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3026A -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3026A
CN110913026A CN201911425109.9A CN201911425109A CN110913026A CN 110913026 A CN110913026 A CN 110913026A CN 201911425109 A CN201911425109 A CN 201911425109A CN 110913026 A CN110913026 A CN 110913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message
replication
data packet
du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51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3026B (zh
Inventor
孙宝良
李红光
吴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t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Qianx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t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Qianx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t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Qianx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t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251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3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3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3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3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3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复制端的报文传输方法,包括获得待发送的报文,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在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的情况下,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通过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标识,以及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去重端的报文传输方法、一种报文传输装置、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IT基础架构的快速整合导致的数据相对集中、企业雇员全球化移动办公逐渐成为潮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系统交付需要通过广域网进行传输访问;而广域网分支和总部数据中心之间的应用交付性能及良好的用户体验,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办事处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在广域分支对客户多元化服务提供方面提供保障。
但是广域网底层网络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时延,丢包敏感类应用场景,例如一些视频通话业务,如果出现严重丢包,用户体验将会很差。企业分支与总部一般通过隧道的备份切换到达可靠性保证,但是单一流量同一时刻只能在同一隧道上传输,如果中间链路发生丢包,则业务质量得不到保证,也无法保证链路切换时流量不中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应用于复制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待发送的报文,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在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的情况下,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通过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标识,以及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可选地,所述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包括确定所述报文的五元组信息,在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包复制策略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
可选地,所述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包括基于所述包复制策略以及所述五元组确定包复制对象,所述包复制对象包括复制参数和报文复制标签,基于所述复制参数,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添加所述报文复制标签。
可选地,所述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包括,基于所述复制参数,确定多个隧道,根据所述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将所述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去重端发送第一同步消息,用于基于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同步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去重端的第二同步消息,基于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同步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应用于去重端,所述方法包括经由隧道接收数据包,对所述数据包解封装,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包含报文复制标签,如果确定所述数据包包含报文复制标签,则确定所述去重端是否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相匹配的包复制对象,若确定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匹配的包复制对象,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以及输出经排序去重后的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包括获得排序窗口的序列号范围,若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超出所述排序窗口的序列号范围,或者排序去重队列中已存在具有相同序列号的数据包,则丢弃所述数据包,否则将所述数据包加入所述排序去重队列,在符合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得到经排序去重后的多个数据包并移动所述排序窗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获得多个隧道的传输时延,基于所述传输时延确定时间长度,在所述时间长度内没有达成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排序窗口内的部分数据包,并移动所述排序窗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复制端发送的第一同步消息,基于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同步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复制端发送第二同步消息,用于基于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同步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包括获得模块、第一确定模块、封装模块以及发送模块。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待发送的报文。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封装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的情况下,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通过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标识。发送模块,用于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第二确定模块、第三确定模块、去重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接收模块,用于经由隧道接收数据包。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包解封装,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包含报文复制标签。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如果确定所述数据包包含报文复制标签,则确定所述去重端是否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相匹配的包复制对象。去重模块,用于若确定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匹配的包复制对象,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经排序去重后的数据包。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报文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于复制端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于去重端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报文传输装置的计算机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实质上任意表示两个或更多可选项目的转折连词和/或短语,无论是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还是附图中,都应被理解为给出了包括这些项目之一、这些项目任一方、或两个项目的可能性。例如,短语“A或B”应当被理解为包括“A”或“B”、或“A和B”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复制端的报文传输方法,包括获得待发送的报文,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在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的情况下,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通过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标识,以及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去重端的报文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经由隧道接收数据包,对所述数据包解封装,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包含报文复制标签,如果确定所述数据包包含报文复制标签,则确定所述去重端是否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相匹配的包复制对象,若确定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匹配的包复制对象,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以及输出经排序去重后的数据包。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报文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
如图1所示,中间分割线表示两端分别为隧道两端的网络设备。实际场景中,报文复制是双向的。本实施例中以一个方向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分割线左侧的网络设备为复制端,右侧的网络设备为去重端。
1.报文接收经过路由转发模块处理之后,确定是否要入隧道。
2.入隧道的报文经过已配置的复制策略进行报文复制。
3.复制后多份的报文进入隧道封装并转发。
4.对端设备接收到多份报文(可能在不同时刻),进行隧道解封装。
5.解封装后的报文进入报文排序去重模块处理,去重模块会将报文根据序列号放入到接收端的滑动窗口,如果再次收到相同序列号的报文,会丢弃。经过该模块处理后的报文会按照序列号顺序,且仅会有一份被提交到上层协议栈处理。
6.协议栈处理去重后的报文。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报文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于复制端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210~S240。
在操作S210,获得待发送的报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复制端收到报文后,可以经由路由转发模块及安全防护模块处理,在确定报文需要发送,且确定发送的目的地址后,执行后续操作。
在操作S220,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包括确定所述报文的基本信息,在所述基本信息与所述包复制策略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其中,根据协议的不同,基本信息例如可以是四元组信息、五元组信息或七元组信息。
例如,只有分支A到总部的流量要进行复制,而分支B到总部的流量可以不需要进行复制。这样,可以更加便捷地设置复制策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反向的流量复制时可以不查策略,由于包复制信息已经记录在会话当中,直接根据会话中的包复制信息确定是否进行复制。
在操作S230,在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的情况下,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通过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标识。带有报文复制标签的数据包表示需要复制的数据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包括基于所述包复制策略以及所述基本信息确定包复制对象,所述包复制对象包括复制参数和报文复制标签,基于所述复制参数,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添加所述报文复制标签。
在将报文的基本信息与包复制策略匹配时,如果匹配成功,则确定了一个与报文的基本信息匹配的包复制策略,该包复制策略中包含了包复制对象的唯一索引(ID),根据索引可以查找到包复制对象,包复制对象中包含了报文复制的详细参数,例如要复制到哪些隧道,报文当前的序列号等等。报文复制标签中记录有该序列号,用于去重端根据该序列号进行排序去重处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如果复制对象中绑定了多个隧道,则继续执行操作S240,否则直接进入原始隧道转发。
在操作S240,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包括,基于所述复制参数,确定多个隧道,根据所述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将所述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于去重端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310~S350。
在操作S310,经由隧道接收数据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去重端收到报文后,经由路由转发模块处理,根据报文目的IP可确认是否需要隧道解封装,如果非隧道报文,直接将报文递交后续模块处理。如果需要进行隧道处理,则执行操作S320。
在操作S320,对所述数据包解封装,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包含报文复制标签。在确定所述数据包不包含报文复制标签的情况下,说明报文不是经过复制的报文,直接交由后续模块处理;在确定所述数据包包含报文复制标签的情况下,执行操作S330。
在操作S330,如果确定所述数据包包含报文复制标签,则确定所述去重端是否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相匹配的包复制对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如果不存在,说明本设备没有能力进行排序去重处理,将报文交给后续模块处理。由于报文复制和报文排序去重之间的参数需要一致才能保证该功能正常运行,所以本公开实施例设计了特有的报文复制标签,可以保证对端具有解复制能力的设备可以正常处理复制的报文,没有解复制能力的中间设备可以忽略标签并透传报文。
在操作S340,若确定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匹配的包复制对象,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包括获得排序窗口的序列号范围,若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超出所述排序窗口的序列号范围,或者排序去重队列中已存在具有相同序列号的数据包,则丢弃所述数据包,否则将所述数据包加入所述排序去重队列,在符合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得到经排序去重后的多个数据包并移动所述排序窗口。
例如,在多条隧道中传输序列号由1开始不断递增的多个数据包。在初始时刻,排序窗口例如可以设定为[1,100]。如果从多个隧道接收到的数据包分别为序列号为{1,1,3,4,3,2,……},那么将执行如下操作:
Figure BDA0002352189560000091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获得多个隧道的传输时延,基于所述传输时延确定时间长度,在所述时间长度内没有达成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排序窗口内的部分数据包,并移动所述排序窗口。
由于解封装后数据包进入排序去重队列,为防止数据包一直得不到后续处理,本公开实施例设计了数据包超时机制,以及合理计算超时时间算,保证设备不会缓存大量的数据包同时又可保证延时大的数据包能够得到正常处理。
假设,ABCD四个数据包顺序经过两条隧道转发处理,隧道1的传输时延为R1,隧道2的时延为R2,(R1<R2),正常情况下,由于隧道1的传输时延较小,去重端使用隧道1的数据包。当A数据包到达并交由后续模块处理后,B数据包一直没有收到。此时收到数据包C也会继续缓存在窗口中得不到处理。而超时时间至少要为(R1,R2)的最大值,由于传输时延是不断波动的,所以需要n*max(R1,R2)的超时时间,才可以认为数据包B已经丢失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n的大小,一般可以设置为2倍。这样可以保证在一个数据包丢失后不至于卡死整个排序去重队列。
针对复制标签及参数,复制端设备和去重端设备必须完全同步才能保证复制的报文正常处理。而如果设备掉线,重新上线后的序列号必然会和对端不同步。对此,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同步机制,保证设备在重新上线等异常场景依然能够正常工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应用于复制端的报文传输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去重端发送第一同步消息,用于基于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同步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以及/或者,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去重端的第二同步消息,基于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同步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应用于去重端的报文传输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复制端发送的第一同步消息,基于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同步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以及/或者,向所述复制端发送第二同步消息,用于基于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同步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
具体地,配置完包复制配置的首次(设备上线电会执行配置流程),或定期,会在复制端封装的复制报文中,增加SYNC标记。去重端如果收到SYNC标记,即使序列号和本端窗口不匹配,会使用收到的序列号重置本端滑动窗口序列号,保证后续报文能够正常处理。去重端收到携带SYNC标记的报文之后,会记录在包复制配置结构中,在发送反向报文时,会携带SYNC-ACK标记,SYNC-ACK的报文也会刷新对端的序列号,可到双向刷新的目的,保证了设备在重新上线等异常场景依然能够正常工作。
在操作S350,输出经排序去重后的数据包。至此,报文冗余传输过程结束。
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采用多条链路的冗余传输机制,至少部分地避免了由于某一条链路故障引起的丢包,并且,由于不存在链路切换问题,避免了链路切换时由于软件/协议栈等因素引起的丢包,至少部分地提高了报文在广域网传输的可靠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下面参照图4和图5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进行说明。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400的框图。
如图4所示,该报文传输装置400包括获得模块410、第一确定模块420、封装模块430以及发送模块440。该装置400可以执行上文参考图2描述的各种方法。
获得模块410,例如执行上文参考图2描述的操作S210,用于获得待发送的报文。
第一确定模块420,例如执行上文参考图2描述的操作S220,用于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
封装模块430,例如执行上文参考图2描述的操作S230,用于在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的情况下,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通过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标识。
发送模块440,例如执行上文参考图2描述的操作S240,用于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包括确定所述报文的五元组信息,在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包复制策略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包括基于所述包复制策略以及所述五元组确定包复制对象,所述包复制对象包括复制参数和报文复制标签,基于所述复制参数,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添加所述报文复制标签。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包括,基于所述复制参数,确定多个隧道,根据所述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将所述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去重端发送第一同步消息,用于基于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同步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同步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去重端的第二同步消息,基于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同步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500的框图。
如图5所示,该报文传输装置500包括接收模块510、第二确定模块520、第三确定模块530、去重模块540以及输出模块550。该装置500可以执行上文参考图3描述的各种方法。
接收模块510,例如执行上文参考图3描述的操作S310,用于经由隧道接收数据包。
第二确定模块520,例如执行上文参考图3描述的操作S320,用于对所述数据包解封装,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包含报文复制标签。
第三确定模块530,例如执行上文参考图3描述的操作S330,用于如果确定所述数据包包含报文复制标签,则确定所述去重端是否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相匹配的包复制对象。
去重模块540,例如执行上文参考图3描述的操作S340,用于若确定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匹配的包复制对象,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
输出模块550,例如执行上文参考图3描述的操作S350,用于输出经排序去重后的数据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包括获得排序窗口的序列号范围,若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超出所述排序窗口的序列号范围,或者排序去重队列中已存在具有相同序列号的数据包,则丢弃所述数据包,否则将所述数据包加入所述排序去重队列,在符合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得到经排序去重后的多个数据包并移动所述排序窗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超时管理模块,用于分别获得多个隧道的传输时延,基于所述传输时延确定时间长度,在所述时间长度内没有达成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排序窗口内的部分数据包,并移动所述排序窗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同步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复制端发送的第一同步消息,基于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同步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同步模块,用于向所述复制端发送第二同步消息,用于基于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同步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多个、或其中任意多个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来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的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例如,获得模块410、第一确定模块420、封装模块430、发送模块440、第一同步模块以及第二同步模块中的任意多个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获得模块410、第一确定模块420、封装模块430、发送模块440、第一同步模块以及第二同步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获得模块410、第一确定模块420、封装模块430、发送模块440、第一同步模块以及第二同步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例如,接收模块510、第二确定模块520、第三确定模块530、去重模块540以及输出模块550中的任意多个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获得模块410、第一确定模块420、封装模块430、发送模块440、第一同步模块以及第二同步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获得模块410、第一确定模块420、封装模块430、发送模块440、第一同步模块以及第二同步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的计算机系统的方框图。图6示出的计算机系统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图6示出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为服务器集群,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处理器601)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例如存储部分608)。
如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600包括处理器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6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6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6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603中,存储有系统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处理器601通过执行ROM 602和/或RAM 6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602和RAM 6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6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系统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605,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系统6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6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60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射频信号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602和/或RAM 603和/或ROM 602和RAM 6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应用于复制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待发送的报文;
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
在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的情况下,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通过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标识;以及
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包括:
确定所述报文的五元组信息;
在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包复制策略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包括:
基于所述包复制策略以及所述五元组确定包复制对象,所述包复制对象包括复制参数和报文复制标签;
基于所述复制参数,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添加所述报文复制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包括:
基于所述复制参数,确定多个隧道;
根据所述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将所述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去重端发送第一同步消息,用于基于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同步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以及/或者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去重端的第二同步消息,基于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同步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
6.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应用于去重端,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隧道接收数据包;
对所述数据包解封装,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包含报文复制标签;
如果确定所述数据包包含报文复制标签,则确定所述去重端是否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相匹配的包复制对象;
若确定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匹配的包复制对象,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以及
输出经排序去重后的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包括:
获得排序窗口的序列号范围;
若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超出所述排序窗口的序列号范围,或者排序去重队列中已存在具有相同序列号的数据包,则丢弃所述数据包,否则将所述数据包加入所述排序去重队列;
在符合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得到经排序去重后的多个数据包并移动所述排序窗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分别获得多个隧道的传输时延;
基于所述传输时延确定时间长度;
在所述时间长度内没有达成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排序窗口内的部分数据包,并移动所述排序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复制端发送的第一同步消息,基于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同步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以及/或者
向所述复制端发送第二同步消息,用于基于所述去重端的排序窗口同步所述复制端的复制窗口。
10.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包括:
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待发送的报文;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包复制策略确定所述报文是否需要复制;
封装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报文需要复制的情况下,基于报文复制标签将所述报文封装为数据包,并通过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标识;以及
发送模块,用于针对多个隧道将所述数据包复制为多个复制数据包,并通过所述多个隧道同步将多个复制数据包分别传输到去重端。
11.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经由隧道接收数据包;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包解封装,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包含报文复制标签;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如果确定所述数据包包含报文复制标签,则确定所述去重端是否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相匹配的包复制对象;
去重模块,用于若确定存在与所述报文复制标签匹配的包复制对象,根据所述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所述数据包执行排序去重处理;以及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经排序去重后的数据包。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425109.9A 2019-12-31 2019-12-31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0913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5109.9A CN110913026B (zh) 2019-12-31 2019-12-31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5109.9A CN110913026B (zh) 2019-12-31 2019-12-31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3026A true CN110913026A (zh) 2020-03-24
CN110913026B CN110913026B (zh) 2022-10-04

Family

ID=69813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5109.9A Active CN110913026B (zh) 2019-12-31 2019-12-31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1302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5062A (zh) * 2020-03-25 2020-07-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wdm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055127A (zh) * 2021-03-17 2021-06-29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去重与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39708A (zh) * 2021-11-17 2022-02-11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起重机远程控制的通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826975A (zh) * 2022-06-27 2022-07-29 天津天睿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优化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33585A (zh) * 2023-03-24 2023-04-28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427A (zh) * 2010-01-20 2010-06-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负载分担和选路的方法和路由器
CN106576073A (zh) * 2014-08-08 2017-04-19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聚合连接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61914A (zh) * 2019-04-29 2019-07-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427A (zh) * 2010-01-20 2010-06-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负载分担和选路的方法和路由器
CN106576073A (zh) * 2014-08-08 2017-04-19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聚合连接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61914A (zh) * 2019-04-29 2019-07-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5062A (zh) * 2020-03-25 2020-07-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wdm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385062B (zh) * 2020-03-25 2022-05-20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wdm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055127A (zh) * 2021-03-17 2021-06-29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去重与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39708A (zh) * 2021-11-17 2022-02-11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起重机远程控制的通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826975A (zh) * 2022-06-27 2022-07-29 天津天睿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优化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826975B (zh) * 2022-06-27 2022-09-27 天津天睿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优化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33585A (zh) * 2023-03-24 2023-04-28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3026B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3026B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US9608841B2 (en) Method for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of ARP record in RSMLT cluster
US10594606B2 (en) Wired data-connection aggregation
US10798199B2 (en) Network traffic accelerator
US20160072717A1 (en) Reducing packet reordering in flow-based networks
CN105991412B (zh)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US9712464B2 (en) Multichannel gateway, multiplex transmission 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multiplex transmission lin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06331184A (zh) 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分发方法和分发平台
US20170124021A1 (en) Methods for enabling direct memory access (dma) capable devices for remote dma (rdma) usage and devices thereof
US11063702B2 (en) Redundancy in converged networks
WO2021128927A1 (zh) 报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US9509450B2 (en) Snoop virtual receiver time
CN110581812A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726847A (zh) 用于网络挂毯和瞬间粒度上的信息弹弓的系统和方法
CN111382115B (zh) 一种用于片上网络的路径创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Tkachov et al. Method for transfer of data with intermediate storage
CN108737413B (zh) 传输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16906A (zh) 对用户数据报文分发处理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1708205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介质
US8423827B2 (en) Topology based correlation of threshold crossing alarms
US9391791B2 (en) Preprocessing unit for network data
CN111698142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152711A1 (zh) 信息传输、发送、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7948105B (zh) 控制设备的端口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CN112702236B (zh) 一种实现丢包检测的方法和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332, 3 / F, Building 102, 28 xinjiekouw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88

Applicant after: Qianxi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Qianxin Wang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32, 3 / F, Building 102, 28 xinjiekouw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88

Applicant before: Qianxi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LEGENDS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