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9300A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39300A CN110839300A CN201810942854.XA CN201810942854A CN110839300A CN 110839300 A CN110839300 A CN 110839300A CN 201810942854 A CN201810942854 A CN 201810942854A CN 110839300 A CN110839300 A CN 1108393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on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connection operation
- timer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70 gener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5 specific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基于上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并检测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若检测到连接操作失败,则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本发明中,通过检测相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可以及时发现失败的连接操作,并采用与该连接操作相应的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移动过程中不同的连接操作失败的合理处理,使得失败的连接可以快速恢复,从而减少数据的丢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Generation,5G)中,在移动性过程中时,为了满足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数据传输的零毫秒中断延时,需要终端设备同时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进行数据的收发。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同时保持数据连接,一般可以采用双重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架构。
DC架构一般包括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和辅小区组(SecondaryCell Group,SCG),因此,使用DC架构的终端设备能够同时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进行数据连接。另外,DC架构还支持了包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复制功能,因此,可以产生不同的承载类型,各个类型的承载类型的协议实体和DC架构的小区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在图1(a)所示情况中为MCG承载和SCG承载,MCG承载对应的MCG实体为PDCP/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实体,SCG承载对应的SCG实体为PDCP/RLC/MAC实体;图1(b)所示的承载类型为分离承载,该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在一个小区组,但是所对应的两个RLC和两个MAC在不同的小区组;图1(c)所示的承载类型为复制承载,该承载对应的一个PDCP实体、两个RLC实体和一个MAC实体在一个小区组里。
针对采用DC架构的终端设备,在进行节点切换、SCG改变或者SCG添加等移动性管理时,如何建立连接、以及对连接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以解决在移动性管理时,如何建立连接、以及对连接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所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并检测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则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处理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该方法包括:
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所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所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则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所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接收到的配置信息包括移动性过程中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并根据该配置信息执行相应的连接操作;并分别执行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相应的连接操作;通过检测相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可以及时发现失败的连接操作,并采用与该连接操作相应的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移动过程中不同的连接操作失败的合理处理,使得失败的连接可以快速恢复,从而减少数据的丢失。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是DC架构的示意图之一;
图1(b)是DC架构的示意图之二;
图1(c)是DC架构的示意图之三;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中,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中,检测连接操作是否失败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图之一;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图之二;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使用“和/或”表示连接对象至少其中之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增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新空口(New Radio,NR)等。
用户侧设备(UE,User Equipment),也可称之为用户端、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移动用户设备等,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用户侧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
网络侧设备,用于与用户侧设备通信,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及5G基站(gNB),本发明并不限定,但为描述方便,下述实施例以gNB为例进行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到的英文缩写注释如下。
主节点(Master Node,MN);
副节点(Second Node,SN);
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
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
用于完整性验证的消息鉴权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for Integrity,MAC-I)。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2,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时,步骤102中接收配置信息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该配置信息可以为针对终端设备连接节点切换命令、SCG添加连接节点或者改变SCG的连接节点的命令的配置信息。
其中,源节点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当前所连接的节点,目标节点可以理解为需要添加的、切换到的或者改变为的节点。具体的,源节点可以为终端设备在移动性过程中的源小区、源基站、源MN或者源SN;目标节点可以为终端设备在移动性过程中的目标小区、目标基站、目标MN或目标SN。
步骤104,基于上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并检测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具体的,在步骤104中,基于上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包括:在移动性过程中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以及基于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其中,上述执行第一连接操作可以是在保持与源节点的连接的基础上,建立与目标节点的连接;上述执行第二连接操作可以是重配置与目标节点的连接,同时释放与源节点的连接。
相应的,上述检测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包括:检测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以及检测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步骤106,若检测到上述连接操作失败,则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检测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则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若检测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则执行第二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在移动性过程中,分别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相应的连接操作,通过检测相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可以及时发现失败的连接操作,并采用与该连接操作相对应的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移动过程中不同的连接操作失败的合理处理,使得失败的连接可以快速恢复,减少数据的丢失。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检测连接操作是否失败,相应的,针对不同的方法检测到的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可能存在差异,进而需要通过不同的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下述将详细介绍上述步骤104中的具体检测过程,步骤106中所对应的具体处理过程。
具体的,步骤104中,可以通过设置于终端设备上的定时器检测连接操作是否失败,通过该种方式检测到的连接失败类型则为定时器超时所导致的连接失败。其中,通过定时器检测连接操作是否失败至少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实现,下述将分别进行介绍。
方式一,
通过第一定时器对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基于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通过第二定时器对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基于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则是在终端设备上设置有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两个定时器,通过第一定时器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通过第二定时器检测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其中,上述通过第一定时器对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的具体过程可以为:
在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启动第一定时器;当建立第一连接时,停止第一定时器。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第一定时器从启动时刻到停止时刻的时长,确定为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其中,第一定时器的时长用于表示第一连接操作的连接时长。例如,可以记录在启动时第一定时器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记录停止时第一定时器的第二计时时刻,使用第二定时时刻减去第一定时时刻,则为第一定时器所计时的时长,将第一定时器的时长确定为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
当然,上述只是介绍了确定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本领域中确定定时器的计时结果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止上述一种,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此处只是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开始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启动第一定时器;当建立第一连接(即建立了第一连接)时,停止第一定时器。因此,为了能够确定何时停止第一定时器,需要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一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一连接:
(1)、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一连接;
(2)、若检测到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一连接;
(3)、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一连接。
具体的,可以是通过上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任意两种方式的组合或者三种方式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一连接。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只是列举了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一连接的三种具体实现过程,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一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即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一连接的具体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下述将详细介绍上述三种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在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会触发执行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检测随机接入过程是否完成来检测是否建立了第一连接。具体的,在上述(1)中,可以实时或者按照设定时间间隔检测是否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若检测到接收到了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该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一连接。
当终端设备在建立了第一连接后,会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配置完成的消息,因此,上述(2)中的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可以为RRC配置完成的消息。具体的,在上述(2)中,可以实时或者按照设定时间间隔检测终端设备是否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若是检测到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了上述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一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建立了第一连接,则网络侧设备会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配置完成的消息。因此,在上述(3)中,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可以为RRC配置完成的消息。具体的,在上述(3)中,可以实时或者按照设定时间间隔检测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若是检测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述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一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1)、(2)、(3)中,可以通过与源节点的连接与网络侧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的,在该种实现方式中,上述通过第二定时器对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具体包括:
在基于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时,启动第二定时器;当建立第二连接操作时,停止第二定时器。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第二定时器从启动时刻到停止时刻的时长,确定为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其中,第二定时器的时长用于表示第二连接操作所对应的连接时长。例如,可以记录在启动时第二定时器的第一计时时刻,以及记录停止时第二定时器的第二计时时刻,使用第二定时时刻减去第一定时时刻,则为第二定时器所计时的时长,将第二定时器的时长确定为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
当然,上述只是介绍了确定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本领域中确定定时器的计时结果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止上述一种,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此处只是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开始执行第二连接操作时,启动第二定时器;当建立第二连接(即建立了第二连接)时,停止第二定时器。因此,为了能够确定何时停止第二定时器,需要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二连接。
1)、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二连接;
2)、若检测到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二连接;
3)、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二连接。
具体的,可以是通过上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二连接;或者,还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中的任意两种方式组合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二连接;还或者,同时上述三种方式组合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二连接。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只是列举了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二连接的三种具体实现过程,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二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即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二连接的具体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在基于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时,会触发执行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是否完成来检测是否建立了第二连接。具体的,在上述1)中,可以实时或者按照设定时间间隔检测是否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若检测到接收到了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该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二连接。
当终端设备在建立了第二连接后,会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配置完成的消息,因此,上述2)中的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可以为RRC配置完成的消息。具体的,在上述2)中,可以实时或者按照设定时间间隔检测终端设备是否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若是检测到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了上述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二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建立了第二连接,则网络侧设备会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配置完成的消息。因此,在上述3)中,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可以为RRC配置完成的消息。具体的,在上述3)中,可以实时或者按照设定时间间隔检测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若是检测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述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第二连接。
另外,为了实现通过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检测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定时器的第一定时阈值和第二定时器的第二定时阈值;
相应的,上述基于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包括:根据第一定时阈值判断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相应的,上述基于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包括:根据第二定时阈值判断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是将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与第一定时阈值进行比较,若是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一定时阈值,则确定第一定时器超时;将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与第二定时阈值进行比较,若是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定时阈值,则确定第二定时器超时。
当然,上述只是列举了判断第一定时器、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而判断第一定时器、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为便于理解,下述将以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检测操作失败的具体过程。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移动性过程中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的方法流程图,图3所示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2,在处于移动性过程中时,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并启动第一定时器。
步骤204,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一连接操作;若是,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6,停止第一定时器。
步骤208,根据第一定时阈值判断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执行步骤210。
步骤210,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其中,上述第一定时阈值为网络侧设备配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定时器对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通过第二定时器对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并根据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的计时时长分别检测第一连接操作和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实现过程简单方便,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出第一连接操作和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出现由于定时器超时而出现的失败,便于后续针对该种失败类型对第一连接操作和第二连接操作执行相应的处理过程。
方式二,
通过第一定时器对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基于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通过第二定时器对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以及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基于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具体的,在该种方式下,通过第一定时器对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以及基于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的具体过程与上述第一种情况相同,可参考上述第一种情况的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种方式下,第二定时器所计时的时长为第一连接操作和第二连接操作的总连接时长。
相应的,上述通过第二定时器对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在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启动第一定时器;当建立第二连接时,停止第二定时器。
将第二定时器从启动时刻到停止时刻的时长,确定为第二定时器的定时结果;其中,第二定时器的时长用于表示第一连接操作和第二连接操作所对应的总连接时长。
其中,在该种方式下,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二连接操作的具体过程与第一种情况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由于在该种方式下,第二定时器的计时时长为第一连接操作和第二连接操作对应的总连接时长。网络侧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第二定时器所对应的定时阈值的具体大小不同于上述方式一种的第二定时阈值,为了进行区分,在该种方式下,第二定时器所对应的定时阈值记为第三定时阈值。
相应的,上述基于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包括:
根据第三定时阈值判断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为便于理解该种方式下检测第一连接操作和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的具体实现过程,下述将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连接操作是否失败的方法流程图,图4所示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2,处于移动性过程中时,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并启动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
步骤304,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一连接操作;若是,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6,停止第一定时器。
步骤308,根据第一定时阈值判断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执行步骤310。
步骤310,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步骤312,基于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步骤314,判断是否建立了第二连接操作;若是,则执行步骤316。
步骤316,停止第二定时器。
步骤318,根据第三定时阈值判断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执行步骤320。
步骤320,确定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定时阈值和第三定时阈值均为网络侧设备配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检测连接操作是否失败时,在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建立第一连接操作时,启动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并在建立了第一连接操作时,停止第一定时器,在建立了第二连接操作时,停止第二定时器;避免了在基于第二连接配置信息建立第二连接操作时,再启动第二定时器,在一个触发时刻同时启动两个定时器,使得检测过程更加方便,因此可以简单、方便的检测是否由于定时器超时而导致连接操作失败。
上述介绍的为通过定时器检测是否出现由于定时器超时而导致的连接操作失败,相应的,若是检测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则步骤106中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则为执行第一连接操作失败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以下A1~A6处理过程中的至少一种:
A1、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上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A2、根据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A3、重建立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A4、将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A5、停止或挂起终端设备与源节点的连接;
A6、重置或重建终端设备与源节点的连接实体。
具体的,在上述A1中,上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则为第一定时器超时导致的连接失败。在该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与源节点的连接将失败信息上报给网络侧设备。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失败信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重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与当前可建立连接的节点建立连接。
在上述A4中,将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可以理解为,将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第一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即在执行第一连接操作之前终端设备与哪些节点建立了连接,则使终端设备仍然保持与上述节点的连接即可。
在上述A5中,停止或挂起终端设备与源节点的连接,则是停止通过与源节点的连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在上述A6中,重置或重建终端设备与源节点的连接实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与源节点连接的MAC/RLC/PDCP/SDAP实体。
另外,若是检测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则步骤106中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则为执行第二连接操作失败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以下B1~B3处理过程中的至少一种:
B1、重建立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B2、将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B3、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上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第二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其中,在上述B2中,将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可以理解为,将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第一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即在执行第一连接操作之前终端设备与哪些节点建立了连接,则使终端设备仍然保持与上述节点的连接即可。
在上述B3中,第二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则为第二定时器超时导致的失败。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执行完上述B1的处理过程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具体的,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失败信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重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与当前可建立连接的节点建立连接。
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通过定时器检测是否出现由于定时器超时而导致的连接失败,上述步骤104中,检测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还可以包括以下S1-S7检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S1、若检测到上述连接的物理层失步,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S2、若检测到上述连接的MAC层的随机接入达到最大发送次数,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S3、若检测到上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次数达到上述连接的RLC实体的最大重传次数,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S4、若检测到上述连接的RRC消息重配置失败,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S5、若检测到上述终端设备的波束恢复过程失败,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S6、若检测到PDCP实体的MAC-I错误,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S7、若检测到上述终端设备的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之间的上行传输的子帧边界的差值超出最大上行传输定时差,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具体的,若是使用上述S1-S7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在S1-S7中所提及到的连接则为第一连接,若是使用上述S1-S7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检测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在S1-S7中所提及到的连接则为第二连接。
下述将以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为例,详细介绍上述S1-S7中各种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
其中,在S1中则检测第一连接的物理层是否失步,若是检测到第一连接的物理层失步,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检测定时器T310是否超时来检测第一连接的物理层是否失步,若是定时器T310超时,则确定第一连接的物理层失步。
在S2所示方式中,则是在执行第一连接操作的过程中,检测第一连接的MAC层的随机接入的次数,并判断该随机接入的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发送次数(该最大发送次数可以理解为最大尝试次数),若是,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在S3所示方式中,则是在执行第一连接操作的过程中,检测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次数,并判断该数据传输次数是否达到第一连接的RLC实体的嘴大重传次数,若是,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在S4所示方式中,则是检测第一连接的RRC消息是否重配置失败,若是检测到RRC消息重配置失败,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在S5所示方式中,则通过检测终端设备的波束恢复过程是否失败,若是检测到波束恢复过程失败,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在S6所示方式中,可以检测第一连接的PDCP实体的MAC-I是否错误,若是检测到MAC-I错误,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在S7所示方式中,可以检测终端设备的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之间的上行传输的子帧边界的差值是否超过最大上行传输定时差,若是超出最大上行传输定时差,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操作失败包括终端设备与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连接操作失败;即可以是终端设备与源节点的连接操作失败,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与目标节点的连接操作失败,还可以是终端设备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连接操作均失败。
相应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是通过上述S1-S7中至少一种方式检测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则在上述步骤106中,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则为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具体的,该处理过程包括以下C1-C9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C1、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上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C2、重新基于上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C3、基于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C4、重建立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C5、将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C6、停止或挂起终端设备与源节点的连接;
C7、重置或重建终端设备与源节点的连接实体;
C8、停止或挂起终端设备与目标节点的连接;
C9、重置或重建终端设备与目标节点的连接实体。
其中,在C1中,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基于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判断方式所确定,即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与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判断方式相对应。上报给网络侧设备的失败信息可以为终端设备与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连接失败的失败信息。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失败信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重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与当前可建立连接的节点建立连接。
在C2中,则是继续进行切换或者添加、改变SCG,可以从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重新开始。
在C5中,将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可以为将终端设备的连接配置回退到执行第一连接操作之前终端设备的配置。即在执行第一连接操作之前终端设备与哪些节点建立了连接,则使终端设备仍然保持与上述节点的连接即可。
在C6中,停止或挂起终端设备与源节点的连接,则是停止通过与源节点的连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在C7中,重置或重建终端设备与源节点的连接实体,可以为重置或重建终端设备与源节点的MAC/RLC/PDCP/SDAP实体。
在C8中,停止或挂起终端设备与目标节点的连接,则是停止通过与目标节点的连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在C9中,重置或重建终端设备与目标节点的连接实体,可以为重置或重建终端设备与目标节点的MAC/RLC/PDCP/SDAP实体。
其中,第二连接操作失败包括终端设备与目标节点的连接操作失败。
相应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是通过上述S1-S7中至少一种方式检测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则在上述步骤106中,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则为执行第二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具体的,该处理过程包括以下D1-D4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D1、重新基于上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D2、重建立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D3、将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D4、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上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上述源节点小区、上述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具体的,上述D1-D4的详细介绍可上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时,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是在重建立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后,终端设备再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中,接收到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并分别执行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相应的连接操作;通过检测相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可以及时发现失败的连接操作,并采用与该连接操作相应的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移动过程中不同的连接操作失败的合理处理,使得失败的连接可以快速恢复,从而减少数据的丢失。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处理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上述连接处理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的详细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本实施例不再重复。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之二,图5所示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2,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其中,上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具体的,终端设备在根据该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时,包括根据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以及根据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并且,终端设备在根据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时,会通过第一定时器对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根据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以及通过第二定时器对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或者,通过第二定时器对第一连接操作和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并根据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为了实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以及根据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定时阈值和第二定时阈值;
第一定时阈值,用于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定时阈值检测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的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第二定时阈值,用于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定时阈值检测基于第二连接配置信息的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定时阈值判断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以及根据第二定时阈值判断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图之一,图6所示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2,网络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该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定时阈值和第二定时阈值。
步骤504,在移动性过程中,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并启动第一定时器。
步骤506,若终端设备确定建立了第一连接,停止第一定时器。
步骤508,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定时阈值判断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步骤510,终端设备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失败处理过程。
步骤512,终端设备基于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并启动第二定时器。
步骤514,若终端设备确定建立了第二连接,停止第二定时器。
步骤516,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定时阈值判断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步骤518,终端设备执行第二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失败处理过程。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图之二,图7所示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2,网络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该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定时阈值和第三定时阈值。
步骤604,在移动性过程中,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并启动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
步骤606,若终端设备确定建立了第一连接,停止第一定时器。
步骤608,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定时阈值判断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步骤610,终端设备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失败处理过程。
步骤612,终端设备基于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步骤614,若终端设备确定建立了第二连接,停止第二定时器。
步骤616,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定时阈值判断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步骤618,终端设备执行第二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失败处理过程。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连接操作失败或者第二连接操作失败时,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连接操作失败的失败信息。具体的,该失败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
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失败信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连接重配置信息;其中,该连接重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在出现连接操作失败时,根据该连接重配置信息重新建立连接。
具体的,终端设备在出现连接操作失败时,可以与当前可建立连接的任意节点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分别根据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不同的连接操作,便于进行移动性管理,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同时连接,还可以降低移动性过程中数据传输的中断延时。
对应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模块组成示意图,图8所示的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配置信息,上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上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第一执行模块704,用于基于上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检测模块706,用于检测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第二执行模块708,用于若检测到上述连接操作失败,则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
可选的,上述检测模块706,包括:
第一计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定时器对上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基于上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上述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第二计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定时器对上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基于上述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上述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或者,
上述检测模块706,包括:
第一计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定时器对上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基于上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第三计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定时器对上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以及上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基于上述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上述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可选的,上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定时器的第一定时阈值和第二定时器的第二定时阈值;
相应的,上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定时阈值判断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上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上述第二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定时阈值判断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上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可选的,上述第一计时单元,具体用于:
在基于上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启动上述第一定时器;当建立上述第一连接时,停止上述第一定时器。
可选的,上述第一计时单元,还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项:
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到上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上述第一连接;
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述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上述第一连接;
若接收到上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上述第一连接。
可选的,上述第二计时单元,具体用于:
在基于上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时,启动上述第二定时器;当建立上述第二连接时,停止上述第二定时器。
可选的,上述第三计时单元,具体用于:
在基于上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启动上述第二定时器;当建立上述第二连接时,停止上述第二定时器。
可选的,上述第二计时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项:
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到上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上述第二连接;
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上述第二连接;
若接收到上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上述第二连接。
可选的,上述第三计时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项:
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到上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上述第二连接;
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上述第二连接;
若接收到上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上述第二连接。
可选的,若检测到上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上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上述第二执行模块708,具体用于执行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上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上述源节点小区、上述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根据上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重建立上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将上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停止或挂起上述终端设备与上述源节点的连接;
重置或重建上述终端设备与上述源节点的连接实体。
可选的,若检测到上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上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上述第二执行模块708,具体用于执行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重建立上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将上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上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第二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上述源节点小区、上述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可选的,上述检测模块706,还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若检测到上述连接的物理层失步,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上述连接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的随机接入达到最大发送次数,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上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次数达到上述连接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最大重传次数,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上述连接的RRC消息重配置失败,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上述终端设备的波束恢复过程失败,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包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用于完整性验证的消息鉴权码MAC-I错误,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上述终端设备的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之间的上行传输的子帧边界的差值超出最大上行传输定时差,则确定上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可选的,若检测到上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上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失败;上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包括:上述终端设备与上述源节点和/或上述目标节点的连接操作失败;
上述第二执行模块708,还具体用于执行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上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上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上述源节点小区、上述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重新基于上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重建立上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将上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停止或挂起上述终端设备与上述源节点的连接;
重置或重建上述终端设备与上述源节点的连接实体;
停止或挂起上述终端设备与上述目标节点的连接;
重置或重建上述终端设备与上述目标节点的连接实体。
可选的,若检测到上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上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失败;上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包括:上述终端设备与上述目标节点的连接操作失败;
上述第二执行模块708,还具体用于执行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重新基于上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重建立上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将上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上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上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上述源节点小区、上述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接收到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并分别执行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相应的连接操作;通过检测相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可以及时发现失败的连接操作,并采用与该连接操作相应的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移动过程中不同的连接操作失败的合理处理,使得失败的连接可以快速恢复,从而减少数据的丢失。
对应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模块组成示意图,图9所示的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802,用于发送配置信息,上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上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上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根据上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可选的,上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定时阈值和第二定时阈值;
上述第一定时阈值,用于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第一定时阈值检测基于上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的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上述第二定时阈值,用于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第二定时阈值检测基于上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的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可选的,上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连接重配置信息;其中,上述连接重配置信息用于上述终端设备在出现连接操作失败时,根据上述连接重配置信息重新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分别根据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不同的连接操作,便于进行移动性管理,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同时连接,还可以降低移动性过程中数据传输的中断延时。
对应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9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存储器9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904和用户接口903。终端设备9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9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9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9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905。
其中,用户接口9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9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S 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9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9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9021和应用程序9022。
其中,操作系统9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9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9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900还包括:存储器902、处理器901、存储在存储器上902并可在处理器9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所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并检测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则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
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还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处理方法中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901中,或者由处理器901实现。处理器9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9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9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902,处理器901读取存储器9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具体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发明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接收到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并分别执行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相应的连接操作;通过检测相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可以及时发现失败的连接操作,并采用与该连接操作相应的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移动过程中不同的连接操作失败的合理处理,使得失败的连接可以快速恢复,从而减少数据的丢失。
对应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处理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收发机1002、存储器1003、用户接口1004和总线接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10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003上并可在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所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在图1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侧设备,用户接口10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0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03可以存储处理器10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处理方法的各个步骤。
网络侧设备10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并到达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分别根据第一连接配置信息和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不同的连接操作,便于进行移动性管理,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同时连接,还可以降低移动性过程中数据传输的中断延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处理方法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35)
1.一种连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所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并检测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则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包括:
通过第一定时器对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基于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所述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通过第二定时器对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基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所述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或者,
通过第一定时器对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基于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所述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通过第二定时器对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基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所述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定时器的第一定时阈值和所述第二定时器的第二定时阈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所述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定时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所述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定时阈值判断所述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定时器对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包括:
在基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
当建立所述第一连接时,停止所述第一定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到所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一连接;
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一连接;
若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二定时器对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包括:
在基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时,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当建立所述第二连接时,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二定时器对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包括:
在基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
当建立所述第二连接时,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是否建立所述第二连接:
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到所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二连接;
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二连接;
若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所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所述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所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停止或挂起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节点的连接;
重置或重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节点的连接实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所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所述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所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第二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若检测到所述连接的物理层失步,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连接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的随机接入达到最大发送次数,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次数达到所述连接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最大重传次数,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连接的RRC消息重配置失败,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波束恢复过程失败,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包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用于完整性验证的消息鉴权码MAC-I错误,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之间的上行传输的子帧边界的差值超出最大上行传输定时差,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失败;所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操作失败;
所述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所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重新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基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停止或挂起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节点的连接;
重置或重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节点的连接实体;
停止或挂起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
重置或重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实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失败;所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操作失败;
所述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重新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所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14.一种连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所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定时阈值和第二定时阈值;
所述第一定时阈值,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定时阈值检测基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的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所述第二定时阈值,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定时阈值检测基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的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连接重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连接重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连接操作失败时,根据所述连接重配置信息重新建立连接。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所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则执行失败的连接操作所对应的处理过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计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定时器对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所述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第二计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定时器对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所述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或者,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计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定时器对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进行计时;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第三计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定时器对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进行计时;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计时结果检测所述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定时器的第一定时阈值和所述第二定时器的第二定时阈值;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定时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定时阈值判断所述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时单元,具体用于:
在基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当建立所述第一连接时,停止所述第一定时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时单元,还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项:
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到所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一连接;
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一连接;
若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一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时单元,具体用于:
在基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时,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当建立所述第二连接时,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计时单元,具体用于:
在基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一连接操作时,启动所述第二定时器;当建立所述第二连接时,停止所述第二定时器。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时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项:
若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到所述目标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指示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二连接;
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二连接;
若接收到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连接建立完成的确认信息,则确定建立了所述第二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所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
所述第二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执行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所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停止或挂起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节点的连接;
重置或重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节点的连接实体。
26.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所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
所述第二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执行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所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第二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若检测到所述连接的物理层失步,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连接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的随机接入达到最大发送次数,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次数达到所述连接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最大重传次数,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连接的RRC消息重配置失败,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波束恢复过程失败,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包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用于完整性验证的消息鉴权码MAC-I错误,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之间的上行传输的子帧边界的差值超出最大上行传输定时差,则确定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连接操作失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操作失败;所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操作失败;
所述第二执行模块,还具体用于执行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所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重新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基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执行第二连接操作;
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停止或挂起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节点的连接;
重置或重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节点的连接实体;
停止或挂起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
重置或重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实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所述连接操作失败为检测到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连接操作失败;所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操作失败;
所述第二执行模块,还具体用于执行以下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重新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恢复至执行连接操作之前的连接状态;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失败信息;其中,所述失败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连接操作失败的类型;源节点小区、目标节点小区和邻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信息。
30.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移动性过程中同时保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重配置和所述目标节点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执行连接操作。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定时阈值和第二定时阈值;
所述第一定时阈值,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定时阈值检测基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置信息的第一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所述第二定时阈值,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定时阈值检测基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置信息的第二连接操作是否失败。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连接重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连接重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连接操作失败时,根据所述连接重配置信息重新建立连接。
3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步骤。
34.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步骤。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处理的步骤;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处理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42854.XA CN110839300B (zh) | 2018-08-17 | 2018-08-17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202210135269.5A CN114375070A (zh) | 2018-08-17 | 2018-08-17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PCT/CN2019/099347 WO2020034868A1 (zh) | 2018-08-17 | 2019-08-06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42854.XA CN110839300B (zh) | 2018-08-17 | 2018-08-17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35269.5A Division CN114375070A (zh) | 2018-08-17 | 2018-08-17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9300A true CN110839300A (zh) | 2020-02-25 |
CN110839300B CN110839300B (zh) | 2022-02-01 |
Family
ID=695246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42854.XA Active CN110839300B (zh) | 2018-08-17 | 2018-08-17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202210135269.5A Pending CN114375070A (zh) | 2018-08-17 | 2018-08-17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35269.5A Pending CN114375070A (zh) | 2018-08-17 | 2018-08-17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0839300B (zh) |
WO (1) | WO2020034868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85259A1 (zh) * | 2020-03-16 | 2021-09-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1213213A1 (zh) * | 2020-04-20 | 2021-10-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切换指示方法、终端及mn |
CN113784434A (zh) * | 2021-08-30 | 2021-12-10 |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14375070A (zh) * | 2018-08-17 | 2022-04-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6147B (zh) * | 2020-12-11 | 2023-05-09 |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 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19735A (zh) * | 2013-01-16 | 2015-09-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6117941A1 (en) * | 2015-01-22 | 2016-07-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initiat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CN107690162A (zh) * | 2016-08-03 | 2018-02-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连接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708104A (zh) * | 2016-08-03 | 2018-02-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辅基站变更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120806A (ko) * | 2013-04-04 | 2014-10-14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Small cell에서 RLF(Radio Link Failure)를 detection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332473B2 (en) * | 2013-05-09 | 2016-05-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
CN104349419B (zh) * | 2013-08-09 | 2019-12-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多连接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1654924B (zh) * | 2014-01-29 | 2024-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0306695B2 (en) * | 2014-01-31 | 2019-05-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cedures for managing secondary eNB (SeNB) radio link failure (S-RLF) in dual connectivity scenarios |
WO2015141682A1 (ja) * | 2014-03-18 | 2015-09-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処理方法 |
CN105101253B (zh) * | 2014-05-09 | 2020-04-24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双连接系统中使用的方法、主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5101459B (zh) * | 2014-05-13 | 2020-09-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无线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终端及基站 |
WO2016095115A1 (en) * | 2014-12-17 | 2016-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over using dual active connections |
WO2017047831A1 (ko) * | 2015-09-14 | 2017-03-23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베어러를 설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CN111935779B (zh) * | 2016-05-11 | 2024-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7690163A (zh) * | 2016-08-03 | 2018-02-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
WO2018085049A1 (en) * | 2016-11-04 | 2018-05-1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ke-before-break handover and secondary cell group reconfiguration |
CN108377577B (zh) * | 2016-11-21 | 202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无线链路失败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
CN108282824B (zh) * | 2017-01-05 | 2020-03-0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状态更新方法、节点和用户终端 |
CN110839300B (zh) * | 2018-08-17 | 2022-02-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10839298B (zh) * | 2018-08-17 | 2022-04-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2018
- 2018-08-17 CN CN201810942854.XA patent/CN110839300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17 CN CN202210135269.5A patent/CN114375070A/zh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8-06 WO PCT/CN2019/099347 patent/WO202003486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19735A (zh) * | 2013-01-16 | 2015-09-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6117941A1 (en) * | 2015-01-22 | 2016-07-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initiat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CN107690162A (zh) * | 2016-08-03 | 2018-02-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连接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708104A (zh) * | 2016-08-03 | 2018-02-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辅基站变更的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75070A (zh) * | 2018-08-17 | 2022-04-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WO2021185259A1 (zh) * | 2020-03-16 | 2021-09-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1213213A1 (zh) * | 2020-04-20 | 2021-10-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切换指示方法、终端及mn |
CN113784434A (zh) * | 2021-08-30 | 2021-12-10 |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75070A (zh) | 2022-04-19 |
CN110839300B (zh) | 2022-02-01 |
WO2020034868A1 (zh) | 2020-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39300B (zh) | 连接处理方法及设备 | |
KR102455839B1 (ko) | 접속 실패의 회복 방법 및 기기 | |
CN107690162B (zh) | 小区连接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EP4152819A1 (en) |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2352451A (zh) | 最小移动中断的小区切换方法 | |
WO2018059299A1 (zh) | 小区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A3106045A1 (en) | Control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1114809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
US10362534B2 (en) | Access point handover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ontrol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 |
US20210014865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source node and target node | |
CN112399454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4175726B (zh) | 用于移动性控制的无线通信方法 | |
US11218929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3150020B1 (en) | Re-establishment of a failed communication session | |
US11611925B2 (en) | Switching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3286331A (zh) | 重建立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O2019140627A1 (zh) | 配置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
CN112512112A (zh) | 信息同步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EP4084573A1 (en) | Network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1013219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839267A (zh) | 服务节点更新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KR20160025028A (ko) | 정보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 |
KR20190095488A (ko) | 핸드오버 방법, 코어 네트워크 장치,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 장치 | |
CN101945426B (zh) | Rlc不可恢复性错误与高优先级小区更新并发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8233971A (zh) | 对用于双活动协议栈回退后的无线电链路故障的自组织网络报告的增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