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1105A - 振动传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振动传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1105A
CN110891105A CN201911145329.6A CN201911145329A CN110891105A CN 110891105 A CN110891105 A CN 110891105A CN 201911145329 A CN201911145329 A CN 201911145329A CN 110891105 A CN110891105 A CN 110891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or
vibration
transmission
moving mechanism
transmiss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53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1105B (zh
Inventor
孙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453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11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1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1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1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11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02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linear motion, e.g. actuators; Linear positioners ; Linear motors
    • H02N2/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振动传动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振动传动装置包括:振动机构,包括振动器及固定于所述振动器一侧的传动件,所述振动器能够反复发生凸出形变以及凹陷形变,以带动所述传动件往返运动;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在往返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移动机构逐渐远离或逐渐靠近所述振动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的振动传动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设备内的滑动模块滑动时的噪声问题,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表现力。

Description

振动传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传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形态发展,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等滑动模块可以滑出或滑进壳体内,通常采用步进马达等驱动结构驱动滑动模块伸缩,然而,步进马达驱动方式会产生噪音,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表现力;因此,如何解决电子设备内的滑动模块滑动时的噪声问题,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表现力,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有效地解决电子设备内的滑动模块滑动时的噪声问题,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表现力的振动传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振动传动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振动传动装置包括:振动机构,包括振动器及固定于所述振动器一侧的传动件,所述振动器能够反复发生凸出形变以及凹陷形变以形成振动,以带动所述传动件往返运动;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在往返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移动机构逐渐远离或逐渐靠近所述振动器。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摄像头模组及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所述设备壳体具有内腔及连通所述内腔的通孔,所述振动传动装置设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腔内,所述摄像头模组设于所述移动机构上,当所述移动机构移动至起点位置时,所述摄像头模组设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腔内,当所述移动机构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移动机构的作用下经所述通孔伸出所述设备壳体。
通过将振动器带动传动件做往返运动,传动件在往返运动过程中带动移动机构沿远离振动器的方向或沿靠近振动器的方向累积位移,以使移动机构逐渐远离振动器或逐渐靠近振动器,进而实现将振动器的微振动转换成移动机构的宏观位移,以驱动移动机构运动,同时由于振动器在振动过程中并不会产生转动摩擦,所以振动传动装置在驱动移动机构运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表现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缩回时的内部局部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伸出时的内部局部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传动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传动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传动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传动装置的背面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传动装置的底面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器在恢复形变的简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器在凸出形变的简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器在凹陷形变的简易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机构与移动机构的传动过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驱动振动器振动的脉冲信号的波形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传动装置的一种局部立体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传动装置的另一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电话、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产品。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向。其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正向,与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反向。
以下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0是手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照图1~图3,电子设备100包括主体设备10及滑动块20。主体设备10至少包括显示屏1、设备壳体2及设于设备壳体2的内腔21的电池、主板、副板、扬声器等等电子元件。滑动块20上设有至少一个电子器件。其中,电子器件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模组、闪光灯模组、人脸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天线模组、指纹模组、受话器模组、麦克风中的至少一者。本申请实施例以滑动块20上设有摄像头模组30为例进行说明。设备壳体2具有连通内腔21的通孔22。请参照图2至图3,滑动块20设于设备壳体2的内腔21内,且滑动块20在驱动机构5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摄像头模组30经通孔22伸出设备壳体2,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拍摄及摄像功能;请参照图2,在摄像头模组30使用结束时,滑动块20在驱动机构5的作用下缩回设备壳体2内,以隐藏于设备壳体2内。如此,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1上无需设置摄像头模组30对应的透光孔,省去了透光孔在显示屏1上占据的空间,促进电子设备100的全面屏发展。
当驱动机构采用步进电机、齿轮箱及丝杆带动摄像头模组30伸缩时,驱动机构的结构复杂、包含的零部件多、组装精度要求高,制备成本高。而且,由于驱动机构与齿轮箱之间、齿轮箱与丝杆之间具有转动摩擦,导致驱动机构在驱动摄像头模组30伸缩时产生噪声,降低了电子设备100的表现力和使用体验。
请参照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振动传动装置3,该振动传动装置3能够作为驱动机构5(请参阅图2及图3)驱动滑动块20滑动,能够带动摄像头模组30伸出设备壳体2及缩回设备壳体2内,同时有效地解决噪声问题。
请参照图4至图8,图4至图8分别展示了不同视角的振动传动装置3。振动传动装置3包括振动机构31及滑动连接振动机构31的移动机构32。振动机构31用于发生振动并将振动传送至移动机构32,以带动移动机构32发生位移。移动机构32可以连接上述的滑动块20(请参阅图3)。换言之,移动机构32可以设有摄像头模组30等电子器件。移动机构32的位移在振动机构31多次的振动下进行累积,进而实现振动机构31将产生的微振动实现移动机构32的宏观位移。
请参照图9,振动机构31包括控制器41、振动器42及传动件43。控制器41产生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送至振动器42,振动器42在电信号的作用下能够反复发生凸出形变以及凹陷形变以形成振动。传动件43固定于振动器42一侧。请参照图10至图12,当振动器42发生振动时,传动件43在振动器42的带动下往返运动。请参照图13中从(a)到(f)为振动器42三次振动的场景图,移动机构32滑动连接传动件43。传动件43在往返运动过程中带动移动机构32逐渐远离振动器42。当然,传动件43在往返运动过程中还可以带动移动机构32逐渐靠近振动器42。
请参照图10至图12,振动器42呈圆片状。振动器42的中心位置的振动振幅较大,振动器42的边缘位置的振动振幅小或为0。传动件43呈杆状。传动件43和振动器42沿Y轴方向排列。由于振动器42的中心位置的振动振幅较大,所以传动件43的一端可以连接于振动器42的中心位置,以提高振动器42将振动传送至传动件43的效率,节省能量。振动器42在反复振动的过程中带动传动件43往返运动。
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振动器42和传动器在沿Y轴正向运动为往程运动,定义振动器42和传动器在沿Y轴反向运动为返程运动。
传动件43与移动机构32之间具有预压力,该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使得传动件43能够在慢速移动时带动移动机构32一起移动,而传动件43在快速移动时相对于移动机构32滑动。
请参照图13,振动器42的一次振动在Y轴正向产生位移A,振动器42带动传动件43在一次往呈运动产生位移A,传动件43慢速带动移动机构32朝向Y轴正向运动位移A。而在振动器42沿Y轴反向运动时,传动件43快速移动,以使移动机构32不随着振动器42运动且保持位置相对于设备壳体2不变,进而在振动器42的N次振动下,移动机构32在Y轴正向累积位移(每一次的位移相加)为N*A,以使移动机构32逐渐远离振动器42,以带动摄像头模组30等电子器件经通孔22逐渐伸出设备壳体2的内腔21。具体的,振动器42一次振动的位移A可以为1~100um,移动机构32的宏观位移可以为1~50mm。如此,可实现将振动器42的微振动转换成移动机构32的宏观位移。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振动器42还可以沿Y轴反向方向累积位移,以使移动机构32逐渐靠近振动器42,以带动摄像头模组30等电子器件经通孔22逐渐缩回至设备壳体2的内腔21。
通过将振动器42带动传动件43做往返运动,传动件43在往返运动过程中带动移动机构32沿远离振动器42的方向或沿靠近振动器42的方向累积位移,以使移动机构32逐渐远离振动器42或逐渐靠近振动器42,进而实现将振动器42的微振动转换成移动机构32的宏观位移,以驱动移动机构32运动,同时由于振动器42在振动过程中并不会产生转动摩擦,所以振动传动装置3在驱动移动机构32运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整体表现力。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传动装置3,由于传动件43与移动机构32之间无刚性卡扣件连接,在摄像头模组30伸出设备壳体2外且电子设备100跌落时,移动机构32在冲击力下沿传动件43移动而并不会将冲击力传递至振动器42,以损坏振动器4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传动装置3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子设备100跌落时受到损坏风险。
本实施例中,振动器42为能够发生形变的片状。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振动器42还可以为杆状、螺旋状等。本申请对于振动器42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10及图11,振动器42在电信号的作用下能够反复地发生凸出形变。具体的,振动器42反复地发生凸出形变、恢复形变、凸出形变、恢复形变、凸出形变、恢复形变……依次类推。凸出的方向可以为朝向通孔22所在位置的方向。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10及图12,振动器42振在电信号的作用下能够反复地发生凹陷形变。具体的,振动器42反复地发生凹陷形变、恢复形变、凹陷形变、恢复形变、凹陷形变、恢复形变……依次类推。凹陷的方向可以为远离通孔22所在位置的方向。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10至图12,振动器42振在电信号的作用下能够反复地发生凹陷形变和凸出形变。凸出的方向可以为朝向通孔22所在位置的方向。凹陷的方向可以为远离通孔22所在位置的方向。具体的,振动器42反复地发生凸出形变、恢复形变、凹陷形变、恢复形变、凸出形变、恢复形变、凹陷形变、恢复形变……依次类推。本实施方式相对于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振动器42每一次的振动的振幅更大,传动件43每一次带动移动机构32运动的位移越大,进而使得移动机构32具有更大的移动加速度,提高电子设备100内摄像头模组30伸出或缩回的加速度,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反应灵敏度。
请参阅图14,图14为控制器产生的电信号中的一段波形的示意图。控制器41产生的电信号为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频率为预设频率。振动器42在一个周期的脉冲波的作用下产生一次振动。所以振动器42在预设频率的脉冲信号的作用下以预设频率发生振动。其中,预设频率大于或等于超声频率,以使振动器42以超声频率进行振动。如此,振动机构31可以作为超声马达,以使移动机构32能够快速移动,提高电子设备100的摄像头模组30的伸缩加速度。
请参阅图13,当移动机构32沿逐渐远离振动器42的方向运动时,振动器42发生凸出形变的加速度小于振动器42发生凹陷形变的加速度。当振动器42发生凸出形变时,传动件43在振动器42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机构运动;当振动器42发生凹陷形变时,传动件43在振动器42的带动下相对于移动机构滑动。
当移动机构32沿逐渐靠近振动器42的方向运动时,振动器42发生凸出形变的加速度大于振动器42发生凹陷形变的加速度。当振动器42发生凸出形变时,传动件43在振动器42的作用下相对于移动机构32滑动;当振动器42发生凹陷形变时,传动件43在振动器42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机构32运动。
定义移动机构32逐渐远离振动器42的方向为Y轴正向,定义移动机构32逐渐靠近振动器42的方向为Y轴反向。其中,Y轴正向为振动器42驱动摄像头模组30逐渐伸出设备壳体2的方向。Y轴反向为振动器42驱动摄像头模组30逐渐缩回设备壳体2的方向。
具体的,请参阅图14,在移动机构32沿逐渐远离振动器42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脉冲信号包括但不限于锯齿波信号。一个脉冲波形的脉冲前沿上升时间远远大于脉冲后沿的下降时间,以使振动器42以较小的加速度沿Y轴正向运动,并以较大的加速度沿Y轴反向运动。传动件43也随着振动器42以较小的加速度沿Y轴正向运动,并以较大的加速度沿Y轴反向运动。
请参阅图13,为了便于描述,将振动器42所在平面M为参考面。移动机构32与振动器42所在平面M之间的间距为Sa。根据驱动力大小等于加速度和质量之积,可知,振动器42对于传动件43沿Y轴正向的驱动力Fg1小于振动器42对于传动件43沿Y轴反向的驱动力Fg2。进一步地,传动件43沿Y轴正向运动的加速度ar小于传动件43沿Y轴反向运动的加速度af。其中,Fg1=m*ar,Fg2=m*af,m为传动件43的质量。
当振动器42发生凸出形变时,振动器42的中心位置沿Y轴正向相对于平面M运动位移A,振动器42沿Y轴正向运动的加速度较小,传动件43沿Y轴正向运动运动的加速度ar较小,传动件43受到的驱动力Fg1小于传动件43与移动机构32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s,传动件43与移动机构32相对静止,传动件43在振动器42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机构32一起沿Y轴正向移动位移A。此时,移动机构32与振动器42所在平面M的之间的间距为Sb,其中,Sb=Sa+A。
当振动器42发生凹陷形变时,振动器42沿Y轴反向运动的加速度较大,传动件43沿Y轴反向运动的加速度af较大,此时,传动件43受到的驱动力Fg2大于或等于传动件43与移动机构32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s,传动件43在振动器42的带动下相对于移动机构32滑动。而移动机构32并不会随着传动件43运动,移动机构32的位置相对于设备壳体2不变。此过程后,振动器42的中心位置回到平面M,传动件43回到初始位置。此时,移动机构32与振动器42所在平面M之间的间距为Sc,其中,Sc=Sa+A。
以上振动器42完成一次振动,移动机构32沿Y轴正向移动A位移。当振动器42再次发生振动时,传动件43带动移动机构32再次沿Y轴正向移动A位移,移动机构32与振动器42所在平面M之间的间距为Sd,其中,Sd=Sa+2A。传动件43返回至所在平面M之后,移动机构32与振动器42所在平面M之间的间距为Se,其中,Se=Sa+2A。传动件43带动移动机构32再次沿Y轴正向移动A位移,移动机构32与振动器42所在平面M之间的间距为Sf,其中,Sf=Sa+3A。以此类推,移动机构32沿Y轴正向逐渐远离振动器42。
请参阅图14,在移动机构32沿远离振动器42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脉冲电压为正向电压。在移动机构32沿靠近振动器42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脉冲电压为反向电压。反向电压的脉冲信号使得振动器42以较小的加速度沿Y轴反向运动,并以较大的加速度沿Y轴正向运动。换言之,振动器42以较小的驱动力驱动传动件43沿Y轴反向运动,并以较大的驱动力驱动传动件43沿Y轴正向运动。
当振动器42发生凹陷形变时,振动器42沿Y轴反向运动的加速度较小,传动件43沿Y轴反向运动的加速度af较小,传动件43受到的驱动力小于传动件43与移动机构32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传动件43与移动机构32相对静止,传动件43在振动器42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机构32一起沿Y轴反向移动位移A。当振动器42沿Y轴正向运动时,传动件43沿Y轴正向运动的加速度较大,此时,传动件43受到的驱动力大于或等于传动件43与移动机构32之间最大静摩擦力,传动件43在振动器42的带动下相对于移动机构32滑动。而移动机构32并不会随着传动件43运动,移动机构32的位置相对于设备壳体2不变。此过程后,振动器42恢复形变或发生凸起形变,传动件43回到初始位置。以上振动器42完成一次振动,移动机构32沿Y轴反向移动A位移。当振动器42再次发生振动时,移动机构32再次沿Y轴反向移动A位移。以此类推,移动机构32沿Y轴反向逐渐靠近振动器42。
以下的实施方式对于振动器42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当然,本申请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振动器42包括至少两个叠加设置的振动片421及连接在至少两个振动片421之间的弹性层422。振动片421振动并带动弹性层422振动。其中,振动片421的振动方向为振动片421的法线方向。
具体的,请结合参阅图11及图15,振动片421可以为压电陶瓷片。压电陶瓷片具有自发极化的性质,而自发极化可以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转变。因此当给具有压电性的压电陶瓷片加上与自发极化相同的外电场时,压电陶瓷片的极化强度增强。极化强度的增大使压电陶瓷片沿极化方向伸长,因此,压电陶瓷片会发生拉伸形变。当极化方向为压电陶瓷片的中心位置指向压电陶瓷的边缘位置时,那么压电陶瓷片会发生凸起形变。
相反,请结合参阅图12及图15,当给具有压电性的压电陶瓷片加上与自发极化反向的外电场时,压电陶瓷片沿极化方向缩短,那么压电陶瓷片会恢复形变或在惯性力下发生凹陷形变。以上的过程可以实现压电陶瓷片在脉冲信号下发生振动,且压电陶瓷片的中心位置的振动振幅较大,压电陶瓷片的边缘位置的振动振幅小或为0。当传动件43连接于压电陶瓷片的中心位置时,压电陶瓷产生的振动可以传递至传动件43,以带动传动件43往返运动。
具体的,弹性层422为具有较好的弯曲形变能力的膜层。振动片421在发生形变的过程中能带动弹性层422发生相同的形变。进一步的,弹性层422的材质还可以为粘胶。弹性层422在起到增加振动器42的弯曲形变力的同时还起到粘接相邻的两个振动片421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对于振动片421的数量不做限定。当振动片421的数量增加时,振动器42对于传动件43的驱动力越大,但振动片421的弯曲形变能力减小,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振动片421的数量。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振动器42中振动片421的数量为2个,该振动器42对于传动件43的驱动力较大,且振动片421的弯曲形变能力也较好。
请结合参阅图9及图15,振动片421呈圆形。传动件43沿振动片421的法线方向延伸。传动件43的一端固定连接振动器42最外面的一个振动片421的中心位置。由于振动片421的中心位置的振幅较大,所以将传动件43连接于振动片421的中心位置,以提高振动片421将机械能传递至传动件43的传递效率。
请参阅图5至图7,振动传动装置3还包括支架框33。支架框33设于设备壳体2内并固定于设备壳体2。支架框3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31和第二端332,第一端331对应且靠近于设备壳体2的通孔22,第二端332远离于设备壳体2的通孔22。传动件43设于支架框33上。
请参阅图5至图7,传动件43包括沿X轴并排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件432。支架框33可以为中空的方形框体。换言之,支架框33具有内腔333,内腔33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334和第二侧壁335。第一侧壁334和第二侧壁335沿Y轴方向排列,第一侧壁334靠近于或设于设备壳体2的第一端331,第二侧壁335靠近于或设于设备壳体2的第二端332。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件432沿Y轴贯穿支架框33的相对两端并能够相对于支架框33滑动。换言之,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件432贯穿支架框33的第二端332,并穿过支架框33的内腔,从支架框33的第一端331贯穿而出。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件432能够在支架框33上沿Y轴方向滑动。
请参阅图5至图7,振动器42包括相并联的第一振动器424和第二振动器425。第一振动器424与第二振动器425皆设于支架框33之外。第一振动器424连接第一传动件431背离通孔22的一端,第二振动器425连接第二传动件432背离通孔22的一端。当控制器41控制第一振动器424和第二振动器425同步振动时,第一振动器424和第二振动器425分别带动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件432沿Y轴方向同步往返运动。
请参阅图5至图7,移动机构32设于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件432上。当第一振动器424带动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振动器425带动第二传动件432同步往返运动时,移动机构32逐渐远离或逐渐靠近第一振动器424和第二振动器425。换言之,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件432带动移动机构32逐渐靠近支架框33的第一端331或逐渐靠近支架框33的第二端332,进而携带摄像头模组30经通孔22逐渐伸出设备壳体2或经通孔22逐渐缩回设备壳体2。
通过设置一个传动件43和一个振动器42作为一个驱动组,并设置两个驱动组同步驱动移动机构32,以提升驱动移动机构32的推力,并能够得到移动机构32移动的更加稳定,进而使得摄像头模组30在设备本体上伸缩得更加稳定。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振动传动装置3包括但不限于两个驱动组,还可以是一个或三个及以上的驱动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第二振动器425与支架框33远离通孔22的一端之间具有间隙426。第一振动器424的至少部分设于间隙426内。换言之,第一振动器424和第二振动器425沿X轴方向并列排列,且第一振动器424和第二振动器425在Y轴方向上错开。第一振动器424在X轴方向上的正投影对应于第二传动件432。第二振动器425在X轴方向上的正投影对应于第一振动器424之外。通过设置第一振动器424和第二振动器425可以提升对于移动机构32的推力,同时将第一振动器424和第二振动器425在Y轴方向上错开设置,以使第一振动器424和第二振动器425在X轴方向可以相重叠,进而减小第一振动器424与第二振动器425在X轴方向上占据的空间。
请参阅图6及图16,移动机构32包括移动件321、相对设置且相连接的第一卡簧片322和第二卡簧片323。第一卡簧片322和第二卡簧片323在Z轴方向分别设于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的上下两侧。移动件321上设有摄像头模组30。具体的,移动件321可以连接滑动块20。其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螺接、胶粘连接或磁吸连接等方式。移动件321固定连接于第一卡簧片322背离第二卡簧片323的一侧。
具体的,第一卡簧片322与第二卡簧片323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一卡簧片322和第二卡簧片323为移动机构32与第一转动件、第二传动件432之间的连接件,同时,通过调节螺钉对第一卡簧片322和第二卡簧片323的锁紧力,可以调节第一卡簧片322与第二卡簧片323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第一卡簧片322、第二卡簧片323与第一传动件431、第二传动件432之间的预压力。该预压力影响第一卡簧片322、第二卡簧片323与第一传动件431、第二传动件432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通过控制预压力的大小,以使当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件432快速运动时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件432能够相对于第一卡簧片322、第二卡簧片323滑动,而当第一传动件431和第二传动件432慢速运动时第一传动件431、第二传动件432与第一卡簧片322、第二卡簧片323相对静止。当第一卡簧片322和第二卡簧片323运动时,移动件321随着第一卡簧片322和第二卡簧片323运动,并带动摄像头模组30伸出或缩回至设备壳体2内。
通过设置第一卡簧片322和第二卡簧片323实现调节预紧力来改变摩擦力,使振动传动装置3运行稳定可靠且寿命周期延长。
请参阅图17,振动传动装置3还包括第一导杆351和第二导杆352。第一导杆351和第二导杆352设于支架框33内并固定连接支架框33的相对两端。移动件321套设于第一导杆351和第二导杆352的外围且在第一传动件431、第二传动件432的带动下能够沿第一导杆351和第二导杆352滑动。
具体的,第一导杆351和第二导杆352相平行设置,第一导杆351和第二导杆352沿Y轴方向延伸。第一导杆351和第二导杆352为移动件321的移动提供滑动导向,提高移动件321的滑动稳定性,亦提高摄像头模组30伸出或缩回设备壳体2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7及图17,振动传动装置3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61和第二弹性件362。第一弹性件361和第二弹性件362套设于第一导杆351,且分别连接移动件321相对两侧。当移动件321设于起始位置时,第一弹性件361被压缩。此时,摄像头模组30缩回至设备壳体2内。当移动件321设于目标位置时,第二弹性件362被压缩。此时,摄像头模组30伸出设备壳体2。其中,起始位置为靠近第二端332的位置。目标位置为靠近第一端331的位置。目标位置为滑动块20(请参阅图3)部分伸出设备壳体2的位置或完全伸出设备壳体2的位置。
具体的,第一弹性件361、移动件321及第二弹性件362在支架框33的内腔依次沿Y轴方向延伸,且第一弹性件361靠近于设备壳体2的通孔22。举例而言,第一弹性件361至少包括两个沿X轴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弹簧。其中,一个弹簧套设于第一导杆351上,另一个弹簧套设于第二导杆352。当移动件321在振动器42的驱动下携带摄像头模组30经通孔22伸出设备壳体2时,移动件321沿第一导杆351和第二导杆352逐渐靠近支架框33的第一端331,在移动件321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摄像头模组30伸出设备壳体2之外,实现拍摄功能,第一弹性件361远离移动件321的一端抵接于第一侧壁334。第一弹性件361处于压缩状态。
通过在移动件321的一端设置第一弹性件361,并控制移动件321移动至目标位置时第一弹性件361设于压缩状态,一方面第一弹性件361可以起到移动件321移动到位的缓冲作用,而减少对于移动件321上的摄像头模组30的冲击力,另一方面第一弹性件361在移动件321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件361的形变恢复力能够辅助振动器42带动移动件321返回,起到省力、节省振动器42能量、提高振动传动装置3的传动效率的作用。
同样地,第二弹性件362至少包括两个弹簧,其中,第二弹性件362至少包括两个沿X轴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弹簧。其中,一个弹簧套设于第一导杆351上,另一个弹簧套设于第二导杆352。当移动件321在振动器42的驱动下携带摄像头模组30经通孔22缩回设备壳体2时,移动件321沿第一导杆351和第二导杆352逐渐靠近支架框33的第二端332,在移动件321移动至起始位置时,摄像头模组30完全缩回设备壳体2,第二弹性件362远离移动件321的一端抵接于第二侧壁335。第二弹性件362处于压缩状态。
通过在移动件321的一端设置第二弹性件362,并控制移动件321移动至起始位置时第二弹性件362设于压缩状态,一方面第二弹性件362可以起到移动件321移动到位的缓冲作用,而减少对于移动件321上的摄像头模组30的冲击力,另一方面第二弹性件362在移动件321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362的形变恢复力能够辅助振动器42带动移动件321朝向支架框33的第一端331运动,起到省力、节省振动器42能量、提高振动传动装置3的传动效率的作用。
请参阅图1~图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设备壳体2、摄像头模组30及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振动传动装置3。设备壳体2具有内腔21及连通内腔21的通孔22。振动传动装置3设于设备壳体2的内腔21内。摄像头模组30设于移动机构32上。当移动机构32移动至起点位置时,摄像头模组30设于设备壳体2的内腔21内。当移动机构32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摄像头模组30在移动机构32的作用下经通孔22伸出设备壳体2。如此,转动传动装置能够为摄像头模组30伸出或缩回设备壳体2提供驱动力,利于电子设备100实现全面屏,且具有不会产生噪音、驱动力大、运行稳定可靠、寿命周期长等特点,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电子设备100跌落时受到损坏风险。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振动传动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机构,包括振动器及固定于所述振动器一侧的传动件,所述振动器能够反复发生凸出形变以及凹陷形变,以带动所述传动件往返运动;及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在往返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移动机构逐渐远离或逐渐靠近所述振动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动装置还包括电连接所述振动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产生脉冲信号,所述振动器在所述脉冲信号的作用下以预设频率发生振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频率大于或等于超声频率。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机构沿逐渐远离所述振动器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振动器发生所述凸出形变的加速度小于所述振动器发生所述凹陷形变的加速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振动器发生所述凸出形变时,所述传动件在所述振动器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移动机构运动;当所述振动器发生所述凹陷形变时,所述传动件在所述振动器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移动机构滑动。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机构沿逐渐靠近所述振动器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振动器发生所述凸出形变的加速度大于所述振动器发生所述凹陷形变的加速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振动器发生所述凸出形变时,所述传动件在所述振动器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移动机构滑动;当所述振动器发生所述凹陷形变时,所述传动件在所述振动器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移动机构运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器包括至少两个叠加设置的振动片及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振动片之间的弹性层,所述振动片能够振动并带动所述弹性层振动,所述振动的方向为所述振动片的法线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振动器包括相并联的第一振动器和第二振动器,所述第一振动器和所述第二振动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移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上,当所述第一振动器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振动器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伸缩时,所述移动机构逐渐远离或逐渐靠近所述第一振动器和所述第二振动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动装置还包括支架框,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贯穿所述支架框的相对两端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框滑动,所述第一振动器与所述第二振动器皆设于所述支架框之外,所述第二振动器与所述支架框的一端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振动器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间隙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件、相对设置且相连接的第一卡簧片和第二卡簧片,所述移动件用于设置摄像头模组,所述移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卡簧片背离所述第二卡簧片的一侧,所述第一卡簧片与所述第二卡簧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相对两侧,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设于所述支架框内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框的相对两端,所述移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的外围且能够沿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滑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连接所述移动件相对两侧,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杆上,当所述移动件设于起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当所述移动件设于目标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被压缩。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摄像头模组及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传动装置,所述设备壳体具有内腔及连通所述内腔的通孔,所述振动传动装置设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腔内,所述摄像头模组设于所述移动机构上,当所述移动机构移动至起点位置时,所述摄像头模组设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腔内,当所述移动机构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移动机构的作用下经所述通孔伸出所述设备壳体。
CN201911145329.6A 2019-11-20 2019-11-20 振动传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8911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5329.6A CN110891105B (zh) 2019-11-20 2019-11-20 振动传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5329.6A CN110891105B (zh) 2019-11-20 2019-11-20 振动传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1105A true CN110891105A (zh) 2020-03-17
CN110891105B CN110891105B (zh) 2021-09-24

Family

ID=6974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5329.6A Active CN110891105B (zh) 2019-11-20 2019-11-20 振动传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9110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4229A (zh) * 2020-12-22 2021-04-13 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绑定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11106A (zh) * 2021-01-19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690A (zh) * 2005-06-21 2006-12-2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振动型传动装置
CN104104353A (zh) * 2013-04-01 2014-10-15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70155036A1 (en) * 2015-11-27 2017-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iezoelectric element, piezoelectric actuator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using the same
CN110086902A (zh) * 2019-04-02 2019-08-02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690A (zh) * 2005-06-21 2006-12-2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振动型传动装置
CN104104353A (zh) * 2013-04-01 2014-10-15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70155036A1 (en) * 2015-11-27 2017-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iezoelectric element, piezoelectric actuator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using the same
CN110086902A (zh) * 2019-04-02 2019-08-02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4229A (zh) * 2020-12-22 2021-04-13 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绑定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54229B (zh) * 2020-12-22 2021-12-10 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绑定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11106A (zh) * 2021-01-19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1105B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1008B2 (en) Vibration wave motor and driving apparatus using the vibration wave motor
CN110891105B (zh) 振动传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711349B2 (ja) 力覚提示装置
US9117999B2 (en) Piezoelectric vibration module
JP2019220178A (ja) ばね予荷重デバイスを備えた触覚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アセンブリ
CN211352077U (zh) 压电驱动结构、摄像机镜头及电子设备
US9660172B2 (en) Vibrator
KR101913341B1 (ko) 압전진동모듈
CN111224577B (zh) 电机和电子设备
CN109348386B (zh) 驱动装置和电子组件
JPH07241090A (ja) 超音波モータ
EP1983589A2 (en) Driving device capable of reducing height thereof
CN211089496U (zh) 一种压电步进马达
KR101789170B1 (ko) 전자 기기용 압전 액추에이터
US11109131B2 (en) Actuator for distributed mode loudspeaker with extended damper and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968627A (zh) 振动装置、振动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KR20210128646A (ko) 돌기가 있는 벤딩형 피에조 액튜에이트
JP5540249B1 (ja) 振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262976A (zh) 电子设备及其驱动组件
KR100683934B1 (ko) 초소형 압전 리니어 모터
KR20140073182A (ko) 압전진동모듈
CN117175882B (zh) 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JP2014150713A (ja) リニア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30045127A (ko) 트랜스듀서 모듈
CN212623980U (zh) 一种振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