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6336A - 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6336A
CN110896336A CN201911129344.1A CN201911129344A CN110896336A CN 110896336 A CN110896336 A CN 110896336A CN 201911129344 A CN201911129344 A CN 201911129344A CN 110896336 A CN110896336 A CN 110896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attribute value
target information
received signal
signal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93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6336B (zh
Inventor
侯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293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63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6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6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6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6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参考数据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根据这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该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该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最终,根据该目标属性值对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如此,实现对于接收信号强度的精准调控。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各电子设备主要通过网络信号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交互,受信号传输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信号到达接收方时其强度可能难以达到对于接收信号强度的预期标准,这将对通讯系统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车联网场景为例,车联网系统中的车辆可以接收车联网系统中其他车辆发来的信号,也可以接收车联网服务器发来的信号,这些信号的强度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进而会导致信号到达接收车辆时其强度不符合预期标准的情况发生。
相关技术中,目前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控:当检测到接收信号的强度不符合预期标准时,采用电压电流调节装置等相关装置,直接对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的强度相应地进行减弱或增强处理。然而,采用这种调控方法对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控比较盲目,调控误差较大,无法保证调控后的接收信号强度准确满足预期标准。
综上,如何准确地调控接收信号强度,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对接收信号强度进行精准地调控。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
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对所述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调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参考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
拟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
目标属性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对所述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调控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调控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调控方法的步骤。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的属性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利用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目标关联关系,进而,根据该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属性值,基于该目标属性值对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相比现有技术中仅根据接收信号强度的大小盲目地对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进行调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利用适用于当前信号传输环境的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保证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进而依据该目标信息的属性值对待发送信号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精准地调整,由此保证了接收信号强度调控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的曲线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联网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脑中信号调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信号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信号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信号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信号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关系,即信号中所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通常会对该信号的接收强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发送信号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进行调控,达到精准调控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目的,即保证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中,先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参考数据中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根据这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该目标关联关系能够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该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得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最终,根据该目标属性值对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相比现有技术中仅根据接收信号强度的大小盲目地对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进行调控的方法,上述信号调控方法可以利用适用于当前信号传输环境的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保证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进而依据该目标信息的属性值对待发送信号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精准地调整,由此保证了接收信号强度调控的精准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通常应用于具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设备,该设备具体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其中,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车载电脑、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tant,PDA)、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服务器具体可以应用服务器,也可以为Web服务器,在实际部署时,该服务器可以为独立服务器,也可以为集群服务器。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所适用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包括:终端设备110和服务器120。其中,终端设备110用于接收服务器120发送的携带有目标信息的信号,服务器120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通过调整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实现对于信号到达终端设备110时的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
具体的,终端设备110可以对服务器120发来的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如若检测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预设标准,则向服务器120发送信号调控请求,以请求服务器120对其待发送信号进行调整,同时终端设备110还可以将自身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的来自服务器120的多个信号各自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反馈给服务器120。
服务器120接收到终端设备110发送的信号调控请求以及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接收信号强度后,针对每个接收信号强度,获取该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利用该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与该接收信号强度组成一组参考数据,服务器120按照上述方式,针对其获取的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接收信号强度相应地组成多组参考数据。进而,服务器120基于这多组参考数据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能够表征这二者之间关系的目标关联关系;并利用该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得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即确定目标属性值,进而,服务器120基于该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对待发送信号中该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从而保证该待发送信号到达终端设备110时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满足预设标准。
应理解,图1所示场景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不仅适用于图1所示的场景,还可以适用于其他需要通过网络信号进行信息交互的场景,如车联网场景等。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所能调控的信号不仅局限于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交互的信号等。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进行介绍。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下述实施例以服务器作为执行主体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该样信号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
当服务器需要对当前时刻待发送的信号进行调控,以保证该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达到预设标准时,服务器需要先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参考数据中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通常是基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生成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能够反映该目标信息的质量;以目标信息为中控台命令为例,中控台命令所对应的属性信息用于反映该中控台命令的完整度;再以目标信息为信号传输频段为例,信号传输频道所对应的属性信息用于反映该信号传输频道的好坏情况。
应理解,上述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若对控制精度要求较高,则可以相应地设置较长的时间作为预设时间段,以便可以获取到更多组参考数据;若希望尽量节约使用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则可以相应地设置较短的时间作为预设时间段。本申请在此不对上述预设时间段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方设备可以将其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多个信号各自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反馈至服务器,这些信号均是由服务器发来的。服务器接收到接收方设备反馈的接收信号强度后,相应地确定这些接收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信号中所携带的目标信息,并获取这些信号中所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进而,利用所获取的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接收方设备反馈的多个接收信号强度,组成多组参考数据。
例如,假设接收方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来自服务器的信号包括信号A、信号B和信号C,接收方设备可以将信号A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y1、信号B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y2以及信号C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y3反馈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接收方设备反馈的多个接收信号强度后,相应地确定信号A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x1,信号B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x2以及信号C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x3;利用接收信号强度y1以及属性值x1组成一组参考数据,利用接收信号强度y2以及属性值x2组成一组参考数据,利用接收信号强度y3以及属性值x3组成一组参考数据,如此获得多组参考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方设备可以从其接收到的来自服务器的信号中,获取到其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方设备可以同时将其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的信号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以及这些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反馈给服务器,从而使得服务器可以基于接收方设备反馈的信息生成多组参考数据。当然,接收方设备也可以直接利用其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信号对应的信号强度以及这些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组成多组参考数据,进而将这多组参考数据直接反馈至服务器。
应理解,上述两种获取参考数据的实现方式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多组参考数据,本申请在此不对服务器获取参考数据的实现方式做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节约服务器的计算资源,服务器可以在接收方设备发起信号调控请求的情况下,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启动获取多组参考数据。即接收方设备可以检测发送信号到达自身时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若检测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该预设标准,则向服务器发起信号调控请求,同时将自身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接收信号强度,或者接收信号强度以及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发送至服务器。
具体的,接收方设备通常会针对接收信号强度设定一个预设标准,例如,可以设置信号强度区间作为预设标准。接收方设备对其接收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以确定该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处于该信号强度区间,若是,则说明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无需调整,反之,则说明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预设标准,此时,接收方设备可以向服务器发起信号调控请求,以请求服务器对其后续所要发送的信号进行调控。
应理解,为了使得服务器能够对其后续所要发送的信号有效地进行调控,接收方设备可以将其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例如,接收方设备可以将其采集的多个接收信号强度发送给服务器,又例如,接收方设备可以将其采集的多个信号各自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这多个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发送给服务器;从而,便于服务器依据这些数据执行后续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信号中携带的是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并非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而目标信息的属性信息通常难以直接被用于算数运算,为了能够准确确定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与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服务器或接收方设备通常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对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得到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
具体的,服务器或接收方设备可以获取发送信号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而将该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映射至对应的属性值集合,从而得到该属性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
例如,假设目标信息为中控台命令,中控台命令对应的属性信息能够表征中控台命令的质量,如表征中控台命令的质量差、质量合格、质量良好和质量好;中控台命令对应的属性值集合为{1,2,3,4};服务器或接收方设备可以将表征中控台命令质量差的属性信息映射为1,将表征中控台命令质量合格的属性信息映射为2,将表征中控台命令质量良好的属性信息映射为3,将表征中控台命令质量好的属性信息映射为4。
应理解,不同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可能对应于不同的属性值集合,本申请在此不对属性值集合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信号传输场景,在不同的信号传输场景下,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通常会有所区别。
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适用于车联网场景为例,发送信号中所携带的目标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控台命令、道路感知信息、风险预警信息、信号传输频段和初始信号强度;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可以相应地包括以下属性值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控台命令属性值、道路感知信息属性值、风险预警信息属性值、信号传输频道属性值和初始信号强度属性值。当然,在车联网场景下,还可以将所要传输的其他信息作为目标信息,本申请在此不对车联网场景下的目标信息做任何限定。
再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适用于智能终端之间通信的场景为例,发送信号中所携带的目标信息可以包括社交应用信息,如微信信息、短信信息等;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相应地可以包括社交应用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如微信信息对应的属性值、短信信息对应的属性值等。
步骤202: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
服务器获取到多组参考数据后,可以根据这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该目标关联关系能够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用y=f(x)来表示该目标关联关系,其中x表示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y表示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保证拟合得到的目标关联关系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服务器可以基于拉格朗日差值法,根据各组参考数据包括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和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上述目标关联关系。
具体的,假设多组参考数据中包括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分别为x0、x1、x2、……、xt-1,多组参考数据中包括的接收信号强度分别为y0、y1、y2、……、yt-1,则服务器可以通过式(1)所示的拉格朗日差值算法,拟合得到接收信号强度y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x之间的目标关联关系:
Figure BDA0002277850310000091
其中,xu和xk为x0、x1、x2、……、xt-1中的任意两项,且u≠k;yk为与xk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
经式(1)拟合得到的目标关联关系具体可以表现为图3所示的曲线图中的曲线1,当拟合目标关联关系时所基于的参考数据数量足够大时,可以拟合得到图3所示曲线图中理想情况下的曲线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发送信号中可能携带多种目标信息,即这些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对于接收信号强度可能均会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在根据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之前,可以先从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中,拆分出分别与每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相关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进而,再针对每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分别拟合其对应的目标关联关系,即针对每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根据该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该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与其关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发送信号中可能携带多种信息,但是本申请仅关注其属性会对接收信号强度产生影响的目标信息,即上文中所提及的目标信息所指的都是会对接收信号强度产生影响的信息,对于发送信号中所携带的其他不会影响接收信号强度信息本申请并不考虑。
当发送信号中携带多种目标信息时,服务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从该发送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中拆分出子接收信号强度:假设接收信号强度受目标信息A对应的属性和目标信息B对应的属性影响,那么服务器可以基于连续的两个包括有目标信息A和目标信息B拆分出对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具体的,可以针对其中一个接收信号强度,采用强度削减器1削减掉其中受目标信息B对应的属性值影响的子接收信号强度,剩下的即为仅受目标信息A对应的属性值影响的子接收信号强度;相类似地,服务器可以针对其中另一个接收信号强度,采用强度削减器2削减掉其中受目标信息A对应的属性值影响的子接收信号强度,剩下的基于仅受目标信息B对应的属性值影响的子接收信号强度。
当然,服务器也可以仅针对一个接收信号强度,分别采用强度削减器1和强度削减器2进行子接收信号强度的削减,从而得到仅受目标信息A对应的属性值影响的子接收信号强度以及仅受目标信息B对应的属性值影响的子接收信号强度。
进而,服务器可以利用基于多组参考数据中目标信息A对应的属性值以及仅受目标信息A对应的属性值影响的子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与目标信息A对应的属性值相对应的目标关联关系,利用多组参考数据中目标信息B对应的属性值以及仅受目标信息B对应的属性值影响的子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与目标信息B对应的属性值相对应的目标关联关系。
应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发送信号中可能携带有更多的目标信息,相应地这些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对于接受信号强度均会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上文所述的子接收信号强度拆分方法,从接收信号强度中拆分出与每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独立关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进而,分别确定与每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相对应的目标关联关系。
步骤203:根据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
服务器确定出能够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后,依据该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
假设预设标准为信号强度区间,则服务器可以从该信号强度区间中选择一个信号强度作为预期信号强度值,例如,服务器可以选择该信号强度区间中的最小值作为预期信号强度值,或者服务器可以选择该信号强度区间中的中间值作为预期信号强度值。进而将所选取的预期信号强度值带入通过步骤202确定的目标关联关系,由此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达到该预期信号强度值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
应理解,在接收信号强度会受多个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影响的情况下,服务器可以利用通过步骤202确定的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各自对应的目标关联关系,相应地确定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即确定各目标信息各自对应的目标属性值。具体的,假设接收信号强度同时会受目标信息A对应的属性值和目标信息B对应的属性值影响,那么服务器可以将预期信号强度值带入与目标信息A对应的属性值相对应的目标关联关系,从而得到目标信息A对应的目标属性值,将预期信号强度值带入与目标信息B对应的属性值相对应的目标关联关系,从而得到目标信息B对应的目标属性值。
步骤204: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对所述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服务器确定出目标属性值后,根据该目标属性值对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服务器需要根据所确定出的目标属性值还原其对应的属性信息,基于此对待发送信号中该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以目标信息为中控台命令为例,假设服务器通过目标关联关系确定出目标属性值为3,则服务器需要基于属性值集合将该目标属性值还原为其对应的属性信息,即确定需要将中控台命令对应的属性信息调整为质量良好。
应理解,在接收信号强度受多个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影响的情况下,服务器需要基于这多个目标信息各自对应目标属性值,对待发送信号中这多个目标信息各自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从而保证该待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设备时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满足预设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服务器作为发送方设备为例进行介绍的,应理解,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可以由发送方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以外,还可以由接收方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当由接收方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时,接收方设备可以通过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3确定目标属性值,进而将该目标属性值发送至对应的发送方设备,从而便于该发送方设备根据该目标属性值对其待发送的信号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上述信号调控方法考虑到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的属性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利用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目标关联关系,进而,根据该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属性值,基于该目标属性值对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相比现有技术中仅根据接收信号强度的大小盲目地对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进行调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利用适用于当前信号传输环境的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保证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进而依据该目标信息的属性值对待发送信号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精准地调整,由此保证了接收信号强度调控的精准性。
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下面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应用于车联网场景为例,对该信号调控方法做整体示例性介绍。
图4为一种典型的车联网场景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该车联网场景中,各台中继车辆(中继车辆是指车联网中有信号流入和流出的车辆)之间可以通过自身部署的车载电脑发送信号,从而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交互。应理解,车联网的网络拓扑变化频繁,网络分割也很频繁,其频繁程度远高于普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会使得信号强度因其在传输过程中遭遇频繁变化的传播路径与障碍而发生变化。
图5为一种车载电脑中部署的信号调控系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中继车辆中的车载电脑中部署有测量与标准化系统510、拉格朗日差值计算器520和接收信号强度调控器530;其中,测量与标准化系统510中包括有属性信息获取模块511、属性信息标准化模块512和接收信号强度测量模块513;拉格朗日差值计算器由加法器和乘法器组合构造而成。
中继车辆A接收中继车辆B发来的信号,中继车辆A的车载电脑利用测量与标准化系统510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测量模块513,测量该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若确定该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预设标准,则中继车辆A的车载电脑可以向中继车辆B的车载电脑发送信号调控请求,并且将自身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的多个来自中继车辆B的信号各自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给中继车辆B的车载电脑。
中继车辆B的车载电脑接收到该信号调控请求以及多个接收信号强度后,利用自身的测量与标准化系统510中的属性信息获取模块511,获取这些接收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而,利用属性信息标准化模块512对所获取的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将这些接收信号强度以及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相应地组成多组参考数据。进而,中继车辆B的车载电脑可以利用拉格朗日差值计算器520,基于各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和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进而,车载电脑可以利用接收信号强度调控器530,基于拉格朗日差值计算器520拟合得到的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属性值,并基于该目标属性值对当前待发送信号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发明人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信号调控方法,分别应用于图4所示车联网中的中继车辆,并测量调控后的接收信号强度,若该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则认为调控成功,发明人统计调控成功的占比来反映本申请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信号调控方法的效果,表1所示即为上述实验对应的统计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2277850310000141
如表1所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调控成本的占比,相比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信号调控方法调控成功的占比,普遍提高了27%左右,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控,调整准确度、可靠度较高。
针对上文描述的信号调控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对应的信号调控装置,以使上述信号调控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实现。
参见图6,图6为上文图2所示的信号调控方法对应的一种信号调控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该信号调控装置600包括:
参考数据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
拟合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
目标属性值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
调整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对所述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可选的,在图6所示的信号调控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拟合模块602具体用于:
基于拉格朗日差值法,根据各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和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所述目标关联关系。
可选的,在图6所示的信号调控装置的基础上,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调控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信号调控装置700还包括:
属性信息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发送信号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
映射模块702,用于将所述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映射至对应的属性值集合得到所述属性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所述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
可选的,在图6所示的信号调控装置的基础上,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调控装置8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信号调控装置800还包括:
拆分模块801,用于从所述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中,拆分出分别与每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相关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
则所述拟合模块602具体用于:
针对每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根据该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所述目标关联关系;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该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与其关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
可选的,在图6所示的信号调控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中控台命令、道路感知信息、风险预警信息、信号传输频段和初始信号强度。
可选的,在图6所示的信号调控装置的基础上,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调控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信号调控装置900还包括:
检测模块901,用于检测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标准;若不满足,则触发所述参考数据获取模块601执行相关操作。
上述信号调控装置考虑到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的属性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利用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目标关联关系,进而,根据该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属性值,基于该目标属性值对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该装置可以利用适用于当前信号传输环境的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保证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进而依据该目标信息的属性值对待发送信号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精准地调整,由此保证了接收信号强度调控的精准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调控信号的设备,该用于调控信号的设备具体可以是终端或服务器,下面将从硬件实体化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备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10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申请实施例方法部分。该终端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英文全称: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英文缩写:PDA)、销售终端(英文全称:Point of Sales,英文缩写:POS)、车载电脑等任意终端设备,以终端为手机为例:
图10示出的是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10,手机包括:射频(英文全称:Radio Frequency,英文缩写:RF)电路1010、存储器1020、输入单元1030、显示单元1040、传感器1050、音频电路1060、无线保真(英文全称:wirelessfidelity,英文缩写:WiFi)模块1070、处理器1080、以及电源10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存储器10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0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0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0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0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0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80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所包括的处理器1080还具有以下功能:
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
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对所述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08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控方法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11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11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11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1142或数据1144的存储介质11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1132和存储介质11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1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11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130通信,在服务器1100上执行存储介质11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服务器1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1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1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15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11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上述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图11所示的服务器结构。
其中,CPU 1122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
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对所述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可选的,CPU 1122还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调控方法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信号调控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信号调控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号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
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对所述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包括:
基于拉格朗日差值法,根据各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和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所述目标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参考数据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
获取发送信号中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
将所述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映射至对应的属性值集合得到所述属性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所述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发送信号中携带多种目标信息时,在所述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中,拆分出分别与每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相关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
则所述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包括:
针对每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根据该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所述目标关联关系;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该种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与其关联的子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中控台命令、道路感知信息、风险预警信息、信号传输频段和初始信号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标准;若不满足,则执行所述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
7.一种信号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参考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多组参考数据;每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以及该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方时的接收信号强度;
拟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组参考数据拟合得到目标关联关系;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
目标属性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关联关系确定能够使接收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标准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对所述当前时刻的待发送信号中携带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合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拉格朗日差值法,根据各组所述参考数据包括的目标信息对应的属性值和接收信号强度,拟合得到所述目标关联关系。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129344.1A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8963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9344.1A CN110896336B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9344.1A CN110896336B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6336A true CN110896336A (zh) 2020-03-20
CN110896336B CN110896336B (zh) 2022-05-10

Family

ID=6978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9344.1A Active CN110896336B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9633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9832A (zh) * 2020-10-09 2020-12-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量子比特的频率控制信号处理方法、超导量子芯片
WO2024000603A1 (en) * 2022-07-01 2024-01-04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obing signal selec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7803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oc系统终端接收机信号强度估测方法
CN104125586A (zh) * 2014-07-30 2014-10-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US20150022405A1 (en) * 2013-07-17 2015-01-22 Xiaomi Inc.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antenna
CN108235355A (zh) * 2016-12-22 2018-06-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环境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9981195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强度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7803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oc系统终端接收机信号强度估测方法
US20150022405A1 (en) * 2013-07-17 2015-01-22 Xiaomi Inc.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antenna
CN104125586A (zh) * 2014-07-30 2014-10-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CN108235355A (zh) * 2016-12-22 2018-06-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环境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9981195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强度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9832A (zh) * 2020-10-09 2020-12-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量子比特的频率控制信号处理方法、超导量子芯片
CN112149832B (zh) * 2020-10-09 2022-05-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量子比特的频率控制信号处理方法、超导量子芯片
WO2024000603A1 (en) * 2022-07-01 2024-01-04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obing signal sel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6336B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755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based on SA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108093444B (zh) 无线网络传输速率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633880B1 (en)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65926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multi-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CN110896336B (zh) 一种信号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30756B (zh) 一种相机标定方法、装置、智能车辆和存储介质
US9615277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based on network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WO2022105756A1 (zh)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基站及位置管理服务器
US118004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mode thereof
US94205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working mode of PA blanking
CN108770055A (zh)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307485B (zh) 无线网络扫描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00107089A (ko) 위치 기반 서비스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채널 스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1083763B (zh) 网络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039928B (zh) 接收信号强度测试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08123762B (zh) 发射功率测试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72397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348656A (zh) 一种MiFi设备及其功率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US11063358B2 (en)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for optimizing performance of antenna and method thereof
CN108924902B (zh) 无线网络断开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068168A (zh)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47022A (zh) 一种信道部署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点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489802B (zh) 传输配置的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4099111A1 (zh) Ai服务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US9408153B2 (en) Controlling a mobil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20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