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4401A -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4401A
CN110944401A CN201811110662.9A CN201811110662A CN110944401A CN 110944401 A CN110944401 A CN 110944401A CN 201811110662 A CN201811110662 A CN 201811110662A CN 110944401 A CN110944401 A CN 110944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length
frequency domain
information
access pream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06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4401B (zh
Inventor
张莉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106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4401B/zh
Priority to EP19863778.7A priority patent/EP3843493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06896 priority patent/WO202005762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4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401A/zh
Priority to US17/206,475 priority patent/US1193052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4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检测随机接入响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可以使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可以随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灵活多变,以满足不同非授权频谱系统的需求。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授权频谱可用频域资源较少的问题,非授权频谱通信系统可以不依赖于授权频谱的辅助,完全工作在非授权频谱上。即,网络设备在非授权频谱上发送下行传输(例如控制信息、业务数据),终端设备在非授权频谱上发送上行传输(例如控制信息、业务数据)。目前,为了与其他系统(例如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系统、Wi-Fi网络等)可以共同使用非授权频谱,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的发送设备采用说前先听(listen before talk,LBT)的信道接入机制使用非授权频谱的信道资源。
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在执行随机接入流程的过程中,当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成功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后,终端设备期望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random accessresponse window,RAR window)内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response,RAR)。若终端设备在RAR window内没有成功接收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RAR window结束后,继续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直至成功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RAR。
由于非授权频谱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在发送RAR之前需要先执行LBT,若网络设备在RAR窗口内执行LBT失败,则网络设备无法在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因此,如何设置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的RAR窗口的长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用于解决如何设置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的RAR窗口的长度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检测随机接入响应。例如,所述终端设备在信道侦听成功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
上述方法中,当终端设备需要发送多次随机接入信息,才能成功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RAR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指示与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其中,不同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所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可以不同。这样,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不同时,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RAR窗口向终端设备发送RAR。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RAR窗口的长度可以随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灵活多变,以满足不同非授权频谱系统的需求。
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
通过上述四种方式,使得随机接入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扩大了使用可配置长度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非授权频谱系统的随机接入方式。
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通过上述四种方式,使得随机接入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扩大了使用可配置长度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非授权频谱系统的随机接入方式。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例如,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则在该实现方式下,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
再例如,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则在该实现方式下,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为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m倍,所述m为大于1的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在未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RAR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增加每次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可以逐步使网络设备获取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LBT,进而可以提高RAR的发送成功率,缩短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的时延。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不同于预设频谱上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灵活配置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检测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则所述终端设备重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和/或,重置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在该方法中,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若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例如,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则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
再例如,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则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为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m倍,所述m为大于1的数。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不同于预设频谱上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若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成功,则所述网络设备重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和/或,重置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收发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通过所述收发模块执行检测随机接入响应。例如,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在信道侦听成功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
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
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例如,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则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
再例如,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则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为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m倍,所述m为大于1的数。
可选的,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不同于预设频谱上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检测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时,重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和/或,重置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上述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终端设备,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时,通过收发模块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例如,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
再例如,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为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m倍,所述m为大于1的数。
可选的,所述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不同于预设频谱上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成功时,重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和/或,重置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上述第四方面和第四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网络设备,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发送器;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送器均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动作,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的发送动作;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发送器;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送器均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动作,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的发送动作;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单元、模块或电路。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一个模块,例如,可以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单元、模块或电路。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一个模块,例如,可以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当终端设备需要发送多次随机接入信息,才能成功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RAR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指示与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其中,不同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所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可以不同。这样,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不同时,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RAR窗口向终端设备发送RAR。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RAR窗口的长度可以随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灵活多变,以满足不同非授权频谱系统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框架图;
图2为一种时频资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频资源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框架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01和终端设备02。其中,
网络设备01:可以是基站,或者各种无线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扇区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者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者eNodeB),或者中继站或者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gNB等,在此并不限定。
终端设备02: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者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者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or user equipment),具有网络接入功能的传感器,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解决授权频谱可用频域资源较少的问题,上述通信系统可以不依赖于授权频谱的辅助,完全工作在非授权频谱上。即,网络设备在非授权频谱上发送下行传输(例如控制信息、业务数据),终端设备在非授权频谱上发送上行传输(例如控制信息、业务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工作在非授权频谱的通信系统可以称为非授权频谱系统。这里所说的非授权频谱系统可以是非授权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unlicensed,LTE-U)系统、或者、非授权新空口(new radio-unlicensed,NR-U)系统、或者、Wi-Fi网络,也可以是未来其他工作在非授权频谱上的通信系统,在此不作限制。
为了与其他系统(例如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系统、Wi-Fi网络等)可以共同使用非授权频谱,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的发送设备采用说前先听(listen before talk,LBT)的信道接入机制使用非授权频谱的信道资源。具体地:
发送设备在发送传输之前,先对信道进行信道侦听。当通过侦听确定信道空闲时(即信道侦听成功或者LBT成功时),发送设备可以获得信道使用权,即可以在该信道上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和/或业务数据)。当通过侦听确定信道忙碌时(即信道侦听失败或者LBT失败时),发送设备放弃在该信道上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传输。可以理解,这里所说的发送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具体而言,若发起LBT的设备为网络设备,则发送设备为网络设备、接收设备为终端设备;若发起LBT的设备为终端设备,则发送设备为终端设备、接收设备为网络设备。
目前,存在如下两类信道侦听:
第一类信道侦听为长侦听类型的信道侦听,即发送设备在执行第一类信道侦听时,从开始进行信道侦听至信道侦听成功耗时较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信道侦听也可以称为type 1channel access。目前,常见的第一类信道侦听有基于随机回退的空闲信道评测(clear channelassessment,CCA)。
发送设备执行基于随机回退的CCA的流程可以为:发送设备可以在0~初始竞争窗口(contention window size,CWS)之间均匀随机生成一个回退计数器N,并以侦听时隙(例如时长为9μs)为粒度进行信道侦听。
若发送设备在侦听时隙内检测到信道空闲,则将回退计数器减1。若发送设备在侦听时隙内检测到信道忙碌,则将回退计数器挂起,暂不减1。即,回退计数器的取值在信道忙碌时间内保持不变,直至检测到信道空闲时,才重新对回退计数器进行倒数。具体实现时,发送设备可以将侦听时隙内接收到的信道上的功率与能量检测门限(CCA-energydetection,CCA-ED)进行比较。若信道上的功率高于或者等于CCA-ED,则确定信道忙碌,若信道上的功率低于CCA-ED,则确定信道空闲。
当回退计数器归零时,发送设备可以确定信道侦听成功(也可以称为LBT侦听成功)。在该场景下,发送设备可以立即占用该信道发送控制信息和/或业务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设备也可以在回退计数器归零后,自行等待一段时间。在等待结束后,发送设备可以再使用一个额外的时隙(例如9μs或者25μs+9*kμs,其中k为零或者正整数)对信道进行一次侦听。若发送设备在该额外的时隙内侦听到信道空闲,则发送设备可以确定信道侦听成功。在该场景下,发送设备可以立即占用该信道发送控制信息和/或业务数据。
若发送设备在想要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前未完成回退计数器归零,或者,在想要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前完成回退计数器归零、但在该额外的侦听时隙侦听到信道忙碌,则发送设备可以确定信道侦听失败(也可以称为LBT侦听失败),此时,发送设备放弃在信道上发送控制信息和/或业务数据。
第二类信道侦听为短侦听类型的信道侦听,即,发送设备在执行第二类信道侦听时,从开始进行信道侦听至信道侦听成功耗时较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类信道侦听也可以称为type 2channel access。目前,常见的第二类信道侦听有单时隙CCA。在一些实施例中,单时隙CCA也称为单次(one shot)CCA或者25μs CCA。
发送设备执行单时隙CCA的流程可以为:发送设备对信道执行一个长度为预设时间长度(例如25μs)的单时隙的侦听。若发送设备在该单时隙内检测到信道空闲,则发送设备确定信道侦听成功。在该场景下,发送设备可以立即占用该信道发送控制信息和/或业务数据。若发送设备在该单时隙内检测到信道忙碌,则发送设备确定信道侦听失败。在该场景下,发送设备放弃在信道上发送传输。具体实现时,发送设备可以将该单时隙内接收到的信道上的功率与CCA-ED进行比较。若信道上的功率高于或者等于CCA-ED,则确定信道忙碌,若信道上的功率低于CCA-ED,则确定信道空闲。
可以理解,第二类信道侦听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快速对信道进行侦听的信道侦听,这里不做限制。另外,第二类信道侦听的侦听时长也不限于25μs,也可以是更多或者更少的时长,第二类信道侦听的次数也不限于为1次,也可以是2次、3次或者更多,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发送设备在信道侦听成功后,可以获得信道使用权,同时获得相应的信道占用时长(channel occupancy time,COT)。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所获得的信道占用时长COT可以是小于或等于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aximum channel occupancy time,MCOT),还可以小于或等于传输机会(transmission opportunity,TXOP)。也可以说,发送设备所获得的信道占用时长COT可以是小于或等于MCOT的任意时间段,还可以是小于或等于TXOP的任意时间段。
可以理解,当发送设备为网络设备时,则在相应的信道占用时长内进行的传输为下行传输;当发送设备为终端设备时,则在相应的信道占用时长内进行的传输为上行传输。可选地,发送设备可以将获得的信道占用时长内的信道使用权共享给其它设备。例如,当发送设备为网络设备时,网络设备可以将信道使用权共享给终端设备使用,即允许终端设备在信道占用时长内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某个信道占用时长内会存在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切换。
目前,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在执行随机接入流程的过程中,当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成功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后,终端设备期望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randomaccess response window,RAR window)内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randomaccess response,RAR)。若终端设备在RAR window内没有成功接收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RAR window结束后,继续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直至成功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RAR。上述导致终端设备在RAR window内没有成功接收到RAR的原因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在RAR window内执行LBT失败,导致无法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或者,网络设备在RAR window内成功向终端设备发送RAR,但由于信道干扰较大,终端设备未能成功接收该RAR;或者,网络设备没有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下面以终端设备在第三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成功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RAR为例,对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终端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过程进行说明。图2为一种时频资源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执行随机接入流程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LBT成功后,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A。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随机接入前导码A对应的RAR窗口内检测RAR。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没有成功接收到RAR,则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结束后会继续执行LBT,并在LBT成功之后,再次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B。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随机接入前导码B对应的RAR窗口内检测RAR。该随机接入前导码A对应的RAR窗口可以在一个网络设备配置的偏移量之后开始启动,该随机接入前导码B对应的RAR窗口同样可以在一个网络设备配置的相同或者不同偏移量之后开始启动。若终端设备在该随机接入前导码B对应的RAR窗口内没有成功接收到RAR,则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结束后会继续执行LBT,并在LBT成功之后,再次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C。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随机接入前导码C对应的RAR窗口内检测RAR。在本示例中,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前导码C对应的RAR窗口内检测到网络设备发送的RAR。
通过上述示例可知,在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终端设备在执行随机接入流程时,有可能会向网络设备发送多次随机接入前导码,才能成功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RAR。在该场景下,若将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的RAR window的长度设置成较长的一个值,可以使网络设备获取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LBT,进而可以提高RAR的发送成功率。但是,若终端设备在该RARwindow内没有成功接收到RAR,则终端设备需要等待该较长的RAR window结束后才能开始新一次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导致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时延较大。若将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的RARwindow的长度设置成较短的一个值,则又会使网络设备在RAR window内进行LBT的机会减少,进而降低了RAR的发送成功率。因此,缺少一种高效的设置非授权频谱系统中的RAR window的合理的长度的方法。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在该方法中,当终端设备需要发送多次随机接入信息,才能成功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RAR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指示与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其中,不同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所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可以不同或者不完全相同。这样,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不同时,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RAR窗口或者不完全相同长度的RAR窗口向终端设备发送RAR。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是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累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次数。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AR窗口的长度不再固定不变,而是可配置。即,RAR窗口的长度可以有多个值,不同的值对应随机接入信息的不同发送次数。第x次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与第y次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可以不同。其中,x不等于y。或者,第x次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与第y次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可以相同。第y次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与第z次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可以不同。其中,x不等于y,x不等于z,y不等于z。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RAR窗口的长度可以随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灵活多变,以满足非授权频谱系统的需求。
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可以理解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可以是预先配置好的,或者由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给终端设备。其中,上述所说的可配置的是指可以配置为一个固定的长度,或者配置为不同的长度,或者配置为不完全相同的长度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下面结合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概念或者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该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该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
S102、终端设备在该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检测随机接入响应。
具体地,上述终端设备在信道侦听成功后,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该随机接入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其中,不同的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不同。例如,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1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3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以此类推。或者,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1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3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4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3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5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4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以此类推。
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实现上述随机接入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具体地:
第一种方式: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 code),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
可选的,可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划分,以使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即,随机接入前导码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序号 随机接入前导码 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
1 随机接入前导码1 1
2 随机接入前导码2 1
3 随机接入前导码3 2
…… …… ……
n 随机接入前导码N M
其中,上述M和上述N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或者等于N。所述映射关系中对应一个发送次数的可以是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
可以理解,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以使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原则,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越少。
上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码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确定与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在信道侦听成功后,将包括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指示该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确定所指示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与该发送次数对应的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可选的,还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预先对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划分,以使这些随机接入前导码能表示相应的发送次数。例如:这些比特位取值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这些比特位取值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随机接入信息的不同发送次数。即,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可以理解,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这些比特位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确定。
上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可选的,还可以在随机接入信息中,包含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额外的比特信息,以使这些包含额外的比特信息的随机接入信息能表示相应的发送次数。所述额外的比特信息可以实现上述预设比特位的同样功能,也可以类似上述预设比特位通过信令进行指示。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确定与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将包括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指示该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确定所指示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与该发送次数对应的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可选的,还可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成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所述前导码集合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根序列,不同的循环移位等信息。例如,可以将对应同一根序列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将对应相同循环移位数量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将对应同一根序列的、且对应相同循环移位数量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随机选择一些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说的集合也可以称为组、类别、系列、资源池,池(pool)等,对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
上述所划分的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可以对应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即,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以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6个为例,该映射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2所示:
表2
序号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 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
1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1 1
2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2 2
3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3 3
4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4 4
5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5 5
6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6 6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映射关系中对应一个发送次数的可以是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也可以是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
可以理解,上述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配置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以使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原则,配置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越少。
上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集合的映射关系,确定与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集合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将包括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集合指示该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发送该随机接入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集合的映射关系,确定所指示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与该发送次数对应的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或者,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随机接入信息的对应的RAR窗口与随机接入集合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该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长度的RAR窗口,并在该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第二种方式: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频域资源也可以称为interlace资源,或者,interlace结构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或者interlace结构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或者,interlace结构的sub-PRB,或者,交错的PRB(interlaced PRB),或者,交错的RE(interlaced RE),或者,交错的sub-PRB(Interlaced sub-PRB)等。上述所说的频域资源还可以为交错的其他频域资源粒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定,例如,LTE系统或5G系统中通用的频域资源粒度。另外,上述所说的资源元素也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元素。上述所说的sub-PRB可以为小于一个PRB的PRB的子集,由多个RE组成。
可选的,可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进行划分,以使每个频域资源对应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即,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1809006940000161
其中,上述A和上述B均为正整数,且B小于或者等于A。所述映射关系中对应一个发送次数的可以是多个频域资源。
可以理解,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以使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原则,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越少。
上述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当前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时所使用的频域资源,并使用该频域资源将随机接入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该频域资源指示该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所在的频域资源,以及,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确定所指示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与该发送次数对应的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可选的,还可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划分成多个频域资源集合。其中,同一个频域资源集合中所包括的频域资源可以为连续的频域资源,也可以为不连续的频域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说的集合也可以称为组、类别、系列、资源池,池(pool)等,对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频域资源集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频域资源。
上述所划分的每个频域资源集合可以对应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即,频域资源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以频域资源集合为4个为例,该映射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4所示:
表4
序号 频域资源集合 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
1 频域资源集合1 1
2 频域资源集合2 2
3 频域资源集合3 3
4 频域资源集合4 4
可以理解,所述映射关系中对应一个发送次数的可以是多个频域资源集合,也可以是一个频域资源集合。
可以理解,上述每个频域资源集合所包括的频域资源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配置每个频域资源集合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以使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原则,配置每个频域资源集合包括的频域资源的数量: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频域资源集合所包括的频域资源的数量越少。
示例性的,以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有128个,被划分为4个频域资源集合。则每个频域资源集合可以包括32个频域资源;或者,频域资源集合1的频域资源多于频域资源集合2的频域资源,频域资源集合2的频域资源多于频域资源集合3的频域资源,频域资源集合3的频域资源多于频域资源集合4的频域资源。
上述频域资源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资源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频域资源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确定与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频域资源集合。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集合中选择一个频域资源,并使用该频域资源将随机接入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传输该随机接入信息的频域资源所在的频域资源集合指示该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发送该随机接入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传输该随机接入信息的频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确定所指示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与该发送次数对应的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第三种方式: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和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即,使用随机接入前导码和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共同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用有限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有限的频域资源指示更多的发送次数。
可选的,可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划分,以及,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进行划分,以使包括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信息在使用不同频域资源发送时,用于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不同发送次数。例如,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A的随机接入信息在使用频域资源1发送时,用于指示随机信息的发送次数为2。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A的随机接入信息在使用频域资源2发送时,用于指示随机信息的发送次数为4等。
关于如何对随机接入前导码和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进行划分,可以参见前述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的描述。下面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成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并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划分成多个频域资源集合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
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划分成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例如,可以将对应同一根序列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将对应相同循环移位数量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将对应同一根序列的、且对应相同循环移位数量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随机选择一些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
相应地,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可以划分成多个频域资源集合。其中,同一个频域资源集合中所包括的频域资源可以为连续的频域资源,也可以为不连续的频域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说的集合也可以称为组、类别、系列、资源池,池(pool)等,对此不再赘述。
上述所划分的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组合可以对应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即,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以频域资源集合为4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为2个为例,该映射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1809006940000191
可以理解,所述映射关系中对应一个发送次数的可以是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组合,也可以是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组合。
关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解释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确定与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在该频域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频域资源,并使用该频域资源将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携带在随机接入信息中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集合和发送该随机接入信息的频域资源所在的集合共同指示该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发送该随机接入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该随机接入信息的频域资源,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映射关系,确定所指示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与该发送次数对应的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上述示例仅是给出一种如何使用随机接入信息中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频域资源的组合,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所列举的任一实现方式,以及,第二种方式中所列举的任一实现方式的组合,来实现如何使用随机接入前导码加频域资源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此不再加以赘述。
第四种方式: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随机接入信息除了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外,还可以携带专门用于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指示信息,以通过显示的方式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通过用于表示发送次数的二进制数来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对上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信息中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传输随机接入信息时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不进行限定。
前述实施例描述的是如何通过随机接入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通过发送次数指示网络设备使用该发送次数对应的长度的RAR窗口,向终端设备发送RAR。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随机接入信息还可以直接用于指示该随机接入信息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即,直接指示网络设备采用什么长度的RAR窗口来发送RAR。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实现上述随机接入信息指示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具体地:
第一种方式: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 code),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可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划分,以使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即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也就是说,随机接入前导码与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6所示:
表6
序号 随机接入前导码 RAR窗口的长度
1 随机接入前导码1 长度1
2 随机接入前导码2 长度1
3 随机接入前导码3 长度2
…… …… ……
n 随机接入前导码N 长度M
其中,上述M和上述N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或者等于N。所述对应关系中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的可以是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
可以理解,上述每个RAR窗口的长度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配置每个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以使每个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原则,配置每个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越少。
上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码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所需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将包括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指示该RAR窗口的长度。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指示的RAR窗口的长度。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该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可选的,还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预先对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划分,以使这些随机接入前导码能表示对应的RAR窗口。例如:这些比特位取值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即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这些比特位取值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不同的RAR窗口的长度。也就是说,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与RAR窗口的长度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上述每个RAR窗口的长度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这些比特位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确定。
上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可选的,还可以在随机接入信息中,包含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额外的比特信息,以使这些包含额外的比特信息的随机接入信息能表示对应的RAR窗口。所述额外的比特信息可以实现上述预设比特位的同样功能,也可以类似上述预设比特位通过信令进行指示。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将包括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指示该RAR窗口的长度。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预设比特位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指示的RAR窗口的长度。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该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可选的,还可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成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所述前导码集合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根序列,不同的循环移位等信息。例如,可以将对应同一根序列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将对应相同循环移位数量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将对应同一根序列的、且对应相同循环移位数量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随机选择一些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说的集合也可以称为组、类别、系列、资源池,池(pool)等,对此不再赘述。
上述所划分的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可以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即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也就是说,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以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6个为例,该对应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7所示:
表7
序号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 RAR窗口的长度
1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1 长度1
2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2 长度2
3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3 长度3
4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4 长度4
5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5 长度5
6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6 长度6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应关系中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的可以是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也可以是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
可以理解,上述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配置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以使每个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原则,配置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越少。
上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RAR窗口的长度,以及,RAR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集合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将包括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集合指示该RAR窗口的长度。在发送该随机接入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AR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指示的RAR窗口的长度。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该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第二种方式: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RAR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可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进行划分,以使每个频域资源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即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也就是说,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与RAR窗口的长度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8所示:
表8
Figure BDA0001809006940000241
其中,上述A和上述B均为正整数,且B小于或者等于A。所述对应关系中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的可以是多个频域资源。
可以理解,上述每个RAR窗口的长度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配置每个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以使每个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原则,配置每个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越少。
上述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以及,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时所使用的频域资源,并使用该频域资源将随机接入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该频域资源指示该RAR窗口的长度。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所在的频域资源,以及,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指示的RAR窗口的长度。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该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可选的,还可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划分成多个频域资源集合。其中,同一个频域资源集合中所包括的频域资源可以为连续的频域资源,也可以为不连续的频域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说的集合也可以称为组、类别、系列、资源池,池(pool)等,对此不再赘述。
上述所划分的每个频域资源集合可以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即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也就是说,频域资源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以频域资源集合为4个为例,该对应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9所示:
表9
序号 频域资源集合 RAR窗口的长度
1 频域资源集合1 长度1
2 频域资源集合2 长度2
3 频域资源集合3 长度3
4 频域资源集合4 长度4
可以理解,所述对应关系中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的可以是多个频域资源集合,也可以是一个频域资源集合。
可以理解,上述每个频域资源集合所包括的频域资源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配置每个频域资源集合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数量,以使每个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数量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原则,配置每个频域资源集合包括的频域资源的数量: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频域资源集合所包括的频域资源的数量越少。
上述频域资源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资源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以及频域资源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频域资源集合。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集合中选择一个频域资源,并使用该频域资源将随机接入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传输该随机接入信息的频域资源所在的频域资源集合指示该RAR窗口的长度。在发送该随机接入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传输该随机接入信息的频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指示的RAR窗口的长度。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该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第三种方式: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和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RAR窗口的长度。即,使用随机接入前导码和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共同指示RAR窗口的长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用有限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有限的频域资源指示更多的RAR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可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划分,以及,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进行划分,以使包括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信息在使用不同频域资源发送时,用于指示对应的RAR窗口的不同长度。例如,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A的随机接入信息在使用频域资源1发送时,用于指示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为20ms。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A的随机接入信息在使用频域资源2发送时,用于指示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为40ms等。
关于如何对随机接入前导码和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进行划分,可以参见前述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的描述。下面以预先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成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并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划分成多个频域资源集合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
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划分成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例如,可以将对应同一根序列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将对应相同循环移位数量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将对应同一根序列的、且对应相同循环移位数量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或者,随机选择一些随机接入前导码划分到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
相应地,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可用的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域资源可以划分成多个频域资源集合。其中,同一个频域资源集合中所包括的频域资源可以为连续的频域资源,也可以为不连续的频域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说的集合也可以称为组、类别、系列、资源池,池(pool)等,对此不再赘述。
上述所划分的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组合可以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即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也就是说,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以频域资源集合为4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为2个为例,该对应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10所示:
表10
序号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 频域资源集合 RAR窗口的长度
1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1 频域资源集合1 长度1
2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2 频域资源集合1 长度2
3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1 频域资源集合2 长度3
4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2 频域资源集合2 长度4
5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1 频域资源集合3 长度5
6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2 频域资源集合3 长度6
7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1 频域资源集合4 长度7
8 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2 频域资源集合4 长度8
可以理解,所述对应关系中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的可以是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组合,也可以是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组合。
关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解释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RAR窗口的长度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在该频域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频域资源,并使用该频域资源将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携带在随机接入信息中发送给网络设备,以通过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集合和发送该随机接入信息的频域资源所在的集合指示该RAR窗口的长度。在发送该随机接入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所述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可以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偏移量之后。所述第二偏移量不同于授权频谱下为RAR窗口启动所配置的第一偏移量。
相应地,若网络设备可以成功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随机接入信息,则网络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信息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该随机接入信息的频域资源,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指示的RAR窗口的长度。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该长度的RAR窗口内,进行信道侦听。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若网络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失败,则网络设备不在该RAR窗口内向终端设备发送RAR。所述网络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与终端设备启动该发送次数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同样的时刻。
同样的,若终端设备在该RAR窗口内未检测到RAR,则终端设备可以提升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并重新执行上述操作。关于终端设备未检测到RAR的原因可以参见前述描述。
上述示例仅是给出一种如何使用随机接入信息中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频域资源的组合,指示RAR窗口的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所列举的任一实现方式,以及,第二种方式中所列举的任一实现方式的组合,来实现如何使用随机接入前导码加频域资源指示RAR窗口的长度,对此不再加以赘述。
第四种方式: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随机接入信息除了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外,还可以携带专门用于指示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指示信息,以通过显示的方式指示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通过用于表示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二进制数来指示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对上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信息中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传输随机接入信息时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不进行限定。
如前述实施例所说,随机接入信息的不同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不同。例如,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RAR窗口的长度越小,或者,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RAR窗口的长度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RAR窗口的长度随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取值的增大而变长。即,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RAR窗口的长度越大。例如,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1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3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以此类推。
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频资源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执行随机接入流程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LBT成功后,第一次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接入信息。此时,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为1。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发送次数1对应长度的RAR窗口内检测RAR。若终端设备在该发送次数1对应的RAR窗口内没有成功接收到RAR,则终端设备在该发送次数1对应的RAR窗口结束后会继续执行LBT,并在LBT成功之后,第二次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接入信息,此时,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为2。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内检测RAR。在该场景下,该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大于发送次数1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若终端设备在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内没有成功接收到RAR,则终端设备在该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结束后会继续执行LBT,并在LBT成功之后,第三次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此时,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为3。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发送次数3对应的RAR窗口内检测RAR。在该场景下,该发送次数3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大于发送次数2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在本示例中,终端设备在发送次数3对应的RAR窗口内检测到网络设备发送的RAR。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在未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RAR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增加每次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可以逐步使网络设备获取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LBT,进而可以提高RAR的发送成功率,缩短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的时延。
可以理解,第一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可以称为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也可以称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初始长度。第二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可以称为第二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第三次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可以称为第三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依次类推。
当采用发送次数的取值越大、RAR窗口的长度越大的方式,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RAR窗口的长度的映射关系时,可以采用第Q RAR窗口的长度为第Q-1RAR窗口的长度的m倍的方式映射,也可以采用第Q RAR窗口的长度与第Q-1RAR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的方式映射。
当采用第Q RAR窗口的长度为第Q-1RAR窗口的长度的m倍的方式映射时,RAR窗口的长度的提升可以是指数级的提升。以m等于2为例,则第Q RAR窗口的长度L(RAR窗口)Q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表示:
L(RAR窗口)Q=2Q-1*X (1)
其中,X用于表示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通过上述公式(1)可以得出,第一RAR窗口的长度为X,第二RAR窗口的长度为2X,第三RAR窗口的长度为3X,以此类推,从而使得RAR窗口的长度相应于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变成一个可变的值。
当采用第Q RAR窗口的长度与第Q-1RAR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的方式映射时,可以预先配置一个delta偏移量(即预设阈值),从而使得第Q RAR窗口的长度比第Q-1RAR窗口的长度增加delta。在该实现方式下,第Q RAR窗口的长度可以通过下述公式(2)表示:
L(RAR窗口)Q=X+(Q-1)*delta (2)
通过上述公式(2)可以得出,第一RAR窗口的长度是X,第二RAR窗口的长度是X+delta,第三RAR窗口的长度X+2delta,以此类推。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随机接入信息的每个发送次数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即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RAR窗口的长度存在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为如下述表11所示的映射关系:
表11
序号 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 RAR窗口的长度
1 1 长度1
2 2 长度2
3 3 长度3
…… …… ……
n N 长度N
可以理解,上述映射关系中,可以多个发送次数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也可以一个发送次数对应一个RAR窗口的长度。
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RAR窗口的长度的映射关系还可以为前述所说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函数关系,例如公式(1)或者公式(2)。
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RAR窗口的长度的映射关系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RAR窗口的长度的映射关系。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该指示信息。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这里所说信令例如为下述任一个:RRC信令、MA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
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RAR窗口的长度的映射关系,确定与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从而可以使用该长度的RAR窗口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RAR。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随机接入信息所指示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RAR窗口的长度的映射关系,确定与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从而可以使用该长度的RAR窗口向终端设备发送RAR。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随机接入信息指示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方式,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时,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仍然可以基于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RAR窗口的长度的映射关系,获取与当前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基于上述随机接入信息与RAR窗口的长度的对应关系,获取与该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即,将对应不同发送次数的随机接入信息与RAR窗口的长度对应,这样,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可以直接通过所使用的随机接入信息,以及,该对应关系,获取所需使用的RAR窗口的长度,其实现方式类似,对此不再加以赘述。
可以理解,当上述终端设备在某一次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内成功检测到网络设备发送的RAR,则终端设备可以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和/或,重置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即将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置为1,和/或,将RAR窗口的长度置为第一RAR窗口的长度。相应地,当上述网络设备在某一次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内成功发送RAR,则网络设备也可以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和/或,重置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即将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置为1,和/或,将RAR窗口的长度置为第一RAR窗口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可以等同于工作在授权频谱的通信系统中所配置的RAR窗口的长度,或者,也可以区别于工作在授权频谱的通信系统中所配置的RAR窗口的长度。上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可以为预设在终端设备中的,也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对此不进行限定。
此外,当非授权频谱操作于高频系统时,每当发生波束切换(beam switching)时,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将RAR窗口重置为第一RAR窗口的长度,并且按照当前beam上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选择使用相应长度的RAR窗口,以实现波束特定(beam specific)的RAR窗口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当终端设备需要发送多次随机接入信息,才能成功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RAR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指示与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其中,不同的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所对应的RAR窗口的长度可以不同。这样,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不同时,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RAR窗口向终端设备发送RAR。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RAR窗口的长度可以随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灵活多变,以满足不同非授权频谱系统的需求。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1和处理模块12。其中,
收发模块1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例如,所述收发模块11,具体用于在信道侦听成功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
处理模块12,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通过所述收发模块11执行检测随机接入响应。
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
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12,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例如,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所述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则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
再例如,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所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则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为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m倍,所述m为大于1的数。
可选的,所述收发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不同于预设频谱上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12,还可以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检测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时,重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和/或,重置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收发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其中,
收发模块2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
处理模块22,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时,通过收发模块2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21,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21,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21,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21,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第二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21,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三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21,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第四种方式: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22,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例如,当上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时,所述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21,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映射关系。
再例如,当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时,所述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以及,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在该实现方式下,所述收发模块21,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窗口长度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为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m倍,所述m为大于1的数。
可选的,所述收发模块21,还可以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不同于预设频谱上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22,还可以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通过所述收发模块2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成功时,重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和/或,重置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收发模块实际实现时可以为收发器,该收发模块还可以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而处理模块可以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设备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设备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设备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处理模块的功能。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31(例如CPU)、存储器32、接收器33、发送器34;接收器33和发送器34均耦合至处理器31,处理器31控制接收器33的接收动作、处理器31控制发送器34的发送动作;存储器32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申请涉及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35、通信总线36以及通信端口37。接收器33和发送器34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的收发信机中,也可以为终端设备上独立的收发天线。通信总线36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37用于实现终端设备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31执行指令时,指令使终端设备的处理器3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处理动作,使接收器3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接收动作,使发送器34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发送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1(例如CPU)、存储器42、接收器43、发送器44;接收器43和发送器44均耦合至处理器41,处理器41控制接收器43的接收动作、处理器41控制发送器44的发送动作;存储器4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4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申请涉及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45、通信总线46以及通信端口47。接收器43和发送器44可以集成在网络设备的收发信机中,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上独立的收发天线。通信总线46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47用于实现网络设备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本申请中,上述存储器4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41执行指令时,指令使网络设备的处理器4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处理动作,使接收器4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接收动作,使发送器44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发送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44)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检测随机接入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或者,
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为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m倍,所述m为大于1的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不同于预设频谱上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1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
若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则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或者,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或者,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或者,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
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为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m倍,所述m为大于1的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不同于预设频谱上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2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通过所述收发模块执行检测随机接入响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或者,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或者,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或者,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1-2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
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为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m倍,所述m为大于1的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1-2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不同于预设频谱上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3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信息,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是可配置的;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执行信道侦听成功时,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或者,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与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或者,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映射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或者,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和频域资源集合的对应关系,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频域资源集合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在的频域资源。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39.根据权利要求31-3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与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相差预设阈值;或者,
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为上一次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的m倍,所述m为大于1的数。
40.根据权利要求31-3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不同于预设频谱上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长度。
4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者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者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者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者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44.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CN201811110662.9A 2018-09-21 2018-09-21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10944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0662.9A CN110944401B (zh) 2018-09-21 2018-09-21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EP19863778.7A EP3843493B1 (en) 2018-09-21 2019-09-20 Random access methods,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PCT/CN2019/106896 WO2020057623A1 (zh) 2018-09-21 2019-09-20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7/206,475 US11930525B2 (en) 2018-09-21 2021-03-19 Random access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0662.9A CN110944401B (zh) 2018-09-21 2018-09-21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4401A true CN110944401A (zh) 2020-03-31
CN110944401B CN110944401B (zh) 2022-04-22

Family

ID=69888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0662.9A Active CN110944401B (zh) 2018-09-21 2018-09-21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0525B2 (zh)
EP (1) EP3843493B1 (zh)
CN (1) CN110944401B (zh)
WO (1) WO20200576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1320A (zh) * 2019-05-02 2022-02-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676A (zh) * 2009-04-28 201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优化终端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91376A (zh) * 2011-07-05 2014-06-2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6102182A (zh) * 2016-06-07 2016-11-09 北京交通大学 非正交随机接入方法
US20180092062A1 (en) * 2015-04-10 2018-03-29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64367A1 (en) * 2016-09-28 2018-04-05 Idac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CN108476532A (zh) * 2016-02-02 2018-08-31 英特尔Ip公司 随机接入过程期间的先听后说(lbt)失败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925B (zh) * 2013-10-29 2019-01-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覆盖增强机制下的定时维护方法及装置
WO2018014257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nformation reception
CN109392060B (zh) * 2017-08-02 2020-07-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rar的监听方法、发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JP7039258B2 (ja) * 2017-11-15 2022-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676A (zh) * 2009-04-28 201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优化终端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91376A (zh) * 2011-07-05 2014-06-2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US20180092062A1 (en) * 2015-04-10 2018-03-29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76532A (zh) * 2016-02-02 2018-08-31 英特尔Ip公司 随机接入过程期间的先听后说(lbt)失败
CN106102182A (zh) * 2016-06-07 2016-11-09 北京交通大学 非正交随机接入方法
WO2018064367A1 (en) * 2016-09-28 2018-04-05 Idac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4R1-1808951: "Random Access Response in NR",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8 R2-1704159》 *
ERICSSON: "Random Access Response window size", 《3GPP TSG-RAN WG2 NR AH#3,TDOC R2-1800338》 *
FUJITSU: "Discussion on RAR in NR considering reciprocity issu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R1-1611462》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On Initial Access and Mobility for NR-U",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4 R1-180895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3493B1 (en) 2023-08-02
US20210212110A1 (en) 2021-07-08
EP3843493A4 (en) 2021-11-10
WO2020057623A1 (zh) 2020-03-26
CN110944401B (zh) 2022-04-22
EP3843493A1 (en) 2021-06-30
US11930525B2 (en)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938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80652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ignal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08923902B (zh) 上行探测信号的触发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057930B2 (en) Method,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EP3565303B1 (en)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0324910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US1034203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94291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o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point
US20190174501A1 (en) Unlicensed spectrum-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EP374278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6033724A1 (zh) 选取信道的方法及发送端
EP3091813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S1018782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50358946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EP326139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P2975891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944401B (zh)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918404A (zh) 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20211737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JP2022553121A (ja) Pdcch検出方法、pdcch送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EP329402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198564A (zh)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18027809A1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301616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