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1065A -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1065A
CN110991065A CN201911265693.6A CN201911265693A CN110991065A CN 110991065 A CN110991065 A CN 110991065A CN 201911265693 A CN201911265693 A CN 201911265693A CN 110991065 A CN110991065 A CN 110991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ge
data
modifying
objects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56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1065B (zh
Inventor
林佳瑞
周育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2656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106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6700 priority patent/WO2021114483A1/zh
Priority to US17/782,886 priority patent/US20230018381A1/en
Publication of CN110991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1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1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1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583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metadata automatically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 G06F16/5854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metadata automatically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using shape and object relationshi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2CAD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e.g. collaborative CAD or distributed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旧文件和新文件中所有对象进行编码,并从旧文件或新文件中取出一个对象;S2判断对象的编码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编码相等,若是,则对象无变更,若否,进入下一步;S3判断对象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对象匹配,若是,则对象为修改的对象,若否,则对象为删除或新增的对象;S4输出识别结果并回到步骤S1,直至完成旧文件或新文件中所有对象的识别。该方法不仅解决了识别无意义的结果的问题,还使得自动识别方法的处理速度大大提升,基于编码的自动识别方法相比比较优先算法最高能节省98.1%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属于建筑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用于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集成方式。不同专业的BIM软件在建筑项目中已经大量采用,因此BIM中设计变更识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例如,由于多专业协同设计的存在,设计者们需要在不同的软件之间共享和交换数据,而设计变更识别则可以通过部分模型交换来减少传输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此外,BIM设计变更识别还可以帮助设计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快速发现并专注于设计过程中的变化,而无需每次都重新审查整个模型。然而,手动的设计变更检查耗时且容易出错,因此,自动化的设计变更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设计变更识别方法都是基于对象标识符(ID)匹配并比较BIM模型中每个实例的所有属性,但这种将数据变更得出的设计变更结果对局设计人员而言并不总是有意义的。例如,交换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柱子的位置或删除并重新创建相同的一根梁等设计变更,并没有改变建筑的结构,不应当被视为设计变更。目前的许多设计变更识别方法对ID很敏感,一旦ID发生意外变化,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部分研究注意到了上述算法的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识别方法,例如基于构件几何的比较方法和基于元素内容的自动比较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仍然不够完善,因为它们的识别结果并不总是具有工程意义,而且通常耗时较高。
设计变更分类通常涉及两个文件或模型,将这两个文件定义为新文件和旧文件。目前常见的设计变更分类是将文件中的元素分为以下三类:
·新增:元素仅存在于新文件中。
·删除:元素仅存在于旧文件中。
·修改:元素存在于新旧两个文件中,但部分属性发生了变化。
设计变更识别的算法可以分为了两类,根据该算法按照顺序执行下面两个步骤:
·匹配:判断一个元素存在于新文件,旧文件,还是新文件及旧文件中都存在该元素。该步骤会使用ID来匹配两个文件之间的元素。匹配成功的元素即为同时存在于新旧文件中,剩下的则仅存在于一个文件。
·比较:判断两个元素的属性是否相等。通常该步骤会使用元素除了ID以外的其余所有属性来进行比较。
因此,本文分将有关设计变更识别算法分为以下两类进行分析:
·匹配优先算法:先执行匹配步骤;再执行比较步骤。
·比较优先算法:先执行比较步骤;再执行匹配步骤。
匹配优先算法存在以下问题:
1、对ID的依赖。由于该方法会首先执行匹配步骤,即首先在两个文件中比较元素的ID,因此当ID不可靠时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2、会将对于建筑结构工程师没有意义的变更认定为设计变更结果。
为了解决匹配优先算法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比较优先算法,由于比较步骤需要读取元素的所有属性,避免了对ID的依赖,且正确性和工程意义性相比匹配优先算法已有大幅提高,但是比较优先算法也存在下列缺陷:
1、耗时高:比较步骤需要读取元素的所有属性,故此方法会导致比较步骤的执行次数大大增加,从而极大的增加耗时。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当模型规模较大时(如包含上万个元素),比较优先算法的耗时会达到匹配优先算法的50倍以上,这在实践中完全不可接受。
2、比较优先算法的正确性和工程意义性虽然相比匹配优先算法已有大幅提高,但是其在实践中也可能会产生少量无意义的结果。这是因为,目前采用的比较步骤为逐个比较元素的所有属性,然而元素的有些属性与ID类似,对设计师来说也是无意义的(例如元素所有者历史记录,创建时间等),因此这些无意义的属性在比较步骤中应被忽略。同时,对于属性集合中的顺序无关问题,属性与属性或属性与元素之间的引用问题也需要正确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通过检测类型层次的变更和模型层次的变更,保证建筑信息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及工程意义性,不会识别无意义的结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从旧文件或新文件中取出一个对象;S2提取所述对象的全部数据变更类别的数据对象;S3检查对象层次的变更,判断每个类别的数据对象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对象相等,若是,则对象无变更,若否,进入下一步;S4判断步骤S3中不相等的两个对象是否匹配,若是,则对象为修改的对象,若否,则对象为删除或新增的对象;S5检查是否发生了类型层次的变更;S6完成对象层次的变更和类型层次的变更的检查后,从模型层次检查变更是否是无意义的;S7输出识别结果并回到步骤S1,直至完成旧文件或新文件中所有对象的识别。
进一步,步骤S2中,对象的数据变更类别包括属性数据类别、外形数据类别和关系数据类别。
进一步,属性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属性值、修改属性名和修改属性顺序;外形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几何、修改位置和修改表达方式;关系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关系对象和修改对象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根据步骤S5中类型层次的变更,在属性数据类别的修改中区分出修改属性值、修改属性名和修改属性顺序;在外形数据类别的修改中区分出修改几何、修改位置和修改表达方式;在关系数据类别的修改中区分出修改关系对象和修改对象的连接关系。
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旧文件和新文件中所有对象进行编码,并从旧文件或新文件中取出一个对象;S2判断对象的编码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编码相等,若是,则对象无变更,若否,进入下一步;S3判断对象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对象匹配,若是,则对象为修改的对象,若否,则对象为删除或新增的对象;S4输出识别结果并回到步骤S1,直至完成旧文件或新文件中所有对象的识别。
进一步,编码的确定方法具体包括:S1.1从旧文件或新文件中取出一个对象;S1.2提取对象的全部数据变更的类别的数据;S1.3根据对象的全部数据变更的类别的数据,对每个对象的类别计算一个编码;S1.4将所有编码整合为一个编码,并将其作为对象编码。
进一步,步骤S1.2中,对象的数据变更类别包括属性数据类别、外形数据类别和关系数据类别。
进一步,属性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属性值、修改属性名和修改属性顺序;外形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几何、修改位置和修改表达方式;关系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关系对象和修改对象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步骤S1.4中将所有编码整合为一个编码,需要依次检查对象层次的变更、类型层次的变更和模型层次变更,从模型层次检查变更是否是无意义的。
进一步,包括校对步骤,用于避免编码冲突;校对步骤具体包括:步骤S2中判断对象的编码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编码相等,若是,则判断对象是否和与其编码相等的对象中的一个对象相同,若是,则对象无变更,则判断为编码冲突,并进入步骤S3。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文中的第一种自动识别方法通过检测类型层次的变更和模型层次的变更保证建筑信息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及工程意义性,不会识别无意义的结果。当前在变更识别准确及有工程意义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比较优先算法,但其仍然无法保证结果完全具有工程意义,原因在于其所采用的设计变更分类标准没有考虑模型中对象的语义。因此在提出了新的考虑工程意义的设计变更分类标准后,比较优先算法采用该标准即可达到保证准确和有工程意义的目的。2、第二种自动识别方法通过设置与数据变更类别和设计变更的层次相关的编码,该方法先计算所有对象的编码并用其作为对象相等的判断条件,以使得后续比较步骤大大减少对象的属性读取量,不仅解决了识别无意义的结果的问题,还使得自动识别方法的处理速度大大提升,基于编码的快速变更自动识别方法相比比较优先算法最高能节省98.1%的时间。3、帮助多专业协同设计时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模型文件的变更,保证准确、有工程意义、快速的设计变更识别可以为协同设计带来多个好处:如免去设计者手工查找变更部分这一繁琐且易遗漏的工作;使得设计者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设计工作,而不需要为识别和标记设计变更部分而分心;使得设计者之间传输数据时可以只传输模型变更部分的数据,即变更识别算法识别出的变更部分,这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三个设计变更的层次的设计变更的示意图,(a)为对象层次的变更,(b)为类型层次的变更,(c)为模型层次的变更;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象编码生成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BIM模型中三个原始模型的元素编号和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匹配优先算法和比较优先算法对M3_All-DA(M)的变更识别结果,其中a为匹配优先算法的变更识别方法,b为比较优先算法的变更识别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绘。然而应当理解,附图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仅仅是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从旧文件或新文件中取出一个对象;S2提取所述对象的全部数据变更类别的数据对象;S3检查对象层次的变更,判断每个类别的数据对象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对象相等,若是,则对象无变更,若否,进入下一步;S4判断步骤S3中不相等的两个对象是否匹配,若是,则对象为修改的对象,若否,则对象为删除或新增的对象;S5检查是否发生了类型层次的变更;S6完成对象层次的变更和类型层次的变更的检查后,从模型层次检查变更是否是无意义的;S7输出识别结果并回到步骤S1,直至完成旧文件或新文件中所有对象的识别。该方法通过检测类型层次的变更和模型层次的变更,保证建筑信息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及工程意义性,不会识别无意义的结果。
作为设计变更识别的标准,设计变更分类只有保证其自身具有工程意义,才能在变更识别算法获得正确结果的同时也保证这些结果是有工程意义。目前的设计变更分类标准仅仅将变更简单划分为了新增、删除、修改三类,这远远不能从语义层面上描述模型的变更。例如,更改一个几何元素的几何表达方式,如从实体模型改为表面模型,同时不更改其含义,这在语义层面上不算是变更,但是当前的变更分类标准无法理解语义层面的含义,从而只能将其分类为变更。因此,本实施例提出一个考虑工程意义的设计变更分类,该分类将从两个方面来审视并判定设计变更:(1)数据变更的类别、(2)设计变更的层次。
数据变更按所涉及的以下三种数据类别分为相应数据变更。
(1)属性数据:表示对象的属性,例如参数信息、材料特性、用户自定义属性等。
(2)外形数据:表示对象的外形,例如几何、位置。
(3)关系数据: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例如一面墙和一扇门之间的关系。
对于属性数据类别,其可能的数据变更有以下几类:
(1)新增:在对象中新增一个属性。
(2)删除:在对象中删除一个现有属性。
(3)修改属性值:修改一个属性的值。
(4)修改属性名:修改一个属性的名称而不修改其值内容。
(5)修改属性顺序:修改对象中部分属性的顺序。
对于外形数据,其可能的数据变更有以下几类:
(1)新增:在对象中新增一个几何属性。
(2)删除:在对象中删除一个几何属性。
(3)修改几何:修改一个对象的几何外形。
(4)修改位置:例如缩放、平移、旋转。
(5)修改表达方式:例如将几何表达方式从实体模型变为表面模型。
对于关系数据,其可能的数据变更有以下几类:
(1)新增:在对象中新增一个关系属性。
(2)删除:在对象中新增一个关系属性。
(3)修改关系对象:修改被关系连接的对象的数据。
(4)修改对象的连接关系:修改连接对象的关系本身,例如将对象A与对象B间的连接改为A与C。
识别数据变更只是识别设计变更的一个部分,设计变更应从以下三个层次来检查,如图1所示,三个层次分别为:
对象层次:在该层次识别的设计变更即为数据变更,这也是设计变更识别最基本的层次,即先以单个对象为目标逐个检查发生的变更。
类型层次:检查完对象层次的变更后,进一步检查是否发生了类型层次的变更。例如识别出有多根柱子的长度均发生了相同的变更,那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柱子同属一个类型,而这个类型发生了变更。
模型层次:完成对象层次和类型层次的检查后,应该从模型层次检查变更是否是无意义的。例如交换了两个相同的柱子的位置,那么从模型整体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无意义的变更,因此不应该被识别出来。同理,删除并新增一个相同的对象也是无意义的。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步骤S5中类型层次的变更,在属性数据类别的修改中区分出修改属性值、修改属性名和修改属性顺序;在外形数据类别的修改中区分出修改几何、修改位置和修改表达方式;在关系数据类别的修改中区分出修改关系对象和修改对象的连接关系。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种的自动识别方法虽然可以准确并具有工程意义的识别设计变更,但是由于该方法是基于比较优先算法进行的改进,因此耗时较长。故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仅准确并具有工程意义的识别设计变更而且快速的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如图2所示,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旧文件和新文件中所有对象进行编码,其中编码可以为hash码、对象签名signature、对象指纹fingerprint等,并从旧文件或新文件中取出一个对象;
S2判断对象的编码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编码相等,若是,则对象无变更,若否,进入下一步;
S3判断对象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对象匹配,若是,则对象为修改的对象,若否,则对象为删除或新增的对象;
S4输出识别结果并回到步骤S1,直至完成旧文件或新文件中所有对象的识别。
对象信息编码可将任意大小的对象数据映射到固定大小的数据。编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相同的数据将得到相同的编码,但相同的编码并不意味着原始数据是相同的(但极有可能是相同的)。编码相同而原始数据不同称为编码冲突(如hash碰撞),而一个好的编码方式会使编码冲突的可能性非常低。在设计变更识别过程中,耗时与读取的数据量多少成正比,若能为每个对象计算一个编码,则比较步骤就可以使用编码来过滤不相等的对象。因此,仅在两个对象的编码相等的情况下才需比较其属性,这将大大减少数据读取量从而减少耗时。考虑到应用中编码冲突的概率为零或非常低,我们可以直接断定两个编码相等的对象相同,这可以进一步减少耗时。
编码的确定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S1.1从旧文件或新文件中取出一个对象;
S1.2提取对象的全部数据变更类别的数据,其中数据变更的类别即为实施例一中的数据变更类别,此处不再赘述;
S1.3根据对象的全部数据变更的类别的数据,对每个对象的类别计算一个编码;
S1.4将所有编码整合为一个编码,并将其作为对象编码。
其中,步骤S1.4中将所有编码整合为一个编码,需要依次检查对象层次的变更、类型层次的变更和模型层次变更,从模型层次检查变更是否是无意义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二中的自动识别方法,增加了一个校对步骤,用于避免编码冲突;实施例二中的自动识别方法假设了编码冲突不发生,即不同的对象计算得到的编码一定不同。事实上,编码冲突有极小的发生概率。为了解决编码冲突问题,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校对步骤,如图4所示,校对步骤具体包括:实施例二中步骤S2中判断对象的编码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编码相等,若是,则判断对象是否和与其编码相等的对象中的一个对象相同,若是,则对象无变更,则判断为编码冲突,并进入实施例二中步骤S3。增加这一步骤会增加一定耗时,但是和传统的比较优先算法相比,仍可以节省大量的对象属性比较次数从而降低耗时。
平衡考虑耗时与准确性,在实践中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先运行一遍实施例二中自动实施方法进行设计变更识别,在得出识别结果后将其反馈给用户,之后再运行一遍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识别方法,以对识别结果进行校对。注意到由于对象的编码已在第一遍中计算过,因此第二遍算法执行时可以省去计算编码的时间,从而使得两遍算法运行的总时间和单独运行一遍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识别方法的时间基本相同。但在这种方式下,用户可以提前得到结果,减少大量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为测试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自动识别方法的性能,如准确性、工程意义性和耗时,本实施例在AutodeskRevit中建立了三组BIM模型。如图5所示,每一组原始BIM模型包含11个模型,其中1个为原始模型,另外10个中的每一个均为派生模型,由原始模型中产生一个类别的变更而得来。派生模型的具体变更类别如表1所示。
表1示例BIM模型的设计变更信息
Figure BDA0002312772260000081
a Mx可表示模型M1,M2,或M3。
b这两个模型只有无意义的变更。
本实施例采用匹配优先算法、比较优先算法、实施例二中自动识别方法和实施例二中自动识别方法(后两者以hash码为例进行说明)识别三组BIM模型中的每组10个派生模型的变化,并在一个窗体应用程序中输出变更识别结果和耗时。同时,本实施例分别是ID可靠与ID不可靠条件下进行了两次不同的测试。
限于篇幅,图6仅显示了四种算法对M3_All-DA(M)的变更识别结果。注意图6b显示的为比较优先算法的变更识别结果截图,而其他两种基于编码的识别算法的变更识别结果与其完全相同。
如图6所示,在ID可靠的条件下,匹配优先算法会识别出所有变化,包括无意义的变化(如图6a),而另外三种算法的变更识别结果都是正确的。事实上,对于仅含无意义变更的模型Mx_All-DA(M)(删除一些对象并重新创建相同的对象)和Mx_A-ML(M)(交换两个相等对象,如柱或梁的位置),正确的变更识别结果应该是模型中完全无变更,而这正是另外三种算法的变更识别结果(如图6b)。此外,由于实施例二中自动识别方法、实施例二中自动识别方法和比较优先算法的变更识别结果相同,因此可知在计算模型中对象的编码时,没有发生编码冲突。
在ID不可靠的条件下,匹配优先算法的识别结果完全错误,其耗时也没有参考意义,而其他三种算法的变更识别结果都是正确的。但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优先算法的耗时非常高,甚至无法接受。然而实施例二中自动识别方法、实施例二中自动识别方法的耗时仅比前一种条件下略微增加。
表2展示了该测试中四种算法的平均耗时,该测试基于一台使用Intel i7-9850HCPU(2.60-4.60GHz)的笔记本电脑。
当ID可靠时,表2显示匹配优先算法的耗时最低,而比较优先算法的耗时几乎与其相同。实施例二中自动识别方法的耗时相比匹配优先算法的耗时大约多5%-14%,且该差距随着对象数量的增加(从M1到M3)而逐渐减小。而实施例三中自动识别方法的耗时大约是比较优先算法耗时的两倍,且该差距随着对象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ID不可靠是,匹配优先算法不可用,同时,比较优先算法的耗时显著增加。当元素数量约为5000或13000时,耗时将相比之前增加约10或50倍,这在实践中不可接受。相比之下,另外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自动识别方法的耗时都只比当ID可靠时多2%-5%。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自动识别方法耗时稳定且与ID是否可靠相关性不大,而比较优先算法的耗时对ID的可靠性敏感。当模型规模较大时,实施例二中自动识别方法相比传统的比较优先算法能节省98.1%的时间,使得该算法完全可以适用于工程中。同时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适用于多种建筑信息模型格式和软件工具(如AutodeskRevit,IFC),并可兼容不同对象信息编码方式。
表2三组模型测试中四种算法的平均耗时
Figure BDA0002312772260000091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10)

1.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从旧文件或新文件中取出一个对象;
S2提取所述对象的全部数据变更类别的数据对象;
S3检查对象层次的变更,判断每个所述类别的数据对象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对象相等,若是,则所述对象无变更,若否,进入下一步;
S4判断所述步骤S3中不相等的两个对象是否匹配,若是,则所述对象为修改的对象,若否,则所述对象为删除或新增的对象;
S5检查是否发生了类型层次的变更;
S6完成所述对象层次的变更和类型层次的变更的检查后,从模型层次检查变更是否是无意义的;
S7输出识别结果并回到所述步骤S1,直至完成所述旧文件或新文件中所有对象的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对象的数据变更类别包括属性数据类别、外形数据类别和关系数据类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属性值、修改属性名和修改属性顺序;所述外形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几何、修改位置和修改表达方式;所述关系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关系对象和修改对象的连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步骤S5中类型层次的变更,在所述属性数据类别的修改中区分出修改属性值、修改属性名和修改属性顺序;在所述外形数据类别的修改中区分出修改几何、修改位置和修改表达方式;在所述关系数据类别的修改中区分出修改关系对象和修改对象的连接关系。
5.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旧文件和新文件中所有对象进行编码,并从旧文件或新文件中取出一个对象;
S2判断所述对象的编码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编码相等,若是,则所述对象无变更,若否,进入下一步;
S3判断所述对象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对象匹配,若是,则所述对象为修改的对象,若否,则所述对象为删除或新增的对象;
S4输出识别结果并回到所述步骤S1,直至完成所述旧文件或新文件中所有对象的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的确定方法具体包括:
S1.1从旧文件或新文件中取出一个对象;
S1.2提取所述对象全部数据变更类别的数据;
S1.3根据所述对象全部数据变更类别的数据,对每个所述对象的类别计算一个所述编码;
S1.4将所有所述编码整合为一个编码,并将其作为对象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中,所述对象的数据变更的类别包括属性数据类别、外形数据类别和关系数据类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属性值、修改属性名和修改属性顺序;所述外形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几何、修改位置和修改表达方式;所述关系数据类别中数据变更包括:新增、删除、修改关系对象和修改对象的连接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4中将所有所述编码整合为一个编码,需要依次检查对象层次的变更、类型层次的变更和模型层次变更,从模型层次检查变更是否是无意义的。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校对步骤,用于避免编码冲突;所述校对步骤具体包括:所述步骤S2中判断所述对象的编码是否能与新文件或旧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编码相等,若是,则判断所述对象是否和与其编码相等的对象中的一个对象相同,若是,则所述对象无变更,则判断为编码冲突,并进入所述步骤S3。
CN201911265693.6A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 Active CN1109910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5693.6A CN110991065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
PCT/CN2020/076700 WO2021114483A1 (zh) 2019-12-11 2020-02-26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
US17/782,886 US20230018381A1 (en) 2019-12-11 2020-02-26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identifying design changes i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5693.6A CN110991065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1065A true CN110991065A (zh) 2020-04-10
CN110991065B CN110991065B (zh) 2021-10-29

Family

ID=70092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5693.6A Active CN110991065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8381A1 (zh)
CN (1) CN110991065B (zh)
WO (1) WO202111448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0195A (zh) * 2020-11-10 2020-12-18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义分类的ifc模型变更检测方法
CN112487523A (zh) * 2020-11-10 2021-03-12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bim模型中构件变更的快速检测方法
CN113436244A (zh) * 2021-08-25 2021-09-24 盎锐(常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实测实量的模型处理方法、系统及激光雷达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858A (zh) * 2010-09-27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比对方法和装置
CN108108962A (zh) * 2018-02-02 2018-06-01 联合建管(北京)国际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信息模型bim版本差异的在线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8427810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工艺设计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694158A (zh) * 2017-04-08 2018-10-23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查bim模型文件是否变化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7812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版本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858A (zh) * 2010-09-27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比对方法和装置
CN108694158A (zh) * 2017-04-08 2018-10-23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查bim模型文件是否变化的方法
CN108427810A (zh) * 2017-08-12 2018-08-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工艺设计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08962A (zh) * 2018-02-02 2018-06-01 联合建管(北京)国际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信息模型bim版本差异的在线展示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N, J.R. 等: "Classification and Exemplary BIM Models Development of Design Changes",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IN CONSTRUCTION (ISARC 2019)》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0195A (zh) * 2020-11-10 2020-12-18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义分类的ifc模型变更检测方法
CN112100195B (zh) * 2020-11-10 2021-02-05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义分类的ifc模型变更检测方法
CN112487523A (zh) * 2020-11-10 2021-03-12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bim模型中构件变更的快速检测方法
WO2022100008A1 (zh) * 2020-11-10 2022-05-19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义分类的ifc模型变更检测方法
CN112487523B (zh) * 2020-11-10 2024-03-26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bim模型中构件变更的快速检测方法
CN113436244A (zh) * 2021-08-25 2021-09-24 盎锐(常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实测实量的模型处理方法、系统及激光雷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1065B (zh) 2021-10-29
WO2021114483A1 (zh) 2021-06-17
US20230018381A1 (en)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1065B (zh)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中设计变更自动识别方法
CN109446885B (zh) 一种基于文本的元器件识别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168762B (zh) 一种基于本体的rucm模型一致性检查方法
CN114281809B (zh) 一种多源异构数据清洗方法及装置
CN111931269B (zh) Bim与图纸中重要构件信息一致性的自动审核方法和系统
CN112069069A (zh) 缺陷自动定位分析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08385B (zh) 一种基于缺陷规则和分类反馈的缺陷发现方法
US20030208285A1 (en) Method for comparing solid models
CN114357596A (zh) 一种bim构件资源快捷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0806977A (zh) 基于产品需求的测试用例集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90880A (zh) 一种数据库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80172640A1 (en) Method for comparing two design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US20200334399A1 (en) Design support system, design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design verification program
Lin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exemplary BIM models development of design changes
CN116775634A (zh) 一种发电工程数据的质检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20120052A1 (en) Automatic tolerancing of geometrical templates
CN101206679B (zh) 布局图设计规则检查的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CN111124922A (zh) 基于规则的自动程序修复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CN113111116B (zh) 海洋综合数据库的海洋水体环境数据整合方法
WO2021020055A1 (ja) 設計支援システム、設計支援方法及び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17076293B (zh) 基于贫样本层次可信聚类热力图的软件性能可视评价方法
KR20180077397A (ko) 소프트웨어 프로젝트 관계도 구성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1339243A (zh) 一种基于竞品信息的检索数据去噪校验方法和装置
CN114462360A (zh) 基于并行处理数据结构的step中性文件解析实例化方法及系统
CN116910913A (zh) 面向飞机部段mbd模型的关键特征提取及标注检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