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5913B - 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5913B
CN110945913B CN201880048679.8A CN201880048679A CN110945913B CN 110945913 B CN110945913 B CN 110945913B CN 201880048679 A CN201880048679 A CN 201880048679A CN 110945913 B CN110945913 B CN 110945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hip
scene
moment
sc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86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5913A (zh
Inventor
刘华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45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5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5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5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首先在终端扫描Wi‑Fi网络过程中,终端确定前后时刻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进一步判断所在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判断变化后的场景是预设场景时,这时终端又处于亮屏状态时,终端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Wi‑Fi网络,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亮屏状态下Wi‑Fi芯片扫描方式扫描带来的功耗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从1997年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发布以来,在拥有众多在业界领先的公司组成的Wi-Fi联盟的大力推动下,以其具有的部署快速、使用便利和传输速率高等优势,发展迅猛,目前Wi-F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Wi-Fi网络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遍布于酒店、咖啡厅、学校和医院等场所,可以说Wi-Fi在生活中无所不在。
随着越来越多的终端支持Wi-Fi技术,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Wi-Fi网络的使用场景也越来越频繁。为了获得更好的终端用户体验,现有的Wi-Fi设备通过主动扫描机制去发现信号强度更好的接入热点,来获得更优的网络通信质量,通常,终端在不同状态下,终端中的Wi-Fi芯片扫描AP的时间间隔不同,例如,智能手机在界面亮屏且未连接上AP的情况下,其Wi-Fi芯片扫描的时间间隔是10s(秒),即每10s扫描一次Wi-Fi网络,且每次扫描的持续时间约为3s,在亮屏且连接上AP的情况下,其Wi-Fi扫描的时间间隔是15s。但是,现有技术这种周期性的Wi-Fi扫描会消耗了终端的电量,影响了终端的续航能力。因此,如何减少不必要的Wi-Fi扫描而又不影响终端用户体验这一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用以改善现有技术终端扫描Wi-Fi网络存在功耗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包括:当终端在扫描Wi-Fi网络时,若确定在第二时刻所在的场景与之前第一时刻所在的场景不同时,终端判断在所述第二时刻的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当是预设场景且终端处于亮屏状态时,这时所述终端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扫描Wi-Fi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终端在预设场景,将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亮屏状态下的Wi-Fi网络扫描的功耗,另一方面虽然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扫描的AP数量有限,但终端在预设场景时,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一般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场景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或者第二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能够扫描到的接入点AP数量和服务集标识SSID是固定的,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能够扫描到的AP的信号强度值低于第一阈值。
预设场景可以被预先设置,可以设置为与预设时间段对应的固定场所、交通工具等、或者设置为预设时间段,或者设置为固定场所。该固定场景和交通工具是与终端的使用用户出行轨迹相关的。举例来说,预设时间段可以指用户上班路上对应的上班路上时间段,预设场景可以是在上班路上时间段,终端位于地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终端在预设场景时且处于亮屏状态,可以进一步判断终端是否不是特殊场景,当终端不是特殊场景时,则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扫描Wi-Fi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特殊场景满足第三设定条件,所述第三设定条件是指终端运行的应用或者应用运行的功能正在利用所述Wi-Fi芯片的扫描结果,一般包括终端的显示界面为Wi-Fi列表显示界面、终端运行的应用包括具有定位功能或者记录运动轨迹功能的应用。比如说,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在导航过程、乐动力、咕咚等应用在记录用户的跑步状态。之所以不能在特殊场景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主要原因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能够扫描的AP是固定的且数量有限,可能导致Wi-Fi列表显示界面SSID显示不全,或者可能会影响第三方应用的定位功能,影响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终端在第一时刻是采用的是Wi-Fi芯片扫描方式对Wi-Fi网络扫描,那么在第二时刻,终端变化后的场景处于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下,那么终端就将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能开关关闭,然后开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能开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场景通常能够扫描到的AP数量和SSID通常是固定的,如果再用Wi-Fi芯片扫描方式周期扫描的意义就不太大,所以调整成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既不会影响用户体验,也能一定程度地降低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从Wi-Fi芯片扫描方式调整至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之前,一般先判断Wi-Fi芯片扫描方式所扫描到的AP数量是否低于阈值n,若不低于,则仍然采用传统Wi-Fi扫描方式,直至低于阈值n,才调整为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终端在第一时刻采用的就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那么在第二时刻终端需要先启动Wi-Fi芯片扫描方式,先获取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扫描结果,当扫描结果中的AP数量低于阈值n时,再将扫描结果中的SSID配置到PNO firmware中,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当存储器存储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能够实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的模块/单元。这些模块/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传统Wi-Fi网络扫描周期示意图;
图2a~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Wi-Fi扫描方式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a~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功耗芯片网络扫描的用户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列表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具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结果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下面首先对现有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目前的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在Wi-Fi功能开启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好的终端用户体验,终端的Wi-Fi芯片会通过周期性地扫描来获得周边的热点信息。通常Android(安卓)平台中的传统Wi-Fi扫描方式有两种,一是,框架层的Wi-Fi系统模块发起的扫描,二是,第三方应用发起的扫描(例如美团应用请求获取终端用户当前位置信息时,触发Wi-Fi系统模块发起扫描)。终端在不同状态下,终端中的Wi-Fi芯片扫描AP的时间间隔不同,一般地,Wi-Fi功能开启,Wi-Fi芯片在亮屏状态下的扫描策略是:连接上AP时,扫描周期可以为15s,20s,40s,60s,80s,160s;未连接上AP时,扫描周期可以为10s,15s,30s,60s。也就是说终端的Wi-Fi芯片扫描周期一般是固定的,不同的情况下的扫描周期略有不同。表1示例性地列举了一些情况。
表1
Figure GDA0003015389860000031
下面对表1的setting界面亮屏的情况进行举例说明,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智能手机在setting界面亮屏的状态下扫描Wi-Fi的时间轴。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智能手机在开启Wi-Fi功能,且未连接上AP的情况下,每间隔10s扫描一次Wi-Fi网络,即扫描周期为10s,每次扫描的持续时间为3s。从图1可见现有技术中,终端的Wi-Fi芯片扫描周期并没有考虑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导致的缺陷是,如果终端是静止或者几乎不动的情况下(例如在家或者公司),该终端的Wi-Fi芯片还再对Wi-Fi网络频繁扫描是没有意义的,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电量,影响了终端的续航时长,所以说存在功耗较高的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中除了上述传统Wi-Fi扫描方式(即Wi-Fi芯片扫描方式),还存在一种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所谓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是指采用专用芯片对Wi-Fi网络进行主动扫描。例如,在Android平台中,PNO(preferred network offloading,优选网络卸载)扫描是通过PNO firmware(固件)扫描特定AP的一种方式,优点是功耗较低。但是由于其能扫描的AP个数有限,所以导致部分依赖扫描结果进行定位的应用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存在应用易用性差的问题。为了不影响终端用户体验,目前在Android平台现有机制中只有在终端灭屏期间且终端没有连接上AP时才采用PNO扫描方式进行Wi-Fi扫描。
与传统Wi-Fi扫描方式相比,PNO扫描方式具有的优势是:PNO扫描方式仅通过Wi-Fi firmware扫描Wi-Fi网络,不需要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参与,所以功耗较低。缺点是,PNO扫描方式受PNO firmware的硬件结构限制,每次启动PNO扫描方式前,Wi-Fi系统模块都会将需要扫描的SSID配置到PNO firmware中,能够扫描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是固定的,且数量有限。
图2a所示为传统Wi-Fi扫描方式流程图,图2b为传统PNO扫描方式流程图,结合图2a和图2b所示的流程图对比可见,传统Wi-Fi扫描方式与PNO扫描方式的区别主要有:
(1)二者发起扫描的对象不同,其中传统Wi-Fi扫描可以是由框架(Framework)层的Wi-Fi系统模块发起的,也可以是由第三方应用发起的,第三方应用比如美团、百度地图等;而PNO扫描方式则主要由框架(Framework)层的Wi-Fi系统模块发起的。
(2)执行扫描的芯片不同:传统Wi-Fi扫描方式是由Wi-Fi芯片执行扫描,而PNO扫描方式是由PNO firmware执行扫描。
示例性地,表2是在海思和高通平台上,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耗实验数据;表3是在博通和高通平台上,PNO扫描方式的功耗实验数据。
表2
Figure GDA0003015389860000041
表3
Figure GDA0003015389860000042
Figure GDA0003015389860000051
通过表2和表3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扫描周期均是15s时,Wi-Fi芯片扫描方式在高通平台上的功耗增加值是13.3mA,而PNO扫描方式在高通平台上的功耗增加值是3.25mA,从以上描述中可以发现,采用PNO扫描方式功耗较低。基于此,在终端亮屏状态下,如果终端处于静止或者几乎不动的情况下(例如在家或者公司),或者终端周围的AP的质量很差且数量较少,即并没有很多有效的AP时,可以在亮屏状态下使能PNO扫描方式,也就是说利用PNO扫描方式替代Wi-Fi芯片扫描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亮屏状态下因Wi-Fi网络扫描造成的功耗大的问题。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Wi-Fi功能的终端,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终端上的Wi-Fi功能处于打开状态,该方法主要是终端不断地识别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当确定场景发生变化时,再判断当前场景是否是预设场景,例如在家或者在公司,或者位于上下班时间段等,当确定终端在预设场景时,则在终端亮屏状态下对Wi-Fi扫描方式进行调整,即将Wi-Fi芯片扫描方式调整为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改善在终端亮屏状态下因Wi-Fi芯片不断地扫描造成的功耗大的问题。具体参见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当终端处于Wi-Fi网络扫描状态时,终端确定前后时刻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换句话说,终端在扫描Wi-Fi网络时,比较第二时刻所在的场景与第二时刻之前的第一时刻所在的场景,两个场景是否相同。所谓场景可以包括外部场景,所谓外部场景可以指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比如说终端在家、公司、商场或者在上下班路上、在出差途中可以视为不同的外部场景。外部场景可以通过定位信息(GPS定位、基站定位等定位方式得到的位置信息)、运动状态、时间段等来识别。当前后时刻外部场景发生变化,比如从第一时刻终端在下班路上变成第二时刻到家,可以认为是终端前后时刻场景发生变化。
步骤302,终端确定前后时刻场景发生变化时,进一步确定终端在第二时刻的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场景一般是满足以下设定条件的其中一个条件的外部场景:
第一设定条件,终端能够扫描到的接入点AP数量和服务集标识SSID是固定的,也就是说终端周围的有效的AP往往SSID是固定的,并且数量有限。所以终端此时频繁发起扫描的意义不大,比如家、办公地点等一些固定的场所。
第二设定条件,终端能够扫描到的AP的信号强度值低于第一阈值,也就是说终端周围的AP的质量很差,往往没有有效的AP。所以终端此时频繁发起扫描也是徒劳无功,用户也并不关心扫描结果,比如在回家的路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预设场景可以是部分外部场景,比如符合上述条件的上下班途中,家、公司等。可以根据预设场景所满足的条件,通过智能训练可以生成与终端的使用用户匹配的预设场景,或者预设场景可以由终端的使用用户或者是手机开发者人为设置,比如人为设置在终端的使用用户的家的位置,公司位置或者上下班时间段为预设场景,可以理解地,通过上下班时间段可以是确定用户在上下班路上的场景的一种识别方法。
针对智能训练,预设场景可以是通过结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运动轨迹进行多次训练生成。训练生成的预设场景的可以表达为:终端在预设时间段位于固定场所或者在交通工具上。或者训练生成的预设场景的可以表达为预设时间段、固定场所等。
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指用户上班路上对应的时间段,以及下班路上对应的时间段、上班时段(9:00~17:00)、以及在家时段(20:00~7:00)等。与终端的使用用户出行轨迹相关的固定场所可以指家、公司、酒店、学校、机场等场所;与终端的使用用户出行轨迹相关的交通工具可以指用户上班路上乘用的地铁、公交等工具。举例来说,预设场景可以表达为终端在9:00~17:00位于公司,或者可以是终端在20:00~6:00位于家中,或者可以是终端在7:30~8:30位于上班乘坐的地铁上,或者预设场景表达为9:00~17:00、20:00~6:00等,又或者预设场景表达为家、公司等。
所以在步骤302中,可选地,可以通过判断第二时刻对应的预设时间段,和/或终端在第二时刻的地理位置定位结果来判定是否为预设场景。例如第二时刻是20:00,隶属于预设时间段(20:00~7:00)可以确定出终端在第二时刻的场景是预设场景,或者根据终端在第二时刻的地理位置定位结果是家这一场所,也可以确定出终端在第二时刻的场景是预设场景,可以理解地,也可以结合时间和地理位置定位结果一起来判断,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结合运动状态来识别,比如通过运动传感器识别用户是运动还是静止状态,然后再看时间或者地理位置的定位结果来判断是否属于预设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场景的训练方法一般是预先采集GPS定位结果、运动状态。例如GPS采集终端用户每天24小时的位置信息,再结合地图上的各个地理位置的地理名词,确定出来的家、公司等固定场所,以及在家对应的时间段、在公司对应的时间段。同样地,GPS采集终端用户每天的出行记录,训练得出上下班路上的运动轨迹,以及上班路上的运动轨迹对应的时间段、下班路上的运动轨迹对应的时间段。另外利用上下班路上运行轨迹对应的时间段和距离,可以确定出移动速度,进而匹配出终端用户乘用的是公交车还是地铁等交通工具。
步骤303,终端判断在第二时刻的场景是预设场景时,这时终端又处于亮屏状态,那么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
也就是说,终端虽然在亮屏状态下,若终端变化后的场景确定是预设场景,将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
比如说终端在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前后位置发生变化,终端在第二时刻的地理位置定位结果是家这一位置。所以终端变化后的场景是家这一预设场景,这时终端又处于亮屏状态,因此终端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即开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能开关,利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替代传统Wi-Fi扫描方式,否则的话,终端仍然维持第一时刻的Wi-Fi扫描方式。如果第一时刻是传统的Wi-Fi扫描方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亮屏状态下的Wi-Fi网络扫描的功耗,另一方面虽然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扫描的AP数量有限,但终端在预设场景时,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一般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在步骤303中,一种情况下,若终端在第一时刻是采用的是Wi-Fi芯片扫描方式对Wi-Fi网络扫描,那么在第二时刻,终端变化后的场景处于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下,那么终端就将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能开关关闭,然后开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能开关。比如说,在第二时刻终端所在场景是家中,因为用户在家这种场景通常就是连接家里的Wi-Fi,再用Wi-Fi芯片扫描方式周期扫描的意义就不太大,所以调整成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既不会影响用户体验,也能一定程度地降低功耗。
另外,步骤303中,另一种情况下,若终端在第一时刻采用的就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当终端在第二时刻场景发生变化了,终端变化后的场景处于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下,那么在第二时刻的场景下,终端可以使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此时在第二时刻终端需要先启动Wi-Fi芯片扫描方式,获取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扫描结果,当扫描结果中的AP数量不大于阈值n时,再将扫描结果中的SSID配置到PNO firmware中。进而关闭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能开关,启动PNO扫描方式的功能开关。也就是说,终端在启用PNO扫描方式前,需要先通过Wi-Fi芯片扫描方式获取要扫描的SSID。虽然第一时刻采用的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但是在第二时刻时,周围的AP可能发生变化,所以SSID可能发生变化,不再是之前配置到PNO firmware的SSID,所以需要先通过Wi-Fi芯片扫描方式获取要扫描的SSID。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从Wi-Fi芯片扫描方式调整至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之前,一般先判断Wi-Fi芯片扫描方式所扫描到的AP数量是否大于阈值n,若大于阈值n,则仍然采用传统Wi-Fi扫描方式,直至不大于阈值n,这时再将扫描结果中的n个SSID配置到PNO firmware中。进而关闭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能开关,启动PNO扫描方式的功能开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PNO扫描方式能够扫描到AP数量小于或者等于n,若终端用户周围的AP数量大于n,启动PNO扫描方式可能会影响其它应用的定位功能,一旦确定AP数量不大于n,这时启动PNO扫描方式几乎不会对其它应用造成影响。
具体来说,对于步骤301终端的地理位置是否变化的识别,可以结合用户的运动状态和定位结果进行判定。针对运行状态,终端可以通过智能低功耗的sensor(传感器)来完成运动状态的判断,或者根据终端用户前后时刻的位置变化量,确定终端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位置变化量小于设定值(例如小于步行速度),则说明终端用户处于静止或者几乎不动的状态,这时再结合该时刻终端用户的定位结果,确定该终端在该时刻所处的位置是不是固定场所(例如家、公司等);若位置变化量大于设定值,则说明终端用户在移动,这时再结合训练结果中的预设时间段,确定终端这一时刻是否落入预设时间段内,若落入预设时间段内,则说明终端在预设场景中。其中定位方法可以采用Wi-Fi网络扫描结果中的AP信息判定,例如终端扫描到家和家附近的AP,那么终端的定位结果就可以判定在家中。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对运行状态的确定,通常会结合多个位置变化量。比如说终端采集终端用户在20:00至20:30这段时间k(k为大于1的整数)采样时刻对应的k-1个位置变化量,然后根据这k-1个位置变化量,确定出终端用户的运动速度连续低于正常步行速度,再结合这段时间的终端用户的定位结果,确定出终端用户位于预配置的家的位置,因此可以确认当前场景为固定场所-家。
详细来说,终端可以采用如下实现方式确定终端用户前后时刻的位置变化量。
方式一:终端在该第二时刻扫描Wi-Fi网络,获得第一接入点信息;终端在第二时刻之前的第一时刻扫描Wi-Fi网络,获得第二接入点信息;终端根据第一接入点信息与第二接入点信息确定电磁波传输的空间损耗信息;终端根据该空间损耗信息确定终端在第一时刻所处的位置与在第二时刻所处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量。
示例地,该终端包括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列表,所述SSID列表中记录有该终端在不同时刻扫描到的SSID、工作频段、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以及对应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如下表4所示。
表4
Figure GDA0003015389860000081
其中,RSSI_t0,为该终端在t0时刻扫描到的AP MAC地址的信号强度信息;RSSI_t1,为该终端在t1时刻扫描到的AP MAC地址的信号强度信息,RSSI_ti,为该终端在ti时刻扫描到的AP MAC地址的信号强度信息。
进一步地,当终端在ti时刻完成扫描后,记录当前扫描到的热点列表及相关信息,可以与前一时刻扫描到的热点及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判断终端的位置变化量。具体地,终端的位置变化量主要根据扫描到的SSID对应的RSSI变化量计算得到。举例说明,若某一个SSID前后两次扫描到的信号强度为RSSI_ti和RSSI_ti+1,则根据如下电磁波传输的空间损耗公式:
FL(dB)=32.45+20*lgf(MHz)+20*lgD(km)……………公式[1]
可以计算出位置的变化量。其中,FL为传输损耗,其等于RSSI_ti与RSSI_ti+1之差的绝对值,为已知值,f为该SSID的工作频率,为已知值,这样,将上述两个已知值代入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位置变化量D。
由于空间中RSSI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可以结合扫描到的列表中的多个SSID前后的变化量综合对比计算,以提高位置变化量的准确性。
方式二、终端通过步行者航位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算法或航行数据记录(voyage data recorder,VDR)算法来实现对运动轨迹的记录,确定该终端在该第一时刻所处的位置与在该第二时刻所处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量。
方式三、终端通过GPS算法确定该终端在该第一时刻所处的位置与在该第二时刻所处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量。
因为GPS算法本身具有测距的功能,因此,在该终端已经开启GPS的情况下,该终端可以通过GPS算法确定该第一时刻所处的位置与在该第二时刻所处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
值得说明的是,若仅仅为了调整终端的Wi-Fi扫描方式而开启GPS功能可能会增加终端的功耗,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三时,可以是终端因为其他需求已开启GPS的情况下。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采用现有的定位方法对终端用户进行定位,现有定位方法例如卫星定位技术,以及各种室内定位技术,利用Wi-Fi网络所扫描到的AP对终端进行定位等,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终端的场景除了上述的外部场景,还包括内部场景。所谓内部场景可以指终端运行的应用或应用运行的功能,即终端运行不同的应用视为不同的内部场景,比如终端执行Wi-Fi设置(如终端当前显示Wi-Fi设置界面)、终端运行百度地图、终端运行视频软件、终端运行咪咕运动,终端运行手机找回应用是不同的内部场景;或者终端的应用运行的功能不同视为不同的内部场景,比如终端执行百度地图的定位功能和执行百度地图非定位功能是不同的内部场景、终端执行咪咕运动的定位功能和非定位功能也是不同的场景;或者终端执行百度地图的导航功能、终端执行百度地图的位置搜索功能是不同的内部场景。当外部场景和内部场景至少有一个发生变化时,那么终端的场景就被认定为发生变化。
比如说,一种情况下,终端的使用用户处于运动状态,那么终端的外部场景前后时刻发生变化,这时再结合定位结果确定位置变化量大于一定值时,就可以确定出前后时刻场景发生变化了。
再比如说,在另一种情况下,终端的使用用户处于静止状态,那么终端的外部场景前后时刻没有发生变化,这时若终端的百度地图应用的导航功能在第一时刻运行,在第二时刻百度地图应用的导航功能关闭或者百度地图应用退出运行,那么可以认定终端前后时刻场景发生变化了。
第三种情况,终端的使用用户处于运动状态,且终端的百度地图应用的导航功能在第一时刻运行,在第二时刻终端的百度地图应用的导航功能关闭,那么也认定终端前后时刻场景发生变化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执行步骤303时,若终端判断在第二时刻的场景是预设场景时,还需要进一步判断终端在第二时刻的内部场景是不是特殊场景,当不是特殊场景时,则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否则的话,不开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使用传统Wi-Fi扫描方式。比如,当终端在第二时刻位于家这一预设场景,且终端在第二时刻显示界面不是Wi-Fi列表显示界面时,开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特殊场景满足第三设定条件,所述第三设定条件是指终端运行的应用或者应用运行的功能正在利用所述Wi-Fi芯片的扫描结果。特殊场景可以指终端必须要使用Wi-Fi芯片扫描的软件运行场景,可以指特殊类型的应用或特殊类型的应用使用Wi-Fi扫描结果进行定位或进行Wi-Fi配置的场景,一般包括终端执行Wi-Fi设置功能,比如显示界面为Wi-Fi列表显示界面;终端运行的地图类应用执行导航功能,运动类应用执行记录运动轨迹功能,比如说,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在导航过程、乐动力、咕咚等应用在记录用户的跑步状态;终端运行轨迹追踪类应用执行定位功能,比如手机找回应用开启定位功能。可以理解地,特殊场景可以是Wi-Fi设置界面,终端运行地图类应用,运动类应用,轨迹追踪类应用。这样对于特殊场景的识别更简单一点,但采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的时间会缩短一点,因为终端运行地图类应用时,可能还没有开启定位功能或者导航功能。即使终端确定处于预设场景,若同时处于特殊场景,不能开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之所以不能在特殊场景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主要原因是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能够扫描的AP是固定的且数量有限,可能导致Wi-Fi列表显示界面SSID显示不全,或者可能会影响第三方应用的定位功能,影响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地,对于场景的划分,以及哪些场景可以设置为是预设场景,哪些场景是特殊场景,可以基于不同的设计需求进行划分。比如外部场景包括家、公司、在路上、商场、机场、火车站,相应地预设场景包括家、公司,在路上;或者外部场景包括家、公司、在上下班路上、健身房、商场、机场、火车站、高铁上,相应地预设场景包括家,公司,上下班路上和健身房;比如内部场景为终端运行不同的应用,每种应用都是一种内部场景,相应地特殊场景包括地图类应用,运动类应用,Wi-Fi设置界面,轨迹追踪类应用;比如内部场景为应用运行的状态,应用执行不同的功能则是不同的内部场景,相应地特殊场景包括地图类应用执行导航功能,运动类应用执行轨迹记录功能,Wi-Fi设置界面,轨迹追踪类应用执行定位功能。因此基于不同的场景划分,可以有不同的场景识别方式和算法,比如外部场景可以通过GPS定位信息,时间段,或者运动状态等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识别,内部场景可以通过运行的应用ID识别,或者终端当前的显示界面识别,本申请不限定场景的划分和识别算法。
示例性地,终端将Wi-Fi芯片扫描方式调整为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可以存在如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终端将当前Wi-Fi芯片扫描方式调整为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对用户来说可以是无感知的,也就是说终端后台自动进行场景识别,自动进行扫描方式的切换。除此之外,终端也可以在切换完成之后,以系统通知的形式显示在通知栏中,以便于用户了解当前的Wi-Fi扫描模式被调整了,如图4a所示,通知用户识别用户当前在家中,低功耗芯片网络扫描模式自动开启。
方式二,终端后台在识别到用户的场景发生改变时,也可以主动弹出对话框询问用户是否开启低功耗芯片网络扫描模式,当用户选择确认时,才开启,并且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提醒用户:若开启低功耗芯片网络扫描模式可能会影响导航功能等。如图4b所示,当终端后台识别到用户在家时,主动弹出对话框提醒用户是否切换至低功耗芯片网络扫描模式,并且提醒切换之后会影响当前正在运行的百度地图的导航功能。
方式三,终端在设置菜单可以预先设置有两种Wi-Fi扫描方式的功能开关,如图4c所示,当用户在家时,用户可以主动选择开启低功耗芯片扫描模式时,终端无论在亮屏还是黑屏状态下都是采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模式。这一功能比较适用于在公司坐班的白领人群,因为白天很长一段时间,这类人群都在公司中,不太可能移动,所以后台不断地进行场景识别并没有太大意义,反而会影响功耗。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系统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5a和图5b对该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的具体流程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预设场景是家,特殊场景包括显示Wi-Fi列表界面,运行定位功能的应用,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501,终端的场景识别模块识别终端前后时刻的场景。例如识别终端的运动状态和定位结果,或者识别前后时刻终端的界面变化,或者前后时刻终端运行的应用等信息。
步骤502,终端比较前后时刻的场景是否变化。若变化则继续执行步骤50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501。
例如计算终端用户A在19:00和19:10两个时刻的位置变化量,因位置变化量大于一定值,且定位结果不同,则认定终端前后时刻场景发生变化。或者比如说,终端在19:00正在运行具有定位功能的应用,在19:10具有定位功能的应用退出了,那么可以认定终端前后时刻场景发生变化。或者比如说,终端在19:00显示的是如图4d所示的Wi-Fi列表界面,在19:10显示的是通话界面,那么可以认定终端前后时刻场景发生变化。
步骤503,终端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亮屏状态,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504,否则执行步骤501。
步骤504,终端判断变化后的场景是否是预设场景,且不是特殊场景。若变化后的场景是预设场景且不是特殊场景,则继续执行步骤505,否则执行步骤510,即继续采用Wi-Fi芯片扫描方式。
例如,终端结合定位结果确定变化后的场景位于家这一位置,所以确定变化后的场景是位于预设场景,且确定终端当前并没有显示Wi-Fi列表界面,且没有运行具有定位功能的应用。
步骤505,终端判断在前一时刻是不是PNO扫描方式,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506,否则执行步骤507。
步骤506,终端启动一次Wi-Fi芯片扫描方式。
步骤507,终端获取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扫描结果。
步骤508,终端判断扫描结果中的AP数量是否不大于阈值n,若扫描结果中的AP数量不大于阈值n,则继续执行步骤509,否则执行步骤510,即继续采用Wi-Fi芯片扫描方式。
步骤509,终端将扫描结果中的SSID配置到PNO firmware中,然后再关闭Wi-Fi芯片扫描方式,启动PNO扫描方式。这时终端显示如图5b所示,界面1上显示通知,识别用户在家,低功耗芯片扫描模式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501对场景的识别可以是实时进行的,或者是周期进行的,换句话说,当在执行步骤502至步骤509这些步骤时,终端的场景识别模块也在实时地或者周期地对终端用户当前所在场景进行识别,一旦识别到场景发生变化,则触发再次执行步骤503至步骤509,或者步骤503至步骤510,例如终端在过了5分钟之后,根据这一时段所确定的终端用户的运行状态和定位结果,发现终端不再处于家中,则停止PNO扫描方式,也就是将PNO扫描方式还原为传统Wi-Fi扫描方式、即Wi-Fi芯片扫描,这时如图5b中的界面2所示的,终端的通知栏中显示通知:识别用户不在预设场景,已切换至传统Wi-Fi扫描模式。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考虑了用户的运动状态,当用户静止或者几乎不动时,结合定位结果确认当前场景是否为家、公司等固定场景,若确定为预设场景中的固定场景,则可以在终端亮屏状态下调整传统Wi-Fi扫描方式为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终端亮屏状态下Wi-Fi网络扫描带来的功耗。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的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Wi-Fi网络的装置600,所述装置属于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框架层,具体用于实现图3或图5a所述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该装置的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场景识别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其中:
场景识别单元601,用于当终端确定在第二时刻所在的场景与第一时刻所在的场景不同时,判断在所述第二时刻的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其中所述终端处于Wi-Fi网络扫描状态,所述第二时刻发生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
处理单元602,用于在场景识别单元601识别结果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时,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扫描Wi-Fi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预设场景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或者第二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能够扫描到的接入点AP数量和服务集标识SSID是固定的,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能够扫描到的AP的信号强度值低于第一阈值。所述预设场景可以设置为终端在预设时间段位于固定场所或者在交通工具上;或者设置为预设时间段、固定场所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602将Wi-Fi芯片扫描方式调整为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之前,进一步确定所述终端在第二时刻的场景不是特殊场景时,其中,所述特殊场景满足第三设定条件,所述第三设定条件是指终端运行的应用或者应用运行的功能正在利用所述Wi-Fi芯片的扫描结果,可以包括所述终端的显示界面为Wi-Fi列表显示界面、所述终端运行的应用包括具有定位功能或者记录运动轨迹功能的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若所述终端在第一时刻为Wi-Fi芯片扫描方式时,处理单元602将Wi-Fi芯片扫描方式调整为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之前,确定在第一时刻所述Wi-Fi芯片扫描方式所扫描到的SSID个数低于第一阈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能够扫描的AP数量有限。其中,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耗低于所述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耗,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可以是PNO扫描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若所述终端在第一时刻为Wi-Fi芯片扫描方式时,处理单元602将在所述第二时刻启动Wi-Fi芯片扫描方式,并获取Wi-Fi芯片扫描结果;当所述Wi-Fi芯片扫描结果中的SSID个数低于第一阈值时,将所述Wi-Fi芯片扫描方式调整为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场景识别单元601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确定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时刻的地理位置与在所述第二时刻的地理位置不同时,则确定场景发生变化;
或者,确定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时刻的运行的应用与在所述第二时刻运行的应用不同时,则确定场景发生变化;
或者,确定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时刻当前显示的界面与在所述第二时刻当前显示的界面不同时,则确定场景发生变化。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700,用于实施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如图7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701、Wi-Fi芯片702、低功耗芯片703和通信总线704、存储器705;所述处理器701和Wi-Fi芯片702、低功耗芯片703通过所述通信总线704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低功耗芯片703(如PNO芯片,即PNO firmware)或所述Wi-Fi芯片702,用于在第一时刻扫描Wi-Fi网络。
所述低功耗芯片703扫描Wi-Fi网络的功耗小于所述Wi-Fi芯片702扫描Wi-Fi网络的功耗。
所述处理器701,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在第二时刻所在的场景与所述第一时刻所在的场景不同时,判断在所述第二时刻的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其中,所述第二时刻发生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
所述处理器701,还用于确定当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时,启用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Wi-Fi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701还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同时所述终端在第二时刻不是特殊场景时,启用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Wi-Fi网络,其中,所述特殊场景可以包括所述终端的显示界面为Wi-Fi列表显示界面、所述终端运行的应用包括具有定位功能或者记录运动轨迹功能的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Wi-Fi芯片702在第一时刻扫描Wi-Fi网络时,且所述Wi-Fi芯片702在所述第二时刻时所述Wi-Fi芯片所扫描到的SSID个数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处理器701还用于:关闭所述Wi-Fi芯片的扫描Wi-Fi网络功能,启用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Wi-Fi网络。其中,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耗低于所述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低功耗芯片703在第一时刻扫描Wi-Fi网络,所述处理器701还用于:
指示所述Wi-Fi芯片702在所述第二时刻启用,当所述Wi-Fi芯片702的扫描结果中的SSID个数低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关闭所述Wi-Fi芯片702的扫描Wi-Fi网络功能,启用所述低功耗芯片703扫描Wi-Fi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701还用于获取存储器705中的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时刻的地理位置与在所述第二时刻的地理位置不同时,则确定场景发生变化;
或者,当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时刻的运行的应用与在所述第二时刻运行的应用不同时,则确定场景发生变化;
或者,当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时刻当前显示的界面与在所述第二时刻当前显示的界面不同时,则确定场景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表述为处理器701执行无线保真网络的扫描操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到,处理器701执行的扫描操作可能是由其它器件的配合共同完成的,例如其它器件可以是传感器、GPS定位模块等等。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7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er processingunit,CPU)。为节省CPU的计算资源,处理器701也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全部操作,或者,处理器701也可以是CPU和FPGA,则FPGA与CPU分别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部分操作。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统一描述为处理器701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操作,具体可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下面以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图8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各实施例相关的手机800的部分结构的框图。
如图8所示,手机800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801、Wi-Fi系统模块802、存储器803、输入单元804、显示单元805、处理器806、音频电路807以及电源808、低功耗芯片809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8对手机8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Wi-Fi系统模块802用于扫描手机800周围环境存在的Wi-Fi接入点,获取相关信息,以便手机800根据所述相关信息接入所述Wi-Fi接入点。
RF电路801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806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RF电路801与Wi-Fi系统模块的Wi-Fi天线相连,控制Wi-Fi天线对Wi-Fi网络的扫描。通常,RF电路8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8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该存储器803用于存储该手机800的软件程序。通常,该存储器8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806是手机8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3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3内的数据,执行手机800的各种功能和数据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806执行存储器803内的软件程序可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具体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处理器806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806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06中。
输入单元80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8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804可包括触摸屏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摸屏也称为触控面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电源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805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800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805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
音频电路807连接扬声器和麦克风,可提供用户与手机8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807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801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803以便进一步处理。
低功耗芯片809对应Android平台可以指的是PNO firmware,主要是只有在初始化AP信息时,以及初次启动的时候需要CPU参与,之后自动扫描Wi-Fi网络。
手机8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08(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06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8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传感器、GPS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公开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数据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终端确定在第二时刻所在的场景与第一时刻所在的场景不同时,所述终端判断在所述第二时刻的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时刻处于无线保真Wi-Fi网络扫描状态,所述第二时刻发生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
当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时,所述终端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扫描Wi-Fi网络,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包括优选网络卸载PNO扫描方式,所述PNO扫描方式采用PNO扫描firmware固件对Wi-Fi网络进行主动扫描;
所述预设场景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或者第二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能够扫描到的接入点AP数量和服务集标识SSID是固定的,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能够扫描到的AP的信号强度值低于第一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时,所述终端通过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扫描Wi-Fi网络,包括:
当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同时所述终端在第二时刻不是特殊场景时,所述终端启用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扫描Wi-Fi网络,其中,所述特殊场景满足第三设定条件,所述第三设定条件是指终端运行的应用或者应用运行的功能正在利用所述Wi-Fi芯片的扫描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启用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扫描Wi-Fi网络,包括:
若所述终端在第一时刻为Wi-Fi芯片扫描方式时,所述终端确定在所述第二时刻时所述Wi-Fi芯片扫描方式所扫描到的服务集标识SSID个数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终端将所述Wi-Fi芯片扫描方式调整为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
或者,
若所述终端在第一时刻为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时,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刻启动Wi-Fi芯片扫描方式,并获取Wi-Fi芯片扫描结果;
当所述Wi-Fi芯片扫描结果中的SSID个数低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终端将所述Wi-Fi芯片扫描方式调整为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第一时刻为Wi-Fi芯片扫描方式,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耗低于所述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耗。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在第二时刻所在的场景与第一时刻所在的场景发生变化,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时刻的地理位置与在所述第二时刻的地理位置不同时,则所述终端确定场景发生变化;
或者,所述终端确定在所述第一时刻的运行的应用与在所述第二时刻运行的应用不同时,则所述终端确定场景发生变化。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低功耗芯片以及Wi-Fi芯片;
所述低功耗芯片或所述Wi-Fi芯片,用于在第一时刻扫描无线保真Wi-Fi网络;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在第二时刻所在的场景与所述第一时刻所在的场景不同时,判断在所述第二时刻的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其中,所述第二时刻发生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当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时,启用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Wi-Fi网络,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包括优选网络卸载PNO扫描方式,所述PNO扫描方式采用PNO扫描firmware固件对Wi-Fi网络进行主动扫描;
所述预设场景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或者第二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能够扫描到的接入点AP数量和服务集标识SSID是固定的,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能够扫描到的AP的信号强度值低于第一阈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预设场景且处于亮屏状态,同时所述终端在第二时刻不是特殊场景时,启用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Wi-Fi网络,其中,所述特殊场景满足第三设定条件,所述第三设定条件是指终端运行的应用或者应用运行的功能正在利用所述Wi-Fi芯片的扫描结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芯片在第一时刻扫描Wi-Fi网络时,且所述Wi-Fi芯片在所述第二时刻时所述Wi-Fi芯片所扫描到的服务集标识SSID个数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关闭所述Wi-Fi芯片的扫描Wi-Fi网络功能,启用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Wi-Fi网络;
或者,
所述低功耗芯片在第一时刻扫描Wi-Fi网络,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指示所述Wi-Fi芯片在所述第二时刻启用,当所述Wi-Fi芯片的扫描结果中的SSID个数低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关闭所述Wi-Fi芯片的扫描Wi-Fi网络功能,启用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Wi-Fi网络。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芯片在第一时刻为扫描Wi-Fi网络时,所述低功耗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耗低于所述Wi-Fi芯片扫描方式的功耗。
10.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确定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时刻的地理位置与在所述第二时刻的地理位置不同时,则确定场景发生变化;
或者,当确定在所述第一时刻的运行的应用与在所述第二时刻运行的应用不同时,则确定场景发生变化。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48679.8A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459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91650 WO2019237356A1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5913A CN110945913A (zh) 2020-03-31
CN110945913B true CN110945913B (zh) 2021-07-09

Family

ID=68842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679.8A Active CN110945913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5913B (zh)
WO (1) WO2019237356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7445A (zh) * 2016-12-07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Wi‑Fi扫描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84236A (zh) * 2017-10-13 2017-12-1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WiFi热点扫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8000358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及移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92105B2 (en) * 2012-10-16 2019-05-14 Apple Inc. Motion-based adaptive scanning
CN103347292A (zh) * 2013-07-02 2013-10-09 北京播思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wifi功耗的装置及方法
US9432834B2 (en) * 2015-01-03 2016-08-30 Goog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arying channel scanning duration
US9749942B2 (en) * 2015-07-15 2017-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Fi power saving based on coarse motion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
CN105898705B (zh) * 2016-06-24 2019-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无线局域网的扫描频率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40357B (zh) * 2017-11-30 2019-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无线局域网扫描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07969025B (zh) * 2017-11-30 2019-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无线局域网扫描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0358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6507445A (zh) * 2016-12-07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Wi‑Fi扫描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84236A (zh) * 2017-10-13 2017-12-1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WiFi热点扫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37356A1 (zh) 2019-12-19
CN110945913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2116B2 (en) Wireless fidelity network scanning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CN111869264B (zh) 一种从低制式网络返回高制式网络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7231159B (zh) 一种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US20070129045A1 (en) Multi-mode methods and devices utilizing battery power level for selection of the modes
WO2019210754A1 (zh) 搜网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230164868A1 (en) Method for changing rrc stat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604314B (zh) WiFi漫游的网络接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2031229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ell handover
CN113382363B (zh) 一种基于不同网络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04277B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接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61710B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06714277B (zh)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WO2020173373A1 (zh) 一种控制搜网的方法及终端
CN107846723A (zh) 无线局域网扫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85674A (zh)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轻量级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641963A (zh)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6321213A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21002B2 (en) Sensor data acquisition in a user equipment
CN112738872B (zh) 一种寻呼周期确定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51784B (zh) 网络扫描方法与终端设备
CN112804749A (zh) 一种响应寻呼消息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095982B (zh) 信号测量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45913B (zh) 一种扫描无线保真网络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018886A (zh) 应用状态切换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21970B (zh) 电子价签信道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