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3947A - 果茶杯及其内胆 - Google Patents

果茶杯及其内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3947A
CN110973947A CN202010000346.7A CN202010000346A CN110973947A CN 110973947 A CN110973947 A CN 110973947A CN 202010000346 A CN202010000346 A CN 202010000346A CN 110973947 A CN110973947 A CN 110973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ntainer
cup
tea
liner
ju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03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 Xiamei
Original Assignee
Zhu Xiame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 Xiamei filed Critical Zhu Xiamei
Priority to CN2020100003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39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3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39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22Drinking vessels or saucers used for table service
    • A47G19/2205Drinking glasses or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12Vessels or pots for table use
    • A47G19/16Tea infusers, e.g. infusing bags, egg-shaped inf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19/00Household machines for straining foodstuffs; Household implements for mashing or straining foodstuffs
    • A47J19/02Citrus fruit squeezers; Other fruit juice extracting devices
    • A47J19/023Citrus fruit squeezers; Other fruit juice extracting devices including a pressing cone or ream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品领域,一种果茶杯及其内胆,所述内胆能够正扣或反扣在杯体的杯口上分别作为茶漏或榨汁器;所述内胆包括呈锥体状的内胆本体,内胆本体的内部形成内胆腔,内胆本体上设有连通内胆本体内外壁的茶漏孔;所述内胆本体外壁上沿其周向向外突出设有用于榨汁的多个凸部单元,多个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凸出于内胆本体锥体尖端中心处,使多个凸部单元第一端部之间的内胆本体的锥体尖端中心处构成凹槽;所述内胆作为茶漏时,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作为支撑部放置于平面上。该内胆作为茶漏时,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可作为支脚,用于平稳放置在平面上或其他容器上,从而解决了内胆作为茶漏时的放置问题。

Description

果茶杯及其内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茶杯及其内胆。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生活中的饮品主要包括茶水和果汁等;对于茶水,人们倾向于用茶叶现泡,现有茶漏杯可用于实现冲泡茶叶时的茶水分离,具体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3776577U”、“CN209436953U”和“CN202858677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内容。对于果汁,人们则倾向于采用鲜榨的方式获取,如此可更能保证果汁的营养和口感。现有榨汁器可用于人工手动进行榨汁,具体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2665190U”、“CN203028928U”和“CN101558957B”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内容。
以往,上述茶漏杯和榨汁器的功能都是相互独立,没有相关性。但现有设计中已经存在将茶漏杯与榨汁器相结合的产品,即该容器即可用于泡茶,实现茶水分离;又可用于榨取果汁使用。具体可参考公告号为“CN2650649Y”、“CN203676817U”、“CN205625497U”和“CN208064993U”的中国专利文本,举例来说;
公告号为“CN20562549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一种多用途杯具,包括杯体和可拆卸地组装至杯体内部的茶漏,茶漏呈中空的尖锥体状,其锥壁围绕形成容纳茶叶的容纳腔,锥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漏孔,茶漏的锥底面设有用于取放茶叶的通孔,而在锥顶处形成刺破水果的凸刺。所述多用途杯具还包括设置于杯体顶端的开口处的转接环,茶漏嵌设于连接环中部空间内。本发明通过配置一个呈中空的尖锥体状的茶漏,一方面可将茶漏以尖锥端朝下地组装于杯体内而起到普通的茶漏作用,另一方面还可将茶漏以尖锥端朝上地组装于杯体内,而利用呈尖锥体状的茶漏作为榨汁部件,将水果自上而下地压紧在茶漏上而使果汁渗出并流入杯体内,使所述杯具兼具泡茶和榨取果汁的用途,实现一物多用。
又如公告号为“CN20806499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提供一种两用柠檬杯,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包括杯体和榨汁器,所述杯体包括上杯和下杯,所述榨汁器一侧向外凸起形成中空的凸部,榨汁器另一侧设有与凸部内部连通的开口,所述榨汁器外侧设有安装部,凸部嵌入上杯或下杯内,所述凸部上分布有贯穿凸部上下两侧的过滤孔,所述上杯与安装部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杯与安装部下端可拆卸连接。本发明设置的榨汁器能用于冲泡茶水和榨取柠檬汁,也可作为普通水杯使用,且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但是,上述公告号为“CN2650649Y”、“CN203676817U”、“CN205625497U”和“CN208064993U”的中国专利文本所记载的具有两用功能的杯具,都存在如下的共同问题:即这些方案中的内胆底部均是呈尖状或圆弧状,但其方案中内胆还需要作为茶漏使用;在内胆作为茶漏使用时,饮用时需要将内胆取出后饮用杯体内的茶水,尖状或圆弧状的内胆端部明显会使茶漏取出后无法独立放置而会产生倾倒,存在着放置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茶杯的内胆,该方案将多个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凸出于内胆本体锥体尖端中心处,使多个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之间的内胆本体外壁上构成凹槽;如此在作为茶漏时,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可作为支脚,用于平稳放置在平面上或其他容器上,从而解决了内胆作为茶漏时的放置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茶杯,该果茶杯具有上述内胆。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果茶杯的内胆;所述内胆能够正扣或反扣在杯体的杯口上分别作为茶漏或榨汁器;所述内胆包括呈锥体状的内胆本体,内胆本体的内部形成内胆腔,内胆本体上设有连通内胆本体内外壁的茶漏孔;所述内胆本体外壁上沿其周向向外突出设有用于榨汁的多个凸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单元在内胆本体锥体尖端部的一侧为第一端部,多个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凸出于内胆本体锥体尖端中心处,使多个凸部单元第一端部之间的内胆本体的锥体尖端中心处构成凹槽;所述内胆作为茶漏时,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作为支撑部放置于平面上。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果茶杯的内胆,该内胆包括内胆本体和挡环,内胆正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时,内胆本体伸入在杯体内部,其锥体状端部朝下;此时内胆作为茶漏,通过茶漏孔的设置实现茶水分离。内胆反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时,内胆本体架设在杯体上方,其锥体状端部朝上;此时内胆作为榨汁器,内胆本体外壁上的凸部单元用于挤压果肉,榨取果汁。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方案将多个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凸出于内胆本体锥体尖端中心处,使多个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之间的内胆本体外壁上构成凹槽;如此在作为茶漏时,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可作为支脚,用于平稳放置在平面上或其他容器上(如放置在倒置的杯盖),从而解决了内胆作为茶漏时的放置问题。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凸部单元之间构成第一导流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导流槽相通。该技术方案中,内胆作为榨汁器时,第一导流槽也对于内胆本体的外壁上的果汁进行导流,规范果汁流向。
作为优选,所述凸部单元围绕凹槽设置的第一端部呈圆弧形,第一端部的侧壁呈能够将果汁汇集在凹槽内的斜面。如上述方案中记载为了实现作为茶漏时的放置,内胆本体锥体尖端部并非完全是尖状,而此方案要求凸部单元并非由内胆本体锥体尖端中心处引出。在此基础上,将凸部单元围绕凹槽设置的第一端部呈圆弧形。在作为榨汁器,则当作为榨汁器时果子仅向下挤压内胆本体外侧壁时,圆弧形的第一端部一方面作为最主要榨汁部位进行榨汁,相比于尖状的榨汁器,圆弧形的榨汁部位增大了该挤压过程中的榨汁效果;且第一端部的侧壁呈能够将果汁汇集在凹槽内的斜面则会将果汁导流至凹槽内,上述凹槽与第一导流槽相通,在通过第一导流槽引流至第一通孔。另外,如上所述凸部单元的第一端部可作为支脚,用于放置在平面上,如放置在倒置的杯盖上,圆弧形的支脚更稳定且不易损坏,且使用时不易扎伤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流槽两侧的凸部单元侧壁呈能够将果汁汇集在第一导流槽中的斜面。该技术方案中,斜面的设置可将凸部单元挤压产生的果汁引流汇集到第一导流槽内,从而规范果汁流向。
作为优选,所述凸部单元的中部相对其两侧壁内凹形成第二导流槽。该技术方案中,上述内胆作为榨汁器时,第一步是果子向下挤压内胆本体外侧壁(该部分内容如上所述);第二步是手动扭动果子,使转动进行榨汁;上述第二步中,凸部单元榨取的果汁不仅仅可导流至第一导流槽内,也可导流至第二导流槽内,提升榨汁效率和果汁通过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茶漏孔包括第一茶漏孔,第一茶漏孔开设在内胆本体的锥体尖端部上,并与外侧壁上的凹槽相通。该方案中,第一茶漏孔开设在内胆本体的锥体尖端部上,对于内胆腔来说,是处于内胆腔的底部;当作为茶漏使用时,将茶漏取出杯体过程中,茶漏的腔底设置第一茶漏孔非常有必要,可将茶漏内的茶水完全流至杯体内,而不会在茶漏内部留有茶水。
作为优选,所述茶漏孔包括第二茶漏孔,第二茶漏孔开设在内胆本体的侧壁上并与第一导流槽和/或第二导流槽相通。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茶漏孔提升茶叶味道的渗透效率;并且在作为榨汁器时,第二茶漏孔也可作为果汁流道的通孔,供小部分果汁流过。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还包括设置在内胆本体开口端外沿上的挡环,内胆通过挡环正扣或反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分别作为茶漏和榨汁器;所述内胆的挡环上设有供果汁流入杯体内部的通孔,通孔包括处于第一导流槽末端部上的第一通孔,以及处于第二导流槽末端部上的第二通孔。(背景技术中的所引用的技术方案仅通过侧壁上的茶漏孔进行引导果汁流入杯体,明显存在不足之处,榨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果汁,但茶漏孔一方面较小(防止要防止茶叶漏出,故较小),另一方面是开在导流槽中部。故在榨汁过程中,果汁很容易在榨汁过程中沿导流槽流动而仅少量流过茶漏孔,导致无法通过杯体完全收集榨出的果汁。此方案在内胆通过挡环正扣或反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分别作为茶漏或榨汁器,且内胆的挡环上设有供果汁流入杯体内部的通孔,当作为榨汁器时,果汁沿着内胆本体的外壁流下,仅少部分由茶漏孔流入杯体内部内,而大部分通过内胆的挡环上的通孔流入杯体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挡环包括内环部和外环部,以及分隔内环部与外环部的挡壁;所述通孔开设在挡环的内环部上。
作为优选,内胆通过挡环的外环部正扣或反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分别作为茶漏和榨汁器,挡环的外环部上套设有胶套。该技术方案中,挡环包括内环部和外环部,以及分隔内环部与外环部的挡壁,通孔开设在挡环的内环部上,挡壁向内胆本体锥体尖端延伸可用于防止果汁外溢,挡壁向内胆开口端延伸则可在榨汁时伸入杯体内部,防止榨汁过程产生错位。外环部是供内胆正扣或反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分别作为茶漏和榨汁器,胶套的设置一方面降低了榨汁过程中,对于杯体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作为茶漏时,胶套还可作为防烫的拿取部。
一种果茶杯,包括杯体和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是如上所述的内胆。
一种果茶杯,包括杯体、内胆和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是如上所述的内胆,杯盖的下端面上设有盖槽;当所述内胆正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作为茶漏时,杯盖盖合在杯体上时,内胆的挡环上的挡壁伸入所述盖槽,杯盖的盖槽边缘与挡环外环部上胶套相贴合;此方案中,内胆的挡环上的挡壁伸入所述盖槽;杯盖的盖槽边缘与挡环外环部上胶套相贴合,可定位杯盖并保证密封、隔热效果。当所述内胆倒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作为榨汁器时,内胆的一部分挡环防止果汁外溢,内胆的另一部分挡环上的挡壁伸入杯体内部,防止内胆和杯体产生错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创造涉及的果茶杯内胆正放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涉及的果茶杯内胆反放示意图。
图3为内胆正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作为茶漏的示意图。
图4为内胆反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作为榨汁器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的果茶杯在盖合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的果茶杯在分离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果茶杯的内胆1,所述内胆1包括呈锥体状的内胆本体11,以及设置在内胆本体11开口端外沿上的挡环12。所述内胆1通过挡环12正扣或反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分别作为茶漏或榨汁器。具体来说,内胆1通过挡环12正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时,内胆本体11伸入在杯体内部,其锥体状端部朝下;此时内胆1作为茶漏,可用于实现泡茶时的茶水分离。内胆1通过挡环12反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时,内胆本体11架设在杯体上方,其锥体状端部朝上;此时内胆1作为榨汁器,可用于榨取果汁。
在具体的细化方案中,所述内胆本体11的内部形成内胆腔11a,内胆本体11上设有连通内胆本体11内外壁的茶漏孔。如图所示的方案中,所述茶漏孔包括第一茶漏孔131和第二茶漏孔132,第一茶漏孔131开设在内胆本体11的锥体尖端部上。该方案中,第一茶漏孔131开设在内胆本体11的锥体尖端部上,此位置对于内胆腔11a来说即是处于内胆腔11a的底部。当作为茶漏使用时,将茶漏取出杯体过程中,茶漏的腔底设置第一茶漏孔131非常有必要,可将茶漏内的茶水完全流至杯体内,而不会在茶漏内部留有茶水。所述第二茶漏孔132开设在内胆本体11的侧壁上,设置第二茶漏孔132提升茶叶味道的渗透效率;并且在内胆1作为榨汁器时,第二茶漏孔132也可作为果汁流道的通孔,供小部分果汁流过。
所述内胆本体11的外壁上向外突出设有用于榨汁的凸部单元14,凸部单元14用于挤压果肉,榨取果汁。具体方案中,凸部单元14有多个且沿内胆本体11的外壁周向设置,相邻两个凸部单元14之间构成第一导流槽151。内胆1作为榨汁器时,第一导流槽151对于内胆本体11的外壁上的果汁进行导流,规范果汁流向。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槽151两侧的凸部单元14侧壁呈能够将果汁汇集在第一导流槽151中的斜面,斜面的设置可将凸部单元14挤压产生的果汁引流汇集到第一导流槽151内,从而规范果汁流向。
所述凸部单元14在内胆本体11锥体尖端部的一侧为第一端部141,多个凸部单元14的第一端部141凸出于内胆本体11锥体尖端中心处,使多个凸部单元14的第一端部141之间的内胆本体11外壁上构成所述凹槽111,凹槽111与所述第一导流槽151相通。所述内胆1作为茶漏时,凸部单元14的第一端部141作为支撑部放置于平面上。由于内胆1还需要作为茶漏使用,在内胆1作为茶漏使用时,饮用时需要将内胆1取出后饮用杯体内的茶水。但现有的榨汁器顶部是尖状的,将端部做成尖状,明显会使茶漏取出后无法独立放置而会产生倾倒。本方案将多个凸部单元14的第一端部141凸出于内胆本体11锥体尖端中心处,使多个凸部单元14的第一端部141之间的内胆本体11外壁上构成凹槽111。如此在作为茶漏时,凸部单元14的第一端部141可作为支脚,用于放置在平面上或其他容器上(如放置在倒置的杯盖),便于内胆1使用,解决了内胆1作为茶漏时的放置问题。另外,如上所述第一茶漏孔131开设在内胆本体11的锥体尖端部上,因此也与外侧壁上的凹槽111相通。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凸部单元14呈开口朝下的U形形状,凸部单元14围绕凹槽111设置的第一端部141呈圆弧形,第一端部141的侧壁呈能够将果汁汇集在凹槽111内的斜面。如上述方案中记载为了实现作为茶漏时的放置,内胆本体11锥体尖端部并非完全是尖状,要求凸部单元14并非由内胆本体11锥体尖端中心处引出。在此基础上,将凸部单元14围绕凹槽111设置的第一端部141呈圆弧形;当内胆1作为榨汁器,果子仅向下挤压内胆本体11外侧壁时,圆弧形的第一端部141作为最主要榨汁部位进行榨汁,相比于尖状的榨汁器,圆弧形的榨汁部位增大了该挤压过程中的榨汁效果;且第一端部141的侧壁呈斜面,有利于将果汁导流至凹槽111内,凹槽111内的小一部分果汁通过第一茶漏孔131进入杯体中;由于凹槽111与第一导流槽151相通,凹槽111内的大一部分果汁通过第一导流槽151引流。另外,如上所述凸部单元14的第一端部141可作为支脚,用于放置在平面上或其他容器上如放置在倒置的杯盖,而圆弧形的支脚更稳定且不易损坏,且使用时不易扎伤人。
另如图中所示,所述凸部单元14的中部相对其两侧壁内凹形成第二导流槽152。内胆1作为榨汁器时,第一步是果子向下挤压内胆本体11外侧壁(该部分内容如上所述)。第二步是手动扭动果子,使转动进行榨汁。第二步中,凸部单元14榨取的果汁不仅仅可导流至第一导流槽151内,也可导流至第二导流槽152内,提升榨汁效率和果汁通过效率。另外,如上所述第二茶漏孔132开设在内胆本体11的侧壁上,故其会与第一导流槽151和/或第二导流槽152相通。第一导流槽151和第二导流槽152内引流果汁时,第二茶漏孔132也可作为果汁流道的通孔,供小部分果汁流过。图中所示的方案是第二茶漏孔132与凸部单元14外侧壁的第二导流槽152相通。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内胆1的挡环12上设有供果汁流入杯体内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处于第一导流槽151末端部上的第一通孔161,以及处于第二导流槽152末端部上的第二通孔162。第一通孔161处于第一导流槽151末端部上可将第一导流槽151所引流的果汁快速导入杯体内部,第二通孔162处于第二导流槽152末端部上可将第二导流槽152所引流的果汁快速导入杯体内部;从而提升果汁流入杯体内的效率,而不产生溢流。该方案的内胆本体11上设有连通内胆本体11内外壁的茶漏孔,并且内胆1的挡环12上设有供果汁流入杯体内部的通孔。在内胆1作为茶漏时,通过茶漏孔的设置实现茶水分离。在内胆1作为榨汁器时,所榨取的果汁沿着内胆本体11的外壁流下,仅少部分由茶漏孔流入杯体内部内,而大部分通过内胆1的挡环12上的通孔流入杯体内部。如此才能实现内胆1作为榨汁器时,果汁的高效收集。
如图中所示,所述挡环12包括内环部121和外环部122,以及分隔内环部121与外环部122的挡壁123,通孔(即包括第一通孔161和第二通孔162)开设在挡环12的内环部121上。该方案中,挡环12包括内环部121和外环部122,以及分隔内环部121与外环部122的挡壁123,挡壁123的一部分向内胆本体11锥体尖端延伸可在榨汁过程中防止果汁外溢,挡壁123的另一部分向内胆1开口端延伸则可在榨汁时伸入杯体内部,防止榨汁过程中内胆1与杯体产生错位。上述的内胆1具体是通过挡环12的外环部122正扣或反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分别作为茶漏和榨汁器,挡环12的外环部122上套设有胶套17。该方案中,外环部122是供内胆1正扣或反扣在杯体的杯口边缘上分别作为茶漏和榨汁器,胶套17的设置一方面降低了榨汁过程中,对于杯体的挤压和磨损。另一方面在作为茶漏时,胶套17还可作为防烫的拿取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果茶杯,包括杯体2和内胆1。如图3和4所示,所述内胆1是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内胆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果茶杯,包括杯体2、内胆1和杯盖3。如图3-6所示,所述内胆1是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内胆1,杯盖3的下端面上设有盖槽31。
如图3、5和6所示,当所述内胆1正扣在杯体2的杯口边缘上作为茶漏时,杯盖3盖合在杯体2上时,内胆1的挡环12上的挡壁123伸入所述盖槽31,杯盖3的盖槽31边缘与挡环12外环部122上胶套17相贴合。此方案中,内胆1的挡环12上的挡壁123伸入所述盖槽31。杯盖3的盖槽31边缘与挡环12外环部122上胶套17相贴合,可定位杯盖3并保证密封、隔热效果。
如图4所示,当所述内胆1倒扣在杯体2的杯口边缘上作为榨汁器时,内胆1的一部分挡环12防止果汁外溢,内胆1的另一部分挡环12上的挡壁123伸入杯体2内部,防止内胆1和杯体2产生错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果茶杯的内胆;所述内胆(1)能够正扣或反扣在杯体(2)的杯口上作为茶漏或榨汁器;所述内胆(1)包括呈锥体状的内胆本体(11),内胆本体(11)的内部形成内胆腔(11a),内胆本体(11)上设有连通内胆本体(11)内外壁的茶漏孔;所述内胆本体(11)外壁上沿其周向向外突出设有用于榨汁的多个凸部单元(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单元(14)在内胆本体(11)锥体尖端部的一侧为第一端部(141),多个凸部单元(14)的第一端部(141)凸出于内胆本体(11)锥体尖端中心处,使多个凸部单元(14)第一端部(141)之间的内胆本体(11)的锥体尖端中心处构成凹槽(111);所述内胆(1)作为茶漏时,凸部单元(14)的第一端部(141)作为支撑部放置于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茶杯的内胆,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多个凸部单元(14)之间构成第一导流槽(151),所述凹槽(111)与所述第一导流槽(151)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茶杯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单元(14)围绕凹槽(111)设置的第一端部(141)呈圆弧形,第一端部(141)的侧壁呈能够将汁液汇集在凹槽(111)内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茶杯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151)两侧的凸部单元(14)侧壁呈能够将汁液汇集在第一导流槽(151)中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茶杯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单元(14)的中部相对其两侧壁内凹形成第二导流槽(1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茶杯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孔包括第一茶漏孔(131)和第二茶漏孔(132),第一茶漏孔(131)开设在内胆本体(11)的锥体尖端部上,并与外侧壁上的凹槽(111)相通;第二茶漏孔(132)开设在内胆本体(11)的侧壁上并与凸部单元(14)外侧壁的第二导流槽(152)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果茶杯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还包括设置在内胆本体(11)开口端外沿上的挡环(12),内胆(1)通过挡环(12)正扣或反扣在杯体(2)的杯口边缘上分别作为茶漏和榨汁器;所述内胆(1)的挡环(12)上设有供汁液流入杯体(2)内部的通孔,通孔包括处于第一导流槽(151)末端部上的第一通孔(161),以及处于第二导流槽(152)末端部上的第二通孔(162)。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果茶杯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环(12)包括内环部(121)和外环部(122),以及分隔内环部(121)与外环部(122)的挡壁(123);所述通孔开设在挡环(12)的内环部(121)上。
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果茶杯的内胆,其特征在于:内胆(1)通过挡环(12)的外环部(122)正扣或反扣在杯体(2)的杯口边缘上作为茶漏或榨汁器,挡环(12)的外环部(122)上套设有胶套(17)。
10.果茶杯,包括杯体(2)、内胆(1)和杯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是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内胆(1),杯盖(3)的下端面上设有盖槽(31);当所述杯盖(3)盖合在杯体(2)上时,内胆(1)的挡环(12)上的挡壁(123)伸入所述盖槽(31);杯盖(3)的盖槽(31)边缘与挡环(12)外环部(122)上胶套(17)相贴合;当所述内胆(1)倒扣在杯体(2)的杯口边缘上作为榨汁器时,内胆(1)的一部分挡环(12)防止汁液外溢,内胆(1)的另一部分挡环(12)上的挡壁(123)伸入杯体(2)内部,防止内胆(1)和杯体(2)产生错位。
CN202010000346.7A 2020-01-02 2020-01-02 果茶杯及其内胆 Pending CN1109739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0346.7A CN110973947A (zh) 2020-01-02 2020-01-02 果茶杯及其内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0346.7A CN110973947A (zh) 2020-01-02 2020-01-02 果茶杯及其内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3947A true CN110973947A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80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0346.7A Pending CN110973947A (zh) 2020-01-02 2020-01-02 果茶杯及其内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39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2483A1 (en) * 2021-08-04 2023-02-09 Contra Vision Limited Beverage making, serving and clearing assembl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2483A1 (en) * 2021-08-04 2023-02-09 Contra Vision Limited Beverage making, serving and clearing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9621B (zh) 从胶囊中制备饮料的方法
BRPI0609967A2 (pt) dispositivo e cápsula descartável para a produção de produtos lìquidos, em particular, bebidas
CN110973947A (zh) 果茶杯及其内胆
CN106983369B (zh) 通过内部形变刺穿的饮品容器及其饮品制备方法
CN211704200U (zh) 果茶杯及其内胆
CN212186109U (zh) 一种果茶杯及其内胆
CN203676817U (zh) 水果压榨杯
CN208573425U (zh) 榨汁袋和具有其的榨汁机
CN102670044A (zh) 榨汁饮用一体式吸管饮料杯
CN209739732U (zh) 长效即配饮料瓶盖
CN208318930U (zh) 用于榨汁机的分离器及榨汁机
CN218128035U (zh) 果汁与果渣浮沫分离壶
CN203776645U (zh) 一种多功能榨汁杯
CN106618139A (zh) 一种榨汁袋
CN211299449U (zh) 一种榨汁器及具有该榨汁器的果汁杯
CN208064993U (zh) 一种两用柠檬杯
CN201253065Y (zh) 一次性杯
CN213736727U (zh) 一种柠檬叶茶包
CN219613614U (zh) 多用型组合式滤杯
CN218127965U (zh) 一种新型杯盖开关
CN104983253B (zh) 一种茶水分离泡茶器
CN211862503U (zh) 一种婴幼儿辅食榨汁器
CN211996992U (zh) 一种带饮料吸管的多功能饮料瓶
CN213993293U (zh) 分离装置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259742U (zh) 一种即配式饮料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