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7349B -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7349B
CN110937349B CN201911392200.5A CN201911392200A CN110937349B CN 110937349 B CN110937349 B CN 110937349B CN 201911392200 A CN201911392200 A CN 201911392200A CN 110937349 B CN110937349 B CN 110937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turnover
box
trolle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22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7349A (zh
Inventor
尹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ouw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ouw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ouw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ouw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22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73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7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7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7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7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包括流水槽,其上部前侧固定有周转箱腔前分隔板、上部后侧固定有周转箱腔后分隔板,各相邻周转箱腔前、后分隔板间的空间各构为周转箱前、后腔,流水槽的下部与地坪之间构成流水槽小车让位腔;移动小车架,设在流水槽小车让位腔内;移动小车,设在移动小车架上;滑动平台,设在移动小车上;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设在移动小车上;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设在滑动平台上;周转箱托箱,连接在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上;翻转轴前驱动机构,设在流水槽的前侧;翻转轴后驱动机构,设在流水槽的后方;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设在流水槽的前后侧之间。体现对小批量订单乃至特殊定制的灵活变化的适应性;具有良好的集合效果。

Description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轻工产品流水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复式周转箱,也可以称双排周转箱,具体而言,在流水槽的结构体系中,在长度方向的前侧和后侧自左向右各构成有由回转箱腔分隔板分隔的周转箱腔,由传输装置将周转箱传输至周转箱腔的位置,供对应于周转箱腔工位处的工人加工,加工完成后返回周转箱,由传输装置将周转箱输送至对应于另行工位的周转箱腔,以利另行工位上的工人对相关工序进行操作。
上面提及的周转箱,也可称为“周转框”或周转盘。上面提及的轻工产品主要指服饰,但并非仅仅限于服饰,例如既可以是鞋帽和箱包等等,也可以是电子电气产品乃至人偶玩具,等等。
以规模型的服装厂为例,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包括裁剪、缝制、拷边、开钮扣洞、装钮扣(简称钉扣)、装袋片、装衣领、装标识、装袖子、装门襟和熨烫、佩附吊牌等若干个工序,这些工序往往以分工化和自动化的方式进行。
循环传输装置加上与之配套的智能控制调度系统具有以下长处:可以在电脑中预先进行分配编排,根据服装生产流程预先设置周转箱的运行路径,传输装置根据路径自动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由智能调度系统控制,既可灵活地将周转箱任意输送到指定的任何地方,不需要改变员工原来工作位置的情况下将本来分散工作的员工链接起来,还能智能处理并目视化运输工程中的各种异常状态,使周转箱装置即推筐装置在不需要管理人员干预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地协助生产线员工之间做有效的工作协调调动,进行自我生产平衡,提升生产效率,促进相同作业员工之间的考核与竞争,并及时发现彼此的问题以及降低品质批量问题,同时能使跟班的班组长保持对每个工位的管理与跟踪,及时处理生产线异常问题;不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就能对生产线有效管理,可提升员工士气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工位上的员工的潜能,将瓶颈工序及隐蔽资源目视化,使团队所有员工共同关注瓶颈工序,营造团队合作氛围,依靠团队力量相互督导并彼此协助,方便管理者管理好生产线,最终在轻松愉快的工作乐趣中提高效率;能将产量、品质、个人实际完成的时间数据适时传输到电脑,通过软件分析而得以了解每个员工实际完成工位工作的时间,并依需实时传输到云服务器,使管理者在电脑或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了解实际生产状况,帮助管理者管理好员工并调整员工的分工,达到有效管理员工及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与前述周转箱传输装置相关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201721962U(一种循环传输装置)、CN102807061B(一种循环传输装置)、CN202585159U(一种控制开关和采用该控制开关的循环传输装置)、CN202807786U(一种设有控制开关的循环传输装置)、CN202807791U(一种设有感应开关的循环传输装置)、CN203728035U(一种流水线装置)、CN104139962B(一种带式循环传输装置)和CN204096561U(一种带毛刷的带式循环传输装置)和CN202296226U(单件节拍式流水槽),等等。此外,在国外专利中也可见诸与前述传输装置有所相关的技术信息,如DE4140576A1、EP0623530A1、US4050575A、US4697693A、US4548315A、FR2237822A和JP2000-219309A,等等。
在目前的生产管理模式中,丰田节拍式单件流管理仍普遍受到人们的器重,这里所称的丰田节拍式即为丰田生产方式,英文简称为:TPS,是提高企业生命力的一整套概念和方法的体系,它是日本丰田公司通用的制造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彻底杜绝浪费”,通过生产的整体化,追求丰田生产方式的原则,该原则为准时化和自动化,即所有工作站(也称工位)之间必须按节拍联动。前述的单件流的英文缩写为OPF,是按产品类别布置的多制程生产方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件流动,能避免制品积压。
但是,仍以服饰为例,随着服饰款式变化节奏越来越快,并且每款的订单量越来越小,一条生产线几乎每天都要转换若干个款式,甚至出现一款一品的特殊定制情形,如果仍然采取节拍式单件流方式,那么因款式变化而需重新排位并做好不同工位所耗时间的生产平衡,则无疑会给生产管理者增加极大的难度,甚至无法采用节拍式单件流管理,因为节拍式单件流管理较适合于批量稍大并且款式有一定生产周期时间的产品。
智能吊挂系统在前述轻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地位,也能根据电脑编排的生产路径自行进行传送,但是存在以下弊端:
一是由于将产品如服饰吊挂在空中运行,因而对管理者视线产生遮挡,出现管理盲点不能体现有效管理;二是由于库存堆积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长生产周期并且影响对小订单量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由于整个流水线的可视化效果较差,因而对员工工作状态的佳与否、生产效率的快与慢、生产中的异常问题能否及时发现等等,都无法达到业界之预期;四是对员工没有一定的紧迫压力,造成员工的工作懈怠,影响效率;五是对管理人员是否及时处理异常或瓶颈的问题没有有效措施,不能把管理者的执行力体现出来;六是由于受吊挂挂衣架的限制,只能输送较少裁片,也就是只能做简单服装,或者复杂款式的部分组装工序,对生产效率提升有限,对整条生产线的帮助有限。
鉴于前述丰田节拍式单件流系统以及智能吊挂系统难以甚至根本无法针对款式变化频繁并且批次订单量小的服饰之类的产品的生产流程作出适应性变化的问题,有必要探索具有良好柔性化的方式来替代,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摆脱所有工作站之间必须按节拍联动的约束并且有利于解除工作站之间的物理逻辑位置限制而得以体现作为流水线的流水槽对小批量订单乃至定制订单的灵活变化的适应性、有益于体现良好的集合效果而得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且方便管理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包括一流水槽,该流水槽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在流水槽的上部前侧并且沿着流水槽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前分隔板,而在流水槽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周转箱腔前分隔板的位置同样沿着流水槽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后分隔板,各两相邻周转箱腔前分隔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前腔,而各两相邻的周转箱腔后分隔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后腔,并且在流水槽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地坪之间构成有流水槽小车让位腔;一移动小车架,该移动小车架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内;一移动小车,该移动小车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架上;一滑动平台,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一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同样设置在移动小车上并且与滑动平台传动连接;一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该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上;一周转箱托箱,该周转箱托箱连接在所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上;与所述周转箱前腔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前驱动机构,该翻转轴前驱动机构在对应于周转箱前腔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的前侧;与所述周转箱后腔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后驱动机构,该翻转轴后驱动机构在对应于周转箱后腔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的后方并且与翻转轴前驱动机构相对应;一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该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流水槽的前后侧之间并且与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流水槽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具有一翻转轴前支承梁和一流水槽前下梁,而流水槽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具有一翻转轴后支承梁和一流水槽后下梁,流水槽前下梁位于翻转轴前支承梁的前下方,而流水槽后下梁位于翻转轴后支承梁的后下方,并且翻转轴前支承梁与翻转轴后支承梁相互对应,而流水槽前下梁与流水槽后下梁彼此对应;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上,所述的翻转轴后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后腔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上,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与翻转轴后支承梁之间;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内的所述移动小车架载着所述移动小车、滑动平台、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以及所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支承在对应于流水槽小车让位腔的地坪上;在所述流水槽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中心隔板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具有一流水槽中心梁,中心隔板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该流水槽中心梁固定,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在穿过流水槽中心梁后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翻转轴后支承梁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小车架包括前滚轮导轨座、后滚轮导轨座、前滚轮导轨和后滚轮导轨,前滚轮导轨座与后滚轮导轨座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前后平行,在前滚轮导轨座与后滚轮导轨座的左端之间以及右端之间各固定有滚轮导轨座连接横板,在该滚轮导轨座连接横板的前端底部和后端底部各设置有一滚轮导轨座水平调整脚,该滚轮导轨座水平调整脚支承在对应于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的地坪上,前滚轮导轨固定在前滚轮导轨座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后滚轮导轨固定在后滚轮导轨座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所述移动小车载着所述滑动平台、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以及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与所述的前滚轮导轨以及后滚轮导轨构成滚动副;用于驱使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与翻转轴后支承梁之间的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动作的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以及翻转轴后驱动机构分别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以及周转箱后腔中部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以及流水槽后下梁上;所述的流水槽小车让位腔包括对应于所述流水槽的前侧底部的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和对应于流水槽的后侧底部的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所述的周转箱前腔对应于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的上方,而所述的周转箱后腔对应于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的上方;在所述流水槽中心梁上设有一第一翻转轴通过孔和一第二翻转轴通过孔。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小车包括小车台板、小车行走驱动电机、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和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小车台板位于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的所述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内,并且对应于所述移动小车架的上方,在该小车台板的后侧面的中部以水平状态延伸有一小车台板延伸板,该小车台板延伸板对应于所述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内,在小车台板的左端前方的位置开设有一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该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自小车台板朝向上的一侧贯通至朝向下的一侧,小车行走驱动电机固定在小车行走驱动电机固定座上,该小车行走驱动电机固定座在对应于所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的前方的位置与小车台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小车行走驱动电机的小车行走驱动电机轴朝向后,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固定在小车行走驱动电机轴上并且与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相配合,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分别对应于小车台板的左端前方朝向下的一侧以及右端前方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各固定在一小车行走滚轮轴的前端,而小车行走滚轮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行走滚轮轴前轴承座上,该小车行走滚轮轴前轴承座与小车台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分别对应于小车台板的左端后方朝向下的一侧以及右端后方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各固定在所述小车行走滚轮轴的后端,而该小车行走滚轮轴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行走滚轮轴后轴承座上,而该小车行走滚轮轴后轴承座与小车台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其中,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与所述前滚轮导轨构成滚动副,而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与所述后滚轮导轨构成滚动副,所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在对应于所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小车行走滚轮轴上,并且该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探出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的上方;在所述小车台板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对滑动平台导轨,该对滑动平台导轨彼此左右平行并且该对滑动平台导轨的前端与小车台板固定,而该对滑动平台导轨的后端朝着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的方向伸展并且与小车台板延伸板固定;与所述滑动平台传动连接的所述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在对应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上;在所述滑动平台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的位置各固定有滑动平台滑块,滑动平台载着所述的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以及所述周转箱托箱通过所述滑动平台滑块与所述的一对滑动平台导轨滑动配合;在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的前端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翻转轴前轴孔,而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的前端右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翻转轴前轴孔,在所述翻转轴后支承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的后端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翻转轴后轴孔,而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的后端右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翻转轴后轴孔,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第一翻转轴前轴孔以及第二翻转轴前轴孔上并且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上的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连接,而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的后端在穿过开设于所述流水槽中心梁上的所述第一翻转轴通过孔以及第二翻转轴通过孔后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翻转轴后轴孔以及第二翻转轴后轴孔上,并且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上的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小车台板上并且位于小车台板的右端前方设置有一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触发器,而在所述前滚轮导轨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的位置设置有一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在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的前端前侧和后端前侧各设置有一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而在所述滑动平台的后端前侧设置有一用于触发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的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触发器。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小车行走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的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以及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为齿轮,并且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以啮合方式与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相配合;所述的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以及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包括齿轮箱驱动电机、齿轮箱、第一横向传动轴Ⅰ、第二横向传动轴Ⅱ、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螺杆齿轮箱后传动轴Ⅱ、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和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齿轮箱驱动电机以卧置状态与齿轮箱驱动电机座固定,该齿轮箱驱动电机座与所述滑动平台左端居中位置固定,齿轮箱驱动电机的齿轮箱驱动电机轴朝向右,齿轮箱在对应于所述齿轮箱驱动电机轴的端部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上并且与齿轮箱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的前端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上,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的前端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上,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的后端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的后端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上,第一横向传动轴Ⅰ连接在齿轮箱与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之间,第二横向传动轴Ⅱ连接在齿轮箱与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之间,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连接在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与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之间,螺杆齿轮箱后传动轴Ⅱ连接在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与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之间;所述周转箱托箱的前端左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的顶部连接,而周转箱托箱的前端右侧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的顶部连接,周转箱托箱的后端左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的顶部连接,而周转箱托箱的后端右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的顶部连接;所述的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包括一第一翻转轴Ⅰ和一第二翻转轴Ⅱ,第一翻转轴Ⅰ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开设于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上的所述第一翻转轴前轴孔上并且伸展到第一翻转轴前轴孔的前方与所述的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上的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连接,第一翻转轴Ⅰ的后端在穿过开设在所述流水槽中心梁上的所述第一翻转轴通过孔后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翻转轴后轴孔上,并且伸展到第一翻转轴后轴孔的后方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上的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连接,在第一翻转轴Ⅰ上并且在对应于翻转轴前支承梁与流水槽中心梁的前侧之间的区域以及在位于翻转轴后支承梁与流水槽中心梁的后侧之间的区域各以间隔状态固定有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第二翻转轴Ⅱ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开设于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上的所述第二翻转轴前轴孔上并且伸展到第二翻转轴前轴孔的前方同样与所述的翻转轴前驱动机构连接,第二翻转轴Ⅱ的后端在穿过所述流水槽中心梁上的所述第二翻转轴通过孔后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翻转轴后轴孔上,并且伸展到第二翻转轴后轴孔的后方同样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上的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连接,在第二翻转轴Ⅱ上并且在位于翻转轴前支承梁与流水槽中心梁的前侧之间的区域以及在位于翻转轴后支承梁与流水槽中心梁的后侧之间的区域各以间隔状态固定有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箱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箱体、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第二伞形传动齿轮Ⅱ和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齿轮箱箱体在对应于所述齿轮箱驱动电机的齿轮箱驱动电机轴的端部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上,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位于齿轮箱箱体的齿轮箱箱体腔内并且固定在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上,该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转动地支承在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Ⅰ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外,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Ⅰ与齿轮箱箱体的左侧固定,其中,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外的一端通过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Ⅰ与所述齿轮箱驱动电机的齿轮箱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而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在齿轮箱箱体腔内同时与第二伞形传动齿轮Ⅱ以及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相啮合,第二伞形传动齿轮Ⅱ位于齿轮箱箱体腔内并且固定在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Ⅱ上,该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Ⅱ传动地支承在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Ⅱ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外,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Ⅱ与齿轮箱箱体的前侧固定,其中,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Ⅱ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外的一端通过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Ⅱ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轴Ⅰ的后端传动连接,而该第一横向传动轴Ⅰ的前端通过第一横向传动轴联轴节Ⅰ与所述的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传动连接,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位于齿轮箱箱体腔内并且固定在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Ⅲ上,该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Ⅲ传动地支承在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Ⅲ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外,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Ⅲ与齿轮箱箱体的后侧固定,其中,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Ⅲ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外的一端通过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Ⅲ与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轴Ⅱ的前端传动连接,而该第二横向传动轴Ⅱ的后端通过第二横向传动轮联轴节Ⅱ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传动连接;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以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的结构是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的结构相同的;当固定在所述第一翻转轴Ⅰ上的所述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翻转轴Ⅱ上的所述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处于相向一侧的状态时,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以及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以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呈井字形分布,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包括传动齿轮箱箱体、第一传动锥齿轮Ⅰ、第二传动锥齿轮Ⅱ、螺杆锥齿轮、托箱升降柱座、托箱升降柱和升降柱驱动螺杆,传动齿轮箱箱体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轴Ⅰ前端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上,第一传动锥齿轮Ⅰ位于传动齿轮箱箱体的传动齿轮箱箱体腔内,该第一传动锥齿轮Ⅰ固定在第一锥齿轮轴的前端,而该第一锥齿轮轴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一锥齿轮轴轴承座上,该第一锥齿轮轴轴承座固定在传动齿轮箱箱体的后侧,第一锥齿轮轴的后端伸出第一锥齿轮轴轴承座,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轴联轴节Ⅰ与第一锥齿轮轴的后端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锥齿轮Ⅱ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箱箱体腔内,该第二传动锥齿轮Ⅱ固定在第二锥齿轮轴的左端,而该第二锥齿轮轴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二锥齿轮轴轴承座上,该第二锥齿轮轴轴承座固定在传动齿轮箱箱体的右侧,第二锥齿轮轴的右端伸出第二锥齿轮轴轴承座,所述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的左端通过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联轴节Ⅰ与所述第二锥齿轮轴的右端传动连接,螺杆锥齿轮构成于升降柱驱动螺杆的下端并且在传动齿轮箱箱体腔内同时与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Ⅰ以及第二传动锥齿轮Ⅱ啮合,托箱升降柱座以竖直状态设置并且该托箱升降柱座的下端与所述传动齿轮箱箱体的顶部固定,在该托箱升降柱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升降柱导孔,并且在升降柱导孔的上侧部配设有一限位螺钉,托箱升降柱的下端与所述升降柱导孔滑动配合,上端探出托箱升降柱座的上表面并且构成有一周转箱托箱前挡板连接座,在托箱升降柱的外壁上以平行于托箱升降柱的高度方向的状态开设有一升降柱防转动限位槽,所述限位螺钉探入该升降柱防转动限位槽内,而在托箱升降柱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驱动螺杆配合螺纹孔,升降柱驱动螺杆的下端通过驱动螺杆轴承转动地支承在传动齿轮箱箱体的顶部,而上端与驱动螺杆配合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周转箱托箱的前端左侧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前挡板连接座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周转箱托箱包括周转箱前挡板、周转箱后挡板和周转箱挡板连接板,周转箱前挡板的左侧的上部通过周转箱前挡板左连接螺钉与所述周转箱托箱前挡板连接座固定连接,而周转箱前挡板的右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的顶部连接,周转箱后挡板的左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的顶部连接,而周转箱后挡板的右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的顶部连接,周转箱挡板连接板的连接在周转箱前挡板的下部的居中位置与周转箱后挡板的下部的居中位置之间,周转箱挡板连接板的左侧和右侧的空间各构成为周转箱托指让位腔;所述第一翻转轴Ⅰ对应于周转箱前挡板以及周转箱后挡板的左侧,而所述的第二翻转轴Ⅱ对应于周转箱前挡板以及周转箱后挡板的右侧;所述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与所述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彼此形成叉指式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上的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同的,该翻转轴前驱动机构包括支固立柱、翻转轴驱动电机、翻转轴驱动螺杆、螺杆驱动螺母滑块、一对导杆、第一连杆Ⅰ、第二连杆Ⅱ、第一曲臂Ⅰ和第二曲臂Ⅱ,支固立柱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的前方居中位置以竖直状态设置,该支固立柱的下端与所述流水槽前下梁朝向上的一侧固定,中部的左侧和右侧各通过一支固件与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朝向上的一侧固定,翻转轴驱动电机固定在翻转轴驱动电机座上,而该翻转轴驱动电机座伴随于所述支固立柱与所述流水槽前下梁的前侧固定,翻转轴驱动电机的翻转轴驱动电机轴朝向上,翻转轴驱动螺杆对应于一对导杆之间,该翻转轴驱动螺杆的上端通过驱动螺杆座转动地支承在螺杆支承顶板上,而该螺杆支承顶板固定在支固立柱的顶部,翻转轴驱动螺杆的下端与所述翻转轴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一对导杆彼此纵向并行并且该对导杆的上端与螺杆支承顶板固定,而下端与翻转轴驱动电机座固定,螺杆驱动螺母滑块的中部与翻转轴驱动螺杆螺纹配合,而螺杆驱动螺母滑块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导杆滑动配合,第一连杆Ⅰ的一端与螺杆驱动螺母滑块的前侧铰接,而第一连杆Ⅰ的另一端与第一曲臂Ⅰ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翻转轴Ⅰ的前端伸展到所述第一翻转轴前轴孔的前方与所述第一曲臂Ⅰ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Ⅱ的一端同样与螺杆驱动螺母滑块的前侧铰接,而第二连杆Ⅱ的另一端与第二曲臂Ⅱ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翻转轴Ⅱ的前端伸展到所述第二翻转轴前轴孔的前方与所述第二曲臂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翻转轴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第一翻转轴Ⅰ的后端以及第二翻转轴Ⅱ的后端分别与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的连接方式是与所述第一翻转轴Ⅰ的前端以及第二翻转轴Ⅱ的前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臂Ⅰ以及第二曲臂Ⅱ的连接方式相同的。
在本发明的还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包括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和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的居中位置,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轴朝向前并且通过电机轴联轴节与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的后端连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对应于所述的一对滑动平台导轨之间,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的前端与螺杆螺母螺纹配合,该螺杆螺母与所述滑动平台的后端朝向下的一侧的居中位置固定;所述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由移动小车连同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以及周转箱托箱循着移动小车架依需左右移动,又由于由螺杆轴驱动机构使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动作,由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将周转箱托持或向下释放到周转箱托箱内,因而能满足将盛放有工件的周转箱在对应于流水槽一侧的任一工作站的位置依需上升或下降并且转移至下工作站的要求,有助于摆脱已有技术中的所有工作站之间必须按节拍联动的约束,并且有利于解除工作站之间的物理逻辑位置限制,得以体现作为流水线的流水槽对小批量订单乃至特殊定制的灵活变化的适应性;由于流水槽具有位于中心隔板前方的并且由周转箱腔前隔板分隔的周转箱前腔以及具有位于中心隔板后方的并且由周转箱腔后隔板分隔的周转箱后腔,因而具有良好的集合效果,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且方便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的齿轮箱以及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流水槽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1和图4所示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7为图1和图4所示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流水槽1,该流水槽1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在流水槽1的上部并且沿着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自左向右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在流水槽1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的位置同样沿着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自左向右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后分隔板12,各两相邻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前腔111,而各两相邻的周转箱腔后分隔板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后腔121,流水槽前腔111与流水槽后腔121之间由中心隔板18分隔,该中心隔板18自流水槽1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并且在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地坪之间构成有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示出了一移动小车架2,该移动小车架2设置在前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内;示出了一移动小车3,该移动小车3左右移动地设置在前述移动小车架2上;示出了一滑动平台8,该滑动平台8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前述移动小车3上,并且在前述移动小车3左右移动时,由移动小车3连同该滑动平台8相应地左右移动;示出了一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同样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并且与滑动平台8传动连接,以便由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带动滑动平台8;示出了一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该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设置在前述移动小车3上;示出了一周转箱托箱5(也可称“周转箱托盘”或“周转托盘”,以下同),该周转箱托箱5连接在前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上;示出了与前述周转箱前腔111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该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在对应于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流水槽1的前侧;示出了与前述周转箱后腔121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该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在对应于周转箱后腔12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流水槽1的后方并且与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相对应;示出了一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该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在对应于前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前述流水槽1的前后侧之间并且与前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以及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周转箱前腔111与周转箱后腔121之间通过中心隔板18分隔。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示出的周转箱腔前、后分隔板11、12的上部趋于与流水槽的上表面平齐,但完全可以将其高度降低到只要能满足对周转箱8的挡护的程度,甚至还可以将周转箱腔腔前、后分隔板11、12设计成栅格状、孔板状或间隔分布的凸起状,等等。
由图1所示,在前述流水槽1的左端前侧设置有一电气控制器15c并且在对应于流水槽1的左端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一显示屏架171,一显示屏17设置在显示屏架171的上部,而在对应于流水槽1的右端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一可编程序控制器15d(PLC)。
请重点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具有一翻转轴前支承梁13和一流水槽前下梁15a,而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具有一翻转轴后支承梁14和一流水槽后下梁15b,流水槽前下梁15a位于翻转轴前支承梁13的前下方,而流水槽后下梁15b位于翻转轴后支承梁14的后下方,并且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翻转轴后支承梁14相互对应,而流水槽前下梁15a与流水槽后下梁15b彼此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在对应于前述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上,前述的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在对应于周转箱后腔12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流水槽后下梁15b上;前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在对应于前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前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翻转轴后支承梁14之间;设置在前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2内的前述移动小车架2载着前述移动小车3、滑动平台8、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以及前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支承在对应于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的地坪上;在前述流水槽1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中心隔板18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具有(即设置有)流水槽中心梁19,前述的中心隔板18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该流水槽中心梁19固定,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在穿过流水槽中心梁19后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翻转轴后支承梁14上。
请参见图5并且结合图2,前述的移动小车架2包括前滚轮导轨座21、后滚轮导轨座22、前滚轮导轨23、后滚轮导轨24,前滚轮导轨座21与后滚轮导轨座22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前后平行,在前滚轮导轨座21与后滚轮导轨座22的左端之间以及右端之间并且位于底部各固定有滚轮导轨座连接横板25,在该滚轮导轨座连接横板25的前端底部和后端底部各设置有一滚轮导轨座水平调整脚251,该滚轮导轨座水平调整脚251支承在对应于前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的地坪上,为了避免前、后滚轮导轨座21、22的中部出现挠度,因而可在前、后滚轮导轨座21、22的中部之间增设相应的滚轮导轨座连接横板25,并在增设的滚轮导轨座连接横板25的前端以及后端也设置滚轮导轨座水平调整脚251,前滚轮导轨23固定在前滚轮导轨座2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后滚轮导轨24固定在后滚轮导轨座2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前述移动小车3载着前述滑动平以8、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以及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与前述的前滚轮导轨23以及后滚轮导轨24构成滚动副;用于驱使对应于前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前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翻转轴后支承梁14之间的前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动作的前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以及翻转箱轴后驱动机构10分别对应于前述周转箱前腔111以及周转箱后腔121中部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以及流水槽后下梁15b上。在图5中示出了敷设于移动小车架2上的控制线轨26。
前述的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包括对应于前述流水槽1的前侧底部的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161和对应于流水槽1的后侧底部的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162(图1示意),前述的周转箱前腔111对应于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161的上方,而前述的周转箱后腔121对应于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162的上方;在前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开设有一第一翻转轴通过孔191和一第二翻转轴通过孔192。
继续见图2和图5,前述的移动小车3包括小车台板31、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35和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36,小车台板31位于前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的前述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161内并且对应于前述移动小车架2的上方,在该小车台板31的后侧面的中部以水平悬臂状态延伸有一小车台板延伸板312,该小车台板延伸板312对应于所述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162内,在小车台板31的左端前方的位置开设有一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该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自小车台板31朝向上的一侧贯通至朝向下的一侧,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固定在小车行走驱动电机固定座321上,该小车行走驱动电机固定座321通过电机固定座螺钉3211在对应于前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的前方的位置与小车台板3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的小车行走驱动电机轴322朝向后,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固定在小车行走驱动电机轴322上并且与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相配合,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35分别对应于小车台板31的左端前方朝向下的一侧以及右端前方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各固定在一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前端,而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行走滚轮轴前轴承座3511上,该小车行走滚轮轴前轴承座3511通过小车行走滚轮轴前轴承座螺钉35111与小车台板3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36分别对应于小车台板31的左端后方朝向下的一侧以及右端后方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各固定在前述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后端,而该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行走滚轮轴后轴承座361上,而该小车行走滚轮轴后轴承座361通过小车行走滚轮轴后轴承座螺钉与小车台板3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其中,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35与前述前滚轮导轨23构成滚动副,而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36与前述后滚轮导轨24构成滚动副,前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在对应于前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的位置固定在前述小车行走滚轮轴351上,并且该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探出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的上方;在前述小车台板31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即通过滑动平台导轨固定螺钉3131固定有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该对滑动平台导轨313彼此左右平行,并且该对滑动平台导轨313的前端通过前述的滑动平台导轨固定螺钉3131与小车台板31固定,而该对滑动平台导轨313的后端朝着前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的方向伸展并且同样通过前述的滑动平台导轨固定螺钉3131与小车台板延伸板312固定;与前述滑动平台8传动连接的前述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在对应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之间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上;在前述滑动平台8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的位置各固定有滑动平台滑块82,滑动平台8载着前述的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以及前述周转箱托箱5通过前述滑动平台滑块82与前述的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滑动配合;在前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而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右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在前述翻转轴后支承梁14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而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右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开设在前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的前述第一翻转轴通过孔191同时与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以及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相对应,而开设在流水槽中心梁19上的前述第二翻转轴通过孔192同时与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以及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相对应。
请重点见图2并且结合图1,由于在前述小车台板31的后侧面的中部延伸了一小车台板延伸板312,又由于在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的重心位于小车台板延伸板312上,尤其是当滑动平台8载着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连同周转箱托箱5朝着小车台板延伸板312的方向位移时,小车平台31的前侧会出现由后重前轻引起的上翘情形,因此作为优选的方案而在小车台板31的前侧左端以及前侧右端各构成有一小车台板防翘滚轮座314,在防翘滚轮座314上转动地设置有一小车台板防翘滚轮3141,该小车台板防翘滚轮3141可移动地抵挡在构成于流水槽1的前侧的防翘滚轮梁15e的下表面上。前述结构可以避免小车台板31的前侧出现向上翘起的问题。
前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以及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上并且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上的前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连接,而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的后端在穿过开设于前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的前述第一翻转轴通过孔191以及第二翻转轴通过孔19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以及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上,并且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的前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在前述小车台板31上并且位于小车台板31的右端前方设置有一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触发器,而在前述前滚轮导轨2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设置有一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在前述小车台板延伸312的前端前侧和后端前侧各设置有一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3121,而在前述滑动平台8的后端前侧设置有一用于触及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3121的滑动平台信号采集器触发器8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前述的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以及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为齿轮,并且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以啮合方式与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相配合;前述的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以及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3121为行程开关,但也可以为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或干簧管乃至为霍尔感应元件。
当具有正反转功能的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工作时,由小车行走驱动电机轴322带动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由于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与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是彼此啮合的,因而由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带动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由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带动对应于小车台板31的左端的小车行走滚轮轴351,从而使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35以及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36分别循着前滚轮导轨23以及后滚轮导轨24滚动,实现小车台板31的移动,小车台板31向左或向右移动取决于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状态。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2,前述的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包括齿轮箱驱动电机41、齿轮箱42、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45、螺杆齿轮箱后传动轴Ⅱ46、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和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齿轮箱驱动电机41以卧置状态与齿轮箱驱动电机座411固定,该齿轮箱驱动电机座411与前述滑动平台8左端居中位置固定,齿轮箱驱动电机41的齿轮箱驱动电机轴朝向右,齿轮箱42在对应于前述齿轮箱驱动电机轴的端部(右端端部)的位置通过螺钉固定在前述滑动平台8上并且与齿轮箱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在对应于前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连接在齿轮箱42与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之间,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连接在齿轮箱42与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之间,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45连接在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与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之间,螺杆齿轮箱后传动轴Ⅱ46连接在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与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之间。
前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的上部与前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的顶部连接,而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右侧上部与前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的顶部连接,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左侧的上部与前述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的顶部连接,而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右侧的上部与前述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的顶部连接。
请重点见图2,前述的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包括一第一翻转轴Ⅰ71和一第二翻转轴Ⅱ72,第一翻转轴Ⅰ71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开设于前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上的前述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上并且伸展到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的前方与前述的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上的前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连接,第一翻转轴Ⅰ71的后端在穿过开设在前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的前述第一翻转轴通过孔191后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上,并且伸展到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的后方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的前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在第一翻转轴Ⅰ71上并且在位于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流水槽中心梁19的前侧之间的区域以及在位于翻转轴后支承梁14与流水槽中心梁19的后侧之间的区域各以间隔状态固定有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第二翻转轴Ⅱ72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开设于前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上的前述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上并且伸展到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的前方同样与前述的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连接,第二翻转轴Ⅱ72的后端在穿过前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的前述第二翻转轴通过孔192后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上,并且伸展到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的后方同样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的前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在第二翻转轴Ⅱ72上并且在位于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流水槽中心梁19的前侧之间的区域以及在位于翻转轴后支承梁14与流水槽中心梁19的后侧之间的区域各以间隔状态固定有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
继续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前述齿轮箱驱动电机4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前述齿轮箱42包括齿轮箱箱体421、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422、第二伞形传动齿轮Ⅱ423和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424,齿轮箱箱体421在对应于前述齿轮箱驱动电机41的齿轮箱驱动电机轴的端部(右端端部)的位置通过齿轮箱箱体固定螺钉4212固定在前述滑动平台8上,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422位于齿轮箱箱体421的齿轮箱箱体腔4211内并且固定在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4221上,该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4221转动地支承在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Ⅰ42211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Ⅰ42211与齿轮箱箱体421的左侧固定,其中,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4221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的一端通过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Ⅰ42212与前述齿轮箱驱动电机41的齿轮箱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而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422在齿轮箱箱体腔4211内同时与第二伞形传动齿轮Ⅱ423以及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424相啮合,第二伞形传动齿轮Ⅱ423位于齿轮箱箱体腔4211内并且固定在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Ⅱ4231上,该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Ⅱ4231传动地支承在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Ⅱ42311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Ⅱ42311与齿轮箱箱体421的前侧固定,其中,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Ⅱ4231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的一端通过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Ⅱ42312与前述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的后端传动连接,而该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的前端通过第一横向传动轴联轴节Ⅰ431与前述的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传动连接,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424位于齿轮箱箱体腔4211内并且固定在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Ⅲ4241上,该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Ⅲ4241传动地支承在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Ⅲ42411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Ⅲ42411与齿轮箱箱体421的后侧固定,其中,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Ⅲ4241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的一端通过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Ⅲ42412与前述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的前端传动连接,而该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的后端通过第二横向传动轮联轴节Ⅱ441与前述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传动连接。
由于前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以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的结构是与前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作详细说明。由图2的示意可知,当固定在前述第一翻转轴Ⅰ71上的前述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以及固定在前述第二翻转轴Ⅱ72上的前述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处于相向一侧即相互对应的状态时,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以及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对应于前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
请重点见图3和图5,前述的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以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呈井字形分布,前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包括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第一传动锥齿轮Ⅰ472、第二传动锥齿轮Ⅱ473、螺杆锥齿轮474、托箱升降柱座475、托箱升降柱476和升降柱驱动螺杆477,传动齿轮箱箱体471在对应于前述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前端的位置通过传动齿轮箱箱体固定螺钉4712固定在前述滑动平台8上,第一传动锥齿轮Ⅰ472位于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的传动齿轮箱箱体腔4711内,该第一传动锥齿轮Ⅰ472固定在第一锥齿轮轴4721的前端,而该第一锥齿轮轴4721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一锥齿轮轴轴承座47211上,该第一锥齿轮轴轴承座47211固定在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的后侧,第一锥齿轮轴4721的后端伸出第一锥齿轮轴轴承座47211,前述第一横向传动轴联轴节Ⅰ431与第一锥齿轮轴4721的后端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锥齿轮Ⅱ473位于前述传动齿轮箱箱体腔4711内,该第二传动锥齿轮Ⅱ473固定在第二锥齿轮轴4731的左端,而该第二锥齿轮轴4731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二锥齿轮轴轴承座47311上,该第二锥齿轮轴轴承座47311固定在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的右侧,第二锥齿轮轴4731的右端伸出第二锥齿轮轴轴承座47311,前述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45的左端通过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联轴节Ⅰ451与前述第二锥齿轮轴4731的右端传动连接,螺杆锥齿轮474构成于升降柱驱动螺杆477的下端并且在传动齿轮箱箱体腔4711内同时与前述第一传动锥齿轮Ⅰ472以及第二传动锥齿轮Ⅱ473啮合,托箱升降柱座475以竖直状态设置并且该托箱升降柱座475的下端并且通过托箱升降柱座固定螺钉4753与前述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的顶部固定,在该托箱升降柱座475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升降柱导孔4751,并且在升降柱导孔4751的上侧部配设有一限位螺钉4752,托箱升降柱476的下端与前述升降柱导孔4751滑动配合,上端探出托箱升降柱座475的上表面并且构成有一周转箱托箱前挡板连接座4761,在托箱升降柱476的外壁上以平行于托箱升降柱476的高度方向的状态开设有一升降柱防转动限位槽4762,前述限位螺钉4752探入该升降柱防转动限位槽4762内,而在托箱升降柱476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驱动螺杆配合螺纹孔4763,升降柱驱动螺杆477的下端通过驱动螺杆轴承4771转动地支承在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的顶部,而上端与驱动螺杆配合螺纹孔4763螺纹配合,前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上部与前述周转箱托箱前挡板连接座4761连接。
当具有正反转功能的齿轮箱驱动电机41通过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Ⅰ42212带动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4221时,由该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4221带动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422,由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422同时带动第二伞形传动齿轮Ⅱ423和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424,由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Ⅱ4231通过前述的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Ⅱ42312带动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由该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通过第一横向传动轴联轴节Ⅰ431带动第一传动锥齿轮轴4721,由第一传动锥齿轮轴4721带动第一传动锥齿轮Ⅰ472,由该第一传动锥齿轮Ⅰ472带动与其啮合的螺杆锥齿轮474,由螺杆锥齿轮474带动第二传动锥齿轮Ⅱ473,由第二传动锥齿轮Ⅱ473带动第二传动锥齿轮轴4731,由该第二传动锥齿轮轴4731通过前述的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联轴节Ⅰ451带动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45的左端,由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45的右端带动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与此同时,由螺杆锥齿轮474带动升降柱驱动螺杆477,由升降柱驱动螺杆477的转动而带动托箱升降柱476升降,由该托箱升降柱476的升降而带动周转箱托箱5相应升降。还与此同时,前述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424在前述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422的带动下,使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Ⅲ4241通过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Ⅲ42412带动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由该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带动前述的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由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带动螺杆齿轮箱后传动轴46,由该螺杆齿轮箱后传动轴46带动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从而由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和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的同步升降而带动周转箱托箱5相应上升或下降,周转箱托箱5的上升或下降取决于前述齿轮箱驱动电机4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的状态。
继续见图2和图3,前述周转箱托箱5包括周转箱前挡板51、周转箱后挡板52和周转箱挡板连接板53,周转箱前挡板51的左侧的上部通过周转箱前挡板左连接螺钉511与前述周转箱托箱前挡板连接座4761固定连接,而周转箱前挡板51的右侧的上部与前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的顶部连接,周转箱后挡板52的左侧的上部与前述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的顶部连接,而周转箱后挡板52的右侧的上部与前述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的顶部连接,周转箱挡板连接板53的连接在周转箱前挡板51的下部的居中位置与周转箱后挡板52的下部的居中位置之间,周转箱挡板连接板53的左侧和右侧的空间各构成为周转箱托指让位腔531;前述第一翻转轴Ⅰ71对应于周转箱前挡板51以及周转箱后挡板52的左侧,而前述的第二翻转轴Ⅱ72对应于周转箱前挡板51以及周转箱后挡板52的右侧;前述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与前述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彼此形成叉指式的对应关系,具体地讲,每一个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对应于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中的各两邻的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之间,同样的道理,每一个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对应于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中的各两相邻的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之间。
请参见图4并且结合图2,由于以纵向状态设置于前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的前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的结构是与前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的结构完全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详细说明,该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包括支固立柱61、翻转轴驱动电机62、翻转轴驱动螺杆63、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一对导杆65、第一连杆Ⅰ66、第二连杆Ⅱ67、第一曲臂Ⅰ68和第二曲臂Ⅱ69,支固立柱61在对应于前述周转箱前腔111的前方居中位置以竖直状态设置,该支固立柱61的下端优选以焊接或采用紧固件与前述流水槽前下梁15a朝向上的一侧固定,中部的左侧和右侧各通过一支固件611与前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翻转轴驱动电机62固定在翻转轴驱动电机座621上,而该翻转轴驱动电机座621伴随于前述支固立柱61与前述流水槽前下梁15a的前侧固定,翻转轴驱动电机62的翻转轴驱动电机轴朝向上,翻转轴驱动螺杆63对应于一对导杆65之间,该翻转轴驱动螺杆63的上端通过驱动螺杆座转动地支承在螺杆支承顶板631上,而该螺杆支承顶板631固定在支固立柱61的顶部,翻转轴驱动螺杆63的下端与前述翻转轴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一对导杆65彼此纵向并行并且该对导杆65的上端与螺杆支承顶板631固定,而下端与翻转轴驱动电机座621固定,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的中部与翻转轴驱动螺杆63螺纹配合,而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导杆65滑动配合,第一连杆Ⅰ66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杆第一销轴Ⅰ661与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的前侧铰接,而第一连杆Ⅰ6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第二销轴Ⅱ662与第一曲臂Ⅰ68的一端铰接,前述第一翻转轴Ⅰ71的前端伸展到前述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的前方与前述第一曲臂Ⅰ68的另一端的第一曲臂轴孔Ⅰ681连接,第二连杆Ⅱ67的一端同样通过第二连杆第一销轴Ⅰ671与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的前侧铰接,而第二连杆Ⅱ6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第二销轴Ⅱ672与第二曲臂Ⅱ69的一端铰接,前述第二翻转轴Ⅱ72的前端伸展到前述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的前方并且在对应于第二曲臂Ⅱ69的另一端的第二曲臂轴孔Ⅱ691的位置与前述第二曲臂Ⅱ69的另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翻转轴驱动电机62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由上述说明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前述第一翻转轴Ⅰ71的后端以及第二翻转轴Ⅱ72的后端分别与前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的结构体系的两个曲臂相连接的连接方式是与前述第一翻转轴Ⅰ71的前端以及第二翻转轴Ⅱ72的前端分别与第一曲臂Ⅰ68以及第二曲臂Ⅱ69连接的连接方式相同的。
为了便于解读本发明,申请人在图1和图2中分别示出了周转箱20,其中,图2中是以虚线方式示意的。
当翻转轴驱动电机62工作时,由其带动翻转轴驱动螺杆63转动,由翻转轴驱动螺杆63带动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假设翻转轴驱动电机62顺时针工作,翻转轴驱动螺杆63顺时针转动,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向上移动,那么由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同时带动第一连杆Ⅰ66以及第二连杆Ⅱ67,由第一连杆Ⅰ66带动第一曲臂Ⅰ68,由第二连杆Ⅱ67带动第二曲臂Ⅱ69,由第一曲臂Ⅰ68带动第一翻转轴Ⅰ71以及由第二曲臂Ⅱ69带动第二翻转轴Ⅱ72,使第一翻转轴Ⅰ71与第二翻转轴Ⅱ72相向转动而呈由图2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上面提及的周转箱20的底部处于由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以及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共同托持的状态。在周转箱20处于由前述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以及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共同托持的状态下,前述移动小车3连同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以及周转箱托箱5可移动到下一工作站,即移动到下一工位,在该下一工位接应同样由相应的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以及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托持着的别的下一周转箱20,该下一周转箱20内已放入有完成该工位工作的工件例如由对应该工位的工人完成了缝制服饰底袖的产品。
请继续见图1、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包括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和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通过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固定座912固定在前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的居中位置,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轴911朝向前并且通过电机轴联轴节9111与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的后端连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对应于前述的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之间,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的前端与螺杆螺母921螺纹配合,该螺杆螺母921与前述滑动平台8的后端朝向下的一侧的居中位置固定;前述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当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工作时,由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轴911通过电机轴联轴节9111带动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转动,从而由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带动螺杆螺母921,由于螺杆螺母921与滑动平台8的底部固定,因而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通过螺杆螺母921的作用而得以使滑动平以8连同设置其上的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连同周转箱托箱5循着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自前方即自小车台板31移动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使先前对应于周转箱前腔111的下方改为对应于周转箱后腔121的下方。反之,当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相对于前述反向如逆时针方向工作时,那么滑动平台8按前述相反过程从小车台板延伸板312向小车台板31的方向即从后方向前方位移并对应到周转箱前腔111的下方。
请参见图6,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采用的是螺杆结构,也就是采用了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然而可以按图6所示的形式采用同步带结构,具体是:在移动小车3的结构体系的小车台板3朝向上的一侧设置一从动同步带轮93a,在小车台板延伸板312朝向上的一侧设置一主动同步带轮93b,在主动同步带轮93b与从动同步带轮93a之间套置一同步带93c,并且该同步带93c的中部与设置在滑动平台8的底部的同步带固定块93d固定,由图中未示出的但完全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悟知的具有正反转功能的同步带轮驱动电机的工作下,使主动同步带轮93b运动,经同步带93c带动滑动平台8向前或向后移动。同样可以使滑动平台8载着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连同周转箱托箱5对应到周转箱前腔111或周转箱后腔121,即依据工艺要求在周转箱前腔111与周转箱后腔121的下方之间依需位移。
请参见图7,相对于前述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以及图6所示的同步带93c使滑动平台8移动的结构形式,可以按图7所示采用齿轮齿条结构使滑动平台8依需前后移动。在小车台板31上固定一齿条94a,该齿条94a延伸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在滑动平台8的尾部即在滑动平台8的后端设置一由具有正反转功能的齿轮驱动电机94b驱动的齿条配合齿轮94c,在齿轮驱动电机94b的工作下带动齿条配合齿轮94c,在齿条配合齿轮94c与齿条94a相啮合运动的状态下带动滑动平台8向前或向后移动。其余均同对图6的描述。
请参见图8并且结合图1至图5,申请人描述本发明接应上面提及的下一工位处的周转箱20的过程:当对应于前述下一工位处的工人完成了服饰衣袖的缝制工作并将作为工件的服饰半成品投入周转箱20内后,由该下一工位处的工人按动设置在工位处的按钮并且可在前述显示屏17上显示相应的信息,与此同时由可编程序控制器15d接应到信号并由其向移动小车3发出工作指令,按申请人在上面对移动小车3的动作过程的描述,待小车台板31移动到前述下一工位的位置时,由于在对应于每个工作站30即工位处的前滚轮导轨23上都设有一个用于接收移动小车3的小车台板31的位置的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因而小车台板31上的小车信号采集器触发器便触及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此时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不再工作,周转箱托箱5恰好对应在了前述下一工位处的周转箱20的下方。此时,在前述可编程序控制器15d的指令下,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工作,按申请人在上面对该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的工作过程的描述而使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的结构体系的托箱升降柱476向上升起,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以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的等效于托箱升降柱476的各相应的升降柱也向上升起,使周转箱托箱5上升。此时,同样在可编程序控制器15d的指令下使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以及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讲的相反方式工作,所谓的相反方式是指:使第一翻转轴Ⅰ71与第二翻转轴Ⅱ72彼此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使本来处于对周转箱20的底部托持状态的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向下对应于位于周转箱挡板连接板53的左侧的周转箱托指让位腔531,而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向下对应于位于周转箱挡板连接板53的右侧的周转箱托指让位腔531。在前述动作下,即在前述动作完成后,位于前述的下工位处的周转箱20便进入到周转箱托箱51内,具体地讲,周转箱20的前后侧分别由周转箱前、后挡板51、52挡护,而周转箱20的底部安顿周转箱挡板连接板53上。接着,在可编程序控制器15d的指令下,使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反向工作,按前述相反过程而使托箱升降柱476带动周转箱托箱5连同周转箱20下行。接着,移动小车3向着再一个工作站即再下一个工位移动,与前述相雷同的方式,当移动到再一个工作站时,移动小车3停止移动,前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再次工作,使周转箱托箱5连同周转箱20向上位移,当向上位移到位后,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以前述相反过程动作,使第一翻转轴Ⅰ71与第二翻转轴Ⅱ72相向转动,此时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以及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又恢复到分别对周转箱20的底部两侧托持的状态,由该工作站处的工人从周转箱20内取出完成了衣袖装配的服饰半成品并对服饰半成品进行其它部件如领袖或口袋之类的缝制工作。按前述过程的反复进行直至完成对作为工件的服饰的全部缝制工作。依据专业常识,缝纫机之类的缝制设备对应于流水槽1的一侧,一个工作站即一个工位通常分派一位工人,但也可以由一位工人担当两个工作站的缝制工作。
若要使滑动平台8载着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连同周转箱托箱5自对应于周转箱前腔111移动到对应于周转箱后腔121或者从对应于周转箱后腔121移动到对应于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那么按申请人在上面对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的描述得以实现。滑动平以8向后滑动到前述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触发器81与位于小车台板延伸板312上的即由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的一个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3121相对应的程度时,则表明滑动平台8向流水槽1的后侧位移到位,即对应于周转箱后腔121的下方。反之同例,是为本发明图2的示意可知,故不再赘述。
以流水槽1的前侧为例,还有一种情形是:假设流水槽1有二十个工作站30(图8示)即二十个工位,又假设当第四个工作站30即第四工位上的工人完成分派其的任务而按动了设置在该第四个工作站30处的按钮后,倘若此时的移动小车3在第一个工作站30,那么移动小车3在途经第二、第三个工作站30时,移动小车3的小车台板31上的前述小车台板信号采集触发器即使触及对应于第二、第三个工作站30处的前述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则由于此时对应于第二、第三个工作站30处的前述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处于非工作状态,因而不会响应,只有在对应到第四个工作站30并且触发第四个工作站30处的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时才响应,其余同理,不再一一赘及。流水槽1的后侧的情形同例,因而同样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1)

1.一种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流水槽(1),该流水槽(1)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在流水槽(1)的上部前侧并且沿着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而在流水槽(1)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的位置同样沿着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后分隔板(12),各两相邻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前腔(111),而各两相邻的周转箱腔后分隔板(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后腔(121),并且在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地坪之间构成有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一移动小车架(2),该移动小车架(2)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内;一移动小车(3),该移动小车(3)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架(2)上;一滑动平台(8),该滑动平台(8)前后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3)上;一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同样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并且与滑动平台(8)传动连接;一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该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8)上;一周转箱托箱(5),该周转箱托箱(5)连接在所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上;与所述周转箱前腔(111)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该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在对应于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1)的前侧;与所述周转箱后腔(121)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该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在对应于周转箱后腔(12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1)的后方并且与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相对应;一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该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流水槽(1)的前后侧之间并且与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以及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具有一翻转轴前支承梁(13)和一流水槽前下梁(15a),而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具有一翻转轴后支承梁(14)和一流水槽后下梁(15b),流水槽前下梁(15a)位于翻转轴前支承梁(13)的前下方,而流水槽后下梁(15b)位于翻转轴后支承梁(14)的后下方,并且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翻转轴后支承梁(14)相互对应,而流水槽前下梁(15a)与流水槽后下梁(15b)彼此对应;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上,所述的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后腔(12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翻转轴后支承梁(14)之间;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内的所述移动小车架(2)载着所述移动小车(3)、滑动平台(8)、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以及所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支承在对应于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的地坪上;在所述流水槽(1)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中心隔板(18)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具有一流水槽中心梁(19),中心隔板(18)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该流水槽中心梁(19)固定,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在穿过流水槽中心梁(19)后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翻转轴后支承梁(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架(2)包括前滚轮导轨座(21)、后滚轮导轨座(22)、前滚轮导轨(23)和后滚轮导轨(24),前滚轮导轨座(21)与后滚轮导轨座(22)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前后平行,在前滚轮导轨座(21)与后滚轮导轨座(22)的左端之间以及右端之间各固定有滚轮导轨座连接横板(25),在该滚轮导轨座连接横板(25)的前端底部和后端底部各设置有一滚轮导轨座水平调整脚(251),该滚轮导轨座水平调整脚(251)支承在对应于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的地坪上,前滚轮导轨(23)固定在前滚轮导轨座(2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后滚轮导轨(24)固定在后滚轮导轨座(2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所述移动小车(3)载着所述滑动平台(8)、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以及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与所述的前滚轮导轨(23)以及后滚轮导轨(24)构成滚动副;用于驱使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翻转轴后支承梁(14)之间的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动作的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以及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分别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111)以及周转箱后腔(121)中部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以及流水槽后下梁(15b)上;所述的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包括对应于所述流水槽(1)的前侧底部的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161)和对应于流水槽(1)的后侧底部的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162),所述的周转箱前腔(111)对应于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161)的上方,而所述的周转箱后腔(121)对应于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162)的上方;在所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设有一第一翻转轴通过孔(191)和一第二翻转轴通过孔(1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3)包括小车台板(31)、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35)和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36),小车台板(31)位于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的所述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161)内,并且对应于所述移动小车架(2)的上方,在该小车台板(31)的后侧面的中部以水平状态延伸有一小车台板延伸板(312),该小车台板延伸板(312)对应于所述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162)内,在小车台板(31)的左端前方的位置开设有一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该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自小车台板(31)朝向上的一侧贯通至朝向下的一侧,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固定在小车行走驱动电机固定座(321)上,该小车行走驱动电机固定座(321)在对应于所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的前方的位置与小车台板(3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的小车行走驱动电机轴(322)朝向后,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固定在小车行走驱动电机轴(322)上并且与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相配合,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35)分别对应于小车台板(31)的左端前方朝向下的一侧以及右端前方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各固定在一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前端,而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行走滚轮轴前轴承座(3511)上,该小车行走滚轮轴前轴承座(3511)与小车台板(3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36)分别对应于小车台板(31)的左端后方朝向下的一侧以及右端后方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各固定在所述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后端,而该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行走滚轮轴后轴承座(361)上,而该小车行走滚轮轴后轴承座(361)与小车台板(3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其中,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35)与所述前滚轮导轨(23)构成滚动副,而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36)与所述后滚轮导轨(24)构成滚动副,所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在对应于所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小车行走滚轮轴(351)上,并且该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探出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的上方;在所述小车台板(31)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该对滑动平台导轨(313)彼此左右平行并且该对滑动平台导轨(313)的前端与小车台板(31)固定,而该对滑动平台导轨(313)的后端朝着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的方向伸展并且与小车台板延伸板(312)固定;与所述滑动平台(8)传动连接的所述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在对应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上;在所述滑动平台(8)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的位置各固定有滑动平台滑块(82),滑动平台(8)载着所述的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以及所述周转箱托箱(5)通过所述滑动平台滑块(82)与所述的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滑动配合;在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而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右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在所述翻转轴后支承梁(14)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而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右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以及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上并且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上的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连接,而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的后端在穿过开设于所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的所述第一翻转轴通过孔(191)以及第二翻转轴通过孔(192)后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以及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上,并且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的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在所述小车台板(31)上并且位于小车台板(31)的右端前方设置有一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触发器,而在所述前滚轮导轨(2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设置有一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在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的前端前侧和后端前侧各设置有一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3121),而在所述滑动平台(8)的后端前侧设置有一用于触发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3121)的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触发器(8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的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以及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为齿轮,并且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以啮合方式与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相配合;所述的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以及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3121)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包括齿轮箱驱动电机(41)、齿轮箱(42)、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45)、螺杆齿轮箱后传动轴Ⅱ(46)、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和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齿轮箱驱动电机(41)以卧置状态与齿轮箱驱动电机座(411)固定,该齿轮箱驱动电机座(411)与所述滑动平台(8)左端居中位置固定,齿轮箱驱动电机(41)的齿轮箱驱动电机轴朝向右,齿轮箱(42)在对应于所述齿轮箱驱动电机轴的端部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8)上并且与齿轮箱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连接在齿轮箱(42)与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之间,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连接在齿轮箱(42)与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之间,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45)连接在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与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之间,螺杆齿轮箱后传动轴Ⅱ(46)连接在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与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之间;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的顶部连接,而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右侧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的顶部连接,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左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的顶部连接,而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右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的顶部连接;所述的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包括一第一翻转轴Ⅰ(71)和一第二翻转轴Ⅱ(72),第一翻转轴Ⅰ(71)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开设于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上的所述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上并且伸展到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的前方与所述的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上的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连接,第一翻转轴Ⅰ(71)的后端在穿过开设在所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的所述第一翻转轴通过孔(191)后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上,并且伸展到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的后方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的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在第一翻转轴Ⅰ(71)上并且在对应于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流水槽中心梁(19)的前侧之间的区域以及在位于翻转轴后支承梁(14)与流水槽中心梁(19)的后侧之间的区域各以间隔状态固定有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第二翻转轴Ⅱ(72)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开设于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上的所述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上并且伸展到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的前方同样与所述的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连接,第二翻转轴Ⅱ(72)的后端在穿过所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的所述第二翻转轴通过孔(192)后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上,并且伸展到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的后方同样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的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在第二翻转轴Ⅱ(72)上并且在位于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流水槽中心梁(19)的前侧之间的区域以及在位于翻转轴后支承梁(14)与流水槽中心梁(19)的后侧之间的区域各以间隔状态固定有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驱动电机(4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齿轮箱(42)包括齿轮箱箱体(421)、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422)、第二伞形传动齿轮Ⅱ(423)和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424),齿轮箱箱体(421)在对应于所述齿轮箱驱动电机(41)的齿轮箱驱动电机轴的端部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8)上,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422)位于齿轮箱箱体(421)的齿轮箱箱体腔(4211)内并且固定在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4221)上,该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4221)转动地支承在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Ⅰ(42211)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Ⅰ(42211)与齿轮箱箱体(421)的左侧固定,其中,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Ⅰ(4221)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的一端通过第一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Ⅰ(42212)与所述齿轮箱驱动电机(41)的齿轮箱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而第一伞形传动齿轮Ⅰ(422)在齿轮箱箱体腔(4211)内同时与第二伞形传动齿轮Ⅱ(423)以及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424)相啮合,第二伞形传动齿轮Ⅱ(423)位于齿轮箱箱体腔(4211)内并且固定在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Ⅱ(4231)上,该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Ⅱ(4231)传动地支承在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Ⅱ(42311)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Ⅱ(42311)与齿轮箱箱体(421)的前侧固定,其中,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Ⅱ(4231)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的一端通过第二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Ⅱ(42312)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的后端传动连接,而该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的前端通过第一横向传动轴联轴节Ⅰ(431)与所述的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传动连接,第三伞形传动齿轮Ⅲ(424)位于齿轮箱箱体腔(4211)内并且固定在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Ⅲ(4241)上,该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Ⅲ(4241)传动地支承在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Ⅲ(42411)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轴承座Ⅲ(42411)与齿轮箱箱体(421)的后侧固定,其中,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Ⅲ(4241)伸展到齿轮箱箱体腔(4211)外的一端通过第三伞形传动齿轮轴联轴节Ⅲ(42412)与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的前端传动连接,而该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的后端通过第二横向传动轮联轴节Ⅱ(441)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传动连接;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以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的结构是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的结构相同的;当固定在所述第一翻转轴Ⅰ(71)上的所述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翻转轴Ⅱ(72)上的所述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处于相向一侧的状态时,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以及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以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呈井字形分布,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包括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第一传动锥齿轮Ⅰ(472)、第二传动锥齿轮Ⅱ(473)、螺杆锥齿轮(474)、托箱升降柱座(475)、托箱升降柱(476)和升降柱驱动螺杆(477),传动齿轮箱箱体(471)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前端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8)上,第一传动锥齿轮Ⅰ(472)位于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的传动齿轮箱箱体腔(4711)内,该第一传动锥齿轮Ⅰ(472)固定在第一锥齿轮轴(4721)的前端,而该第一锥齿轮轴(4721)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一锥齿轮轴轴承座(47211)上,该第一锥齿轮轴轴承座(47211)固定在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的后侧,第一锥齿轮轴(4721)的后端伸出第一锥齿轮轴轴承座(47211),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轴联轴节Ⅰ(431)与第一锥齿轮轴(4721)的后端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锥齿轮Ⅱ(473)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箱箱体腔(4711)内,该第二传动锥齿轮Ⅱ(473)固定在第二锥齿轮轴(4731)的左端,而该第二锥齿轮轴(4731)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二锥齿轮轴轴承座(47311)上,该第二锥齿轮轴轴承座(47311)固定在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的右侧,第二锥齿轮轴(4731)的右端伸出第二锥齿轮轴轴承座(47311),所述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45)的左端通过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联轴节Ⅰ(45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轴(4731)的右端传动连接,螺杆锥齿轮(474)构成于升降柱驱动螺杆(477)的下端并且在传动齿轮箱箱体腔(4711)内同时与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Ⅰ(472)以及第二传动锥齿轮Ⅱ(473)啮合,托箱升降柱座(475)以竖直状态设置并且该托箱升降柱座(475)的下端与所述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的顶部固定,在该托箱升降柱座(475)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升降柱导孔(4751),并且在升降柱导孔(4751)的上侧部配设有一限位螺钉(4752),托箱升降柱(476)的下端与所述升降柱导孔(4751)滑动配合,上端探出托箱升降柱座(475)的上表面并且构成有一周转箱托箱前挡板连接座(4761),在托箱升降柱(476)的外壁上以平行于托箱升降柱(476)的高度方向的状态开设有一升降柱防转动限位槽(4762),所述限位螺钉(4752)探入该升降柱防转动限位槽(4762)内,而在托箱升降柱(476)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驱动螺杆配合螺纹孔(4763),升降柱驱动螺杆(477)的下端通过驱动螺杆轴承(4771)转动地支承在传动齿轮箱箱体(471)的顶部,而上端与驱动螺杆配合螺纹孔(4763)螺纹配合,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前挡板连接座(476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包括周转箱前挡板(51)、周转箱后挡板(52)和周转箱挡板连接板(53),周转箱前挡板(51)的左侧的上部通过周转箱前挡板左连接螺钉(511)与所述周转箱托箱前挡板连接座(4761)固定连接,而周转箱前挡板(51)的右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的顶部连接,周转箱后挡板(52)的左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的顶部连接,而周转箱后挡板(52)的右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的顶部连接,周转箱挡板连接板(53)的连接在周转箱前挡板(51)的下部的居中位置与周转箱后挡板(52)的下部的居中位置之间,周转箱挡板连接板(53)的左侧和右侧的空间各构成为周转箱托指让位腔(531);所述第一翻转轴Ⅰ(71)对应于周转箱前挡板(51)以及周转箱后挡板(52)的左侧,而所述的第二翻转轴Ⅱ(72)对应于周转箱前挡板(51)以及周转箱后挡板(52)的右侧;所述第一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Ⅰ(711)与所述第二翻转轴周转箱托指Ⅱ(721)彼此形成叉指式的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的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的结构是与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的结构相同的,该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包括支固立柱(61)、翻转轴驱动电机(62)、翻转轴驱动螺杆(63)、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一对导杆(65)、第一连杆Ⅰ(66)、第二连杆Ⅱ(67)、第一曲臂Ⅰ(68)和第二曲臂Ⅱ(69),支固立柱(61)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111)的前方居中位置以竖直状态设置,该支固立柱(61)的下端与所述流水槽前下梁(15a)朝向上的一侧固定,中部的左侧和右侧各通过一支固件(611)与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翻转轴驱动电机(62)固定在翻转轴驱动电机座(621)上,而该翻转轴驱动电机座(621)伴随于所述支固立柱(61)与所述流水槽前下梁(15a)的前侧固定,翻转轴驱动电机(62)的翻转轴驱动电机轴朝向上,翻转轴驱动螺杆(63)对应于一对导杆(65)之间,该翻转轴驱动螺杆(63)的上端通过驱动螺杆座转动地支承在螺杆支承顶板(631)上,而该螺杆支承顶板(631)固定在支固立柱(61)的顶部,翻转轴驱动螺杆(63)的下端与所述翻转轴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一对导杆(65)彼此纵向并行并且该对导杆(65)的上端与螺杆支承顶板(631)固定,而下端与翻转轴驱动电机座(621)固定,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的中部与翻转轴驱动螺杆(63)螺纹配合,而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导杆(65)滑动配合,第一连杆Ⅰ(66)的一端与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的前侧铰接,而第一连杆Ⅰ(66)的另一端与第一曲臂Ⅰ(68)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翻转轴Ⅰ(71)的前端伸展到所述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的前方与所述第一曲臂Ⅰ(6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Ⅱ(67)的一端同样与螺杆驱动螺母滑块(64)的前侧铰接,而第二连杆Ⅱ(67)的另一端与第二曲臂Ⅱ(69)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翻转轴Ⅱ(72)的前端伸展到所述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的前方与所述第二曲臂Ⅱ(6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翻转轴驱动电机(62)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第一翻转轴Ⅰ(71)的后端以及第二翻转轴Ⅱ(72)的后端分别与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的连接方式是与所述第一翻转轴Ⅰ(71)的前端以及第二翻转轴Ⅱ(72)的前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臂Ⅰ(68)以及第二曲臂Ⅱ(69)的连接方式相同的。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包括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和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固定在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的居中位置,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轴(911)朝向前并且通过电机轴联轴节(9111)与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的后端连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对应于所述的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之间,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螺杆(92)的前端与螺杆螺母(921)螺纹配合,该螺杆螺母(921)与所述滑动平台(8)的后端朝向下的一侧的居中位置固定;所述的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电机(9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CN201911392200.5A 2019-12-30 2019-12-30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Active CN110937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2200.5A CN110937349B (zh) 2019-12-30 2019-12-30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2200.5A CN110937349B (zh) 2019-12-30 2019-12-30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7349A CN110937349A (zh) 2020-03-31
CN110937349B true CN110937349B (zh) 2024-07-23

Family

ID=69912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2200.5A Active CN110937349B (zh) 2019-12-30 2019-12-30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73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4834B (zh) * 2020-11-16 2023-02-10 宁波奥普玛衡器有限公司 平台秤包装流水线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619085U (zh) * 2019-12-30 2020-10-02 苏州优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5183A (en) * 1987-02-24 1988-02-16 C. M. Smillie & Company Power-operated lift and presenting mechanism
CN107055020B (zh) * 2017-02-24 2023-10-27 新乡宏达冶金振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阳极炭块装卸站及其行走小车
CN107555078B (zh) * 2017-09-30 2023-08-25 蓓安科仪(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医院物流输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619085U (zh) * 2019-12-30 2020-10-02 苏州优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7349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02295B (zh) 周转箱传输装置
US5329952A (en) Apparatus for washing dishes
CN110937349B (zh)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CN106672524A (zh) 拣货机及包含其的智能拣货系统
CN110562720B (zh) 一种用于钢板运输的自动化旋转式流水线装置
CN211619085U (zh)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CN211619086U (zh) 周转箱传输装置
CN108584295B (zh) 节能降噪循环传输装置
CN204248341U (zh) 平板集热器三组全自动盖板装配机
US2806577A (en) Automatic two-way transfer
CN214609807U (zh) 周转筐单线传输装置
CN102845895A (zh) 一种服装生产流水线
CN112875174A (zh) 周转筐单线传输装置
CN203794045U (zh) 自动存储货柜
CN214609912U (zh) 工位可选择的物件循环传输装置
CN107117439B (zh) 循环传输装置
CN112896970B (zh) 工位可选择的物件循环传输装置
CN212290527U (zh) 块状成曲流水生产线自动装件装置
CN214610123U (zh) 结构改进的服装生产流水线用的服装部件周转装置
CN112875175B (zh) 一种单、双线互换循环传输装置
CN103395600A (zh) 链式循环输送机
CN214609806U (zh) 单、双线可互换的服装生产流水线
CN202680619U (zh) 一种服装生产流水线
CN214609805U (zh) 一种单、双线互换循环传输装置
CN216176892U (zh) 一种刹车片加工钻床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