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3453A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3453A
CN110913453A CN201911059414.0A CN201911059414A CN110913453A CN 110913453 A CN110913453 A CN 110913453A CN 201911059414 A CN201911059414 A CN 201911059414A CN 110913453 A CN110913453 A CN 110913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data
equipment
messag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94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3453B (zh
Inventor
李秋香
王亚晨
陈炜
夏云飞
林步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94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34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3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3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3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3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该通信方法包括:若第一设备接收到多个中继设备转发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则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除所述目标中继设备之外的其它中继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向所述其它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正常通信的前提下,避免通过较多的中继设备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而导致消耗较多的网络流量。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LoRa(Long Range,长距离扩频调制)技术中,Node(端侧设备/节点)和NS(Network Server,网络服务器)之间需要通过GW(Gateway,网关)进行通信,即GW作为中继设备在Node与NS之间中转数据,在这种应用场景中,如何能够在保证Node与NS之间正常传输数据的前提下,降低网络流量的消耗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保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正常通信的前提下,避免通过较多的中继设备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而导致消耗较多的网络流量。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若第一设备接收到多个中继设备转发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则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除所述目标中继设备之外的其它中继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向所述其它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若接收到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需要转发至第一设备的通信数据,则将所述通信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则在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止将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选择单元,用于在第一设备接收到多个中继设备转发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时,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除所述目标中继设备之外的其它中继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其它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选择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大于设定信号强度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选择单元还配置为: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发送的无线通信帧中获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字段的值,以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字段的值确定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选择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信号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接信号质量大于设定信号质量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选择单元还配置为: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发送的无线通信帧中获取信噪比字段的值,以根据所述信噪比字段的值确定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信号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选择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负载由小到大的顺序,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负载小于设定负载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随机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其它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生成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其它中继设备中的指定中继设备恢复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指定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与所述其它中继设备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所述预定时长的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网络服务器,所述中继设备包括网关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所述选择单元配置为:从多个网关设备中选择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回传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的目标网关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转发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需要转发至第一设备的通信数据时,将所述通信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时,在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止将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之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恢复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所述转发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时,将接收到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需要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设备接收到多个中继设备转发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时,从这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然后生成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这多个中继设备中除该目标中继设备之外的其它中继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并向该其它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使得能够在保证通过选择出的目标中继设备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正常通信的前提下,避免通过较多的中继设备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而导致消耗较多的流量,有利于降低数据传输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服务器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服务器向网关设备发送停止回传指令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网关设备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确认消息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网关设备向网络服务器回传数据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1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智能手机,也可以是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等等)、网关设备(如图1中所示的GW_1、GW_2、GW_3、GW_4、……GW_n)和网络服务器102。其中,终端设备101与各网关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有线通信链路或无线通信链路进行连接;各网关设备与网络服务器102之间也可以通过有线通信链路或无线通信链路进行连接。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关设备和网络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关设备和网络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1以广播的方式向网络服务器102发送通信数据,该通信数据被终端设备101附近的多个网关设备接收到,比如被GW_1、GW_2、GW_3、GW_4、……GW_n接收到,然后这些网关设备会将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转发至网络服务器102。网络服务器102在接收到这些网关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之后,可以从这些网关设备中选择后续回传终端设备101的通信数据至网络服务器102的目标网关设备,比如选择网关设备GW_1和网关设备GW_2,进而网络服务器102可以向其它网关设备发送指示消息,以指示其它的网关设备后续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回传终端设备101的通信数据至网络服务器102。其中,网络服务器102可以根据网关设备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SNR(Signal-Noise Ratio,信噪比)、负载情况等来选择目标网关设备,比如可以选择RSSI值较大的网关设备,或者选择信噪比较大的网关设备,或者选择负载较小的网关设备等。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能够在保证通过选择出的目标网关设备实现终端设备101与网络服务器102正常通信的前提下,避免通过较多的网关设备在终端设备101与网络服务器102之间中转数据而导致消耗较多的流量,有利于降低数据传输成本。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细节进行详细阐述: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可以由接收中继设备转发的数据的设备来执行,比如可以由图1中所示的网络服务器102来执行。参照图2所示,该通信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3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210中,若第一设备接收到多个中继设备转发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则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中继设备是用来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比如第二设备在需要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时,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发送给中继设备,然后由中继设备将数据转发至第一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二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第一设备可以是网络服务器,中继设备可以是网关设备,进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网关设备向网络服务器发送数据。在该应用场景中,选择的目标中继设备可以是用于将终端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回传至网络服务器的网关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从中继设备发送的无线通信帧中获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字段的值,然后根据该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字段的值确定中继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而可以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目标中继设备。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多个中继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也可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大于设定信号强度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从中继设备发送的无线通信帧中获取信噪比字段的值,然后根据该信噪比字段的值确定中继设备的信号质量,进而可以根据信号质量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目标中继设备。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多个中继设备的信号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也可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信号质量大于设定信号质量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中继设备的负载情况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目标中继设备。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多个中继设备的负载由小到大的顺序,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也可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负载小于设定负载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中分别可以根据接收信号强度、信号质量、负载这三个因素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目标中继设备。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这三个因素中的两个因素来选择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也可以同时根据这三个因素来选择目标中继设备。
比如,如果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来选择目标中继设备,则可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大于设定信号强度阈值、且信号质量大于设定信号质量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如果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和负载来选择目标中继设备,则可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大于设定信号强度阈值、且负载小于设定负载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如果根据信号质量和负载来选择目标中继设备,则可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信号质量大于设定信号质量阈值、且负载小于设定负载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如果根据接收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和负载来选择目标中继设备,则可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大于设定信号强度阈值、信号质量大于设定信号质量阈值、且负载小于设定负载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随机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目标中继设备。
继续参照图2所示,在步骤S220中,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除所述目标中继设备之外的其它中继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与其它中继设备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该预定时长的值;或者第二设备也可以自主确定该预定时长的值;或者第二设备也可以是使用预设的该预定时长的值。
在步骤S230中,向所述其它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来发送该第一消息,进而各个中继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消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消息确定是否需要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或者第二设备也可以通过单播或组播的方式直接将该第一消息发送给相应的中继设备,以指示相应的中继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图2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能够在保证通过选择出的目标中继设备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正常通信的前提下,避免通过较多的中继设备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而导致消耗较多的流量,有利于降低数据传输成本。
基于图2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30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生成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其它中继设备中的指定中继设备恢复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指定中继设备可以是其它中继设备中的部分中继设备,也可以是全部中继设备。比如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恢复到大于设定信号强度阈值的中继设备,也可以是信号质量恢复到大于设定信号质量阈值的中继设备,或者还可以是负载恢复到小于设定负载阈值的中继设备等。
步骤S320,向所述指定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来发送该第二消息,进而各个中继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二消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二消息确定是否需要恢复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或者第二设备也可以通过单播或组播的方式直接将该第二消息发送给相应的中继设备,以指示相应的中继设备恢复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图3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在指示某些中继设备停止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之后,还可以通过生成第二消息来指示一些中继设备恢复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实现了对中继设备的有效管理。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可以由中继设备来执行,比如可以由图1中所示的网关设备来执行。参照图4所示,该通信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3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410中,若接收到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需要转发至第一设备的通信数据,则将所述通信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二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第一设备可以是网络服务器,那么作为中继设备的网关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需要发送给网络服务器的数据之后,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给第一设备。
在步骤S420中,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生成第一消息的过程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再赘述。
在步骤S430中,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则在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止将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图4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中继设备能够根据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将接收到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第一设备,进而可以在保证通过其它中继设备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正常通信的前提下,避免通过较多的中继设备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而导致消耗较多的流量,有利于降低数据传输成本。
基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30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0,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恢复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生成第二消息的过程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再赘述。
步骤S520,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则将接收到的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需要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图5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中继设备在根据第一消息停止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之后,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消息来恢复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实现了对中继设备的有效管理。
以上分别从接收中继设备转发的数据的设备和中继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阐述,以下以终端设备通过网关设备向网络服务器发送数据的应用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细节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101以广播的方式向网络服务器102发送通信数据,该通信数据被终端设备101附近的网关设备GW_1、GW_2、GW_3、GW_4、……GW_n接收到,然后这些网关设备会将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转发至网络服务器102。
实际上,网络服务器102只需要处理其中一个GW转发的通信数据即可,只有在特殊应用场景(例如定位计算)需要处理若干个GW的数据,可见这种传输方式造成了大量的数据被重复上传。同时,GW上传到网络服务器102的数据包除了裸数据(即真正有效的信息)外,还有协议封装、包头封装等数据开销。例如1个大小为20Byte的裸数据包,经过协议封装、IP数据包封装等处理之后,数据包大小为500Byte左右,再加上多次重复的发送,造成大量的数据浪费。
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网络服务器102从各个GW收到终端设备101的数据后,假设网络服务器102同时从N个GW收到该终端设备101的数据,则网络服务器102从中选取M(1≤M≤N)个GW作为后续回传数据的网关,并指示其余GW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回传终端设备101的数据。其中,网络服务器102判断并选择回传网关的方式可以参考网关设备发送的无线帧中携带的RSSI、SNR,以及GW负载情况等因素中的1个、多个或全部条件信息,例如可以选择一段时间内GW接收信号的RSSI>X且SNR>Y的网关设备作为后续回传数据的网关。
具体的交互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网络服务器判断停止哪些网关设备回传数据。
步骤S602,网络服务器向网关设备发送停止回传指令,以指示相应的网关设备不回传特定K(K≥1)个终端设备的后续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停止回传指令中可以包含有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这些终端设备是网关设备后续不会回传数据的终端设备。此外,停止回传指令中还可以包含有停止回传时长。比如,如图7所示,假设网络服务器102确定网关设备GW_3和网关设备GW_n的信号质量较差(如可以根据RSSI和SNR来确定),则网络服务器102可以向网关设备GW_3和网关设备GW_n发送停止回传指令。
步骤S603,网关设备接收到停止回传指令之后,可以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确认消息。比如,如图8所示,网关设备GW_3和网关设备GW_n可以向网络服务器102发送确认消息。
同时,网关设备在后续不会再回传特定终端发送的数据,直至终端重新发起接入网流程(即发起Join Request),或者接收到网络服务器发送的恢复回传指令,或者停止回传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比如,如图9所示,当网关设备GW_3和网关设备GW_n再次接收到终端设备101发送的数据时,不再回传至网络服务器102。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服务器与GW可以进行协商,以约定具体的停止回传时长。
步骤S604,网络服务器向网关设备发送恢复回传指令,以指示相应的网关设备恢复回传终端设备的后续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恢复回传指令中可以包含有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这些终端设备是网关设备后续会继续回传数据的终端设备。
步骤S605,网关设备接收到恢复回传指令之后,可以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确认消息。同时,网关设备在后续会继续回传特定终端发送的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通过网关设备向网络服务器发送数据的应用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所有需要通过中继设备来传输数据的应用场景,比如适用于静止终端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并经网关等中间设备传到服务器或核心网的应用场景。
具体而言,比如适用于LoRa系统中,Node和NS之间的数据通过GW转发的应用场景中。其中,GW和NS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有线、Wi-Fi、3G、4G或5G网络等。当采用3G、4G或5G网络传输时,其传输成本与传输流量直接相关,如果Node和NS之间的数据经过多个GW透传到NS,那么多个GW和NS重复发送数据会造成流量的浪费,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之后,可以通过NS指定冗余GW停止数据回传的范式来降低回传流量,减少了数据流量的消耗。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上述的通信方法的实施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设置在接收中继设备转发的数据的终端内。
参照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0,包括:选择单元1002、生成单元1004和发送单元1006。
其中,选择单元1002用于在第一设备接收到多个中继设备转发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时,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生成单元1004用于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除所述目标中继设备之外的其它中继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发送单元1006用于向所述其它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选择单元1002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大于设定信号强度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选择单元1002还配置为: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发送的无线通信帧中获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字段的值,以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字段的值确定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选择单元1002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信号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接信号质量大于设定信号质量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选择单元1002还配置为: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发送的无线通信帧中获取信噪比字段的值,以根据所述信噪比字段的值确定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信号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选择单元1002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负载由小到大的顺序,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负载小于设定负载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随机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生成单元1004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1006向所述其它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生成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其它中继设备中的指定中继设备恢复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所述发送单元1006还用于向所述指定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生成单元1004还用于:与所述其它中继设备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所述预定时长的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网络服务器,所述中继设备包括网关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所述选择单元1002配置为:从多个网关设备中选择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回传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的目标网关设备。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设置在中继设备内。
参照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100,包括:转发单元1102、检测单元1104和处理单元1106。
其中,转发单元1102用于在接收到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需要转发至第一设备的通信数据时,将所述通信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单元1104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处理单元1106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时,在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止将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检测单元1104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之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恢复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转发单元1102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时,将接收到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需要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图1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2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2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计算机系统12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2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2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2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2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 12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201、ROM 1202以及RAM 1203通过总线12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1205也连接至总线12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2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2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2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2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209。通信部分12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2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205。可拆卸介质12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2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2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2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2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2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第一设备接收到多个中继设备转发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则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
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除所述目标中继设备之外的其它中继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向所述其它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
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大于设定信号强度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发送的无线通信帧中获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字段的值,以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字段的值确定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信号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
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接信号质量大于设定信号质量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发送的无线通信帧中获取信噪比字段的值,以根据所述信噪比字段的值确定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信号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中继设备的负载由小到大的顺序,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
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负载小于设定负载阈值的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或者
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随机选择预定数量个中继设备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其它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其它中继设备中的指定中继设备恢复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向所述指定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其它中继设备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所述预定时长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网络服务器,所述中继设备包括网关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终端设备;
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包括:从多个网关设备中选择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回传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的目标网关设备。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接收到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需要转发至第一设备的通信数据,则将所述通信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
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则在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止将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之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恢复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则将接收到的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需要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第一设备接收到多个中继设备转发的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时,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的目标中继设备;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除所述目标中继设备之外的其它中继设备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其它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发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于第二设备的需要转发至第一设备的通信数据时,将所述通信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在预定时长内停止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中转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时,在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止将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1911059414.0A 2019-11-01 2019-11-01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913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9414.0A CN110913453B (zh) 2019-11-01 2019-11-01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9414.0A CN110913453B (zh) 2019-11-01 2019-11-01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3453A true CN110913453A (zh) 2020-03-24
CN110913453B CN110913453B (zh) 2022-05-13

Family

ID=69815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9414.0A Active CN110913453B (zh) 2019-11-01 2019-11-01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1345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0925A (zh) * 2020-11-06 2021-02-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关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98046A (zh) * 2020-04-03 2021-10-12 肯舒摩照明(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3746725A (zh) * 2020-05-28 2021-12-0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关环境下的网关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498046B (zh) * 2020-04-03 2024-05-24 赛万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存储介质和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95022A1 (en) * 2013-09-13 2016-03-31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to network
US20170055282A1 (en) * 2015-08-21 2017-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nection setup in "device-to-device relayed uplink, direct downlink" architecture for cellular networks
WO2018103579A1 (zh) * 2016-12-07 2018-06-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抄表方法及装置、系统、通信网关
CN108488900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深圳汉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通讯方式的智能控阀器及其阀门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95022A1 (en) * 2013-09-13 2016-03-31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to network
US20170055282A1 (en) * 2015-08-21 2017-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nection setup in "device-to-device relayed uplink, direct downlink" architecture for cellular networks
WO2018103579A1 (zh) * 2016-12-07 2018-06-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抄表方法及装置、系统、通信网关
CN108488900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深圳汉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通讯方式的智能控阀器及其阀门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晟威: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无线中继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046A (zh) * 2020-04-03 2021-10-12 肯舒摩照明(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3498046B (zh) * 2020-04-03 2024-05-24 赛万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3746725A (zh) * 2020-05-28 2021-12-0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关环境下的网关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46725B (zh) * 2020-05-28 2023-03-3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关环境下的网关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50925A (zh) * 2020-11-06 2021-02-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关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79825B2 (en) 2020-11-06 2024-05-0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gatew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3453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2823B2 (en) Synthetic client
CN109040322B (zh) 车辆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EP4132023A1 (en) Mbs service switch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6034041A1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7567107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13453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770065B (zh) 一种控制空口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629030A (zh) 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通信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0875914B (zh) 一种基于共享会话链路传输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92802A (zh) 一种消息交互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113645640A (zh) 网络信息开放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679163B (zh) 在任务关键数据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59874B (zh) 消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06585B2 (en)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involving multiple core networks
US20220286877A1 (en) Redundant sess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odes, terminal, and medium
US11991762B2 (en) Direct connec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MF, access network functional entity and terminal
EP3998794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13490155B (zh) 多播广播业务的通信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Phung et al. Enhancing rest http with random linear network coding in dynamic edge computing environments
CN103037324A (zh) 彩信发送、接收方法及系统
CN110247808B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84365A (zh) 变电站的站控层、实体装置的备用装置及其自动上线方法
KR101376299B1 (ko) 비컨 기반의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비컨 프레임을 복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104663B (zh) 一种分布式调用框架、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1918415B (zh) 一种双连接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10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