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1180A - 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81180A
CN110881180A CN201911193435.1A CN201911193435A CN110881180A CN 110881180 A CN110881180 A CN 110881180A CN 201911193435 A CN201911193435 A CN 201911193435A CN 110881180 A CN110881180 A CN 110881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frequency range
test
central point
blind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34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81180B (zh
Inventor
贾玉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34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81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81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1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81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1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包括: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当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增大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基于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目标中心点用于实现与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无线互连技术研发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的各种终端提供了一种十分安全快捷的通信方式。
Felica技术标准作为一种国际主流的NFC技术标准,其中心频率为13.56HZ。终端如果要使用Felica技术,需要通过测试认证,该测试认证包含了多种NFC读取器(Reader)的兼容性测试。其中,对于Edy类型的NFC Reader的测试,要求终端在6mm-30mm的垂直高度内,不允许超过3mm的盲区,然而,在该高度范围内,可能会在中间位置出现大于3mm的盲区,例如,10mm-15mm的区间出现盲区。
目前,针对上述出现盲区的情况,通常采用降低终端谐振频率,以改善终端和Reader之间的耦合,消除盲区,完成测试认证。然而,当盲区较大时,谐振频率需要降低到很小的值,才能通过测试,从而压缩了最终通过测试的谐振频率带宽,相应的,对于终端而言,由于限定的谐振频率带宽较小,将会产生较多的不良机。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结合降低谐振频率和变更中心点的方式,在保证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情况下,扩大了通过测试的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合格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认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增大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所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
基于所述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所述目标中心点用于实现与所述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包括:
针对所述预设中心点,在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
当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超过预设盲区大小时,减小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重新进行盲区测试,直至测出不超过所述预设盲区大小的目标盲区区域,得到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当所述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不超过所述预设盲区大小时,将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确定为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包括:
以所述预设中心点为基准,基于第一预设步长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远距离中心点;
基于所述远距离中心点和第二预设步长,按照所述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所述目标中心点。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以所述预设中心点为基准,基于第一预设步长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远距离中心点,包括:
确定与所述预设中心点距离所述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一组测试点;
针对所述第一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
当所述第一组测试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均未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确定远离所述预设中心点,与所述第一组测试点对应相距所述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二组测试点;
继续针对所述第二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获得第N组测试点,并从所述第N组测试点中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测试点,确定为所述远距离中心点;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通过的中心点和第二预设步长,按照所述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所述目标中心点,包括:
将接近所述预设中心点,且与所述远距离中心点相距所述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一中心点;
针对所述第一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
当所述第一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将接近所述预设中心点,且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相距所述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二中心点;
继续针对所述第二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确定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未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M中心点;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将第M-1中心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中心点。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出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不小于所述预设带宽时,完成测试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频率设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增大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所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
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所述目标中心点用于实现与所述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
在上述终端中,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所述预设中心点,在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超过预设盲区大小时,减小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重新进行盲区测试,直至测出不超过所述预设盲区大小的目标盲区区域,得到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当所述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不超过所述预设盲区大小时,将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确定为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在上述终端中,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具体用于以所述预设中心点为基准,基于第一预设步长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远距离中心点;基于所述远距离中心点和第二预设步长,按照所述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所述目标中心点。
在上述终端中,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预设中心点距离所述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一组测试点;针对所述第一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所述第一组测试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均未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确定远离所述预设中心点,与所述第一组测试点对应相距所述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二组测试点;继续针对所述第二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获得第N组测试点,并从所述第N组测试点中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测试点,确定为所述远距离中心点;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在上述终端中,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具体用于将接近所述预设中心点,且与所述远距离中心点相距所述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一中心点;针对所述第一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所述第一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将接近所述预设中心点,且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相距所述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二中心点;继续针对所述第二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确定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未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M中心点;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将第M-1中心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中心点。
在上述终端中,所述第二测试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不小于所述预设带宽时,完成测试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测试认证程序,以实现上述测试认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测试认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包括: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当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增大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基于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目标中心点用于实现与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终端结合降低谐振频率和变更中心点的方式,在保证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情况下,扩大了通过测试的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盲区测试结果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盲区测试结果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盲区测试结果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盲区测试结果的示意图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测试认证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应用于终端。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上设置有预设中心点,预设中心点可以为终端上无线信号最强的点,或者,终端上无线信号区域的几何中心。具体的预设中心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可以为终端通过其他读取器测试认证的谐振频率范围,通常其带宽大于等于400kHZ,也可以为根据经验人工设置的谐振频率范围,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目标读取器可以为盲区测试对谐振频率敏感的读取器,例如Edy类型的读取器。具体的目标读取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包括:针对预设中心点,在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超过预设盲区大小时,减小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重新进行盲区测试,直至测出不超过预设盲区大小的目标盲区区域,得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当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不超过预设盲区大小时,将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确定为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针对预设中心点,可以在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如果初始盲区区域的大小超过预设盲区区域大小,表征终端的预设中心点在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未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则要减小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即降低谐振频率,从而改善目标读取器与终端之间的射频耦合,将盲区区域的大小缩小到不超过预设盲区大小,以在预设中心点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此时,得到的谐振频率范围即为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初始盲区区域的大小不超过预设盲区大小,表征终端的预设中心点在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可以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因此,可以直接将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确定为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谐振频率范围为终端在其他读取器上能通过测试认证的谐振频率范围,具体为13.41MHz~13.86MHz,即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fomax为13.86MHz,最小谐振频率fomin为13.41MHz。终端针对预设中心点,在该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终端相对于目标读取器的角度,即测试了0度和90度两个方向,纵坐标为终端在目标读取器正上方的测试高度,虚线为测试高度要求,测试高度要求大于等于30mm,点填充区域为通过盲区测试的位置点区域,黑色填充区域为盲区的位置点区域。如图2所示,在谐振频率为13.86MHz,且摆放方向为0度时,10mm~15mm测试高度产生了盲区,初始盲区区域大小为5mm。由于预设盲区大小为3mm,即初始盲区区域的大小超过预设盲区大小,因此,终端可以逐渐减小fomax重新进行盲区测试,直至在减小fomax到13.71MHz时,测试出盲区区域为9mm~12mm,不超过预设盲区大小,如图3所示,表征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因此,确定出第一谐振频率范围为13.41MHz~13.71MHz。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盲区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等情况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S102、当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增大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终端可以增大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即为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与最小谐振频率之间的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的预设中心点在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内可以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也就是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不超过预设盲区大小,然而,由此确定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可能带宽过窄,小于预设带宽,将会在产线产生比较多的不合格终端,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增大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达到预设带宽,将扩大后的谐振频率范围确定为第二谐振频率范围。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谐振频率范围为13.41MHz~13.71MHz,其带宽为13.71MHz-13.41MHz=300kHz,预设带宽为400kHz,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因此,终端将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增大到13.81MHz,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为13.41MHz~13.81MHz,第二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为13.81MHz-13.41MHz=400kHz,达到预设带宽400kHz。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带宽可以为400kHz,是按照目前行业内器件精度得出的建议带宽,当然,若器件精度进一步提高,该预设带宽范围可以相对缩小,具体的预设带宽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S103、基于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目标中心点用于实现与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确定出第二谐振频率范围之后,即可基于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基于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包括:以预设中心点为基准,基于第一预设步长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远距离中心点;基于远距离中心点和第二预设步长,按照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目标中心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的预设中心点,仅能在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因此在扩大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后,需要结合中心点挪动的方式,重新确定终端上能够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以预设中心点为基准,基于第一预设步长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远距离中心点,包括:确定与预设中心点距离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一组测试点;针对第一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第一组测试点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均未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确定远离预设中心点,与第一组测试点对应相距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二组测试点;继续针对第二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获得第N组测试点,并从第N组测试点中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测试点,确定为远距离中心点;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以预设中心点为中心,沿不同方向向外确定距离第一预设步长的多个测试点,从而组成第一组测试点,相应的,可以在向远离预设中心点的方向,确定与第一组测试点中每一个测试点对应相距第一预设步长的多个测试点,组成第二组测试点,依次类推,可以确定出第N组测试点。具体的每组测试点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以预设中心点为中心,将XY方向分别±5mm的四个点均确定为测试点,将这四个测试点确定为第一组测试点,之后,对第一组测试点分别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13.41MHz~13.81MHz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从而得到如图4所示的测试结果。具体地,以预设中心点为中心,X方向上+5mm的第一测试点上在13.41MHz~13.81MHz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仅在9mm~10mm测试高度存在盲区,盲区区域带下为1mm,小于预设盲区大小3mm,通过测试,因此,终端可以将该测试点确定为远距离中心点。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以预设中心点为中心,将XY方向分别±5mm的四个点均确定为测试点,将这四个测试点确定为第一组测试点,之后,对第一组测试点分别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13.41MHz~13.81MHz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第一组测试点均未通过盲区测试时,在对第一组测试点,即以预设中心点为中心,XY方向分别±5mm的四个点,分别再沿相应的方向±5mm,也就是相当于以预设中心点为中心,将XY方向分别±10mm的四个点均确定为测试点,组成第二组测试点,继续进行盲区测试,直至确定出远距离中心点,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基于远距离中心点和第二预设步长,按照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目标中心点,包括:将接近预设中心点,且与远距离中心点相距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一中心点;针对第一中心点,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第一中心点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将接近预设中心点,且与第一中心点相距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二中心点;继续针对第二中心点,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确定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M中心点;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将第M-1中心点确定为目标中心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可以以预设中心点为中心,先以较大的第一预设步长向外逐步扩展确定不同的测试点,直至测试出能够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测试点作为远距离中心点,之后,再以远距离中心点为中心,以较小的第二预设步长向靠近预设中心点的方向,即向内逐步缩进确定出不同的中心点,直至测试出最接近预设中心点,且能够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远距离中心点为与预设中心点在X方向上+5mm的点,第二预设步长为1mm,因此,终端可以以远距离中心点为起点,将向接近预设中心点的方向以1mm的点确定为第一中心点,并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第一中心点通过盲区测试时,继续将接近预设中心点,且与第一中心点相距1mm的点确定为第二中心点,并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未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M中心点,则第M-1中心点为最接近预设中心点,且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未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中心点,即可确定为目标中心点。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以预设中心点为中心,X方向上+5mm的点为远距离中心点,终端按照1mm的第二预设步长逐渐向预设中心点接近,依次测试出以预设中心点为中心,X方向上+2mm、3mm和4mm的中心点均在13.41MHz~13.81MHz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即对应盲区区域的大小均小于预设盲区大小3mm,而直至测试到+1mm的中心点出现未通过测试,因此,终端可以将X方向上+2mm确定为目标中心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当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不小于预设带宽时,完成测试认证。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不小于预设带宽时,即表征预设中心点可以在较大的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因此,不需要进行后续扩大谐振频率范围,重新确定中心点匹配的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的目标中心点不仅可以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且通过测试的第二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较大,从而有利于提高终端的合格率。目标中心点实际上就可以确定为后续用于实现与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的感应点。此外,在确定出目标中心点后,可以在终端上该目标中心点的位置进行标记,用户在需要利用终端实现与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时,可以基于标记将目标中心点对准目标读取器,能够更快更佳的实现通信。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测试认证过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可以先针对预设中心点,在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该预设谐振频率范围为终端通过其它读取器测试认证的范围,且带宽不小于400kHz。当盲区区域大小超过3mm时,减小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盲区区域的大小不超过3mm,得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之后,判断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是否小于400kHz。当盲区区域大小不超过3mm时,由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不小于400kHz,则可以直接结束测试认证。当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400kHz时,增大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保证带宽达到400kHz,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并对预设中心点在XY方向上±5mm的点上,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如果存在某点通过测试,则在该点接近预设中心点的方向上,以1mm的步长不断进行中心点确定并测试,直至确定出最接近预设中心点,且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从而结束测试认证。另一方面,当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不小于400kHz时,可以直接结束测试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包括: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当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增大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基于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目标中心点用于实现与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终端结合降低谐振频率和变更中心点的方式,在保证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情况下,扩大了通过测试的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合格率。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7所示,所述终端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701,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频率设置模块702,用于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增大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所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
第二测试模块703,用于基于所述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所述目标中心点用于实现与所述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一测试模块701,具体用于针对所述预设中心点,在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超过预设盲区大小时,减小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重新进行盲区测试,直至测出不超过所述预设盲区大小的目标盲区区域,得到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当所述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不超过所述预设盲区大小时,将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确定为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试模块703,具体用于以所述预设中心点为基准,基于第一预设步长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远距离中心点;基于所述远距离中心点和第二预设步长,按照所述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所述目标中心点。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试模块703,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预设中心点距离所述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一组测试点;针对所述第一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所述第一组测试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均未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确定远离所述预设中心点,与所述第一组测试点对应相距所述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二组测试点;继续针对所述第二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获得第N组测试点,并从所述第N组测试点中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测试点,确定为所述远距离中心点;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试模块703,具体用于将接近所述预设中心点,且与所述远距离中心点相距所述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一中心点;针对所述第一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所述第一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将接近所述预设中心点,且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相距所述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二中心点;继续针对所述第二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确定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未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M中心点;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将第M-1中心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中心点。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试模块703,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不小于所述预设带宽时,完成测试认证。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8所示,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及通信总线803,
所述通信总线803,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801和所述存储器802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8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802中存储的测试认证程序,以实现上述测试认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当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增大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基于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目标中心点用于实现与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终端结合降低谐振频率和变更中心点的方式,在保证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情况下,扩大了通过测试的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合格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测试认证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自设备,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增大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所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
基于所述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所述目标中心点用于实现与所述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包括:
针对所述预设中心点,在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
当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超过预设盲区大小时,减小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重新进行盲区测试,直至测出不超过所述预设盲区大小的目标盲区区域,得到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当所述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不超过所述预设盲区大小时,将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确定为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包括:
以所述预设中心点为基准,基于第一预设步长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远距离中心点;
基于所述远距离中心点和第二预设步长,按照所述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所述目标中心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预设中心点为基准,基于第一预设步长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远距离中心点,包括:
确定与所述预设中心点距离所述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一组测试点;
针对所述第一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
当所述第一组测试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均未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确定远离所述预设中心点,与所述第一组测试点对应相距所述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二组测试点;
继续针对所述第二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获得第N组测试点,并从所述第N组测试点中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测试点,确定为所述远距离中心点;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通过的中心点和第二预设步长,按照所述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所述目标中心点,包括:
将接近所述预设中心点,且与所述远距离中心点相距所述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一中心点;
针对所述第一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
当所述第一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将接近所述预设中心点,且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相距所述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二中心点;
继续针对所述第二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确定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未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M中心点;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将第M-1中心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中心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出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不小于所述预设带宽时,完成测试认证。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基于预设谐振频率范围,针对预设中心点测试用于实现通过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频率设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时,增大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直至达到所述预设带宽,得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
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设中心点和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目标中心点,完成测试认证;所述目标中心点用于实现与所述目标读取器之间的近场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所述预设中心点,在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超过预设盲区大小时,减小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的最大谐振频率重新进行盲区测试,直至测出不超过所述预设盲区大小的目标盲区区域,得到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当所述测出的盲区区域的大小不超过所述预设盲区大小时,将所述预设谐振频率范围确定为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具体用于以所述预设中心点为基准,基于第一预设步长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远距离中心点;基于所述远距离中心点和第二预设步长,按照所述中心点挪动最小原则,测试出所述目标中心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预设中心点距离所述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一组测试点;针对所述第一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所述第一组测试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均未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确定远离所述预设中心点,与所述第一组测试点对应相距所述第一预设步长的第二组测试点;继续针对所述第二组测试点中的每一个测试点,分别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获得第N组测试点,并从所述第N组测试点中测试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测试点,确定为所述远距离中心点;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具体用于将接近所述预设中心点,且与所述远距离中心点相距所述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一中心点;针对所述第一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当所述第一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时,将接近所述预设中心点,且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相距所述第二预设步长的点确定为第二中心点;继续针对所述第二中心点,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直至确定出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范围内未通过所述目标读取器盲区测试的第M中心点;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将第M-1中心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中心点。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范围的带宽不小于所述预设带宽时,完成测试认证。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测试认证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193435.1A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881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3435.1A CN110881180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3435.1A CN110881180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1180A true CN110881180A (zh) 2020-03-13
CN110881180B CN110881180B (zh) 2023-06-20

Family

ID=6973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3435.1A Active CN110881180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8118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6721A (zh) * 2011-12-12 2013-06-19 苹果公司 用于测试射频功率放大器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20767A1 (ja) * 2012-08-03 2014-02-06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通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4038254A (zh) * 2013-03-07 2014-09-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nfc设备中谐振频率的方法、nfc设备和电子系统
CN204928839U (zh) * 2015-07-01 2015-12-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确定近场通信移动终端射频中心点的装置及射频测试系统
US20160037286A1 (en) * 2014-08-01 2016-02-04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Radio-Frequency Testing on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Circuitry
CN105911365A (zh) * 2016-06-18 2016-08-31 南京先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波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
US20170164289A1 (en) * 2015-12-03 2017-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cting narrow band signals in wide-band interferen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6721A (zh) * 2011-12-12 2013-06-19 苹果公司 用于测试射频功率放大器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20767A1 (ja) * 2012-08-03 2014-02-06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通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4038254A (zh) * 2013-03-07 2014-09-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nfc设备中谐振频率的方法、nfc设备和电子系统
US20160037286A1 (en) * 2014-08-01 2016-02-04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Radio-Frequency Testing on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Circuitry
CN204928839U (zh) * 2015-07-01 2015-12-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确定近场通信移动终端射频中心点的装置及射频测试系统
US20170164289A1 (en) * 2015-12-03 2017-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cting narrow band signals in wide-band interference
CN105911365A (zh) * 2016-06-18 2016-08-31 南京先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波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IM W. C. BROWN等: "Evaluating the eavesdropping range of varying magnetic field strengths in NFC standards", 《2013 7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EUCAP)》 *
曾维鋆等: "基于LPC54102的射频卡读写器设计", 《电子制作》 *
高一维等: "NFC端到端兼容性测试研究", 《电信科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1180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169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power
US20170154327A1 (en) Mobile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70112934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8650671B (zh) 建立蓝牙连接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与系统
CN105680176A (zh) 一种天线性能优化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45042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US1011707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100451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KR102505254B1 (ko)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3402011A (zh) 一种蓝牙设备匹配方法、蓝牙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14531172A (zh) 一种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490992A (zh) 一种二维码的验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881180A (zh) 一种测试认证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JP6355350B2 (ja) 携帯通信端末、および携帯通信端末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N103249118A (zh) 一种选择无线接入点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7466087B (zh) 一种网络搜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449098B (zh) 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577301A (zh) 一种测试方法及检测终端
WO2019095167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5930004B (zh) 终端使用模式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243693A (zh) 一种终端
CN11097127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94259A (zh)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177159A1 (zh) 选择天线的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243359B (zh) 基于3g/4g模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