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8354A - 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8354A
CN110838354A CN201911065536.0A CN201911065536A CN110838354A CN 110838354 A CN110838354 A CN 110838354A CN 201911065536 A CN201911065536 A CN 201911065536A CN 110838354 A CN110838354 A CN 110838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module
treatment
program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55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0655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83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8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8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physical therapies or activities, e.g. physiotherapy, acupressure or exercis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3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local ope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的调制波形产生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指令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连接的调制程序存储模块;与所述调制程序存储模块连接的疗程运行管理模块;与所述疗程运行管理模块连接的调制干预模块以及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与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连接的程序获取与执行模块;与调制干预模块连接的音频协同模块。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匹配出最为合适的调制治疗程序,使得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依据所述调制治疗程序来对迷走神经进行调制,从而实现为不同病症状态高效准确地提供调制治疗程序。

Description

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迷走神经是第10根颅神经,是最长的颅神经,从脑中的髓质行进到结肠,产生的分支还延伸至双耳,特别是从脑干开始形成两侧主要分支,经颈部向胸部和腹部延伸和进一步分支,把大脑和身体的重要器官如咽、喉、气管、心脏、主动脉、肺和整个胃肠道包括食道、胃、肝、胰腺和脾脏连接在一起。迷走神经参与自主神经、心血管、呼吸、胃肠、免疫和内分泌系统,还参与调节心率、血压、血管阻力、气道直径、呼吸和进食。因此,迷走神经的活性对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和人体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针对迷走神经的调制不容易实施、不具备自动地和智能地对迷走神经进行调制甚至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迷走神经调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迷走神经的调制不容易实施、不具备自动地和智能地对迷走神经进行调制甚至具有一定的创伤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的调制波形产生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指令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连接的调制程序存储模块;与所述调制程序存储模块连接的疗程运行管理模块;与所述疗程运行管理模块连接的调制干预模块以及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与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连接的程序获取与执行模块;与所述调制干预模块相连接的音频协同模块;
控制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预设的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所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所述调制波形产生电路模块,用于根据迷走神经调制治疗程序运行中的指令和调制干预指令实时产生和控制用于调制的电子波形;
所述调制程序存储模块,用于本地存储的所有调制治疗程序;
所述疗程运行管理模块,用于控制疗程中配制的各种调制治疗程序、程序运行顺序、时间、进程记录,并按时自动加载疗程中应使用的调制程序;
所述调制干预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调制治疗程序启动、暂停、重启、调制能量增加、调制能量减少;
所述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采集、同步、存储以及恢复;
所述程序获取与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在预定的时间、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迷失神经进行调制;
所述音频协同模块,用于在有音频输出时,通过分析和识别出与调制节拍相同或接近的节拍,将调制移位同步或接近到音频对应的节拍上,优化用户体验和疗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应用APP连接,所述智能终端应用包括:病症参数获取模块,与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连接的疗程配制与决策模块,与所述疗程配制与决策模块连接的疗程管理模块,与所述疗程管理模块连接的调制干预模块以及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与所述疗程管理模块连接的所述疗效分析与评估以及疗程优化模块;
所述病症参数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智能终端应用App获取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并从所述病症画像中获取出病症参数数据;
所述疗程配制与决策模块,用于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并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预设的调制设备发送;
所述疗程管理模块,用于对现有各疗程、疗程对应的调制程序、正在运行的疗程、正在运行的调制程序、调制程序运行时间表进行管理控制;
所述调制干预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调制治疗程序启动、暂停、重启、调制能量增加、调制能量减少;
所述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采集、同步、存储、恢复;
所述疗效分析与评估以及疗程优化模块,用于调制完成后,通过获取用户反馈的评价信息和对用户病症画像数据的变化进行人工智能分析或对获取的体征传感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评估出疗效并优化所述调制治疗程序的组合和疗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病症画像用于反映所述用户的病症状态,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包括:病症详情、疼痛程度、疼痛发生的时间、疼痛频率、疼痛持续时间、疼痛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用于对所述迷走神经进行调制的多个调制治疗程序;且所述控制指令对应一个或者多个调制治疗程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调制治疗程序组合成一个疗程,所述疗程中的调制治疗程序被控制按照预设的时间并以预设的顺序进行执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为多个时,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包括一个主调制设备和多个辅调制设备,且所述主调制设备与所述辅调制设备无线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有且仅有一个时,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智能终端的应用APP发送的控制指令后,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相应的迷失神经进行调制;
或者,当所述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有多个时,所述主调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智能终端的应用APP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并将所述控制指令传送至各个辅调制设备中,以使所述主调制设备以及所述辅调制设备分别从各自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控程序调制治疗程序,并按同步或异步指令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所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在预定的时间、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迷失神经进行调制;
并在调制完成后,获取调制结果,并将所述调制结果发送至智能智能终端的应用APP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所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智能终端应用App获取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并从所述病症画像中获取出病症参数数据;
智能终端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并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预设的调制设备发送;
以及在调制完成后,通过获取用户反馈的评价信息和对用户病症画像数据的变化进行人工智能分析或对获取的体征传感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评估出疗效并优化所述调制治疗程序的组合和疗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所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预先将智能终端通过指定的握手与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建立配对关系,并启动多个线程来监听已经完成配对的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
当监听到已经完成配对的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启动时,则自动与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握手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配制出最为合适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使得调制设备依据所述疗程来使用调制治疗程序来对迷走神经进行调制,以实现针对不同病症的高效和准确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中智能终端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系统的框架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为耳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耳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耳塞应用在耳甲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为脖颈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为脖颈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脖颈装置使用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的控制方法的较佳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如图1中所示,该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0;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100内的调制波形产生电路模块110;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100内的控制指令接收模块120,与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120连接的调制程序存储模块130;与所述调制程序存储模块130连接的疗程运行管理模块140;与所述疗程运行管理模块140连接的调制干预模块150以及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160;与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120连接的程序获取与执行模块170;与所述调制干预模块150连接的音频协同模块180。
具体地,所述调制波形产生电路模块110,用于根据迷走神经调制治疗程序运行中的指令和调制干预指令实时产生和控制用于调制的电子波形;所述调制程序存储模块120,用于本地存储的所有调制治疗程序;所述疗程运行管理模块130,用于控制疗程中配制的各种调制治疗程序、程序运行顺序、时间、进程记录,并按时自动加载疗程中应使用的调制程序;所述调制干预模块140,用于控制所述调制治疗程序启动、暂停、重启、调制能量增加、调制能量减少;所述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150,用于对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采集、同步、存储以及恢复;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160,用于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预设的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所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程序获取与执行模块120,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在预定的时间、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迷失神经进行调制。所述音频协同模块180,用于在有音频输出时,通过分析和识别出与调制节拍相同或接近的节拍,将调制移位同步或接近到音频对应的节拍上,优化用户体验和疗效。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应用APP连接,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病症参数获取模块210,与所述参数获取模块210连接的疗程配制与决策模块220,与所述疗程配制与决策模块220连接的疗程管理模块230,与所述疗程管理模块230连接的调制干预模块240以及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250,与所述疗程管理模块230连接的所述疗效分析与评估以及疗程优化模块260。具体地,所述病症参数获取模块210,用于通过智能终端应用App获取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并从所述病症画像中获取出病症参数数据。所述人工智能决策模块220,用于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并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预设的调制设备发送。所述疗程管理模块230,用于对现有各疗程、疗程对应的调制程序、正在运行的疗程、正在运行的调制程序、调制程序运行时间表进行管理控制;所述调制干预模块240,用于控制所述调制治疗程序启动、暂停、重启、调制能量增加、调制能量减少;所述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250,用于对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采集、同步、存储、恢复;所述疗效分析与评估以及疗程优化模块260,用于通过获取用户反馈的评价信息和对用户病症画像数据的变化进行人工智能分析或对获取的体征传感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评估出疗效并优化所述调制治疗程序的组合和疗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智能终端的应用APP是云端连接的,并且还是与调制设备(即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连接的。当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应用App获取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并从所述病症画像中获取出病症参数数据后,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并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然后将该控制指令向预设的调制设备发送。调制设备(即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在预定的时间、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迷失神经进行调制。当调制完成后,通过获取用户反馈的评价信息和对用户病症画像数据的变化进行人工智能分析或对获取的体征传感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评估出疗效并及时优化调制治疗程序的组合和疗程。可见,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配制出最为合适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使得调制设备依据所述疗程来使用调制治疗程序来对迷走神经进行调制,以实现针对不同病症的高效和准确的治疗。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病症画像用于反映所述用户的病症状态,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包括:病症详情、疼痛程度、疼痛发生的时间、疼痛频率、疼痛持续时间、疼痛位置。智能终端在获取到用户输出的病症画像后,就会从所述病症画像中提取到上述病症参数数据,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用户的病症状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用于对所述迷走神经进行调制的多个调制治疗程序;且所述控制指令包含疗程指令,一个疗程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调制治疗程序和运行时间表。当所述控制指令对应多个调制治疗程序时,即智能终端的应用APP向调制设备发送一个控制指令就可以启动多个调制治疗程序来对相应的迷走神经进行调制。此时,所述多个调制治疗程序就可以组合成一个疗程,所述疗程中的调制治疗程序被控制按照预设的时间并以预设的顺序进行执行。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与病症状态对应,且对应关系包括一个调制治疗程序对应一个病症状态,或者多个调制治疗程序对应一个病症状态。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调制治疗程序是利用程序编辑工具所编辑的,并为编辑的调制治疗程序添加主调制设备程序调用辅调制设备不同波形、不同构件、不同程序的运行指令,并将所有的控制程序上传至云端并发布。云端会将调制治疗程序通知智能终端的应用APP,所述智能终端上的应用APP也会定时轮询云端上的调制治疗程序是否更新。发现更新后,应用APP会向云端发起下载申请,若鉴权通过,则进行调制治疗程序进行下载。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保存至所述调制设备中,以便所述调制设备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调用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来对用户的迷走神经进行调制。当然还可将所述调制治疗程序存储在智能终端的应用APP以及同步在云端中,当调制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就会根据该控制指令从应用APP中下载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程序数据库中的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与病症状态对应关系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所构建的。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的量级时,云端将启动大数据的机器学习,即对基于个体小数据的病症状态以及所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进行机器学习、分析、挖掘,对针对同一病症转台或病症画像的不同用户的个体化疗程的疗效进行分组和排列,用人工智能方法从中得出针对各种病症状态和病症画像数据的最有效的调制治疗程序,再将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结果反哺到个性化的调制治疗程序的匹配中,为用户提供最有效的调制治疗程序。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终端的APP还可以获取所述用户的体征数据,并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发送控制指令给所述调制设备中,以使所述调制设备获取与所述体征数据匹配的调制治疗程序,并将所述调制治疗程序向预设的调制设备发送,以控制所述调制设备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具体地,本实施例将心率、血压、温度等体征检测芯片和方案集成到所述调制设备中,譬如耳塞穿戴和颈部穿戴设备中集成体征检测芯片,可以在调制前、调制中以及调制后测试用户的体征数据,再根据体征数据判断调制效果进行个性优化,对某些与体征数据有直接关联的病症状态,体征数据变化将优先于其它采集数据作为判断调制效果的参考,对某些病症状态,体征数据可以排列到其它数据后面做为参考。若不存在所述用户的体征数据,则智能终端的APP发送控制指令给调制设备使用默认的调制治疗程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为多个时,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包括一个主调制设备和多个辅调制设备,且所述主调制设备与所述辅调制设备无线连接。当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有且仅有一个时,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智能终端的应用APP发送的控制指令后,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相应的迷失神经进行调制;或者,当所述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有多个时,所述主调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智能终端的应用APP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并将所述控制指令传送至各个辅调制设备中,以使所述主调制设备以及所述辅调制设备分别从各自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控程序调制治疗程序,并按同步或异步指令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对于某些病症状态是需要多个调制设备协作与管理才能的。有的病症状态需要调制治疗程序的同步运行,而有的病症状态则需要调制治疗程序的同步运行,这些都需要APP与调制设备的固件一起互动以控制多设备的调制的开始和完成。进一步地,参与调制的调制设备通常分一个主调制设备和多个辅调制设备,主调制设备与辅调制设备通过无线连接,智能终端的APP向主调制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匹配出调制治疗程序,主调制设备随后向辅调制设备转送该控制指令,主调制设备和辅调制设备收到控制指令后加载目标调制治疗程序(可以是相同的调制治疗程序,也可以是不同的调制治疗程序),主调制设备根据调制治疗程序的控制指令控制辅调制设备启动同步或异步调制运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预先通过指定的握手与所述调制设备建立安全配对关系,并启动多个线程来监听已经完成安全配对的所述调制设备;当监听到已经完成安全配对的所述调制设备启动时,则自动与所述调制设备握手连接。具体地,避免错控其他用户的调制设备或自己的调制设备被其他用户的智能终端的APP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必须使用APP在特定的时间窗里,打开设备和按特定的键产生信号与APP完成指定握手来安全配对,极大地消除安全配对时被攻陷的可能;一旦安全配对过,后续的安全重新连接将是自动建立的,用户不再需要手动连接,进一步地,为了加快连接,本实施例启动多个线程来监听安全配过对的设备,一旦设备开机,马上启动安全握手重连,基本实现秒连,连接建立后,将停止相应的监听线程,达到省电和节省计算资源的目的。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每次通过所述调制治疗程序来对迷失神经进行调制完成后,所述智能终端还会接收用户的反馈信息,例如智能终端会自动弹出对话框让用户反馈和评价调制治疗程序。并且,每次使用之前,智能终端也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来让用户对病症画像进行更新。较佳地,所述智能终端中还会为每个调制治疗程序提供电子说明,说明包含调制理、操作方法、说明、禁忌、位置图示等信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所述调制设备的具体应用实施例。如图4和图5中所示,图4和图5中的调制设备为耳塞。图6是迷走神经耳甲处和耳道处针对迷走神经在耳部的分支的调制点图,对应图4和图5中的耳塞应用在耳甲时的示意图。通常耳甲处的调制点可以是用电极贴接触,也可以是用导电硅胶接触,但耳道内的辅助调制点通常以导电硅胶接触。图4中的耳塞具有上和下2个操作键,下方的按键是开关键和降低调制强度键的复用键,上方按键是调制强度增加键和蓝牙安全配对键的复用键,长按下方的按键将开和关机,短按下方的按键则降低强度一档;短按上方按键将增加一档强度;在职能终端的APP的蓝牙安全配对时间窗内,长按上方按键将确认与此调制设备安全配对。进一步地,没一个APP都可以以这种方式,一个一个地与多个调制设备进行单独安全配对和连接,达到一个用户可以用一台智能终端上的APP通过安全连接同时控制多台调制设备对多根迷走神经进行同步或异步调制。进一步地,在有主调制设备和辅调制设备的情况下,主辅设备一开机就自动建立安全链接,APP只与主调制设备进行安全配对和链接,APP只管理主调制设备,而由主调制设备管理和控制辅调制设备,杜绝被其它黑客攻击控制调制造成的网络安全损害。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调制设备还可以与体征数据的检测功能相结合,当集成体征数据的检测和收集功能时,调制设备的驱动固件将在调制前、中、后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并将数据同步到智能终端的应用APP和云端。优选地,调制设备可以与语音和音乐播放功能相结合,譬如当耳塞集成了语音和音乐播放功能时,根据调制的主要节拍,寻找音乐的类似节拍,逐步移位同步,这样才不改变有效的波形成分,取得预定的效果,如果简单按音乐的节拍来同步,将改变调制的节拍,即将改变有效的波形,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无效。
当所述调制设备为脖颈设备时,如图7和图8所示。该脖颈设备只有2个操作键“+”和“-”键,“-”是开关键和降低调制强度键的复用键,“+”是调制强度增加键和蓝牙安全配对键的复用键,长按“-”将开和关机,短按“-”则降低强度一档,短按“+”将增加一档强度;在APP的蓝牙安全配对时间窗内,长按“+”将确认与此设备安全配对。进一步地,每一个APP可以以这种方式,一个一个地与多个调制设备进行单独安全配对和连接,达到一个用户可以用一台智能终端上的APP通过安全连接同时控制多台调制设备对多根迷走神经进行同步或异步调制,杜绝被其它黑客攻击控制调制造成的网络安全损害。
如图9所示的是脖颈迷走神经调制的部位,调制设备通过电极贴与调制部位接触。作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了人工智能推荐调制治疗程序、自主找调制治疗程序、自主配制调制治疗程序等多种路径选择来获取调制治疗程序进行调制,如用户选择人工智能推荐疗程路径,用户通过简便的页面操作输入自己的病症画像后,APP将与云平台协同启动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大小数据挖掘分析以效果最优为目的为用户配制调制治疗程序,并在调制过程中通过对使用反馈和使用数据监测来不断优化调制。如用户选择自主配制调制治疗程序,用户可以通过APP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调制构件选择界面自主选择构件、组合、调制时间来定制一个完整的调制治疗程序。除此之外,APP应用程序还提供按病症状态调制搜索和选择调制治疗程序功能、调制指导功能、调制无线操作和控制功能、专家指导功能、连接专家等。进一步地,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与脖颈设备(即调制设备)的交互都是在安全配对后建立起来的安全加密链接中完成的。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具体如图10中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所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步骤S200、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在预定的时间、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迷失神经进行调制;
步骤S300、并在调制完成后,获取调制结果,并将所述调制结果发送至智能智能终端的应用APP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预先将智能终端通过指定的握手与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建立配对关系,并启动多个线程来监听已经完成配对的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当监听到已经完成配对的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启动时,则自动与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握手连接。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应用App首先获取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并从所述病症画像中获取出病症参数数据,然后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并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预设的调制设备发送,从而使得调制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在预定的时间、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迷失神经进行调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指令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连接的程序获取与执行模块;与所述疗程运行管理模块连接的调制干预模块以及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与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连接的程序获取与执行模块;与调制干预模块连接的音频协同模块。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匹配出最为合适的调制治疗程序,使得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依据所述调制治疗程序来对迷走神经进行调制,从而实现为不同病症状态高效准确地提供调制治疗程序。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的调制波形产生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指令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连接的调制程序存储模块;与所述调制程序存储模块连接的疗程运行管理模块;与所述疗程运行管理模块连接的调制干预模块以及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与所述控制指令接收模块连接的程序获取与执行模块;与所述调制干预模块连接的音频协同模块;
控制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预设的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所生成对应的各种控制指令;
所述调制波形产生电路模块,用于根据迷走神经调制治疗程序运行中的指令和调制干预指令实时产生和控制用于调制的电子波形;
所述调制程序存储模块,用于本地存储的所有调制治疗程序;
所述疗程运行管理模块,用于控制疗程中配制的各种调制治疗程序、程序运行顺序、时间、进程记录,并按时自动加载疗程中应使用的调制程序;
所述调制干预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调制治疗程序启动、暂停、重启、调制能量增加、调制能量减少;
所述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采集、同步、存储以及恢复;
所述程序获取与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在预定的时间、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以构建对应的疗程,并按疗程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迷失神经进行调制;
所述音频协同模块,用于在有音频输出时,通过分析和识别出与调制节拍相同或接近的节拍,将调制移位同步或接近到音频对应的节拍上,优化用户体验和疗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应用APP连接,所述智能终端的应用APP包括:病症参数获取模块,与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连接的疗程配制与决策模块;与所述疗程配制与决策模块连接的疗程管理模块,与所述疗程管理模块连接的调制干预模块以及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与所述疗程管理模块连接的所述疗效分析与评估以及疗程优化模块;
所述病症参数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智能终端应用App获取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并从所述病症画像中获取出病症参数数据;
所述人工智能决策模块,用于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并生成对应的各种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预设的调制设备发送;
所述疗程管理模块,用于对现有各疗程、疗程对应的调制程序、正在运行的疗程、正在运行的调制程序、调制程序运行时间表进行管理控制;
所述调制干预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调制治疗程序启动、暂停、重启、调制能量增加、调制能量减少;
所述用户使用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采集、同步、存储、恢复;
所述疗效分析与评估以及疗程优化模块,用于调制完成后,通过获取用户反馈的评价信息和对用户病症画像数据的变化进行人工智能分析或对获取的体征传感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评估出疗效并优化所述调制治疗程序的组合和疗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病症画像用于反映所述用户的病症状态,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包括:病症详情、疼痛程度、疼痛发生的时间、疼痛频率、疼痛持续时间、疼痛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用于对所述迷走神经进行调制的多个调制治疗程序;且所述控制指令包含疗程指令,一个疗程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调制治疗程序和运行时间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调制治疗程序组合成一个疗程,所述疗程中的调制治疗程序被控制按照预设的时间并以预设的顺序进行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为多个时,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包括一个主调制设备和多个辅调制设备,且所述主调制设备与所述辅调制设备无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有且仅有一个时,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智能终端的应用APP发送的控制指令后,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相应的迷失神经进行调制;
或者,当所述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有多个时,所述主调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智能终端的应用APP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并将所述控制指令传送至各个辅调制设备中,以使所述主调制设备以及所述辅调制设备分别从各自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调制治疗程序,并按同步或异步指令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
8.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所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在预定的时间、从预设的程序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并执行所述调制治疗程序以对迷失神经进行调制;
并在调制完成后,获取调制结果,并将所述调制结果发送至智能智能终端的应用APP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所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智能终端应用App获取用户输入的病症画像,并从所述病症画像中获取出病症参数数据;
智能终端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并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预设的调制设备发送;
以及在调制完成后,通过获取用户反馈的评价信息和对用户病症画像数据的变化进行人工智能分析或对获取的体征传感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评估出疗效并优化所述调制治疗程序的组合和疗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用APP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所述病症参数数据,基于医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再结合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疗效分析结果,决策和确定对应的调制治疗程序和疗程所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预先将智能终端通过指定的握手与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建立安全配对关系,并启动多个线程来监听已经完成安全配对的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
当监听到已经完成安全配对的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启动时,则自动与所述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握手连接。
CN201911065536.0A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0838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5536.0A CN110838354A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5536.0A CN110838354A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8354A true CN110838354A (zh) 2020-02-25

Family

ID=6957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5536.0A Pending CN110838354A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835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0755A (zh) * 2016-03-17 2016-06-08 管存忠 一种声光电节拍理疗仪
CN105879224A (zh) * 2016-05-16 2016-08-24 肖波 外耳道神经多点刺激装置
CN106390282A (zh) * 2016-06-17 2017-02-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脉冲理疗控制设备及云服务方法
US20190122757A1 (en) * 2017-10-22 2019-04-25 Rui Li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oftware-defined therapy
CN109686421A (zh) * 2019-01-27 2019-04-26 江西培恩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个性化中医耳穴治疗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47575A (zh) * 2019-03-29 2019-07-2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远程决策的反馈式助眠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0755A (zh) * 2016-03-17 2016-06-08 管存忠 一种声光电节拍理疗仪
CN105879224A (zh) * 2016-05-16 2016-08-24 肖波 外耳道神经多点刺激装置
CN106390282A (zh) * 2016-06-17 2017-02-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脉冲理疗控制设备及云服务方法
US20190122757A1 (en) * 2017-10-22 2019-04-25 Rui Li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oftware-defined therapy
CN109686421A (zh) * 2019-01-27 2019-04-26 江西培恩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个性化中医耳穴治疗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47575A (zh) * 2019-03-29 2019-07-2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远程决策的反馈式助眠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401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stimulation treatment
US20140304773A1 (en) Systems, device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n imd us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11317850B2 (en) Medical device, algorithm updating method, medical system and external monitoring device
CN109199786A (zh) 一种基于双向神经接口的下肢康复机器人
CN113795299A (zh) 植入后患者状态和医疗装置性能的评估
US20160022995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feedback
CN104683474A (zh) 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远程监控系统
CN115460987A (zh) 术后植入部位监测和医疗装置性能
CN104689475A (zh) 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远程监控系统的患者终端
JP7066360B2 (ja) 電気的筋肉刺激装置
CN109559813A (zh) 用于控制植入医疗设备的程控装置、电子设备和系统
CN204442424U (zh) 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远程监控系统
US20240131330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CN111081344A (zh) 用于治疗的系统和方法
CN110838354A (zh) 一种穿戴式迷走神经智能调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95245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和云技术的低中频调制治疗仪系统
CN110420373B (zh) 睡眠训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19941A (zh) 电针治疗系统及其数据优化方法
CN115768514A (zh) 绕过验证的医疗装置控制
CN113456449B (zh) 一种温热低周波智慧推拿装置及其方法
US2023014086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based upon a sensed physical action
EP4101496A1 (en) Implant viability forecasting
US20230346250A1 (en) Insertion electrod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using same
WO2021124979A1 (ja) 携帯型心電波形計測装置、情報管理システム、携帯型心電波形計測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15192640U (zh) 一种由肌电脑电结合控制系统实现的人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