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9576A -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9576A
CN110999576A CN201911240407.0A CN201911240407A CN110999576A CN 110999576 A CN110999576 A CN 110999576A CN 201911240407 A CN201911240407 A CN 201911240407A CN 110999576 A CN110999576 A CN 110999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ago canadensis
soil
rotary tillage
double
solidag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04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9576B (zh
Inventor
强胜
宋小玲
张裕
计金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2404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9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9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9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49/00Combined machines
    • A01B49/04Combinations of soil-working tools with non-soil-working tools, e.g. planting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1/00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unwanted vegetation, e.g. weeds
    • A01M21/04Apparatus for destruction by steam, chemicals, burning, or electricity
    • A01M21/043Apparatus for destruction by steam, chemicals, burning, or electricity by chemic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solids as carriers or diluents
    • A01N25/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40Monitoring or fighting invasive spec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Zo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通过采用液体生产菌种和运输途中固体发酵的定制式大批量生产生物除草剂颗粒,改进的固体基质配方,双链条旋耕播撒一体机翻耕暴露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和撒播生物除草剂颗粒同步完成,使生物除草剂颗粒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充分接触,并能够充分利用地下土壤的水分迅速萌发侵染,显著提高防效,实现一次处理完全根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效果。具有高效、省工、省力、环保、安全、彻底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为菊科(Asteraceae)一枝黄花属具长根状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现已成功侵入欧洲中西部、亚洲大部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入侵杂草。严重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甚至可导致本地物种局部灭绝,更重要的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对我国的农林牧业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它能侵入农田及其周围地带,能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果园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为10%-30%,严重时甚至绝收。目前对于加拿大一枝黄花此类的外来入侵杂草的主要防治方法还是采用人工和机械铲除、化学防治以及生态替代的方式等。人工割除或拔除、机械铲除、化学防治,会复发,不能达到根除的目的。前两项方法成本昂贵,而后者可能导致环境的污染,降低生物多样性等缺点。生态替代的方式在多数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生境短期内,难以实施。
虽然化学除草剂以其价格实惠、作用迅速、使用方便、节省劳动力等优点在二十世纪中叶得到迅速的发展,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即便如此,其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由于大量高毒、高残留化学除草剂的不科学使用,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即使是之前被认为安全,环保的除草剂草甘膦最近研究也表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效果仍存在许多问题。也产生的许多其他的不良影响:(1)化学除草剂在土壤中难降解,易残留于土壤中,影响下茬作物的品质;(2)易残留于作物上,使得毒素在植物、动物、人体中不断积累,导致人畜共患病的概率大幅上涨;(3)降低土壤肥力,土块板结,水质下降;(4)对其他生物群落造成不良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5)降低作物营养成分的含量;(6)增加杂草的抗药性;(7)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代谢。也意味着现阶段发展除草剂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除草剂,新型环保的生物除草剂便是解决此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不过,在生物除草剂研发过程中,有许多限制性因子,如受气候环境因子特别是湿度因子的限制,生产和使用技术的限制等。因此,研发新的应用技术,是推动生物除草剂研发并产业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利用微生物作为生物控制剂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不利影响被认为是减少化学品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替代方法。由于微生物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众多的代谢途径,微生物为农业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令人惊奇的资源。生物除草剂具有对天敌昆虫无害,对目标杂草选择性高,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系统影响小等优点。利用齐整小核菌菌株(Sclerotium rolfsii SC64)研制的菌克阔在结合翻耕的情况下,此前,小规模的试验已经证明可以有效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不过,其技术还局限在小规模的实验室条件下,生物除草剂的固体生产发酵周期较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翻耕和施药不同步,导致在翻耕后土壤水分迅速蒸发,之后再人工施药,湿度达不到菌克阔最低要求,而使得防除效果不稳定。此外,两步的后一步人工撒施,效率低成本高。如何实现翻耕和施药同步进行,克服上述菌克阔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是促进该产品应用到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关键技术步骤。鉴于农村劳动力的紧张,成本持续提高,应用机械防除是大势所趋。不过,将翻耕加与可以适合撒施生物除草剂颗粒的一体机尚没有适合的,需要研制专门应用于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机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提供一种生物除草剂大量生产的流程及相应施用的配套设备和技术,用于综合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高效、环保,无污染,对农作物安全,除草效果明显,且可以显著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目前国内利用齐整小核菌菌株(Sclerotium rolfsii SC64)研制的生物除草剂颗粒在结合翻耕的情况下,在小范围的试验中,可以有效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不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翻耕和施药不同步,导致在翻耕后土壤水分迅速蒸发,之后再人工施药,有时湿度达不到菌克阔最低要求,而使得防除效果不稳定。此外,两步的后一步人工撒施,效率低成本高。如何实现翻耕和施药同步进行,克服上述菌克阔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是促进该产品应用到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关键技术步骤。鉴于农村劳动力的紧张,成本持续提高,应用机械防除是大势所趋。不过,将翻耕加与可以适合撒施生物除草剂颗粒的一体机尚没有适合的,需要研制专门应用于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机械。此前关于齐整小核菌菌株生物除草剂相关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应用仍主要局限在小规模,无法实现大量的生产及配套的设备应用于大田试验,因此需要寻找成本较低、发酵效果好、可用于批量生产的一个流程,并且需要配套的设备来进行田间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采用双链条旋耕播撒机旋耕加拿大一枝黄花生境土壤,旋耕土壤的同时对其装载的生物除草剂颗粒进行土表的播撒,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充分裸露。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除草剂颗粒由固体基质和齐整小核菌菌液以发酵方式生产所得,所述固体基质和齐整小核菌菌液的质量比为5:1~1.5;所述固体基质包括棉籽壳、稻壳、农作物秸秆,另加黄豆粉和玉米粉;发酵时间为7天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齐整小核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向灭菌后的PDB培养基中接种活化的齐整小核菌株,培养后得到齐整小核菌液体菌种母液,将制备的液体菌种母液接种于发酵罐中,在温度28~30℃,转速180~200rpm,通气量1500~2000L/h条件下发酵3~4天得到齐整小核菌菌液。
所述棉籽壳发酵前采用以下步骤处理:采用清水浸泡4~8h,置于4~8目的筛子上过滤8~12h,装入塑料袋系好,高压灭菌至少30min。
所述的发酵方法为:由齐整小核菌菌液与固体基质以质量比1~1.5:5混匀,扎紧袋口,直接装车运输到目的地,途中发酵5~7d,当菌丝长满袋中基质,得到生物除草剂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双链条旋耕播撒机包括变量撒施装置、土壤深松装置、电机和变速箱,所述土壤深松装置包括挂接机构、调整架、液压缸和双链条深松刀,所述土壤深松装置通过挂接机构与拖拉机刚性联接,所述调整架、液压缸和双链条深松刀安装在挂接机构上,所述液压缸通过变速箱与拖拉机连接,所述变量撒施装置安装在调整架顶部,包括撒料口、料箱和调节阀,所述变量撒施装置通过控制拖拉机的行驶速度和调整调节阀撒料口的大小来调节生物除草剂颗粒的施用量。
所述生物除草剂颗粒的施用量为40~80kg/亩。
防除工作在一枝黄花开花结籽前进行。
所述双链条旋耕播撒机作业速度为0.5~2m/s,调速电机转速为40~150r/min.
所述双链条旋耕播撒机旋耕深度为15~40cm。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采用发酵罐利用改良后的PDB培养基进行齐整小核菌SC64菌液的液体发酵,之后直接接入菌液与固体基质棉籽壳、稻壳、农作物秸秆小段另加黄豆粉和玉米粉进行固体发酵,外加少量黄豆粉和玉米粉有利于提高菌丝的密度,显著提高产品的防除效果,还大大的缩短了生产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大批量生产和商业化,也为大田试验提供了充足的生物除草剂颗粒。
2.本发明采用旋耕同时在土表播撒生物除草剂颗粒,整机采用双链条刮刀式土层切削装置,将撒在土层表面的生物除草剂颗粒连同纵向20cm的土层,在刀片的小进深量和链条带动下,生物除草剂颗粒不断被链条携带至土层中,实现与土层自上而下的混合,深翻20cm,可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充分裸露,即起到一定的物理防除效果,又有利于生物除草剂颗粒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充分接触,与此同时,由于在翻耕和施药同时进行,生物除草剂颗粒迅速吸收地下土壤水分,菌丝迅速萌发生长,侵染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达到生物除草剂防除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机器代替了以往的人工,效率有显著的提高。
3.研制新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物除草剂并且搭配相应的施撒设备将为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入侵杂草提供了新的防除途径,而且防除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目前国内外尚无十分有效的生物除草剂搭配相应机器设备来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显然利用该生物除草剂搭配相应机器设备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综合的生物防控会有极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发明采用的双链条旋耕播撒机主要由变量撒施装置和土壤深松装置组成,变量撒施装置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和撒料口的大小,来调节生物除草剂颗粒的施用量,对于不同一枝黄花生境生长密度的不同达到精准撒施。
附图说明
图1为双链条旋耕播撒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生物除草剂颗粒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流程图;
图3为不同固体基质生产的生物除草剂颗粒侵染48小时后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的影响。图版从左至右分别是棉籽壳、油菜秸秆、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稻壳、水稻秸秆这5种固体基质接菌后叶片病斑实拍照片。
附图主要构成部分标记说明:1挂接机构;2调整架;3液压缸;4变速箱;5撒料口;6料箱;7调节阀;8双链条深松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包括:
采用双链条旋耕播撒机翻耕加拿大一枝黄花生境土壤,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充分裸露,所述双链条旋耕播撒机旋耕土壤的同时对装载的生物除草剂颗粒进行土表的播撒。
所述生物除草剂颗粒由固体基质和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以液体-固体联合发酵方式进行大批量生产所得,可满足大田试验使用的需求量;固体基质和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菌液进行固体发酵的质量比为5:1~1.5;优选5:1.2;所述的固体基质为棉籽壳。
所述的齐整小核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向灭菌后的PDB培养基中接种活化的齐整小核菌株SC64,发酵条件为28℃~30℃,110~130rpm培养5~7d得到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发酵菌种的母液,再将菌种母液接入发酵罐进行批量发酵,发酵培养基为PDB,发酵条件为温度28~32℃,转速180~200rpm,通气量1500~2000L/h发酵3~4天,得到齐整小核菌菌液。
优选地,所述的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向灭菌后的PDB培养基中接种活化的齐整小核菌株SC64,发酵条件为28℃,120rpm培养5d得到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发酵菌种的母液,再将菌种母液接入发酵罐进行批量发酵,发酵培养基为PDB,发酵条件优选为温度30℃,转速200rpm,通气量2000L/h发酵3天,得到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菌液。
所述的发酵方法为:由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菌液与固体基质棉籽壳+黄豆粉+玉米粉以质量比1~1.5:5充分的混匀裹菌,封闭装车运输,固体发酵7d以上,就得到生物除草剂颗粒;
所述棉籽壳均经过4~8h浸泡,然后置于4-8目的筛子上过滤8~12h,将2.5kg已处理完成的固体基质棉籽壳+黄豆粉+玉米粉按500:1~5:1~5添加装入塑料袋系好,常规高压灭菌30min。
优选地,所述的固体发酵方法为:由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菌液优选的向已浸泡6h且放置于6目的筛子上过滤10h后进行装袋灭菌的棉籽壳+黄豆粉+玉米粉按500:1~2:1~2添加中接入并充分的混匀,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菌液和固体基质棉籽壳的优选质量比为5:1.2,发酵时间优选7d,得到生物除草剂颗粒。
所述机器为双链条旋耕播撒机,生物除草剂颗粒施撒的量控制在40-80kg/亩,双链条旋耕播撒机主要由变量撒施装置和土壤深松装置组成,变量撒施装置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和撒料口的大小,来调节生物除草剂颗粒的施用量,达到精准撒施。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根据其发生密度、株龄和防除时期,可分别采用不同的生物防除技术措施。所有防除工作应抢在一枝黄花开花结籽前进行。苗期(大约3~5月)及斑块状发生(无论生长时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优选地采用低剂量的生物防治技术措施;营养生长(大约6~8月)及成片分布的(无论生长时期)优选地选用机器翻耕加中、高剂量生物除草剂防治技术措施。零星分布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优选地采用人工防除技术措施。
所述双链条旋耕播撒机包括变量撒施装置和土壤深松装置、电机和变速箱4,所述土壤深松装置包括挂接机构1、调整架2、液压缸3和双链条深松刀8,所述土壤深松装置通过挂接机构1与拖拉机刚性联接,调整架2安装在挂接机构1上,液压缸3安装在连接挂接机构1上并与变速箱4相连,拖拉机动力经变速传递到土壤深松装置上,通过液压缸3的伸缩带动调整架的上下浮动,完成不同土壤深度的旋耕,所述双链条深松刀8与变速箱安装在调整架2上;
所述变量撒施装置位于调整架顶部,包括撒料口5、料箱6和调节阀7,所述变量撒施装置通过控制拖拉机的行驶速度(通过调节电机转速)和调整调节阀撒料口的大小,来调节生物除草剂颗粒的施用量,达到精准撒施。变量撒施的位置在调节阀,由调节阀控制撒施量。在40kg/亩时,作业速度:1.0m/s,调速电机转速:45r/min,撒料口调节为1档;在50kg/亩时,作业速度:1.0m/s,调速电机转速:56r/min,撒料口调节为2档;在60kg/亩时,作业速度:1.0m/s,调速电机转速:67r/min,撒料口调节为3档;在70kg/亩时,作业速度:1.0m/s,调速电机转速:78r/min,撒料口调节为4档;在80kg/亩时,作业速度:1.0m/s,调速电机转速:89r/mi,撒料口调节为5档。所述双链条旋耕播撒机通过整机采用双链条刮刀式土层切削装置,将撒在土层表面的生物除草剂颗粒连同纵向20cm的土层,在刀片的小进深量和链条带动下,生物除草剂颗粒不断被链条携带至土层中,实现与土层自上而下的混合,深翻10~40cm,优选为20cm;可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充分裸露,并通过生物除草剂颗粒和土壤的深层搅拌,与一枝黄花充分接触,达到最佳的防除效果。
土壤深松装置通过挂接机构1与拖拉机刚性联接,调整架2安装在挂接机构1上,液压缸3分别连接挂接机构1与调整架2,土壤深松装置与变速箱4安装在调整架2上,拖拉机的动力经过PTO输入轴传递到变速箱4;
通过液压缸3的伸缩,带动调整架2的上下浮动,可以切削不同的土壤深度。作业前,根据作业面积,计算生物除草剂颗粒的撒播总量,记为Q1,变量撒施装置的容量,记为Q2;
作业分成N=Q1/Q2次完成,每一次作业前,先把单次投放量Q2,投放到变量撒施装置的料箱6内;
作业时,开启拖拉机,根据深翻深度20cm,调节拖拉机的前进速度为1m/s,拖拉机动力经过动力输出轴PTO,传递到土壤深松装置的变速箱4上,带动深松装置上的双链条深松刀8深松土壤,同时变量撒施装置在调速电机的带动下,进行变量撒施,调速电机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0~150r/min的自由切换,达到无极变速,使得土壤与生物除草剂颗粒的快速、精准、均匀混合,浅根系作物旋耕深度15~20cm,深根系作物旋耕深度30~40cm,通过双链条旋耕播撒机的正确使用,可确保生物除草剂颗粒与土壤充分混匀。
实施例2
生物除草剂制备:
(1)液体菌种母液的制备:液体培养基为PDB液体培养基(每升培养基40g土豆丁、3.2g玉米粉、3.2g黄豆粉,煮沸15~20min,过200目筛,加20g蔗糖溶解),每1L三角瓶装500~600ml培养基,常规高压蒸汽灭菌21min,接种活化的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菌饼10枚,30℃下,120rpm培养5d即得到液体菌种。
(2)齐整小核菌菌液的大量制备:将步骤1中所制备的液体菌种母液接种于发酵罐中,母液与发酵罐PDB液体培养基体积比为1:10,在温度30℃,转速200rpm,通气量2000L/h条件下发酵3天得到大量制备的齐整小核菌菌液。
(3)固体发酵:固体基质采用棉籽壳,棉籽壳均经过6h浸泡,然后过滤10h,每袋装2.5kg过滤完成的固体基质棉籽壳,按500:1比例加玉米粉、黄豆粉,常规高压蒸汽灭菌30min。灭菌完成后将步骤2大量制备的齐整小核菌菌液按照质量比1~1.5:5接入塑料袋的棉籽壳固体基质中,充分混匀,封袋,直接发至应用地点,历经7d以上,待菌丝体长满基质,即得到含菌丝体的生物除草剂颗粒。
实施例3
生产不同固体基质的生物除草剂颗粒:
(1)将油菜秸秆、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稻壳、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进行干燥、切断、灭菌;按500:1比例加玉米粉、黄豆粉。
(2)按照实施例2中所示的方法来生产不同固体基质的生物除草剂颗粒。
(3)取直径为3.3mm的不同固体基质类型的颗粒剂,做致病力检测,将制备的颗粒剂置于紫茎泽兰叶片(从顶部往下5~6片真叶)中央培养72小时后所引起的坏死病斑直径为指标。即将除草剂颗粒置于预先铺有湿润双层滤纸的9cm培养皿中的紫茎泽兰叶片中央,每平皿2片叶子,Parafilm(American National Can,Greenwich,CT,USA)进行密封,将培养皿置于30℃,12h L/D的光照培养箱。每试验处理均4次重复,设置灭菌的固体基质为空白对照)]。不同固体基质类型对颗粒致病力的影响如下表1所示。
表1不同固体基质类型对颗粒致病性的影响
Figure BDA0002306062130000071
Figure BDA0002306062130000081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结果显示:棉籽壳、油菜秸秆、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稻壳、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等固体基质对颗粒致病性的影响。棉籽壳作为固体基质所制得的颗粒剂菌丝体更容易萌发并侵染叶片,致病力最强,病斑直径可达到2.61cm,其次是油菜秸秆,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稻壳、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作为固体基质所制得的颗粒剂,效果相对较差的是以水稻秸秆、小麦秸秆作为固体基质所制得的生除草剂颗粒。不过,通过添加黄豆粉和玉米粉,这些基质的致病力均显著提高,可以达到达到或超过棉籽壳的效果。尽管,额外添加黄豆粉和玉米粉增加了成本,但是,可以充分发挥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的效果,特别是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防除效果,比较效益十分明显。
实施例4
由于秸秆的自由营养成分较低,因此,菌丝接种后需要分解秸秆才能充分生长,所以,添加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增加菌丝的密度,使生物除草剂颗粒致病效果更好。为此,开展了这一试验,结果如下:
表2不同固体基质类型对颗粒致病性的影响
Figure BDA0002306062130000082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添加黄豆粉和玉米粉可以显著提高菌丝颗粒的致病能力,当按照比例500:1:1可以显著提高生物除草剂颗粒的致病力,随添加量的增加生物除草剂颗粒的致病力提高,比例500:5:5时最高,但是,与500:4:4差异不显著,从经济角度,可以考虑500:1:1的配比(表3)。
实施例5
为了比较棉籽壳和农作物秸秆实际的应用效果,在南京开展了小区试验,美国处理设计3个小区,每小区6m2。人工翻耕,暴露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状茎,分布撒施棉籽壳、棉籽壳+黄豆粉+玉米粉、小麦秸秆、小麦秸秆+黄豆粉+玉米粉为基质制成的生物除草剂,按照20kg/亩、50kg/亩、80kg/亩用量。处理90天后观察除草剂效果,结果如下(表3)。
表3不同固体基质的生物除草剂颗粒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效果
Figure BDA0002306062130000091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6
从2010年开始到目前一直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和危害重的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开始试验和示范研发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防控技术,累积示范8点,总面积达200亩。试验示范点的结果表明本单位研发的生物防控技术操作简便,防除费用合理,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控制效果优秀,且没有破坏当地植被的多样性。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含菌丝体的生物除草剂颗粒搭载双链条旋耕播撒机进行除草试验,2018年春季生物考察了多个加拿大一枝黄花严重入侵地区,最终确定了3个地点示范该生物防控技术,以2018年3个示范地的试验效果为例进行说明,试验于2018年6月~12月在苏州常熟、苏州昆山、上海闵行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地进行。实验时利用双链条旋耕播撒机翻耕加拿大一枝黄花生境土壤,翻耕深度为20cm,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充分裸露,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和撒料口的大小,来调节生物除草剂颗粒的施用量达到精准撒施,本次试验的播撒量为80kg/亩,机器作业速度为1.0m/s,调速电机转速为89r/min,其他不同播撒量机器主要参数如下表2所示。
整机采用双链条刮刀式土层切削装置,将撒在土层表面的生物除草剂颗粒连同纵向20cm的土层,在刀片的小进深量和链条带动下,生物除草剂颗粒不断被链条携带至土层中,实现生物除草剂颗粒和土壤的深层搅拌,与一枝黄花充分接触,达到防效的最大化。设计生物防除(机器翻耕+机器施撒)、生物防除(机器翻耕+人工施撒)化学防除两个处理以及空白对照,其中生物防除所施撒的药剂均取实例1中制备的生物除草剂颗粒,施用剂量为80kg/亩,有效成分17kg/ha;化学防治使用草甘膦,使用剂量为800g/亩,有效成分4.92kg/ha。分别统计处理后15、30、90d不同处理对三个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效以及两种防除技术的经济效益的对比,结果如下表3、4所示。
表4不同施药剂量的机器使用方法
Figure BDA0002306062130000101
表5三个试验点不同处理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效果
Figure BDA0002306062130000102
注:小写字母为0.05显著水平(下同)
结果显示:机器翻耕加机器施撒的整体防效略高于化学防除且明显高于机器翻耕加人工施撒,并且该方法的防效相对稳定,不同时间点的调查结果显示其防效均在80%以上,且处理后加拿大一枝黄花几乎没有发生;而化学防除整体的防除效果波动较大,且施药过后加拿大一枝黄花再生量大,一次处理没有起到防治效果;
表6生物防控技术(翻耕+本发明所述的生物除草剂颗粒)与化学防除的经济效益对比
Figure BDA0002306062130000111
Figure BDA0002306062130000112
结果显示:分析两种生物防除技术的成本,尽管第一年两种生物防除技术投入较大,但在实施一年后因该技术能很好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再生,不需要采取其他措施防除,因此第一年后没有防除成本,并且机器翻耕加机器施撒的成本要低于机械翻耕加人工施撒且效率更高;而化学防除由于一次处理后加拿大一枝黄花再生量大,一次处理很难达到防治效果,要达到跟生物防控技术一致的防除效果,需要连续四年进行防除,因此对比三种防除方法的经济成本机器翻耕加机器施撒与化学防除和机器翻耕加人工施撒显著较低,相比于时间成本以及环境成本,机器翻耕加机器施撒都将优于其它两种防除方法。

Claims (9)

1.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链条旋耕播撒机旋耕加拿大一枝黄花生境土壤,旋耕土壤的同时对其装载的生物除草剂颗粒进行土表的播撒,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充分裸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草剂颗粒由固体基质和齐整小核菌菌液以发酵方式生产所得,所述固体基质和齐整小核菌菌液的质量比为5:1~1.5;所述固体基质包括棉籽壳、稻壳、农作物秸秆,另加黄豆粉和玉米粉;发酵时间为7天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齐整小核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向灭菌后的PDB培养基中接种活化的齐整小核菌株,培养后得到齐整小核菌液体菌种母液,将制备的液体菌种母液接种于发酵罐中,在温度28~30℃,转速180~200 rpm,通气量1500~2000 L/h条件下发酵3~4天得到齐整小核菌菌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基质发酵前采用以下步骤处理:采用清水浸泡4~8 h,置于4~8目的筛子上过滤8~12 h,装入塑料袋系好,高压灭菌至少30 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链条旋耕播撒机包括变量撒施装置、土壤深松装置、电机和变速箱,所述土壤深松装置包括挂接机构、调整架、液压缸和双链条深松刀,所述土壤深松装置通过挂接机构与拖拉机刚性联接,所述调整架、液压缸和双链条深松刀安装在挂接机构上,所述液压缸通过变速箱与拖拉机连接,所述变量撒施装置安装在调整架顶部,包括撒料口、料箱和调节阀,所述变量撒施装置通过控制拖拉机的行驶速度和调整调节阀撒料口的大小来调节生物除草剂颗粒的施用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草剂颗粒的施用量为40~80 kg/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防除工作在一枝黄花开花结籽前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链条旋耕播撒机作业速度为0.5~2 m/s,调速电机转速为40~150 r/min。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链条旋耕播撒机旋耕深度为15~40cm。
CN201911240407.0A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Active CN110999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0407.0A CN110999576B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0407.0A CN110999576B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9576A true CN110999576A (zh) 2020-04-14
CN110999576B CN110999576B (zh) 2023-04-07

Family

ID=70114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0407.0A Active CN110999576B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957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6588A (zh) * 2013-03-22 2013-06-12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齐整小核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9168383A (zh) * 2018-05-29 2019-01-1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土壤连作障碍综合消减装置
CN208940364U (zh) * 2018-09-19 2019-06-07 新昌县东茗乡宝昱机械厂 一种便携式农业固体肥料播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6588A (zh) * 2013-03-22 2013-06-12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齐整小核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9168383A (zh) * 2018-05-29 2019-01-1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土壤连作障碍综合消减装置
CN208940364U (zh) * 2018-09-19 2019-06-07 新昌县东茗乡宝昱机械厂 一种便携式农业固体肥料播撒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庄超: "生物除草剂菌克阔剂型及其除草效果的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农业科技辑》 *
王沛: "《制药原理与设备》", 31 January 2019,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罗云波: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31 August 2016,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9576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4253B (zh) 一种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3271095B (zh) 防治果树再植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防病方法
CN103613459A (zh) 大棚种植用育苗基质
CN103613455A (zh) 大棚种植用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3613470A (zh) 蔬菜育苗基质
CN105309142A (zh) 一种天麻的有性繁殖方法
CN107500994A (zh) 一种马铃薯高效催芽种植方法
CN108260484A (zh) 一种抗病、高产玉米种植方法
CN113698245A (zh) 一种改良砂姜土壤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Vallimayil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 of panchagavya on sounthern sunnhemp mosaic virus (SSMV) infected plant systems
CN103980020B (zh) 一种用腐熟菌剂和天然有机物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
CN105418206A (zh) 一种酵素型水稻旱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63551A (zh) 一种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7540461B (zh) 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8203353A (zh) 一种杀虫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48770B (zh) 一种在盐碱地上种植紫花苜蓿的方法
CN106717740A (zh)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04012386B (zh) 一种无土传病的育苗土的制备方法
CN110999576B (zh) 一种生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CN106995333A (zh) 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和水稻育苗基质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806510A (zh) 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及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CN109247111A (zh) 一种有机水稻草害防控方法
CN108041067A (zh) 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61214A (zh) 一种防控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15973B (zh) 一种防治土壤根结线虫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