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7700B - 一种摩擦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擦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87700B CN110987700B CN201911256150.8A CN201911256150A CN110987700B CN 110987700 B CN110987700 B CN 110987700B CN 201911256150 A CN201911256150 A CN 201911256150A CN 110987700 B CN110987700 B CN 1109877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iction
- rail
- hole
- shell
- side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679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26 magnetic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56—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to wear or abras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擦实验装置,包括:左侧外壳和右侧外壳,左侧外壳和右侧外壳之间,由上螺栓和上螺母,以及下螺栓和下螺母安装固定,左侧外壳与右侧外壳为非对称式结构;左侧外壳与右侧外壳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从上至下,依次平行放置有绝缘板,上导电轨,上摩擦轨,下摩擦轨,下导电轨,下绝缘板;其中,上摩擦轨和下摩擦轨之间,分别由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和右侧轨道支撑绝缘进行支撑,使得上摩擦轨和下摩擦轨,以及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和右侧轨道支撑绝缘之间,形成用于电枢经过的内膛。采用上述摩擦实验装置,其中内膛作为电枢轨道,从而可以使得用于实验测试的电枢高速从内膛经过,实现对高速摩擦的研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载流摩擦磨损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擦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载流摩擦磨损(或受电载流摩擦磨损)是指摩擦副处于电磁场环境中,在相对运动过程中有电流通过的摩擦磨损行为。载流摩擦磨损的应用包括电力传输系统、现代铁路交通系统(高铁、有轨和无轨电车)工业发电机,电磁轨道炮、火箭发射整流装置等领域,与无载流的传统机械摩擦系统相比,载流摩擦磨损过程有四个显著特点:介入了电因素、伴随电弧侵蚀、相互作用的磨损机制更加多样、动力学系统更加复杂。由于载流摩擦磨损属于电接触学和摩擦学的交叉学科,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多年来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
而随着科技发展,关于载流摩擦磨损进行深入研究的要求更加迫切,这是因为在一些领域,载流摩擦磨损中的电流密度急剧提升,相对运动速度大幅提高,导致设施设备出现一些未曾涉及的失效现象。如电力机车的弓滑板接触线所承受的电流由原来的150A提升到500~800A,电流密度达到原来的4倍,电接触条件急剧恶化;在2014年研制出的电磁轨道炮的发射速度达到2380m/s,电流更是达到了兆安级,轨道出现了高速刨削、电弧烧蚀等失效形式。因此,从不同角度系统研究载流摩擦磨损有利于解决民生、军事、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摩擦磨损行为不仅与摩擦副的性质有关,还与摩擦副的相对滑动速度、载荷、电流密切相关,随着科技发展,载流摩擦的条件更加苛刻与恶劣,出现的挑战也更加多样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擦试验装置,用以实现对高速摩擦的研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擦实验装置,包括:
左侧外壳3和右侧外壳4,所述左侧外壳3和所述右侧外壳4之间,由上螺栓1和上螺母2,以及下螺栓18和下螺母19安装固定,所述左侧外壳3与所述右侧外壳4为非对称式结构;
所述左侧外壳3与所述右侧外壳4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从上至下,依次平行放置有绝缘板5,上导电轨6,上摩擦轨7,下摩擦轨12,下导电轨13,下绝缘板14;
其中,上摩擦轨7和下摩擦轨12之间,分别由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和右侧轨道支撑绝缘17进行支撑,使得所述上摩擦轨7和所述下摩擦轨12,以及所述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和所述右侧轨道支撑绝缘17之间,形成用于电枢经过的内膛。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外壳3与所述右侧外壳4之间形成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左侧一面属于所述左侧外壳3,所述内部空间的上面、下面以及右侧一面属于所述右侧外壳4。
进一步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下绝缘板14下方的上斜铁15和下斜铁16;
在所述左侧外壳3上与所述下斜铁16水平的位置,开设有圆形通孔20,所述圆形通孔20中插入有螺柱11;
所述摩擦实验装置,还包括压板9,并在所述左侧外壳3上开设有螺纹盲孔21,所述压板9上的螺丝插入所述螺纹盲孔21,用于通过调节所述压板9上的螺丝,将压力传递到所述螺柱11,并通过所述螺柱11传递到所述下斜铁16,以便调节所述上摩擦轨7与所述下摩擦轨12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还包括:
套在所述螺柱11上的环形压力传感器10。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通孔20的中轴线,与所述左侧外壳3和所述下斜铁16的接触面垂直;
所述圆形通孔20的直径,与所述左侧外壳3和所述下斜铁16的接触面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在所述左侧外壳3上与所述下斜铁16水平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20;
每个所述圆形通孔20的两侧各开设一个所述螺纹盲孔21。
进一步的,所述上导电轨6的上面开设有凹槽22,用于放置光纤振动传感器的光纤光栅线。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22位于所述上导电轨6的轨道中心线上,呈直线形;或者
所述凹槽22延所述上导电轨6的轨道中心线呈S曲线形。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外壳3与所述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上开设有方形通孔23,所述方形通孔23上表面与所述上摩擦轨7的下表面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通孔23的中轴线,与所述左侧外壳3和所述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的接触面垂直。
本申请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摩擦装置,包括:左侧外壳和右侧外壳,左侧外壳和右侧外壳之间,由上螺栓和上螺母,以及下螺栓和下螺母安装固定,左侧外壳与右侧外壳为非对称式结构;左侧外壳与右侧外壳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从上至下,依次平行放置有绝缘板,上导电轨,上摩擦轨,下摩擦轨,下导电轨,下绝缘板;其中,上摩擦轨和下摩擦轨之间,分别由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和右侧轨道支撑绝缘进行支撑,使得上摩擦轨和下摩擦轨,以及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和右侧轨道支撑绝缘之间,形成用于电枢经过的内膛。内膛作为电枢轨道,可以使得用于实验测试的电枢高速从内膛经过,并通过检测电枢经过内膛的过程中,与上摩擦轨和下摩擦轨摩擦相关的参数,实现对高速摩擦的研究。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左侧外壳开设圆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左侧外壳开设圆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左侧外壳开设圆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左侧外壳开设圆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上导电轨开设凹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上导电轨开设凹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左侧外壳开设方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左侧外壳开设方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开设方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开设方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开设方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开设方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开设方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实验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进行高速摩擦研究的实现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擦实验装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擦实验装置,图1为该摩擦实验装置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左侧外壳3和右侧外壳4,左侧外壳3和右侧外壳4之间,由上螺栓1和上螺母2,以及下螺栓18和下螺母19安装固定,左侧外壳3与右侧外壳4为非对称式结构;
左侧外壳3与右侧外壳4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从上至下,依次平行放置有绝缘板5,上导电轨6,上摩擦轨7,下摩擦轨12,下导电轨13,下绝缘板14;
其中,上摩擦轨7和下摩擦轨12之间,分别由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和右侧轨道支撑绝缘17进行支撑,使得上摩擦轨7和下摩擦轨12,以及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和右侧轨道支撑绝缘17之间,形成用于电枢经过的内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其中内膛作为电枢轨道,从而可以使得用于实验测试的电枢高速从内膛经过,并通过检测电枢经过内膛的过程中,与上摩擦轨和下摩擦轨摩擦相关的参数,实现对高速摩擦的研究。
并且,目前的载流摩擦磨损实验机为试样提供的载流较小,一般不超过100A,无法提供大载流条件,从而无法研究在大载流摩擦磨损条件下试样的物理特性。以及为试样提供的速度也普遍较小,一般不超过100m/s,无法为试样提供高速相对运动,从而无法研究高速载流摩擦磨损条件下试样的物理特性。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与现有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装置在设计结构和原理上都存在差异。本摩擦实验装置可以由脉冲电源供电,在瞬间为系统提供脉冲大电流,且结构中的左侧外壳与右侧外壳为非对称式结构,可以使得摩擦实验装置更加坚固,从而可以承受脉冲电源产生的脉冲大电流200KA~1MA,亦可承受上下轨道由于强磁场作用产生的扩张力,同时为电枢提供高速运动2000m/s左右,从而实现为载流摩擦磨损提供了满足大载流和高速运动两个条件的摩擦研究。
本申请实施例中,左侧外壳与右侧外壳之间的非对称式结构,可以采用可行的各种非对称式结构,以便左侧外壳与右侧外壳固定连接在一起后,结构中各组成部分之间能够加强相互作用,使得摩擦实验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更加坚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左侧外壳3与右侧外壳4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左侧一面属于左侧外壳3,该内部空间的上面、下面以及右侧一面属于右侧外壳4,从而使得电枢在内膛中运动对上下两个方向产生的扩张力,分别位于一个部件的接触面上,并且,该扩张力由左侧外壳3和左右外壳4的上下部分共同承受,所以,能够使得摩擦实验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更加坚固,从而满足大载流和高速运动两个条件的摩擦研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中,可以基于左侧外壳3和右侧外壳4的长度,即作为电枢轨道的内膛的长度,设置上螺栓1和上螺母2的数量,以及设置下螺栓18和下螺母19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中,为了能够对上摩擦轨7和下摩擦轨12,以及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和右侧轨道支撑绝缘17之间所形成的用于电枢经过的内膛的高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如图2、图3a、图3b、图3c和图3d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下绝缘板14下方的上斜铁15和下斜铁16;
在左侧外壳3上与下斜铁16水平的位置,开设有圆形通孔20,圆形通孔20中插入有螺柱11;
摩擦实验装置,还包括压板9,并在左侧外壳3上开设有螺纹盲孔21,压板9上的螺丝插入螺纹盲孔21,用于通过调节压板9上的螺丝,将压力传递到螺柱11,并通过螺柱11传递到下斜铁16,以便调节上摩擦轨7与下摩擦轨12之间的距离。
从图中可知,上斜铁15的上表面与下斜铁16的下表面,与下绝缘板14的表面平行,上斜铁15的下表面与下斜铁16的上表面为斜面,且相互贴合,所述上斜铁15和所述下斜铁16的长度小于所述下绝缘板14的长度,从而使得在下斜铁16受到螺柱11向右侧的压力时,可以向右侧移动,从而通过其为斜面的上表面作用于上斜铁15,推动上斜铁15向上方移动,从而实现对內膛的高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让螺柱11更直接有效的作用于下斜铁16,圆形通孔20的中轴线,与左侧外壳3和下斜铁16的接触面可以垂直;圆形通孔20的直径,与左侧外壳3和下斜铁16的接触面的高度可以相等。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压板9更有效的作用于螺柱11,在左侧外壳3上与下斜铁16水平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20;且每个圆形通孔20的两侧各开设一个螺纹盲孔2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圆形通孔20的数量和尺寸,以及螺纹盲孔21的数量和尺寸,可以基于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例如,左侧外壳3上可以开设4个圆形通孔20,圆形通孔20的直径为10mm,在圆形通孔20两侧距离圆心30mm处,开设两个螺纹盲孔21,螺纹盲孔21的直径可以是8mm。
基于摩擦研究的需要,可以采集一些相关的摩擦参数,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提出如下为了采集相关摩擦参数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中,如图3a所示,还可以包括:
套在螺柱11上的环形压力传感器10,可以用于测量电枢放入上摩擦轨7和下摩擦轨12之间的内膛后,所受到的初始预紧力,以及接触压力,用于后续的摩擦研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中,如图1、图2、图4a和图4b所示,上导电轨6的上面可以开设有凹槽22,用于放置光纤振动传感器的光纤光栅线。
在电枢运动的整个放电过程中,上下轨道脉冲大电流产生的强脉冲电磁场会引发轨道的剧烈振动,所以监测整个过程中轨道的振动状态尤为重要。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光纤振动传感器,实现对轨道的振动形态参数的测量。
如图4a所示,放置在凹槽22中的光纤光栅线与位于摩擦研究装置之外的光纤光栅测试仪相连,其应用了“光弹效应”的机理,在实验过程中,当有外界扰动作用在光纤光栅线上时,将引起光纤光栅线中光纤的长度和折射率等光学传输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光纤中传输光相位、波长等参量的变化,该变化反映到光纤光栅测试仪上,进而可以用于分析轨道的振动对载流摩擦磨损实验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凹槽22可以位于上导电轨6的轨道中心线上,呈直线形;凹槽22也可以延上导电轨6的轨道中心线呈S曲线形。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凹槽22的半径大小,可以基于光线光栅线的粗细和上导电轨6的厚度,以及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定。
为凹槽22内部的光纤光栅线,可以用环氧树脂胶或玻璃胶将其封装固定,防止实验中因为轨道的剧烈振动,导致光纤光栅线从凹槽内部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纤振动传感器的中心波长间距最小值可以为0.4nm,波长分辨率可以为1pm,波长精度可以为1pm,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光纤光栅线固定安装在上导电轨6的凹槽22中,再按照要求将上导电轨6装配到整个结构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中,如图5a、图5b、图5c、图5d、图5e、图5f和图5g所示,左侧外壳3与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上开设有方形通孔23,方形通孔23上表面与上摩擦轨7的下表面重合,方形通孔23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以测量电枢在内膛运动的过程中,电枢和轨道接触面的瞬间温度变化。
在载流摩擦磨损实验中,接触面温度是衡量接触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所安装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实验过程中接触面温度的变化。其中,温度传感器,具体可以是外红外黑体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其测温原理为:基于热辐射原理,即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外发出红外辐射,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被测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
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将外红外黑体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插入所开方形通孔23内,并将其与轨道固定,即可以测量在大载流高速摩擦磨损条件下,电枢和轨道接触面的瞬间温度变化。
测温探头插入方形通孔23中,其上方位置为上摩擦轨7的下表面,且不可深入膛内,防止电枢在高速滑动过程中,对探头造成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开设的方形通孔23的数量和尺寸,可以基于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例如,在左侧外壳3和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上分别开6个方形通孔23,所开方形通孔23根据左侧外壳3的总体长度等间隔分布,所开方形通孔23尺寸可以为长30mm,宽10mm,且左侧外壳3和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上所开方形通孔尺23寸相同,且互相重合。
进一步的,方形通孔23的中轴线,与左侧外壳3和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的接触面可以垂直,以便更容易的将测温探头插入方形通孔23中,且更容易的控制所插入的深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提供的具有采集上述各种参数的摩擦实验装置,其结构可以如图6所示。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实验装置,在实现高速摩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可以为载流摩擦磨损实验提供更大的脉冲大电流,以及为载流摩擦磨损实验提供更高的相对运动速度,并且,在装置的具体位置分别添加了测量初始预紧力、轨道振动和接触面温度的传感器,可同时实现接触表面温度,振动状态,初始预紧力三种参数的集中测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摩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侧外壳(3)和右侧外壳(4),所述左侧外壳(3)和所述右侧外壳(4)之间,由上螺栓(1)和上螺母(2),以及下螺栓(18)和下螺母(19)安装固定,所述左侧外壳(3)与所述右侧外壳(4)为非对称式结构;
所述左侧外壳(3)与所述右侧外壳(4)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从上至下,依次平行放置有绝缘板(5),上导电轨(6),上摩擦轨(7),下摩擦轨(12),下导电轨(13),下绝缘板(14);
其中,上摩擦轨(7)和下摩擦轨(12)之间,分别由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和右侧轨道支撑绝缘(17)进行支撑,使得所述上摩擦轨(7)和所述下摩擦轨(12),以及所述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和所述右侧轨道支撑绝缘(17)之间,形成用于电枢经过的內膛;
所述摩擦实验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下绝缘板(14)下方的上斜铁(15)和下斜铁(16);
在所述左侧外壳(3)上开设有圆形通孔(20),所述圆形通孔(20)与所述下斜铁(16)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圆形通孔(20)中插入有螺柱(11);
所述摩擦实验装置,还包括压板(9),并在所述左侧外壳(3)上开设有螺纹盲孔(21),所述压板(9)上的螺丝插入所述螺纹盲孔(21),用于通过调节所述压板(9)上的螺丝,将压力传递到所述螺柱(11),并通过所述螺柱(11)传递到所述下斜铁(16),以便调节所述上摩擦轨(7)与所述下摩擦轨(12)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外壳(3)与所述右侧外壳(4)之间形成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左侧一面属于所述左侧外壳(3),所述内部空间的上面、下面以及右侧一面属于所述右侧外壳(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在所述螺柱(11)上的环形压力传感器(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20)的中轴线,与所述左侧外壳(3)和所述下斜铁(16)的接触面垂直;
所述圆形通孔(20)的直径,与所述左侧外壳(3)和所述下斜铁(16)的接触面的高度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侧外壳(3)上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20),所述多个圆形通孔(20)均与所述下斜铁(16)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每个所述圆形通孔(20)的两侧各开设一个所述螺纹盲孔(21)。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电轨(6)的上面开设有凹槽(22),用于放置光纤振动传感器的光纤光栅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位于所述上导电轨(6)的轨道中心线上,呈直线形;或者
所述凹槽(22)沿所述上导电轨(6)的轨道中心线呈S曲线形。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外壳(3)与所述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上开设有方形通孔(23),所述方形通孔(23)上表面与所述上摩擦轨(7)的下表面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通孔(23)的中轴线,与所述左侧外壳(3)和所述左侧轨道支撑绝缘板(8)的接触面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56150.8A CN110987700B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一种摩擦实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56150.8A CN110987700B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一种摩擦实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87700A CN110987700A (zh) | 2020-04-10 |
CN110987700B true CN110987700B (zh) | 2021-07-23 |
Family
ID=7009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56150.8A Active CN110987700B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一种摩擦实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877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0034B (zh) * | 2020-06-24 | 2023-06-27 | 湖北工程学院 | 一种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及试验系统 |
CN113188892A (zh) * | 2021-05-08 | 2021-07-30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具有介质注压功能的摩擦磨损试验机及其试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9234B (zh) * | 2007-06-20 | 2011-01-12 | 河南科技大学 | 载流摩擦磨损试验中摩擦试样夹具与设备本体的绝缘结构 |
CN201945502U (zh) * | 2011-03-09 | 2011-08-24 | 西华大学 | 一种载流摩擦磨损试验夹具 |
CN202013303U (zh) * | 2011-03-15 | 2011-10-19 | 西华大学 | 一种支撑刚度可变的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夹具 |
CN202216881U (zh) * | 2011-07-26 | 2012-05-09 | 西南交通大学 | 高速铁路用紧固件加载腐蚀试验装置 |
CN202421000U (zh) * | 2012-02-23 | 2012-09-05 | 湖南大学 | 用于电接触材料载流摩擦磨损的试验机 |
CN102692447B (zh) * | 2012-06-11 | 2014-04-02 | 燕山大学 | 小型化强脉冲单轨放电烧蚀装置 |
CN203595644U (zh) * | 2013-12-16 | 2014-05-14 | 西南交通大学 | 用于测试碳刷材料在载流条件下的摩擦磨损量的装置 |
CN105259063B (zh) * | 2015-09-30 | 2018-12-11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载流摩擦单接触峰电弧试验机 |
CN105758755B (zh) * | 2016-04-29 | 2018-06-26 | 大连宜顺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导电滑环电接触磨损试验机的结构 |
CN105738237B (zh) * | 2016-05-06 | 2018-07-10 | 洛阳理工学院 | 一种卧式载流摩擦电弧试验机 |
CN106323786A (zh) * | 2016-08-31 | 2017-01-11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一种卧式多功能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 |
CN207832602U (zh) * | 2018-01-30 | 2018-09-07 | 山东思达高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载流磨损试验机动载调整结构 |
CN108982273A (zh) * | 2018-08-08 | 2018-12-11 | 湖北工程学院 | 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及载流摩擦磨损试验系统 |
CN109975151B (zh) * | 2019-03-13 | 2021-08-24 | 三峡大学 | 用于水轮机组电刷与集电环的立式载流摩擦磨损试验台 |
-
2019
- 2019-12-10 CN CN201911256150.8A patent/CN11098770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87700A (zh) | 2020-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87700B (zh) | 一种摩擦实验装置 | |
EP3283859B1 (en) | Enhanced optical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for power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power transformer | |
CN102955088B (zh) | 一种基于有限元数据库的零值绝缘子检测方法 | |
Boffi et al. | Optical fiber sensors to measure collector performance in the pantograph-catenary interaction | |
Hoffman et al. | Shape sensing of polymer core composite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FBG sensors | |
CN103499798A (zh) | 一种非接触式静电电压表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 |
CN106950137B (zh) | 切向微动磨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Bucca et al. |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electrical arc on the wear rate of contact strip and contact wire in ac system | |
Zheng et al. | Review on thermal-relate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superconducting devices and prospect for high-speed maglev 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 | |
Yao et al. | Motion behaviours and PD characteristic of free metallic particles in flowing transformer oil with paper‐covered electrodes | |
CN106644229B (zh) | 一种在役缆索索力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103498790B (zh) |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机泵群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9827838B (zh) | 一种多功能超导材料力学实验加载装置 | |
CN109781296A (zh) | 一种智能电缆插头及其检测系统 | |
CN102778598A (zh) | 一种光纤光栅温度自补偿电流传感器 | |
CN106441196A (zh) | 一种基于摩擦力的轴孔配合间隙测量装置及方法 | |
CN105157652A (zh) | 一种受电弓弓头碳滑块厚度检测方法 | |
CN102608380B (zh) | 自感应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 | |
CN112013908A (zh) |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关键受力点状态监测方法 | |
CN104132042A (zh) | 一种悬浮传感器定位结构 | |
CN102692447B (zh) | 小型化强脉冲单轨放电烧蚀装置 | |
CN209343621U (zh) | 一种弓网滑触模拟实验系统 | |
CN218331618U (zh) | 加速度计表芯检测用固定工装 | |
CN102818920A (zh) | 基于电磁力的光纤电流测量方法及装置 | |
US7878077B2 (en) | Device for measuring mechanical quantities, method for measuring mechanical quantities and use of a device for measuring mechanical quantiti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157000, Parking Lot 104, Building 3, Rongjin Mingdu, West Shiyitiao Road, Chang'an Street, Xi'an District, Mudanjia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Rongwei Edible Mushroom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066004 No. 438, Hebei Avenue, Qinhuangdao, Hebei Patentee before: Yanshan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