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1995A - 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1995A
CN110851995A CN201911179866.2A CN201911179866A CN110851995A CN 110851995 A CN110851995 A CN 110851995A CN 201911179866 A CN201911179866 A CN 201911179866A CN 110851995 A CN110851995 A CN 110851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ollowing
model
car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98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1995B (zh
Inventor
李霞
王欣桐
崔洪军
任志笑
朱敏清
赵晓东
白海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1798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19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1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1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1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1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该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包括HV‑HV、AV‑HV、HV‑AV和AV‑AV四组跟驰状态的跟驰模型,该方法针对不同的跟驰车辆对使用不同的跟驰模型,制定不同的NaSch元胞自动机演化规则,将实际自动驾车辆‑手动驾驶车辆混合交通流中四组车辆对的跟驰行为准确涵盖,比现有技术更精确、真实;并且基于WUNDT曲线所描述的人对于信息的心理反映规律,引入参数“熟悉度”,量化人类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心理效应,能够保证跟驰的安全性。将四种跟驰模型引入到经典的NaSch元胞自动机模型中,针对四种跟驰模型改进元胞自动机中的演化规则,通过Matlab实现跟驰模型仿真。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跟驰仿真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道路上的交通流逐渐变为自动驾驶车辆(简称AV)-手动驾驶车辆(简称HV)混合交通流,车辆跟驰状态也随之复杂化、多样化。目前,对于自动驾驶车辆-手动驾驶车辆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的研究多基于对刺激-反应类和安全距离类模型的改进,但存在如下两个关键问题:首先,现有研究成果多基于单一模型,无法精确、真实地反映AV-HV混合交通流中HV-HV、AV-HV、HV-AV和AV-AV四组车辆对的跟驰行为。其次,现有模型中没有考虑手动驾驶车辆驾驶人在实际路况中接触自动驾驶车辆产生的心理反应对跟驰行为造成的影响。
元胞自动机模型是一种空间及时间均离散的局部动力学演化模型,它把有限的空间以固定的尺寸划分为大小相同的方格,即“元胞”。每一个元胞的存在状态依照相同的更新规则进行演化,同时依据自身局部的规律同步更新。因此,元胞自动机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微观交通流模拟仿真中。因其自身的灵活性,可根据模拟需求制定状态演化规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针对不同状态建立不同的跟驰模型,并设置不同演化规则进行仿真,得到的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所设计的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宜于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精度及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该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包括混合交通流下的车辆行驶状况下的HV-HV、AV-HV、HV-AV和AV-AV四组跟驰状态的跟驰模型,具体为:
1)HH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HV(前车)-HV(后车)跟驰状态而设置;HH跟驰模型在速度优化模型(OVM)的基础上,增设加速度、减速度上限,避免车辆产生过度变速行为;
2)AH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AV(前车)-HV(后车)跟驰状态而设置;AH跟驰模型是在Gipps安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经典心理学规律WUNDT曲线,引入“熟悉度”参数,量化人类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认知及决策行为;
3)HA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HV(前车)-AV(后车)跟驰状态而设置;HA跟驰模型是在Gipps安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自动驾驶车辆反应时间短、可检测前车运行状态的特征;
4)AA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AV(前车)-AV(后车)跟驰状态而设置;AA跟驰模型是在经典刺激-反应模型的基础上,增设加速度、减速度上限,避免车辆产生过度变速行为。
进一步的,本发明设计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仿真方法,该方法是将上述HH跟驰模型、AH跟驰模型、HA跟驰模型、AA跟驰模型引入到到经典的NaSch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并针对四种跟驰模型改进元胞自动机中的演化规则,通过Matlab实现仿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方法针对不同的跟驰车辆对使用不同的跟驰模型,制定不同的NaSch元胞自动机演化规则,可将实际自动驾车辆-手动驾驶车辆混合交通流中HV-HV、AV-HV、HV-AV和AV-AV四组车辆对的跟驰行为准确涵盖,比现有技术更精确、真实。
(2)基于WUNDT曲线所描述的人对于信息的心理反映规律,引入参数“熟悉度”,量化人类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心理效应,符合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在AV-HV跟驰状态下能够保证跟驰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AV-HV跟驰状态下安全距离示意图;
图2是WUNDT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汇入率下速度-密度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汇入率下流量-密度关系图;
图5是本发明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汇入率下速度随汇入率变化图;
图6是本发明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汇入率下流量随汇入率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HV-HV等同于HV(前车)-HV(后车),即排在前头的代表前车的类型,排在后头的为后车类型,其它跟驰状态组的表达方式与此相同。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该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包括混合交通流下的车辆行驶状况下的HV-HV、AV-HV、HV-AV和AV-AV四组跟驰状态的跟驰模型,具体为:
1)HH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HV(前车)-HV(后车)跟驰状态而设置;HH跟驰模型在速度优化模型(OVM)的基础上,增设加速度、减速度上限,避免车辆产生过度变速行为;
2)AH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AV(前车)-HV(后车)跟驰状态而设置;AH跟驰模型是在Gipps安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经典心理学规律WUNDT曲线,引入“熟悉度”参数,量化人类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认知及决策行为;
3)HA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HV(前车)-AV(后车)跟驰状态而设置;HA跟驰模型是在Gipps安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自动驾驶车辆反应时间短、可检测前车运行状态的特征;
4)AA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AV(前车)-AV(后车)跟驰状态而设置;AA跟驰模型是在经典刺激-反应模型的基础上,增设加速度、减速度上限,避免车辆产生过度变速行为。
所述HH跟驰模型为:
an(t)=α[Vopt(Δx(t))-vn(t)] (1)
an(t)=min[an(t),3] an(t)>0
an(t)=max[an(t),-2.5] an(t)<0
其中,Vopt(Δx(t))=16.8[tanh0.086(Δx-25)+0.913];
an(t)——第n辆车(后车)加速度;
Δx——车头间距(m);
vn(t)——第n辆车(后车)速度(m/s);
α——参数,取2。
OVM模型由Bando提出,属于经典的刺激-反应类跟驰模型,
选用该模型描述混合交通流中HV-HV跟驰行为。由于该模型基于车头间距计算加速度(或减速度),很容易导致车辆产生不切实际的变速行为,因此要在该模型基础上增设加速度和减速度上限。
所述AH跟驰模型为:
Figure BDA0002290960450000051
其中,vsafe,n——车辆n(后车)为保持安全距离所需安全速度;
xn(t)——第n辆车(后车)在t时刻的位置;
xn-1(t)——第n-1辆车(前车)在t时刻的位置;
sn-1——前车车长,取7.5m;
vn(t)——第n辆车(后车)在t时刻的速度(m/s);
vn-1(t)——第n-1辆车(后车)在t时刻的速度(m/s);
τ——反应时间,取
bn——第n辆车的期望最大减速度,取-2.5m/s2
Figure BDA0002290960450000053
——第n辆车对前车减速度估计值,取-3m/s2
h——听说信息,取值为0-1;
u——实践获得信息,取值为0-1;
s——距离参数,取值为40m。
自动驾驶车辆汇入道路交通后,势必会给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诸多车辆跟驰模型中,Gipps模型是描述“安全距离”与“避免碰撞”跟驰行为最常用的模型。模型中指定一个安全跟驰距离,即当前车紧急刹车,后车为避免与其发生追尾所必须保持的一个安全的车间距(即Gapsafe),车辆调整速度以时刻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因此,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角度考虑,选择在Gipps安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AH跟驰模型。
当前方为自动驾驶车辆时,驾驶人由于不熟悉其车辆性能,从而选择增大一段安全距离,如图1所示,增加距离为d,其大小按一定规律变化。
著名心理学家WILHELM MAX WUNDT提出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学定律表明:人们对于过新的、过于出乎意料的事物会感到惊慌失措、焦虑不堪,而对于过于陈旧、过于熟悉的事物会感到厌烦。利用信息效用理论,人们对事物的主观新颖性(Ф)与事物的信息效用(W)的关系可用一条抛物线表示:W=-Φ2+bΦ,WUNDT曲线如图2所示。
现将该曲线应用于驾驶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心理反应:刚接触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人,随着对其性能的了解,“恐惧心理”会逐渐增强,到达峰值后,随着对自动驾驶车辆的熟知,“恐惧心理”逐渐减小。驾驶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了解程度,包括“听说信息(h)”和“实践获得信息(u)”。“听说信息”为驾驶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主观了解,取值为0-1(h=0时为完全不了解,h=1时为完全了解);“实践获得信息”为实际道路状况,等同于自动驾驶车辆汇入率,取值为0-1。定义参数“熟悉度(η)”,表示在“听说信息”及“实践获得信息”共同作用下,驾驶人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反应。
根据WUNDT曲线,可得:η=(-h2+h)+(-u2+u),增大的安全距离值d=η·s。
根据停车视距,汽车在完全停止后与静止障碍物间保持最小安全距离的最大取值为10m,当前方为正常行驶的车辆时,其距离应增大,故取20m。由上式可知,η最大取值为0.5,因此s=20/0.5=40m。
所述HA跟驰模型为:
Figure BDA0002290960450000071
其中,vsafe,n——车辆n(后车)为保持安全距离所需安全速度(m/s);
xn(t)——第n辆车(后车)在t时刻的位置;
xn-1(t)——第n-1辆车(前车)在t时刻的位置;
sn-1——前车车长,取7.5m;
bn——第n辆车的期望最大减速度,取-2.5m/s2
当自动驾驶车辆前方为手动驾驶车辆,考虑车辆性能差异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为更有效地反映车辆的实际跟驰行为,仍选取在Gipps安全距离模型基础上建立HA跟驰模型。
由于自动驾驶车辆能够在短时间内判断道路状况继而迅速调整行驶状态,将其反应时间忽略不计,对前车加速度估计值
Figure BDA0002290960450000081
所述AA跟驰模型为:
an(t)=λ(vn-1(t)-vn(t)) (4)
an(t)=min[an(t),3] an(t)>0
an(t)=max[an(t),-2.5] an(t)<0
其中,an(t)——第n辆车(后车)加速度(m/s2);
vn(t)——第n辆车(后车)在t时刻的速度(m/s);
vn-1(t)——第n-1辆车(后车)在t时刻的速度(m/s);
λ——速度差系数,取
当前后两车均为自动驾驶车辆,车上装载的传感器设备能够实现两车交互联系,从而轻易获取两车速度差。考虑此特性,以速度差为刺激因素,建立人机混合交通流下的AA跟驰模型。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仿真方法,该方法是将上述HH跟驰模型、AH跟驰模型、HA跟驰模型、AA跟驰模型引入到到经典的NaSch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并针对四种跟驰模型改进元胞自动机中的演化规则,通过Matlab实现仿真。
所述的针对四种跟驰模型改进元胞自动机中的演化规则具体为:
(1)对于HV-HV和AV-AV跟驰情况,通过跟驰模型计算an(t)的值,以其正负执行速度和位置演化规则。
a)加速规则
an(t)>0,车辆按照如下规则进行加速:
vn(t)→min[vn(t)+an(t),vmax] (5)
其中,vmax——车辆允许最大速度,取120km/h;
b)减速规则
an(t)<0,且vn(t)>Gapn,车辆按照如下规则进行减速:
vn(t)→max{min[Gapn,vn(t)+an(t)],0} (6)
Gapn——车辆间距(m);
c)匀速规则
an(t)=0
①前车静止
vn(t)→min{max[Gapn,vn(t)],vmax} (7)
②前车非静止,
vn(t)→min[Gapn,vn(t)] (8)
d)随机慢化
随机慢化仅针对手动驾驶车辆,故AV-AV跟驰状态省略此慢化规则。规定随机慢化概率p=0.2,车辆按照随机慢化概率进行减速:
vn(t)→max[vn(t)-bn,0] (9)
bn——第n辆车的期望最大减速度,取-2.5m/s2
e)位置更新
在速度演化更新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车辆位置的更新:
xn(t)→xn(t)+vn(t) (10)
(2)对于AV-HV和HV-AV跟驰状态,通过实际车辆间距Gapn与安全距离Gapsafe的比较,执行速度和位置演化规则。Gapsafe的计算如下:
AV-HV:
Figure BDA0002290960450000101
HV-AV:
Figure BDA0002290960450000102
a)加速规则
当Gapn>Gapsafe,车辆按照如下规则进行加速:
vn(t)→min[vn(t)+a,Gapn,vmax,vsafe] (13)
a——车辆最大期望加速度,取3m/s2
b)减速规则
当Gapn<Gapsafe,车辆采按照如下规则进行减速:
①前车静止,采取安全减速的规则进行减速,即保证该车于前方车辆的车间距不小于0.5m,即:
vn(t)→max{min[vsafe,Gapn-0.5],0} (14)
②前车非静止,采取确定性减速的规则进行减速:
vn(t)→max{min[vsafe,Gapn],0} (15)
c)匀速规则
当Gapn=Gapsafe,车辆不会采取任何加减速措施,保持原速度行驶:
vn(t)→min[vn(t),Gapn] (16)
d)随机慢化
随机慢化仅针对手动驾驶车辆,故HV-AV跟驰状态省略此慢化规则。规定随机慢化概率p=0.2,车辆按照随机慢化概率进行减速。
vn(t)→max[vn(t)-bn,0] (17)
e)位置更新
在速度演化更新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车辆位置的更新:
xn(t)→xn(t)+vn(t) (18)
经典的NaSch模型由Nagel和Schreckenberg提出,作为微观交通模拟的主要工具,反映交通系统的演化特性。经典NaSch模型演化规则如下:
加速决策vn→min(vmax,vn+1) (19)
减速决策vn→min(vn,dn) (20)
随机慢化vn→max(vn-1,0) (21)
位置更新vn→(xn+vn-1) (22)
其中,dn——两车间距;
vmax——车辆最大速度;
vn——车辆n的速度;
xn——车辆n的位置。
所述的通过Matlab实现仿真的具体过程为:
Matlab仿真设置如下:选择周期性边界条件。设定元胞长度为0.5m,时步长为1s,仿真道路长度为6km(12000个元胞),车辆长度取7.5m(15个元胞),最大车速vmax为120km/h,自动驾驶汇入率n取值为0,0.1,0.2,0.3,0.4,0.5,0.6,0.7,0.8,0.9,1。
通过仿真得到的速度-密度-自动驾驶车辆汇入率及流量-密度-自动驾驶车辆汇入率关系图如图3-6所示。
由图3所示,在密度低时车辆可达到理论最高速度,即畅行速度;密度增加,速度随之减少,直至道路拥堵,速度为0。
由图4所示,在低密度区,交通流量随着交通密度而增大。当密度到达临界密度(图4中各峰值所对应的密度值)时,交通流量增长至最大值(通行能力),后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高密度区逐渐形成拥堵。
因此,图3、图4符合道路交通流中流量、速度、密度三参数的基本关系,说明本发明跟驰模型适用于实际道路交通。
由图5所示,在低密度区,随着自动驾驶车辆的汇入,平均速度并非一直呈上升趋势,原因是,随着AV-HV跟驰车辆对的增加,由于驾驶人增大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跟驰距离,速度随之受到影响。这一情况会随着自动驾驶车辆汇入率的增大而消失。
由图6所示,随着自动驾驶车辆的汇入,交通流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在n=0.3时会出现些许下降,原因是在AV-HV跟驰状态,驾驶人增大的跟驰距离影响道路平均速度,从而影响道路平均流量。这一情况同样会随着自动驾驶车辆汇入率的增大而消失。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技术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包括混合交通流下的车辆行驶状况下的HV-HV、AV-HV、HV-AV和AV-AV四组跟驰状态的跟驰模型,具体为:
1)HH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HV-HV跟驰状态而设置;HH跟驰模型在速度优化模型OVM的基础上,增设加速度、减速度上限,避免车辆产生过度变速行为;
2)AH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AV-HV跟驰状态而设置;AH跟驰模型是在Gipps安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经典心理学规律WUNDT曲线,引入“熟悉度”参数,量化人类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认知及决策行为;
3)HA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HV-AV跟驰状态而设置;HA跟驰模型是在Gipps安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自动驾驶车辆反应时间短、可检测前车运行状态的特征;
4)AA跟驰模型,该跟驰模型针对AV-AV跟驰状态而设置;AA跟驰模型是在经典刺激-反应模型的基础上,增设加速度、减速度上限,避免车辆产生过度变速行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HH跟驰模型为:
an(t)=α[Vopt(Δx(t))-vn(t)] (1)
an(t)=min[an(t),3] an(t)>0
an(t)=max[an(t),-2.5] an(t)<0
其中,Vopt(Δx(t))=16.8[tanh0.086(Δx-25)+0.913];
an(t)——第n辆车加速度;
Δx——车头间距;
vn(t)——第n辆车速度;
α——参数,取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AH跟驰模型为:
其中,vsafe,n——车辆n为保持安全距离所需安全速度;
xn(t)——第n辆车在t时刻的位置;
xn-1(t)——第n-1辆车在t时刻的位置;
sn-1——前车车长,取7.5m;
vn(t)——第n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
vn-1(t)——第n-1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
τ——反应时间,取
bn——第n辆车的期望最大减速度,取-2.5m/s2
——第n辆车对前车减速度估计值,取-3m/s2
h——听说信息,取值为0-1;
u——实践获得信息,取值为0-1;
s——距离参数,取值为4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HA跟驰模型为:
Figure FDA0002290960440000024
其中,vsafe,n——车辆n为保持安全距离所需安全速度;
xn(t)——第n辆车在t时刻的位置;
xn-1(t)——第n-1辆车在t时刻的位置;
sn-1——前车车长,取7.5m;
bn——第n辆车的期望最大减速度,取-2.5m/s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AA跟驰模型为:
an(t)=λ(vn-1(t)-vn(t)) (4)
an(t)=min[an(t),3] an(t)>0
an(t)=max[an(t),-2.5] an(t)<0
其中,an(t)——第n辆车加速度;
vn(t)——第n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
vn-1(t)——第n-1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
λ——速度差系数,取
Figure FDA0002290960440000031
6.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HH跟驰模型、AH跟驰模型、HA跟驰模型、AA跟驰模型引入到到经典的NaSch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并针对四种跟驰模型改进元胞自动机中的演化规则,通过Matlab实现仿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对四种跟驰模型改进元胞自动机中的演化规则具体为:
(1)对于HV-HV和AV-AV跟驰情况,通过跟驰模型计算an(t)的值,以其正负执行速度和位置演化规则:
a)加速规则
an(t)>0,车辆按照如下规则进行加速:
vn(t)→min[vn(t)+an(t),vmax] (5)
其中,vmax——车辆允许最大速度,取120km/h;
b)减速规则
an(t)<0,且vn(t)>Gapn,车辆按照如下规则进行减速:
vn(t)→max{min[Gapn,vn(t)+an(t)],0} (6)
Gapn——车辆间距;
c)匀速规则
an(t)=0
①前车静止
vn(t)→min{max[Gapn,vn(t)],vmax} (7)
②前车非静止,
vn(t)→min[Gapn,vn(t)] (8)
d)随机慢化
随机慢化仅针对手动驾驶车辆,故AV-AV跟驰状态省略此慢化规则;规定随机慢化概率p=0.2,车辆按照随机慢化概率进行减速:
vn(t)→max[vn(t)-bn,0] (9)
bn——第n辆车的期望最大减速度,取-2.5m/s2
e)位置更新
在速度演化更新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车辆位置的更新:
xn(t)→xn(t)+vn(t) (10)
(2)对于AV-HV和HV-AV跟驰状态,通过实际车辆间距Gapn与安全距离Gapsafe的比较,执行速度和位置演化规则;Gapsafe的计算如下:
AV-HV:
Figure FDA0002290960440000041
HV-AV:
Figure FDA0002290960440000042
a)加速规则
当Gapn>Gapsafe,车辆按照如下规则进行加速:
vn(t)→min[vn(t)+a,Gapn,vmax,vsafe] (13)
a——车辆最大期望加速度,取3m/s2
b)减速规则
当Gapn<Gapsafe,车辆采按照如下规则进行减速:
①前车静止,采取安全减速的规则进行减速,即保证该车于前方车辆的车间距不小于0.5m,即:
vn(t)→max{min[vsafe,Gapn-0.5],0} (14)
②前车非静止,采取确定性减速的规则进行减速:
vn(t)→max{min[vsafe,Gapn],0} (15)
c)匀速规则
当Gapn=Gapsafe,车辆不会采取任何加减速措施,保持原速度行驶:
vn(t)→min[vn(t),Gapn] (16)
d)随机慢化
随机慢化仅针对手动驾驶车辆,故HV-AV跟驰状态省略此慢化规则;规定随机慢化概率p=0.2,车辆按照随机慢化概率进行减速;
vn(t)→max[vn(t)-bn,0] (17)
e)位置更新
在速度演化更新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车辆位置的更新:
xn(t)→xn(t)+vn(t) (18)。
CN201911179866.2A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系统及仿真方法 Active CN1108519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9866.2A CN110851995B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系统及仿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9866.2A CN110851995B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系统及仿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1995A true CN110851995A (zh) 2020-02-28
CN110851995B CN110851995B (zh) 2023-06-06

Family

ID=69605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9866.2A Active CN110851995B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系统及仿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199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6282A (zh) * 2021-02-26 2021-07-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研究生院) 一种面向混行环境下车辆跟驰耦合关系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3204863A (zh) * 2021-04-09 2021-08-03 燕山大学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手动-cacc自动驾驶车辆混合流仿真方法
CN114023108A (zh) * 2021-11-02 2022-02-08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混合交通流变道模型及变道仿真方法
CN114516328A (zh) * 2022-03-08 2022-05-20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网联环境下基于规则的车队跟驰模型方法
CN114664078A (zh) * 2022-03-18 2022-06-24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自动驾驶车辆队列的道路合流区协作汇入控制方法
CN115830876A (zh) * 2023-02-24 2023-03-21 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394969A (zh) * 2022-12-26 2023-07-07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设置有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道路车辆管控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29119A1 (en) * 2009-12-01 2011-06-02 Honda Research Institute Europe Gmbh Multi-object tracking with a knowledge-based, autonomous adaptation of the tracking modeling level
CN102662320A (zh) * 2012-03-05 2012-09-12 吴建平 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车辆跟驰模拟方法
CN102991498A (zh) * 2011-12-19 2013-03-27 王晓原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驾驶员跟驰行为模型
CN107103749A (zh) * 2017-05-19 2017-08-29 长安大学 车联网环境下跟驰交通流特性建模方法
CN108646745A (zh) * 2018-06-04 2018-10-12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车辆跟驰控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29119A1 (en) * 2009-12-01 2011-06-02 Honda Research Institute Europe Gmbh Multi-object tracking with a knowledge-based, autonomous adaptation of the tracking modeling level
CN102991498A (zh) * 2011-12-19 2013-03-27 王晓原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驾驶员跟驰行为模型
CN102662320A (zh) * 2012-03-05 2012-09-12 吴建平 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车辆跟驰模拟方法
CN107103749A (zh) * 2017-05-19 2017-08-29 长安大学 车联网环境下跟驰交通流特性建模方法
CN108646745A (zh) * 2018-06-04 2018-10-12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车辆跟驰控速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6282A (zh) * 2021-02-26 2021-07-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研究生院) 一种面向混行环境下车辆跟驰耦合关系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3204863A (zh) * 2021-04-09 2021-08-03 燕山大学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手动-cacc自动驾驶车辆混合流仿真方法
CN113204863B (zh) * 2021-04-09 2022-02-11 燕山大学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手动-cacc自动驾驶车辆混合流仿真方法
CN114023108A (zh) * 2021-11-02 2022-02-08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混合交通流变道模型及变道仿真方法
CN114516328A (zh) * 2022-03-08 2022-05-20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网联环境下基于规则的车队跟驰模型方法
CN114516328B (zh) * 2022-03-08 2024-02-27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网联环境下基于规则的车队跟驰模型方法
CN114664078A (zh) * 2022-03-18 2022-06-24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自动驾驶车辆队列的道路合流区协作汇入控制方法
CN116394969A (zh) * 2022-12-26 2023-07-07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设置有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道路车辆管控方法及装置
CN116394969B (zh) * 2022-12-26 2023-11-24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设置有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道路车辆管控方法及装置
CN115830876A (zh) * 2023-02-24 2023-03-21 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1995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1995A (zh) 一种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及仿真方法
CN105930625B (zh) Q学习结合神经网络的智能驾驶行为决策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10930697B (zh) 一种基于规则的智能网联车辆协同汇入控制方法
CN111409639B (zh) 一种主车网联巡航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439264B (zh) 一种基于人机混驾的换道控制模型的实现方法
CN104794265B (zh) 一种基于加速度信息的移动跟随模型设计方法
CN113313949A (zh) 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客货车协同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662131B (zh) 网联环境下道路事故路段的多车道协同换道方法
Hu et al. Coordinated collision avoidance for connected vehicles using relative kinetic energy density
Wu et al. A longitudinal minimum safety distance model based on driving intention and fuzzy reasoning
CN114023108B (zh) 一种混合交通流变道模型及变道仿真方法
CN115817460A (zh) 一种混合流条件下智能网联车主动协调避撞方法
CN114611292A (zh) 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混入acc和cacc车辆的交通流特性仿真方法
Guo et al. Variable time headway 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CN116129627B (zh) 一种智能网联车队下匝道前的协同换道策略
CN116890817A (zh) 车辆安全制动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Xiong et al. Research on control strategy of automatic emergency brake system based on Prescan
CN115107767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刹车与防碰撞的控制方法
CN113548049B (zh) 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智能车辆驾驶行为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2373482B (zh) 一种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驾驶习惯建模方法
JP2016137835A (ja) 車両用走行制御装置
CN109131349B (zh) 一种用于抑制道路交通幽灵堵塞的方法
CN113460048A (zh) 设计自动驾驶车辆高速近距离安全编队间隔策略的方法
CN113313939A (zh) 一种考虑加速度连续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仿真方法
Li et al. Fuzzy based collision avoidance control strategy considering crisis index in low speed urban are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