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5366A - 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5366A
CN110855366A CN201810946233.9A CN201810946233A CN110855366A CN 110855366 A CN110855366 A CN 110855366A CN 201810946233 A CN201810946233 A CN 201810946233A CN 110855366 A CN110855366 A CN 110855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signal
communication distance
compensation value
frequency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62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杰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462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53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1400 priority patent/WO2020038336A1/zh
Priority to EP19853063.6A priority patent/EP3832909A4/en
Publication of CN110855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5366A/zh
Priority to US17/180,410 priority patent/US20210175969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04B10/251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 H04B10/2513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including a lumped electrical or optical dispersion compensa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48Phase or frequency modulation
    • H04B10/556Digital modulation, e.g.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DPSK] or frequency shift keying [FSK]
    • H04B10/5563Digital frequency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64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8Compensation for non-linear transmitte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3Monitoring or measuring OSNR, BER or 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04B10/251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04B10/251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 H04B10/2513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using pulse shaping at the transmitter, e.g. pre-chirping or dispersion supported transmission [D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发送端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发送端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发送端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循环前缀CP;发送端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本申请不仅可以降低CP的开销,提高系统的速率,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距离补偿不同的色散补偿值,以实现精确补偿链路色散,有效的缓解了光纤色散导致的衰落现象,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如高清视频,3D直播,虚拟现实等)的迅猛发展,对短距离光通信的系统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短距离光通信而言,器件成本和功耗是系统性能的主要考虑因素。目前,在短距离光通信中,应用更多的是直接检测技术。直接检测技术是利用光强度携带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从而接收端在接收到光信号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在短距离光通信中应用直接检测技术时,必须要考虑到光纤色散的问题,即发送端发送的光信号经过光纤传输后到达接收端,光纤传输产生的色散会导致接收端转换后的电信号产生功率衰落。目前常用的解决光纤色散的方法为,发送端针对电信号补偿一个预配置的色散补偿值,然后将经过补偿后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发送给接收端,从而解决光纤色散的问题。
但是在一个发送端与多个接收端进行通信的应用场景中,发送端与不同的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不同,因此产生的色散不同,从而需要的色散补偿值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通信距离补偿相同的色散补偿值,会导致针对发送给某些接收端的信号补偿过度或补偿不足,从而这些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依然会产生功率衰落,严重影响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不仅能够针对不同的传输距离补偿不同的色散值,使得不同的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均不会产生功率衰落,从而可以提高系统性能,而且可以减少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开销。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色散补偿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进行通信,且所述发送端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不同,且所述发送端与所述各所述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包括第一通信距离和第二通信距离,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发送端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所述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
所述发送端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循环前缀CP;
所述发送端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在上述方案中,将发送端到各接收端的通信距离划分为第一通信距离和第二通信距离后,将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对补偿后的信号添加CP后,再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也即,对子载波进行分段补偿色散值。
由于发送端与各接收端的通信距离均包括第一通信距离和第二通信距离,发送端可以针对不同的第一通信距离补偿不同的色散补偿值,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后,再针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光纤色散导致的衰落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容量,降低了误码率,提高了光通信系统的性能,而且可以减小CP的开销。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距离为各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发送端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
其中,第一通信距离则为各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距离减去最小值之后的距离。
在本方案中,第一通信距离通常较小,一般在0-80km之间,而第二通信距离则较大,通常在200-320km之间,由于在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后,将该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因此,CP的长度只需要覆盖第一通信距离的色散所带来的延时即可,因此可以尽可能的减少CP的开销。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若对CP的开销没有要求,也可以将第一通信距离设置为相对较大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发送端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包括:
所述发送端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所述发送端在频域内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在上述方案中,各接收端对应的第一通信距离不同,发送端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出各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从而对子载波进行补偿,由于针对每一个第一通信距离补偿该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值,有效的缓解了光纤色散导致的衰落现象,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可选的,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为频域信号;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循环前缀CP,包括: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频域信号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信号;
所述发送端在所述时域信号上添加所述CP。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仅在补偿了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之后,就对补偿后的信号中添加CP,而且通常第一通信距离较小,由此可以降低CP的开销。
可选的,所述发送端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包括:
所述发送端将添加CP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
所述发送端在频域内对所述频域信号对应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添加CP后的信号为时域信号,因此,发送端首先将添加CP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然后再在频域内对得到的频域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色散补偿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所述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
补偿单元,用于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
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循环前缀CP;
所述补偿单元,还用于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距离为各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发送端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
可选的,所述补偿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在频域内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可选的,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为频域信号;
所述添加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频域信号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信号;
在所述时域信号上添加所述CP。
可选的,所述补偿单元,具体用于:
将添加CP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
在频域内对所述频域信号对应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装置,可以是发送端,也可以是发送端内的芯片,所述发送端或所述芯片具有实现上述各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方式中的色散补偿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所述发送端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所述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包括射频电路,可选地,所述发送端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例如可以是存储器。当所述发送端包括存储单元时,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发送端执行上述各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方式中的色散补偿方法。
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所述收发单元可以是所述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所述处理单元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芯片执行上述各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方式中的色散补偿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可以是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所述发送端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上述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方式的色散补偿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运行,使得所述发送端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色散补偿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色散补偿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发送端通过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该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然后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并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再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由于发送端仅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并不是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整个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号添加CP,这样,不仅可以降低CP的开销,提高系统的速率,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距离补偿不同的色散补偿值,以实现精确补偿链路色散,有效的缓解了光纤色散导致的衰落现象,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三个接收端中每个接收端转换后的电信号的信噪比结果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三个接收端分别对应的信噪比结果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发送端针对三个接收端划分频带的结果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色散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通信距离为80km的接收端分别补偿8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和4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噪比对比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通信距离为40km的接收端分别补偿4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和8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噪比对比图;
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通信距离为80km的接收端分别补偿8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和6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噪比对比图;
图6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通信距离为40km的接收端分别补偿4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和6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噪比对比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DMZM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DMZM的功率调制曲线的示意图;
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QMZM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散补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收端的信噪比结果以及第二接收端的信噪比结果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为第一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以及发送端为第二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示意图;
图12为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接收端对应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的仿真结果对比图;
图13为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接收端对应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的实验结果对比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散补偿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信噪比(英文:signal-to-noise ratio,简称:SNR)是描述信号中有效成分与噪声成分的比例关系参数。
2)共轭信号指模值相等,相位相反的两个信号。
3)系统需求,指系统针对接收端预设的性能要求,该性能要求包括传输容量、信噪比、传输容量范围、信噪比范围等等。如预设传输容量为28Gb/s,当接收端实际的传输容量大于或等于28Gb/s时,则该接收端满足系统需求,反之,则不满足系统需求;或者,预设信噪比13dB,当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大于或等于13dB时,则该接收端满足系统需求,反之,则不满足系统需求。或者,预设传输容量范围为[2,4]Gb/s,当任意两个接收端的传输容量之差在[2,4]Gb/s范围内时,则这两个接收端满足系统需求,反之,则不满足系统需求;或者,预设信噪比范围[0,1]dB,当任意两个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之差在[0,1]dB范围内时,则这两个接收端满足系统需求,反之,则不满足系统需求,等等。
4)本申请中的单元是指功能单元或逻辑单元。其可以为软件形式,通过处理器执行程序代码来实现其功能;也可以为硬件形式。
5)“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上”或“以下”等所描述的范围包括边界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可以应用于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terminal;OLT)和至少两个接收端,其中,发送端与各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不同,图1中以一个发送端与三个接收端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可选的,发送端可以为宽带网络网关控制设备(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接收端可以为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unit;ONU),发送端和OLT通过光纤进行通信,OLT通过光纤与各接收端进行通信。另外,由于BNG到ONU全部是通过光纤进行通信,因此,在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中,可以不用OLT进行信号的转换,由此可以节约成本。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光纤色散会产生功率衰落,在发送端与不同的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不同时,产生功率衰落的情况不一样。
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发送端与OLT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30km,OLT与第一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0,OLT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10km,OLT与第三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0km,也即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30km,发送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40km,发送端与第三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50km,发送端在频率范围为[0,36]GHz的载波包括的多个子载波上分别向三个接收端发送光信号。发送端发送的光信号经过光纤传输后分别到达三个接收端,三个接收端分别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三个接收端中每个接收端转换后的电信号的信噪比结果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信噪比结果中包括子载波序号为[0,160]的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噪比值。从图2中可以看出,针对同一个子载波,不同通信距离的接收端的信噪比值并不相同。也就是说明,针对同一个子载波,不同通信距离的接收端对应的功率衰落的情况不一样。
目前常用的解决光纤色散的方法有两种,现有方案一:对于不同通信距离的接收端,以该接收端的信噪比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划分频带,信噪比值超过预设阈值认为频带可用,信噪比值不超过预设阈值认为频带不可用,以避免在衰落情况比较严重的频带上向接收端发送光信号,从而解决光纤色散的问题。
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预设阈值为-3db为例,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5km,发送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50km,发送端与第三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100km。假设,发送端与接收端通信可以采用的载波频段是[0,10]GHz。图3为现有技术中三个接收端分别对应的信噪比结果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发送端针对三个接收端划分频带的结果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针对第一接收端,信噪比值超过-3db对应的频带为[0,5.9]GHz,因此第一接收端可以使用频带[0,5.9]GHz;同理,第二接收端可以使用频带[0,4.2]GHz以及[9,10]GHz的,而不可以使用频带[4.2,9]GHz。第三接收端可以使用频带[0,2.9]GHz以及[6.3,9]GHz,而不可以使用频带[2.9,6.3]GHz以及[9,10]GHz。
然而,通过发送端为不同通信距离的接收端分配不同的子载波的方法解决光纤色散的问题时,所有发送端在某些子载波上的信噪比值均小于预设阈值,则这些子载波则不可用,以图3所示的信噪比结果以及图4所示的划分频带的结果为例,第一接收端在频带[5.9,6.3]GHz上的信噪比值小于-3db,因此第一接收端不可以使用频带为[5.9,6.3]GHz;第二接收端在频带[5.9,6.3]GHz上的信噪比值也小于-3db,因此第二接收端也不可以使用频带为[5.9,6.3]GHz;第三接收端在频带[5.9,6.3]GHz上的信噪比值同样小于-3db,因此第三接收端同样不可以使用频带为[5.9,6.3]GHz。因此,频带为[5.9,6.3]GHz则不可用,导致资源浪费。
除了现有方案一,目前常用的解决光纤色散的方法还有现有方案二:发送端针对电信号补偿一个预配置的色散补偿值,然后将经过补偿后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发送给接收端,从而解决光纤色散的问题。图5为现有技术中色散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发送端将电信号通过色散补偿模块补偿一个预配置的色散补偿值,然后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英文: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简称:DAC)以及并行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英文:dual-drive mach-zehnder modulator,简称:DDMZM),将经过色散补偿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发送端将转换后的光信号通过单模光纤(英文:single mode fiber,简称:SMF)发送给接收端,从而接收端在接收到该光信号后通过滤波器、光接收模块(英文:receiver optical sub assembly,简称:ROSA)、示波器(英文:oscilloscope,简称:OSC)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简称:DSP)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但是在一个发送端与多个接收端进行通信的应用场景中,发送端与不同的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不同,因此对应的色散不同,从而需要的色散补偿值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通信距离补偿相同的色散补偿值,会导致针对发送给某些接收端的信号补偿过度或补偿不足,从而这些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依然会产生功率衰落,严重影响系统性能。
以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80km,发送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40km为例,针对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补偿相同的色散补偿值。当补偿的色散补偿值为4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时,如图6A所示,通过将第一接收端在补偿4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结果和在补偿8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针对第一接收端补偿4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时,由于补偿不足,第一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依然会产生功率衰落。当补偿的色散补偿值为8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时,如图6B所示,通过将第二接收端在补偿4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结果和在补偿8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针对第二接收端补偿8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时,由于补偿过度,第二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依然会产生功率衰落。当补偿的色散补偿值为6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时,如图6C所示,通过将第一接收端在补偿6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结果和在补偿8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针对发送给第一接收端信号补偿6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时,第一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依然会产生功率衰落。以及,如图6D所示,将第二接收端在补偿4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结果和在补偿6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针对发送给第二接收端信号补偿6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时,第二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依然会产生功率衰落。
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到这些情况,提出一种色散补偿方法,其中,发送端通过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该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发送端然后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并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循环前缀CP,最后发送端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由于发送端与各接收端的通信距离均包括第一通信距离和第二通信距离,发送端可以针对不同的第一通信距离补偿不同的色散补偿值,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后,再针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光纤色散导致的衰落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容量,降低了误码率,提高了光通信系统的性能,而且可以减小CP的开销。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发送端以及多个接收端。其中,发送端与多个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不同。该光通信系统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光通信系统中包括发送端和N个接收端(如第一接收端到第N接收端),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该光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可以包括信号生成模块、色散补偿模块、数模转换器(英文: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简称:DAC)以及DDMZM。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可以包括信号生成模块、色散补偿模块、DAC以及相位正交马赫曾德尔调制器(in-phasequadrature-phase mach-zehnder modulator;IQMZM)。另外,信号生成模块或者色散补偿模块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通用处理器实现。
其中,信号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发送给N个接收端的时域信号。
具体的,该信号生成模块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生成发送给N个接收端的时域信号:
该信号生成模块首先生成一个二进制比特序列,然后将生成的二进制比特序列转换成频域信号,其中,在将所述二进制比特序列转换成频域信号时,保证该频域信号的正频和负频为共轭信号。之后,该信号生成模块将该频域信号经过反傅里叶变换转换为时域信号,其中,该频域信号经过反傅里叶变换时采样点的数量可以为512点。最后,该信号生成模块将转换得到的时域信号与同步信号进行相加,从而得到发送给N个接收端的时域信号。
色散补偿模块,用于对发送给各个接收端的时域信号分别进行色散补偿。
DAC,用于将经过色散补偿模块进行色散补偿后的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DDMZM,用于将DAC转换得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参阅图8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DMZM的结构示意图。该DDMZM包括上下并行的两个相位调制器(英文:phase modulation,简称:PM):上臂PM和下臂PM,每个PM均包括一个射频(英文:radiofrequency,简称:RF)端口和一个偏置端口。可以通过调整两个PM中包括的两个偏置端口的电压差控制该DDMZM的工作状态,例如,当两个PM中包括的两个偏置端口的电压的相位差为π/2时,DDMZM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当调整两个偏置端口偏置在功率调制曲线的1/2点,参阅图8B所示的功率调制曲线时,DDMZM将电信号近似线性地转换到光信号。所述DDMZM还包括一个光输入端口以及一个光输出端口。
IQMZM,用于将DAC转换得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参阅图8C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QMZM的结构示意图。该IQMZM包括上下并行的两个MZM:上MZM和下MZM,每个MZM均包括一个射频(VI,Rf和VQ,Rf)端口和一个直流电源端口(VI,DC和VQ,DC),另外,还包括一个偏置电压输入端口,可以通过调整两个MZM中包括的两个直流电源端口的电压差控制该IQMZM的工作状态。所述IQMZM还包括一个光输入端口以及一个光输出端口。
在该光通信系统中,每个接收端均可以包括滤波器、ROSA、OSC以及DSP模块。
其中,滤波器,用于滤除接收端接收到的光信号中的带外放大器自发辐射噪声(英文:amplifier spontaneousemission noise,简称:ASE)噪声。
ROSA,用于将滤除了ASE噪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OSC,用于将ROSA转换得到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DSP,用于对OSC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基于图7所示的光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色散补偿方法,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散补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色散补偿方法可以应用于图7中发送端的色散补偿模块,该色散补偿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发送端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该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
在本步骤中,发送端获取到的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有基于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其中,发送端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方式为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子载波,只要向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能够满足系统需求即可。
步骤902、发送端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与各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包括第一通信距离和第二通信距离,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距离可以为各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第一通信距离则为各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距离减去最小值之后的距离。例如:参照图1所示,假设发送端与OLT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30km,OLT与第一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0,OLT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10km,OLT与第三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0km,也即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30km,发送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40km,发送端与第三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为250km,这样,可以将发送端与各接收端之间的第二通信距离确定为230km,也即,发送端与第一接收端之间的第一通信距离为0,第二通信距离为230km,发送端与第二接收端之间的第一通信距离为10km,第二通信距离为230km,发送端与第三接收端之间的第一通信距离为20km,第二通信距离为230km。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距离为发送端到至少两个接收端的公共距离,即如图1中,第二通信距离为发送端到OLT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通信距离通常较小,一般在0-80km之间,而第二通信距离则较大,通常在200-320km之间。
由于在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后,将该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因此,CP的长度只需要覆盖第一通信距离的色散所带来的延时即可,因此可以尽可能的减少CP的开销。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若对CP的开销没有要求,也可以将第一通信距离设置为相对较大的距离。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发送端可以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确定出各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从而发送端在频域内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确定出的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例如:可以在频域内对分配给第一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在频域内对分配给第二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1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在频域内对分配给第三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2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以得到补偿后的信号。
步骤903、发送端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
步骤904、发送端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具体的,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若信号中的CP保持不变时,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因此,为了提高系统性能,通常需要增加CP长度。但是,通过增加CP长度来提高系统性能的方式,会使系统开销增大,降低系统的速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在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后,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然后,再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由于发送端仅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而第一通信距离通常较小,其对应的色散影响在时域的延时较小,因此可以降低CP的开销,提升系统的速率。另外,由于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距离补偿不同的色散补偿值,以实现精确补偿链路色散,有效的缓解了光纤色散导致的衰落现象,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例如:发送端在频域内对分配给第一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对分配给第二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1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对分配给第三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2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然后对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并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所有子载波补偿230km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进一步地,上述补偿后的信号为频域信号,发送端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
发送端将频域信号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信号,发送端在上述时域信号上添加CP。
具体的,发送端设备在频域内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之后,得到的补偿后的信号为频域信号,发送端首先将该频域信号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信号,然后再上述时域信号中添加CP。
由于仅在补偿了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之后,就对补偿后的信号中添加CP,而且通常第一通信距离较小,由此可以降低CP的开销。
另外,发送端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后,发送端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可以包括如下方式:
发送端将添加CP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发送端在频域内对频域信号对应的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具体的,由于添加CP后的信号为时域信号,因此,发送端首先将添加CP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然后再在频域内对得到的频域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发送端通过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该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然后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并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再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由于发送端仅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并不是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整个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号添加CP,这样,不仅可以降低CP的开销,提高系统的速率,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距离补偿不同的色散补偿值,以实现精确补偿链路色散,有效的缓解了光纤色散导致的衰落现象,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下面,将结合图7中的光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色散补偿模块中的傅里叶变换单元可以将信号生成模块生成的时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分配单元可以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补偿单元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频域信号,其中,各补偿单元进行色散补偿后得到的信号将进行叠加,并将叠加后的频域信号通过反傅里叶变换单元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信号,然后再通过CP添加单元在得到的时域信号上添加CP。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经过反傅里叶变换后的时域信号上加载CP,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抗色散性能。
发送端将添加CP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通过补偿单元在频域内对得到的频域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并将补偿后的信号发送到各接收端。
其中,傅里叶变换单元可以为傅里叶变换电路,补偿单元可以为子载波相位补偿电路,反傅里叶变换单元可以为反傅里叶变换电路,CP添加单元可以为CP电路。
下面以第一接收端为例,对发送端将经过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号发送给第一接收端的过程进行具体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将经过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号发送给其他接收端的过程,与发送端将经过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号发送给第一接收端的过程相同,因此发送端将经过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号发送给其他各接收端的过程,具体可以参阅发送端将经过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号发送给第一接收端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在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具体的,发送端将经过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号发送给第一接收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A1,发送端通过DAC将补偿后的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确定该模拟信号的实部I以及该模拟信号的虚部Q。
A2,发送端将模拟信号的实部I分别经过电域驱动器和衰减器进行处理,且将模拟信号的虚部Q分别经过电域驱动器和衰减器进行处理。
A3,发送端将该模拟信号经过处理的实部I以及该模拟信号经过处理的虚部Q分别输入到图7所示的DDMZM中,从而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然后将转换得到的光信号发送给第一接收端。
具体的,发送端可以将该模拟信号经过处理的实部I输入到DDMZM的上臂PM的RF端口,将该模拟信号经过处理的虚部Q输入到DDMZM的下臂PM的RF端口,从而驱动DDMZM的两个PM进行工作。所述DDMZM的光输入口接收到一路连续光(英文:continuous wave,简称:CW),所述DDMZM的两个PM在模拟信号的驱动下,将接收到的该连续光转换成该模拟信号对应的光信号。
可选的,发送端也可以将该模拟信号经过处理的实部I以及该模拟信号经过处理的虚部Q分别输入到IQMZM中,从而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然后将转换得到的光信号发送给第一接收端。
下面以第一接收端为例,对第一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进行具体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与其他各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相同,因此其他各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具体可以参阅第一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在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具体的,第一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B1,第一接收端在接收到该光信号后,将接收到的光信号通过滤波器滤除ASE噪声。
B2,第一接收端通过ROSA将滤除了ASE噪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B3,第一接收端通过OSC将转换得到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B4,第一接收端将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通过DSP进行处理。
其中,每个接收端通常只会解析分配给自己的子载波上的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发送端通过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该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然后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并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再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由于发送端仅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并不是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整个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号添加CP,这样,不仅可以降低CP的开销,提高系统的速率,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距离补偿不同的色散补偿值,以实现精确补偿链路色散,有效的缓解了光纤色散导致的衰落现象,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图10为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接收端对应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的仿真结果对比图,图11为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接收端对应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的实验结果对比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其中,“现有技术256km”曲线为在系统容量为28Gb/s的情况下,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56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现有技术230km”曲线为在系统容量为28Gb/s的情况下,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30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本申请256km”曲线为在系统容量为28Gb/s的情况下,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56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本申请230km”曲线为在系统容量为28Gb/s的情况下,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30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从图10和图11中可以看出,在相同传输距离下,若保持相同的CP长度,在信噪比值相同时,通过现有技术中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的误码率大于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的误码率。如图10和图11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使得系统性能比现有技术中提高了至少3dB。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色散补偿方法,在CP开销较小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误码率,提高系统性能。
图12为进行色散补偿时点到多点和点到点时接收端对应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的实验结果对比图,其中,“点到点256km56Gb/s”曲线为在系统容量为56Gb/s的情况下,采用点到点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56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点到点230km56Gb/s”曲线为在系统容量为56Gb/s的情况下,采用点到点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30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点到多点230km28Gb/s”曲线为在系统容量为28Gb/s的情况下,采用点到多点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30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点到多点256km28Gb/s”曲线为在系统容量为28Gb/s的情况下,采用点到多点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56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从图12中可以看出,在相同容量的情况下,采用IQMZM进行色散补偿时,采用点到点的方式和采用点到多点的方式补偿色散时,系统性能并无太大的差异,从而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性能。
图13为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进行色散补偿后接收端对应的信噪比-子载波曲线的仿真结果对比图,其中,“现有技术256km”曲线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56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信噪比-子载波曲线,“现有技术230km”曲线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30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信噪比-子载波曲线,“本申请256km”曲线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56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信噪比-子载波曲线,“本申请230km”曲线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色散补偿方法对通信距离为230km的接收端进行色散补偿后的信噪比-子载波曲线。从图13中可以看出,采用IQMZM进行色散补偿时,色散可以完全补完,色散完全补完后SNR曲线是基本重合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采用IQMZM进行色散补偿时,发送端为各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可以是随意分配的,只要能够满足系统需求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图10-图13中的结果均为通过IQMZM进行色散补偿时得到的。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散补偿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4所示,该色散补偿装置10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所述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
补偿单元12用于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
添加单元13用于将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循环前缀CP;
所述补偿单元12还用于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距离为各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发送端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
可选的,所述补偿单元12,具体用于:
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在频域内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可选的,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为频域信号;
所述添加单元13,具体用于:
将所述频域信号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信号;
在所述时域信号上添加所述CP。
可选的,所述补偿单元12,具体用于:
将添加CP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
在频域内对所述频域信号对应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其中,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时,如图15所示,可以包括处理器1501、存储器1502以及通信接口1503。获取单元11、补偿单元12以及添加单元13对应的实体硬件可以是处理器1501。处理器15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等等。处理器1501通过通信接口1503收发数据。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处理器1501执行的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1501、存储器1502以及通信接口15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5中以存储器1502、处理器1501以及通信接口1503之间通过总线1504连接,总线在图15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15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1502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或者存储器15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502可以是上述存储器的组合。
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存储器1502存储的程序代码,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图1至图9对应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照图1至图9对应的实施例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功能模块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发送端通过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该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然后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并将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再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由于发送端仅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CP,并不是对分配给各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整个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后的信号添加CP,这样,不仅可以降低CP的开销,提高系统的速率,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距离补偿不同的色散补偿值,以实现精确补偿链路色散,有效的缓解了光纤色散导致的衰落现象,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即执行指令),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发送端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发送端实施前述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色散补偿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色散补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和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该程序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色散补偿装置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送端的操作。
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存储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ROM)、RAM、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magnetic tape)、软盘(floppy disk)、光盘(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Claims (13)

1.一种色散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进行通信,且所述发送端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不同,且所述发送端与所述各所述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距离包括第一通信距离和第二通信距离,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发送端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所述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
所述发送端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循环前缀CP;
所述发送端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距离为各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发送端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包括:
所述发送端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所述发送端在频域内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为频域信号;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循环前缀CP,包括: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频域信号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信号;
所述发送端在所述时域信号上添加所述CP。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包括:
所述发送端将添加CP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
所述发送端在频域内对所述频域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6.一种色散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子载波分配结果,所述子载波分配结果中包括基于发送端与至少两个接收端之间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结果为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端分配的子载波;
补偿单元,用于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得到补偿后的信号;
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上添加循环前缀CP;
所述补偿单元,还用于对添加CP后的信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距离为各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发送端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通信距离与色散补偿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在频域内对分配给各所述接收端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一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后的信号为频域信号;
所述添加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频域信号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信号;
在所述时域信号上添加所述CP。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单元,具体用于:
将添加CP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
在频域内对所述频域信号对应的子载波补偿所述第二通信距离对应的色散补偿值。
11.一种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运行,使得所述发送端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运行,使得所述发送端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946233.9A 2018-08-20 2018-08-20 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8553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6233.9A CN110855366A (zh) 2018-08-20 2018-08-20 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CT/CN2019/101400 WO2020038336A1 (zh) 2018-08-20 2019-08-19 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EP19853063.6A EP3832909A4 (en) 2018-08-20 2019-08-19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7/180,410 US20210175969A1 (en) 2018-08-20 2021-02-19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6233.9A CN110855366A (zh) 2018-08-20 2018-08-20 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5366A true CN110855366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592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6233.9A Pending CN110855366A (zh) 2018-08-20 2018-08-20 色散补偿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75969A1 (zh)
EP (1) EP3832909A4 (zh)
CN (1) CN110855366A (zh)
WO (1) WO20200383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1465A (zh) * 2020-11-24 2021-04-16 深圳市宇虹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信系统噪声的补偿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1180B (zh) * 2019-03-15 2020-06-30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锁定光模块、装置和波长锁定方法
US11126170B2 (en) * 2020-02-11 2021-09-21 Mistras 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1829A (zh) * 2013-06-26 2013-11-20 吉林大学 一种相干光ofdm通信系统iq失衡补偿方法
US20160323039A1 (en) * 2015-04-29 2016-11-03 Infiner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subcarriers having different modulation formats
CN106464375A (zh) * 2014-04-08 2017-02-22 阿斯顿大学 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补偿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03286A (ja) * 1997-09-25 1999-04-13 Nec Corp 波長多重光伝送装置
CN102893540B (zh) * 2012-06-14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发射机和信号传输系统
CN103684696A (zh) * 2013-12-25 2014-03-26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光ofdm中子载波独立纠错编码调制的信道均衡系统及方法
US9641374B2 (en) * 2014-02-04 2017-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rect-detected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dispersion pre-compensati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WO2018094574A1 (zh) * 2016-11-22 2018-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色散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6656334B (zh) * 2017-01-12 2023-06-02 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长距离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1829A (zh) * 2013-06-26 2013-11-20 吉林大学 一种相干光ofdm通信系统iq失衡补偿方法
CN106464375A (zh) * 2014-04-08 2017-02-22 阿斯顿大学 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补偿的方法
US20160323039A1 (en) * 2015-04-29 2016-11-03 Infiner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subcarriers having different modulation format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1465A (zh) * 2020-11-24 2021-04-16 深圳市宇虹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信系统噪声的补偿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75969A1 (en) 2021-06-10
EP3832909A4 (en) 2021-09-29
WO2020038336A1 (zh) 2020-02-27
EP3832909A1 (en) 202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75969A1 (en)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9100102B2 (en) Method to use a preamble with band extension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US20150155948A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se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ront-end circuit, modulator, and transceiving system
US10116479B2 (en)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of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5343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865533B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EP3100388A1 (en) Direct-detected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dispersion pre-compensati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N101420404B (zh) 峰值对消方法、峰值对消装置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
CN110178321A (zh) 信号发射方法及装置、发射机、信号传输系统
KR20230035053A (ko) 데이터 변조 방법, 통신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WO2018014969A1 (en) Papr reduction through tone reservation for ofdm
US87808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frequency point multiple access
EP437304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ata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Gong et al. SPM-improved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software-reconfigurable IMDD PONs based on digital orthogonal filtering
US20230344577A1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601199A (zh) 一种优化g3-plc载波通信网络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63151A (zh) 一种色散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11901275A (zh) 数据调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Yekani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a hybrid optical DMT/DFT-S QAM modulation
EP40171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hared carri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hared carri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4041016A1 (zh) 信号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60186B (zh) 信号产生方法、信号接收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6192272A (zh) 采用正交幅度调制及正交频分多址的多用户光接入系统
CN101909300A (zh) 一种时频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KR20240041352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통신 노드 및 저장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