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3493B - 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3493B
CN110913493B CN201811083315.1A CN201811083315A CN110913493B CN 110913493 B CN110913493 B CN 110913493B CN 201811083315 A CN201811083315 A CN 201811083315A CN 110913493 B CN110913493 B CN 110913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porting
internet
data
things terminal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33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3493A (zh
Inventor
刘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33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34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3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3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3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3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数据上报方法包括: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指示每一物联网终端在对应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本发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场景下终端接入失败率,并节省NB网络中的信道资源。

Description

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NB(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技术具有大连接,广覆盖的特征;NB的广覆盖性能是通过高功率频谱密度和数据重复发送来实现。与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相比,NB空口层通过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传输数据,为了保证信道质量,NB物理层通过多次重传来实现数据可达。比如: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1重复传输次数为16,NPRACH(Narrowband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前导重复次数最高为32次,上行初始传输重复次数最高为32次,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否定字符)最高传输重复次数为64次等。大量的帧传输或数据重传是NB技术的一大特色。
发明内容
申请人发现:随着NB业务的商用扩展,多业务终端并发上报数据产生的数据上报失败率,成为广大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技术方法是表厂根据自己的设备号对固定时间值进行简单离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数据上报失败率问题。然而相关技术方法并未考虑NB数据重传机制,当数据上报失败时,核心网中仍然保持了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终端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链接,并在物理层反复进行系统帧和数据帧的重传,因此错误的数据重传机制会给NB网络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此外,相关技术方法的设备号不具有唯一性,不同业务类型终端的设备号重复,因此多业务场景中数据上报的冲突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场景下终端接入失败率,并节省NB网络中的信道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上报方法,包括:
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
指示每一物联网终端在对应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包括:
设置数据上报的错峰模型参数;
针对每一物联网终端,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包括:
获取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在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不相同的情况下,在一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
在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相同的情况下,在二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错峰模型参数包括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数据上报处理间隔;
所述在一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包括:
根据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和数据上报处理间隔确定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
根据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错峰模型参数包括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数据上报处理间隔;
所述在二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包括:
根据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确定一维数据上报时间;
根据当前物联网终端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数据重复上报的次数和一维数据上报时间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包括:
获取物联网终端个数;
按照自然数列为物联网终端设置物联网终端序号,其中,最大物联网终端序号为物联网终端个数;
按照自然数列的顺序,对每一物联网终端执行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包括:
在物联网终端上电开机接入窄带物联网,或者物联网终端退出省电状态,开始上报数据的情况下,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还包括:
在数据上报频繁的情况下,将数据上报频繁的时间段按照重传次数切割成多维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核心网网元,包括:
设备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上报时间点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
指示上报模块,用于指示每一物联网终端在对应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核心网网元用于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核心网网元,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核心网网元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上报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核心网网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
本发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场景下终端接入失败率,并节省NB网络中的信道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数据上报方法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首次上报数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重复上报数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上报方法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核心网网元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核心网网元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数据上报系统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发明数据上报方法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发明核心网网元或数据上报系统执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核心网网元获取物联网终端的IEM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可以包括:在物联网终端上电开机接入窄带物联网,或者物联网终端退出省电状态,开始上报数据的情况下,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步骤2,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可以包括:
步骤21,设置数据上报的错峰模型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错峰模型参数可以包括预定周期内(例如一天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t1和结束时刻t2(单位为小时)、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R、数据上报处理间隔s(例如:数据包发送时间,单位为秒)等参数。
步骤22,获取物联网终端个数len。
步骤23,按照自然数列为物联网终端设置物联网终端序号,其中,最大物联网终端序号为物联网终端个数。
步骤24,在数据上报频繁的情况下,将数据上报频繁的时间段按照重传次数切割成多维时间。由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提高服务器的处理效率,避免服务器一直响应某个业务终端的数据请求。
步骤25,按照自然数列的顺序,对每一物联网终端,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5中,所述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251,获取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物联网终端指的是当前接入NB网络准备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
步骤252,在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不相同的情况下,在一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
例如:在图2实施例中,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为水表,当前接入NB网络、准备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为路灯,因此,路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可以根据步骤252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52中,所述在一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2521,根据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t1和结束时刻t2、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R和数据上报处理间隔s确定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T。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521可以包括:根据公式(1)确定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T。
Figure BDA0001802523180000071
步骤2522,根据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EMI和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T,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522可以包括:将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EMI除以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T的余数,再乘以数据上报处理间隔s,作为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k。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522可以包括:根据公式(2)确定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k。
IEMI mod(T)·s=k   (2)
步骤253,在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相同的情况下,在二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
例如:在图3实施例中,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为水表和路灯,当前接入NB网络、准备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为水表和路灯,因此,水表和路灯的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可以根据步骤253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53中,所述在二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2531,根据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t1和结束时刻t2、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R确定一维数据上报时间T′。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531可以包括:利用公式(3)确定一维数据上报时间T′。
Figure BDA0001802523180000081
步骤2532,根据当前物联网终端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k、数据重复上报的次数β和一维数据上报时间T′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RT,其中,RT为每个业务终端重复上报时间点,单位为秒。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532可以包括:根据公式(2)、公式(3)和(4)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RT。
RT=k+β·T′(β=1,2,…,R)   (4)
步骤3,指示每一物联网终端在对应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针对相关技术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B终端并发上报数据场景的错峰方法,考虑了NB数据重传机制,对已存在的上报冲突问题在多维时间上,引入了相应的映射算法进行改进。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场景下终端接入失败率,并节省NB网络中的信道资源。
图4为本发明数据上报方法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发明核心网网元或数据上报系统执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物联网终端上电开机接入NB网络,或者终端退出PSM(Power SavingMode,省电模式)状态,物联网终端开始上报数据时,核心网网元获取物联网终端的IMEI号,并计算IMEI个数len。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核心网网元可以实现为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平台。
步骤42:通过UE终端(物联网终端)或IoT平台设置数据上报的错峰模型参数。设置数据上报开始时刻t1和结束时刻t2,比如0点到24点;设置处理间隔s;重复上报次数R。
步骤43:按照自然数列为物联网终端设置物联网终端序号,其中,最大物联网终端序号为物联网终端个数;按照自然数列的顺序,对每一物联网终端,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
判断当前物联网终端序号是否小于len。如果IMEI的个数小于len,开始以下计算;否则跳到步骤44。若IMEI号不同,则通过映射公式(2)计算多业务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k;若IMEI号相同,则通过公式(2)、(3)和(4)计算每个业务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RT。
步骤44:每个IMEI号的物联网终端依据相应的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首次提出了NB智能终端并发场景的错峰方法,从而解决了NB智能终端并发问题。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利用多维度映射算法,将数据上报频次的波峰时间移填至空闲时间。一般厂商对终端每天或每周向服务器上报数据的成功率要求很高,而对数据上报时间点不是很敏感,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此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调节数据上报始末时间来平衡用户对数据上报时间点的需求。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一方面提高了低信号覆盖场景下,多业务终端的上报成功率,另一方面提高了NB网络中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由UE终端(物联网终端)、表规范协会或IoT平台实现,比如当UE数据上报失败了3次后调用此算法进行错峰。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数据上报方法进行说明。
物联网终端上电开机接入NB网络,或者物联网终端退出PSM状态,开始上报数据时,核心网网元获取物联网终端的IMEI号,并计算IMEI个数为15万。通过UE终端或IoT平台设置数据上报的错峰模型参数。例如:设置数据上报始末时间0点到24点;设置处理间隔10s;重复上报次数为4(对表厂所设置的重复次数集进行平均、取众数或取最大值)。
之后,计算15万个UE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
若IMEI号不同,则通过映射公式(2)计算多业务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见附图2)。例如,IMEI号为00000000000035的上报时间点为0小时5分钟50秒;IMEI号为00000000046375的上报时间点为2小时49分钟10秒。
若IMEI号相同,则通过映射公式(2)、(3)和(4)计算每个业务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见附图3)。例如:IMEI号为00000000000035的第二次重复上报时间点为6小时5分50秒,从计算结果可看出不同IMEI号上报时间点大致均匀分布0点到24点之间。
最后,每个UE在对应的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
图5为本发明核心网网元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核心网网元可以包括设备码获取模块51、上报时间点计算模块52和指示上报模块53,其中:
设备码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设备码获取模块51可以用于在物联网终端上电开机接入窄带物联网,或者物联网终端退出省电状态,开始上报数据的情况下,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上报时间点计算模块52,用于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报时间点计算模块52可以用于设置数据上报的错峰模型参数;获取物联网终端个数len;按照自然数列为物联网终端设置物联网终端序号,其中,最大物联网终端序号为物联网终端个数;在数据上报频繁的情况下,将数据上报频繁的时间段按照重传次数切割成多维时间;按照自然数列的顺序,对每一物联网终端,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
指示上报模块53,用于指示每一物联网终端在对应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核心网网元可以用于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1-图4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的操作。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核心网网元,可以基于NB终端并发上报数据场景进行错峰处理,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考虑了NB数据重传机制,对已存在的上报冲突问题在多维时间上,引入了相应的映射算法进行改进。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场景下终端接入失败率,并节省NB网络中的信道资源。
图6为本发明核心网网元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核心网网元可以包括存储器61和处理器62,其中:
存储器61,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62,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核心网网元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1-图4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的操作。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首次提出了NB智能终端并发场景的错峰方法,从而解决了NB智能终端并发问题。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利用多维度映射算法,将数据上报频次的波峰时间移填至空闲时间。一般厂商对终端每天或每周向服务器上报数据的成功率要求很高,而对数据上报时间点不是很敏感,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此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调节数据上报始末时间来平衡用户对数据上报时间点的需求。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一方面提高了低信号覆盖场景下,多业务终端的上报成功率,另一方面提高了NB网络中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图7为本发明数据上报系统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数据上报系统可以包括核心网网元71和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72,其中:
核心网网元71,用于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指示每一物联网终端在对应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核心网网元71可以实现为IoT平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核心网网元71可以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5或图6实施例)所述的核心网网元。
物联网终端72,用于根据核心网网元的指示,在对应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系统,可以基于NB终端并发上报数据场景进行错峰处理,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考虑了NB数据重传机制,对已存在的上报冲突问题在多维时间上,引入了相应的映射算法进行改进。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场景下终端接入失败率,并节省NB网络中的信道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首次提出基于NB终端并发上报数据场景进行错峰处理,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利用多维度映射算法,将数据上报频次的波峰时间移填至空闲时间。一般厂商对终端每天或每周向服务器上报数据的成功率要求很高,而对数据上报时间点不是很敏感,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此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调节数据上报始末时间来平衡用户对数据上报时间点的需求。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一方面提高了低信号覆盖场景下,多业务终端的上报成功率,另一方面提高了NB网络中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在上面所描述的核心网网元或物联网终端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为了避免遮蔽本发明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7)

1.一种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
指示每一物联网终端在对应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
其中,所述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包括:
设置数据上报的错峰模型参数;
针对每一物联网终端,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
其中,所述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包括:
计算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个数;
按照自然数列为物联网终端设置物联网终端序号;
判断当前物联网终端序号是否小于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个数;
在当前物联网终端序号小于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个数的情况下,获取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在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不相同的情况下,在一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
其中,所述在一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包括:
根据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和数据上报处理间隔确定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
根据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
其中,所述根据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和数据上报处理间隔确定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包括:根据
Figure FDA0004054360430000011
确定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T,其中,t1为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t2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结束时刻,R为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s为数据上报处理间隔;
其中,所述根据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包括:将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EMI除以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T的余数,再乘以数据上报处理间隔s,作为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还包括:
在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相同的情况下,在二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错峰模型参数包括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数据上报处理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错峰模型参数包括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数据上报处理间隔;
所述在二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包括:
根据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确定一维数据上报时间;
根据当前物联网终端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数据重复上报的次数和一维数据上报时间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包括:
获取物联网终端个数;
按照自然数列为物联网终端设置物联网终端序号,其中,最大物联网终端序号为物联网终端个数;
按照自然数列的顺序,对每一物联网终端执行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包括:
在物联网终端上电开机接入窄带物联网,或者物联网终端退出省电状态,开始上报数据的情况下,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还包括:
在数据上报频繁的情况下,将数据上报频繁的时间段按照重传次数切割成多维时间。
8.一种核心网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上报时间点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
指示上报模块,用于指示每一物联网终端在对应的数据上报时间点进行数据上报;
其中,核心网网元,用于在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情况下,设置数据上报的错峰模型参数;针对每一物联网终端,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
其中,核心网网元,用于在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情况下,计算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个数;按照自然数列为物联网终端设置物联网终端序号;判断当前物联网终端序号是否小于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个数;在当前物联网终端序号小于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个数的情况下,获取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在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不相同的情况下,在一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
其中,核心网网元,在一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情况下,用于根据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和数据上报处理间隔确定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根据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
其中,核心网网元,在根据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和数据上报处理间隔确定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情况下,用于根据
Figure FDA0004054360430000041
确定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T,其中,t1为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t2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结束时刻,R为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s为数据上报处理间隔;
其中,核心网网元,在根据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情况下,用于将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EMI除以所有数据上报时间点T的余数,再乘以数据上报处理间隔s,作为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k。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心网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网元,在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情况下,还用于在当前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之前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相同的情况下,在二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心网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错峰模型参数包括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数据上报处理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心网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错峰模型参数包括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数据上报处理间隔;
所述核心网网元,在二维时间上根据错峰模型参数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的情况下,用于根据预定周期内数据上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数据上报的平均重复次数确定一维数据上报时间;根据当前物联网终端单次数据上报时间点、数据重复上报的次数和一维数据上报时间确定当前物联网终端数据重复上报的时间点。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心网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网元,在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情况下,用于获取物联网终端个数;按照自然数列为物联网终端设置物联网终端序号,其中,最大物联网终端序号为物联网终端个数;按照自然数列的顺序,对每一物联网终端执行根据错峰模型参数计算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心网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网元,在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情况下,用于在物联网终端上电开机接入窄带物联网,或者物联网终端退出省电状态,开始上报数据的情况下,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14.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心网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网网元,在计算每一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上报时间点的情况下,还用于在数据上报频繁的情况下,将数据上报频繁的时间段按照重传次数切割成多维时间。
15.一种核心网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核心网网元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的操作。
16.一种数据上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物联网终端以及如权利要求8-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心网网元。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
CN201811083315.1A 2018-09-18 2018-09-18 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13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3315.1A CN110913493B (zh) 2018-09-18 2018-09-18 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3315.1A CN110913493B (zh) 2018-09-18 2018-09-18 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3493A CN110913493A (zh) 2020-03-24
CN110913493B true CN110913493B (zh) 2023-04-07

Family

ID=6981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3315.1A Active CN110913493B (zh) 2018-09-18 2018-09-18 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13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4628B (zh) * 2021-02-07 2022-07-19 深圳力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数据发送方法和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709593B (zh) * 2021-07-21 2024-05-10 深圳市敏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NB-Iot智能水表错峰上传数据的方法、系统和NB-Iot智能水表
CN114302437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智联数聚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827038B (zh) * 2022-06-24 2022-09-27 深圳市麦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9769A (zh) * 2015-07-01 2015-12-02 北京梅泰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周期性数据上报进行时间散列的系统
CN107360215A (zh) * 2017-06-21 2017-11-1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中基于地理位置的数据上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613525A (zh) * 2017-09-21 2018-01-19 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计量表的错峰上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948089A (zh) * 2018-01-10 2018-04-20 合肥小龟快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网络计量设备数据上传的负载均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7699B2 (ja) * 2010-03-31 2014-01-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機能制限制御方法
CN106487573B (zh) * 2015-09-02 2020-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物联网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9769A (zh) * 2015-07-01 2015-12-02 北京梅泰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周期性数据上报进行时间散列的系统
CN107360215A (zh) * 2017-06-21 2017-11-1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中基于地理位置的数据上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613525A (zh) * 2017-09-21 2018-01-19 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计量表的错峰上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948089A (zh) * 2018-01-10 2018-04-20 合肥小龟快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网络计量设备数据上传的负载均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CDMA的电力远程抄表物联网应用;罗俊等;《电信科学》;2011102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3493A (zh)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3493B (zh) 数据上报方法和系统、核心网网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07524B (zh) Phr的发送方法和用户终端
US914397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 buffer status report
US10554367B2 (en) Narrowband uplink resource configuration
US1092420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JP7191112B2 (ja) Ue能力報告方法、スロットオフセット特定方法及び機器
KR20200018452A (ko)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단말 장치와 네트워크 장치
CN110351198B (zh) 一种流量调节方法、数据传输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EP182562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cellular network
CN10773471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用户终端
RU2758106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WO2013020405A1 (zh) 无线资源调度请求配置方法及装置
JP2023040055A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切り替え方法及び装置
WO2013020403A1 (zh) 无线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EP373703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21520089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のための方法及び端末機器
US20200295907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dication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JP2012074784A (ja) 初期アクセス設定情報生成装置、初期アクセス設定情報生成方法、初期アクセス設定情報生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RU2732482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WO2016095193A1 (zh) 一种触发退避的方法、基站设备、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11769900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EP3041285A1 (en) Data frame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825191B (zh) 设备信息的订阅方法和装置
AU2018414653A1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status of secondary carrier,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153612A (zh) 对lte系统消息的主信息块mib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