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7456A -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7456A
CN110847456A CN201810826926.4A CN201810826926A CN110847456A CN 110847456 A CN110847456 A CN 110847456A CN 201810826926 A CN201810826926 A CN 201810826926A CN 110847456 A CN110847456 A CN 110847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uilding facade
building
air
ventilatio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269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廷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uqiang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269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74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7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74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8Curtain walls
    • E04B2/96Curtain walls comprising panels attached to the structure through mullions or transo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Abstract

本文涉及太阳能发电建筑立面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包括:框架立柱,为中空柱体结构;室内侧通风口,设置于框架立柱的侧壁;窗体,可开闭地设置于框架立柱内,窗体与室内侧通风口相对间隔设置并将框架立柱的中空部分分隔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室外空气连通;以及进风通道,设置于框架立柱并连通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与第二部分。通过该建筑立面框架,可根据需要向室内输送新风和/或进行室外内的通风换气,结构合理、紧凑,不影响建筑结构和建筑立面的美观性。本文还公开一种建筑立面系统,包括多个前述建筑立面框架。

Description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太阳能发电建筑立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室内空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对于室内空气中存在的诸多健康隐患采取的基本措施有两种。一种措施是在建筑物内安装中央集成新风系统,通过对引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后释放至建筑物内部。但中央新风的新风管道安装时严重破坏建筑结构,影响建筑寿命。另一种措施是在建筑墙体或者建筑窗体上安装通风器,以实现内外空气的流通。但是通风器的安装会破坏建筑窗体的结构和建筑立面的整体美观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建筑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立面系统。
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包括:
框架立柱,所述框架立柱为中空柱体结构;
室内侧通风口,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的室内侧侧壁;
窗体,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内,所述窗体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相对间隔设置并将所述框架立柱的中空部分分隔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在所述窗体和所述室内侧通风口之间;以及
进风通道,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并连通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与所述第二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送风管道连通,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建筑立面框架还包括空气净化结构,设置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所述空气净化结构用于净化由所述室内侧通风口向室内输出的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结构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安装于所述框架立柱的所述室内侧通风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立柱包括沿高度方向排列并相连接的第一框架立柱和第二框架立柱,其中:所述第一框架立柱周向封闭,所述第一框架立柱的侧壁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送风管道的管道口;
所述室内侧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立柱的侧壁,所述窗体对应所述室内侧通风口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立柱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建筑立面框架还包括室外侧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立柱,所述室外侧通风口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通过所述第二框架立柱的内部空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建筑立面框架还包括通风盖,可开闭地连接于所述框架立柱,所述通风盖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室内侧通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盖设有百叶结构,所述百叶结构的开合度可调,所述百叶结构用于在所述通风盖关闭所述室内侧通风口时实现进风量的可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建筑立面框架还包括通风栅格,所述通风栅格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靠近室外的侧壁。
一种建筑立面系统,包括前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以及与所述建筑立面框架固定的建筑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筑面板为太阳能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面板为薄膜太阳能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建筑立面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框架立柱的中空部分内的线缆,所述线缆与所述太阳能面板电连接。
本文的有益效果包括:
在框架立柱上设置有室内侧通风口,且框架立柱内部设置有可开闭的窗体。该窗体将框架立柱的中空部分分为与室外空气连通的第一部分,以及与室内侧通风口连通的第二部分。并通过在框架立柱上设置进风通道,进风通道能够连通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和第二部分。当窗体为关闭状态时,可通过所述进风通道向室内输出新风。当窗体为开启状态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通,由此可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通过该建筑立面框架,可根据需要向室内输送新风和/或进行室外内的通风换气,结构合理、紧凑,不影响建筑结构和建筑立面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文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立面框架的应用示意图一;
图2为本文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立面框架的应用示意图二;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C-C向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的净化通风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结构的完全通风状态示意图。
其中:
10-建筑立面框架;
20-建筑墙体;
30-建筑面板;
40-横梁;
100-框架立柱;
111-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
120-第一框架立柱;121-管道口;
130-第二框架立柱;
140-进风通道;
200-室内侧通风口;
300-窗体;
400-送风管道;
500-空气净化结构;
600-室外侧通风口;
700-通风盖;710-百叶结构;
800-通风栅格
900-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文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文的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文,并不用于限定本文。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装配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装配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结构被认为“设置于”一个元件上,可以认为该结构位于该元件上。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文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立面框架10,包括:框架立柱100、室内侧通风口200、窗体300和进风通道140。框架立柱100为中空柱体结构。室内侧通风口200设置于框架立柱100的室内侧侧壁。窗体300可开闭地设置于框架立柱100内,窗体300与室内侧通风口200相对间隔设置并将框架立柱110的中空部分分隔为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二部分112形成在窗体300和室内侧通风口200之间。进风通道140设置于框架立柱100并连通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400与第二部分112。
进风通道140可以是管道结构,该管道结构一端与送风管道400直接连通,另一端插入至第二部分112而与第二部分112连通。此时,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400可直接将新风送入第二部分112,而后新风通过室内侧通风口200进入建筑室内。或者,进风通道140也可以是形成于框架立柱100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的一端与送风管道400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部分112连通。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400通过该气流通道将新风送入第二部分112,进而送入建筑室内。
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400可直接与进风通道140连通,或者送风管道400也可以不是直接与进风通道140连通。参见图4,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部分111与送风管道400连通,进风通道140与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连通。即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400通过第一部分111向进风通道140进风,进而向建筑室内送入新风。送风管道400通过第一部分111与进风通道140连通,而向建筑室内输送新风,可避免在框架立柱100内布置其它输送气流的管道结构。使得框架立柱100的结构更加简单,且能够简化装配流程。
窗体300可开闭地设置于框架立柱10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窗体300为平推式的窗体结构,窗体3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整体相对于框架立柱100平移运动。通过使窗体300整体相对于框架立柱100平移,使得窗体300与框架立柱100之间能够形成通风间隙,此时可连通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或者使窗体300与框架立柱100相对密封,此时可切断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之间的连通。平推式的窗体,易于实现导通和切断功能,且不多占用框架立柱100的内部空间,结构简单紧凑。而平推式的窗体结构,可采用滑轨和滑块结合的方式来达到平推目的,或者通过滑槽和滑杆配合的方式来达到平推目的,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窗体300还可以为旋转开启的窗体结构,窗体300铰接于框架立柱100。窗体3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铰接部位转动,以实现导通或者切断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之间的连通。
该建筑立面框架10,在框架立柱100上设置有室内侧通风口200,且框架立柱100内设置有可开闭的窗体300,窗体300将框架立柱100的中空部分分为与室外空气连通的第一部分111,以及与室内侧通风口200连通的第二部分112。此外,通过在框架立柱100上设置进风通道140,进风通道140能够连通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400和第二部分112。参见图4至图6,其中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B-B向剖视图,即在进风通道140位置处横切的剖视图。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C-C向剖视图,即在窗体300位置处横切的剖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当窗体300处于关闭状态时,即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不连通,此时可通过进风通道140向室内输出新风。参见图7所示,当窗体300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连通,此时可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或者,当窗体300处于开启状态,并同时开启新风,可实现同时向室内输送新风和室外空气。通过该建筑立面框架10,可根据需要向室内输送新风和/或进行室外内的通风换气,结构合理、紧凑,不影响建筑结构和建筑立面的美观性。
参见图6至图8,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建筑立面框架10还包括空气净化结构500。空气净化结构500设置于室内侧通风口200,空气净化结构500用于净化由室内侧通风口200向室内输出的风。通过设置空气净化结构500,能够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洁净度。
空气净化结构500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净化结构500包括防尘网,防尘网安装于框架立柱100的室内侧通风口200处。通过设置防尘网,可避免灰尘等进入室内,有效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洁净度。或者,空气净化结构500可以包括多个过滤层,多个过滤层安装于框架立柱100的室内侧通风口200处。多个过滤层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取并配置,以达到较优的净化空气效果。如图6所示,窗体300处于关闭状态,从而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不连通,此时框架立柱100不能实现室内外的通风。而窗体300可以是具有保温隔音功能的窗体,能够实现在室内侧通风口200处的保温隔音。如图7和图8所示,窗体300处于开启状态,从而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连通,此时框架立柱100能够实现室内外的通风。
参见图3和图4,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框架立柱100包括沿高度方向排列并相连接的第一框架立柱120和第二框架立柱130。第一框架立柱120周向封闭,第一框架立柱120的侧壁设有用于连接送风管道400的管道口121。室内侧通风口200设置于第二框架立柱130的侧壁,窗体300对应室内侧通风口200可开闭地设置于第二框架立柱130内。
通过将框架立柱100设计为包括第一框架立柱120和第二框架立柱130的结构,可满足建筑框架的结构和通风需求。可以理解,第一框架立柱120使用时固定于建筑墙体20,将第一框架立柱120设计为周向封闭的结构,可满足建筑防火和密封保温要求。而框架立柱100为中空柱体结构,则第一框架立柱120也为中空柱体结构,中空部分可满足通风、送风需求且可便于建筑结构的走线。第二框架立柱130使用时对应建筑层,具体指的是第二框架立柱130在框架立柱100安装于建筑结构上时,第二框架立柱130的位置与建筑层相对。所谓建筑层指的是建筑的楼板与楼板之间的空间,即人们居住和活动的部分。将第二框架立柱130对应建筑层,第二框架立柱130主要是达到在保证建筑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新风的送风和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框架立柱100为包括第一框架立柱120和第二框架立柱130的结构时,窗体300可开闭地设置于第二框架立柱130内。窗体300将第二框架立柱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对应上述的第一部分111,另一个部分对应上述的第二部分112。
在一个实施例中,建筑立面框架10还包括室外侧通风口600,设置于第二框架立柱130,室外侧通风口600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通过第二框架立柱130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设置室外侧通风口600,且室外侧通风口600和室内侧通风口200能够通过第二框架立柱130的内部空间连通,从而实现第二框架立柱130的室内外空气流通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室外侧通风口600与室内侧通风口200的面积比为3:1-3:2。通过使室外侧通风口600的面积大于室内侧通风口200的面积,使得风更易于由室外向室内流动,从而更加利于室内外的通风,通风效果较好。
参见图6、图7和图8,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建筑立面框架10还包括通风盖700,可开闭地连接于框架立柱100。通风盖700用于开启或者关闭室内侧通风口200。通过设置通风盖700,可根据需求打开或者关闭室内侧通风口200,从而使得室内外通风换气可根据需要进行控制。通风盖700可开闭地连接于框架立柱100的方式可以为多种,只要能够实现通过通风盖700的活动而开启或者关闭室内侧通风口200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风盖700的一侧与框架立柱100铰接,通风盖700的另一侧与框架立柱100活动卡接。如图8所示,当需要开启室内侧通风口200时,打开通风盖700的与框架立柱100活动卡接的一侧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风盖700设有百叶结构710,百叶结构710的开合度可调,百叶结构710用于在通风盖700关闭室内侧通风口200时实现进风量的可控。通过设置百叶结构710,无需时常开关通风盖700,而是可以通过调节百叶结构710的开合度来实现进风与否,同时还能够调节进风量。需要说明的是,百叶结构710可以是手动开合百叶或者电动开合百叶。
前述的空气净化结构500可安装于通风盖700,空气净化结构500通过通风盖700设置于室内侧通风口200处。如图7所示,在通风盖700为关闭状态且窗体300为开启状态时,控制百叶结构710的开度可实现框架立柱100的净化通风功能。即室外侧的风经过空气净化结构500的净化之后才进入室内。如图8所示,在通风盖700为开启状态且窗体300为开启状态时,框架立柱100实现完全自然通风功能。
参见图2、图5至图8,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建筑立面框架10还包括通风栅格800,通风栅格800设置于框架立柱100靠近室外的侧壁。通过设置通风栅格800,在不影响建筑立面框架10整体外观造型和通风性能的同时,还可防止异物进入建筑立面框架10内部。在框架立柱100包括第一框架立柱120和第二框架立柱130时,通风栅格800设置于第一框架立柱120的室外侧侧壁和第二框架立柱130的室外侧侧壁。
请参见图2至图6所示,本文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立面系统,
包括如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10,以及与建筑立面框架10固定的建筑面板30。建筑立面框架10可沿建筑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建筑立面框架10为多个,多个建筑立面框架10间隔排列。建筑面板30可以是建筑玻璃或者太阳能面板。太阳能面板的具体类型不限,一实施例中太阳能面板可以为薄膜太阳能面板。
建筑立面系统还包括位于框架立柱100的中空部分内的线缆900,线缆900与太阳能面板电连接。太阳能面板产生的电能通过线缆900储存于储能设备中。邻近建筑立面框架10的若干太阳能面板的线缆900,可通过框架立柱100的中空部分进行走线和布线,实现了线缆900的隐藏式走线。
该建筑立面系统可通过建筑立面框架10来实现室内外的通风换气且能够与室内新风系统结合。通过使用该建筑立面框架10,建筑外立面无需开窗,建筑立面整体外观不受影响。建筑立面系统的功能更强,结构更加紧凑,外观更加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筑立面系统除前述建筑立面框架10外,还可同时包括多个常规设计的立面框架,每个常规设计的立面框架沿建筑的高度方向延伸。这样的建筑立面系统中,前述建筑立面框架10与常规设计的立面框架的排列形式不限,可以是一个常规设计的立面框架与一个前述建筑立面框架10依次交替排列。也可以是几个常规设计的立面框架相邻排列,接着再排列一个、两个或者几个前述建筑立面框架10。具体可根据建筑的通风需求,将前述建筑立面框架10分布于建筑需要通风的位置,而其他位置可采用常规设计的立面框架。
在一个实施例中,建筑立面系统还包括多个横梁40,至少部分横梁40平行间隔地分布于相邻两个建筑立面框架10之间。通过设置多个横梁40,可以增强建筑立面系统的结构强度。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文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文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文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文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立柱(100),所述框架立柱(100)为中空柱体结构;
室内侧通风口(200),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室内侧侧壁;
窗体(300),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100)内,所述窗体(300)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相对间隔设置并将所述框架立柱(100)的中空部分分隔为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所述第一部分(111)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二部分(112)形成在所述窗体(300)和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之间;以及
进风通道(140),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100)并连通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400)与所述第二部分(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1)与所述送风管道(400)连通,所述进风通道(140)与所述第一部分(111)和所述第二部分(1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净化结构(500),设置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所述空气净化结构(500)用于净化由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向室内输出的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结构(500)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安装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立柱(100)包括沿高度方向排列并相连接的第一框架立柱(120)和第二框架立柱(130),其中:所述第一框架立柱(120)周向封闭,所述第一框架立柱(120)的侧壁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送风管道(400)的管道口(121);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立柱(130)的侧壁,所述窗体(300)对应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立柱(13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侧通风口(600),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立柱(130),所述室外侧通风口(600)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通过所述第二框架立柱(130)的内部空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盖(700),可开闭地连接于所述框架立柱(100),所述通风盖(700)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盖(700)设有百叶结构(710),所述百叶结构(710)的开合度可调,所述百叶结构(710)用于在所述通风盖(700)关闭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时实现进风量的可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栅格(800),所述通风栅格(800)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100)靠近室外的侧壁。
10.一种建筑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10),以及与所述建筑立面框架(10)固定的建筑面板(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建筑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面板(30)为太阳能面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建筑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面板为薄膜太阳能面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建筑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中空部分内的线缆(900),所述线缆(900)与所述太阳能面板电连接。
CN201810826926.4A 2018-07-25 2018-07-25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Pending CN1108474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6926.4A CN110847456A (zh) 2018-07-25 2018-07-25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6926.4A CN110847456A (zh) 2018-07-25 2018-07-25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7456A true CN110847456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594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6926.4A Pending CN110847456A (zh) 2018-07-25 2018-07-25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474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5294A (zh) * 2021-04-26 2021-07-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可实现遮阳、空气交换及降噪的建筑立面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5294A (zh) * 2021-04-26 2021-07-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可实现遮阳、空气交换及降噪的建筑立面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17658A (ko) 환기장치
CN104060733A (zh) 一种光伏幕墙
AU2006348055B2 (en) A curtain wall with an air space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fore
CN102535707A (zh) 一种隐框窄腔双层幕墙
EA010557B1 (ru) Рама,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оконных, дверных или фасад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CN106014156B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智能通风窗
CN110847456A (zh)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CN105239704A (zh) 一种多功能绿色集成幕墙系统
CN1974974A (zh) 一种内外双循环双层幕墙
KR20200113529A (ko) 실내 환기 및 공기정화 창문
CN200971574Y (zh) 一种内外双循环双层幕墙
KR20060134503A (ko) 사계절용 실내공기 환기와 정화 및 자동 시스템의 이중복합창
CN204781473U (zh) 一种幕墙系统及其采用的通风器
CN211666588U (zh) 带有降噪通风器的固定窗
CN208830551U (zh)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JP3999096B2 (ja)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
CN110847458A (zh)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CN110847457A (zh)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CN202809925U (zh) 一种内呼吸式双层幕墙
KR20010025916A (ko) 환기장치
CN112252554A (zh) 一种锯齿状外循环呼吸式双层单元幕墙系统
KR20100005587A (ko) 환기기능을 구비하는 창호시스템
CN208830553U (zh)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JP4866024B2 (ja)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構造
CN201351976Y (zh) 门窗、幕墙自然通风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1400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4

Address after: 518057 Room 201, building a, No.1 Qianwan 1st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hengyu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7

Address after: 201210 third floor, No. 665, Zhangjiang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zuqiang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oom 201, building a, No.1 Qianwan 1st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Zhengyu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