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9051B - 热保护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 - Google Patents

热保护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9051B
CN110859051B CN201880013477.XA CN201880013477A CN110859051B CN 110859051 B CN110859051 B CN 110859051B CN 201880013477 A CN201880013477 A CN 201880013477A CN 110859051 B CN110859051 B CN 110859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ead
terminal
thermally protected
var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34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9051A (zh
Inventor
宋东健
陆利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ttelfus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ttelfus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ttelfus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ttelfuse Electron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59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9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9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9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74Switches in which only the opening movement or only the closing movement of a contact is effected by heating or cooling
    • H01H37/76Contact member actuated by melting of fusible material, actuated due to burning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or due to explosion of explosive material
    • H01H37/761Contact member actuated by melting of fusible material, actuated due to burning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or due to explosion of explosive material with a fusible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1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voltage responsive, i.e. varistors
    • H01C7/12Overvoltage protection resistors
    • H01C7/126Mean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excessive pressure or for disconnecting in case of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74Switches in which only the opening movement or only the closing movement of a contact is effected by heating or cooling
    • H01H37/76Contact member actuated by melting of fusible material, actuated due to burning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or due to explosion of explosive material
    • H01H37/761Contact member actuated by melting of fusible material, actuated due to burning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or due to explosion of explosive material with a fusible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ed circuit
    • H01H2037/762Contact member actuated by melting of fusible material, actuated due to burning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or due to explosion of explosive material with a fusible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ed circuit using a spring for opening the circuit when the fusible element m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题为“热保护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本文提供一种热保护的变阻器(TPV)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变阻器主体,其中热电极沿第二侧设置。第一引线电连接到第一侧,并且第二引线电连接到热电极。TPV装置还可以包括直接联接到变阻器主体的第二侧的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壳体和弹簧元件,弹簧元件具有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端部和联接到壳体的侧壁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可以包括第一端子,并且第二端部可以包括第三引线。端子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热电极与壳体的基部之间的内部电极,内部电极能够操作以保持与弹簧元件的直接物理接触。

Description

热保护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保护电气和电子电路及设备免受功率骤增,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热致动而断开连接的热保护的变阻器。
背景技术
过电压保护装置用于保护电子电路和部件不会因过电压故障状况而损坏。这些过电压保护装置可包括连接在待保护的电路和地线之间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MOV)。MOV具有特定的电流-电压特性,该特性允许它们用于保护此类电路免受严重的电压浪涌。通常,这些装置利用弹簧元件,弹簧元件可在异常状况期间熔化而形成开路。具体地,当将大于标称电压或阈值电压的电压施加到装置时,电流流过MOV,该MOV产生热。这导致连接元件熔化。一旦链路融化,就产生开路,从而防止MOV着火。
然而,这些现有的电路保护装置没有提供从MOV到弹簧元件的有效热传递,从而延迟了响应时间,并且使MOV经受周期性的瞬态电压和过电压状况,这施加进一步的电应力。由于这些应力,MOV趋于随时间推移而劣化,从而导致更高的泄漏电流。在其电气寿命终止时,MOV趋向于有严重的故障。寿命终止故障以各种形式出现。由瞬态电压过高而导致的碎裂引起的故障是一种类型的寿命终止故障。另一种故障类型是由MOV的劣化和/或持续的异常过电压状况引起的热失控。在部分地由于上述电应力而持续过电压或热失控的情况下,使用热断开连接来断开所述装置。期望使热断开连接的机构非常接近MOV盘,使得热响应时间尽可能的快。因此,热断开连接MOV的目的是在经受导致热失控的状况时提供相对良性的故障。
尽管目前可获得热保护的变阻器,但当前可获得的热断开连接的变阻器包括复杂的组件并且制造成本高。已知的热保护的变阻器的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们是一次性使用的部件,一旦触发了热断开连接,就必须更换这些部件。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可易于维护和维修的有效构造的变阻器,其用于保护敏感的电气电路和设备免受异常瞬态过电压的影响。就这些考虑和其它考虑而言,提供了当前的改进。
发明内容
根据一种方法的TPV装置可以包括:变阻器主体,变阻器主体包括第一侧;和热电极,热电极沿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置,其中第一引线电连接到第一侧并且第二引线电连接到热电极。TPV装置还可以包括直接联接到变阻器主体的第二侧的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可以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侧壁和基部;和弹簧元件,弹簧元件具有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端部和联接到壳体的侧壁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可以包括第一端子,并且第二端部可以包括第三引线。端子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热电极与壳体的基部之间的内部电极,内部电极能够操作以保持与弹簧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直接物理接触,其中第一引线、第二引线和第三引线各自直接物理地固定到壳体,并且其中第一引线、第二引线和第三引线沿同一平面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TPV设备可以包括:变阻器主体,变阻器主体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和热电极,热电极沿变阻器主体的第二侧设置。TPV设备还可以包括电连接到第一侧的第一引线和电连接到热电极的第二引线。TPV设备还可以包括直接联接到变阻器主体的第二侧的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侧壁和基部;和弹簧元件,弹簧元件具有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端部和联接到壳体的侧壁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包括第一端子,并且第二端部包括第三引线。TPV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热电极与壳体的基部之间的内部电极,内部电极能够操作以保持与弹簧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直接物理接触,其中第一引线、第二引线和第三引线直接联接到壳体,并且其中第一引线、第二引线和第三引线各自包括沿同一平面延伸的相邻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案的TPV装置可以包括:变阻器主体,变阻器主体包括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和热电极,热电极沿变阻器主体的第二侧设置。第一引线可以电连接到第一侧,并且第二引线电连接到热电极。TPV装置还可以包括直接联接到变阻器主体的第二侧的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侧壁和基部;和弹簧元件,弹簧元件具有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端部和联接到壳体的侧壁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包括第一端子,并且第二端部包括第三引线。端子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基部中的开口内的内部电极,内部电极能够操作以经由热连接材料保持与弹簧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直接物理接触,其中壳体包括能够操作以将内部电极固定到壳体的突片。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迄今为止所公开的被设计用于其原理的实际应用的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方法,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TPV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1的TPV装置的端子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TPV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3的TPV装置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包括壳体盖的TPV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TPV装置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6的TPV装置的分解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6的TPV装置的壳体的特写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6的TPV装置的内部电极的透视图。
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附图仅是表示,而非旨在描画本公开的具体参数。附图旨在描绘本公开的典型实施方案,因此不应被认为限制范围。在附图中,类似的标记表示类似的元件。
此外,为了说明清楚,一些附图中的某些元件可省略或不按比例示出。此外,为清楚起见,在某些附图中可省略一些参考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更充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系统/电路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方案。相反,这些实施方案被提供以使得使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系统和方法的范围。
为了方便和清楚起见,本文将使用诸如“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竖直”、“水平”、“横向”和“纵向”的术语,以描述各种部件及其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取向。所述术语将包括具体提及的词语、其派生词和类似含义的词语。
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明确地叙述了这种排除,否则以单数形式叙述并且前边冠以词语“一”或“一个”的元件或操作应被理解为不排除多个元件或操作。此外,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引用不旨在被解释为排除存在也包括所述特征的其它实施方案。
此外,在以下描述和/或权利要求中,术语“在...上”、“覆盖在...上”、“设置在...上”和“在...之上”可以用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在...上”、“覆盖在...上”、“设置在...上”和“在...之上”可用于指示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彼此直接物理接触。然而,“在...上”、“覆盖在...上”、“设置在...上”和“在...之上”也可以表示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彼此不直接接触。例如,“在...之上”可以表示一个元件在另一个元件上方但不彼此接触,并且可以在两个元件之间具有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此外,术语“和/或”可以表示“和”,它可以表示“或”,它可以表示“排他性的或”,它可以表示“一个”,它可以表示“一些、但不是全部”,它可以表示“都不”,和/或也可以表示“两者都”,但是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此方面。
如本文将描述的,提供了一种热保护的变阻器(TPV)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变阻器主体,其中沿第二侧设置热电极。第一引线电连接到第一侧,并且第二引线电连接到热电极。TPV装置还可以包括直接联接到变阻器主体的第二侧的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壳体和弹簧元件,弹簧元件具有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端部和联接到壳体的侧壁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可以包括第一端子,并且第二端部可以包括第三引线。端子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热电极与壳体的基部之间的内部电极,内部电极能够操作以保持与弹簧元件的直接物理接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热连接材料连接弹簧元件和内部电极。在过电流状况期间,热连接材料在高于熔点时熔化并流动,从而在内部电极与弹簧元件之间产生绝缘间隙。
如本文将显而易见的,本公开的TPV装置可通过使用与弹簧端子联接的陶瓷保险丝形成高度可靠的开路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即高成本和低可靠性)。在由异常过电压状况引起的过热事件期间,TPV装置可以保护电路免受损坏。
现在转到图1至图2,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用于与电气电路一起使用的TPV组件/装置10。如图所示,TPV装置10包括变阻器主体12,在该实施方案中,变阻器主体12具有总体由外周边13限定的矩形或立方体形状。变阻器主体12包括第一侧16和沿第二侧20设置的热电极18。第一引线21电连接到第一侧16,而第二引线22电连接到热电极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热电极18是陶瓷、银、铜、铝或铜加铝的金属化层。可以使用高温焊料将第一引线21和第二引线22固定到相应的第一侧16和第二侧20。虽然未示出,但是TPV装置10可以被保形环氧树脂或其它高绝缘材料封闭/包围。
TPV装置10还可包括联接到变阻器主体12的端子组件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子组件24包括具有侧壁28和基部30的壳体26,其中侧壁28总体围绕壳体26的周边延伸。侧壁28和基部30限定其中容纳弹簧元件35的中心腔32。弹簧元件35包括设置在壳体26内的第一端部36和延伸到壳体26外部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表示第三引线23。弹簧元件35的第一端部36能够经由内部电极40和可选的热连接元件42(例如,焊料)与热电极18连接,当热连接元件42低于熔点时,热连接元件42将弹簧元件35联接到内部电极40。如果热连接元件42超过熔点,例如在过电压状况下,弹簧元件35将沿由箭头43表示的方向与内部电极40分离并移动远离,从而使得第三引线23与功率源断开连接。内部电极40可以通过焊料(例如,高温焊料)直接物理地电连接到热电极18,以快速地将热传递到热连接元件42。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内部电极40是延伸穿过壳体26的侧壁28的开口29的端子夹。如图2中最佳所示,端子夹可以包括两个大致平坦的部分31和33,它们彼此平行或基本平行地延伸。平坦部分31、33连接在端子夹的封闭端。端子夹可以被凹入到壳体26的基部30中的槽或凹口48接收。一旦固定到壳体26,端子夹沿着壳体26的基部30的前表面37和后表面39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引线21、第二引线22和第三引线23各自直接物理地固定到壳体26。例如,第一引线可以压配合到槽52中,第二引线22可以压配合到槽47中,并且第三引线23可以压配合到槽49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槽52、47和49中的每个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摩擦元件或脊以有助于在其中保持引线。此外,壳体26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突片51以用于接合至少第二引线22和第三引线23。
如图所示,第一引线21、第二引线22和第三引线23中的每个包括至少部分地沿同一平面(例如,沿x-y平面)延伸的相邻部分。例如,第一引线21、第二引线22和第三引线23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二端部中的每个从端子组件24的壳体26延伸。第二端部中的每个沿同一平面彼此平行延伸。沿同一平面并列设置的引线的第二端部中的每个允许更容易地放置在PCB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壳体26可包括从基部30和从侧壁28延伸的侧部50。如图所示,侧部50从基部30垂直地或基本上垂直地延伸。侧部50可以包括接收第一引线21的槽52。槽52可以从壳体26的第一侧54延伸到壳体26的第二侧56。槽52可以接收第一引线21的中心部分58。中心部分58和槽52可以(例如,沿着z轴)具有足够的长度以容纳不同厚度的变阻器主体,因此涵盖一个盘尺寸平台的所有电压额定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心部分58可以例如沿着壳体26的周边13在变阻器主体12的侧面的下方或沿着变阻器主体12的侧面延伸。
现在转到图3至图4,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用于与电气电路一起使用的热保护的变阻器(TPV)装置100。如图所示,TPV装置100包括变阻器主体112,在该实施方案中,变阻器主体112具有总体由外周边113限定的矩形或立方体形状。变阻器主体112包括第一侧116和沿第二侧120设置的热电极118。第一引线121电连接到第一侧116,而第二引线122电连接到热电极1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热电极118是陶瓷、银、铜、铝或铜加铝的金属化层。可以使用高温焊料将第一引线121和第二引线122固定到相应的第一侧116和第二侧120。
TPV装置100还可包括联接到变阻器主体112的端子组件1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子组件124包括具有侧壁128和基部130的壳体126,其中侧壁128总体围绕壳体126的周边延伸。侧壁128和基部130限定其中容纳弹簧元件135的中心腔132。弹簧元件135包括设置在壳体126内的第一端部136和延伸到壳体126外部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表示第三引线123。弹簧元件135的第一端部136能够经由内部电极140和可选的热连接元件(未示出)与热电极118连接,当热连接元件低于熔点时,热连接元件将弹簧元件135联接到内部电极140。如果热连接元件超过熔点,例如在过电压状况下,弹簧元件135将与内部电极140分离并移动远离,从而使第三引线123与功率源断开连接。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内部电极140包括延伸穿过壳体126的基部130中的开口155(图4)的端子突片153。内部电极140可以包括直接物理地电联接到热电极118的电极部分15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子突片153可以从电极部分157垂直地或基本垂直地延伸。虽然未示出,但是TPV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围绕变阻器主体112和端子组件124的保形环氧树脂或其它高绝缘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引线121、第二引线122和第三引线123各自直接物理地固定到壳体126。此外,第一引线121、第二引线122和第三引线123中的每个至少部分地沿同一平面延伸。例如,如图所示,第一引线121、第二引线122和第三引线123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二端部中的每个从端子组件124的壳体126延伸。第二端部中的每个沿同一平面彼此平行延伸。沿同一平面并列设置的引线的第二端部中的每个允许更容易地放置在PCB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壳体126可以包括从基部130和从侧壁128延伸的侧部150。如图所示,侧部150从基部130垂直地或基本垂直地延伸。侧部150可以包括接收第一引线121的槽152。槽152可以从壳体126的第一侧154延伸到壳体126的第二侧156。槽152可以接收第一引线121的中心部分158。中心部分158可以(例如,沿z轴)具有选择为适应不同厚度的变阻器主体的长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心部分158可以例如沿着壳体126的周边113在变阻器主体112的侧面的下方或沿着变阻器主体112的侧面延伸。
如图5所示,TPV装置100(以及图1至图2的TPV装置10)还可以包括盖160。盖160可通过从壳体126的基部延伸的一组销162联接到壳体126。盖160配合地接合壳体126的侧壁128,以在其中完全封闭弹簧元件。在一些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盖160仅封闭弹簧元件,而第一引线121和第二引线122保持位于壳体126的周边113之外而不被覆盖。一旦盖160就位,TPV装置100就可以涂覆有保形环氧树脂或其它高绝缘材料。
现在转到图6至图7,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TPV装置200。TPV装置200可以包括先前关于以上TPV装置10和TPV装置100描述的任何特征,并且因此,为了简洁起见,可能不被详细描述。如图所示,TPV装置200还可包括联接到变阻器主体212(图6)的端子组件2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端子组件224包括具有侧壁228和基部230的壳体226,其中侧壁228总体围绕壳体226的周边延伸。侧壁228和基部230限定其中容纳弹簧元件235的中心腔。弹簧元件235包括设置在壳体226内的第一端部236和延伸到壳体226外部的第二端部。弹簧元件235的第一端部236能够经由内部电极240以及可选的热连接元件242(例如,焊料)与热电极218(图6)连接,在热连接元件242低于熔点时,热连接元件242将弹簧元件235联接到内部电极240。如果热连接元件242超过熔点,例如在过电压状况下,弹簧元件235将与内部电极240分离并移动远离。
现在参考图6至图9,将更详细地描述内部电极240。在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内部电极240是延伸穿过壳体226的基部230的开口255的端子夹。内部电极240可包括延伸穿过壳体226的开口255的第一部分257。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部分257与热电极218直接物理地电联接。第一部分257可以通过焊料(例如,高温焊料)连接到热电极。内部电极240还可包括从第一部分257延伸的第二部分259。如图所示,第二部分259可环绕壳体226的侧壁228并与热电极接触。第二部分259可以包括由间隙268分开的一组臂266、26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部分259通过突片265或其它紧固件固定到壳体的侧壁228。例如,突片265延伸穿过间隙268,并且与第二部分259的邻接表面269接合。结果是,内部电极240可以卡入到位。
总结来说,本公开的TPV装置提供弹簧端子,其可响应于过电压事件而快速地与陶瓷热电极断开连接,以向功率源提供开路。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至少以下优点。第一,TPV装置的组装相对简单并且允许自动生产,因此降低了制造成本。第二,由于弹簧元件的配置,TPV装置在异常的过电压状况下具有高的可靠性。第三,由于弹簧元件直接焊接到陶瓷的热金属化层上,所以TPV装置提供对过热的快速响应。第四,由于相同的销配置和轮廓以及由于使用热夹,TPV装置为现有TMOV提供直接替换。第五,一旦弹簧元件在壳体内摆动展开,TPV装置由于长的开路距离而提供稳固的断开连接。第六,一个组装模块可以涵盖一个盘大小的所有额定电压。
虽然已经参考某些方法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公开的领域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多种修改、变型和改变。因此,本公开旨在不限于所描述的方法,而是具有由以下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语言限定的全部范围。虽然已经参考某些方法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多种修改、变型和改变。因此,本公开旨在不限于所描述的方法,而是具有由以下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同物的语言限定的全部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包括:
变阻器主体,所述变阻器主体包括:
第一侧;和
热电极,所述热电极沿着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置,其中第一引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并且第二引线电连接到所述热电极;和
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直接联接到所述变阻器主体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端子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和基部;和
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端部和联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端子,并且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三引线;和
内部电极,所述内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热电极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基部之间,所述内部电极能够操作以保持与所述弹簧元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直接物理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各自直接物理地固定到所述壳体,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沿同一平面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中的每个的第二端部中的每个从所述端子组件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中的每个的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每个沿所述同一平面彼此平行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基部延伸的侧部,其中所述侧部包括接收所述第一引线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其中所述槽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延伸到所述壳体的第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所述壳体还包括:
盖;和
多个销,所述多个销从所述基部延伸,所述多个销能够与所述盖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其中所述内部电极延伸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基部中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其中所述内部电极包括端子夹和端子突片中的一个:端子夹,所述端子夹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基部接合;端子突片,所述端子突片延伸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其中所述端子夹延伸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中的开口,并且其中所述端子夹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基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弹簧元件和所述内部电极接触的热连接材料,其中所述热连接材料在高于熔点时熔化并流动以在所述内部电极与所述弹簧元件之间形成绝缘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其中所述热连接材料是低温焊料。
11.一种热保护的变阻器设备,包括:
变阻器主体,所述变阻器主体包括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和
热电极,所述热电极沿所述变阻器主体的所述第二侧设置;
第一引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并且第二引线电连接到所述热电极;和
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直接联接到所述变阻器主体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端子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和基部;和
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端部和联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端子,并且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三引线;和
内部电极,所述内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热电极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基部之间,所述内部电极能够操作以保持与所述弹簧元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直接物理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直接联接到所述壳体,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各自包括沿同一平面延伸的相邻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中的每个的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每个从所述端子组件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中的每个的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每个沿所述同一平面彼此平行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设备,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基部延伸的侧部,其中所述侧部包括接收所述第一引线的槽,并且其中所述槽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延伸到所述壳体的第二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设备,其中所述内部电极包括端子夹和端子突片中的一个:端子夹,所述端子夹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基部接合;端子突片,所述端子突片延伸穿过所述壳体的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设备,还包括从所述壳体延伸的突片,所述突片能够操作以接合所述端子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设备,其中所述端子夹延伸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中的开口,并且其中所述端子夹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基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设备,其中所述端子夹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和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突片固定到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弹簧元件和所述内部电极接触的热连接材料,其中所述热连接材料在高于熔点时熔化并流动,以在所述内部电极与所述弹簧元件之间形成绝缘间隙。
19.一种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包括:
变阻器主体,所述变阻器主体包括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和
热电极,所述热电极沿所述变阻器主体的所述第二侧设置;
第一引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并且第二引线电连接到所述热电极;和
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直接联接到所述变阻器主体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端子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和基部;和
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端部和联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端子,并且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三引线;和
内部电极,所述内部电极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基部中的开口内,所述内部电极能够操作以经由热连接材料保持与所述弹簧元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直接物理接触,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能够操作以将所述内部电极固定到所述壳体的突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保护的变阻器装置,其中所述内部电极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和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突片固定到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
CN201880013477.XA 2018-06-26 2018-06-26 热保护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 Active CN110859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92866 WO2020000181A1 (en) 2018-06-26 2018-06-26 Thermally Protected Metal Oxide Varis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9051A CN110859051A (zh) 2020-03-03
CN110859051B true CN110859051B (zh) 2023-03-28

Family

ID=68985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3477.XA Active CN110859051B (zh) 2018-06-26 2018-06-26 热保护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9051B (zh)
WO (1) WO20200001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4535A (zh) * 2022-10-14 2024-04-16 东莞令特电子有限公司 热保护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5906Y (zh) * 2002-04-01 2003-02-12 李炬 热保护型压敏电阻器
CN100373727C (zh) * 2004-08-20 2008-03-05 四川康姆逊电磁防护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过热过电压保护器
CN201036098Y (zh) * 2006-12-14 2008-03-12 毛小毛 一种过热保护压敏电阻器
JP4757931B2 (ja) * 2009-05-22 2011-08-24 内橋エステック株式会社 保護素子
JP5981537B2 (ja) * 2011-06-17 2016-08-31 リッテルフュ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熱金属酸化物バリスタ回路保護デバイス
US9520709B2 (en) * 2014-10-15 2016-12-13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having two part ceramic case for metal oxide varistor with isolated thermal cut off
US20200279701A1 (en) * 2016-02-15 2020-09-03 Dongguan Littelfuse Electronics Co., Ltd. Thermal Metal Oxide Varistor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CN107946007B (zh) * 2017-10-12 2020-05-12 爱普科斯电子元器件(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结构的热保护压敏电阻器
CN207529743U (zh) * 2017-11-13 2018-06-22 东莞令特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过热保护结构的压敏电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9051A (zh) 2020-03-03
WO2020000181A1 (en) 2020-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2613B (zh) 小型瞬時電壓突波抑制裝置
TWI518730B (zh) 小型瞬時電壓突波抑制裝置
US9570260B2 (en) Thermal metal oxide varistor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US10148079B2 (en)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US8699198B2 (en) Compact transient voltage surge suppression device
US20170110279A1 (en) Thermal metal oxide varistor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US10062530B2 (en)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CN108701570B (zh) 热金属氧化物变阻器电路保护装置
CN110859051B (zh) 热保护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
CN110024054B (zh) 热保护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
US6980411B2 (en) Telecom circuit protection apparatus
US11410801B2 (en) Thermally protected metal oxide varistor
KR101458720B1 (ko) 열적으로 퓨징되는 mov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회로
CN113725837A (zh) 抵抗瞬态过电压的电气设备和用于检测热失控的变阻器设备
KR101987019B1 (ko) 전력형 온도퓨즈 저항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20569487U (zh) 包括绝缘盘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
CN219916825U (zh) 热保护变阻器及热金属氧化物变阻器及其热切断装置
AU2019100388A4 (en) Protection circuit
CN116936208A (zh) 用于热保护金属氧化物变阻器的热链路
CN113314387A (zh) 抵抗瞬态过电压的电气设备和用于检测热失控的变阻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