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6651A -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86651A
CN110886651A CN202010037787.4A CN202010037787A CN110886651A CN 110886651 A CN110886651 A CN 110886651A CN 202010037787 A CN202010037787 A CN 202010037787A CN 110886651 A CN110886651 A CN 110886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ylinder
oil
oil cylinder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77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86651B (zh
Inventor
郭彦杰
姚长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angwo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Millet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Millet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Millet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16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29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86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6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86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6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6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2Other methods of op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3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connections between pistons and main shafts and not specific to preceding main gro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2075/1804Number of cylinders
    • F02B2075/1808Number of cylinders two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发动机主体,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右侧连接有油缸A,左侧连接有油缸B,所述发动机主体上设置有连接轮A,所述连接轮A连接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进油口与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其余接口与油缸A和油缸B通过管道相连接;本发明通过液压泵带动发动机主体内的缸体转动,通过液压油的运转带动发动机主体内的伸出杆沿轴向往复滑动,从而使发动机完成做功过程,同时,发动机做功也为液压泵提供动能,该设计可使发动机实现双向做功,使发动机的缸体旋转一周时,两侧的活塞分别运行两个冲程,并且减小发动机内的摩擦力,从而解决现有发动机寿命短、体积大、排量小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为机械设备提供动力,是现代工业中一个不可获取的产品,发动机的品质与性能直接影响到现代工业的发展,其在工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发动机普遍为连杆连轴的结构,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大,导致发动机寿命短,容易损坏;并且,由于现有的发动机普遍为连杆连轴的结构,导致其体积较大,拆装不便,浪费安装空间;此外,现有的发动机普遍为单方向输出动力,排量小,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发动机寿命短、体积大、排量小等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主要包括,发动机主体,其右侧连接有连接轮A,两侧分别伸出有伸出杆A和伸出杆B;油缸A,所述伸出杆A贯穿于油缸A中,所述伸出杆A与油缸A的活塞固定连接,并从油缸A的另一侧伸出,所述油缸A的壳体上开设有油缸接口A和油缸接口B,所述油缸接口A和油缸接口B分置于油缸A的活塞两侧,其中油缸接口A位于活塞与伸出杆A的伸入端之间,油缸接口B位于活塞与伸出杆A的伸出端之间,所述油缸A的缸筒上安装有传感器A和传感器B,所述传感器A位于油缸A的活塞做伸出运动时所能到达的极限位置,所述传感器B位于油缸A的活塞做回缩运动时所能到达的极限位置;油缸B,所述伸出杆B贯穿于油缸B中,所述伸出杆B与油缸B的活塞固定连接,并从油缸B的另一侧伸出,所述油缸B的壳体上开设有油缸接口A和油缸接口B,所述油缸接口C和油缸接口D分置于油缸B的活塞两侧,其中油缸接口D位于活塞与伸出杆B的伸入端之间,油缸接口C位于活塞与伸出杆B的伸出端之间;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A,所述传动轮A与连接轮A之间连接有传动件A,所述液压泵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换向阀,其外壳上设置有换向阀接口A,换向阀接口B,换向阀接口C,换向阀接口D,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线圈A和线圈B;所述换向阀接口B连接有管K,所述管K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B,所述三通B的另两端分别连接有管C和管D,所述管C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D相连接,所述管D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A相连接;所述换向阀接口C连接有管J,所述管J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A,所述三通A的另两端分别连接有管A和管B,所述管A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C相连接,所述管B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B相连接;所述换向阀接口D连接有管I,所述管I的另一端与液压泵的出油口相连接,所述管I上安装有单向阀,该单向阀使液体只能从液压泵的出油口流向换向阀接口D。
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主体包括,壳体A,所述壳体A的一端具有端面A,另一端不封闭使其内部腔体与外界相通,所述壳体A不封闭的一端在圆柱外表面上焊接有法兰A,所述端面A上开设有气孔A、气孔B,让位孔A;壳体B,所述壳体B的一端具有端面B,另一端不封闭使其内部腔体与外界相通,所述壳体B不封闭的一端在圆柱外表面上焊接有法兰B,所述法兰B的端面与法兰A的端面贴合,二者固定连接,所述端面B上开设有气孔C、气孔D,让位孔B;缸体A,安装于所述壳体A内部,所述缸体A的两端安装轴承,所述缸体A与壳体A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缸体A的端面上开设有一个让位孔C和若干个缸筒A,所述壳体A端面的内表面与缸体A的端面贴合无间隙;缸体B,安装于所述壳体B内部,所述缸体B两端安装轴承,所述缸体B与壳体B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缸体B的端面上开设有一个让位孔D和若干个缸筒B,所述壳体B端面的内表面与缸体B的端面贴合无间隙;连接筒,与所述缸体A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穿过让位孔A并伸出到壳体A外部;连接轮A,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齿轮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齿轮的中轴线与连接筒的中轴线重合;活塞组件A,安装于所述缸体A的内部,所述活塞组件A具体包括:钢板A,所述钢板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塞杆A,各所述活塞杆A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A,所述钢板A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塞杆B和一个伸出杆A,各所述活塞杆B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B,所述钢板A上开设有让位孔E、让位孔F、让位槽A、让位槽B;活塞组件B,安装于所述缸体B的内部,所述活塞组件B具体包括:钢板B,所述钢板B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塞杆C,各所述活塞杆C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C,所述钢板B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塞杆D和一个伸出杆B,各所述活塞杆D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D,所述钢板B上开设有让位孔G、让位孔H、让位槽C、让位槽D,各所述活塞B与各所述活塞C交叉设置,各所述活塞A与各所述活塞D交叉设置,各所述活塞B与各所述活塞C安装于缸体A的各气缸A中,各所述活塞A与各所述活塞D安装于缸体B的各气缸B中,所述伸出杆B分别穿过让位孔D与让位孔B伸出到壳体B外部。
作为优选,还包括,齿轮安装板A,固定连接于缸体A与缸体B相对的两端面之间;齿轮安装板B,固定连接于缸体A与缸体B相对的两端面之间;安装棒A,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安装板A朝向缸体A的一侧;安装棒B,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安装板B朝向缸体A的一侧;同步齿轮A,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棒A的端部,所述同步齿轮A位于相邻的活塞杆A与活塞杆C之间,且该活塞杆A与活塞杆C为穿过活塞组件B上让位槽的活塞杆;同步齿轮B,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棒B的端部,所述同步齿轮B与同步齿轮A的尺寸与参数相同,所述同步齿轮B位于相邻的活塞杆A与活塞杆C之间,且该活塞杆A与活塞杆C为穿过活塞组件A上让位槽的活塞杆;齿条A,共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同步齿轮A两侧的活塞杆A上,两个所述齿条A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A相啮合;齿条B,共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同步齿轮B两侧的活塞杆C上,两个所述齿条B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B相啮合,所述齿条A和齿条B的尺寸与参数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A、活塞B、活塞C、活塞D的长度与直径相等,且活塞A、活塞B、活塞C、活塞D的直径与气缸A、气缸B的直径相等,所述伸出杆A与伸出杆B的直径相等,所述活塞杆A、活塞杆B、活塞杆C、活塞杆D直径相等且小于活塞A、活塞B、活塞C、活塞D的直径,所述活塞杆A与活塞杆C长度相等,所述活塞杆B与活塞杆D长度相等,所述活塞杆A与活塞杆C的长度大于活塞杆B与活塞杆D的长度,所述伸出杆A与伸出杆B的长度大于活塞杆A与活塞杆C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缸筒A和所述缸筒B的数量分别为八个,与之配合的所述活塞杆A、活塞杆B、活塞杆C、活塞杆D、活塞A、活塞B、活塞C、活塞D的数量分别为四个。
作为优选,所述缸筒A和所述缸筒B的数量分别为四个,与之配合的所述活塞杆A、活塞杆B、活塞杆C、活塞杆D、活塞A、活塞B、活塞C、活塞D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端面A和端面B上均开设有喷油口和点火口,开设于端面A上的喷油口和点火口分别位于气孔A和气孔B之间,开设于端面B上的喷油口和点火口分别位于气孔C和气孔D之间,各所述喷油口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筒A,所述安装筒A上固定连接有喷油装置,各所述点火口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筒B,所述安装筒B上固定连接有点火装置。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的工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人工转动液压泵的输出轴,带动传动轮A转动,从而通过传动件A带动连接轮A转动;
B、液压泵带动液压油从液压泵的出油口流出,通过管E流入到换向阀的换向阀接口A;
C、假设此时油缸A与油缸B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油缸A与油缸B的活塞均位于活塞杆缩回的极限位置,此时传感器A感测到油缸A的活塞,传感器A向换向阀发出信号,使换向阀的线圈A得电,线圈B失电,液压油从换向阀接口B中流出,通过管C和管D流入到油缸接口A和油缸接口D中;
D、油缸A和油缸B的活塞带动伸出杆A和伸出杆B伸出,液压油从油缸接口B和油缸接口C中流出,通过管A和管B流入到换向阀接口C中,并最终从换向阀接口D中流出,通过管I流回到液压泵的进油口中;
E、当油缸A与油缸B的活塞杆伸出到极限位置时,此时传感器B感测到油缸A的活塞,传感器B向换向阀发出信号,使换向阀的线圈B得电,线圈A失电,此时从液压泵中流入换向阀的液压油从换向阀接口C中流出,通过管A和管B流入到油缸接口B和油缸接口C中,使油缸A与油缸B的活塞带动伸出杆A和伸出杆B做回缩运动;
F、活塞组件B和活塞组件A分别在伸出杆B和伸出杆A的带动下在缸筒B和缸筒A中来回滑动,并且在同步齿轮A、同步齿轮B、齿条A、齿条B的作用下,活塞组件B和活塞组件A延轴向同速运动,同时,由于连接轮A转动,使缸体A、缸体B、活塞组件B、活塞组件A同时转动,当缸筒A转动至气孔A的后半段时,缸筒A进行吸气,当缸筒A转动至喷油口处时,喷油装置向缸筒A内进行喷油,当缸筒A转动至点火口处时,点火装置进行点火,当缸筒A转动至气孔B的前半段时,缸筒A进行排气,当缸筒A转动至气孔B的后半段时,缸筒A再次进行吸气,当缸筒A转动至喷油口处时,喷油装置向缸筒A内进行喷油,当缸筒A转动至点火口处时,点火装置进行点火,当缸筒A转动至气孔A的前半段时,缸筒A进行排气,缸筒B与缸筒A的工作原理相同,从而使活塞D、活塞C、活塞A、活塞B分别在发动机主体的两侧进行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工作,其中,吸入与排出的气体通过气孔A、气孔B、气孔C、气孔D与外界相通;
G、在发动机主体向外做功后,不需要人工继续转动液压泵的输出轴,发动机主体即可代替人工向液压泵的输出轴提供转动动力,缸体A带动连接轮A转动,从而通过传动件A带动传动轮A和液压泵的输出轴转动;
H、系统重复步骤B至F;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了“包括发动机主体,其两侧分别伸出有伸出杆A和伸出杆B;油缸A,所述伸出杆A贯穿于油缸A中,所述伸出杆A与油缸A的活塞固定连接,并从油缸A的另一侧伸出;油缸B,所述伸出杆B贯穿于油缸B中,所述伸出杆B与油缸B的活塞固定连接,并从油缸B的另一侧伸出”的技术手段;将发动机主体与油缸配合使用,将发动机主体的伸出杆作为油缸的活塞杆,可使系统即可输出液压压力,又可输出动能,使装置的用途更广泛。
2、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了“所述发动机主体包括壳体A,其端面上开设有气孔A、气孔B,让位孔A;壳体B,所述壳体B与壳体A固定连接,其端面上开设有气孔C、气孔D,让位孔B;缸体A,安装于所述壳体A内部;缸体B,安装于所述壳体B内部;连接筒,与所述缸体A的右端面固定连接;连接轮A,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活塞组件A,安装于所述缸体A的内部;活塞组件B,安装于所述缸体B的内部,与活塞组件A交叉设置“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发动机主体的巧妙设计,实现缸体旋转一周时,发动机主体两侧的活塞分别运行两个冲程,从而使发动机主体具有排量大、结构紧凑的优点。
3、本申请中发动机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塞,且每侧各有八个活塞,缸体旋转一周时,发动机主体两侧的活塞分别运行两个冲程,从而使各活塞在运行时,在沿轴向与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均有与其镜像设置的活塞在同时运行,使各活塞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相互抵消,并且能够消除力偶,使结构更稳定。
4、本申请中发动机主体的活塞组件安装于缸体内部,两个活塞组件交叉设置并做直线运动,相比于现有的连杆、连轴结构的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小,使用寿命更长。
5、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了“包括同步齿轮A,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棒A的端部;同步齿轮B,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棒B的端部;齿条A,共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同步齿轮A两侧的活塞杆A上,两个所述齿条A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A相啮合;齿条B,共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同步齿轮B两侧的活塞杆C上,两个所述齿条B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B相啮合“的技术手段;通过在两个活塞组件之间设置齿轮齿条,可使两个活塞组件运动速度一致,从而减小系统的误差。
6、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了“发动机主体的右侧连接有连接轮A,液压泵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A,所述传动轮A与连接轮A之间连接有传动件A,所述传动件A将动力在传动轮A与连接轮A之间传递”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以使发动机主体能够为液压泵提供动力,使整个系统能够自给自足,无需外界提供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发动机主体的立体图;
图3为发动机主体的左视图;
图4为活塞组件A、活塞组件B、齿轮、齿条、缸体A之间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C向的剖视图;
图8为活塞组件A的示意图;
图9为缸体B105的示意图;
图10为缸体A104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D-D向的剖视图;
图中,1油缸A,2油缸B,3传动轮A,4传动件A,5线圈A,6线圈B,7液压泵,8换向阀,9管J,10单向阀,11管K,13管A,14管B,15管C,16管D,17管E,18三通B,21管I,22三通A,23油缸接口A,24油缸接口B,25油缸接口C,26油缸接口D,27换向阀接口A,28换向阀接口B,29换向阀接口C,30换向阀接口D,31传感器A,32传感器B,100发动机主体,101壳体A,102壳体B,103连接筒,104缸体A,105缸体B,106连接轮A,107活塞组件A,108活塞组件B,113同步齿轮A,114同步齿轮B,115齿条A,116齿条B,119齿轮安装板A,120齿轮安装板B,121端面A,122端面B,123法兰A,124法兰B,125气孔A,126气孔B,127气孔C,128气孔D,129让位孔A,130让位孔B,131让位孔C,132缸筒A,133让位孔D,134缸筒B,135钢板A,136活塞杆A,137活塞杆B,138活塞A,139活塞B,140让位孔E,141让位孔F,142让位槽A,143让位槽B,144伸出杆A,145钢板B,146活塞杆C,147活塞杆D,148活塞C,149活塞D,150让位孔G,151让位孔H,152让位槽C,153让位槽D,154伸出杆B,155安装棒A,156安装棒B,157喷油口,158点火口,159安装筒A,160安装筒B,161喷油装置,162点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通过液压泵带动发动机主体内的缸体转动,以及通过液压油的运转带动发动机主体内的伸出杆沿轴向往复滑动,从而使发动机完成做功过程。同时,发动机做功也为液压泵提供动能。该设计可使发动机实现双向做功,使发动机的缸体旋转一周时,两侧的活塞分别运行两个冲程,并且减小发动机内的摩擦力,从而解决现有发动机寿命短、体积大、排量小等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叙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发动机主体100,所述发动机主体100的右侧连接有连接轮A106,所述连接轮A106为皮带轮,所述发动机主体100的两侧分别伸出有伸出杆A144和伸出杆B154。
还包括油缸A1,所述伸出杆A144贯穿于油缸A1中,所述伸出杆A144与油缸A1的活塞固定连接,并从油缸A1的另一侧伸出,所述油缸A1的壳体上开设有油缸接口A23和油缸接口B24,所述油缸接口A23和油缸接口B24分置于油缸A1的活塞两侧,其中油缸接口A23位于活塞与伸出杆A144的伸入端之间,油缸接口B24位于活塞与伸出杆A144的伸出端之间。所述油缸A1的缸筒上安装有传感器A31和传感器B32,所述传感器A31位于油缸A1的活塞做伸出运动时所能到达的极限位置,所述传感器B32位于油缸A1的活塞做回缩运动时所能到达的极限位置。
还包括油缸B2,所述伸出杆B154贯穿于油缸B2中,所述伸出杆B154与油缸B2的活塞固定连接,并从油缸B2的另一侧伸出,所述油缸B2的壳体上开设有油缸接口A23和油缸接口B24,所述油缸接口C25和油缸接口D26分置于油缸B2的活塞两侧,其中油缸接口D26位于活塞与伸出杆B154的伸入端之间,油缸接口C25位于活塞与伸出杆B154的伸出端之间。
还包括液压泵7,所述液压泵7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A3,所述传动轮A3为皮带轮,所述传动轮A3与连接轮A106之间连接有传动件A4,所述传动件A4为皮带,所述液压泵7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还包括换向阀8,其外壳上设置有换向阀接口A27,换向阀接口B28,换向阀接口C29,换向阀接口D30,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线圈A5和线圈B6;所述换向阀接口B28连接有管K11,所述管K11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B18,所述三通B18的另两端分别连接有管C15和管D16,所述管C15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D26相连接,所述管D16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A23相连接。所述换向阀接口C29连接有管J9,所述管J9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A22,所述三通A22的另两端分别连接有管A13和管B14,所述管A13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C25相连接,所述管B14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B24相连接;所述换向阀接口D30连接有管I21,所述管I21的另一端与液压泵7的出油口相连接,所述管I21上安装有单向阀10,该单向阀10使液压油只能从液压泵7的出油口流向换向阀接口D30。
具体的,所述发动机主体100包括:
壳体A101,所述壳体A101为圆柱体,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A101的一端具有端面A121,另一端不封闭使其内部腔体与外界相通,所述壳体A101不封闭的一端在圆柱外表面上焊接有法兰A123,所述端面A121上开设有气孔A125、气孔B126,让位孔A129,所述让位孔A129的中心线与壳体A10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气孔A125与气孔B126均为圆弧状条形孔,所述气孔A125与气孔B126的形状与尺寸相同,且相对于端面A121中心点呈镜像设置,所述圆弧状条形孔的圆弧圆心与端面A121中心点重合,且圆弧状条形孔的圆弧弧度均小于45°。
还包括壳体B102,所述壳体B102与壳体A101的形状与尺寸相同。所述壳体B102为圆柱体,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B102的一端具有端面B122,另一端不封闭使其内部腔体与外界相通。所述壳体B102不封闭的一端在圆柱外表面上焊接有法兰B124,所述法兰B124的端面与法兰A123的端面贴合,二者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壳体A101与壳体B102通过螺栓相连接且中轴线重合。所述端面B122上开设有气孔C127、气孔D128,让位孔B130,所述让位孔B130的中心线与壳体B102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气孔C127与气孔D128均为圆弧状条形孔,所述气孔C127与气孔D128的形状与尺寸相同,且相对于端面B122中心点呈镜像设置,所述圆弧状条形孔的圆弧圆心与端面B122中心点重合,且圆弧状条形孔的圆弧弧度均小于45°,所述气孔A125、气孔B126、气孔C127、气孔D128在沿壳体中轴线方向的投影上呈围绕壳体中轴线的均布排列。
还包括缸体A104,其安装于所述壳体A101内部,所述缸体A104为阶梯状圆柱体,其中缸体A104中部直径较大,两端直径较小,所述缸体A104两端直径较小的部分的外表面用于安装轴承。所述缸体A104与壳体A10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缸体A104的端面上开设有让位孔C131,所述让位孔C131的圆心与缸体A104端面的圆心重合,所缸体A104的端面上还开设有八个直径相等且围绕缸体A104的端面中心呈均布环绕设置的缸筒A132,所述缸筒A132为通孔。所述壳体A101与缸体A104的中轴线重合,各所述缸筒A132中心的圆周线半径分别与所述气孔A125和气孔B126的两圆弧之间的圆周线的半径相同。所述壳体A101端面的内表面与缸体A104的端面贴合无间隙,当缸体A104在壳体A101的腔体中转动时,与气孔A125和气孔B126位置相对应的缸筒A132的内腔与气孔A125和气孔B126相通,从而可使缸筒A132通过气孔A125和气孔B126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与气孔A125和气孔B126位置不对应的缸筒A132在壳体A101端面的内表面与缸体A104的端面贴合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
还包括缸体B105,安装于所述壳体B102内部,所述缸体B105为阶梯状圆柱体,其中缸体B105中部直径较大,两端直径较小。所述缸体B105两端直径较小的部分的外表面用于安装轴承,所述缸体B105与壳体B10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缸体B105的端面上开设有让位孔D133,所述让位孔D133的圆心与缸体B105端面的圆心重合。所述缸体B105的端面上还开设有八个直径相等且围绕缸体B105的端面中心均布环绕设置的缸筒B134,各所述缸筒B134为通孔,各所述缸筒B134与缸筒A132直径相等,各所述缸筒B134中心的圆周线半径分别与所述气孔C127和气孔D128的两圆弧之间的圆周线的半径相同,所述壳体B102与缸体B105的中轴线重合,且壳体B102端面的内表面与缸体B105的端面贴合无间隙。当缸体B105在壳体B102的腔体中转动时,与气孔C127和气孔D128的位置相对应的缸筒B134与气孔C127和气孔D128相通,从而可使缸筒B134通过气孔C127和气孔D128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与气孔C127和气孔D128位置不对应的缸筒B134的内腔在壳体B102端面的内表面与缸体B105的端面贴合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
还包括连接筒103,其与所述缸体A104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103为圆柱形筒体,其外径小于让位孔A129的直径,所述连接筒103的中轴线与缸体A104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连接筒103穿过让位孔A129并伸出到壳体A101外部。
还包括连接轮A106,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筒103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齿轮106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齿轮106的中轴线与连接筒103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连接轮A106与所述传动轮A3的传动比为1:4。
还包括活塞组件A107,其安装于所述缸体A104的内部。所述活塞组件A107具体包括:钢板A135,所述钢板A135为圆形,所述钢板A1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活塞杆A136,所述各活塞杆A136均为圆柱体,所述各活塞杆A136环绕钢板A135中心轴呈均布排列。各所述活塞杆A13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A138,所述各活塞A138为圆柱体,各所述活塞A138的中轴线与各活塞杆A136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钢板A135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活塞杆B137和一个伸出杆A144,所述伸出杆A144与各活塞杆B137均为圆柱体,所述伸出杆A144位于钢板A135的中心处,其中轴线与钢板A135中轴线重合,各所述各活塞杆B137环绕钢板A135中心轴呈均布排列。各所述活塞杆B13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B139,所述各活塞B139为圆柱体,所述各活塞B139的中轴线与活塞杆B137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钢板A135上开设有让位孔E140和让位孔F141,所述让位孔E140和让位孔F141直径相等,且相对于钢板A135中点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钢板A135上还开设有让位槽A142和让位槽B143,所述让位槽A142和让位槽B143形状相同且相对于钢板A135中点呈镜像对称设置。
还包括活塞组件B108,其安装于所述缸体B105的内部,所述活塞组件B108与所述活塞组件A107形状及尺寸相同。所述活塞组件B108具体包括:钢板B145,所述钢板B145为圆形,所述钢板B14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活塞杆C146,各所述活塞杆C146均为圆柱体,各所述活塞杆C146环绕钢板B145中心轴呈均布排列。各所述活塞杆C14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C148,各所述活塞C148为圆柱体,所述活塞C148的中轴线与活塞杆C146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钢板B145的另一面焊接有四个活塞杆D147和一个伸出杆B154,所述伸出杆B154与各活塞杆D147均为圆柱体,所述伸出杆B154位于钢板B145的中心处,其中轴线与钢板B145中轴线重合,所述各活塞杆D147环绕钢板B145中心轴呈均布排列。各所述活塞杆D14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D149,各所述活塞D149为圆柱体,各所述活塞D149的中轴线与活塞杆D147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钢板B145上开设有让位孔G150和让位孔H151,所述让位孔G150和让位孔H151直径相等,且相对于钢板B145中点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钢板B145上还开设有让位槽C152和让位槽D153,所述让位槽C152和让位槽D153形状相同且相对于钢板A135中点呈镜像对称设置。
所述活塞组件A107与活塞组件B108中轴线重合,四个活塞B139与四个活塞C148交叉设置,且围绕活塞组件中轴线呈均布环绕排列。所述四个活塞A138与四个活塞D149交叉设置,且围绕活塞组件中轴线呈均布环绕排列,所述活塞组件A107上的四个活塞杆A136中,有两个呈180°项位关系的活塞杆A136穿过让位孔G150和让位孔H151,所述另外两个呈180°项位关系的活塞杆A136穿过让位槽C152和让位槽D153。所述活塞组件B108上的四个活塞杆C146中,有两个呈180°项位关系的活塞杆C146穿过让位孔E140和让位孔F141,所述另外两个呈180°项位关系的活塞杆C146穿过让位槽A142和让位槽B143,所述活塞组件A107与活塞组件B108能够沿二者中轴线方向产生相对滑动。所述四个活塞B139与四个活塞C148安装于缸体A104的八个气缸A132中,所述各活塞B139、活塞C148、气缸A132直径相等,所述各活塞B139、活塞C148与气缸A132配合紧密且能产生相对滑动,所述伸出杆A144分别穿过让位孔C131、连接筒103、连接齿轮106伸出到壳体A101外部,所述四个活塞A138与四个活塞D149安装于缸体B105的八个气缸B134中。所述各活塞A138、活塞D149、气缸B105直径相等,所述各活塞A138、活塞D149与气缸B105配合紧密且能产生相对滑动,所述伸出杆B154分别穿过让位孔D133与让位孔B130伸出到壳体B102外部。
还包括齿轮安装板A119,其固定连接于缸体A104与缸体B105相对的两端面之间。
还包括齿轮安装板B120,其固定连接于缸体A104与缸体B105相对的两端面之间,所述齿轮安装板B120与所述齿轮安装板A119相对于缸体的中轴线呈镜像设置。
还包括安装棒A155,其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安装板A119朝向缸体A104中轴线的中心处。
还包括安装棒B156,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安装板B120朝向缸体A104中轴线的中心处。
还包括同步齿轮A113,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棒A155的端部,所述同步齿轮A113位于相邻的活塞杆A136与活塞杆C146之间,且该活塞杆A136与活塞杆C146为穿过活塞组件B108上让位槽的活塞杆。
还包括同步齿轮B114,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棒B156的端部,所述同步齿轮B114与同步齿轮A113的尺寸与参数相同,所述同步齿轮B114位于相邻的活塞杆A136与活塞杆C146之间,且该活塞杆A136与活塞杆C146为穿过活塞组件A107上让位槽的活塞杆。
还包括齿条A115,共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同步齿轮A113两侧的活塞杆A136上,两个所述齿条A115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A113相啮合。
还包括齿条B116,共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同步齿轮B114两侧的活塞杆C146上,两个所述齿条B116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B114相啮合,所述齿条A115和齿条B116的尺寸与参数相同。
所述活塞A138、活塞B139、活塞C148、活塞D149的长度与直径相等,且活塞A138、活塞B139、活塞C148、活塞D149的直径与气缸A132、气缸B134的直径相等。所述伸出杆A144与伸出杆B154的直径相等,所述活塞杆A136、活塞杆B137、活塞杆C146、活塞杆D147直径相等且小于活塞A138、活塞B139、活塞C148、活塞D149的直径,所述活塞杆A136与活塞杆C146长度相等。所述活塞杆B137与活塞杆D147长度相等,所述活塞杆A136与活塞杆C146的长度大于活塞杆B137与活塞杆D147的长度,所述伸出杆A144与伸出杆B154的长度大于活塞杆A136与活塞杆C146的长度。
所述端面A121和端面B122上均开设有喷油口157和点火口158,开设于端面A121上的喷油口157和点火口158分别位于气孔A125和气孔B126之间,开设于端面B122上的喷油口157和点火口158分别位于气孔C127和气孔D128之间,各所述喷油口157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筒A159,所述安装筒A159上固定连接有喷油装置161,所述喷油装置161的喷油端朝向安装筒A159内部,且所述喷油装置161的喷油端处安装有感应器,该感应器能够感应到喷油端前方短距离内是否有遮挡。各所述点火口158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筒B160,所述安装筒B160上固定连接有点火装置162,所述点火装置162的点火端朝向安装筒B160内部,且所述点火装置162的点火端处安装有感应器,该感应器能够感应到点火端前方短距离内是否有遮挡。
使用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动作过程为,首先,人工转动液压泵7的输出轴,带动传动轮A3转动,从而通过传动件A3带动连接轮A106转动。液压泵7带动液压油从液压泵7的出油口流出,通过管E17流入到换向阀8的换向阀接口A27。假设此时油缸A1与油缸B2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油缸A1与油缸B2的活塞均位于活塞杆缩回的极限位置,此时传感器A31感测到油缸A1的活塞,传感器A31向换向阀8发出信号,使换向阀8的线圈A5得电,线圈B6失电,液压油从换向阀接口B28中流出,通过管C15和管D16流入到油缸接口A23和油缸接口D26中。油缸A1和油缸B2的活塞带动伸出杆A144和伸出杆B154伸出,液压油从油缸接口B24和油缸接口C25中流出,通过管A13和管B14流入到换向阀接口C29中,并最终从换向阀接口D30中流出,通过管I21流回到液压泵7的进油口中。当油缸A1与油缸B2的活塞杆伸出到极限位置时,此时传感器B32感测到油缸A1的活塞,传感器B32向换向阀8发出信号,使换向阀8的线圈B6得电,线圈A5失电,此时从液压泵7中流入换向阀8的液压油从换向阀接口C29中流出,通过管A13和管B14流入到油缸接口B24和油缸接口C25中,使油缸A1与油缸B2的活塞带动伸出杆A144和伸出杆B154做回缩运动。
活塞组件B108和活塞组件A107分别在伸出杆B154和伸出杆A144的带动下在缸筒B134和缸筒A132中来回滑动,并且在同步齿轮A113、同步齿轮B114、齿条A115、齿条B116的作用下,活塞组件B108和活塞组件A107延轴向同速运动。同时,由于连接轮A106转动,使缸体A104、缸体B105、活塞组件B108、活塞组件A107同时转动。
这里以缸筒A132与安装于其中的活塞C148为例,气孔A125与气孔B126均为条状孔,当缸筒A132转动至气孔A125的后半段时,活塞C148向左运动,缸筒A132进行吸气,当缸筒A132转动至喷油口157处时,缸筒A132与安装筒A159相通,安装于喷油装置161上的感应器感应到前方无遮挡,喷油装置161向缸筒A132内进行喷油,随后活塞C148在其他缸筒燃烧做功产生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对缸筒A132中的气体进行压缩,当缸筒A132转动至点火口158处时,缸筒A132与安装筒B160相通,安装于点火装置162上的感应器感应到前方无遮挡,点火装置162进行点火,使缸筒A132中的油气混合物燃烧,燃烧后产生的膨胀气体推动活塞C148向左运动,使活塞C148带动活塞组件B108向左运动,活塞组件B108通过同步齿轮A113和同步齿轮B114带动活塞组件A107向右运动,从而使两侧的伸出杆A144和伸出杆B154对外做功。做功结束后,活塞C148在其他缸筒燃烧做功产生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当缸筒A132转动至气孔B126的前半段时,缸筒A132进行排气。当缸筒A132转动至气孔B126的后半段时,活塞C148在其他缸筒燃烧做功产生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左运动,缸筒A132再次进行吸气。当缸筒A132转动至喷油口157处时,缸筒A132与安装筒A159相通,安装于喷油装置161上的感应器感应到前方无遮挡,喷油装置161向缸筒A132内进行喷油,随后活塞C148在其他缸筒燃烧做功产生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对缸筒A132中的气体进行压缩,当缸筒A132转动至点火口158处时,缸筒A132与安装筒B160相通,安装于点火装置162上的感应器感应到前方无遮挡,点火装置162进行点火,使缸筒A132中的油气混合物燃烧,燃烧后产生的膨胀气体推动活塞C148向左运动,使活塞C148带动活塞组件B108向左运动,活塞组件B108通过同步齿轮A113和同步齿轮B114带动活塞组件A107向右运动,从而使两侧的伸出杆A144和伸出杆B154对外做功。做功结束后,活塞C148在其他缸筒燃烧做功产生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当缸筒A132转动至气孔A125的前半段时,缸筒A132进行排气。排气结束后,缸筒A132继续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运动。缸筒B134与缸筒A132的工作原理相同。以上运动使活塞D149、活塞C148、活塞A138、活塞B139分别在发动机主体100的两侧进行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工作。其中,吸入与排出的气体通过气孔A125、气孔B126、气孔C127、气孔D128与外界相通。活塞组件A107与活塞组件B108每转动一周,各活塞分别完成两次做功过程。
在发动机主体100向外做功后,不需要人工继续转动液压泵7的输出轴,发动机主体100即可代替人工向液压泵7的输出轴提供转动动力。缸体A104带动连接轮A106转动,从而通过传动件A4带动传动轮A3和液压泵7的输出轴转动。
系统重复上述工作步骤,完成发动机工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主体,其右侧连接有连接轮A,两侧分别伸出有伸出杆A和伸出杆B;
油缸A,所述伸出杆A贯穿于油缸A中,所述伸出杆A与油缸A的活塞固定连接,并从油缸A的另一侧伸出,所述油缸A的壳体上开设有油缸接口A和油缸接口B,所述油缸接口A和油缸接口B分置于油缸A的活塞两侧,其中油缸接口A位于活塞与伸出杆A的伸入端之间,油缸接口B位于活塞与伸出杆A的伸出端之间,所述油缸A的缸筒上安装有传感器A和传感器B,所述传感器A位于油缸A的活塞做伸出运动时所能到达的极限位置,所述传感器B位于油缸A的活塞做回缩运动时所能到达的极限位置;
油缸B,所述伸出杆B贯穿于油缸B中,所述伸出杆B与油缸B的活塞固定连接,并从油缸B的另一侧伸出,所述油缸B的壳体上开设有油缸接口A和油缸接口B,所述油缸接口C和油缸接口D分置于油缸B的活塞两侧,其中油缸接口D位于活塞与伸出杆B的伸入端之间,油缸接口C位于活塞与伸出杆B的伸出端之间;
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A,所述传动轮A与连接轮A之间连接有传动件A,所述液压泵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换向阀,其外壳上设置有换向阀接口A,换向阀接口B,换向阀接口C,换向阀接口D,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线圈A和线圈B;所述换向阀接口B连接有管K,所述管K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B,所述三通B的另两端分别连接有管C和管D,所述管C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D相连接,所述管D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A相连接;所述换向阀接口C连接有管J,所述管J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A,所述三通A的另两端分别连接有管A和管B,所述管A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C相连接,所述管B的另一端与油缸接口B相连接;所述换向阀接口D连接有管I,所述管I的另一端与液压泵的出油口相连接,所述管I上安装有单向阀,该单向阀使液体只能从液压泵的出油口流向换向阀接口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主体包括,
壳体A,所述壳体A的一端具有端面A,另一端不封闭使其内部腔体与外界相通,所述壳体A不封闭的一端在圆柱外表面上焊接有法兰A,所述端面A上开设有气孔A、气孔B,让位孔A;
壳体B,所述壳体B的一端具有端面B,另一端不封闭使其内部腔体与外界相通,所述壳体B不封闭的一端在圆柱外表面上焊接有法兰B,所述法兰B的端面与法兰A的端面贴合,二者固定连接,所述端面B上开设有气孔C、气孔D,让位孔B;
缸体A,安装于所述壳体A内部,所述缸体A的两端安装轴承,所述缸体A与壳体A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缸体A的端面上开设有一个让位孔C和若干个缸筒A,所述壳体A端面的内表面与缸体A的端面贴合无间隙;
缸体B,安装于所述壳体B内部,所述缸体B两端安装轴承,所述缸体B与壳体B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缸体B的端面上开设有一个让位孔D和若干个缸筒B,所述壳体B端面的内表面与缸体B的端面贴合无间隙;
连接筒,与所述缸体A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穿过让位孔A并伸出到壳体A外部;
连接轮A,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齿轮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齿轮的中轴线与连接筒的中轴线重合;
活塞组件A,安装于所述缸体A的内部,所述活塞组件A具体包括:钢板A,所述钢板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塞杆A,各所述活塞杆A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A,所述钢板A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塞杆B和一个伸出杆A,各所述活塞杆B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B,所述钢板A上开设有让位孔E、让位孔F、让位槽A、让位槽B;
活塞组件B,安装于所述缸体B的内部,所述活塞组件B具体包括:钢板B,所述钢板B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塞杆C,各所述活塞杆C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C,所述钢板B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塞杆D和一个伸出杆B,各所述活塞杆D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D,所述钢板B上开设有让位孔G、让位孔H、让位槽C、让位槽D,各所述活塞B与各所述活塞C交叉设置,各所述活塞A与各所述活塞D交叉设置,各所述活塞B与各所述活塞C安装于缸体A的各气缸A中,各所述活塞A与各所述活塞D安装于缸体B的各气缸B中,所述伸出杆B分别穿过让位孔D与让位孔B伸出到壳体B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齿轮安装板A,固定连接于缸体A与缸体B相对的两端面之间;
齿轮安装板B,固定连接于缸体A与缸体B相对的两端面之间;
安装棒A,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安装板A朝向缸体A的一侧;
安装棒B,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安装板B朝向缸体A的一侧;
同步齿轮A,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棒A的端部,所述同步齿轮A位于相邻的活塞杆A与活塞杆C之间,且该活塞杆A与活塞杆C为穿过活塞组件B上让位槽的活塞杆;
同步齿轮B,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棒B的端部,所述同步齿轮B与同步齿轮A的尺寸与参数相同,所述同步齿轮B位于相邻的活塞杆A与活塞杆C之间,且该活塞杆A与活塞杆C为穿过活塞组件A上让位槽的活塞杆;
齿条A,共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同步齿轮A两侧的活塞杆A上,两个所述齿条A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A相啮合;
齿条B,共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同步齿轮B两侧的活塞杆C上,两个所述齿条B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B相啮合,所述齿条A和齿条B的尺寸与参数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A、活塞B、活塞C、活塞D的长度与直径相等,且活塞A、活塞B、活塞C、活塞D的直径与气缸A、气缸B的直径相等,所述伸出杆A与伸出杆B的直径相等,所述活塞杆A、活塞杆B、活塞杆C、活塞杆D直径相等且小于活塞A、活塞B、活塞C、活塞D的直径,所述活塞杆A与活塞杆C长度相等,所述活塞杆B与活塞杆D长度相等,所述活塞杆A与活塞杆C的长度大于活塞杆B与活塞杆D的长度,所述伸出杆A与伸出杆B的长度大于活塞杆A与活塞杆C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A和所述缸筒B的数量分别为八个,与之配合的所述活塞杆A、活塞杆B、活塞杆C、活塞杆D、活塞A、活塞B、活塞C、活塞D的数量分别为四个。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A和所述缸筒B的数量分别为四个,与之配合的所述活塞杆A、活塞杆B、活塞杆C、活塞杆D、活塞A、活塞B、活塞C、活塞D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A和端面B上均开设有喷油口和点火口,开设于端面A上的喷油口和点火口分别位于气孔A和气孔B之间,开设于端面B上的喷油口和点火口分别位于气孔C和气孔D之间,各所述喷油口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筒A,所述安装筒A上固定连接有喷油装置,各所述点火口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筒B,所述安装筒B上固定连接有点火装置。
8.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人工转动液压泵的输出轴,带动传动轮A转动,从而通过传动件A带动连接轮A转动;
B、液压泵带动液压油从液压泵的出油口流出,通过管E流入到换向阀的换向阀接口A;
C、假设此时油缸A与油缸B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油缸A与油缸B的活塞均位于活塞杆缩回的极限位置,此时传感器A感测到油缸A的活塞,传感器A向换向阀发出信号,使换向阀的线圈A得电,线圈B失电,液压油从换向阀接口B中流出,通过管C和管D流入到油缸接口A和油缸接口D中;
D、油缸A和油缸B的活塞带动伸出杆A和伸出杆B伸出,液压油从油缸接口B和油缸接口C中流出,通过管A和管B流入到换向阀接口C中,并最终从换向阀接口D中流出,通过管I流回到液压泵的进油口中;
E、当油缸A与油缸B的活塞杆伸出到极限位置时,此时传感器B感测到油缸A的活塞,传感器B向换向阀发出信号,使换向阀的线圈B得电,线圈A失电,此时从液压泵中流入换向阀的液压油从换向阀接口C中流出,通过管A和管B流入到油缸接口B和油缸接口C中,使油缸A与油缸B的活塞带动伸出杆A和伸出杆B做回缩运动;
F、活塞组件B和活塞组件A分别在伸出杆B和伸出杆A的带动下在缸筒B和缸筒A中来回滑动,并且在同步齿轮A、同步齿轮B、齿条A、齿条B的作用下,活塞组件B和活塞组件A延轴向同速运动,同时,由于连接轮A转动,使缸体A、缸体B、活塞组件B、活塞组件A同时转动,当缸筒A转动至气孔A的后半段时,缸筒A进行吸气,当缸筒A转动至喷油口处时,喷油装置向缸筒A内进行喷油,当缸筒A转动至点火口处时,点火装置进行点火,当缸筒A转动至气孔B的前半段时,缸筒A进行排气,当缸筒A转动至气孔B的后半段时,缸筒A再次进行吸气,当缸筒A转动至喷油口处时,喷油装置向缸筒A内进行喷油,当缸筒A转动至点火口处时,点火装置进行点火,当缸筒A转动至气孔A的前半段时,缸筒A进行排气,缸筒B与缸筒A的工作原理相同,从而使活塞D、活塞C、活塞A、活塞B分别在发动机主体的两侧进行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工作,其中,吸入与排出的气体通过气孔A、气孔B、气孔C、气孔D与外界相通;
G、在发动机主体向外做功后,不需要人工继续转动液压泵的输出轴,发动机主体即可代替人工向液压泵的输出轴提供转动动力,缸体A带动连接轮A转动,从而通过传动件A带动传动轮A和液压泵的输出轴转动;
H、系统重复步骤B至F。
CN202010037787.4A 2019-02-02 2020-01-14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10886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1663.9A CN112282929A (zh) 2019-02-02 2020-01-14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73182 2019-02-02
CN201910107318.2A CN109736943A (zh) 2019-02-02 2019-02-02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1663.9A Division CN112282929A (zh) 2019-02-02 2020-01-14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6651A true CN110886651A (zh) 2020-03-17
CN110886651B CN110886651B (zh) 2021-03-23

Family

ID=6636721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7318.2A Pending CN109736943A (zh) 2019-02-02 2019-02-02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2011271663.9A Withdrawn CN112282929A (zh) 2019-02-02 2020-01-14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
CN202010037787.4A Active CN110886651B (zh) 2019-02-02 2020-01-14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7318.2A Pending CN109736943A (zh) 2019-02-02 2019-02-02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2011271663.9A Withdrawn CN112282929A (zh) 2019-02-02 2020-01-14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973694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6226A (en) * 1954-07-26 1958-06-11 American Mach & Foundry Internal combustion free-piston engine
GB1545190A (en) * 1976-07-03 1979-05-02 Bock R Free-piston-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369021A (en) * 1980-05-16 1983-01-18 Heintz Richard P Free-piston engine pump
CN102400784A (zh) * 2011-10-28 2012-04-04 欧益忠 一种双缸四活塞对置式液控发动机
US20120279479A1 (en) * 2011-05-08 2012-11-08 Kelley William A Heat Recyc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ines
CN204175431U (zh) * 2014-10-17 2015-02-25 华侨大学 一种两缸四冲程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
CN106337735A (zh) * 2016-08-26 2017-01-1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对置活塞式液压输出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6226A (en) * 1954-07-26 1958-06-11 American Mach & Foundry Internal combustion free-piston engine
GB1545190A (en) * 1976-07-03 1979-05-02 Bock R Free-piston-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369021A (en) * 1980-05-16 1983-01-18 Heintz Richard P Free-piston engine pump
US20120279479A1 (en) * 2011-05-08 2012-11-08 Kelley William A Heat Recyc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ines
CN102400784A (zh) * 2011-10-28 2012-04-04 欧益忠 一种双缸四活塞对置式液控发动机
CN204175431U (zh) * 2014-10-17 2015-02-25 华侨大学 一种两缸四冲程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
CN106337735A (zh) * 2016-08-26 2017-01-1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对置活塞式液压输出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6651B (zh) 2021-03-23
CN112282929A (zh) 2021-01-29
CN109736943A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6858B2 (en) Fluid machinery,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fluid machinery
CN105570128A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结构及压缩机
EP2679820B1 (en) Variable Radial Fluid Device with Counteracting Cams
CA2818047C (en) Variable radial fluid device with differential piston control
US7421986B2 (en) Rotary radial internal combustion piston engine
CN110886651B (zh) 一种双作用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KR101990259B1 (ko) 유체 기계,열교환 장치 및 유체 기계의 작동방법
CN103452836B (zh) 转子流体机械变容机构
CN110966091A (zh) 一种可实现定容燃烧的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5533217U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结构及压缩机
WO2023036278A1 (zh) 一种压缩机
CN108286462B (zh) 发动机
CN110985205A (zh) 一种液压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1502951A (zh) 滚轮式力平衡单元泵
US6793471B2 (en) Fluid machine
CN209838611U (zh) 力平衡二维柱塞泵
CN110469477B (zh) 一种轴向油口的高速双向柱塞泵
CN202937428U (zh) 气泵
GB2208680A (en) Rotary cylinder reciprocating piston machine
EP2679819B1 (en) Variable Radial Fluid Devices in Series
CN102937077B (zh) 气泵
CN207064226U (zh) 一种泥浆泵曲轴箱
CN117145767A (zh)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CN2402859Y (zh) 新型横梁摆缸轴环配流液压马达
CN105317645A (zh) 对置端面式阀配流轴向柱塞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8

Address after: No. 155, Hongdan Road, Hongqiao Town, Yu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608

Applicant after: Yueqing Hai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4006 5 floor, Jindong business building, Yant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YANTAI XIAOM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3

Address after: 274000 in Bohai Roa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dustrial Park, Hez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Kangwo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55, Hongdan Road, Hongqiao Town, Yu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608

Patentee before: Yueqing Hai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