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1220B -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1220B
CN110841220B CN201911252417.6A CN201911252417A CN110841220B CN 110841220 B CN110841220 B CN 110841220B CN 201911252417 A CN201911252417 A CN 201911252417A CN 110841220 B CN110841220 B CN 110841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fighting
robot
wat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24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41220A (zh
Inventor
李建祥
阮鹏程
王海磊
许玮
慕世友
周大洲
朱明智
郭锐
马晓峰
王海鹏
王宇航
张海龙
刘丕玉
赵玉良
司金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524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1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1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12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4991 priority patent/WO202111534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41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1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16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i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e.g. cablew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27/00Fire-fighting land veh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62C99/0009Methods of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fire by cooling down or suffocating the flames
    • A62C99/0045Methods of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fire by cooling down or suffocating the flames using solid substances, e.g. sand, ashes; using substances forming a cru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62C99/0009Methods of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fire by cooling down or suffocating the flames
    • A62C99/0072Methods of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fire by cooling down or suffocating the flames using sprayed or atomised wa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包括多个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以及控制中心,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均间隔部署于变电站内各区域,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可移动式的,当发生火情时,可以根据变电站内各个区域布设的烟雾/温度传感器获取到着火点信息,也可以由消防机器人上携带的传感器获取到,还可以通过配置无人机检测得到。控制中心调度距离着火点最近的消防机器人,先前往着火点,进行救火,与此同时,可以调度距离着火点较近的其他消防机器人或者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前往着火点。实现及时灭火、适应性灭火。

Description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智能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变电站/换流站内存在大量的高电压、大电流设备,容易因设备故障、线路缺陷等问题引发火灾,而且一旦发生火灾的话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变电站/换流站均采取了一定的消防措施。
据发明人了解,目前的变电站的消防措施主要有两种:
(1)利用传感器对火灾参数(如烟雾、温度等)检测,确定火情后,值守人员利用变电站/换流站内各个位置存放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操作;
(2)变电站/换流站一般投入装载有一定容量灭火介质(如消防水等)的机器人。
但上述消防措施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人工救援虽然能够实时观察火情,有助于扑救,但对人身安全有很大的隐患,同时,各变电站/换流站内需要投入大量的消防设施,而很多消防设施(例如灭火器等)需要定期更换,同时,存在大量的高电压、大电流设备,消防介质需求量大,增加消防成本;另一方面,一旦发生火情,专业消防队出发赶往火灾现场都需要一定时间,无法在最佳灭火期对火灾进行扑救,可能由小火酿成重大火灾事故,大型火灾事故会对多个区域的电力系统的建筑安全和用电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而目前消防机器人中小型消防机器人,携带的灭火介质容量有限,不能一次性控制火势,从而造成火势延误或者机器人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而大型机器人一般都是配备一台大口径水炮,由消防车进行供水,只能使用水柱进行灭火,面对变电站的设施具有应用局限性,同时消防水炮高度固定,无法满足变电站内不同高度设备精确灭火需求。另外,如果机器人距离着火点较远,则无法快速、及时到达火灾现场,也有可能延误火情,造成火势扩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本公开能够使变电站内部署的多个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根据着火点的位置以及火情联动和灵活调度,保证第一时间进行扑救,确保变电站的安全。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包括多个能够联动控制的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以及控制中心,所述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均间隔部署于变电站内各区域,所述消防介质供给装备能够和消防栓可拆卸连接,实现持续供水,其中:
所述消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具有第一接口的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所述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承载有供水机构和泡沫供给机构,通过水带提供相应的灭火介质,所述水带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接口相适配的第二接口;
所述控制中心,被配置为接收火情信息,根据火情调度距离近的相应数量的消防机器人或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至着火点附近,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自动快速连接,实施灭火。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消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灭火机构,所述灭火机构包括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所述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包括至少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第一接口,另一端连接传输水管,所述传输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回转接头,所述回转接头上设置有喷射喷头,且回转接头通过升降机构与机器人本体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承载有供水机构和泡沫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供水机构包括若干消防水存储罐,消防水存储罐通过管路与增压泵连接,增压泵的排水管连接水带;
所述泡沫供给机构包括若干泡沫存储罐,所述泡沫存储罐通过管路与泡沫泵连接,泡沫泵的排水管连接所述水带,所述水带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接口相适配的第二接口。
本公开通过变电站内设置多个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控制中心可以根据火情大小,确认单独投入若干消防机器人,还是投入消防机器人+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以及根据着火点的位置,迅速就近调度,力求在最佳灭火期对火灾进行扑救,能够有效控制火情,保证变电站的安全。
本公开可以利用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相互配合,结合水带和传输水管的长度和柔性,能够充分利用变电站内有限的空间,保证连续作业,充分控制火势。
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可以是如车体的可移动式机构,也可以是固定式机构。
同时,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水和泡沫,至少两种介质的灭火,同时利用移动底盘和升降机构、回转接头的相互配合,可以适应变电站内复杂环境、针对变电站不同地区、高度的火源进行适应性调整扑灭,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灭火机构还包括干粉喷射机构,干粉喷射机构设置于消防机器人的移动底盘上,具体包括若干干粉罐,干粉罐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喷头,所述喷头设置于回转头上,所述回转头通过升降机构设置于移动底盘上,实现干粉喷射的高度、角度可调。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底盘为履带式移动底盘。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底盘上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容纳所述干粉喷射机构和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且至少回转接头、回转头和喷头外露于所述壳体。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测距传感器、摄像设备和照明灯。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干粉喷射机构包括若干电磁阀和干粉罐,所述电磁阀的进粉管连接对应的干粉罐,电磁阀的出粉管一端连接电磁阀,另一端连接多通接头,多通接头的一端连接干粉喷头,干粉喷头固定在回转头上。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包括主水管和电磁阀,主水管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喷射喷头,主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的喷射工作。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消防机器人上还设置有自喷淋机构,具体包括立管和喷头,进水管通过管路连接立管,所述立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15°,喷头安装在立管上。
自喷淋是喷水过程中进行机器人自我喷淋,降低本身温度,保证机器人本身安全,自喷淋是一直处入开启状态,只要立管有消防水,它就工作。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固定移动底盘上,另一端设置有回转底座,所述回转底座上安装回转头,所述回转头上设置有照明灯、摄像设备和红外热成像仪。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设置有水带对接机构,所述水带对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的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多个立柱,立柱圆周分布,中心处可以容纳所述进水管,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弹性体,立柱的端部设置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上设置有可相对转动的压紧件,以活动卡接所述第二接口。
当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对接时,第二接口设置于插座内,保证第二接口的稳定,同时朝外,机器人侧的第一接口就能够快速对接上,保证及时性和快速性,同时,弹性体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两个接头对接时的冲力。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均为快接式插头。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实时监控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的对接状态。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还设置有水带收回机构,具体包括卷盘、驱动件和支撑架,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件与卷盘连接,驱动卷盘转动,所述水带缠绕在所述卷盘上,所述卷盘上设有图像采集设备,用于实时采集消防水带的状态图像。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消防机器人或者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消防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处理器接收图像采集设备的信息,对实时抓取到的消防水带的状态图像进行处理和识别,当图像中出现卷盘与水带连接处的时候认定水带已经完全展开,机器人停止动作;当图像中出现水带与机器人对接的接头时认定水带已完全收回,卷盘停止动作。
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卷盘上设有第一传感器,水带展开时:实时监测卷盘的转动圈数,转动圈数到达预设数值时,认定水带已经完全展开,第一传感器向处理器发送完全展开控制信号,机器人停止动作;水带收回时:实时监测卷盘的转动圈数,转动圈数到达预设数值时,认定水带已经完全收回,第一传感器向处理器发送完全展开控制信号,卷盘停止动作。
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第一传感器为旋转编码器或旋转传感器或其他圈数测量传感器。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消防水带或第二接口或第一接口的位置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水压并传输到处理器,并与存储的预设压力阈值进行对比,当水压低于预设压力阈值时提示压力不足,判定存在管路泄漏/水带破损。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通过提取图像中较为明显的特征值,得到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的相对位置,通过持续抓图并进行图像处理,判断目前对接状态。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在进行图像处理的同时,第二接口和/或第一接口上装有第一传感器,当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对接成功时,第一传感器向处理器发送对接成功信号。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消防机器人上设置有多目视觉设备,用于采集现场环境的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变电站内还布设有至少一台无人机,采集站内设备不同视角的图像信息,并与所述控制中心通信,用于辅助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建立站内三维模型,协助机器人确定其在站内的位置坐标。
具体的,无人机采集站内设备不同视角的图像信息,辅助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建立站内三维模型;
消防机器人作业过程中,无人机实时采集变电站内的图像信息,协助机器人确定其在站内的位置坐标;
无人机采集着火设备图像信息,确定着火点位置;
根据机器人位置和着火点位置,控制机器人进行规划路径和喷射角度调整;
机器人作业过程中,无人机实时采集着火点位置图像,确定着火点当前状态信息并传送给机器人,机器人根据接收到的着火点当前状态信息调整灭火策略。
上述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建立站内三维模型,当发生火情后,确定着火点和各个消防机器人的位置,根据机器人位置和着火点位置,控制最近的至少一消防机器人行驶至着火点附近;
对设备着火点进位识别定位,分析着火点三维坐标系位置,结合火情情况,进行基于多目视觉的消喷射曲线调整,计算出喷射装置的喷射角度、喷射流量,根据着火设备类型选择消防介质;
当有火情时,调度最近的消防机器人与相应的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对接,按照确定的灭火参数进行消防灭火作业。
灭火作业完毕后,机器人完成脱带,水带回收。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结合火情情况计算出喷射装置的喷射角度、喷射流量的具体过程包括:
获取多目视觉设备采集的现场环境的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
分别对得到的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
根据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的预处理结果,确定着火区域;
根据着火区域,建立喷射曲线模型,识别出水柱落点,确定最佳喷射角度和喷射流量;
分析着火区域的着火设备状况,确定最佳灭火位置和距离;
判断着火设备的火势大小,选取最佳喷射模式。
当消防介质是干粉或细水雾时,其喷射覆盖面积包含着火点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对视觉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对视觉图像进行预处理;
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运动检测,确定视觉图像中是否有可疑火焰的区域;
对可疑火焰的区域进行滤波处理,提取滤波处理后图像的颜色直方图,提取图像特征值,进行匹配处理,确定视觉图像中可疑火灾的区域;
将可疑火灾区域进行分割并归一化处理。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对红外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对红外图像进行图像灰度化预处理后进行分割,提取分割后图像特征值,将提取的图像特征值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识别,得到红外图像的可疑火灾区域。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着火区域的确定方法为:
将视觉图像处理后得到的可疑火灾区域与红外图像处理后得到的可疑火灾区域进行对比,将重叠的可疑火灾区域作为可信火灾区域,将未重叠的可疑火灾区域作为疑似火灾区域,将重叠的未可疑火灾区域判定为未发生火灾的区域。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最佳喷射角度和喷射流量的确定方法为:
以着火区域的底部为目标区域,建立喷射曲线模型;
获取消防机器人的喷射图像,并对喷射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出喷射的水柱落点;
根据水柱落点与着火区域的坐标差,确定最佳喷射角度;根据着火区域中可信火灾区域和疑似火灾区域的面积占比,调整喷射流量。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分析着火区域的着火设备状况,确定最佳灭火位置和距离的步骤包括:
对着火区域图像进行预处理;
提取预处理后着火区域图像的特征值;
将提取到的特征值输入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模型,识别出着火设备;
选择着火设备各个方向中,遮挡最少的一个角度作为确定最佳灭火位置;
根据着火区域占据整个图像的比例,调整消防机器人与着火设备之间的距离。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判断着火设备的火势大小,选取最佳喷射模式的步骤包括:
建立包含着火设备的灭火距离和火情判断依据的样本库;
从样本库中获取着火设备的灭火距离和火情判断依据;
将着火区域面积与着火设备面积相比,根据着火设备的火情判断依据,判断该着火设备的火势大小;
根据着火设备的火势大小,选取最佳喷射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多源异构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技术,在变电站内部署多个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利用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相互配合,结合水带、进水管、传输水管的长度和柔性,能够充分利用变电站内有限的空间,形成动态配对、临时组队的方式,且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之间,能够根据着火点的位置以及火情联动和灵活调度,动态配对,实现提前预警,保证第一时间进行扑救,将火势消灭在萌芽阶段,保障变电站的安全。
本公开提出了多传感器融合的消防水带对接监测技术,利用传感器的实时监测,准确确认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的对接状态,保证对接过程的智能化,准确把握作业进度,以便于在对接发生错误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同时对水带展开和收起的过程进行监控,辅助机器人寻找最佳作业点。
本公开可以实现消防水和泡沫、干粉等多种介质的灭火,同时利用移动底盘和升降机构、回转头和回转接头的相互配合,可以适应变电站内复杂环境、针对变电站不同地区、高度的火源进行适应性调整扑灭,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本公开消防机器人上设置有自喷淋机构,喷水过程中进行机器人自我喷淋,降低本身温度,保证机器人本身安全。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种图像的变电站设备着火点快速识别技术,将采集的数据相结合,将火焰图像信息转换成火焰空间坐标信息,攻克了无法对火焰位置精度定位的难题,实现了火焰的快速准确定位。提高了设备着火点的快速识别与分析定位能力,为最佳灭火方式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结合喷射曲线计算算法,可实现喷射装置的自动瞄准,快速有效扑灭火源。
本公开可以根据变电站内环境、路径和火势等,当火势较小时,调度距离最近的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可以携带灭火设备和各类传感器第一时间赶赴现,利用快速对接机构完成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的供给机构的对接,实现长时间的连续作业灭火,力争最优、最快的实现灭火。
本公开提供的变电站综合智能消防机器人,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火灾预警系统(如在变电站间隔设置有传感器)或各消防机器人携带的传感器,或无人机图像实时监测变电站内的环境,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并最快调度消防机器人,先进行扑救工作,在消防机器人工作的过程中,其他位置的机器人再根据火势大小赶往着火点,最大限度的节约响应时间,同时保证扑救工作的有效性。
本公开利用无人机在空中配合,结合变电站三维配准融合模型,解决了火灾检测算法对干扰光源的误识难题,实现发生火灾时迅速、准确引导消防机器人赶往火灾地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公开消防机器人的侧视图;
图2是本公开消防机器人的后视图;
图3是本公开消防机器人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公开消防机器人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公开消防机器人的系统模块图;
图6是本公开消防机器人的结构简图;
图7是本公开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的俯视图;
图8是本公开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的侧视图;
图9是本公开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的后视图;
图10是本公开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公开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的模块图;
图12是本公开的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的灭火具体流程图;
图14是本公开的对接过程图像处理流程图;
图15是本公开的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5所示,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包括多个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以及控制中心,消防机器人(在图中以圆圈代替表示),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在途中以方框代替表示)均间隔部署于变电站内(以六边形为表示)各区域,且均具有定位机构。
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可移动式的,或者二者兼备。
当然,图中仅为一种情况,且为示意图,实际大小、数量都可以根据变电站的大小和级别等进行适应性的更改。
当发生火情时,可以根据变电站内各个区域布设的烟雾/温度传感器获取到着火点(星型图标表示)信息,也可以由消防机器人上携带的传感器获取到,还可以通过配置无人机检测得到。
无人机采集站内设备不同视角的图像信息,辅助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建立站内三维模型;
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利用搭载的多目视觉设备,以站内设备结构化的特点为约束,使用多视角重建得到一个变电站整体的初级模型;具体过程为:
利用多摄像头(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以是两个)摄取两幅图像的视差,构建三维场景,在检测到目标后,通过计算图像对应点间位置偏差,获取目标的三维信息。
通过分析摄像头传回的画面,就可以分析画面中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距离、拍摄点到设备的距离等各类距离信息。站内的设备通常规格是固定的,长度信息高度信息都是已知的,那么在测距的时候就可以用来作为参考。
通过立体视觉技术建立模型的缺点就是精度不够高,所以建立的是初级模型。
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台传感器,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同时从垂直、前视、后视、左视、右视五个不同角度采集影像,获取到丰富的建筑物顶面及侧视的高分辨率纹理。通过该种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地物情况,高精度地获取物方纹理信息,通过定位、融合、建模等技术,生成真实的三维模型。
结合多目视觉设备建立的初级模型,将真实的三维模型和初级模型进行密集匹配,生成精确的三维视觉模型。
多视影像密集匹配能得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字表面模型,匹配方法为:
利用算子检测角点,然后通过特征描述符对检测角点进行特征描述,根据相应的匹配准则对影像特征点进行匹配。具体过程为:
使用改进过PMVS算法(基于面片的三维多视角立体视觉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初始特征匹配、面元扩散、面元过滤。
初始特征匹配的目的是生成一系列稀疏的面元,作为种子点进行扩散,扩散与过滤的过程重复多次,将稀疏的种子点扩散生成密集点云并删除错误点云。
初始特征匹配:首先是特征检测,常用的特征提取算子有Harris角点提取算子和DoG算子,特征检测完之后是影像匹配。
在进行影像匹配时,在原始算法的基础上,加入部分约束条件以得到更精确的匹配点,作为种子点进行后续操作,根据之前得到的初级模型,筛选出候选空间点中置信度较高的点作为种子点。
消防机器人作业过程中,无人机实时采集变电站内的图像信息,协助机器人确定其在站内的位置坐标;
发生火情时,机器人受到烟雾等恶劣环境的影响,通过视觉定位技术可能会导致定位不准确,很容易导致后续的供水点位置确定、路径规划、喷射角度等过程出现差错,不利于消防机器人的自主作业。
本实施例中,在机器人在站内运动赶往着火现场时,无人机在空中拍摄图像,获取着火设备的位置,周边设备的分布情况以及机器人与其他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将图像数据传回后台,用于检测现场环境。
同时,通过算法处理传回的图像,建立简单的模型,与预先建立好的精确模型比对,协助机器人确定自身在站内的位置坐标。
当机器人在站内运作时,无人机会在空中传回图像,那么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图像进行建模,此时机器人在该模型中是作为站内一个移动设备而存在的,会拥有该模型下的一个坐标。同时,机器人安装的传感器,读取预先建立好的精确模型,也会测得自身在该精细模型下的坐标。
精细模型与无人机建立的模型,都是同一个变电站内的模型,因此可以使用同一坐标系进行衡量,在同一坐标系下的两个坐标值进行比对,可以协助机器人确定自身在站内的位置坐标。
上述方法使得机器人能够在视觉定位技术不准确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的进行坐标定位;克服了烟雾或者喷射细水雾对于机器人自身定位的影响。
控制中心调度距离着火点最近的消防机器人a,先前往着火点,进行救火,与此同时,可以调度距离着火点较近的消防机器人b,或者当消防介质供给装备有可移动式的时,例如图中所示消防介质供给装备i,也调度其前往着火点。
当消防机器人a到达着火点时,先利用自身携带的灭火机构实现灭火,如果判断火情较小,可以停止调取其他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如果火情较大,继续调度距离着火点较近的消防机器人b,或者消防介质供给装备i,前往着火点,或者调度更多的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前往着火点。以保证一次性灭火。最大限度的节约响应时间,同时保证扑救工作的有效性。
当然,如果消防介质供给装备都是固定式的时,控制中心只调度各消防机器人动作。
具体的,提到的消防机器人,包括履带式移动底盘组件、外壳组件、升降回转装置、干粉喷射装置、消防水/泡沫喷射装置、控制装置等组成,其中:
如图1所示,其中,履带式移动底盘组件,包括上1履带,2驱动轮,3单支重轮,4托带轮1,5双支重轮,6托带轮2,7导向轮,8底盘壳体等组成,电机减速器组件安装在8底盘壳体内,2驱动轮安装在电机减速器组件上,3单支重轮、4托带轮1、5双支重轮、6托带轮2、7导向轮分别安装在8底盘壳体上并且1履带安装在它们上面;
外壳组件,包括上9测距传感器,10可见光摄像机,11螺钉,12照明大灯,13前壳体,14螺钉,15后壳体,16可见光摄像机等组成,9测距传感器、10可见光摄像机、两个12照明大灯分别安装在13前壳体上,13前壳体通过11螺钉安装在8底盘壳体上,16可见光摄像机安装在15后壳体上,15后壳体通过14螺钉安装在13前壳体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回转装置,包括17升降机构,18螺钉,19回转底座,20回转头,21螺钉,22照明大灯,23可见光摄像机,24红外热成像仪等组成,17升降机构通过21螺钉安装在8底盘壳体上,19回转底座通过18螺钉安装在17升降机构上,20回转头安装在19回转底座上,22照明大灯、23可见光摄像机、24红外热成像仪安装在20回转头上。
干粉喷射装置,包括25干粉罐,26电磁阀进粉管,27电磁阀,28电磁阀出粉管,29三通接头,30出粉管,31干粉喷头等组成,25干粉罐和27电磁阀固定在8底盘壳体上,26电磁阀进粉管一端连接25干粉罐,另一端连接27电磁阀,28电磁阀出粉管一端连接27电磁阀,另一端连接29三通接头,30出粉管一端连接29三通接头,另一端连接31干粉喷头,31干粉喷头固定在20回转头上。
如图4所示,消防水/泡沫喷射装置,包括32水带接头,33水管,34主水管,35电磁阀,36回转接头,37电磁阀水管,38回转接头,39水管,40电磁阀水管,41消防水喷头,42自喷淋装置,43立管,44立管,45自喷淋装置等组成,34主水管和35电磁阀固定在8底盘壳体上,34主水管一端连接32水带接头,另一端连接35电磁阀,37电磁阀水管和40电磁阀水管分别安装在35电磁阀上,43立管一端连接37电磁阀水管,另一端连接36回转接头,44立管一端连接40电磁阀水管,另一端连接38回转接头,33水管一端连接36回转接头,另一端连接41消防水喷头,39水管一端连接38回转接头,另一端连接41消防水喷头,42自喷淋装置安装在43立管上,45自喷淋装置安装在44立管上。
31干粉喷头和41消防水喷头可以设置在一个壳体内,以保障喷头的安全性。且该壳体的喷头处开孔,使两个喷头能够工作。41消防水喷头既可以喷射水柱也可以喷射细水雾。
如图7所示,所述32水带接头能够和消防水供给设备快速连接,32水带接头为第一接头,与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的插座相配合,所述插座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多个立柱,立柱圆周分布,中心处可以容纳所述进水管,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弹性体,立柱的端部设置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上设置有可相对转动的压紧件,以活动卡接所述第一接头。
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包括46机器人总控模块、47电源模块、48电量显示模块、49继电器模块1、50画面分割器、51水炮摄像头、52倾角传感器、53温度传感器、54声光报警模块、55自喷淋装置控制模块、56GPS定位模块、57继电器模块2、58继电器模块3、59电机驱动器1、60电机驱动器2、61机器人运动电机等组成。46机器人总控模块通过48电量显示模块与47电源模块相连;46机器人总控模块通过49继电器模块1分别与12照明大灯、22照明大灯相连;46机器人总控模块通过50画面分割器分别与10可见光摄相机、16可见光摄像机、51水炮摄像头相连;46机器人总控模块分别与24红外热成像仪、9测距传感器、52倾角传感器、53温度传感器、54声光报警模块、56GPS定位模块相连;46机器人总控模块通过55自喷淋装置控制模块分别与42自喷淋装置、45自喷淋装置相连;46机器人总控模块通过57继电器模块2与27电磁阀相连;46机器人总控模块通过58继电器模块3与35电磁阀相连;46机器人总控模块通过59电机驱动器1与17升降机构相连;46机器人总控模块通过60电机驱动器2与61机器人运动电机相连。
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可已通过遥控器进行远程控制,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可见光摄像机、水炮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观察火灾现场情况;通过测距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度传感器、GPS定位模块实时测量机器人的姿态和周围环境信息,当机器人遇到危险时,声光报警模块可发出声光报警提示;通过遥控器可控制选择使用干粉、消防水和泡沫等多种灭火介质进行灭火降温作业。
如图8-11所示,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包括水带组件、水带对接装置、水带收回装置、储水管组件、增压泵组件、移动底盘组件、泡沫泵组件、泡沫存储罐组件、消防水存储罐组件、控制组件等组成。
水带组件,包括2-1快插水带接头、2-2水带、2-3螺纹水带接头组成,2-1快插水带接头和2-2水带扣压在一起,2-3螺纹水带接头和2-2水带扣压在一起,2-3螺纹水带接头一头固定在水带收回装置上,2-1快插水带接头放置在水带对接装置2-19卷盘上;
水带对接装置,包括2-4水带支撑座、2-5转轴螺钉、2-6压紧板、2-7螺钉、2-8支撑板、2-9支柱、2-10弹簧、2-11挡母、2-12底座、2-13螺钉等组成,两个2-6压紧板通过两个2-5转轴螺钉分别固定在2-4水带支撑座,如图6所示,压紧板把水带固定在水带支撑座上面,起到定位作用,机器人拽出水带时,水带在上提的过程中,压紧板可以活动,不阻碍水带运动,对接过程中,弹簧可以起到减缓机器人对接过程中的冲击力,4个2-10弹簧各自套入2-9支柱上,4个支柱一端固定在2-4水带支撑座上,另一端穿过2-8支撑板、2-12底座和2-11挡母固定在一起,2-8支撑板和2-12底座通过2-7螺钉连接在一起,2-12底座通过2-13螺钉连接移动底盘组件的2-39底板上。
水带收回装置,包括2-14螺钉、2-15卷盘电机、2-16小齿轮、12-7螺钉、2-18架体、2-19卷盘、2-20中心轴等组成,2-15卷盘电机通过2-14螺钉固定在移动底盘组件的2-39底板上,2-16小齿轮通过12-7螺钉固定在2-15卷盘电机输出轴上,小齿轮和卷盘电机输出轴固定在一起,卷盘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小齿轮转动,卷盘上面有齿圈,跟小齿轮啮合在一起,小齿轮转动带动卷盘转动,2-18架体焊接在移动底盘组件的2-39底板上,2-20中心轴一端与储水管组件通过2-23联通管连接,另一端穿过2-19卷盘固定在2-18架体上。
储水管组件,包括2-21增压泵排水管I、2-22增压泵排水管II、2-23联通管、2-24溢流阀、2-25溢流阀回水管、2-26螺钉、2-27增压泵进水管I、2-28三通接头、2-29增压泵进水管II、2-30增压泵主进水管、2-31泡沫泵排液管、2-32泡沫泵进液管、2-33排水球阀等组成,2-23联通管通过2-26螺钉固定在移动底盘组件的2-39底板上,2-24溢流阀连接在2-23联通管上部,2-21增压泵排水管I和2-22增压泵排水管一端连接在2-34增压泵上,另一端连接在2-23联通管上,2-25溢流阀回水管一端连接在2-24溢流阀上,另一端连接在2-30增压泵主进水管上,2-27增压泵进水管I、和2-29增压泵进水管II一端连接在2-34增压泵上,另一端跟2-28三通接头连接在一起,2-30增压泵主进水管一端连接2-28三通接头上,另一端连接2-33排水球阀上,2-33排水球阀跟消防水存储罐连接在一起。
增压泵组件,包括2-34增压泵、2-35增压泵支架、2-36螺钉、2-37螺栓、2-38螺母等组成,2-34增压泵通过4组2-37螺栓、2-38螺母和2-35增压泵支架连接在一起,2-35增压泵支架通过2-36螺钉连接移动底盘组件的2-39底板上。
移动底盘组件,包括2-39底板、2-40移动轮等组成,两个2-40移动轮与2-39底板焊接在一起。
泡沫泵组件,包括2-41泡沫泵支架、2-42螺钉、2-43螺钉、2-44泡沫泵等组成,2-41泡沫泵支架通过2-43螺钉固定在移动底盘组件的2-39底板上,2-44泡沫泵通过2-42螺钉固定在2-41泡沫泵支架上。泡沫泵把泡沫从泡沫存储罐排入泡沫泵排液管中,2-31泡沫泵排液管连接在2-30增压泵主进水管,泡沫泵打出的泡沫混合消防水一起进入增压泵。
泡沫存储罐组件,包括2-45球阀、2-46螺钉、2-47泡沫液位指示器、2-48泡沫存储罐、2-49螺塞等组成,2-45球阀安装在2-48泡沫存储罐上,2-49螺塞安装在2-48泡沫存储罐上,作为加注泡沫入口,2-47泡沫液位指示器安装在2-48泡沫存储罐上,2-48泡沫存储罐通过四个2-46螺钉固定在2-51消防水存储罐上。
消防水存储罐组件,包括2-50泄压阀、2-51消防水存储罐、2-52进水接头、53消防水液位指示器等组成,2-50泄压阀和2-52进水接头焊接在2-51消防水存储罐上,53消防水液位指示器安装在2-51消防水存储罐上,2-51消防水存储罐焊接在移动底盘组件的2-39底板上。
消防水存储罐组件通过2-52进水接头、控制阀与消防栓连接,且所述控制阀可以远程遥控。
控制组件,包括2-54增压开关、2-55急停开关、2-56泡沫混合开关、2-57卷盘开关、2-58无线收发模块、2-59总控系统、2-60电源模块24V、2-61电源模块48V、2-62增压泵软启动器、2-63卷盘电机软启动器、2-64泡沫泵软启动器组成,包括2-54增压开关、2-55急停开关、2-56泡沫混合开关、2-57卷盘开关、2-58无线收发模块、2-60电源模块24V、2-61电源模块48V、2-62增压泵软启动器、2-63卷盘电机软启动器、2-64泡沫泵软启动器分别与2-59总控系统连接。
当按下2-54增压开关后,2-59总控系统通过2-62增压泵软启动器控制2-34增压泵开始工作,消防水从2-51消防水存储罐经过2-30增压泵主进水管、2-27增压泵进水管I、2-28三通接头、2-29增压泵进水管II、2-21增压泵排水管I、2-22增压泵排水管II、2-23联通管、2-19卷盘、2-2水带、2-1快插水带接头给机器人供水;当再次按下2-54增压开关,2-59总控系统通过2-62增压泵软启动器控制2-34增压泵停止工作。
当按下2-56泡沫混合开关后,2-59总控系统通过2-64泡沫泵软启动器控制2-44泡沫泵开始工作,泡沫通过2-32泡沫泵进液管、2-31泡沫泵排液管进入消防水;当再次按下2-56泡沫混合开关后,2-59总控系统通过2-64泡沫泵软启动器控制2-44泡沫泵停止工作。
灭火过程中如果需要泡沫,就开启泡沫泵工作,混合消防水进行灭火,如果不需要泡沫,就不开泡沫泵,只用消防水灭火就行。根据着火设备的灭火特性进行自由选择。
当按下2-57卷盘开关后,2-59总控系统通过2-63卷盘电机软启动器控制2-15卷盘电机开始工作,卷盘开水回收;当再次按下2-57卷盘开关后,2-59总控系统通过2-63卷盘电机软启动器控制2-15卷盘电机停止工作。
当发生火情后,消防机器人迅速到达火灾现场,通过红外热成像系统对设备着火点进位识别定位,分析着火点三维坐标系位置,结合火情情况计算出喷射装置的喷射角度、喷射流量,根据着火设备类型选择干粉、水柱或者细细水雾等消防介质,对各项灭火参数计算完毕后,如果需要机器人与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对接,操作人员根据着火设备类型,可选择3L/s、6L/s和9L/s的消防水供给速度,泡沫比例可根据需求选择3%、5%、10%和20%,参数设定完毕后,启动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给消防机器人提供消防水或者泡沫混合液。进行消防灭火作业,灭火作业完毕后,机器人自动脱带装置完成自动脱带,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可实现水带自动回收。
操作人员通过消防机器人的对接摄像头,可控制机器人实现消防水带的自动对接,消防介质供给装备配备的对接装置具有多方向缓冲功能,对接过程中可实现微小误差的自动调整,快速实现对接功能。
第一接口设于机器人后部,机器人首先停在设定误差范围内的位置,向后倒车,弹性对接装置进行误差纠正,将水带的第二接口对接到机器人上;
当监控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因误差过大导致无法对接时,消防控制平台通过采集到的图像,分析出误差超出的范围,并将结果反馈给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向前移动并调整角度再次倒车,缩小误差后重新对接。
具体的,对接过程如图14所示,消防水带自动对接监控分为图像处理与图像识别两部分,所述消防控制平台对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所述图像处理的方式具体为:通过图像预处理进行图像的去噪、平滑和变换,加强图像的重要特征,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图像分割、边缘检测和图像细化,其中在图像分割部分有基于区域特征的分割方法、基于相关匹配的分割方法和基于边界特征的分割方法等。
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具体为:采用遗传算法与BP网络相融合的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模型进行图像的识别,提取处理后的图像中的重要特征值,根据提取到的特征值,获取图像中设备的当前状态,比如在判断对接是否成功时,主要提取水带接头处的特征,识别出水带接头与机器人接头,计算他们的相对位置;在判断水带是否完全展开时,针对水带与水带卷盘连接处的特征进行训练,识别图像中是否出现了该连接处,在判断水带是否完全收回时,提取水带接头的特征进行训练,识别图像中是否出现了水带的接头。
如图13所示,消防机器人喷射曲线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多目视觉设备采集的现场环境的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
通过多目视觉设备的普通视觉摄像头采集现场环境的图像信息,包括现场环境内设备的图像信息、现场环境内火情图像信息和现场环境内烟雾浓度信息等。如果在火情现场,则可通过多目视觉设备采集到着火设备、火情大小、烟雾浓度等视觉图像信息。
通过多目视觉设备的红外摄像头采集现场环境的红外图像,主要包括现场环境里各处的温度、最高温度、最高温度出现的位置、火焰的形状等。如果在火情现场,则可以采集到现场环境内温度的最高温度、最高温度出现的位置,火焰的形状等信息。
S102,分别对得到的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确定相应的可疑火灾区域。
所述步骤102中,采用图像处理算法,对步骤101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灰度化、分割、滤波等处理,分别确定相应的可疑火灾区域。
具体地,所述步骤102中,对视觉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对图像进行颜色检测,如大片的橘红色或者黑色,做比重计算等初步处理。
接着,再对初步处理后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运动检测,确定图像中是否有可疑火焰的区域。
对可疑火焰的区域进行滤波处理,提取滤波处理后图像的颜色直方图,提取图像特征值,进行匹配处理,确定图像中可疑火灾的区域。
最后,将可疑火灾区域进行分割并归一化处理,作为后续进行研判的基本单位。
对于获取的红外图像的处理较为简单,将红外图像进行图像灰度化预处理后进行分割,提取分割后图像特征值,将提取的图像特征值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识别,即可得到红外图像的可疑火灾区域。
S103,根据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的预处理结果,定位着火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着火区域包括可信火灾区域和疑似火灾区域。
具体地,所述步骤103中,将视觉图像处理后的可疑火灾区域与红外图像处理后的可疑火灾区域进行对比,将重叠的可疑火灾区域作为可信火灾区域,若未重叠的可疑火灾区域作为疑似火灾区域,将重叠的未可疑火灾区域判定为没有着火的区域,则是未发生火灾的区域。
S104,根据着火区域,建立喷射曲线模型,识别出水柱落点,确定最佳喷射角度和喷射流量。
具体地,所述步骤104中,确定着火区域后进行瞄准,根据得到的可信火灾区域,以可信火灾区域的底部为目标区域,由于设备喷射的水柱曲线与落点较为固定,可以建立喷射曲线模型,调整云台角度及高度,使曲线模型的落点落在可信火灾区域内,喷射之后通过机器人搭载的其他摄像头传回的喷射画面,调用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在图像中识别出喷射的水柱落点。
对喷射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出喷射的水柱落点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对喷射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平滑、变换等的操作;
提取预处理后图像中喷射水柱的特征值;
将提取到的喷射水柱的特征值输入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模型,识别出喷射的水柱落点。
当不存在可信火灾区域时,根据得到的疑似火灾区域,以疑似火灾区域的底部为目标区域,建立喷射曲线模型,调整云台角度及高度,使曲线模型的落点落在可信火灾区域内,喷射之后通过机器人搭载的其他摄像头传回的画面,调用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在图像中识别出喷射的水柱位置,根据水柱的落点与疑似火灾区域的坐标差,确定最佳喷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1-103一直执行,实时分析现场图像内的着火状况,在可信火灾区域面积缩小、消失之后,对疑似火灾区域进行喷射,直到摄像头传回画面内全部为未发生火灾区域为止。
本实施例将喷射流量由大到小分为三档,根据可信火灾区域和疑似火灾区域的面积进行调整,通常为最大流量,当可信火灾区域占比小于疑似火灾区域时,为中等流量,当不存在可信火灾区域时使用小流量。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喷射曲线,精确瞄准着火点,选择喷射流量和角度。
S105,分析着火设备状况,确定最佳灭火位置和距离。
具体地,所述着火设备状况分析方法为:
对着火区域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平滑、变换等的操作;
提取预处理后着火区域图像中着火设备的特征值;
将提取到的着火设备的特征值输入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模型,识别出着火设备。
确定最佳灭火位置,包括选择角度,即着火设备各个方向中,遮挡最少的一个角度。确定距离:着火区域在摄像头画面内占据1/3左右,占据面积少则靠近,占据面积大则远离,机器人在调整距离时会优先考虑是否会撞到障碍物。
S106,分析现场火情,选取最佳喷射模式。
步骤106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研判现场火情主要是看火焰的相对大小,对比着火区域与整个设备的面积比,来判断现场着火设备的火情大小。不同设备的现场火情判断规则不同,比如对于长宽高均约为1m的电力设备,如果着火区域占设备面设计的二分之一以上面积,即算是大火,三分之一左右为中火,三分之一以下为小火。而对于长宽高约为3m的电力设备,那么三分之一面积即算是大火。
根据站内不同的设备,建立不同的样本库,在机器人识别出该设备着火或接到报警信息(如“xx设备起火”)时,适合的灭火距离、火情判断依据等各种信息,是可以直接从该库内得到的,机器人在从样本库内得到的灭火距离、火情判断依据等各种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即时判断进行作业。
样本库内信息是事前通过训练得到的,机器人每次作业时得出的即时判断结果也会存入该样本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射模式包括分为大、中、小三种喷射模式,在开始作业时会选择大火,随着火势的减小会选择中火和小火,如果火势很小或者主要是降温,才会一开始选择中火或小火。
根据研判出的现场设备的火情大小以及整个设备的面积,选择相应的喷射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26)

1.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多个能够联动控制的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以及控制中心,所述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均间隔部署于变电站内各区域,所述消防介质供给装备能够和消防栓可拆卸连接,实现持续供水,其中:
所述消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具有第一接口的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所述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承载有供水机构和泡沫供给机构,通过水带提供相应的灭火介质,所述水带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接口相适配的第二接口;
所述控制中心,被配置为接收火情信息,根据火情调度距离近的相应数量的消防机器人或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至着火点附近,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自动快速连接,实施灭火;
在变电站内部署多个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利用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相互配合,结合水带、进水管、传输水管的长度和柔性,能够充分利用变电站内有限的空间,形成动态配对、临时组队的方式,且消防机器人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之间,能够根据着火点的位置以及火情联动和灵活调度,动态配对,实现提前预警,保证第一时间进行扑救,将火势消灭在萌芽阶段,保障变电站的安全;
所述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设置有水带对接机构,所述水带对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的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多个立柱,立柱圆周分布,中心处可以容纳所述进水管,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弹性体,立柱的端部设置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上设置有可相对转动的压紧件,以活动卡接所述第二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变电站内还布设有至少一台无人机,采集站内设备不同视角的图像信息,并与所述控制中心通信,用于辅助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建立站内三维模型,协助机器人确定其在站内的位置坐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消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灭火机构,所述灭火机构包括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所述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包括至少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第一接口,另一端连接传输水管,所述传输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回转接头,所述回转接头上设置有喷射喷头,且回转接头通过升降机构与机器人本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承载有供水机构和泡沫供给机构,其中:
所述供水机构包括若干消防水存储罐,消防水存储罐通过管路与增压泵连接,增压泵的排水管连接水带;
所述泡沫供给机构包括若干泡沫存储罐,所述泡沫存储罐通过管路与泡沫泵连接,泡沫泵的排水管连接所述水带,所述水带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接口相适配的第二接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灭火机构还包括干粉喷射机构,干粉喷射机构设置于消防机器人的移动底盘上,具体包括若干干粉罐,干粉罐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喷头,所述喷头设置于回转头上,所述回转头通过升降机构设置于移动底盘上,实现干粉喷射的高度、角度可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干粉喷射机构包括若干电磁阀和干粉罐,所述电磁阀的进粉管连接对应的干粉罐,电磁阀的出粉管一端连接电磁阀,另一端连接多通接头,多通接头的一端连接干粉喷头,干粉喷头固定在回转头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包括主水管和电磁阀,主水管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喷射喷头,主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消防水/泡沫喷射机构的喷射工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消防机器人上还设置有自喷淋机构,具体包括立管和喷头,进水管通过管路连接立管,所述立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15°,喷头安装在立管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和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实时监控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的对接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还设置有水带收回机构,具体包括卷盘、驱动件和支撑架,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件与卷盘连接,驱动卷盘转动,所述水带缠绕在所述卷盘上,所述卷盘上设有图像采集设备,用于实时采集消防水带的状态图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消防机器人或者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上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消防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处理器接收图像采集设备的信息,对实时抓取到的消防水带的状态图像进行处理和识别,当图像中出现卷盘与水带连接处的时候认定水带已经完全展开,机器人停止动作;当图像中出现水带与机器人对接的接头时认定水带已完全收回,卷盘停止动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卷盘上设有第一传感器,水带展开时:实时监测卷盘的转动圈数,转动圈数到达预设数值时,认定水带已经完全展开,第一传感器向处理器发送完全展开控制信号,机器人停止动作;水带收回时:实时监测卷盘的转动圈数,转动圈数到达预设数值时,认定水带已经完全收回,第一传感器向处理器发送完全展开控制信号,卷盘停止动作。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消防水带或第二接口或第一接口的位置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水压并传输到处理器,并与存储的预设压力阈值进行对比,当水压低于预设压力阈值时提示压力不足,判定存在管路泄漏/水带破损。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通过提取图像中较为明显的特征值,得到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的相对位置,通过持续抓图并进行图像处理,判断目前对接状态;
或,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在进行图像处理的同时,第二接口和/或第一接口上装有第一传感器,当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对接成功时,第一传感器向处理器发送对接成功信号。
15.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建立站内三维模型,当发生火情后,确定着火点和各个消防机器人的位置,根据机器人位置和着火点位置,控制最近的至少一消防机器人行驶至着火点附近;
对设备着火点进位识别定位,分析着火点三维坐标系位置,结合火情情况,进行基于多目视觉的消喷射曲线调整,计算出喷射装置的喷射角度、喷射流量,根据着火设备类型选择消防介质;
当出现火情时,调度最近的消防介质供给装备赶往着火点附近,消防机器人与消防介质供给装备对接,按照确定的灭火参数进行消防灭火作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结合火情情况计算出喷射装置的喷射角度、喷射流量的具体过程包括:
获取多目视觉设备采集的现场环境的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
分别对得到的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
根据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的预处理结果,确定着火区域;
根据着火区域,建立喷射曲线模型,识别出水柱落点,确定最佳喷射角度和喷射流量;
分析着火区域的着火设备状况,确定最佳灭火位置和距离;
判断着火设备的火势大小,选取最佳喷射模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视觉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对视觉图像进行预处理;
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运动检测,确定视觉图像中是否有可疑火焰的区域;
对可疑火焰的区域进行滤波处理,提取滤波处理后图像的颜色直方图,提取图像特征值,进行匹配处理,确定视觉图像中可疑火灾的区域;
将可疑火灾区域进行分割并归一化处理。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对红外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对红外图像进行图像灰度化预处理后进行分割,提取分割后图像特征值,将提取的图像特征值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识别,得到红外图像的可疑火灾区域。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着火区域的确定方法为:
将视觉图像处理后得到的可疑火灾区域与红外图像处理后得到的可疑火灾区域进行对比,将重叠的可疑火灾区域作为可信火灾区域,将未重叠的可疑火灾区域作为疑似火灾区域,将重叠的未可疑火灾区域判定为未发生火灾的区域。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最佳喷射角度和喷射流量的确定方法为:
以着火区域的底部为目标区域,建立喷射曲线模型;
获取消防机器人的喷射图像,并对喷射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出喷射的水柱落点;
根据水柱落点与着火区域的坐标差,确定最佳喷射角度;根据着火区域中可信火灾区域和疑似火灾区域的面积占比,调整喷射流量。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分析着火区域的着火设备状况,确定最佳灭火位置和距离的步骤包括:
对着火区域图像进行预处理;
提取预处理后着火区域图像的特征值;
将提取到的特征值输入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模型,识别出着火设备;
选择着火设备各个方向中,遮挡最少的一个角度作为确定最佳灭火位置;
根据着火区域占据整个图像的比例,调整消防机器人与着火设备之间的距离。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判断着火设备的火势大小,选取最佳喷射模式的步骤包括:
建立包含着火设备的灭火距离和火情判断依据的样本库;
从样本库中获取着火设备的灭火距离和火情判断依据;
将着火区域面积与着火设备面积相比,根据着火设备的火情判断依据,判断该着火设备的火势大小;
根据着火设备的火势大小,选取最佳喷射模式。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判断着火设备的火势大小,选取最佳喷射模式的步骤包括:当消防介质为干粉或细水雾时,控制其喷射覆盖范围包含所述着火设备即可。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建立三维模型时,无人机采集站内设备不同视角的图像信息,辅助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建立站内三维模型;
消防机器人作业过程中,无人机实时采集变电站内的图像信息,协助机器人确定其在站内的位置坐标;
无人机采集着火设备图像信息,确定着火点位置;
根据机器人位置和着火点位置,控制机器人进行规划路径和喷射角度调整;
机器人作业过程中,无人机实时采集着火点位置图像,确定着火点当前状态信息并传送给机器人,机器人根据接收到的着火点当前状态信息调整灭火策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无人机采集站内设备不同视角的图像信息,辅助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建立站内三维模型,具体为:
利用消防机器人搭载的多目视觉设备,利用站内设备结构化的特点为约束,使用多视角重建得到一个变电站整体的初级模型;
无人机分别从不同角度采集变电站的影像,与建立的初级模型进行密集匹配,生成精确的三维视觉模型。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智能消防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与建立的初级模型进行密集匹配,具体为:
利用算子检测角点,然后通过特征描述符对检测角点进行特征描述,根据相应的匹配准则对影像特征点进行匹配。
CN201911252417.6A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841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2417.6A CN110841220B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PCT/CN2020/134991 WO2021115343A1 (zh) 2019-12-09 2020-12-09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2417.6A CN110841220B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1220A CN110841220A (zh) 2020-02-28
CN110841220B true CN110841220B (zh) 2021-08-20

Family

ID=69608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2417.6A Active CN110841220B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41220B (zh)
WO (1) WO20211153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1220B (zh) * 2019-12-09 2021-08-20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CN111402541A (zh) * 2020-03-11 2020-07-10 五邑大学 基于无人机集群的森林灭火方法及系统
CN111265799B (zh) * 2020-03-26 2024-04-30 北京南瑞怡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阀厅消防系统
CN113537204A (zh) * 2020-04-20 2021-10-22 富华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特征、机器学习的小火焰检测方法及计算机装置
CN111672043A (zh) * 2020-04-29 2020-09-1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自动识别灭火器
CN111643833A (zh) * 2020-05-09 2020-09-11 北京南瑞怡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换流站全场景、多维度消防联动方法及系统
CN111701173B (zh) * 2020-07-07 2023-04-11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用于特高压换流站的辅助灭火设备、方法及特高压换流站
CN112076421A (zh) * 2020-09-22 2020-12-15 中消安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监控自动灭火装置
CN113058185A (zh) * 2021-05-18 2021-07-02 重庆文理学院 智能巡逻消防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3313853A (zh) * 2021-05-31 2021-08-27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直流换流站阀厅巡检系统
CN113663255B (zh) * 2021-10-25 2021-12-31 江苏云电守卫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气信号设备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4011000A (zh) * 2021-11-10 2022-02-08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井下巷道火灾消防车
CN113877124B (zh) * 2021-11-15 2022-11-04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一种消防炮射流落点智能控制系统
CN114120566A (zh) * 2021-11-22 2022-03-01 沧州同兴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变电站用消防管理系统
CN114712763B (zh) * 2022-03-02 2022-11-22 江苏数字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区范围内的高楼灭火方法
CN114796957A (zh) * 2022-04-21 2022-07-29 张竹红 多功能移动供水系统
CN114782474B (zh) * 2022-05-16 2022-12-20 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 锁螺钉自适应压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38013A (zh) * 2022-06-14 2022-10-04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智能消防车火点识别喷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75037A1 (en) * 2007-12-27 2009-07-01 Union Fenosa Distribucion, S.A. Integral fire safety system in high-voltage substations
CN101315667B (zh) * 2008-07-04 2011-01-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室外早期火灾多种特征综合识别方法
CN101461986B (zh) * 2008-12-29 2013-06-12 丁国锋 机器人、灭火系统及灭火方法
CN206518797U (zh) * 2016-09-27 2017-09-26 何先庆 移动式电动自助细水雾灭火装置
US10647436B2 (en) * 2017-04-27 2020-05-12 Goodrich Corporation Yoke strap with shock absorber
CN109045527B (zh) * 2018-07-03 2023-10-20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大流量压缩空气泡沫举高喷射消防车及使用方法
CN109876345A (zh) * 2019-03-05 2019-06-14 华北科技学院 一种智能灭火方法及灭火机器人
CN110051953A (zh) * 2019-05-15 2019-07-26 智慧式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式消防系统
CN110180112B (zh) * 2019-06-05 2020-11-13 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与消防机器人协同侦察灭火作业方法
CN110180114B (zh) * 2019-06-05 2020-10-02 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防机器人协同定位、侦察、火源识别与瞄准灭火方法
CN110314311A (zh) * 2019-06-25 2019-10-11 浙江华消科技有限公司 消防机器人及高压变电站
CN110841220B (zh) * 2019-12-09 2021-08-20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1220A (zh) 2020-02-28
WO2021115343A1 (zh)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1220B (zh) 一种变电站智能消防系统及方法
CN110917530B (zh) 一种变电站消防连续作业系统及方法
CN110917529B (zh) 一种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及其作业方法
CN110989599B (zh) 一种变电站消防机器人自主作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898353A (zh) 变电站消防机器人全景监控与联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KR20160139305A (ko) 화재 진압 소방로봇
CN111150953A (zh) 一种复合型多功能智能消防机器人
CN114307016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视觉辅助消防炮灭火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408089A (zh) 一种消防机器人及消防机器人灭火系统
CN110975194A (zh) 一种变电站消防机器人辅助方法及系统
CN102836514B (zh) 一种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WO2020073595A1 (zh) 城市主战消防车自动灭火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0180114B (zh) 消防机器人协同定位、侦察、火源识别与瞄准灭火方法
CN110180113B (zh) 一种集群式消防机器人协作侦察灭火方法
CN110837822A (zh) 基于多目视觉的消防机器人喷射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813527A (zh) 一种船用无人消防车精准消防装置及方法
JP2022510345A (ja) 滑走路整備装置
CN113805586A (zh) 一种自主消防特种防爆机器人
CN115708940A (zh) 一种自主溯源消防机器人
CN111388912A (zh) 一种高铁动车组定向灭火智能消防系统
KR20160004774A (ko) 방범 청소용 자율 주행 자동차
CN115666738A (zh) 一种灭火系统、服务器、消防机器人和灭火方法
CN113440763B (zh) 一种面向森林防火的智能消防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481865A (zh) 一种消防机器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421184B (zh) 一种大型油罐灭火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