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4107A - 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4107A
CN110994107A CN201911257384.4A CN201911257384A CN110994107A CN 110994107 A CN110994107 A CN 110994107A CN 201911257384 A CN201911257384 A CN 201911257384A CN 110994107 A CN110994107 A CN 110994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coplanar waveguide
power divider
output port
composite le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73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4107B (zh
Inventor
黄文�
李平
阮巍
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9112573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4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4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4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4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4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Landscapes

  • Wave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属于射频微波电路领域。该功分器包括介质基板正面的金属导带,包含有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金属通孔Ⅰ和隔离电阻;以及介质背面的金属导带,包含有金属贴片。本发明通过利用分别具有+90°和‑90°相移特性的四分之一波长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替代传统威尔金森功分器中的两段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使功分器具有双频工作带宽;还采用交指电容、蛇形电感、螺旋形缺陷地等结构,使每单位长度传输线与普通共面波导传输线相比,具有更大的分布式串联电容和并联电感,实现更加紧凑的功分器结构。

Description

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微波电路领域,涉及一种共面波导电路形式的双频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
背景技术
功分器是一种常见的功率分配器件,是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频段的使用越来越拥挤,射频电路集成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同时在两个及更多的频段进行信号传送的射频器件是当今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双频功分器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技术中,威尔金森功分器通常采用微带线电路形式实现,与微带线相比,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中心导带与接地面在同一平面,具有制作简单、易于并联和串联有源或无源器件、无需通孔、辐射损耗小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微波集成电路中。而现有的共面波导功分器,大多仅具有单频带的带宽,不适用于双频通信系统。并且在设计功分器时,两输出端口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结构中心导带间有接地面相隔,两输出端口中心导带距离较远不易添加隔离电阻,因此共面波导电路形式的功分器多设计为T型功分器,而T型功分器由于没有隔离电阻往往隔离度较差。另外,传统的共面波导功分器由于受到其结构中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的限制,往往存在尺寸较大的问题,这一缺陷在低频频段工作波长较长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利于射频通信系统的小型化。
如图6所示的传统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等效电路图,两段特性阻抗为ZC、相移为θR/2的传输线共同构成右手传输线部分,两个交叉连接的并联电感LL、两个串联电容CL共同构成左手传输线部分。在现有研究中,为了实现如图6中传统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等效电路中并联电感LL的交叉,通常采用双层或多层带状线电路板形式,这会增加设计和加工的复杂度;而且传统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常在低频段存在阻带。
因此,亟需一种设计简单且尺寸小的双频功分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利用具有+90°和-90°相移特性的四分之一波长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替代传统一分二威尔金森功分器中的两段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结构,使功分器具有双频工作带宽。同时,通过采用交指电容、蛇形电感、螺旋形缺陷地等结构,使每单位长度传输线与普通共面波导传输线相比,具有更大的分布式串联电容和并联电感,实现更加紧凑的功分器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尺寸过大的问题,同时实现双频等分功率分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包括有介质基板及其两个表面上设置的金属导带,所述介质基板正面的金属导带包括: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四个金属通孔Ⅰ(6)和一个贴片隔离电阻(8);所述介质基板背面的金属导带包括:一个矩形金属贴片(9)、两个大矩形金属贴片(10)、四个小矩形金属贴片(11);
所述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的左端均连接在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的一端,右端分别与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和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共同接地面;所述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上下对称放置;
每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大矩形金属贴片(10),两个左右对称的小矩形金属贴片(11),其中每个小矩形金属贴片(11)上设置有两个通孔(7);
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用于射频信号的输入;所述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和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用于射频信号的输出;所述贴片隔离电阻(8)用于隔离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与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之间的信号传输,防止由于两信号输出端口与外部端口阻抗不匹配造成的反射信号在两信号输出端口之间的串扰。
进一步,所述矩形金属贴片(9)上设置有四个金属通孔Ⅰ(6),使贴片隔离电阻(8)的左右两侧与接地面连通。
进一步,每一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包括:一段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一段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一个交指电容结构(14)、两段蛇形细传输线(15)、两段螺旋形缺陷地结构(16)和位于接地面上的四个金属通孔Ⅱ(7);
所述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的中心导带一端分别连接交指电容结构(14)的两端;上半部分的蛇形细传输线(15)一端连接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的上半部分接地面,另一端连接交指电容结构(14)的右端,下半部分的蛇形传输线(15)一端连接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的下半部分接地面,另一端连接交指电容结构(14)的左端;螺旋形缺陷地结构(16)的金属地两端分别连接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和短共面波导(13)的接地面。
进一步,所述大矩形金属贴片(10)位于交指电容结构(14)正下方;两个小矩形金属贴片(11)分别位于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与交指电容结构(14)连接处的正下方,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与交指电容结构(14)连接处的正下方。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和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的金属中心导带靠近隔离电阻(8)的一侧分别设有两个切角。
进一步,在所述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的两个拐弯处分别设有90度拐角。
进一步,介质基板上开设有12个通孔,包括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中的8个金属通孔Ⅱ(7),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共用接地面上的四个金属通孔Ⅰ(6);所述通孔内壁覆有金属,均用于介质基板正面和背面金属导带间的连接。
进一步,每一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为具有70.7Ω特性阻抗的传输线,且在两个不同频点分别具有+90°和-90°相位;
进一步,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的阻抗均为具有50Ω特性阻抗的共面波导传输线;
进一步,贴片隔离电阻(8)的阻值为100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将共面波导电路形式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相结合,使传输线在两个不同的频点分别具有+90°和-90°相移特性,并使用所设计的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替代传统威尔金森功分器中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使功分器同时在两个频带上实现等功率分配功能。另一方面,本发明在传输线结构中加载交指电容、蛇形细传输线和螺旋形缺陷地结构,使功分器尺寸缩小,结构紧凑。此外,本发明提出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采用的功分器结构为威尔金森功分器,其隔离度良好。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双频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双频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传统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双频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的实施例样品正面结构尺寸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双频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的实施例样品背面结构尺寸图。
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仿真S参数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仿真相位图。
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仿真特性阻抗图。
图12为本发明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双频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的具体实施例样品的仿真S参数曲线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样品的输出端信号幅度差和相位差的仿真曲线图。
图14为传统共面波导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传统共面波导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的仿真S参数图。
图16为传统共面波导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的输出端信号幅度差和相位差的仿真曲线图。
附图标记:1-介质基板,2-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3-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4-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5-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6-金属通孔Ⅰ,7-金属通孔Ⅱ,8-隔离电阻,9-矩形金属贴片,10-大矩形金属贴片,11-小矩形金属贴片,12-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3-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4-交指电容结构,15-蛇形细传输,16-螺旋形缺陷地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16,本发明优选一种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其介质基板1的两个表面上均设有金属导带,介质基板正面、背面结构图如图1、图2所示。
正面金属层包含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分别位于第一输入端口传输线2和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之间、第一输入端口传输线2和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之间的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和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共同接地面的4个金属通孔6,一个贴片隔离电阻8。
图2所示为介质基板背面,背面金属导带包含有一个矩形金属贴片9,位于隔离电阻8正下方,矩形金属贴片9上有4个金属通孔6,使贴片隔离电阻8的左右两侧接地面连通。虚线框部分为功分器结构中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的背面,每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的背面为一个大矩形金属贴片10,两个左右对称小矩形金属贴片11,其中每个小矩形金属贴片11上有两个通孔7。
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上下对称放置。每一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如图3、图4所示。如图3所示,每一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正面包含有一段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一段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一个交指电容结构14,两段蛇形细传输线15,两段螺旋形缺陷地结构16,位于接地面上的4个金属通孔Ⅱ7。每一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的背面如图4所示,包括一个大矩形金属贴片10,两个小矩形贴片11,其中每个小矩形金属贴片11上有两个金属通孔Ⅱ7。大矩形金属贴片10位于交指电容结构14正下方,小矩形贴片11分别位于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与交指电容14连接处的正下方,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与交指电容14连接处的正下方。
在功分器的结构图图1中,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的左端均连接在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的一端,右端分别与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和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一端相连。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的金属中心导带靠近隔离电阻8的一侧分别设有两个切角。
介质基板上开设有12个金属通孔,包括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中的8个通孔7,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共用接地面上的4个通孔6。所述通孔内壁覆有金属,均用于介质基板1正面和背面金属导带间的连接。
如图3所示为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正面结构,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的中心导带一端分别连接交指电容结构14的两端;上半部分的蛇形细传输线15一端连接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的上半部分接地面,另一端连接交指电容结构14的右端,下半部分的蛇形传输线15一端连接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的下半部分接地面,另一端连接交指电容结构14的左端;螺旋形缺陷地结构16的金属地两端分别连接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和短共面波导13的接地面。此外,在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的两个拐弯处分别设有90度拐角。
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处的端口,分别作为功分器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功分器的第一端口用于射频信号的输入,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用于射频信号的输出。贴片隔离电阻8用于隔离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与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之间的信号传输,防止由于两信号输出端口与外部端口阻抗不匹配造成的反射信号在两信号输出端口之间的串扰。
每一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具有70.7Ω特性阻抗,且在两个不同频点分别具有+90°和-90°相位,可以等效为一段四分之一波长的传输线。功分器三个端口的阻抗均为50Ω,相应的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均为具有50Ω特性阻抗的共面波导传输线。贴片隔离电阻8的阻值为100Ω。
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等效电路图如图5所示。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为一段右手传输线,其特性阻抗为ZC,相移为θR1;交指电容结构14等效为串联电容CL;两段蛇形细传输线15等效为两个并联电感LL;两个螺旋形缺陷地结构16等效为两个串联电容CL1;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为另一段右手传输线,其特性阻抗为ZC,相移为θR2。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共同构成右手传输线部分,交指电容结构14、螺旋形缺陷地结构16的等效串联电容CL、CL1,蛇形细传输线15的两个等效并联电感LL共同构成左手传输线。
如图5所示的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等效电路由图6所示的传统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等效电路变换而得,与图6电路图具有等效关系,且θR1R2=θR,CL=2CL1。本实施例的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利用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两个接地面与中心导带在同一平面的特殊结构特性,使得左手传输线结构中的两个并联电感LL在同一平面实现交叉连接。与传统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相比,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左手通带可延伸至直流频段,具有更宽的工作带宽,而传统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常在低频段存在阻带。
本发明所提出的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相移θCRLH
θCRLH=θR1R2L
其中左手传输线相移θL满足
Figure BDA0002310666450000071
ZL为左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10666450000072
对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可用Bloch阻抗进行求解,本发明所提出的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转移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10666450000073
其中
Figure BDA0002310666450000074
Figure BDA0002310666450000075
Figure BDA0002310666450000076
可得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CRLH
Figure BDA0002310666450000077
由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中采用了交指电容结构14、蛇形细传输线15、螺旋型缺陷地结构16,与普通70.7Ω共面波导传输线相比,每单位长度传输线具有更大的分布式串联电容和对地并联电感,在同样实现70.7Ω特性阻抗与四分之一波长电长度的情况下,其尺寸更为紧凑。
通过调节蛇形细传输线15的长度、宽度、弯折次数,交指电容14的交指个数、交指长度、交指宽度、交指间距,螺旋形缺陷地结构16的宽度、长度可以改变串联总电容、并联总电感,以此改变功分器双频带的中心频点及带宽。
实施例1:
假设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等分功分器的工作频率f1=0.9GHz,f2=3.5GHz。该功分器的共面波导电路蚀刻在聚四氟乙烯介质基板上,该介质基板相对介电常数为εr=2.65,厚度为1mm;所用的隔离电阻为100Ω的0805型号的贴片电阻,电阻封装尺寸为2.0mm×1.2mm;电路尺寸为19.8mm×33.8mm即5.9%λg×10.1%λg,λg为工作频率0.9GHz处所对应的介质基板上的导波波长。
该功分器的具体尺寸如图7、图8所示,图中所标注尺寸的具体值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中功分器的尺寸值(单位:mm)
Figure BDA0002310666450000081
Figure BDA0002310666450000091
利用电磁仿真软件IE3D对本实施例中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进行仿真,所得到的仿真S参数如图9所示。仿真结果显示该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工作频点为0.9GHz和3.5GHz。当工作频点为0.9GHz时,该传输线在|S11|小于-10dB时的带宽范围为0~1.93GHz,具有214%的相对带宽。在工作频点0.9GHz处,|S11|为-43.9dB。当工作频点为3.5GHz时,该传输线在|S11|小于-10dB时的带宽范围为2.67GHz~3.90GHz,具有35%的相对带宽。在工作频点3.5GHz处,|S11|为-39.5dB。该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仿真相位图与仿真特性阻抗图分别如图10、图11所示,在工作频点0.9GHz和3.5GHz处,该传输线的相位分别为+90°、-90°,特性阻抗均为70.7Ω,可用于替代传统一分二威尔金森功分器中的两段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结构。
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共面波导双频等分功分器进行仿真,所得到的仿真S参数如图12所示。|S11|为信号输入端反射系数的模值,|S21|和|S31|为信号从功分器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的传输系数的模值,|S32|为信号从第二端口到第三端口的传输系数的模值。
仿真结果显示本实施功分器的工作频点为0.9GHz和3.5GHz。当工作频点为0.9GHz时,本实施功分器在|S11|小于-10dB时的带宽范围为0.17GHz~1.32GHz,具有127%的相对带宽。在工作频点0.9GHz处,|S11|为-30.6dB,|S21|和|S31|均为-3.1dB,|S32|为-18.6dB。在工作频点为3.5GHz时,本实施功分器在|S11|小于-10dB时的带宽范围为3.40GHz~3.67GHz,具有7.7%的相对带宽。在工作频点3.5GHz处,其|S11|为-18.2dB,|S21|为-3.7dB,|S31|为-3.9dB,|S32|为-25.2dB。在0.9GHz和3.5GHz工作频点处的|S11|均小于-15dB,表明本实施功分器在两个工作频点处信号输入端口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在0.9GHz和3.5GHz工作频点处的|S21|、|S31|均大于-3.9dB,证实该功分器具有低损耗的特性,且实现了良好的功率等分效果;在0.9GHz和3.5GHz工作频点处的|S32|均小于-15dB,表明功分器具备良好的隔离度。
本实施功分器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输出信号的幅度差与相位差如图13所示。图13表明在0.17GHz~1.32GHz通带内第三端口与第二端口的输出信号幅度差小于0.01dB,两输出信号相位差小于0.04°;在3.40GHz~3.67GHz通带范围内,第三端口与第二端口的输出信号幅度差小于0.26dB,两输出信号相位差小于1.4°,说明本实施功分器的在工作带宽范围内较好地实现了信号的等幅同相输出。
如图14所示为传统共面波导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的结构示意图,在采用与本实施功分器的相同介质基板情况下,其电路尺寸为63.5mm×28.8mm,即19.1%λg×8.6%λg,λg为工作频率0.9GHz处所对应的介质基板上的导波波长。当工作频点为0.9GHz时,传统共面波导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在|S11|小于-10dB时的带宽范围为0.21GHz~1.55GHz,具有148%的相对带宽。在工作频点0.9GHz处,|S11|为-25.6dB,|S21|和|S31|均为-3.2dB,|S32|为-25.5dB。传统共面波导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输出端信号幅度差和相位差的仿真曲线图如图16所示,结果表明在0.21GHz~1.55GHz通带内第三端口与第二端口的输出信号幅度差小于0.01dB,两输出信号相位差小于0.1°。
将本实施功分器仿真结果图12、图13与传统共面波导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仿真结果图15、图16相比较得知,本实施功分器具有与传统共面波导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相似的良好性能,如阻抗匹配特性、插入损耗特性、等功率分配特性和隔离度,在0.9GHz工作频点处的相对带宽略小于传统威尔金森功分器,但本实施功分器具备双频带特性且物理尺寸仅为传统共面波导功分器的38.2%。
结合附图和以上分析表明本发明所述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等分功分器不仅实现了良好的双频等分效果,且在同一工作频点下,本实施功分器尺寸仅为传统功分器尺寸的38.2%。本发明提供的功分器不仅可应用于实现双频性能的射频电路当中,与共面波导电路形式相结合还有利于射频电路的集成化。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包括有介质基板及其两个表面上设置的金属导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正面的金属导带包括: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四个金属通孔Ⅰ(6)和一个贴片隔离电阻(8);所述介质基板背面的金属导带包括:一个矩形金属贴片(9)、两个大矩形金属贴片(10)、四个小矩形金属贴片(11);
所述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的左端均连接在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的一端,右端分别与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和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共同接地面;所述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上下对称放置;
每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大矩形金属贴片(10),两个左右对称的小矩形金属贴片(11),其中每个小矩形金属贴片(11)上设置有两个通孔(7);
所述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用于射频信号的输入;所述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和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用于射频信号的输出;所述贴片隔离电阻(8)用于隔离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与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之间的信号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金属贴片(9)上设置有四个金属通孔Ⅰ(6),使贴片隔离电阻(8)的左右两侧与接地面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包括:一段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一段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一个交指电容结构(14)、两段蛇形细传输线(15)、两段螺旋形缺陷地结构(16)和位于接地面上的四个金属通孔Ⅱ(7);
所述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的中心导带一端分别连接交指电容结构(14)的两端;上半部分的蛇形细传输线(15)一端连接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的上半部分接地面,另一端连接交指电容结构(14)的右端,下半部分的蛇形传输线(15)一端连接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的下半部分接地面,另一端连接交指电容结构(14)的左端;螺旋形缺陷地结构(16)的金属地两端分别连接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和短共面波导(13)的接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矩形金属贴片(10)位于交指电容结构(14)正下方;两个小矩形金属贴片(11)分别位于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与交指电容结构(14)连接处的正下方,短共面波导传输线(13)与交指电容结构(14)连接处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和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的金属中心导带靠近隔离电阻(8)的一侧分别设有两个切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拐角共面波导传输线(12)的两个拐弯处分别设有90度拐角。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其特征在于,介质基板上开设有12个通孔,包括两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中的8个金属通孔Ⅱ(7),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共用接地面上的四个金属通孔Ⅰ(6);所述通孔内壁覆有金属,均用于介质基板正面和背面金属导带间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段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5)为具有70.7Ω特性阻抗的传输线,且在两个不同频点分别具有+90°和-90°相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其特征在于,信号输入端口传输线(2)、信号第一输出端口传输线(3)、信号第二输出端口传输线(4)的阻抗均为具有50Ω特性阻抗的共面波导传输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其特征在于,贴片隔离电阻(8)的阻值为100Ω。
CN201911257384.4A 2019-12-10 2019-12-10 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 Active CN110994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7384.4A CN110994107B (zh) 2019-12-10 2019-12-10 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7384.4A CN110994107B (zh) 2019-12-10 2019-12-10 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4107A true CN110994107A (zh) 2020-04-10
CN110994107B CN110994107B (zh) 2021-06-29

Family

ID=70091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7384.4A Active CN110994107B (zh) 2019-12-10 2019-12-10 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410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222A (zh) * 2020-05-19 2020-08-11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交叉型慢波传输线的小型化共面波导等分功分器
CN111834728A (zh) * 2020-08-13 2020-10-27 郝艺益 共面波导电路宽带不等分一分二功分器
CN112002976A (zh) * 2020-08-11 2020-11-27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相同输出相位的砖式功分器
CN112255466A (zh) * 2020-10-18 2021-01-22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混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相消型传感器
CN114978086A (zh) * 2022-06-15 2022-08-30 江南大学 基于共面波导的低损耗高相位匹配的巴伦芯片及其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3667A1 (en) * 2004-03-26 2005-11-17 Tatsuo Itoh Composite right/left handed (CRLH) couplers
CN201017976Y (zh) * 2007-03-20 2008-02-06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左右手复合传输线的宽带巴仑
CN101814646A (zh) * 2009-02-19 2010-08-2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双频多路功分器及设计方法
US20140091880A1 (en) * 2007-12-21 2014-04-03 Alexandre Dupuy Power combiners and dividers based on composite right and left handed metamaterial structures
CN107256998A (zh) * 2017-06-23 2017-10-17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半模基片集成波导超材料传输线滤波器
CN110085959A (zh) * 2019-05-31 2019-08-02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h型缺陷地人工传输线的小型化谐波抑制等分功分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3667A1 (en) * 2004-03-26 2005-11-17 Tatsuo Itoh Composite right/left handed (CRLH) couplers
CN201017976Y (zh) * 2007-03-20 2008-02-06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左右手复合传输线的宽带巴仑
US20140091880A1 (en) * 2007-12-21 2014-04-03 Alexandre Dupuy Power combiners and dividers based on composite right and left handed metamaterial structures
CN101814646A (zh) * 2009-02-19 2010-08-2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双频多路功分器及设计方法
CN107256998A (zh) * 2017-06-23 2017-10-17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半模基片集成波导超材料传输线滤波器
CN110085959A (zh) * 2019-05-31 2019-08-02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h型缺陷地人工传输线的小型化谐波抑制等分功分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平: "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林剑欣.等: "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双频不等分功分器", 《电子技术应用》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222A (zh) * 2020-05-19 2020-08-11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交叉型慢波传输线的小型化共面波导等分功分器
CN111525222B (zh) * 2020-05-19 2021-10-26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交叉型慢波传输线的小型化共面波导等分功分器
CN112002976A (zh) * 2020-08-11 2020-11-27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相同输出相位的砖式功分器
CN111834728A (zh) * 2020-08-13 2020-10-27 郝艺益 共面波导电路宽带不等分一分二功分器
CN112255466A (zh) * 2020-10-18 2021-01-22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混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相消型传感器
CN114978086A (zh) * 2022-06-15 2022-08-30 江南大学 基于共面波导的低损耗高相位匹配的巴伦芯片及其应用
CN114978086B (zh) * 2022-06-15 2023-06-30 江南大学 基于共面波导的低损耗高相位匹配的巴伦芯片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4107B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4107B (zh) 基于交叉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共面波导双频功分器
CN110085959B (zh) 基于h型缺陷地人工传输线的小型化谐波抑制等分功分器
KR100883529B1 (ko) 이중대역-crlh 전송 선로를 이용한 전력 분배기 및전력 합성기
CN108172958B (zh)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的周期性慢波传输线单元
US10284165B2 (en) Variable phase shifter, variable phase shift circuit, RF front-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2864549B (zh) 一种新型多路宽带小型化差分移相器
CN110474142B (zh) 一种端接频变复数阻抗的双频威尔金森功分器
CN114156622A (zh) 一种宽带、低损耗一分六功分器及其设计方法
US7541888B2 (en) Dual band coupled-line balanced-to-unbalanced bandpass filter
CN111525222B (zh) 基于交叉型慢波传输线的小型化共面波导等分功分器
US6320481B1 (en) Compact phase shifter circuit using coupled lines
CN114284673B (zh) 一种基片集成波导双频带滤波巴伦
CN110247145B (zh) 一种具有带内良好匹配和隔离的带宽可调的宽带滤波巴伦
CN111934069A (zh) 一种基于螺旋形缺陷地的共面波导双频带通滤波器
CN109755711B (zh) 双层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宽带滤波耦合器
CN111613857A (zh) 一种采用双层开槽圆形贴片的新型双通带滤波耦合器
CN112993501B (zh) 加载谐振器慢波传输线的微带小型化宽阻带滤波功分器
CN114335946B (zh) 三通道双环匹配电路高功率低损耗宽带合成器件
CN113782937B (zh) 低插损小型化高频率比的毫米波双频段功分器及设计方法
Yeung A compact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tunable coupling ratio using coupled-line sections
Studniberg et al. A quad-band bandpass filter using negative-refractive-index transmission-line (NRI-TL) metamaterials
CN111613856B (zh) 一种采用双层圆形贴片的双通带平衡滤波器
CN114204241A (zh) 微带-开路槽线耦合双频带90度定向耦合器
T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 wide bandwidth balun on multilayer organic substrate
CN218039765U (zh) 功分滤波器的上层微带结构及双频等分Gysel功分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