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5024A - 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及模拟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及模拟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5024A
CN110845024A CN201911258245.3A CN201911258245A CN110845024A CN 110845024 A CN110845024 A CN 110845024A CN 201911258245 A CN201911258245 A CN 201911258245A CN 110845024 A CN110845024 A CN 110845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ground water
groundwater
pipe body
reaction tank
biochemical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82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德义
史沛丽
李广贺
张旭
张芳
贾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2582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50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5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50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3/001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using granular carriers or supports for the microorganisms
    • C02F2003/003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using granular carriers or supports for the microorganisms using activated carbon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6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or leach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2Temper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6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p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22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4Flow arrangements
    • C02F2301/046Recirculation with an external loo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2Odour removal or prevention of malodo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包括:地下水储箱;生化反应罐,通过进水管体和出水管体分别与地下水储箱连通,进水管体和出水管体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通过进水管体和出水管体实现污染地下水在底下水储箱与生物反应罐内的循环,进水管体上设有自吸泵,能够将地下水储箱中的污染地下水吸入生化反应罐中,生化反应罐内设置有复合修复试剂,复合修复试剂能够将污染地下降解,复合修复试剂包括生物炭以及吸附在生物炭上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气体吸附罐,通过气体连接管体与生化反应罐连通,用于吸附生化反应罐内降解污染地下水产生的气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模拟修复方法。

Description

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及模拟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及模拟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我国的重要饮用水源和战略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和工业企业周边地下水呈恶化趋势,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由于污染场地地下水具有污染物毒性大,迁移范围广等特点,在修复方面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亟需开发绿色可持续的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方法。
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大、迁移性、持久性等特点,在实际的地下水修复过程中修复人员往往难以掌握和把控修复试剂的添加量,造成实际修复工程存在污染残留大、污染反复和修复时间长的问题。关于修复方法,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类经济有效、绿色可行的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作为修复试剂降解有机污染物。但在地下水实际修复中,微生物的情况多为生长过于缓慢或是死亡,导致污染物降解耗时长,如何达到微生物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地下水修复过程中修复试剂添加量难以把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及模拟修复方法。
一种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包括:
地下水储箱,用于提供储存定量污染地下水的密闭空间;
生化反应罐,通过进水管体和出水管体分别与所述地下水储箱连通,所述进水管体和所述出水管体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通过所述进水管体和所述出水管体实现所述污染地下水在所述底下水储箱与所述生物反应罐内的循环,所述进水管体上设有自吸泵,能够将所述地下水储箱中的污染地下水吸入所述生化反应罐中,所述生化反应罐内设置有复合修复试剂,所述复合修复试剂能够将所述污染地下降解,所述复合修复试剂包括生物炭以及吸附在所述生物炭上的专性需氧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
气体吸附罐,通过气体连接管体与所述生化反应罐连通,用于吸附所述生化反应罐内降解所述污染地下水产生的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合修复试剂为所述生物炭、所述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所述过氧化物在培养基中的共培养产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炭在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含量为0.5g/L~3g/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氧化物为无机过氧化物,在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含量为0.5g/L~2g/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修复试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生物炭、所述过氧化物和所述有机降解微生物菌液共同加入无机盐培养基中震荡培养2h~5h,所述有机降解微生物菌液的pH为6~9,OD600为1~1.2,在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加入量为(2ml~5ml)/200m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基中含有所述污染地下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为:
将含碳生物质用去离子水清洗之后,在60℃~80℃干燥24h~72h;
将干燥后的所述含碳生物质粉碎成粉末;
将所述含碳生物质的粉末进行热解,热解方式为8℃/min~12℃/min的速率升温,升温至300℃~600℃;以及
将热解后的所述含碳生物质的粉末在300℃~600℃下炭化1h~2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下水储箱中设置有pH检测组件、温度检测组件、溶解氧检测组件和水质分析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反应罐通过加药管体与外部连通,所述生化反应罐内设置有搅拌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吸附罐内设有活性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染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包括苯系物和非苯多环芳烃中的一种或两种。
一种地下水模拟修复方法,采用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并包括以下步骤:
(a)将污染地下水注入所述地下水储箱中;
(b)向所述生化反应罐内投加所述复合修复试剂并打开所述进水阀门和所述自吸泵,使所述地下水储箱中的所述污染地下水定量注入所述生化反应罐进行目标污染物降解反应;
(c)所述生化反应罐中的所述目标污染物降解率为90%以上时,打开所述出水阀门,使所述生化反应罐中降解后的污染地下水灌回至所述地下水储箱中;
(d)重复所述步骤(b)和(c)多次,直至所述地下水储箱中的目标污染物降解率为90%以上;以及
(e)计算得到所述复合修复试剂的加入量与所述污染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降解率的关系或者计算得到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各组分的加入量与所述污染地下水的目标污染物降解率的关系。
本发明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用于进行地下水修复的小型模拟实验,地下水储箱用于模拟具有待处理污染地下水的污染区域,生化反应罐用于模拟加药区域,也就是投加复合修复试剂的区域,通过生化反应罐和地下水储箱中的污染地下水的循环流动,模拟实际地下水修复过程加药后地下水的流动性,从而能够在实验室水平进行地下水修复的研究,例如研究投加复合修复试剂后污染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研究不同的复合修复试剂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率变化等等。该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能够实现对实操中地下水修复系统的较为真实的缩放还原,还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或者在实操地搭建小型模拟场地实行,克服了在实操修复中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性较大而取样不准确和不便利的缺点,从而可以先总结规律,再进行地下水修复实操,节约地下水修复周期,有利于通过深入研究提高地下水修复的效果,准确把握修复试剂的添加量。
进一步,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专性需氧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配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地下水修复的效果。本发明以复合修复试剂中的生物炭作为载体,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能够同时吸附在生物炭上,使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固定,过氧化物作为水体中的电子受体,能够为专性需氧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有机降解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过氧化物作为释氧剂,与水反应产生氧气,能够提高专性需氧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速度,加快地下水修复的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修复试剂中添加生物炭、过氧化物和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修复试剂中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修复试剂中不同过氧化物添加量对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包括:
地下水储箱,用于提供储存定量污染地下水的密闭空间;
生化反应罐,通过进水管体和出水管体分别与所述地下水储箱连通,所述进水管体和所述出水管体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通过所述进水管体和所述出水管体实现所述污染地下水在所述底下水储箱与所述生物反应罐内的循环,所述进水管体上设有自吸泵,能够将所述地下水储箱中的污染地下水吸入所述生化反应罐中,所述生化反应罐内设置有复合修复试剂,所述复合修复试剂能够将所述污染地下降解,所述复合修复试剂包括生物炭以及吸附在所述生物炭上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
气体吸附罐,通过气体连接管体与所述生化反应罐连通,用于吸附所述生化反应罐内降解所述污染地下水产生的气体。
本发明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用于进行地下水修复的小型模拟实验,地下水储箱用于模拟具有待处理污染地下水的污染区域,生化反应罐用于模拟加药区域,也就是投加复合修复试剂的区域,通过生化反应罐和地下水储箱中的污染地下水的循环流动,模拟实际地下水修复过程加药后地下水的流动性,从而能够在实验室水平进行地下水修复的研究,例如研究投加复合修复试剂后污染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研究不同的复合修复试剂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率变化等等。该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能够实现对实操中地下水修复系统的较为真实的缩放还原,还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或者在实操地搭建小型模拟场地实行,克服了在实操修复中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性较大而取样不准确和不便利的缺点,从而可以先总结规律,再进行地下水修复实操,节约地下水修复周期,有利于通过深入研究提高地下水修复的效果,准确把握修复试剂的添加量。
进一步,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专性需氧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配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地下水修复的效果。本发明以复合修复试剂中的生物炭作为载体,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能够同时吸附在生物炭上,使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固定,过氧化物作为水体中的电子受体,能够为专性需氧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有机降解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过氧化物作为释氧剂,与水反应产生氧气,能够提高专性需氧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速度,加快地下水修复的进程。
在一实施例中,复合修复试剂可以为所述生物炭、所述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所述过氧化物在培养基中的共培养产物。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基中含有所述污染地下水,也就是说,将生物炭、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在含有目标污染物的培养基中共培养得到复合修复试剂,从而可以在复合修复试剂的制备过程中进行初步筛选,类似于选择性培养,得到能够在目标污染物中生长并稳定存在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污染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苯系物和非苯多环芳烃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炭在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含量可以为0.5g/L~3g/L。生物炭可以为含碳生物质碳化的产物。含碳生物质可以选自天然的含碳物质,如秸秆、西瓜皮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为:
将含碳生物质用去离子水清洗之后,以60℃~80℃干燥24h~72h;
将干燥后的所述含碳生物质粉碎成粉末;
将所述含碳生物质的粉末进行热解,热解方式为8℃/min~12℃/min的速率升温,升温至300℃~600℃;以及
将热解后的所述含碳生物质的粉末在300℃~600℃下炭化1h~2h。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氧化物为无机过氧化物,在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含量可以为0.5g/L~2g/L。在一实施例中,过氧化物可选自但不限于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修复试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生物炭、所述过氧化物和所述有机降解微生物菌液共同加入无机盐培养基中震荡培养2h~5h,所述有机降解微生物菌液的pH可以为6~9,OD600可以为1~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有机降解微生物菌液在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加入量可为(2ml~5ml)/200ml。在一实施例中,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可以通过购买或提取得到。例如可以从污染地下水中提取能够降解目标污染物的菌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可选自但不限于鞘氨醇单胞菌,具体菌种可以根据实际修复场地的目标污染物的种类确定。鞘氨醇单胞菌可以降解苯系物和非苯多环芳烃。
生物炭、过氧化物和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分别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复合修复试剂的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下水储箱中设置有多个参数测定模块,例如pH检测组件、温度检测组件、溶解氧检测组件和水质分析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多个参数测定模块的检测结果可以从侧面反映污染地下水的降解情况并进行实时监测。pH检测组件可包括电连接的pH传感器和pH测定仪。温度检测组件可与pH检测组件电连接。溶解氧检测组件包括电连接的溶解氧传感器和溶解氧测定仪。水质分析组件可包括电连接的水质分析探头和水质分析仪。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管体上可设有计量泵,用于监测进入生化反应罐的污染地下水的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生化反应罐通过加药管体与外部连通,所述生化反应罐内设置有搅拌桨。加药管体用于向所述生化反应罐内投加用于污染地下水的修复药物。搅拌桨上可通过定时开关控制搅拌的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吸附罐内设有活性炭。通过活性炭可以吸附目标污染物降解后形成的气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下水模拟修复方法,采用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并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污染地下水注入所述地下水储箱中;
S200,向所述生化反应罐内投加所述复合修复试剂并打开所述进水阀门和所述自吸泵,使所述地下水储箱中的所述污染地下水定量注入所述生化反应罐进行目标污染物降解反应;
S300,所述生化反应罐中的所述目标污染物降解率为90%以上时,打开所述出水阀门,使所述生化反应罐中降解后的污染地下水灌回至所述地下水储箱中;
S400,重复所述步骤S200和S300多次,直至所述地下水储箱中的目标污染物降解率为90%以上;以及
S500,计算得到所述复合修复试剂的加入量与所述污染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降解率的关系或者计算得到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各组分的加入量与所述污染地下水的目标污染物降解率的关系。
目标污染物降解率可通过实时定时取样测定。
步骤S500中,可以将污染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降解率与复合修复试剂的加入量及各组分的加入量的数据整合,通过Matlab进行拟合,得到生物炭、过氧化物和有机污染物降解率的二元一次线性方程。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二元一次线性方程为:
Y=1.84X1+1.92X2+92.16
其中:Y为有机污染物降解率;X1为生物炭添加量,0≤X1≤3g;X2为过氧化物添加量,0≤X2≤2g。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包括:生化反应罐200、地下水储箱100和气体吸附罐300三大部分;其中,生化反应罐200内设有搅拌桨210和加药管体220;地下水储箱100设有取样口130、溶解氧传感器152、水质分析探头162、温度传感器143、pH传感器142,温度传感器143和pH传感器142与pH检测仪141电连接,溶解氧传感器152与溶解氧检测仪151电连接,水质分析探头162与水质分析仪161电连接。
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的工作过程为:打开进水管体110的进水阀门112,地下水储箱100中的污染地下水通过进水管体110,由自吸泵114定量抽提入生化反应罐200中,水量由计量泵116控制。污染地下水在盛有复合修复试剂的生化反应罐200进行定时反应完成后,打开出水管体120的出水阀门122,将水回灌至地下水储箱100中;并打开气体吸附罐300相连的气体吸附管体230的气体阀门232,使生化反应罐200中的气体被气体吸附罐300吸收。经过修复处理后的地下水,可由地下水储箱100的取样口130进行取样进行定时测定其目标污染物含量。
将作为原料的西瓜皮清洗,70℃烘烤24h烘干,然后粉碎过筛,得到生物炭制备原料粉末,原料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热解,热解为8℃/min~12℃/min的速率升温,升温至约600℃,然后炭化1小时。然后炭化后的产物进行冷却过筛,得到西瓜皮生物炭。将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之前的地下水储箱100中的污染地下水的水样为对照样品CK。向血清瓶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加入污染地下水中提取的菌悬浊液(菌悬浊液中含有鞘氨醇单胞菌),混合置于恒温气浴摇床中摇匀2-5h,完成制备微生物修复试剂(记为CK+Bacteria),应用于模拟实验装置,定时从地下水储箱100中取出样品,检测目标污染物降解率;向血清瓶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加入同种菌悬浊液和生物炭,步骤同上,完成制备生物炭微生物修复材料(记为CK+Bacteria+Biochar),同CK+Bacteria修复材料使用方法,完成模拟试验后,定时从地下水储箱100中取出样品,检测目标污染物降解率;向血清瓶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加入菌悬浊液、生物炭和过氧化钙,步骤同上,完成生物炭微生物过氧化物复合修复材料(记为CK+Bacteria+Biochar+CaO2)的制备和模拟实验,定时取样检测目标污染物降解率。记录各样品生化处理时间,分别于第1、2、5、15天时测定样品中有机污染物含量。
由图2可见,随着处理过程中的挥发,体系中的有机污染物会自然挥发掉10%左右;利用CK+Bacteria修复材料处理后,污染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5天时,有机污染物在对照组体系中降解率为90.5%;添加CK+Bacteria+Biochar修复材料后,降解率为95.1%;添加CK+Bacteria+Biochar+CaO2修复材料后,降解率为97.1%。对于有机污染物而言,除去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挥发掉的部分,从污染地下水中筛出的土著微生物对其具有较高的降解率,添加生物炭和过氧化物后,其降解率显著提高4.6%-6.6%。
实施例2
采用与实施例相同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
将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之前的地下水储箱100中的污染地下水的水样为对照样品CK。
向血清瓶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加入污染地下水中提取的菌悬浊液(菌悬浊液中含有鞘氨醇单胞菌),混合置于恒温气浴摇床中摇匀,完成制备微生物修复试剂(记为CK+Bacteria),应用于模拟实验装置,定时从地下水储箱100中取出样品,检测目标污染物降解率;向血清瓶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加入菌悬浊液和生物炭(1-3g),步骤同上,制备出生物炭分别为1g、2g和3g的生物炭微生物修复材料,即为CK+Bacteria+Biochar(1g)、CK+Bacteria+Biochar(2g)和CK+Bacteria+Biochar(3g)共3中不同配比修复材料,同CK+Bacteria修复材料使用方法,完成模拟试验后,定时从地下水储箱100中取出样品。记录各样品生化处理时间,分别于第1、2、5、15天时测定样品中有机污染物含量。
由图3可见,在修复材料制备过程中加入了不同含量的生物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体系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率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48h后,添加生物炭不同量的三个反应体系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反应1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生物炭量1-3g的有机污染物降解率显著增加了4.6%-6.2%。
实施例3
采用与实施例相同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
将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之前的地下水储箱100中的污染地下水的水样为对照样品CK。
向血清瓶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加入污染地下水中提取的菌悬浊液(菌悬浊液中含有鞘氨醇单胞菌)、生物炭和过氧化物(0.4-2g),步骤同实施例2,制备出生物炭微生物过氧化物复合修复材料,记为CK+Bacteria+Biochar+CaO2(0.4g)、CK+Bacteria+Biochar+CaO2(0.8g)和CK+Bacteria+Biochar+CaO2(1g)和CK+Bacteria+Biochar+CaO2(2g)共4中不同配比复合修复材料,同CK+Bacteria修复材料使用方法,完成模拟试验后,定时从地下水储箱100中取出样品。记录各样品生化处理时间,分别于第1、2、5、15天时测定样品中有机污染物含量。
在生物炭和微生物共存的体系中,加入不同含量的过氧化物,作为释氧剂和氧化剂,制备成复合修复材料,如图4可见,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过氧化物修复材料相比,添加过氧化物增加了体系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率,反应15天后,过氧化物添加量0.4-2g使体系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率增加了0.2%-2%。
实施例4
根据模拟实验得到了一系列有机污染物降解率实验结果,结合实例1-3的不同生物炭、过氧化物配比修复材料降解率数据,经过Matlab进行拟合,得到二元一次方程:Y=1.84X1+1.92X2+92.16;其中,Y表示有机污染物降解率;X1表示生物炭添加量(0-3g);X2表示过氧化物添加量(0-3g)。结果表明,生物炭吸附微生物可以增强其活性、稳定性、生物量和对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率随着生物碳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此外,过氧化物含量越高,水体中溶氧量和电子受体浓度越高,促进了水体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机污染物降解率增大,以达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下水储箱,用于提供储存定量污染地下水的密闭空间;
生化反应罐,通过进水管体和出水管体分别与所述地下水储箱连通,所述进水管体和所述出水管体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通过所述进水管体和所述出水管体实现所述污染地下水在所述底下水储箱与所述生物反应罐内的循环,所述进水管体上设有自吸泵,能够将所述地下水储箱中的污染地下水吸入所述生化反应罐中,所述生化反应罐内设置有复合修复试剂,所述复合修复试剂能够将所述污染地下降解,所述复合修复试剂包括生物炭以及吸附在所述生物炭上的专性需氧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过氧化物;
气体吸附罐,通过气体连接管体与所述生化反应罐连通,用于吸附所述生化反应罐内降解所述污染地下水产生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复合修复试剂为所述生物炭、所述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和所述过氧化物在培养基中的共培养产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在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含量为0.5g/L~3g/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物为无机过氧化物,在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含量为0.5g/L~2g/L。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修复试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生物炭、所述过氧化物和所述有机降解微生物菌液共同加入无机盐培养基中震荡培养2h~5h,所述有机降解微生物菌液的pH为6~9,OD600为1~1.2,在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加入量为(2ml~5ml)/200ml。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中含有所述污染地下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为:
将含碳生物质用去离子水清洗之后,在60℃~80℃干燥24h~72h;
将干燥后的所述含碳生物质粉碎成粉末;
将所述含碳生物质的粉末进行热解,热解方式为8℃/min~12℃/min的速率升温,升温至300℃~600℃;以及
将热解后的所述含碳生物质的粉末在300℃~600℃下炭化1h~2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储箱中设置有pH检测组件、温度检测组件、溶解氧检测组件和水质分析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反应罐通过加药管体与外部连通,所述生化反应罐内设置有搅拌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吸附罐内设有活性炭。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包括苯系物和非苯多环芳烃中的一种或两种。
12.一种地下水模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并包括以下步骤:
(a)将污染地下水注入所述地下水储箱中;
(b)向所述生化反应罐内投加所述复合修复试剂并打开所述进水阀门和所述自吸泵,使所述地下水储箱中的所述污染地下水定量注入所述生化反应罐进行目标污染物降解反应;
(c)所述生化反应罐中的所述目标污染物降解率为90%以上时,打开所述出水阀门,使所述生化反应罐中降解后的污染地下水灌回至所述地下水储箱中;
(d)重复所述步骤(b)和(c)多次,直至所述地下水储箱中的目标污染物降解率为90%以上;以及
(e)计算得到所述复合修复试剂的加入量与所述污染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降解率的关系或者计算得到所述复合修复试剂中的各组分的加入量与所述污染地下水的目标污染物降解率的关系。
CN201911258245.3A 2019-12-10 2019-12-10 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及模拟修复方法 Pending CN1108450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8245.3A CN110845024A (zh) 2019-12-10 2019-12-10 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及模拟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8245.3A CN110845024A (zh) 2019-12-10 2019-12-10 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及模拟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5024A true CN110845024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08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8245.3A Pending CN110845024A (zh) 2019-12-10 2019-12-10 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及模拟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450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4692A (zh) * 2020-11-03 2021-02-19 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修复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9905A (ja) * 1999-11-30 2001-06-05 Fumiaki Hirano 有機物分解促進のための酸素供給方法
CN105032908A (zh) * 2015-06-23 2015-11-11 江苏麦可博生物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装置和工艺方法
CN108723084A (zh) * 2018-04-12 2018-11-02 江苏世邦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低温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68307A (zh) * 2018-11-01 2019-03-15 上海水源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高效治理黑臭水体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9905A (ja) * 1999-11-30 2001-06-05 Fumiaki Hirano 有機物分解促進のための酸素供給方法
CN105032908A (zh) * 2015-06-23 2015-11-11 江苏麦可博生物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装置和工艺方法
CN108723084A (zh) * 2018-04-12 2018-11-02 江苏世邦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低温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68307A (zh) * 2018-11-01 2019-03-15 上海水源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高效治理黑臭水体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施阳: "张施阳",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4692A (zh) * 2020-11-03 2021-02-19 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修复装置和方法
CN112374692B (zh) * 2020-11-03 2023-06-02 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修复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a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Staudigel et al. Biologically mediated dissolution of volcanic glass in seawater
Zhou et al. Temporal succession of water microbiomes and resistomes during carcass decomposition in a fish model
CN113231462B (zh) 一种刺激土著菌群快速降解土壤中氯氰菊酯的方法
Sun et al. Research on removal of fluoroquinolones in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by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under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s
Vayenas et al. Visualization experiments of biodegradation in porous media and calculation of the biodegradation rate
CN102505011A (zh) 一种用于污染物降解的微生物固定化包埋方法及专用装置
Liang et al. Removal of benzo [a] pyrene from soil in a novel permeable electroactive well system: Optimal integration of filtration, adsorption and bio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CN110845024A (zh) 地下水修复模拟实验系统及模拟修复方法
Liu et al. Organics composition and microbial analysis reveal the different roles of biochar and hydrochar in affecting methane oxidation from paddy soil
Rafiee et al. Pilot scale evaluation of a model to distinguish the rates of simultaneous anaerobic digestion, composting and methane oxidation in static waste beds
K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dynamics dur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pig carcasses in simulated soil burial and composting systems
CN101464447A (zh) 一种多功能实验箱
CN102925390A (zh) 一株可分解石油类物质的荧光假单胞菌及其获取与应用
Hupe et al. Enhancement of the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oil by the addition of compost
CN114082779A (zh) 污染土壤修复长效性的加速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10724683A (zh) 一种炭基微生物复合菌粉、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owe et al.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DCM diffusing through clay
CN209935507U (zh) 一种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系统
Jia et al. Efficiency of phytoremediation on the sediments co-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 role of microbes in the remediation system
CN112676334A (zh) 化学预氧化耦合生物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装置及方法
CN113416671B (zh) 一种红霉素降解菌iurm e94及其应用
Mishra et al. Field Study: In Situ Bioremediation of Oily Sludge Contaminated Land Using" Oilzapper"
Chang et al. Novel process for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erobic composting technology: Shifting from pollutant removal towards resource recovery
Felton et al.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bacteria of a temporary po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