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09576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9576B
CN110909576B CN201811085259.5A CN201811085259A CN110909576B CN 110909576 B CN110909576 B CN 110909576B CN 201811085259 A CN201811085259 A CN 201811085259A CN 110909576 B CN110909576 B CN 110909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near infrared
emitt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52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09576A (zh
Inventor
俞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52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09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09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9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09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9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其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发光功能层和第三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指纹识别单元,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的光线经由触摸主体反射至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以进行指纹识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在不点亮显示面板的的前提下,进行全屏屏下指纹识别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指纹识别是应用比较早的一种指纹识别技术,比如之前很多的考勤机、门禁都采用的就是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传统的光学指纹识别技术有很多的缺点,比如,传统指纹模块需要有独立的光学系统,设置体积较大,所以无法被用在移动设备上。
而现在新的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是针对智能终端的显示屏来做的屏下指纹识别,其抛弃了传统指纹模块的光学系统,转而借用显示屏的光线来作为光源,并在屏下设置感光元件识别反射光。目前市面上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的智能终端几乎都是通过可见光的发射和特定波长光谱的接收来识别用户指纹,在指纹识别读取时,显示屏需要被点亮来提供可见光源,而且可识别操作区域被限制在一特定隐藏区域内。该隐藏区域没有明显标记,这对首次使用或者习惯外置指纹识别的用户都是难以接受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的屏下指纹识别需要在点亮屏幕的前提下,并且不能进行全屏指纹识别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发光功能层和第三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
指纹识别单元,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的光线经由触摸主体反射至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以进行指纹识别。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为非透明电极;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三电极的一侧为显示触控侧;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非透明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为显示触控侧。
可选的,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多个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用于将所述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近红外层单元,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所述近红外层单元之间。
可选的,所述近红外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近红外发光层、电子传输层。
可选的,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层包括多个感光器件,用于将所述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可见光发射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可见光发光层单元;可见光发光层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层单元;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可见光发光层单元之间,或者位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层单元之间。
可选的,所述发光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可见光发光层、电子传输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电连接,且具有相同的电位。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位置电极;所述触控位置电极用于在触控主体触摸所述显示面板时,确定所述触控主体的触控位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适用于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
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
控制所述指纹识别单元接收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至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并由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以获取所述触摸主体的指纹信息。
可选的,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显示面板是否点亮,若是,则执行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位置电极;所述触控位置电极用于在触控主体触摸所述显示面板时,确定所述触控主体的触控位置;若所述显示面板未点亮,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触控位置电极判断是否有触摸操作;并在有触摸操作时,执行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的操作;否则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近红外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近红外发光层、电子传输层;所述发光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可见光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若所述显示面板未点亮;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光;包括: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为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施加第一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压;其中,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光;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光。
可选的,所述近红外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近红外发光层、电子传输层;所述发光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可见光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若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点亮状态;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光;包括: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为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施加第一可变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可变电压,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和所述可见光发光层交替发光;其中,所述第一可变电压和所述第二可变电压都为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交流电压;所述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的,在控制所述指纹识别单元接收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至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并由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以获取所述触摸主体的指纹信息之后,还包括:判断触摸主体的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解锁指纹匹配,若是,则所述显示面板解锁成功,若否,则所述显示面板解锁失败。
可选的,在所述显示面板解锁成功之后,还包括:为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施加第三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四电压;其中,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四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可见光层发光;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三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可见光层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显示面板在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有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并且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发光功能层,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中一者为可见光发射层,另一者为近红外发射层,可分别进行图像显示和近红外线的发射。显示面板还设置有指纹识别单元,用于对发射至显示面板出光侧并被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的检测,以对触摸主体进行指纹识别,近红外发射层能够在其两侧电极的控制下发光,以进行指纹识别,而不需要点亮屏幕通过可见光进行指纹识别,并且近红外发射层与可见光发射层对应设置,显示面板可进行全屏指纹识别,即触摸主体触摸显示面板的任何显示区域都可进行指纹识别,避免了现有屏下指纹识别区域局限且不易被识别的问题。另外,近红外光相较于可见光能够增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信息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11;
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1一侧的第一电极层12、第一发光功能层13、第二电极层14、第二发光功能层15和第三电极层16;其中,第一发光功能层13为可见光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15为近红外发射层;或者第一发光功能层13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15为可见光发射层;
指纹识别单元(图1和图2中未示出),近红外发射层发射的光线经由触摸主体2反射至指纹识别单元以进行指纹识别。
参考图1和图2,衬底基板1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电极层12、第一发光功能层13、第二电极层14、第二发光功能层15和第三电极层16。参考图1,可将第一发光功能层13设置为可见光发射层,将第二发光功能层15设置为近红外发射层,也可以将第一发光功能层13设置为近红外发射层,将第二发光功能层15设置为可见光发射层,如图2所示。即,可见光发射层和近红外发射层的设置位置可以交换。可见光发射层用于发射进行图像显示的可见光,近红外发射层用于发射近红外光,并将近红外线照射至显示面板出光侧的触摸主体2,并将触摸主体2的指纹进行反射,获取触摸主体的指纹信息,从而通过近红外光进行屏下指纹识别。并且,近红外发射层与可见光发射层相对设置,即,近红外发射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从而触摸主体2对显示面板的任意一处显示区进行触摸时,都可以进行指纹识别,指纹识别的区域不是特定的区域,则对于全屏设备而言,指纹识别的区域没有限制到隐藏区域,便于用户进行指纹识别的操作。
所述触摸主体2可以为用户的手指指端,如图1和图2所示,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至手指指端,后经过手指指端的反射至指纹识别单元,指纹识别单元根据接收到的近红外光还原出手指指端的指纹图像,从而对手指指端的指纹进行识别。另外,触摸主体2还可以为其他生物体的带有指纹的指端,或者为其他带有可识别图形或纹路的触摸主体。
人体真皮层浅部血管网,具有管壁薄且含血量大的生理结构特性,以及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在特定近红外区具有吸收特性,上述特征无法被仿制,具有防伪性和不可复制性。使用近红外指纹识别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将大大增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了信息安全性。可选的,所述近红外光的波长可以为780nm~1100nm。而人眼所能观察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为400nm~760nm,在近红外光进行指纹识别操作时,人眼无法观察到近红外线,从而实现在不点亮显示面板的情况下,进行全屏屏下指纹识别。
第一发光功能层13和第二发光功能层15一般包括主体材料以及客体掺杂材料,电极之间的电能可供给有机材料层,使得主体材料吸收能量产生激发态,在激发态降低为基态时,释放的能量能够使客体发光材料发光,不同的发光材料能够发出不同的光,发光材料可以包括磷光材料或荧光材料。示例性的,近红外发射层的发光材料为荧光材料,可见光发射层的发光材料可以为磷光材料或者荧光材料。
其中,第一电极层12、第一发光功能层13和第二电极层14组成一个发光组,第二电极层14、第二发光功能层15和第三电极层16组成另一个发光组,两个发光组能够各自独立发光。例如,若第一发光功能层13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15为可见光发射层,可控制第一发光功能层13发出近红外光,通过近红外光进行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并通过第二发光功能层15发出可见光,通过可见光进行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在可见光发射层未发光时,即显示面板处于未点亮状态时,可直接通过近红外发射层完成指纹识别过程,不需要点亮显示面板;在可见光反射层发光时,即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也可以控制近红外发射层发出不可见光,进行指纹识别。
显示面板包括指纹识别单元,当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至显示面板出光侧的触摸主体时,光学指纹传感层接收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进而获取触摸主体的指纹图像,获取指端信息,并将指纹信息与显示面板的存储器内存储的解锁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显示面板的指纹解锁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在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有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并且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发光功能层,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中一者为可见光发射层,另一者为近红外发射层,可分别进行图像显示和近红外光的发射。显示面板还设置有指纹识别单元,用于对发射至显示面板出光侧并被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的检测,以对触摸主体进行指纹识别,近红外发射层能够在其两侧电极的控制下发光,以进行指纹识别,而不需要点亮屏幕通过可见光进行指纹识别,并且近红外发射层与可见光发射层对应设置,显示面板可进行全屏指纹识别,即触摸主体触摸显示面板的任何显示区域都可进行指纹识别,避免了现有屏下指纹识别区域局限且不易被识别的问题。另外,近红外光相较于可见光能够增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信息安全性。
可选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4可以为透明电极,第三电极16可以为非透明电极;衬底基板11远离第三电极13的一侧为显示触控侧;或者,第一电极11可以为非透明电极,第二电极14和第三电极16可以为透明电极;第三电极16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为显示触控侧。
为了保证第一发光功能层13和第二发光功能层15发出的光都可通过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射出,则第二电极14为透明电极。并且,当第一电极11为透明电极,第三电极16为非透明电极时,靠近衬底基板11的一侧为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衬底基板11远离第三电极13的一侧为显示触控侧,第一发光功能层13和第二发光功能层15发出的光都可通过衬底基板11射出;当第一电极11为非透明电极,第三电极16为透明电极时,第一发光功能层13和第二发光功能层15发出的光都可通过第三电极16射出,使得靠近第三电极16的一侧为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第三电极16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为显示触控侧。另外,第三电极16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还可以设置薄膜封装层或者封装玻璃层等。薄膜封装层或者封装玻璃层既可以对第一发光功能层13和第二发光功能层15进行阻隔水氧的保护,又可以在第三电极16为透明电极时,透出第一发光功能层13和第二发光功能层15发出的光。
参考图3和图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触控位置电极19;触控位置电极19用于在触控主体2触摸显示面板时,确定触控主体2的触控位置。
当第一电极12为透明电极,第三电极16为非透明电极,触控位置电极19可设置于衬底基板11靠近第一电极12的一侧,如图3所示,则触控侧可为衬底基板11远离第三电极13的一侧;或者,当第一电极12为非透明电极,第三电极16为透明电极时,触控位置电极19设置于第三电极16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如图4所示,则触控侧可为第三电极1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
可选的,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指纹识别单元可包括多个感光器件17,感光器件17用于将触摸主体2反射的近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近红外发射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近红外层单元151,感光器件17在衬底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近红外层单元151之间,示例性的,感光器件17可设置于相邻近红外层单元151之间的区域。图5仅将第二发光功能层15设置为近红外发射层作为示例,也可将第一发光功能层13设置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15设置为可见光发射层。
参考图5,感光器件17可设置于相邻近红外层单元151之间的区域。相邻近红外层单元151之间的区域为黑矩阵区域18,一般用于设置近红外层单元的驱动线等,将感光器件17设置于红外层单元151之间的区域内,使得在显示面板的全屏区域内均设置感光器件17,从而增强感光器件17检测的准确性,增强指纹识别的可靠性。
可选的,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指纹识别单元可包括多个感光器件17,用于将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可见光发射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可见光发光层单元131;可见光发光层单元131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层单元;感光器件17在衬底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可见光发光层单元131之间,或者位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层单元。
示例性的,发光层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层单元131、绿色发光层单元132和蓝色发光层单元133,分别用于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从而作为图像显示的三原色;感光器件17设置于相邻发光层单元之间的区域。图6仅将第一发光功能层13设置为可见光发射层作为示例,也可将第一发光功能层13设置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15设置为可见光发射层。
参考图6,感光器件17还可设置于相邻可见光发光层单元之间的区域。相邻可见光发光层单元之间的区域为黑矩阵区域,一般用于设置可见光发光层单元的驱动线等,将感光器件17设置于可见光发光层单元之间或者发光层单元的区域内,使得在显示面板的全屏区域内均可设置感光器件17,从而增强感光器件17检测的准确性,增强指纹识别的可靠性。示例性的,红色发光层单元131和绿色发光层单元13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感光器件17,绿色发光层单元132和蓝色发光层单元133之间的区域设置有感光器件17。
可选的,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近红外层单元151可以包括远离衬底基板11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154、近红外发光层153、电子传输层152。可选的,发光层单元可包括远离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136、可见光发光层135、电子传输层134。当感光器件17设置于近红外层单元151之间时,感光器件17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可跨近红外层单元151的空穴传输层154、近红外发光层153和电子传输层152设置,当感光器件17设置于发光层单元之间时,感光器件17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可跨发光层单元的空穴传输层136、可见光发光层135和电子传输层134设置。
此外,近红外层单元151也可以包括远离衬底基板11依次设置的电子传输层152、近红外发光层153、空穴传输层154。发光层单元可包括远离衬底基板11依次设置的电子传输层134、可见光发光层135、空穴传输层136。近红外层单元151和可见光发光层单元131中,电子传输层152和电子传输层154相对衬底基板11设置顺序可进行互换,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的,第一电极12和第三电极16电连接,则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之间的电压差,以及第二电极14和第三电极16之间的电压差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因为在电流流经近红外层单元151或者可见光发光层单元时,是从空穴传输层传输至电子传输层,则近红外层单元151和可见光发光层单元131不能同时进行发光,可对第一电极12和第三电极16通以交流电,从而使近红外层单元151和发光层单元轮流导通,从而使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和指纹识别过程互不影响,同时进行。此刻,近红外层单元151包括远离衬底基板11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154、近红外发光层153、电子传输层152,发光层单元可包括远离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136、可见光发光层135、电子传输层134;或者,近红外层单元151包括远离衬底基板11依次设置的电子传输层152、近红外发光层153、空穴传输层154,发光层单元包括远离衬底基板11依次设置的电子传输层134、可见光发光层135、空穴传输层136。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适用于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参考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指纹识别方法包括:
S801、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
S802、控制指纹识别单元接收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至显示面板出光侧并由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以获取触摸主体的指纹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显示面板在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有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并且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发光功能层,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中一者为可见光发射层,另一者为近红外发射层,可分别进行图像显示和近红外线的发射。显示面板还设置有指纹识别单元,用于对发射至显示面板出光侧并被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的检测,以对触摸主体进行指纹识别,近红外发射层能够在其两侧电极的控制下发光,以进行指纹识别,而不需要点亮屏幕通过可见光进行指纹识别,并且近红外发射层与可见光发射层对应设置,显示面板可进行全屏指纹识别,即触摸主体触摸显示面板的任何显示区域都可进行指纹识别,避免了现有屏下指纹识别区域局限且不易被识别的问题。另外,近红外光相较于可见光能够增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信息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之前还包括:判断显示面板是否点亮,若是,则执行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的操作。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位置电极;触控位置电极用于在触控主体触摸显示面板时,确定触控主体的触控位置;若显示面板未点亮,指纹识别方法还包括:通过触控位置电极判断是否有触摸操作;并在有触摸操作时,执行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的操作;否则控制显示面板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显示面板未点亮时,触控位置电极检测到触摸操作,则直接通过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进行指纹识别,不需要通过可见光发射层点亮显示面板,使得指纹识别过程更加便捷;显示面板点亮后,则控制可见光发射层和近红外发射层交替工作,在不影响显示面板显示的前提下,进行指纹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该指纹识别方法对应的显示面板中,近红外层单元包括远离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近红外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单元包括远离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可见光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指纹识别方法包括:
S901、判断显示面板是否点亮,若否,则执行S902,若是,则执行S904。
S902、通过触控位置电极判断是否有触摸操作,若是,则执行S903;
S903、在有触摸操作时,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为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施加第一电压,为第二电极施加第二电压;其中,若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近红外发射层发光;若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近红外发射层发光,而后执行S905。
若显示面板处于未点亮状态,在触摸主体触发指纹识别功能后,显示面板的近红外发射层工作,可见光发射层无法工作,从而仅进行指纹识别过程。
只有当空穴传输层侧电极电压大于电子传输层侧电极电压,且压差达到近红外发光层正常工作电压时,才能发出近红外光。近红外层单元和可见光发光层单元的空穴传输层均靠近衬底基板设置,则若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则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近红外发光层正常工作电压),才能保证近红外发射层发光,可见光发射层无法工作,反之,若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则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
S904、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为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施加第一可变电压,为第二电极施加第二可变电压,近红外发射层和可见光发光层交替发光;其中,第一可变电压和第二可变电压都为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交流电压;若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若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而后执行S905。
若显示面板处于点亮状态,在触摸主体触发指纹识别功能后,显示面板的近红外发射层和可见光发射层交替工作。
在第一可变电压的一个波形周期内,第一电压存在一段时间小于第二可变电压,存在一段时间大于第二可变电压。若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在第一可变电压与第二可变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显示面板的近红外发射层工作,在第二可变电压与第一可变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时,显示面板的可见光发射层工作,从而达到显示面板同时进行指纹识别和显示画面的效果。若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在第一可变电压与第二可变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时,显示面板的可见光发射层工作,在第二可变电压与第一可变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显示面板的近红外发射层工作。
S905、控制指纹识别单元接收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至显示面板出光侧并由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以获取触摸主体的指纹信息。
S906、判断触摸主体的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解锁指纹匹配,若是,则显示面板解锁成功,执行S907。若否,则显示面板解锁失败。
S907、为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施加第三电压,为第二电极施加第四电压;其中,若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第四电压与第三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可见光层发光;若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可见光层发光。
当显示面板解锁成功后,显示面板仅需要可见光发射层工作,进行图像显示,近红外发射层停止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在进行指纹识别时,不需要点亮屏幕再进行指纹识别,并且可在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内进行指纹识别,实现了全屏屏下指纹显示,增强了用户的体验。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发光功能层和第三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
指纹识别单元,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的光线经由触摸主体反射至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以进行指纹识别;
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近红外层单元,所述近红外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近红外发光层、电子传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为透明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为非透明电极层;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三电极层的一侧为显示触控侧;
或者,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非透明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为透明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为显示触控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多个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用于将所述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所述近红外层单元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多个感光器件,用于将所述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可见光发射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可见光发光层单元;可见光发光层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层单元;
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可见光发光层单元之间,或者位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层单元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可见光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电连接,且具有相同的电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位置电极;所述触控位置电极用于在触摸主体触摸所述显示面板时,确定所述触摸主体的触控位置。
8.一种指纹识别方法,适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
控制所述指纹识别单元接收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至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并由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以获取所述触摸主体的指纹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显示面板是否点亮,若是,则执行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位置电极;所述触控位置电极用于在触摸主体触摸所述显示面板时,确定所述触摸主体的触控位置;
若所述显示面板未点亮,所述指纹识别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触控位置电极判断是否有触摸操作;并在有触摸操作时,执行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近红外光的操作;否则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近红外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近红外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可见光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若所述显示面板未点亮;
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光;包括:
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为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施加第一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第二电压;
其中,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光;
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光。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近红外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近红外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单元包括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可见光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若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点亮状态;
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上施加的电信号,使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光;包括:
在获取指纹识别触发指令时,为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施加第一可变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第二可变电压,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和所述可见光发光层交替发光;
其中,所述第一可变电压和所述第二可变电压为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交流电压;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可变电压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压的最小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指纹识别单元接收所述近红外发射层发射至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并由触摸主体反射的近红外光,以获取所述触摸主体的指纹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触摸主体的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解锁指纹匹配,若是,则所述显示面板解锁成功,若否,则所述显示面板解锁失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解锁成功之后,还包括:
为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施加第三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第四电压;
其中,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四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可见光发光层发光;
若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为可见光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为近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三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可见光发光层发光。
CN201811085259.5A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 Active CN110909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5259.5A CN110909576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5259.5A CN110909576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9576A CN110909576A (zh) 2020-03-24
CN110909576B true CN110909576B (zh) 2023-11-17

Family

ID=6981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5259.5A Active CN110909576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095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6013B (zh) * 2020-09-25 2023-04-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885883B (zh) * 2021-01-28 2023-04-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191190B (zh) * 2021-03-22 2022-12-0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3802A (zh) * 2016-11-11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设备
CN106845451A (zh) * 2017-02-23 2017-06-13 上海理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成像的光学系统
CN107680988A (zh) * 2017-09-15 2018-02-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8038477A (zh) * 2018-01-05 2018-05-15 敦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感测的保护壳
CN207381405U (zh) * 2017-09-15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3802A (zh) * 2016-11-11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设备
CN106845451A (zh) * 2017-02-23 2017-06-13 上海理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成像的光学系统
CN107680988A (zh) * 2017-09-15 2018-02-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07381405U (zh) * 2017-09-15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38477A (zh) * 2018-01-05 2018-05-15 敦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感测的保护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9576A (zh)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5043B2 (en)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unit,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fingerprint
CN11090957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07580709A (zh) 具有光学感应能力的多功能指纹传感器
US10956547B2 (en) 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1148205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pattern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9589170B2 (en) Information detection and display apparatus, and detecting method and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CN107425038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9074495A (zh) 改善用于屏上指纹感测的屏下光学传感器模块的光学感测性能
CN110520863A (zh) 利用屏下光学传感器模块对指纹进行三维光学形貌感测
CN108598117A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指纹识别方法
CN108596124A (zh) 指纹识别面板、指纹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700954A (zh) 多层级命令感测设备
CN108182872A (zh) 具有光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6716444A (zh) 多功能指纹传感器
CN108604296A (zh) 能够适用隐藏式指纹识别的发光指纹识别面板及包括其的指纹识别显示装置
CN109328358A (zh) 屏下光学检测系统、电子设备及其物体接近检测方法
CN105867701A (zh) 集成光电触摸屏、装置和电子设备及触摸识别方法、系统
US20220293026A1 (en) Apparatus for outputting optically-input text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TW201248288A (en) Input function display device
CN20937356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958179A (zh) 光电传感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8654682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4016407A (ja) 画像検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CN109977851A (zh) 检测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45623A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568 Jiugong Road,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6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1568 Jiugong Road,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6

Applicant befor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