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0275A - 断路器组件及电动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组件及电动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0275A
CN110970275A CN201911182596.0A CN201911182596A CN110970275A CN 110970275 A CN110970275 A CN 110970275A CN 201911182596 A CN201911182596 A CN 201911182596A CN 110970275 A CN110970275 A CN 110970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ggle
supporting structure
elastic
shifting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825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0275B (zh
Inventor
冉小可
郭威
李祥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825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02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0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0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0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0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42Induction-motor, induced-current, or electrodynamic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43Electrodynamic release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66Power reset mechanisms
    • H01H71/70Power reset mechanisms actuated by electric motor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断路器组件及其电动操作装置。电动操作装置包括支撑结构、电机、传动机构、拨动机构及复位弹性结构,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传动机构活动地装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并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拨动机构与所述支撑结构滑动相接,所述拨动机构用于与所述断路器的操作手柄配合相接,所述拨动机构能够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下相对所述支撑结构运动,以带动所述操作手柄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所述复位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拨动机构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所述复位弹性结构用于复位所述拨动机构至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初始位置。通过复位弹性结构在拨动机构在分闸或合闸运动后进行快速复位,而无需电机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电能。

Description

断路器组件及电动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低压电器及配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组件及其电动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低压电器及配电技术领域,断路器(例如塑壳断路器或小型断路器)可通过电动操作装置实现远程自动闭合、自动断开及自动重合功能。现有的电动操作装置中,拨动机构在对断路器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后,需通过电机反转方能进行复位,如此,降低电路操作装置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电动操作装置及断路器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操作装置,包括支撑结构、电机、传动机构、拨动机构及复位弹性结构,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传动机构活动地装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并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拨动机构与所述支撑结构滑动相接,所述拨动机构用于与所述断路器的操作手柄配合相接,所述拨动机构能够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下相对所述支撑结构运动,以带动所述操作手柄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所述复位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拨动机构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所述复位弹性结构用于复位所述拨动机构至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初始位置。
由于复位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拨动机构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拨动机构相对支撑结构运动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时,复位弹性结构受力变形储能。拨动机构对断路器完成分闸或合闸操作后,由于复位弹性结构的弹性作用,拨动机构能够快速复位至所述拨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初始位置,如此,无需通过电机反转复位,有利于简化控制,提高电动操作装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电能。另外,支撑结构还能够安装于一外部的安装结构上,使得电动操作装置无需由断路器支撑,即电动操作装置可适用多个断路器,提高了电动操作装置的适配性。
所述拨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初始位置为,电动操作装置无需带动断路器的拨动手柄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时,所述拨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操作装置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触发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在接触所述拨动机构时推动所述拨动机构于所述支撑结构上作运动并压缩所述复位弹性结构,所述传动机构在脱离所述拨动机构后能够推动所述触发机构,使所述触发机构生成触发位置信号,所述电机用于根据所述触发位置信号停止输出动力。
所述触发机构生成触发位置信号,意味着拨动机构到达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所述电机在拨动机构到达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后即停止输出动力,如此,提高电动操作装置的自动化,有利于降低能量损耗。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拨杆及触发器,所述拨杆与所述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触发器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在脱离所述拨动机构后推动所述拨杆转动,所述拨杆推动所述触发器进而触发所述触发器生成所述触发位置信号。通过传动机构推动所述拨杆转动而触发所述触发器,使得传动机构与触发机构在空间上排布紧凑,减小电动操作装置的占用空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推动齿轮单元,所述推动齿轮单元上具推杆,所述推杆用于在所述电机驱动下沿第一转向转动,推动所述拨动机构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到达第一位置,以及在脱离所述拨动机构后推动所述拨杆转动而抵持所述触发器,所述推杆还用于在所述电机驱动下沿第二转向转动,推动所述拨动机构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到达第二位置,以及在脱离所述拨动机构后推动所述拨杆转动而抵持所述触发器,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由于拨动机构到达第一位置(例如合闸位置)及第二位置(例如分闸位置)时,即电动操作装置合闸到位与分闸到位共用同一个触发器产生位置信号,控制简单,亦减少了控制器件,有利于简化电动操作装置的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操作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止挡机构,所述止挡机构包括拨叉及止挡弹性件,所述拨叉与所述支撑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止挡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拨叉之间,所述拨叉用于在所述拨动机构回复至初始位置时与所述拨动机构相抵。止挡机构能够缓冲所述复位弹性结构在复位拨动机构回复初始位置过程中,所述拨动机构受到的冲击,降低了拨动机构复位时偏离初始位置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电动操作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拨叉包括转动部、第一止挡部及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凸设于所述转动部的同一侧,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拨动机构朝向所述拨叉的一侧设挡合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在所述拨动机构从第一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时与所述挡合部的第一端相抵,所述第二止挡部用于在所述拨动机构从第二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时与所述挡合部的第二端相抵。拨叉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有利于减少止挡机构的占用空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拨动手柄、滑块及储能弹性件,所述滑块与所述拨动手柄及所述支撑结构均滑动连接,所述储能弹性件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拨动手柄之间,所述复位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拨动手柄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所述电动操作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锁持机构,当所述锁持机构处于锁持状态时,所述锁持机构能够与所述拨动手柄相抵,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拨动手柄运动而抵持所述储能弹性件进行储能,并推动所述锁持机构运动解锁,所述锁持机构解锁后,由于所述储能弹性件的弹性作用,所述拨动手柄能够推开所述锁持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到达第一位置实现所述断路器合闸。
由于拨动机构设有储能弹性件,即拨动机构具有储能快速运动功能,方便运用于不具备储能快速闭合功能的断路器中。所述锁持机构在处于锁持状态时,由于所述锁持机构的阻挡作用,即使传动机构推动滑块相对支撑结构运动,所述拨动手柄在第一方向上不能相对支撑结构运动,使得滑块相对支撑结构运动而压缩储能弹性件进行储能,滑块在沿第一方向运动过程中能够推动锁持机构运动解锁。所述锁持机构解锁后,由于所述储能弹性件的弹性作用,所述拨动手柄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迅速运动到达第一位置,实现快速合闸,进一步提高了电动操作装置的适用范围,缩短了断路器的响应时间,提高了合闸效率。
基于所述储能弹性件的弹性作用,滑块回复至拨动手柄上的初始位置。另外,由于复位弹性件的作用,拨动机构在对断路器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后能够快速回复初始位置,提高了电动操作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滑槽,所述拨动手柄上设有收容槽,所述滑块包括固定连接的滑动部、第一推动部及解锁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储能弹性件活动地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推动部用于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下压缩所述储能弹性件进行储能,及所述解锁部用于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下推动所述锁持机构运动解锁。
通过于支撑结构上设置滑槽,滑块通过滑动部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通过第一推动部与隔板滑动连接,实现支撑结构与拨动手柄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储能弹性件活动地收容于所述收容槽,能够有效保护储能弹性件,减少外部元件对储能弹性件的影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拨动机构设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二推动部穿设于所述滑槽并露出所述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推动部具用于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抵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弧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对所述传动机构于所述第二推动部上的运动进行导向。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部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收容段、第二收容段及第三收容段,所述拨动机构还包括推板,所述第一推动部活动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段,所述推板活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段,所述储能弹性件活动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段并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收容段,所述推板位于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储能弹性件之间,所述第二收容段与所述第一收容段之间形成第一限位台阶,所述推板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相抵。
所述第三收容段用于对储能弹性件的运动进行导向,从而提高电动操作装置的操作精度。所述推板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相抵,防止储能弹性件回复原始形状时偏离位于拨动手柄上的初始位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动操作装置的操作精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持机构包括锁扣、第一弹性件、挡设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锁扣与所述挡设件均与所述支撑结构转动相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锁扣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挡设件之间,所述锁扣用于与所述挡设件的一端锁合于一起,使得所述挡设件远离所述锁扣的一端能够与所述拨动手柄相抵,所述解锁部用于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下推动所述锁扣转动从而脱离所述挡设件。
由于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弹性抵持作用,锁扣与挡设件锁持于一起时,即锁持机构处于锁持状态时状态稳定,有利于提高电动操作装置的操作可靠性。通过传动机构在推动滑块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推动所述锁扣转动从而脱离所述挡设件实现对锁持机构进行解锁,运动过程简单。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扣包括锁持部及与所述锁持部固定连接的推动部,所述锁持部与所述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锁扣凹设锁持槽,所述推动部用于与所述解锁部相抵,所述挡设件具用于与所述锁持槽锁持于一起的锁合凸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挡设件包括锁合部、挡设部及连接部,所述锁合部与所述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锁合凸起凸设于所述锁合部的一端,所述挡设部由所述锁合部背离所述锁合凸起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凸设于所述挡设部与所述锁合部连接的一端,所述连接部朝向背离所述锁合部所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所述挡设部用于与所述拨动手柄相抵。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隔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相接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所述隔板固定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两个收容部分,所述隔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侧面朝向的收容部分,所述拨动机构与所述隔板滑动相接并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朝向的收容部分,所述拨动机构部分从所述第二壳体露出用于与所述断路器的操作手柄配合相接。由于隔板将收容空间分隔成两个部分,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侧面朝向的收容部分,所述拨动机构与所述隔板滑动相接并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朝向的收容部分,如此,能够合理排布元件,使得电动操作装置结构紧凑化,减小电动操作装置的占用空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上设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锁扣与所述挡设件之间,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所述挡设件相抵,从而防止挡设件在第二弹性件弹性作用下回复初始位置时过度转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上具容纳部,所述拨动机构对应所述容纳部具抵持部,所述复位弹性结构收容于所述容纳部及所述抵持部,所述拨动机构相对所述支撑结构运动时压缩所述复位弹性结构。由于复位弹性结构收容于容纳部及抵持部内,使得复位弹性结构不易脱离支撑结构及拨动机构,且容纳部及抵持部在复位弹性结构收缩运动及伸展运动进行导向,有利于提高电动操作装置的分闸操作及合闸操作的精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第一齿轮单元、第二齿轮单元、第三齿轮单元及推动齿轮单元,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单元、所述第二齿轮单元、所述第三齿轮单元、所述第四齿轮单元及所述推动齿轮单元均能够转动地装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第一齿轮单元与蜗杆啮合,第二齿轮单元与第一齿轮单元啮合,第三齿轮单元与第二齿轮单元啮合,第四齿轮单元与第三齿轮单元啮合,推动齿轮单元与第四齿轮单元啮合,推动齿轮单元用于推动拨动机构相对支撑结构运动。所述推动齿轮单元在通过多级减速后能够输出较大的推力,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操作装置的操作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断路器组件,包括断路器及如上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通过复位弹性结构在拨动机构对断路器完成分闸或合闸操作后进行快速复位,而无需通过电机反转复位,有利于简化控制,提高电动操作装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电能。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断路器组件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支撑结构装设于所述移动装置上。
由于电动操作装置由移动装置支撑,而不需固定于断路器上,电动操作装置不局限于运用于一个断路器上,而能够适用多个断路器,从而提高了电动操作装置的应用范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断路器的数量大于一个,所述断路器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获取的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电动操作装置移动至预设位置,及控制电动操作装置对所述预设位置上的断路器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动操作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动操作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电动操作装置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电动操作装置去除第二壳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电动操作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电动操作装置的又一部分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9为拨动机构与隔板组装于一起的示意图;
图10为拨动机构与隔板组装于一起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拨动机构与隔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电动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装置位于初始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13为拨动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4为拨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为电动操作装置进行合闸操作时的部分结构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16为电动操作装置进行分闸操作时的部分结构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17为电动操作装置进行合闸操作过程中,拨动手柄与挡设件贴合于一起的立体剖视图;
图18为电动操作装置进行合闸操作过程中,滑块压缩储能弹性件的立体剖视图;
图19为电动操作装置进行合闸操作时,拨动手柄到达第一位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20为电动操作装置完成合闸操作后,推动齿轮单元的推杆推动拨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电动操作装置完成合闸操作后的一状态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22为电动操作装置进行分闸操作,拨动手柄到达第二位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2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动操作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断路器组件200包括电动操作装置100、断路器201、控制器203及移动装置205。控制器203与电动操作装置100通信连接,用于控制电动操作装置100及移动装置205。电动操作装置100装设于移动装置205上,用于带动断路器201的操作手柄2011进行分合闸操作,以实现远程控制断路器201的闭合、断开或重合功能。
本实施方式中,断路器201的数量为多个,图1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一个。控制器203内预存有每个断路器201对应的位置信息。控制器203用于获取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对一预设位置上的断路器201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控制器203用于根据获取的操作指令控制移动装置205带动电动操作装置100至预设位置,实现带动对应所述预设位置上的断路器201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
由于电动操作装置100由移动装置205支撑,而不需固定于断路器201上,电动操作装置100不局限于运用于一个断路器上,而能够适用多个断路器,从而提高了电动操作装置100的应用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205包括滑轨2051及与滑轨2051滑动相接的移动滑块2051,电动操作装置100与移动滑块2051滑动连接。可以理解,移动装置205也可以为其他机构或装置,例如,起吊设备;可以省略移动装置205及控制器203;对断路器201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断路器201也可以为一个或两个。
请参阅图2-图5,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动操作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电动操作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电动操作装置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电动操作装置去除第二壳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电动操作装置100包括支撑结构31、电机32、传动机构33、拨动机构35、复位弹性结构36、触发机构34、锁持机构37及止挡机构39。
电机32、传动机构33、触发机构34、拨动机构35、复位弹性结构36、锁持机构37及止挡机构39等结构装设并收容于支撑结构30内。传动机构33与电机32连接。复位弹性结构35连接于拨动机构35与支撑结构30之间,用于复位拨动机构35。在拨动机构35对断路器201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后,复位弹性结构36帮助拨动机构35快速复位至支撑结构31上的初始位置,而无需通过电机反转复位,有利于简化控制,提高电动操作装置100的工作效率。拨动机构35位于支撑结构31上的初始位置为,电动操作装置100无需带动断路器201的拨动手柄2011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时,拨动机构35位于支撑结构31上的位置。
拨动机构35用于在传动机构33带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到达支撑结构31的第一位置(即合闸位置)实现断路器201的合闸操作(即闭合断路器201),或沿第二方向运动到达支撑结构31的第二位置(即分闸位置)实现断路器201的分闸操作(即断开断路器201),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方向相反。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可以为分闸位置,第二位置可以为合闸位置。
传动机构33还用于在拨动机构35到达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后推动触发机构34,以使触发机构34生成对应的触发位置信号控制电机32停止输出动力,方便控制,提高电动操作装置100的自动化,有利于降低能量损耗。锁持机构37用于在锁持状态时与拨动机构35相抵而辅助拨动机构35进行储能,以使拨动机构35能够快速到达第一位置,实现快速合闸。止挡机构39用于与拨动机构35相抵,以缓冲复位弹性结构36对拨动机构35的冲击,降低拨动机构35在复位过程中偏离初始位置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电动操作装置100的操作精度。电动操作装置100不用同断路器的手柄固定在一起,每次分闸或合闸操作后,拨动机构35可恢复到初始位置,因此配合移动装置205,电动操作装置100可以连续操作多个断路器201的闭合或断开。
支撑结构30包括第一壳体311、第二壳体313及隔板3155。第二壳体313盖设于第一壳体311上并与第一壳体311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13上设有通孔3131。第二壳体313大致呈盖板状。隔板3153固定收容于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共同围成的收容空间301并将所述收容空间301分隔成两个收容部分,以将电机32、传动机构33、触发机构34、拨动机构35、复位弹性结构36、锁持机构37及止挡机构39排布装配于两个收容部分内,使得电动操作装置100的结构紧凑,从而有效利用空间,减少电动操作装置100的占用空间。
请参阅图6,第一壳体311包括本体3111及装设部3113,本体3111与第二壳体313固定相接,装设部3113凸设于本体3111背离第二壳体313的外侧面上。装设部3115用于与移动装置205滑动相接。
请结合参阅图7,图7为图2所示的电动操作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隔板315大致为板状结构。隔板3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3151及第二侧面3152,其中,第二侧面3152朝向第二壳体313设置。第一侧面3151上凹设限位槽3153,用于对电机32进行限位。隔板315上贯通第一侧面3151与第二侧面3152开设滑槽3155,用于与拨动机构35滑动连接。隔板315于第一侧面3151上还凸设容纳部3156,用于容纳复位弹性结构36。
可以理解,不限定隔板315固定收容于第一壳体311,隔板315也可以固定收容于第二壳体313内,或者,隔板315与第一壳体311及第二壳体313均固定相接,隔板315固定收容于收容空间301即可。
电机32固定于第一壳体311内并部分收容于限位槽3153内。由于限位槽3153的限位作用,电机32不易松动,有利于提高电动操作装置100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可以理解,电机32也可以直接固定于隔板315上,限位槽3153可以省略。
传动机构33与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请再次参阅图3并结合参阅图8,图8为图2所示的电动操作装置的又一部分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传动机构33包括蜗杆331及多个齿轮单元。蜗杆331与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多个齿轮单元包括第一齿轮单元334、第二齿轮单元335、第三齿轮单元336、第四齿轮单元337及推动齿轮单元338。第一齿轮单元334、第二齿轮单元335、第三齿轮单元336、第四齿轮单元337及推动齿轮单元338均与第一壳体311的内壁转动相接。其中,第一齿轮单元334与蜗杆331啮合,第二齿轮单元335与第一齿轮单元334啮合,第三齿轮单元336与第二齿轮单元335啮合,第四齿轮单元334与第三齿轮单元336啮合,推动齿轮单元338与第四齿轮单元334啮合。推动齿轮单元338在通过多级减速后能够输出较大的力矩。推动齿轮单元338朝向第一侧面3151的一面凸设推杆339,推杆339用于推动触发机构34及拨动机构35。
可以理解,不限定各齿轮单元与第一壳体311转动相接,也可以可转动设置于其他结构上,例如第一侧面3151上;对齿轮单元的数量、各个齿轮单元中的齿轮数量及排布方式均不作限定。可以理解,传动机构33不限定为包括蜗杆331及多个齿轮单元的结构,其可以为其他结构,满足传动机构33将电机32的动力输出至拨动机构35即可。
触发机构34包括拨杆341、电路板342、触发器343及连接器345。拨杆341与第一壳体311的内壁转动连接。拨杆341位于推动齿轮单元338远离第三齿轮单元336的一侧。电路板342固定于第一壳体311的内壁上。触发器343固定于电路板342上,并位于拨杆341与电机32之间。连接器345固定于电路板342上,触发器343位于连接器345与推动齿轮单元338之间。连接器345与触发器343电性连接。拨杆341用于在推动齿轮单元338的推杆339的驱动下压合触发器343以使触发器343生成触发位置信号。连接器345用于将触发器343生成的触发位置信号输送至控制器203,控制器203根据触发位置信号发出指令至电机32。可以理解,连接器45可以省略,触发器343与控制器203通信连接。可以理解,拨杆341也可以转动地设置于第一侧面3151上,电路板342也可以固定于与第一侧面3151上。
本实施方式中,拨杆341远离触发器343的一端具切口从而形成导向面3413(如图3所示),推杆339脱离拨动机构35后接触导向面3413,从而推动拨杆341转动。导向面3413大致为弧面。推杆339不管沿第一转向还是沿第二转向转动,均能够从切口进入与导向面3413接触。可以理解,不限定导向面3413的结构。
推动齿轮单元338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通过推杆339推动拨动机构35运动,由于推杆339作圆周运动,而拨动机构35作直线运动,推杆339在推动拨动机构35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一段时间后均会脱离拨动机构35并推动拨杆341转动。可以理解,推杆339用于沿第一转向转动时与拨动机构35接触以推动拨动机构35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并在脱离拨动机构35后推动拨杆339转动以压合触发器343;或者,推杆359用于沿第二转向转动时与拨动机构35接触以压合拨动机构35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并在脱离拨动机构35后推动拨杆339转动以压合触发器343。由于电动操作装置100的分闸操作与合闸操作完成时共用同一个触发器343触发位置信号,简化控制及减少控制器件,降低了电动操作装置100的成本。
本实施方式中,触发器343为微动开关,触发器343朝向拨杆341的一侧设有触点(图未示),拨杆341能够在推动齿轮单元338的推杆339的推动下压合触发器343,触发器343的触点接触状态发生改变并生成对应的触发位置信号。
请再次参阅图3与图4,拨动机构35包括拨动手柄351、滑块353、推板355及储能弹性件356。拨动手柄351通过滑块353与隔板315滑动相接,推板355及储能弹性件356收容于拨动结构35内,推板355位于滑块353与储能弹性件356之间。
更为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7,以及图9至图11,图9为拨动手柄与隔板组装于一起的示意图,图10为拨动手柄与隔板组装于一起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11为图9所示的拨动机构与隔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拨动手柄351包括主体3511、拨动部3513、收容部3514、挡合部3515及抵持部3517。拨动部3513凸设于主体3511背离隔板315的侧面上,用于配合断路器201的操作手柄2011,以带动断路器201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行合闸操作,或沿第二方向运动进行分闸操作。本实施方式中,拨动部3513为凹槽结构,用于收容部分断路器201的操作手柄2011。收容部5314、挡合部3515及抵持部3517凸设于主体3511朝向隔板315的一面。抵持部3517对应容纳部3156设置(如图10所示)。
请结合参阅图7、图12-图14,图12为电动操作装置的电动操作装置位于初始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剖视图,图13为拨动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14为拨动机构的立体组分解示意图,所述初始状态为,电机32未输出动力,即电动操作装置100未带动断路器201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拨动机构35位于其初始位置上。
收容部3514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收容段3522、第二收容段3523及第三收容段3524。第一收容段3522的宽度小于第二收容段3523的宽度,从而形成第一限位台阶3525。第二收容段3523的宽度大于第三收容段3524的宽度,从而形成第二限位台阶3527。第一限位台阶3525与第二限位台阶3527用于与推板355相抵,以对储能弹性件356的行程进行限定。推板355与第一限位台阶3525相抵,亦能够防止储能弹性件356回复原始形状时偏离位于拨动手柄351上的初始位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动操作装置100的操作精度。可以理解,不限定收容部3514包括三个宽度不同的收容段,收容部3514可以为宽度一致的槽,收容部3514也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宽度不同的收容段,第一限位台阶3525形成于收容部3514的内壁上即可。
收容部3514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528与第二端3529。第一收容段3522位于第一端3528。挡合部3515凸设于收容部3514的一侧,并朝向止挡机构39设置。抵持部3517对应容纳部3156凸设于收容部3514上并背离挡合部3515。容纳部3156及抵持部3517均大致为槽状结构。本实施方式中,抵持部3517的长度大致与容纳部3156的长度相同。容纳部3156的开口朝向背离第二侧面3152的方向设置,抵持部3517的开口朝向隔板315设置。抵持部3517与容纳部3156共同形成容纳复位弹性结构36的容纳空间。
滑块353与隔板315的滑槽3155滑动连接并位于第二侧面3152与拨动手柄351之间。滑块353包括滑动部3531(如图7所示)、第一推动部3532(如图7所示)、解锁部3533(如图7所示)及第二推动部3535(如图7所示)。滑动部3531大致呈板状。滑动部3531与滑槽3155滑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3531通过导轨3539(如图13所示)与滑槽315滑动相接。当滑动部3531的导轨3539与滑槽315的第一端的端壁相抵时,即意味着拨动机构35到达支撑结构31的隔板315上的第一位置;当滑动部3531的导轨3539与滑槽315的第二端的端壁相抵时,即意味着拨动机构35到达支撑结构31的隔板315上的第二位置。可以理解,不限定滑动部3531的导轨3539与滑槽315的第一端的端壁相抵时到达第一位置,不限定滑动部3531的导轨3539与滑槽315的第二端的端壁相抵时到达第二位置。
第一推动部3532凸设于滑动部3531背离隔板315的一侧。第一推动部3532活动地收容于第一收容段3522内。解锁部3533凸设于滑动部3531背离隔板315的一侧并间隔第一推动部3532设置,用于在滑块353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推动锁持机构37运动进行解锁。第二推动部3535凸设于滑动部3531背离第一推动部3532的一侧。第二推动部3535通过滑槽3155露出第一侧面3151,用于与推杆339相抵。
第二推动部3535形成导向面3537(如图13所示),用于与推动齿轮单元338上的推杆339相抵。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面3537为弧面结构,以对推杆339于导向面3537上的运动进行导向,更为顺畅及稳定。
当推动齿轮单元338沿第一转向(例如逆时针)转动时,推杆339推动滑块353的第二推动部3535,使得滑块353沿滑槽315朝向隔板315设有触发机构34的端部所在方向,即第一方向(如图15中的箭头F1所指方向)运动,滑块353能够带动拨动手柄351拨动操作手柄2011进行合闸操作,实现闭合断路器201。
请参阅图16,当推动齿轮单元338沿第二转向(例如顺时针)转动时,推杆339推动滑块353沿滑槽315朝向远离设有触发机构34的端部所在方向,即第二方向(图16中的箭头F2所指方向)运动,滑块353能够带动拨动手柄351拨动操作手柄2011进行分闸操作,实现断开断路器201。
请再次参阅图12,推板355收容于第二收容段3523,储能弹性件356收容于第三收容段3524并部分伸入第二收容段3523。推板355位于第一推动部3522与储能弹性件356之间。滑块353在推动齿轮单元338的推杆339推动下,能够推动推板355朝向第三收容段3524所在方向运动,进而压缩储能弹性件356进行储能。
复位弹性结构36收容于容纳部3156与抵持部3517内。当拨动手柄351受力相对隔板315运动时,复位弹性结构36能够被抵持部3517压缩变形进行储能。
可以理解,不限定复位弹性结构36收容于容纳部3156与抵持部3517内,例如,复位弹性结构36固定连接于拨动手柄351与隔板315之间,或者,拨动手柄351上设第一挡板,隔板315上设第二挡板,复位弹性结构36位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
请再次参阅图3、图4与图12,锁持机构37设置于第二侧面3152上并与收容部3514的第二端3529相邻设置,用于锁持拨动机构35。锁持机构37包括锁扣371、第一弹性件373、挡设件375及第二弹性件377。锁扣371转动地装设于第二侧面3152上。
锁扣371包括锁持部3711及与锁持部3711固定连接的推动部3713上。锁持部3711与第二侧面3152转动连接。锁持部3711在远离推动部3713的一端凹设锁持槽3715,锁持槽3715用于与挡设件375锁持于一起。推动部3713设于锁扣371与主体3511相邻的一端。推动部3713能够在解锁部3533的推动下,带动锁扣3711转动,以使锁扣371脱离挡设件375,实现锁持机构37的解锁。
第一弹性件373的一端与第二侧面3152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373的另一端与锁扣371的锁持部3711相抵,用于复位锁扣371,以及为锁扣371锁合挡设件375提供弹性抵持力,使挡设件375不易脱离锁扣371,从而提高电动操作装置100的可靠性。
挡设件375转动地装设于第二侧面3152上。挡设件375大致呈L形。挡设件375包括锁合部3751、挡设部3753及连接部3755。锁合部3751与第二侧面3152转动连接。锁合部3751的一端上设有锁合凸起3757。挡设部3753由锁合部3751背离锁合凸起3757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用于与收容部3514的第二端3529相抵。连接部3753凸设于挡设部3753与锁合部375连接的一端,连接部3753朝向背离锁合部3751所在方向延伸。锁扣371位于第一弹性件373与挡设件375之间。隔板315还于第二侧面3152上凸设限位凸起318,用于与挡设件375的挡设部3753相抵,以对挡设件375进行限位,从而防止挡设件375过度旋转。
第二弹性件377的一端与第二侧面3152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377的另一端与挡设部3753相抵,用于复位挡设件375,以及为挡设件375锁合于锁扣371提供弹性抵持力,使挡设件375不易脱离锁扣371,从而提高电动操作装置100的可靠性。
当挡设件375的锁合凸起3757容纳于锁持槽3715时,锁持机构37处于锁持状态。当挡设件375的锁合凸起3757脱离锁持槽3715时,锁持机构37处于解锁状态。
可以理解,不限定锁持机构37的结构,其能对拨动机构35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行挡设,并在储能弹性件356储能后脱离拨动机构35即可,例如,滑块353上不设解锁部3533,锁持机构37在与拨动机构35相抵预设时长后即脱离拨动机构35。
止挡机构39包括拨叉391及止挡弹性件393。拨叉391与第二侧面3152转动连接并能够与挡合部3515相抵。第一弹性件343位于锁扣371与拨叉391之间。拨叉391包括转动部3911、第一止挡部3913及第二止挡部3915。转动部3911与第二侧面3152转动连接。转动部3911固定连接于第一止挡部3913与第二止挡部3915之间。第一止挡部3913、第二止挡部3915凸设于转动部3911的同一侧。相较于第二止挡部3915,第一止挡部3913位于拨叉391与第二弹性件373较为相邻的一端。止挡弹性件393的一端与第二侧面3152固定连接,止挡弹性件393的另一端与转动部3911靠近第一止挡部3913的一端相抵。止挡弹性件393用于复位拨叉391,以及在拨叉391与拨动手柄351的挡合部3515相抵时提供弹性抵持力,使拨动手柄351不易脱离拨叉391,从而提高电动操作装置10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不限定止挡机构39的结构,其能对拨动机构35进行挡设,使拨动机构35在回复初始位置时不偏离即可。
当第一止挡部3913与挡合部3515相抵时,拨动手柄351位于隔板315上的初始位置,拨动手柄351未压缩复位弹性结构36。第一止挡部3913与挡合部3515相抵,可能是拨动机构51在分闸动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也可能是拨动机构351在分闸动作完成后由于复位弹性结构36的弹性作用下而回复至初始位置。当第二止挡部3915与挡合部3515相抵时,拨动手柄351位于隔板315上的初始位置。第二止挡部3915与挡合部3515相抵,可能是拨动机构51在合闸动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也可能是拨动机构351在合闸动作完成后由于复位弹性结构36的弹性作用下而回复至初始位置。
以下对电动操作100对断路器201进行分闸操作及合闸操作进行简单说明。
电动操作装置100未带动断路器201的操作手柄2011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时,即电动操作装置100处于初始状态时,拨动手柄351位于隔板315上的初始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抵持部3517与容纳部3156对齐设置,复位弹性结构36呈自由伸缩状态。挡设件375的锁合凸起3757容纳于锁持槽3715,锁持机构37处于锁持状态。第一止挡部3913与挡合部3515相抵。第一推动部3532位于第一收容段3522,推板355与第一限位台阶3525相抵。
当电动操作装置100需对一断路器201进行合闸操作,即需闭合断路器201时。控制器203获取操作指令,控制移动装置205将电动操作装置100移动至需进行合闸操作的断路器201的预设位置。控制器203控制电机32运转输出动力,蜗杆331带动多个齿轮单元333转动,使得推动齿轮单元338沿第一转向(如图15所示的逆时针)转动,滑块353沿第一方向(如图15中箭头F1所指方向)运动。
在推动齿轮单元338的推杆339推动第二推动部3535初始阶段,由于储能弹性件356有预压力存在,滑动件353与拨动手柄351未发生相对运动,请参阅图17,拨动手柄351、滑块353、储能弹性件356为一个运动整体沿第一方向(如图17中箭头F1所指方向)朝向挡设件375的挡设部3753运动。复位弹性结构36被压缩。拨动手柄351的挡合部3515推动拨叉391的第一止挡部3913,使得拨叉391逆时针转动,拨动手柄351脱离拨叉391。锁持机构37处于锁合状态,即锁扣371与挡设件375锁合于一起。
当拨动手柄351的第二端3529与挡设件375的挡设部3753贴合时,由于挡设件375的阻挡作用,拨动手柄351停止运动。请参阅图18,滑块353继续在推动齿轮单元338上的推杆339的推动下沿第一方向(如图18所示的箭头F1所指方向)运动,第一推动部3532离开第一收容段3522进入第二收容段3523,第一推动部3532推动推板355抵持储能弹性件356,储能弹性件356被压缩进行储能。滑块353的解锁部3533推动推动部3713,锁扣371被带动转动,锁持部3711远离锁合部3751,从而使锁合凸起3757脱离锁持槽3715,完成对挡设件375的解锁,锁持机构37进入解锁状态。滑块353继续沿滑槽315运动并带动拨动手柄351推动挡设件375转动,直至滑块353脱离推动齿轮单元338上的推杆339。
请参阅图19,滑块353脱离推动齿轮单元338上的推杆339后,在储能弹性件356的弹性作用下,滑块353的第一推动部3532迅速回复到第一收容段3522,即第一推动部3532回复其在拨动手柄351上的初始位置。由于储能弹性件356的弹性作用,拨动手柄351继续沿第一方向(如图19所示的箭头F1所指方向)运动直至到达第一位置。在此过程中,拨动手柄351推动挡设件375的挡设部3753使得挡设件375继续转动。
在拨动手柄351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拨动手柄351的拨动部3513带动断路器201的操作手柄2011进行合闸,从而实现闭合断路器201。
请参阅图20,当推动齿轮单元338的推杆339脱离第二推动部3535后,推动齿轮单元338继续转动,推杆339推动拨杆341,拨杆341被带动转动进而压合触发器343,从而改变触发器343的触点接触状态。触发器343被触发生成触发位置信号并输出到控制器203。控制器203根据触发位置信号发出断开指令至电机32,从而自动控制电机32停止运动。
拨动手柄351到达第一位置后,在复位弹性结构36的弹性作用下,请参阅图21,拨动机构35回复至隔板315上的初始位置,抵持部3517与容纳部3156对齐设置,复位弹性结构36呈自由伸缩状态,滑块353的第一推动部3532回复到第一收容段3522,推板355与第一限位台阶3525相抵。由于止挡弹性件393的弹性作用,拨叉391的第二止挡部3915与挡合部3515与主体351的第一端3527相邻的一端相抵,以阻止拨动手柄351、滑块353、推板355、储能弹性件356在回复到初始位置过程中偏离初始位置。
挡设件375脱离拨动手柄351后,由于第二弹性件377的弹性作用,挡设件375回复其初始位置;由于第一弹性件373的弹性作用,锁扣371回复其初始位置,锁扣371与挡设件375锁合于一起,即锁持机构37回复锁持状态。
当需对断路器201进行分闸时,即需断开断路器201时。控制器203控制电机32运动,使得推动齿轮单元338沿第二转向(如图16所示的顺时针)转动。请参阅图22,推动齿轮单元338的推杆339推动滑块353沿第二方向(如图22所示的箭头F2所指方向)运动。滑块353带动拨动手柄351朝向远离挡设件375的挡设部3753的方向运动。拨叉391被拨动手柄351推动进而转动。由于拨动手柄351相对隔板315运动,复位弹性结构36被压缩。
在拨动手柄351相对隔板315沿箭头F2所指方向过程中,拨动手柄351的拨动部3513拨动断路器201的操作手柄2011进行分闸,实现自动断开断路器201。
推杆339离脱离滑块353时,拨动手柄351沿第二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分闸位置)。由于复位弹性结构36的弹性作用,拨动手柄351回复其位于隔板315上的初始位置。由于止挡弹性件393的弹性作用,拨叉391的第二止挡部3915与挡合部3515远离主体3511的第一端3527的端部相抵,以阻止拨动手柄351、滑块353、推板355、储能弹性件356在回复到初始位置过程中由于动能偏离初始位置。电动操作装置100回复初始状态(例如图12所示的初始状态)。
推动齿轮单元338的推杆339离开滑块353继续转动,直至推动拨杆341。拨杆341被带动转动进而压合触发器343,从而改变触发器343的触点接触状态。触发器343被触发生成触发位置信号并输出到控制器203。控制器203根据触发位置信号发出断开指令至电机32,从而自动控制电机32停止运动。
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操作装置100无需安装在断路器201上,电动操作装置100可安装在断路器201外部的移动装置205上,拨动机构35与断路器201的操作手柄2011不用连接在一起,从断路器201的正面通过电动操作装置100推动操作手柄2011进行合闸或分闸操作,因此电动操作装置100可灵活安装使用而不用与断路器201固定装配在一起。
电动操作装置100的拨动机构35具有储能快速运动功能,能够推动没有储能快速闭合功能的断路器快速合闸,扩大电动操作装置100的适用范围。拨动机构35每次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后都可恢复到初始位置。
电动操作装置100的控制简单,合闸到位和分闸到位使用同一个触发器343输出触发位置信号。
电动操作装置100的结构紧凑,体积小从而占用的空间较小,有利于节省安装空间。另外,电动操作装置100的电机32通过蜗杆331及多级齿轮单元333进行减速后,合闸推力大。
在一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30不限定包括第一壳体311、第二壳体313及隔板315,例如,支撑结构30可以省略第一壳体311、第二壳体313,而将电机32、传动机构33、拨杆341装设在隔板315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不限定触发机构34为本实施方式所示例的结构,其满足在拨动机构35完成分闸动作或合闸操作后即可被触发而产生位置信号以控制电机32停止输出动力即可,例如,在滑槽315的第一端的端壁设置第一触发器,当拨动机构35到达第一位置时,拨动机构35的滑块353触发第一触发器产生第一位置信号,控制器203根据第一位置信号控制电机32停止输出动力;在滑槽315的第二端的端壁设置第二触发器,当拨动机构35到达第二位置时,拨动机构35的滑块353触发第二传感器产生第二位置信号,控制器203根据第二位置信号控制电机32停止输出动力。
第二实施方式
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组件与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组件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在于,请参阅图23,电动操作装置50的拨动机构55省略了推板、储能弹性件及锁持机构,拨动机构58包括拨动手柄551及滑块553。滑块553与拨动手柄551固定相接,滑块582与隔板51滑动相接。复位弹性结构56位于拨动手柄551与隔板51之间。可以理解,滑块553可以与拨动手柄551一体设置。电动操作装置50在拨动机构55做合闸操作时,没有储能快速运动功能,如此适用于操作具有储能快速闭合功能的断路器。电动操作装置50的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Claims (16)

1.一种电动操作装置,用于控制断路器的分闸或合闸,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操作装置包括支撑结构、电机、传动机构、拨动机构及复位弹性结构,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传动机构活动地装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并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拨动机构与所述支撑结构滑动相接,所述拨动机构用于与所述断路器的操作手柄配合相接,所述拨动机构能够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下相对所述支撑结构运动,以带动所述操作手柄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所述复位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拨动机构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所述复位弹性结构用于复位所述拨动机构至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操作装置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触发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在接触所述拨动机构时推动所述拨动机构于所述支撑结构上运动并压缩所述复位弹性结构,所述传动机构还用于在脱离所述拨动机构后推动所述触发机构,使所述触发机构生成触发位置信号,所述电机用于根据所述触发位置信号停止输出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拨杆及触发器,所述拨杆与所述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触发器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在脱离所述拨动机构后推动所述拨杆转动,所述拨杆推动所述触发器进而触发所述触发器生成所述触发位置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推动齿轮单元,所述推动齿轮单元具推杆,所述推杆用于在所述电机驱动下沿第一转向转动,推动所述拨动机构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到达第一位置,以及在脱离所述拨动机构后推动所述拨杆转动而抵持所述触发器,
所述推杆还用于在所述电机驱动下沿第二转向转动,推动所述拨动机构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到达第二位置,以及在脱离所述拨动机构后推动所述拨杆转动而抵持所述触发器,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操作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止挡机构,所述止挡机构包括拨叉及止挡弹性件,所述拨叉与所述支撑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止挡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拨叉之间,所述拨叉用于在所述拨动机构回复至初始位置时与所述拨动机构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叉包括转动部、第一止挡部及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凸设于所述转动部的同一侧,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支撑结构转动连接,
所述拨动机构朝向所述拨叉的一侧设挡合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在所述拨动机构从第一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时与所述挡合部的第一端相抵,所述第二止挡部用于在所述拨动机构从第二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时与所述挡合部的第二端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拨动手柄、滑块及储能弹性件,所述滑块与所述拨动手柄及所述支撑结构均滑动连接,所述储能弹性件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拨动手柄之间,所述复位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拨动手柄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
所述电动操作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锁持机构,当所述锁持机构处于锁持状态时,所述锁持机构能够与所述拨动手柄相抵,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拨动手柄运动而抵持所述储能弹性件进行储能,并推动所述锁持机构运动解锁,所述锁持机构解锁后,所述拨动手柄能够推开所述锁持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到达第一位置实现所述断路器合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滑槽,所述拨动手柄上设有收容部,所述滑块包括固定连接的滑动部、第一推动部及解锁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储能弹性件活动地收容于所述收容部,所述第一推动部用于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下压缩所述储能弹性件进行储能,及所述解锁部用于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下推动所述锁持机构运动解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收容段、第二收容段及第三收容段,所述拨动机构还包括推板,所述第一推动部活动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段,所述推板活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段,所述储能弹性件活动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段并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收容段,所述推板位于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储能弹性件之间,所述第二收容段和所述第一收容段之间形成第一限位台阶,所述推板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持机构包括锁扣、第一弹性件、挡设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锁扣与所述挡设件均与所述支撑结构转动相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锁扣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挡设件之间,所述锁扣用于与所述挡设件的一端锁合,使得所述挡设件远离所述锁扣的一端能够与所述拨动手柄相抵,所述解锁部用于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下推动所述锁扣转动从而脱离所述挡设件实现所述锁持机构解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隔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相接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所述隔板固定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两个收容部分,所述隔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侧面朝向的收容部分,所述拨动机构与所述隔板滑动相接并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朝向的收容部分,所述拨动机构部分从所述第二壳体露出用于与所述断路器的操作手柄配合相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本体及装设部,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相接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装设部凸设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装设部用于与移动装置相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上具容纳部,所述拨动机构对应所述容纳部具抵持部,所述复位弹性结构收容于所述容纳部及所述抵持部,所述拨动机构相对所述支撑结构运动时压缩所述复位弹性结构。
14.一种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断路器及根据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电动操作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组件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支撑结构装设于所述移动装置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的数量大于一个,所述断路器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获取的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电动操作装置移动至预设位置,及控制所述电动操作装置对所述预设位置上的断路器进行分闸或合闸操作。
CN201911182596.0A 2019-11-27 2019-11-27 断路器组件及电动操作装置 Active CN110970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2596.0A CN110970275B (zh) 2019-11-27 2019-11-27 断路器组件及电动操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2596.0A CN110970275B (zh) 2019-11-27 2019-11-27 断路器组件及电动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0275A true CN110970275A (zh) 2020-04-07
CN110970275B CN110970275B (zh) 2021-10-01

Family

ID=70031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82596.0A Active CN110970275B (zh) 2019-11-27 2019-11-27 断路器组件及电动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02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30310A (zh) * 2022-12-30 2023-05-16 上图电气有限公司 外置式电动操作装置及应用该操作装置的断路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9687A (ja) * 1991-12-03 1993-06-25 Toshiba Corp 回路遮断器の電動操作装置
US5762181A (en) * 1996-08-05 1998-06-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ans to control the operating cycle of an electric motor operator for high ampere-rated circuit breakers
CN103280383A (zh) * 2013-06-03 2013-09-04 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重合闸机构
CN104008931A (zh) * 2014-06-04 2014-08-27 河北工业大学 三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驱动操作机构
CN104021998A (zh) * 2014-06-23 2014-09-03 佳一电气有限公司 断路器手电动一体操作机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9687A (ja) * 1991-12-03 1993-06-25 Toshiba Corp 回路遮断器の電動操作装置
US5762181A (en) * 1996-08-05 1998-06-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ans to control the operating cycle of an electric motor operator for high ampere-rated circuit breakers
CN103280383A (zh) * 2013-06-03 2013-09-04 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重合闸机构
CN104008931A (zh) * 2014-06-04 2014-08-27 河北工业大学 三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驱动操作机构
CN104021998A (zh) * 2014-06-23 2014-09-03 佳一电气有限公司 断路器手电动一体操作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30310A (zh) * 2022-12-30 2023-05-16 上图电气有限公司 外置式电动操作装置及应用该操作装置的断路器
CN116130310B (zh) * 2022-12-30 2023-10-27 上图电气有限公司 外置式电动操作装置及应用该操作装置的断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0275B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2674B2 (en) Structures of electronic lock
WO2014015182A1 (en) Drawer slide and electronically actuated locking mechanism
CN102066682A (zh) 家具驱动装置
EP3241961B1 (en) Clutch actuating mechanism of an electronic cylinder for locks
CN110970275B (zh) 断路器组件及电动操作装置
EP2763155B1 (en) Electrical operator for circuit breaker and method thereof
CN215834424U (zh) 操作装置及旋转开关
EP1296343A1 (en) Switch, in particular battery cutout switch for vehicles and the like
CN113969699B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的执行机构
CN107887198B (zh) 一种开关柜门体用联锁装置
CN113394041B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214956484U (zh) 三段式双电源切换开关
CN210200652U (zh) 用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CN210134718U (zh) 一种锁止装置以及租赁设备
CN115472447A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旋转开关
CN220336677U (zh) 锁具
CN216213087U (zh) 一种储能脱扣装置和旋转开关
CN115497763A (zh) 一种电的开关
CN213242445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110931320B (zh) 一种断路器分合闸装置
CN216818219U (zh) 一种接触器的档位锁定结构
CN210738338U (zh) 一种推窗机
CN211376494U (zh) 一种旋转开关的远程控制切换机构
CN217485393U (zh) 一种复位结构及断路器
CN215834425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旋转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3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