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5889B - 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5889B
CN110865889B CN201810981488.9A CN201810981488A CN110865889B CN 110865889 B CN110865889 B CN 110865889B CN 201810981488 A CN201810981488 A CN 201810981488A CN 110865889 B CN110865889 B CN 1108658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information
class
associated information
st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14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5889A (zh
Inventor
张溪梦
叶玎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sh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ao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ao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ao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814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58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5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5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5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5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2Event management; Broadcasting; Multicasting; Not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组件的源码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得到关联信息集合,关联信息包括方法名、参数信息、所在类的全名,参数信息包括参数类型和参数顺序;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在获取到待传递事件时,根据构建的第一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该实施方式实现了组件间的事件传递。

Description

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开发安卓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安卓应用的代码量也越来越多。所有代码强耦合在一起会导致后续难修改、编译和调试整个安卓应用,影响安卓应用的开发效率,也会增加后期的维护成本。
组件化开发的思想是将安卓应用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可以看作是一个组件。在安卓应用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单独开发和调试各组件,最后可以将各组件统一合并为一个安卓应用。
现有的组件化开发安卓应用的解决方案一般是调整安卓应用的开发架构,按照功能业务将安卓应用拆分为多个组件。但是现有的解决方案中各组件之间并不是完全的代码隔离,仍具有一定程度的代码依赖。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组件的源码;分析源码,获取源码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得到关联信息集合,其中,关联信息包括方法名、参数信息、所在类的全名,全名包括包名和类名,参数信息包括参数类型和参数顺序;针对得到的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其中,事件处理方法用于接收待传递事件并执行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响应于获取到待传递事件,确定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根据构建的第一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静态事件类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在静态事件类中包括以有目标注解的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根据构建的第二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静态事件类,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静态事件类执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件间传递事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组件的源码;分析单元,被配置成分析源码,获取源码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得到关联信息集合,其中,关联信息包括方法名、参数信息、所在类的全名,全名包括包名和类名,参数信息包括参数类型和参数顺序;事件处理方法生成单元,被配置成针对得到的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其中,事件处理方法用于接收待传递事件并执行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对应关系构建单元,被配置成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参数信息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获取到待传递事件,确定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执行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构建的第一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对应关系构建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静态事件类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在静态事件类中包括以有目标注解的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执行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构建的第二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静态事件类,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静态事件类执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持组件化开发安卓应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包,该安卓应用的组件间不添加依赖,该软件开发工具包包括:事件处理模块,被配置成通过如权利要求1或2描述的方法实现安卓应用的组件间的事件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卓应用中存在多个进程;以及上述软件开发工具包还包括:多进程处理模块,被配置成采用安卓接口定义语言AIDL实现进程间的数据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件开发工具包还包括打包模块,打包模块被配置成:获取待打包的组件;解析待打包的组件的配置文件,确定待打包的组件的打包形式;根据确定的待打包的组件的打包形式对待打包的组件进行打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件开发工具包还包括:异常处理模块,被配置成按照预设的降级策略来实现异常处理。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分析源码获取其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以得到关联信息集合,关联信息包括方法名、参数信息、所在类的全名,全名包括包名和类名,参数信息包括参数类型和参数顺序,针对每个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事件处理方法用于接收待传递事件并执行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有注解的、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在获取到待传递事件时,在上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然后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从而实现组件间的事件传递。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支持组件化开发安卓应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包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支持组件化开发安卓应用的软件工具包支持的、组件化开发的安卓应用的一个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组件间传递事件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的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或组件间传递事件的装置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服务器102和网络103。网络103用以在终端设备101和服务器102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3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终端设备101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例如网页浏览器应用、购物类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娱乐类应用等。服务器102可以是支持终端设备101上的某一应用的后端服务器。终端设备101上安装的客户端应用通过网络103与服务器102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
终端设备101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终端设备101为硬件时,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安装应用程序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终端设备101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电子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102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2执行,相应地,组件间传递事件的装置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5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也可以由安装于终端设备101中用于为终端设备上101的应用程序提供支持的软件开发工具包执行,相应地,组件间传递事件的装置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101中。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该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组件的源码。
在本实施例中,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为图1中终端设备101上的应用提供支持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可以首先获取组件的源码。组件通常可以指将一个大的软件系统按照一定的拆分方式所拆分成的多个部分。具体地,组件可以是模块、资源、软件包等。
例如,在一个客户端应用中,可以将客户端应用从业务逻辑角度进行拆分,每一个业务功能都可以实现为一个组件。举例来说,对于一个购物类的应用,可以划分为购物车组件、收银台组件、用户管理组件等。
步骤202,分析源码,获取源码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得到关联信息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源码进行分析以得到源码中每个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例如,可以通过遍历源码,获取其中每个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其中,关联信息可以包括方法名、参数信息、所在类的全名,全名可以包括包名和类名,参数信息包括参数类型和参数顺序。
注解通常是一种代码级别的说明,可以声明在包、类、字段、方法、局部变量、方法等前面,用以说明和注释,但不会直接影响到程序的语义。注解的形式一般为“@注解名”。目标注解可以是上述执行主体预先指定的注解。
步骤203,针对得到的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事件处理方法可以用于接收待传递事件并执行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具体地,可以生成一个全局的事件处理接口或事件处理类。在事件处理接口或事件处理类中可以声明有事件分发方法。事件分发方法可以用来完成根据不同的关联信息执行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的功能。同时,可以修改有注解的非静态方法所在的类,使得该类继承上述事件处理接口或事件处理类。
步骤204,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对于新创建的、有目标注解的非静态方法所在的类的对象,可以动态建立新创建的对象与对象所属的类中的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可以预先定义一个全局的事件注册类,在该事件注册类中声明注册方法。注册方法可以用来完成在新创建对象时,动态建立新创建的对象与对象所属的类中的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功能。
应该可以理解,上述事件处理类和事件注册类可以是同一个类,也可以是不同的类。
步骤205,响应于获取到待传递事件,确定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根据构建的第一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在触发事件传递时,可以先通过所使用的程序语言所提供的参数信息获取方法得到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之后,可以在上述动态创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进行查找,得到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之后,可以根据查找到的关联信息进行匹配得该关联信息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并执行,从而完成事件传递。
具体地,在得到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之后,可以直接调用上述事件分发方法,从而可以根据关联信息找到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以接收代传递的事件并由查找到的对象执行,从而完成事件传递。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生成以该方法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动态创建各个有目标注解的方法所在的类新建的对象与方法的关联信息的对应关系,从而在触发事件传递时,可以根据待传递的时间的参数信息在对应关系中查找到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从而能够直接调用事件处理方法以完成事件传递,和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反射创建对象以完成事件传递的方式相比,提升了完成事件传递的效率。
进一步参考图3,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300。该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的流程3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组件的源码。
步骤302,分析源码,获取源码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得到关联信息集合。
步骤303,针对得到的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
步骤304,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执行下述步骤305和306,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执行下述步骤307和308。
步骤305,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306,响应于获取到待传递事件,确定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根据构建的第一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
上述步骤301-303、305和306的具体的相关执行过程可参考图2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5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7,构建静态事件类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创建静态处理类与各个有目标注解的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在上述静态事件类中包括以有目标注解的静态方法所在类的类名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
具体地,对于有目标注解的静态方法所在的类,可以在运行前期,先生成上述静态事件类,可以使得该静态事件类继承上述事件处理接口或事件处理类,从而在该静态事件类中重写上述事件分发方法。重写的事件分发方法可以用来完成根据不同的静态方法所在的类的类名执行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非静态方法和静态方法的处理过程,将针对非静态方法和静态方法建立的对应关系分别命名为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应当可以理解,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并不构成对对应关系的特殊限定。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可以一起存储,例如,可以共同存放于同一个对应关系表中。
步骤308,响应于获取到待传递事件,确定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根据构建的第二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静态事件类,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静态事件类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在触发事件传递时,可以先通过所使用的程序语言所提供的参数信息获取方法得到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之后,可以在上述创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查找到待传递的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静态事件类和关联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查找到的关联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该关联信息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并执行,从而完成事件传递。
具体地,在得到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静态事件类之后,可以直接调用上述事件分发方法,从而可以根据关联信息找到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以接收代传递的事件并由静态事件类执行,从而完成事件传递。
从图3中可以看出,与图2对应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信息推送方法的流程300突出了在实现有目标注解的非静态方法对应的事件传递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生成包括有事件处理方法的静态事件类,并在运行过程中,构建静态事件类与各有目标注解的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的对应关系,从而在触发事件传递时,能够根据对应关系直接调用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从而实现了对静态方法的事件传递的支持。
下面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支持组件化开发安卓应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包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结构示意图400。如图4所示,支持组件化开发安卓应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包401,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包括事件处理模块402,被配置成通过如上述实施例2或3所描述的方法来实现安卓应用的组件间的事件传递。
进一步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的支持组件化开发安卓应用的软件工具包支持的、组件化开发的安卓应用的一个示例性系统架构图500。如图5所示,组件化开发的安卓应用的系统架构中包括安卓应用主工程501,可以只用于初始化配置、发布应用配置等操作,不需要负责任何具体的业务逻辑。根据不同的业务逻辑,可以将系统拆分为不同的业务组件,如图5中的组件502、组件503、组件504、组件505等,每个业务组件可以实现一种业务逻辑,各个业务组件之间互相独立,不需要添加代码依赖。进一步地,对于一些公共使用的工具类,如图5中的资源、日志、网络、数据库等可以实现为不同的功能组件。对于组件化开发的安卓应用的各组件之间可以借助软件开发工具包506实现如上述实施例2或3所描述的方法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安卓应用中存在多个进程时,上述软件开发工具包401还可以包括多进程处理模块402,被配置成采用安卓接口定义语言AIDL实现进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基于AIDL的多进程通信是目前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软件开发工具包401还可以包括打包模块403,被配置成获取待打包的组件;解析待打包的组件的配置文件,确定待打包的组件的打包形式;根据确定的待打包的组件的打包形式对待打包的组件进行打包。
其中,上述软件开发工具包可以提供添加待打包组件的接口,从而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所提供的接口任意选择要打包的组件。进一步地,还可以解析各组件的配置文件中的、用以声明打包形式的变量,从而确定各组件的打包形式。其中,打包形式包括如application、library等。其中,打包形式为application的组件可以作为一个可运行的应用进行打包,打包形式为library组件可以作为一个可以调用的库进行打包。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软件开发工具包401还可以包括异常处理模块,被配置成按照预设的降级策略来实现异常处理。其中,降级策略可以是预先根据实际的需求设定的。例如,降级策略可以包括事件类型检查,并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执行不同的操作等。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支持组件化开发安卓应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可以支持安卓应用的组件间完全的代码隔离,从而不仅方便与开发人员独立开发各组件,也便于之后可以任意组合不同的组件进行编译、调试、运行或打包等。进一步地,也会便于后续的应用维护,降低维护成本。
进一步参考图6,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提供了组件间传递事件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件间传递事件的装置600包括获取单元601、分析单元602、事件处理方法生成单元603、对应关系构建单元604、参数信息确定单元605和执行单元606。其中,获取单元601,被配置成获取组件的源码;分析单元602,被配置成分析源码,获取源码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得到关联信息集合,其中,关联信息包括方法名、参数信息、所在类的全名,全名包括包名和类名,参数信息包括参数类型和参数顺序;事件处理方法生成单元603,被配置成针对得到的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其中,事件处理方法用于接收待传递事件并执行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对应关系构建单元604,被配置成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参数信息确定单元605,被配置成响应于获取到待传递事件,确定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执行单元606,被配置成根据构建的第一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组件间传递事件的装置600中:取单元601、分析单元602、事件处理方法生成单元603、对应关系构建单元604、参数信息确定单元605和执行单元606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图2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3、步骤204和步骤205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对应关系构建单元604进一步被配置成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静态事件类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在静态事件类中包括以有目标注解的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上述执行单元606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构建的第二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静态事件类,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静态事件类执行。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分析单元分析获取单元获取的源码,获取其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以得到关联信息集合,关联信息包括方法名、参数信息、所在类的全名,全名包括包名和类名,参数信息包括参数类型和参数顺序,事件处理方法生成单元针对每个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事件处理方法用于接收待传递事件并执行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对应关系构建单元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有注解的、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执行单元在获取到待传递事件时,在上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与参数信息确定单元确定的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然后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从而实现组件间的事件传递。
下面参考图7,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700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系统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单元、分析单元、事件处理方法生成单元、对应关系构建单元、参数信息确定单元和执行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组件的源码的单元”。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组件的源码;分析源码,获取源码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得到关联信息集合,其中,关联信息包括方法名、参数信息、所在类的全名,全名包括包名和类名,参数信息包括参数类型和参数顺序;针对得到的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其中,事件处理方法用于接收待传递事件并执行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在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响应于获取到待传递事件,确定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根据构建的第一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包括:
获取组件的源码;
分析所述源码,获取所述源码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得到关联信息集合,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方法名、参数信息、所在类的全名,所述全名包括包名和类名,所述参数信息包括参数类型和参数顺序;
针对得到的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其中,所述事件处理方法用于接收待传递事件并执行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
在所述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所述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
响应于获取到待传递事件,确定所述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根据构建的第一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
在所述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所述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静态事件类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在所述静态事件类中包括以有目标注解的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
响应于获取到待传递事件,确定所述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根据构建的第二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静态事件类,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静态事件类执行。
2.一种组件间传递事件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组件的源码;
分析单元,被配置成分析所述源码,获取所述源码中有目标注解的方法的关联信息,得到关联信息集合,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方法名、参数信息、所在类的全名,所述全名包括包名和类名,所述参数信息包括参数类型和参数顺序;
事件处理方法生成单元,被配置成针对得到的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生成以该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其中,所述事件处理方法用于接收待传递事件并执行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
对应关系构建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所述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非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该关联信息对应的方法所在类的对象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
参数信息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获取到待传递事件,确定所述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
执行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构建的第一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对象,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对象执行;
所述对应关系构建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在所述源码的运行过程中,针对所述关联信息集合中的、对应的方法为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构建静态事件类与该关联信息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在所述静态事件类中包括以有目标注解的静态方法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
所述执行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构建的第二对应关系查找与待传递事件的参数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和静态事件类,查找以查找到的关联信息为执行条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并由确定的静态事件类执行。
3.一种支持组件化开发安卓应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包,所述安卓应用的组件间不添加依赖,所述软件开发工具包包括:
事件处理模块,被配置成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实现所述安卓应用的组件间的事件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其中,所述安卓应用中存在多个进程;以及
所述软件开发工具包还包括:
多进程处理模块,被配置成采用安卓接口定义语言AIDL实现进程间的数据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其中,所述软件开发工具包还包括打包模块,所述打包模块被配置成:
获取待打包的组件;
解析所述待打包的组件的配置文件,确定所述待打包的组件的打包形式;
根据确定的待打包的组件的打包形式对待打包的组件进行打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其中,所述软件开发工具包还包括:
异常处理模块,被配置成按照预设的降级策略来实现异常处理。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CN201810981488.9A 2018-08-27 2018-08-27 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8658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1488.9A CN110865889B (zh) 2018-08-27 2018-08-27 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1488.9A CN110865889B (zh) 2018-08-27 2018-08-27 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5889A CN110865889A (zh) 2020-03-06
CN110865889B true CN110865889B (zh) 2023-07-04

Family

ID=69651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1488.9A Active CN110865889B (zh) 2018-08-27 2018-08-27 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58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6975B (zh) * 2020-04-29 2021-07-16 五八有限公司 事件调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0540A (zh) * 2020-08-04 2020-11-1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015394B (zh) * 2020-08-27 2024-02-2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安卓功能模块开发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199092B (zh) * 2020-09-17 2024-03-15 上海硬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的开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63810A (zh) * 2020-12-08 2021-03-09 佳讯飞鸿(北京)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事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79061A (zh) * 2020-12-17 2021-03-30 青岛以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卓组件间数据传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625998B (zh) * 2021-08-10 2023-11-03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7366A (zh) * 2016-02-16 2016-07-2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组件关系的安卓软件可视化安全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5620B2 (en) * 2014-02-20 2016-11-01 Denice M. HENSON Dynamic event notification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7366A (zh) * 2016-02-16 2016-07-2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组件关系的安卓软件可视化安全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5889A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5889B (zh) 组件间传递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US115505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unning applet
US10353702B2 (en) Source code element signatures
CN110543297B (zh) 用于生成源码的方法和装置
US9684493B2 (en) R-language integration with a declarative machine learning language
CN113778848A (zh) 测试代码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介质
CN114115904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36469A (zh) 网站前端开发方法和设备
CN113419740A (zh) 程序数据流的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06904B (zh) 漏洞在线修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77342B (zh) 一种项目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806434B2 (en) Dynamically configuring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US9384120B2 (en) Testing of transaction tracking software
US10684873B2 (en) Efficient data decoding using runtime specialization
US11429358B2 (en) Representing asynchronous state machine in intermediate code
CN114116509A (zh) 程序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92311A (zh) 字段搜索方法、字段搜索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720660B2 (en) Binary interface instrumentation
CN111694729A (zh)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452208B (zh) 变更交易码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056317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25226B1 (en) Data flow retyping for func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s
US20230083849A1 (en) Parsing tool for optimizing code for deployment on a serverless platform
CN115964050A (zh) 一种用户自定义函数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17435276A (zh) 浏览器页面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8

Address after: Room 1601, 13th Floor, Unit 1, Building 8, Xiaoyun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7, Chin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ish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F, Block B, Baoneng Center, No. 10, Futong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Gao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