
CN210373669U (zh) 一种燃煤锅炉底渣余热储存利用一体化的系统
CN106382620A (zh) 一种电站机组抽汽回热低压给水系统
CN101832538A (zh) 化石燃料锅炉与新建太阳能锅炉并列运行的太阳能发电方式
CN104406145B (zh) 一种模块化立式水管余热锅炉
CN205955783U (zh) 一种电站汽轮机抽汽加热锅炉给水的低压系统
CN110630056A (zh) 一种660mw燃煤发电机组紧凑三列式汽机房的结构
CN209909873U (zh) 一种余热锅炉的汽包缓冲装置
CN105603703A (zh) 一种间隙性高压蒸汽热量回收装置
CN206709053U (zh) 一种电站循环水‑烟气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206944286U (zh) 热泵与电厂循环水耦合的供暖系统
CN211144585U (zh) 锅炉除氧器加热蒸汽差压发电节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