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02845A - 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2845A
CN110902845A CN201911288785.6A CN201911288785A CN110902845A CN 110902845 A CN110902845 A CN 110902845A CN 201911288785 A CN201911288785 A CN 201911288785A CN 110902845 A CN110902845 A CN 110902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locking
shaft
discharge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887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宝宝
张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ixi Brand Plan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ixi Brand Plan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ixi Brand Plan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ixi Brand Plan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887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028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02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284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包括:菌剂投放模块,用于存储混合有粉末培养基的粉末菌种,所述菌种包含光合细菌;培养模块,用于连续培养从菌剂投放模块输送来的微生物,培养成熟后将培养液输送至排放模块的微生物排放罐内存储;排放模块,用于排放含有微生物的培养液以及改善水质的药剂;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目标水体的水质,获取水质参数;采样模块,用于采集目标水体的水,并进行存储。本发明功能集成度高,能够同时实现水质监测、采样、微生物连续培养和投放、药剂投放等功能,实际使用时只需要一台设备就能够实现目标水域的治理、监测、采样。

Description

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具体涉及水质监测、采样、治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环保技术中,对于河流、湖泊等场所的水质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位于具有污水排污的河流、湖泊更需要进行水质监测。另外对于一些已经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及时的治理、水质监测、采样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水质污染主要是化学品、高有机质污染,目前由于环保法令的严格,超标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是不允许排入外接水体中的。而对于一些畜牧、屠宰、食品加工等企业,其废水富含有机质,直接排入水中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也就导致水中生物集体死亡,最后导致水体黑臭、毫无生机。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目前主要采用投放光合细菌进行治理,通过光合细菌消耗掉水中过量的有机质。
但是目前的水质治理设备没有集成的,在申请人进行实际考察的过程中,一般水质监测采用人工定期采样然后运送回实验室分析,或者采用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定期监测,这十分耗时耗力。对于光合细菌等微生物的投放,一般在工厂培养完成,然后输送至目标水体进行投放,在运输过程中光合细菌由于环境变化很可能导致大量死亡,而且定期投放的方式十分耗费人力。另外对于超标的水质需要人工采样,然后运送至实验室核准,这也造成可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工厂利用采样、检测周期偷偷排放废水的案例屡不见鲜,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通过远程水质检测仪实现监测,但是由于无法保留证据,这也为后期违法排放企业逃脱法律制裁提供了逃脱的空间。而且在水质治理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及采用异常水质是十分必要的,这能够增加数据基础,为水质治理、分析提供依据、参考。
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其集成了水质监测、采样、微生物连续培养和投放、药剂投放等功能,从而只通过一台设备就能够对重点水域进行全面的监测、治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其通过监测模块能够实现对目标水域的水质监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测模块,包括监测箱,监测箱外部固定有漂浮板,漂浮板用于对整个监测箱提供漂浮力;所述监测箱内部为中空的监测内腔,所述监测内腔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三监测隔板、第二检测隔板、第一监测隔板,所述第二检测隔板、第一监测隔板端部分别与密封侧板密封装配固定,所述密封侧板固定在第三监测隔板底部;
所述第一监测隔板、第三监测隔板、密封侧板、第二监测隔板、监测内腔内壁构成了密封的电机腔、排液腔,所述电机腔内安装有清理电机,清理电机为空心轴电机,其空心轴套装在引线管外且与之装配固;所述引线管外壁分别与第三监测隔板、第二检测隔板、第一监测隔板密封、可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第一监测隔板上分别固定有排放软管,所述排放软管一端与排放腔连通,且排放软管另一端浸泡在目标水体中、排放软管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排放微孔,所述排放腔内部与排放连接管头连通,排放连接管头与排放管连通。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其应用有上述监测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功能集成度高,能够同时实现水质监测、采样、微生物连续培养和投放、药剂投放等功能,实际使用时只需要一台设备就能够实现目标水域的治理、监测、采样。
2、本发明的菌剂投放模块能够实现粉末培养基和菌剂的存放、输入培养罐内培养,且在菌剂进入培养罐前先与水、热风混合,从而保证菌剂的均匀分布、培养基的充分溶解,同时气流在混合液体内形成无数气泡,进入曝气盘后气泡释放,可以充分进行曝气,以增加培养罐内的溶解氧,从而增加微生物生长速度。
3、本发明的培养模块采用了将太阳光传导至第一光照筒、第二光照筒内,从而实现对培养内罐进行充分照明以保证光合细菌的正常、快速繁殖,十分节能且效果好。另外培养模块还通过培养搅拌轮实现对第一光照筒、第二光照筒的刷洗、对培养内罐中液体的搅拌,从而保证培养内罐中的液体保持流动,以增加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4、本发明的排放模块能够实现成熟的微生物及时排放,以及药剂的按需排放,从而实现自动排放、自动治理,以降低人工参与度。而且微生物采用连续排放的方式能够保证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微生物,从而增加治理效果。
5、本发明的监测模块能够实现目标水域的实时、活动监测,从而及时发现水质异样,从而为水质治理、违法排放提供监测数据。
6、本发明通过离合机构能够实现第一动力轴与第二投放轴直接的动力通断,从而只通过空心电机就能实现菌剂粉末的排放、搅拌、培养内罐的搅拌,大大集成了结构,全程只需要一台大功率的空心电机,从而降低成本。
7、本发明通过动力辅助模块能够实现空心电机与叶轮之间动力的连通或切断,从而既能够通过叶轮将风能转换为第二投放轴与第二光照筒的辅助动力,也能够实现空心轴电机的发电,从而保证电能的充裕。
附图说明
图1-图6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图6分别为图4中F1处、F2 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切换齿轮处端面剖视图。
图8-图9是本发明的离合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为图8中F3处放大图。
图10-图1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图12是本发明的混合器处结构示意图。
图14-图16是本发明的培养内罐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6为培养搅拌轮结构示意图。
图17-图18是本发明的排放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7、图18分别为微生物排放罐、药剂排放罐结构示意图。
图19-图24为本发明的监测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2为图21中F6处放大图,图23锁紧轴处结构示意图,图24为锁紧轴与锁紧块处横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图24,一种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包括:
菌剂投放模块A,用于存储混合有粉末培养基的粉末菌种,所述菌种包含光合细菌。本实施例采用光合细菌一方面可以通过光合细菌消耗水中的有机物,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水中鱼虾等动物的食物;
培养模块B,用于连续培养从菌剂投放模块输送来的微生物,培养成熟后将培养液输送至排放模块的微生物排放罐内存储;
排放模块C,用于排放含有微生物的培养液以及改善水质的药剂;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目标水体的水质,获取水质参数;
采样模块D,用于采集目标水体的水,并进行存储;
动力辅助模块E,用于通过风能辅助第二投放轴、第二光照筒转动或空心轴电机发电;
离合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动力轴与第二投放轴之间的动力通断。本发明的采样模块记载于和本案同日申报的、名为“一种采样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
所述菌剂投放模块、培养模块、排放模块分别固定在底座110上,菌剂投放模块、培养模块、排放模块顶部通过顶罩120封闭。
所述菌剂投放模块包括存放罐A110,存放罐A110内部为中空的存储腔A111,所述存储腔A11顶部通过存储顶盖A120封闭,存储顶盖A120上设置有加料口A121,加料口A121通过加料盖A130密封,存储顶盖A120上还固定有多块轴体立板A170;
所述存储腔A111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固定格A130、第二固定格A140、锥孔盘A150、放料壳A160,所述第一固定格A130、第二固定格A140分别与第二投放轴A220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第二投放轴A220顶部穿出存储顶盖A120后与第二副带轮E222装配固定、底部装入投放锥孔A151内且与第三投放搅拌轮A330装配固定,所述投放锥孔A151设置在锥孔盘A150上且投放锥孔A151最底部与设置在放料壳A160上的放料开关腔A161连通,所述放料壳A160上还设置有集料锥孔A162、排料孔A163,所述集料锥孔A162底部与排料孔A163之间通过排料管A410连通;
所述放料开关腔A161密封、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放料轴A340,放料轴A340圆周上分布有至少一个放料槽A341且放料轴A340安装在第一投放轴A210上,第一投放轴A210与放料壳A160可圆周转动装配、且一端穿出存放罐A110后与第一带轮E211、编码盘A230装配固定,编码盘A230的边缘上设置有沿着其圆周分布的、贯穿的数个编码孔,且设置有编码孔的边缘装入编码器A310内,当编码盘圆周转动时,编码孔依次穿过编码器,从而通过编码器判断编码盘转动角度,以此推算放料轴A340的转动角度,也就可以反推放料槽A341排料的次数,再通过放料槽每次排放的菌种粉末重量反推菌种粉末的排放量。
所述第二投放轴A220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二投放搅拌轮A320、第一投放搅拌轮A310。使用时第二投放轴A220转动,从而带动第三投放搅拌轮A330、第二投放搅拌轮A320、第一投放搅拌轮A310圆周转动以搅拌菌种粉末,从而使得菌种粉末不会成团、成结、凝固,也就保证了菌种粉末在投放锥孔A151内的流动性,从而便于出料。所述菌种粉末为混合有粉末培养基、微生物菌种的粉末。放料轴A340圆周转动时,与投放锥孔正对的放料槽A341装满菌种粉末,然后随着放料轴A340转动至与集料锥孔A162连通并在重力作用下从放料槽A341内掉落至集料锥孔A162中,最后从集料锥孔A162内掉落至排料管A410一端。
所述排料孔A163与第一单向阀A810的进口连通,第一单向阀A810的出口与粉末管A420一端连通,粉末管A420另一端与混合器A430的混合腔A431一端连通,所述混合腔A431两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盘A730、第二支撑盘A740,所述第一支撑盘A730、第二支撑盘A740分别设置有无数贯穿的通槽,从而便于流体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盘A730、第二支撑盘A740分别与混合转轴A240两端可圆周转动装配,混合转轴A240上套装固定有混合叶轮A750,混合腔A431位于混合叶轮A750处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混合进风管A710、混合进水管A720一端连通,混合腔A431远离粉末管A420一端与压力开关腔A441一端连通,压力开关腔A441的一段侧壁上设置有引流槽A442,所述压力开关腔A441、引流槽A442分别设置在压力壳A440内,所述压力开关腔A441内可周向滑动、密封安装有压力活塞A760,压力活塞A760远离混合腔一端与压力弹簧A770压紧或装配固定,所述压力弹簧A770另一端与压力开关腔A441远离混合腔一端压紧或装配固定,所述压力开关腔A441与补菌孔B211连通,补菌孔B211设置在培养罐B210上且与培养内罐A212连通;
所述混合进风管A710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单向阀A840、比例阀A620、加热器A610后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气泵的进气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加热器A610用于加热通过其内部的气流,类似于电吹风;所述比例阀A620内部为与混合进风管A710串联的分气腔A621,分气腔A621通过侧流孔A622与第三单向阀A830的进口连通,第三单向阀A830的出口通过支气管A730一端连通,支气管A730另一端与曝气管B612一端连通,曝气管B612另一端与曝气连接槽B241连通,所述曝气连接槽B241分别与曝气孔A242连通,所述曝气连接槽B241、曝气孔B242分别设置在曝气盘B240上,所述曝气盘B240上还设置有排污槽B243,排污槽B243与排污管B611一段连通,排污管B611另一端与目标水体连通,从而能向目标水体排污。
所述混合进水管A820上串联有第二单向阀A820,所述第四单向阀A840、第二单向阀A820的流向均为向混合腔A431流动,所述混合进水管A820另一端与外部水源或混合水泵的出口连通,混合水泵的进口与外部水源连通,外部水源可以是目标水体。
向培养内罐B212内补充菌种粉末时,放料轴A340圆周转动,气泵、混合水泵启动,气泵将气流抽送至加热器加热后进入比例阀A620,进入比例阀A620的气流分为两股,一股穿过第四单向阀A840进入混合腔、另一股通过支气管A730、曝气管B612进入曝气连接槽B241,然后通过曝气孔B242排出曝气,以增加培养内罐B121内的溶解氧;
混合水泵将外部水源的水抽送至混合腔,然后在气泵送来的气体气压、水泵送来的水流水压下逐渐驱动压力活塞A760克服压力弹簧A770的弹力向引流槽A442移动,直到引流槽A442将压力活塞两侧的压力开关腔A441连通,此时气流、水流通过引流槽A442后直接进入培养内罐B212内。本实施例中,驱动压力活塞的推力不低于压力活塞处所受的水压、压力弹簧的压力,从而防止培养内罐中的水倒流。
所述排料孔A163距离集料锥孔的最小位移量至少比排料孔A163距离培养内罐B212的位移量大4-6倍。这种设计使得气流、水流向培养内罐中流动时会对排料孔A163产生抽吸力,从而将排料孔A163内部的菌种粉末抽送至混合腔A431内。而进入混合腔的气流、水流能够驱动混合叶轮圆周转动,从而使得菌种粉末、气六、水流快速混合后进入压力开关腔A441,最后进入培养内罐B212中。这种设计使得无需增加额外的动力装置使得菌种粉末进入混合腔,而且在混合腔内混合的过程中,气流携带有45-55℃的热量,这个热量瞬间加热水流,使得水流温度升高,以增加对培养基的溶解以及菌种的均匀混合,最后混合流体进入培养内罐B212底部,气流由于混合混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从而在混合内罐中瞬间释放,从而增加曝气效果。这种设计使得培养内罐中的养分、溶解氧瞬间增加,从而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较好的条件,而且由于气流已经加热,气流中的热量通过细小的气泡不断在水中释放,从而加热培养内罐中的水,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水温,使得菌种获得较为舒适的反之温度,另外增加水中杂质及水的活性,从而增加溶解氧。
优选地,为了使得进入混合腔的菌种粉末均匀分布在混合腔A431内,所述混合转轴A240靠近粉末管A420一端上固定有分料锥A241,分料锥A241的尖端正对排料孔A163。从而使得从排料孔内输出的粉末通过分料锥A241分解后均匀进入混合腔中,以增加混合效果。优选地,所述集料锥孔A162通过吸气管与外部大气连通,从而在排料管内产生负压时,负压能够通过外部大气补充,以形成气流,此气流携带菌种粉末流动。
所述第一带轮E211通过第一同步带E210与第一副带轮E212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副带轮E212固定在第一动力轴E410一端,第一动力轴E410另一端上固定有离合筒E411,离合筒E441内部为中空的离合孔E412,且第一动力轴E410与轴体立板A170可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离合孔E412安装有可轴向滑动的离合大端E421,所述离合大端E421固定在第二动力轴E420一端,所述第二动力轴E420另一端出过第三动力轴E430后装入离合保持孔E442内且与推力球轴承E720的轴圈装配固定,所述推力球轴承E720的座圈与离合保持孔E442的封闭端装配固定,所述离合保持孔E442设置在离合保持筒E441内,所述离合保持筒E441固定在第四动力轴E440一端,第四动力轴E440另一端穿过固定在投放罐A110顶部的开关块A180后与第一电磁铁E250的第一伸缩轴连接固定;第一电磁铁E250通电后可驱动第一伸缩轴向第一电磁铁移动。
所述第四动力轴E440上设置有锁止槽E443,锁止槽E443与锁止块端E741一端卡合装配,所述锁止端E741设置在锁止滑块E740上,所述锁止滑块E740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锁止滑槽A181内,所述锁止滑槽A181内还安装有锁止弹簧E730,所述锁止滑块E740固定在第二伸缩轴E261一端,所述第二伸缩轴E261另一端穿出锁止滑槽A181后与第二电磁铁E260装配,所述锁止滑槽A181设置在开关块A180内,所述第二伸缩轴E261位于锁止滑块E740与锁止滑槽A181内侧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锁止弹簧E730,所述锁止弹簧E730用于对锁止滑块E740产生向锁止槽E443移动的弹力;
所述第三动力轴E430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另外两块轴体立板A170上,且第三动力轴E430与离合大端E421和与之靠近的轴体立板A170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离合弹簧E710,所述离合弹簧E710用于对离合大端E421产生向离合孔E412端面移动的推力;所述第三动力轴E430位于两块轴体立板A170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蜗杆部分E431,且第三动力轴E430与第二动力轴E420之间可轴向滑动、不可圆周转动装配,具体地,第三动力轴E430与第二动力轴E420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卡合装配的花键、花键槽。
所述蜗杆部分E431与设置在第二投放轴A220上的蜗轮部分A221啮合传动,从而构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初始状态时,所述离合大端E421的端面与离合孔E412的端面分离,从而使得第一动力轴E410与第二动力轴E420之间的传动分离,此时第三动力轴E430带动第二动力轴E420空转。在需要接通对第一动力轴E410的动力时,第二电磁铁E260通电驱动第二伸缩轴克服锁止弹簧E730的弹力向第二电磁铁E260移动,从而使得锁止端E741脱离锁止槽E443;此时所述第四动力轴E440通过离合弹簧E710的弹力驱动而向离合孔E412移动,从而使得离合大端E421与离合孔E412端面压紧、通过摩擦连接成一体,此时第三动力轴E430可将动力通过第二动力轴E420传递至第一动力轴E410,然后驱动放料轴圆周转动放料。本实施例中分别在离合大端E421与离合孔E412接触面上设置有相互卡合的凸起和凹槽。
放料完成后,第一电磁铁E250通电,从而驱动第一伸缩轴E440克服离合弹簧E710的弹力向第一电磁铁E250移动,从而使得离合大端E421与离合孔E412的端面分离,此时第一动力轴E410与第二离合轴E420的动力切断。
所述第二副带轮E222通过第二皮带E220与第二带轮E221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带轮E221固定在第九动力轴E490上,所述第九动力轴E490属于动力辅助模块;所述动力辅助模块还包括第八动力轴E480,第八动力轴E480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离合盘E482、受力环E483,所述第九动力轴E490顶部装入第八动力轴E480内且与之可轴向滑动、不可圆周转动装配。具体地,所述第九动力轴E490与第八动力轴E480内部装配处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卡合的花键、花键槽。
所述第九动力轴E490底部穿过动力隔板E131后依次与第二带轮E221、空心电机E240的空心输出轴装配固定,所述空心电机E240通电后可以驱动空心输出轴圆周转动;所述动力隔板E131固定在辅助支架E130上,所述受力环E483与动力隔板E131之间安装有动力弹簧E610,动力弹簧E610用于对第八动力轴E480产生向上推动的弹力;
所述第八动力轴E480圆周上还套装固定有第一磁钢环E481,第一磁钢环E481具有磁性,且第一磁钢环E481与磁钢环保护套E140卡合、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磁钢环保护套E140固定在辅助支架E130上;所述磁钢环保护套E140外侧缠绕有第一线圈E330,第一线圈E330通电后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与第一磁钢环E481磁场方向相反,从而将第八动力轴E480轴向下拉,原理类似于现有的伸缩电磁铁。
所述第二离合盘E482可与第一离合盘E471贴合传动,所述第一离合盘E471固定在第七动力轴E470底部,且第二离合盘E482、第一离合盘E471分别安装在第六动力轴E460内,且第二离合盘E482可在第六动力轴E460内部轴向移动;所述第六动力轴E460外部套装有动力切换齿E520,动力切换齿E520与驱动齿E530啮合传动,驱动齿E530固定在切换电机E320的切换输出轴上,切换电机E320可驱动切换输出轴在圆周方向上正转或反转;
所述动力切换齿E520内侧端面上设置有切换渐开槽E521,所述切换渐开槽E521由一端向另一端与动力切换齿E520的轴线间距逐渐增加,所述切换渐开槽E521与切换驱动销E630端部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切换驱动销E630固定在切换隔离块E620一端,所述切换隔离块E620另一端可装入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之间,从而将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分开,也就是将第七动力轴E470与第八动力轴E480之间的动力切断;
切换隔离块E620远离切换驱动销E630一端上还设置有切换推动槽E621,所述切换推动槽内卡合、可滑动地安装有切换推板E640,切换推板E640上可球形滚动地安装有切换滚珠E650,所述切换滚珠E650部分穿出切换推动槽E621后分别与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的端面压紧,且两块切换推板E640之间安装有推板压簧E660,所述推板压簧E660用于对两块切换推板E640产生相互远离的推力。在切换隔离块E620进入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之间时,切换滚珠E650受压而克服推板压簧E660的弹力缩进切换推动槽E621内,直到两颗切换滚珠E650分别进入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内且与之压紧,从而通过切换滚珠E650降低切换隔离块E620与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的摩擦。
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相互正对的面上设置有相互卡合的凸起、凹槽,从而使得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相互压紧时通过凸起、凹槽卡合以实现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之间的传动连接。
所述第七动力轴E470顶部穿过切换顶罩E120的切换顶罩底板E121后进入切换顶罩E120内且与第二斜齿轮E542装配固定,第二斜齿轮E542与第一斜齿轮E541啮合传动,所述第一斜齿轮E541套装固定在第五动力轴E450上,所述第五动力轴E450两端分别穿出切换顶罩E120后与叶轮E510装配固定,所述叶轮E510可通过风能驱使转动。初始状态时,切换隔离块E620不进入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之间,且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相互压紧以传递动力,空心电机不通电,另外本实施例的空心电机还具有发电功能,为发电电动机。此时可以使用风能驱动第九动力轴E490圆周转动,从而驱动空心输出轴、第二投放轴A220圆周转动,空心输出轴转动时能够驱动空心电机发电以及驱动第二光照筒B320圆周转动,从而既能够降低能耗,又能够发电产生电能,特别适用于无法接入电网的区域使用。切换顶罩E120下方安装有切换保护罩F110。
在需要空心电机驱动空心输出轴转动时,第一线圈E330通电,驱动第八动力轴下移,使得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分离。然后切换电机E320启动,通过驱动齿E530驱动动力切换齿E520转动,从而使得切换隔离块E620进入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之间以将第一离合盘E471、第二离合盘E482分隔开,然后第一线圈断电,此时第七动力轴与第八动力轴之间的动力切断,空心电机的动力不会驱动叶轮转动,从而降低能耗。
所述培养模块包括培养罐B210、电机罩B220、上顶板B230、聚光罩B110,所述聚光罩B110安装在顶罩120上且用于将太阳光聚集至汇光罩B120的聚光棱镜上,所述聚光棱镜用于将汇聚的太阳光聚焦在导光光纤B130一端上,导光光纤B130另一端分光棱镜的分光接入端导光连接,分光棱镜将导光光纤B130的光线分割为多路且分别进入分光光纤B613一端,分光光纤B613另一端与散光罩B150的接入端导光连接,散光罩B150固定在反光罩B260内侧且用于将光纤传输来的太阳光散射开来,反光罩B260内侧涂有反光材料,且反光罩安装在下底板B250上,所述培养罐B210内位置中空的培养内罐B212,培养内罐B212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上顶板B230、下底板B250密封;
所述上顶板B230、下底板B250还分别与第一光照筒B310、第二光照筒B320可圆周转动、密封装配,第一光照筒B310、第二光照筒B320内部中空的透光空间B311,且第一光照筒B310、第二光照筒B320底部分别穿过曝气盘B240、下底板B250后进入反光罩B260内侧且此端上分别安装有透明罩B313、聚光镜B410,所述聚光镜B410用于将反光罩内的光线汇聚至光照轴B420一端,光照轴B420、透明罩B313均采用高导光性材料制成,如全透明玻璃。所述光照轴B420上下两端分别与反光顶罩B430、聚光镜B410装配固定,且所述第一光照筒B310、第二光照筒B320均采用高透光性材料制成。
使用时,聚光罩汇聚的太阳光通过聚光棱镜进入导光光纤B130,然后通过分光棱镜分割为多路在分别就进入散光罩B150内散射进入反光罩B260内,反光罩将光线反射后进入聚光镜B410内,然后通过光照轴B420传输至反光顶罩B430,光照轴B420在传输光的过程中全身发光,从而将光线通过第一光照筒B310、第二光照筒B320照射在培养内罐中,而达到光照轴B420顶部的光线通过反光顶罩B430发射向下进入培养内罐中,以增加整个培养内罐的采光性能,从而保证光合细菌的光照。另外没有能耗增加,只是转移了太阳光,因此适应于野外、没有电网的使用环境。
优选地,所述反光罩B260上还安装有补光灯B140,补光灯B140通过导线B614供电,且补光灯通电后发出模拟的太阳光。这种设计主要是在光线不足时通过补光灯发光,从而对培养内罐进行补充光照。
所述第一光照筒B310外壁上设置有沿着其轴向分布的第一螺旋槽B312,所述第二光照筒B320外壁上设置有两条旋向相反的第二螺旋槽,且两条第二螺旋槽两端圆滑连通,使得第二光照筒B320构成往复丝杠的结构。所述第一光照筒B310、第二光照筒B320上分别套装有连接轴套B510,所述连接轴套B510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旋槽或第一螺旋槽B312卡合、可滑动装配的螺旋凸起B511,所述连接轴套B510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搅拌托盘B270上,且连接轴套B510两端分别穿出搅拌托盘B270后与培养搅拌轮B520装配固定,所述培养搅拌轮B520外壁上固定有搅拌叶片B522、内壁上固定有毛刷B521,所述毛刷B521与第一光照筒B310或第二光照筒B320外壁贴紧。在培养搅拌轮B520圆周转动时,搅拌叶片能够对培养内罐中的液体进行搅拌,且毛刷B521能够对第一光照筒B310、第二光照筒B320的外壁进行刷洗。所述搅拌托盘B270上设置有无数贯穿的过水孔B271。
使用时,空心输出轴圆周转动从而驱动第二光照筒B320圆周转动,第二光照筒B320圆周转动时,可通过第二螺旋槽和与之配合的螺旋凸起B511驱动搅拌托盘B270在其轴向上往复移动;而搅拌托盘B270轴向移动时,与第一光照筒装配的连接轴套B510与第一螺旋槽B312配合能够发生圆周转动,从而使得培养搅拌轮B520圆周转动以搅拌培养内罐中的液体,同时由于安装在第一光照筒上的培养搅拌轮B520位于安装在第二光照筒上的培养搅拌轮B520圆周方向上,从而使得安装在在第一光照筒上的培养搅拌轮B520圆周转动时能够使得水流产生旋转,从而驱动安装在第二光照筒上的培养搅拌轮B520圆周转动。在培养搅拌轮B520转动的过程中,即实现了对第一光照筒、第二光照筒外壁的刷洗,又实现了对培养内罐中液体的搅拌。且通过搅拌托盘的上下往复移动能够破坏液体表面形成的油膜(微生物分泌物凝结导致),从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所述的排放模块包括用于排放含有微生物液体的微生物排放罐C110、排放药剂的药剂排放罐C120,所述微生物排放罐C110内部为中空的微生物排放腔C111,微生物排放腔C111通过溢流管C220与培养内罐B212顶部连通,从而使得培养内罐中的液体能够通过溢流管C220溢流进入微生物排放腔C111;
所述微生物排放腔C111顶部设置有贯穿的排气孔C112,排气孔C112与排气管C210一端连通,排气管C210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微生物排放腔C111底部密封安装有排放锥盘C130、排放阀体C160,排放锥盘C130内侧设置有排放锥孔C131;排放阀体C160上设置有排放阀腔C113、排放开关孔C114、排放通道C115,所述排放开关孔C114将排放锥孔C131最底部与排放阀腔C113连通,所述排放通道C115将排放阀腔C113与第五单向阀C611的进口连通,第五单向阀C611的出口与排放管C510连通,排放管C510一端封闭且封闭端通过稀释管C520与稀释水泵的出口连通,稀释水泵的进口与目标水体的水连通。使用时,稀释水泵通电,将水抽送至排放管C510,排放管另一端与目标水体的治理排放点连通,从而能够将微生物、药剂排放入目标水体。
所述排放阀腔C113内密封安装有阀腔隔板C140,阀腔隔板C140与排放开关轴C420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排放开关轴C420底部固定有限位环C440,且排放开关轴C420位于限位环C440与阀腔隔板C140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排放压簧C430,所述排放压簧C430用于对排放开关轴C420产生下压的弹力;所述排放开关轴C420顶部与密封环C410装配固定,密封环C410与排放开关孔C114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密封环C410固定在圆台件C330底部,圆台件C330上设置有与排放锥孔C131贴合的圆锥面C331,且圆台件C330顶面还与排放旋转轴C320底部装配固定、圆台件C330上设置有先导孔C332,所述先导孔C332将微生物排放腔C111与排放阀腔C113连通,从而使得微生物排放腔内水位不高时能够通过先导孔C332将部分水排出至排放阀腔C113,以使得圆台件C330可以顺利下移至与排放锥孔C131贴合。
所述排放旋转轴C320顶部穿过漂浮盘C310后与排放隔板C150可轴向滑动装配,漂浮盘C310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且固定在排放旋转轴C320上,所述排放旋转轴C320顶部设置有第三螺旋槽C321,所述第三螺旋槽C321与设置在排放隔板C150上的排放螺旋凸起C151卡合、可滑动装配,从而在排放旋转轴C320轴向移动时能够通过排放螺旋凸起C151、第三螺旋槽C321配合使其同时圆周转动,从而带动圆台件C330圆周转动以将吸附在排放锥孔内壁上的固体杂质刷出,防止固体杂质影响密封环与排放开关孔C114的配合。所述排放隔板C150固定在微生物排放腔内。
使用时,培养内罐中根据预设程序自动或手动的方式周期性吸入菌种粉末、水,从而使其内部液位不断升高,直到达到溢流管处,然后通过溢流管溢流至微生物排放腔内,进入微生物排放腔后部分液体通过先导孔进入排放阀腔内,但是由于其水压偏小,因此无法推开第五单向阀。直到微生物排放腔内水位升高达到漂浮盘C310时,水对漂浮盘施加浮力,这个浮力使得排放旋转轴克服排放旋转轴、圆台件C330的重力以及排放压簧C430弹力上移,在上移过程中排放旋转轴C320圆周转动,直到将密封环上拉进入排放锥孔内,此时微生物排放腔内的水从排放开关孔C114内排出至排放阀腔,然后打开第五单向阀,最后从排放管内排放入目标水体。随着水位下降,圆台体逐渐下降直到恢复至与排放锥孔配合,此时高于圆台体的水通过先导孔进入排放阀腔C113内,从而使得圆台体进一步下降,以充分与排放锥孔贴合。
所述药剂排放罐C120内部中空的药剂排放腔C121,所述药剂排放腔C121底部固定有另一排放锥盘C130,此排放锥盘C130的排放锥孔C131最底部与药剂引出管C530一端连通,药剂引出管C530另一端与电磁节流阀C612的进口连通,电磁节流阀C612的出口与排放管C510连通,电磁节流阀的控制端与主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主控制器用于收发、解析控制指令,并进行参数计算,可以是PLC、CPU、MCU等。从而可以通过主控制器控制电磁节流阀的开启或关闭以及开启大小,初始状态时,电磁节流阀为关闭状态。
需要排放药剂时,稀释水泵启动、电磁节流阀通电打开,水、药剂进入排放罐内混合以稀释药剂,最后排入目标水体。本实施例采用的药剂均为浓缩药剂,因此需要稀释。
优选地,所述药剂排放罐C120内还设置有检测通槽C122、悬浮槽C123,所述悬浮槽C123通过检测通槽C122与药剂排放腔C121连通;所述悬浮槽C123内安装有漂浮块C620,漂浮块C620与触发杆C630底部装配固定,且漂浮块可以漂浮在水面(药剂)上;触发杆C630顶部穿过触发弹簧C640、检测隔板C124后与触发环C631装配固定,所述检测隔板C124固定在悬浮槽C123上且检测隔板C124与触发杆C630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
所述触发环C631与微动开关C650的触发端正对且可以触发微动开关C650,所述触发压簧用于对漂浮块C620产生上移的阻力,所述微动开关C650固定在悬浮槽C123顶面上且微动开关的信号端与主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主控制器的信号端还与无线模块的信号端通讯连接,无线模块用于和外部设备无线通讯,本实施例中,无线模块选用5G模块、GPRS模块、LORA模块等。从而可以实现本设备与外部服务器、移动终端通讯,也就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获取数据。
当药剂排放腔C121内的药剂液位高于悬浮槽C123(最好是高于图18中悬浮块)时,漂浮块上浮以触发微动开关,此时主控制器判断为药剂足够,一旦药剂液位低于悬浮槽C123时,漂浮块下移,从而使得微动开关的触发解除,主控制器判断为药剂不足,从而可以通过预设程序发出提示指令。
参见图19-图24,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监测箱F120,监测箱F120外部固定有漂浮板F110,漂浮板F110用于对整个监测箱F120提供漂浮力,从而使得监测向F120漂浮在水面上,且本实施例中监测箱F120可与采样模块D的外壳固定为一体;这种设计使得采样模块采集的样品与监测模块获取的数据未同一处,防止出现较大误差;此时采样模块、监测模块共用电源,电源为电池和/或光伏。
所述监测箱F120内部为中空的监测内腔F121,所述监测内腔F121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三监测隔板F150、第二检测隔板F140、第一监测隔板F130,所述第二检测隔板F140、第一监测隔板F130端部分别与密封侧板F160密封装配固定,所述密封侧板F160固定在第三监测隔板F150底部;
所述第一监测隔板F130、第三监测隔板F150、密封侧板F160、第二监测隔板F140、监测内腔F121内壁构成了密封的电机腔F122、排液腔F123,所述电机腔F122内安装有清理电机F360,清理电机F360为空心轴电机,其空心轴套装在引线管F530外且与之装配固定,清理电机F360可驱动引线管F530圆周转动;所述引线管F530外壁分别与第三监测隔板F150、第二检测隔板F140、第一监测隔板F130密封、可圆周转动装配,且引线管F530内部为中空的引线内管F351,所述引线内管F351内部分别安装有铰接球F540、密封轴承F550,铰接球F540与引线管F530球形铰接、密封装配,所述密封轴承F550的外圈与引线内管F351的内壁装配固定、内圈与拉绳F330密封装配固定;
拉绳F330一端与绕线轮F420装配固定、缠绕、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导向轮F412、张力传感器F320、第一导向轮F411后再依次穿过密封轴承F550、铰接球F540后与锚箱F170装配固定,锚箱F170具有较大的自重或内部充满有水,从而使得锚箱F170沉入水底,以通过拉绳F330对监测箱进行连接、限位;所述锚箱F170上安装有电子水位计,电子水位计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保护盒F310内的监测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监测控制器选用MCU或PLC;从而能够通过电子水位计探测水位,所述数据线内置在拉绳F330内。
所述铰接球用于防止拉绳与引线管F530产生直接摩擦且拉绳F330与铰接球密封装配,从而也使得铰接球对引线内管F531起到密封效果。所述引线管F530底部穿出第一监测隔板F130后依次与清洗刷F720、监测搅拌轮F710装配固定,所述清洗刷F720上设置有无数刷毛,刷毛与分布在清洗刷F720圆周的探头F340的外壁贴紧,探头F340的接电端及信号端与电滑环F350的转子装配固定、电连接,电滑环F350的定子固定在第二监测隔板F140上且其接电端、信号端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传感器的供电端、信号端通讯,各个传感器的接电端、信号端分别与电源导电连接、监测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探头分别为浊度传感器、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离子传感器等传感器的探测端,从而通过这些传感器探测水质参数。
所述第一监测隔板F130上分别固定有排放软管F210,所述排放软管F210一端与排放腔F123连通,且排放软管F210另一端浸泡在目标水体中、排放软管F210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排放微孔F211,所述排放腔F123内部与排放连接管头F220连通,排放连接管头F220与排放管C510连通,从而将需要排放的微生物、药剂引入排放腔F123内,然后通过排放软管F210、排放微孔F211进行均匀排放,以增加治理效果。另外在排放时,清理电机F360周期性启动,从而启动引线管F530圆周转动,也就使得清洗刷F720、监测搅拌轮F710同步转动,此时清洗刷对探头进行刷洗,监测搅拌轮对水体进行搅拌以增加投放效果,同时清理掉吸附在探头上的微生物、固定颗粒等,从而防止它们影响探测结果。所述监测控制器、PLC分别与主控制器通讯连接,从而使得主控制器能够与监测控制器、PLC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第一导向轮F411用于将拉绳位于第一导向轮F411与密封轴承之间的部分引导为与引线管F530轴线平行的状态,所述第一导向轮F411、第二导向轮F412分别通过监测导向轴F510与监测轴板F152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监测轴板F152固定在第三监测隔板F150上;所述第三监测隔板F150上还安装有监测支撑板F151,所述监测支撑板F151与张力传感器F320装配,张力传感器F320的信号端与监测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从而通过张力传感器探测的数据判断是否需要收卷或释放拉绳以保持监测箱处于预设的排水量或吃水深度中。
所述绕线轮F420套装在绕线轴F520外,且所述绕线轴F520外设置有两条旋向相反且首尾圆滑连通的绕线螺旋槽F521,从而使得绕线轴F520构成往复丝杠结构,所述绕线螺旋槽F521与设置在绕线轮F420内侧的往复凸起F421卡合、可滑动装配。从而使得绕线轴F520圆周转动时,由于绕线轮在圆周方向上具有阻力,从而使得绕线轮通过绕线螺旋槽F521在轴向上往复移动,而绕线轮所受的拉绳阻力不足以完全阻碍其圆周转动,因此绕线轮F420还会圆周转动以缠绕或释放拉绳;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拉绳缠绕在绕线轮一处,导致绕线处需要流出的空间非常大。当然可以将绕线轮F420直接固定在绕线轴F520上,从而使得绕线轴F520直接驱动绕线轮F420圆周转动以对拉绳进行收卷或释放。
所述绕线轴F520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另外两块监测轴板F152上,且绕线轴F520一端穿出其中一块监测轴板F152后与拉绳电机F340的输出轴连接,拉绳电机F340可以驱动绕线轴F520圆周转动;所述绕线轴F520另一端穿出另一块监测轴板F152后设置有锁止卡槽F522且设置有锁止卡槽F522的部分与锁止卡块F610内侧卡紧装配。具体地,所述锁止卡槽F522与设置在锁止卡块F610上的锁止凸条卡合装配以防止绕线轴F520在圆周方向上转动。所述锁止卡块F610与锁紧轴F620一端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锁紧轴F620另一端穿过锁紧弹簧F630、锁紧支撑块F640后与第二磁钢环F621装配固定,所述第二磁钢环F621卡合、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磁钢导向套F652内,所述磁钢导向套F652外部缠绕有第二线圈F370,第二线圈F370通电后能够将第二磁钢环F621(锁紧轴F620)下拉,且所述第二线圈F370外部安装有线圈保护筒F651。
所述锁紧轴F620外壁上设置有锁紧槽F622,所述锁紧槽F622可与锁紧块F820的锁紧端F821卡合装配,所述锁紧块F820装入锁紧滑槽F641内且与锁紧滑槽F641内的锁紧滑块F830装配固定,锁紧滑块F830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锁紧滑槽F641内,锁紧滑槽F641设置在锁紧支撑块F640内,锁紧支撑块F640固定在监测轴板F152上;所述锁紧滑块F830与锁紧滑槽F641封闭端之间安装有锁紧压簧F810,锁紧压簧F810用于对锁紧滑块F830产生向锁紧槽F622推动的弹力。
所述锁紧轴F620上还分别设置有解锁斜槽F623、上移滑槽F624,所述解锁斜槽F623一端与上移滑槽F624顶部圆滑连通,且解锁斜槽F623由与上移滑槽F624连通一端向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锁紧支撑块F640内侧设置有解锁凸起F642,所述解锁凸起F642可分别与解锁斜槽F623、上移滑槽F624卡合、滑动装配。锁紧弹簧两端分别与锁紧轴F620、锁紧支撑块F640装配固定,且锁紧弹簧能够存储扭力,本实施中锁紧弹簧可选用塔簧。
图21状态为锁紧轴F620位于最上端,此时锁止卡块F610与绕线轴设置有锁止卡槽一端卡紧装配,绕线轴不能圆周转动,解锁凸起F642位于上移滑槽F624底部,锁紧槽F622不与锁紧端F821卡合装配,锁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不存储弹性扭力。绕线轴需要转动时,第二线圈通电、将锁紧轴F620下拉至最底部;在此过程中,解锁凸起F642沿着上移滑槽F624上移至最顶部,然后进入解锁斜槽F623内;第二线圈断电,锁紧弹簧F630通过轴向的压缩弹力驱动锁紧轴F620上移一点,使得解锁凸起F642逐渐进入解锁斜槽F623远离上移滑槽F624一端,此时锁紧槽与锁紧端F821卡合装配,从而对锁紧轴进行轴向固定,在此过程中锁紧弹簧存储扭力。
需要再次锁紧绕线轴时,第二线圈再次通电,将锁紧轴F620再次下拉至最底部,此时解锁凸起F642进入解锁斜槽F623与上移滑槽F624连通处,且锁紧弹簧的扭力消失,锁紧端F821被推出锁紧槽F622;第二线圈断电,锁紧弹簧驱动锁紧轴F620上移以使得锁止卡块F610与绕线轴设置有锁止卡槽一端再次卡紧装配即可。
本实施例中,底座可以安装在目标水体中的固定装置上,如水中小岛、水中固定的支撑柱上,从而防止排放管过长,采样模块的采样进水管D610固定在监测箱靠近探头处,从而能够采集到探测数据附近的水,以提高采样精度。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箱,监测箱外部固定有漂浮板,漂浮板用于对整个监测箱提供漂浮力;所述监测箱内部为中空的监测内腔,所述监测内腔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三监测隔板、第二检测隔板、第一监测隔板,所述第二检测隔板、第一监测隔板端部分别与密封侧板密封装配固定,所述密封侧板固定在第三监测隔板底部;
所述第一监测隔板、第三监测隔板、密封侧板、第二监测隔板、监测内腔内壁构成了密封的电机腔、排液腔,所述电机腔内安装有清理电机,清理电机为空心轴电机,其空心轴套装在引线管外且与之装配固;所述引线管外壁分别与第三监测隔板、第二检测隔板、第一监测隔板密封、可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第一监测隔板上分别固定有排放软管,所述排放软管一端与排放腔连通,且排放软管另一端浸泡在目标水体中、排放软管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排放微孔,所述排放腔内部与排放连接管头连通,排放连接管头与排放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引线管内部为中空的引线内管,所述引线内管内部分别安装有铰接球、密封轴承,铰接球与引线管球形铰接、密封装配,所述密封轴承的外圈与引线内管的内壁装配固定、内圈与拉绳密封装配固定;
拉绳一端与绕线轮装配固定、缠绕、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导向轮、张力传感器、第一导向轮后再依次穿过密封轴承、铰接球后与锚箱装配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箱上安装有电子水位计,电子水位计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保护盒内的监测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管底部穿出第一监测隔板后依次与清洗刷、监测搅拌轮装配固定,所述清洗刷上设置有无数刷毛,刷毛与分布在清洗刷圆周的探头的外壁贴紧,探头的接电端及信号端与电滑环的转子装配固定、电连接,电滑环的定子固定在第二监测隔板上且其接电端、信号端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传感器的供电端、信号端通讯,各个传感器的接电端、信号端分别与电源导电连接、监测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轮用于将拉绳位于第一导向轮与密封轴承之间的部分引导为与引线管轴线平行的状态,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分别通过监测导向轴与监测轴板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监测轴板固定在第三监测隔板上;所述第三监测隔板上还安装有监测支撑板,所述监测支撑板与张力传感器装配,张力传感器的信号端与监测控制器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所述绕线轮套装在绕线轴外,且所述绕线轴外设置有两条旋向相反且首尾圆滑连通的绕线螺旋槽,所述绕线螺旋槽与设置在绕线轮内侧的往复凸起卡合、可滑动装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绕线轮与绕线轴装配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另外两块监测轴板上,且绕线轴一端穿出其中一块监测轴板后与拉绳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绕线轴另一端穿出另一块监测轴板后设置有锁止卡槽且设置有锁止卡槽的部分与锁止卡块内侧卡紧装配;
所述锁止卡块与锁紧轴一端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锁紧轴另一端穿过锁紧弹簧、锁紧支撑块后与第二磁钢环装配固定,所述第二磁钢环卡合、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磁钢导向套内,所述磁钢导向套外部缠绕有第二线圈,第二线圈通电后将第二磁钢环下拉,且所述第二线圈外部安装有线圈保护筒;所述锁止卡槽与设置在锁止卡块上的锁止凸条卡合装配以防止绕线轴在圆周方向上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轴外壁上设置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可与锁紧块的锁紧端卡合装配,所述锁紧块装入锁紧滑槽内且与锁紧滑槽内的锁紧滑块装配固定,锁紧滑块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锁紧滑槽内,锁紧滑槽设置在锁紧支撑块内,锁紧支撑块固定在监测轴板上;所述锁紧滑块与锁紧滑槽封闭端之间安装有锁紧压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轴上还分别设置有解锁斜槽、上移滑槽,所述解锁斜槽一端与上移滑槽顶部圆滑连通,且解锁斜槽由与上移滑槽连通一端向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锁紧支撑块内侧设置有解锁凸起,所述解锁凸起可分别与解锁斜槽、上移滑槽卡合、滑动装配。
10.一种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监测模块。
CN201911288785.6A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Withdrawn CN1109028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8785.6A CN110902845A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8785.6A CN110902845A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2845A true CN110902845A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24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88785.6A Withdrawn CN110902845A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0284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5021A (zh) * 2020-10-22 2021-01-22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深海复合型深海状取样器样品保持装置
CN113073975A (zh) * 2021-03-04 2021-07-06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一种钻孔内定深水样采集装置及方法
CN116222911A (zh) * 2023-05-08 2023-06-06 山西智达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检测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5021A (zh) * 2020-10-22 2021-01-22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深海复合型深海状取样器样品保持装置
CN112255021B (zh) * 2020-10-22 2022-07-19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深海复合型深海状取样器样品保持装置
CN113073975A (zh) * 2021-03-04 2021-07-06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一种钻孔内定深水样采集装置及方法
CN116222911A (zh) * 2023-05-08 2023-06-06 山西智达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02845A (zh) 一种监测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CN110950439A (zh) 一种动力辅助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CN110921844A (zh) 一种采样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CN205949450U (zh) 一种生物无害化处理装置
CN110921848A (zh) 一种菌剂投放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CN110921847A (zh) 一种培养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CN110921846A (zh) 一种排放模块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CN110921845A (zh) 一种离合机构及其水质一体化治理设备
CN209428518U (zh) 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沼气池
CN208700701U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处理黑臭水体的投菌装置
CN201650756U (zh) 一种带自动引水器的离心水泵
CN111454868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菌种培养方法及其装置
CN212426023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菌种培养装置
CN201846690U (zh) 一种风力循环活水养殖池
CN214764261U (zh) 一种用于污染防治的黑烟净化装置
CN204958745U (zh) 一种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备
CN20912378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生态修复液加药装置
CN207411270U (zh) 一种应用于水产养殖生态环境调控与修复的装置
CN209411875U (zh) 一种用后生动物减量剩余污泥的反应装置
CN207552294U (zh) 一种微生物孵化器及净水系统
CN207830028U (zh) 固液分离发电装置
CN205794519U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生态平衡仪
CN110384067A (zh) 一种多用途高效增氧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7947876U (zh) 一种高浓度cod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
CN104016468B (zh)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生产废水预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