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3018A -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3018A
CN110833018A CN201810983939.2A CN201810983939A CN110833018A CN 110833018 A CN110833018 A CN 110833018A CN 201810983939 A CN201810983939 A CN 201810983939A CN 110833018 A CN110833018 A CN 110833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ice
field
dimensional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39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9839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30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3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3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8Immuni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是;创立立体高产水稻的生产现代化、自动化、高效化、立体化、高产化的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通过选择创建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使用经研发的高产杂交水稻的新品种,采用对种子的消毒、浸种、发芽催芽、播种、培育壮苗、插秧、分蘖、孕穗、抽穗、灌浆、结实的培育,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利用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优势,运用“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时间、立体、环境、气候、日照、温度”的20字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把水稻亩产提高到一个创造世界的新水平。

Description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一种农业粮食作物水稻种植的技术领域,其具体地说是一种立体培育高产 水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水稻,经过其从1965年至2016年,半个多世纪的对水稻的研发和杂交水稻应用 技术的推广;从当时在1965年水稻亩产的400多斤,增加到2016年的杂交水稻亩产2000多斤。
在杂交水稻的研发和应用技术的推广中,其存在的局限性是:只片面强调从667平方米 为一亩的平面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忽视了在单位面积之上的立体,空间种植水 稻的高产研究。
当务之急的任务是要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科技水平,加快水稻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 创造培育出新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创立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新技术新方法,实现高产水 稻的新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一、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是:采用研发、创新杂交水稻高产新品种,利用杂交水稻的 生长优势,创新和创立: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现代的技术和方法;推广、应用立体培育高产水 稻的新技术新方法,创立我国成为世界水稻高产大国。
二、实现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技术路线:解放思想,创立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生产现代 化、自动化、高效化、立体化、高产化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
三、创立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用“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时间、立 体、环境、气候、日照、温度”的20字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把水稻亩产提高到一个创造世 界的新水平。
运用现代农业,水稻高产科技研究、开发手段,创新杂交水稻高产新品种,利用杂交水 稻的高产优势,创立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生产现代化、自动化、高效化、立体化、高产化的 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应用和推广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立体高产 水稻亩产的新记录、新目标。
剖析平面超级杂交水稻创造的世界高产纪录案:
2017年10月,湘两优900,袁隆平及其团队,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水稻示范 基地试种,全生育期139.8天,其株高平均为114.7厘米,稻穗平均长为24.1厘米,平面超级杂交水稻创造的世界高产纪录:1149.02公斤/亩。
参考数据:湘两优900,杂交水稻示范地试种:行距20厘米,株距20厘米,每平方米为25丛,(也有以行距13.2厘米,株距13.2厘米,每平方米栽植57.39丛;也有以行距19.8 8厘米,株距13.2厘米,每平方米栽植38.26丛;也有以行、株距23厘米-26.5厘米,每平 方米栽植14.24丛至18.90丛;)平均每丛13.724476穗,每穗平均粒数260.6粒,结实率 78.00%,千粒重24.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3,5.8,穗瘟损失率最高7 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杆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2015年,在长江 中下游中灿迟熟组区域试种,平均亩产662.2公斤;2016的年连续试,平均亩产633.10公 斤。其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剖析上述案例计算:
260.6粒×25(丛)×13.724476(穗)×78%(实穗率)=69743.67粒/平方米;
24.70克/1000(粒)×69743.67(粒)=1722.66866克/平方米;
1722.66866克/平方米÷1000克=1.72266855公斤/平方米;
1.72266855公斤/平方米×667/平方米=1149.02公斤/亩。
通过计算,可以明确:平面超级杂交水稻创造的世界高产记录,主要决定 在于:
1)、密度,即每平方米,或每亩,插栽水稻的丛数;本案以每平方米25丛计密度;
2)、每丛插栽水稻的分蘖有效穗数,即按平均每丛穗数:13.724476穗;
3)、每穗的结穗粒数,以本案每穗的结穗粒数260.6粒为例;
4)、结实率的大小,以本案结实率78%为例;
5)、湘两优900,超级杂交水稻的千粒重,以本案每千粒谷重24.7克为例。
分析:密度与有效穗数的相互关系:
减少密度可以增加有效穗数,有效穗数可以通过增加水稻的分蘖来实现;减少有效穗数 可以增加密度,增加密度可以通过抑制分蘖来实现;这是杂交水稻取得高产的对立统一的一 对矛盾,只有达到水稻栽培密度与有效穗数的最佳组合,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本案在行、 株距达到确定后,其在每平方米需栽培种植25丛杂交水稻,而且平均每丛杂交水稻有13.7 多个稻穗,其株高平均为114.7厘米,稻穗平均长为24.1厘米,有每株水稻18叶×25(丛) ×13.7(穗)=6165片的水稻叶子、有342.5个水稻主杆茎和342.5个稻穗都得生长在这1 平方米的弹丸之地,根据其结穗率只有78%表明:显然其存在空间拥挤现象、不通风,不合 理密植的缺陷,存在不少后期分蘖的稻穗因茎苞穗而使稻穗出不出,不能很好的光合作用, 灌浆,使其不能成为结实,且产生大量的瘪谷现象,其瘪谷占22%;导致结穗率低的因素是 其合理密植和光合作用有问题,其不积穗率为22%,仅处于产量的四分之一略弱;由此,可 以推定:要其再增加平面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已经困难重重,其增产幅度和潜力不大。要想 再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只有另找新的培育技术、方法的新出路!开辟新的杂交水 稻的立体移动培育高产水稻的新方法。
本案平均的每穗的结穗粒数,以260.6粒为例,其每穗的结穗粒数并不高;每穗的结穗 粒数的提高,对杂交水稻的创造新的高产,具有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研发、创新更高的杂交 水稻的每穗结穗粒数的新品种,将每穗的有穗粒数,由260.6粒增加到300粒,或400粒, 或500粒,将会大大提高平面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
每穗结穗粒数,是提高平面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水稻与高粱的杂交, 研发创立新的品种:“水稻高粱杂交新品种”,其可以大大提高“水稻高粱杂交新品种”的每 穗结穗粒数,前两年,本人已研发、培育出:“水稻高粱杂交新品种”的每穗结穗粒数在400 粒至500粒之间,其最高每穗结穗粒数在538粒的成果;它将有助于我国水稻在世界上再创 高产新记录。(注:有关“水稻高粱杂交新品种”的专利技术申请,本人不在此申请专利中阐 述,将在将来申请的“水稻高粱杂交新品种”的专利申请中再提出申请)。目前,湘两优900 超级杂交水稻的结穗粒数为318粒,创立立体水稻栽培方法,可以提高其每穗的结穗粒数, 从而实现更高的产量。
结穗率是水稻每穗有效结穗粒数与每穗结穗粒数的比值百分比;是杂交水稻的高产的关 键指标之一,本案杂交水稻结穗率仅78%,如本案的杂交水稻的积穗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其 平面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将会增加百分之十以上,可以将本案杂交水稻的亩产,提高 到1263.93公斤;但是,由于平面杂交水稻的种植过密与不合理密植,制约着其积穗率的提 高和发展;有待于创造新的杂交水稻的培育方法,利用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克服目前 平面杂交水稻,存在的种植过密与不合理密植,不能使杂交水稻很好的光合作用,制约其积 穗率的提高和发展,通过创新的杂交水稻的“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提高杂交水稻的积 穗率,以达到创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湘两优900超级杂交水稻的千粒重,以24.7克为例,其千粒重并不高;水稻的千粒重是 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稻的千粒重每增加1克-5克,其单位面积产量会增加 几十公斤至几百公斤;杂交水稻的千粒重的增加,需要培育杂交水稻的大穗、齐穗、饱穗、 满穗、实穗;但是,由于本案实践证明,杂交水稻栽培过于密植,不充分具备杂交水稻的生 长条件和不能使杂交水稻生长获得很好的光合作用,产生稻瘟病,导致结穗的谷粒不饱满, 瘪谷、不积穗率为22%;从而不能提高杂交水稻的有效结穗粒的饱满度和千粒重;由于不能 提高杂交水稻的有效结穗率的饱满度和千粒重,而不能想要达到的高目标的平面杂交水稻的 单位面积产量,其制约着杂交水稻的再创高产,或者说其再创高产的空间不大。要想通过提 高杂交水稻的谷粒饱满度和千粒重,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的唯一途径是:采用新的杂交水稻 的栽培技术,以提高杂交水稻的谷粒饱满度好的,抗病强的,千粒重高的新的栽培技术,来 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采用新的创新方法:“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从上述世界高产杂交水稻案例的计算、分析、研究、表明:袁隆平及其团队创造的世界 杂交水稻的亩产的最高记录为1149.02公斤,在亩产量的实现方面,已经做得极致与完美, 很少有人会超越或大幅度的超越其创造的世界最高产量;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存在由于平 面杂交水稻栽培密度过密,空间利用不合理,影响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通风、光合作用、 抽穗、灌浆、结实穗,产生瘪谷、不结穗、得稻瘟病等。在其2015年,2016年的大面积试 种中,只取得平均亩产662.2公斤和平均亩产633.1公斤的业绩,所以其在确定到2020年的杂交水稻的奋斗目标时,只能谨慎地提出每公倾实现17吨的奋斗目标,即每亩实现亩产1133公斤,即为2266斤。其平面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产量的提高有其局限性。所以要实现新的亩产高产,达到想要再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或想要再大幅度的提高杂交水稻 的单位面积产量,唯一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创新、创立“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立 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可以克服平面杂交水稻栽培,由于栽培密度过密,空间利用不合理, 影响水稻生长条件,使其不能很好的生长、发育、通风、光合作用、抽穗、灌浆、结实穗、 抗病、增加谷粒饱满度、千粒重等制约增产,再创高产。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创立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生产现代化、自动化、高效化、立 体化、高产化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通过选择创建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使用、推 广经研发的高产杂交水稻的新品种,采用对种子的消毒、浸种、发芽催芽、播种、培育壮苗、 插秧、分蘖、孕穗、抽穗、灌浆、结实的培育,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充分利用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优势,运用“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时间、立体、环境、 气候、日照、温度”的20字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把水稻亩产提高到一个创造世界的新水平: 实现立体高产水稻的奋斗目标。
选择、创建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
选择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略有坡度、幅原辽宽,用水、电 方便,没有污染的水田,或菜园地,或永久性耕地,或以旱地改为水浇地的田块,要求土壤 肥沃、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日照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创建立体培育高 产水稻基地;
创建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创建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要总体规划,全面设计,提 出立体水稻田块的整田的总体要求和方法:建立立体水稻田和创立立体水稻种植模式相结合 的科学技术:要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价值工程学原理,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本着节约农 业生产成本为原则,力争投入最小,产出最大的投入产出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 农业,人工智能、电器化、自动化、高效化、立体化、高产化的现代技术手段;
“立体水稻田”的创建,安排在秋季前茬农作物收获后,在冬季、初春季,利用种植的 空闲时间,在选定的立体水稻田块,进行整地创建;
“立体水稻田”在创建时,首先,要整平土地,再画好进、排水管线图和画好“立体水稻田”的田块图和“立体水稻小圆田”图及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块图;
“立体水稻田”的田块的创建的整地、画线、画图要求:要深耕深翻,深度为25-35厘米,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深耕深翻土地40-42厘米,土地翻耕好后,将其耙平,在整片被翻耕耙平的土地上;首先,画定长为33米,宽为20米为一亩的田块图;整成东西向为长,南 北向为宽的,其四周为一定宽的田埂的长方形平面水稻田块;但是,也可以根据某些田块的不规整,面积的大小不同,应地制宜,确定田块的不同大小,整成为一定宽的田埂的不规整的平面水稻田块;这里的规范要求,主要是考虑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田的立体化、规范化、自动化、高效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整成规整的长方形的平面水稻田块;其次,在整成的各长方形平面水稻田块中,用钢卷尺或皮尺,石灰粉画成:长为1米、宽为1米的多个前后、 左右,排、列的正方形的小田图块,作为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块图;1亩的长方形平面水 稻田块:东西向长画33排,长、宽为1米的正方形;南北向宽画20列,长、宽为1米的正 方形,画成660个正方形的小田图块;或在画平面水稻田块的长、宽为1米的正方形小田图 块时,画成在每个1米的正方形小田块之间,相互各自离开5厘米,或10厘米,便于以后设 置“立体水稻田”自动排水;每个1米的正方形的小田图块的中心位置,用石灰粉表明一个 中心点;并以每个正方形的小田图块的中心点为圆心,取半径为50厘米,在事先画好的1米 的正方形的小田图块内画一个圆,画成为1米直径的“立体水稻小圆田”图;再次,根据“立 体水稻田”设置的进、排水总体要求,将每个画定东西向的排的圆心,从东向西画一条直线, 将东西向的排的圆的圆点全部用直线连接,画成东西向的直线;依据画成东西向的直线,每 隔1米,平行画直线,将每块田中东西向的排的小田图的圆心点,用直线连接画完为止;此 东西向画的直线作为每块“立体水稻田”的进水管线;同时,在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中 间,即在长16.5米处,画一条南北向的直线,垂直交叉于东西向所画的直线,此直线两端画 于东西向田埂的两侧中心点;作为每块“立体水稻田”的连接进水管线;
再在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南北向的田埂与东西向的田埂交叉的中心点,画一条东西 向的直线,作为各“立体水稻田”的进水管线的联通联接管线,以联通联接于各“立体水稻 田”进水管线、致进水泵房,进行通过摇控,或自动控制水泵的进水量、进水压力等参数, 做到自动控制进水的需要;
在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东侧的田埂边线,画一条南北向的两端各自为东西向田埂边 线的排水线,每隔1米,在画定的南北向的排水线的直线,平行画一条直线,将此田的南北 向的直线画完为止;同时,再在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南北向田埂中间的10米处,画一条东西 向的直线,垂直相交于南北向的直线,其直线的两端为南北向田埂的中心点;在每块长方形 平面水稻田的南北向的田埂的中心点,画一条南北向的田埂中线的排水线,使每块长方形平 面水稻田的东西向的排水线联通联接南北向的排水线,以其联接于排水泵房,进行通过摇控, 或自动控制排水之需要;
根据画定的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进水管线,排水管线,就可以进行立体水稻田的进 水,排水管线的挖沟,埋管施工作业;
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以东西向线的管线布局,通过田埂中的南北向的进水管连接东西 进水管线为进水管;
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以南北向线的管线布局,通过田埂中的东西向的排水管连接南北 向排水管线为排水管;
利用画成的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块的进、排水管线图和画好“立体水稻田”的田块和 “立体水稻小圆田”的图及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图,进行进、排水管线的挖沟、埋管,创 建“立体水稻田”的进水管、排水管:
立体水稻田内的进、排水管材选用,在进水流量大,压力较大的进水管线,采用金属管 材;采用的规格:直径为2.5厘米至50厘米,管壁厚为2-10毫米的自来水管,或规格功能 相类似的铸铁管,或其它金属管;管材直径的大小,根据进水量的大小,进水压力的高低选 定;
在排水流量较大,压力较低的排水管线,采用非金属管材;采用的规格:直径为2.5厘 米至50厘米,管壁厚为2-10毫米的非金属管材:包括PVC管,塑料管,橡胶管,聚氨脂管,水泥管,壁厚可以选厚些;管材直径的大小,根据排水量的大小选定;
选用进、排水管材,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
进水管线的挖沟、埋管方法:在确定东西向线为进水管线时,要进行挖沟,挖沟的方法 是:挖沟沿东西向画定的直线挖沟,挖沟的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沟的深度为60厘米; 挖沟,在东西向线的东面南侧的离东侧的田埂边线40-45厘米处,开始起挖沟至西南侧的离 南北田埂的边线40-45厘米处为止,其它平行进水管线管沟,都按此方法要求平行挖沟;进 水管线东西向的管沟挖好后,再挖南北向的一条进水线管沟,以便与东西向的管沟连接,这 条进水管线的管沟,依据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中间,即在长16.5米处,画一条南北向的直线, 直线的南端为画始于南端的田埂中心点,直线的北端为北端的田埂中心点的要求进行挖管沟; 其它各田块,都按上述方法挖进水管线的管沟;各田埂中心线,相互挖好互通的进水线管沟; 管沟挖好后,就可以进行埋进水管线了。东西向的进水管线长为32米,数量为20根,其直 径为10厘米;在每根东西向的进水管线上,每相隔1米,在进水管的中心线的一边的直线上, 钻直径为2.5厘米的孔,并用长为2.5米的,外直径为3厘米的进水管,垂直焊接,连接于 所钻的直径为2.5厘米的孔上;然后,在外直径为3厘米,长为2.5米的立式进水管线的另 一端,装上进水自动调节阀和自动喷灌装置;接着,将东西向的长为32米进水管,在每根东 西向的进水管线上,取长为16米处的点上,外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线,垂直于的直径 为10厘米的进水管线的两侧的中心两边,钻水平的直径为8厘米的孔;并用长为100厘米, 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管,做成两侧圆内侧长为90厘米,外侧长为100厘米的进水管短接管; 进水管短接管每亩做21根;用进水管短接管焊接于钻成的进水管水平的直径为8厘米的孔; 采用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管短接管南北向焊接于东西向的进水管线长为32米的中间点16米 处的点上的直径为8厘米的水平孔;在每根东西向的长为32米,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管线 的两侧管口,用90度的大小头管接,大头直径10厘米的接进水管大口,小口接3厘米的小 管口,在小管口的一端接上长2.5米长的,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线,在另一端的立式 进水管口,装上进水自动调节阀和自动喷水装置;将每条东西向长的进水管线,依据直径为 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垂直、平行扶正,将进水管短接管,南北向水平、直角焊接于东西向的 进水管线的所钻的8厘米的孔上;各进水管线联通后,经水压试验,检查确认无泄漏然后, 将进水管线东西向的水管线和南北向连接的进水管线及立式进水管,全部垂直放进管沟中, 使外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线的另一端,装有进水自动调节阀和自动喷水装置的进水管, 垂直于埋入进水管沟中,然后,回填土于管沟,经人工踏实、整平,固定装有进水自动调节 阀和自动喷水装置的进水管;并依装每个有进水自动调节阀和自动喷水装置的立式进水管为 圆心,取半径为50厘米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以作为创建“立体水稻小圆田”之用;
各“立体水稻田”块的进水管线,按照上述方法埋管整好后,各“立体水稻田”块之间 的南北向的进水管线,依据挖好的东西向田埂中心的管沟,埋入东西向的进水管线,将“立 体水稻田”各田块的进水管线联接后,最终连接于进水泵房的进水泵,进水泵联通电源和自 控或摇控控制装置,可以进行自控或摇控进水自动作业;
注:上述的接管工艺方法,主要是考虑,采用适应金属管材和非金属管材的焊接或连接 工艺方法所述;在实际采用某种标准管材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联接管箍尺寸进行联接,但在 目前市场上,要想购得的具有4通,或5通的接箍,联接所用进水管线达至4通,或5通联 接管线的要求,就目前,在我国管材市场上难以购得;塑料管、橡胶管、聚氨脂管材,遇热 具有可塑性和可以热溶性的可焊性,可以通过热塑、热溶、热焊来实现管材的联接;如果, 要实现管线的4通或5通联通和联接的功能,可以采用多个3通的联接转换来实现,但是, 其管线出口的尺寸,要与设计要求相一致时,必须计算出接管的相应尺寸,才能达到预期的 目的;除非你可以通过生产厂家,为你专门的设计开发,所用管线联通的新产品:4通或5 通的联接管箍,来实现设计管线所要求的功能;
从价值工程考虑,为节约“立体水稻田”的投入成本,减少铺设管线的开支,在设计中 可以采用另外一种进水管线的设计方法,即采用在画定的“立体水稻田”图,利用各“立体 水稻田”东侧的南北向的田埂西侧边线为埋设进水管线,通过埋设的进水管线,联接各自“立 体水稻田”东西向的进水管线,达到自动进水、喷水、喷灌、喷药、施肥的各项自动运行的 控制要求;同时,利用各“立体水稻田”西侧的南北向的田埂东侧边线为埋设排水管线,通 过埋设的排水管线,联接各自“立体水稻田”东西向的排水管线,达到自动排水的要求;各 进水管线或排水管线,联接联通于各自的进水或排水的系统,通过各自的自动控制系统,达 到自动控制进水、喷水、喷灌、喷药、施肥的各项自动运行的要求,或自动控制排水的要求;
在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还可以采用使每块“立体水稻田”的小田块之间离开一定的距离 约4厘米-5厘米,或10厘米,使“立体水稻田”内的“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内的水能相互平衡流动,使“立体水稻田”内的“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内多余的水,通过“立 体水稻田”中在田埂边设置的自动溢水口,进行自动排水,以节约“立体水稻田”内的排水 管线的设置,达到节约排水成本;
排水管线的挖沟、埋管方法:
在确定南北向线为排水管线时,要进行挖沟,挖沟的方法是:挖沟沿南北向画定的线挖 沟,挖沟的宽度为30-40厘米,沟的深度为70厘米;排水管线南北向的管沟挖好后,再挖东 西向向的一条排水线管沟,以便与南北向的管沟连接,这条排水线的管沟,依据南北向的田 埂中心10米处画的一条直线,直线的东端为画始于东端的田埂中心点,直线的西端为西端的 田埂中心点的要求进行挖管沟;其它各“立体水稻田”,都按上述方法挖排水管线的管沟;各 田埂中心线,相互挖好南北向互通的排水线管沟;排水管沟挖好后,就可以进行埋排水管线 了;
埋排水管线:排水管选择直径为20厘米的PVC管,或塑料管,或橡胶管,或聚氨脂管, 或水泥管;南北向的排水管线长为20米,数量为33根;在每根南北向的排水管线的两侧管 口,各装上一个90度的大小头,大头为直径20厘米,小头为直径3厘米;大头装于直径为20厘米的排水管的两侧;取长为48厘米,直径为3厘米的PVC管装于小头,作为“立体水 稻田”的自动溢水排水管口,在排水管口用滤网扎好,防止排水时水草堵塞,进行自动溢水 排水用;在每根南北向的排水管线上,在排水管的中心线一边的直线上,每相隔1米处,成 排钻直径为2.5厘米的孔,并用长为48厘米的,直径为3厘米的排水管,垂直粘接于所钻的 直径为2.5厘米的孔上,作为稻田的自动溢水排水管口,在排水管口用滤网扎好,防止排水 时水草堵塞,进行自动溢水排水用;在埋排水管时,要求做到田块内南北向的排水管与东西向连接的排水管,要埋入田土深45厘米处,只留取直径为3厘米的排水管,露出“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的田面3.0厘米,作为自动溢水排水管;低于自动溢水排水管口的3.0厘米的深度,能作为“立体水稻田”的“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的容水深度,能自动容水3.0 厘米深的水,供栽培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的用水之需;在自动溢水排水管口用滤网扎好,防止堵塞;将“立体水稻田内”东西向的排水管,统一联接联通于南北向的田埂排水管,埋于田埂的中心埂底;然后,将直径为20厘米的东西向的排水管的另二端,分别联接于埋于各田埂中的各南北向的直径为20厘米的PVC排水管,统一联接至自控排水泵房,或自动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池中;
进、排水泵房,可以采用摇控或自动控制,启动进、排水各自的水泵,进行自动进、排 水作业;采用稻田自动溢水排水方法的,可以采用让其自动排入江、河、湖、海、池中;
进、排水管线埋好后,可以进行“立体水稻田”的创建;
“立体水稻田”的创建:先整好“立体水稻小圆田”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再创 建“立体水稻田”;
先整好“立体水稻小圆田”:
备好以每亩田计算所需:直径为100厘米的、直径为80厘米的、直径为60厘米的、直径为40厘米的,直径为20厘米的,各高为25厘米的,其各管壁厚度为2-3毫米的,PVC管 的接筘;或用PVC管,或塑料管,或橡胶管,或聚氨脂管等管材,锯成的高为25厘米的、壁 厚为2-3毫米,直径为100厘米的、直径为80厘米的、直径为60厘米的、直径为40厘米的, 直径为20厘米的圆管圈各660个-667个,为便于说明,只限于选用每亩各种直径规格的660 个圆管圈作为“栏土水圈”;
确定在每亩平面水稻田内的666.67平方米,设定建立660个“立体水稻小圆田”;“立体 水稻小圆田”,是由第1层包含“栏土水圈”在内的直径为100厘米、第2层包含“栏土水圈” 在内的直径为80厘米、第3层包含“栏土水圈”在内的直径为60厘米、第4层包含“栏土水圈”在内的直径为40厘米、第5层包含“栏土水圈”在内的直径为20厘米,其各层高为 20厘米的圆柱扁体土块,由下而上,垂直同心圆堆成的“立体水稻小圆田”;“立体水稻田”, 还包含“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每层圆柱扁体土块高度为20厘米,且第1层圆柱扁体 土块与“立体水稻田”的“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基础土层连接,上下各层的圆柱扁体土 块相互堆砌;在圆柱扁体土块最外边,设有“栏土水圈”,“栏土水圈”分别由第1层直径为 100厘米、第2层直径为80厘米、第3层直径为60厘米、第4层直径为40厘米、第5层直 径为20厘米的,各圈边高为25厘米,其由厚为2-3毫米的防水材料做成;各“栏土水圈” 内栏土层高度为22厘米,栏水高度为3厘米;各“栏土水圈”的安装:将高为25厘米的“栏 土水圈”,用圈的下边插入下层土2厘米,围土高为20厘米,共计栏土高22厘米,圈的上边 围水层深为3厘米,以确保水稻插秧、生长、培育用水,能保持有3厘米的浅水层水位,且 可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需水的不同要求,自动调节水位高低,进行浅水或“搁田”用; 在“立体水稻小圆田”的中心设有:从外底部引入的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立式进水 管高出第5层土的150厘米,在立式进水管出口的一端设有进水自动调节阀,进水自动调节 阀的开关把手外侧,联接自动调节开关装置,可以通过摇控自动调节其开关的开、启、关、 闭的大小,来调节进水压力的高低,水量的大小;在进水自动调节阀的另一端,装有自动喷 水装置,可以通过自动喷水装置向“立体水稻田”自动灌水,浇水,喷水,或自动喷药,或 自动施肥等的自动化作业;
“栏土水圈”的安装,由“栏土水圈”直径的大小程序进行先后安装,先安装直径大的, 后安装直径小的,以圈内填土直径大小秩序堆高;先在“立体水稻田”的田底下埋好进水管 和立式进水管,立式进水管在“立体水稻小圆田”的中心,垂直与“立体水稻田”的田底下 进水管连接;在画定的直径为1米的圆周处挖好圆周沟,圆周沟的宽为30厘米-40厘米,深 为50厘米;挖沟时,挖出的沟土向圆中心堆放,可以节约回填土工时,劳力;挖好圆周沟后, 将直径为100厘米的“栏土水圈”,套进直立的立式进水管,安放在圆沟中,使“栏土水圈” 的四周与圆中心的立式进水管为同心圆;并将用5-10担的经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土,熟土可以 在圆沟外的空田中挖,拌均后,填入“栏土水圈”内,填土的高度为20厘米,填土要比“栏 土水圈”的上边低3厘米;低于“栏土水圈”上边的3厘米,宽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的周边立体空间,作为水层,以作水稻种植的浅水层,供水稻生长培育之需要;
然后,要使套入的第2个直径为80厘米的“栏土水圈”内的土小于直径80厘米,土的四周高度为20厘米,将直径为80厘米的“栏土水圈”,套进直立的立式进水管,套入土外的第2层圆沟中,使“栏土水圈”的四周与圆心的立式进水管为同心圆;将“栏土水圈”的圆 周下边插入第1层填入的土2厘米,使第2层套入在“栏土水圈”的土的总高度为22厘米, 使第2层套入的“栏土水圈”的上边,高于第2层套入的土高出3厘米;低于“栏土水圈” 上边的3厘米,宽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的周边立体空间,作为水层,以作水稻种植的浅 水层,供水稻生长培育之需要;套入第2层土不足的土,用5-8担的经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土, 熟土可以在圆沟外的空田中挖,拌均后,填入第2层“栏土水圈”内,填土的土的高度要比 第2层“栏土水圈”的上边低3厘米;
然后,要使套入的第3个直径为60厘米的“栏土水圈”内的土小于直径60厘米,土的四周高度为20厘米,将直径为60厘米的“栏土水圈”,套进直立的立式进水管,套入土外的第3层圆沟中,使“栏土水圈”的四周与圆心的立式进水管为同心圆;将“栏土水圈”的圆 周下边插入第2层填入的土2厘米,使第3层套入在“栏土水圈”的土的总高度为22厘米, 使第3层套入的“栏土水圈”的上边,高于第3层套入的土高出3厘米;低于“栏土水圈” 上边的3厘米,宽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的周边立体空间,作为水层,以作水稻种植的浅 水层,供水稻生长培育之需要;套入第3层土不足的土,用5-6担的经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土, 熟土可以在圆沟外的空田中挖,拌均后,填入第3层“栏土水圈”内,填土的高度要比第3 层“栏土水圈”的上边低3厘米;
然后,要使套入的第4个直径为40厘米的“栏土水圈”内的土小于直径40厘米,土的四周高度为20厘米,将直径为40厘米的“栏土水圈”,套进直立的立式进水管,套入土外的第4层圆沟中,使“栏土水圈”的四周与圆心的立式进水管为同心圆;将“栏土水圈”的圆 周下边插入第3层填入的土2厘米,使第4层套入在“栏土水圈”的土的总高度为22厘米, 使第4层套入的“栏土水圈”的上边,高于第4层套入的土高出3厘米,低于“栏土水圈” 上边的3厘米,宽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的周边立体空间,作为水层,以作水稻种植的浅 水层,供水稻生长培育之需要;套入第4层土不足的土,用3-5担的经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土, 熟土可以在圆沟外的空田中挖,拌均后,填入第4层“栏土水圈”内,填土的高度要比第4 层“栏土水圈”的上边低3厘米;
然后,要使套入的第5个直径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内的土小于直径20厘米,土的四周高度为20厘米,将直径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套进直立的立式进水管,套入土外的第5层圆沟中,使“栏土水圈”的四周与圆心的立式进水管为同心圆;将“栏土水圈”的圆 周下边插入第4层填入的土2厘米,使第5层套入在“栏土水圈”的土的总高度为22厘米, 使第5层套入的“栏土水圈”的上边,高于第5层套入的土高出3厘米,“栏土水圈”上边的 圆平面内,深为3厘米的周边立体空间,作为水层,以作水稻田的浅水层,供水稻生长培育 之需要;套入第5层土不足的土,用1-2担的经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土,熟土可以在圆沟外的 空田中挖,拌均后,填入第5层“栏土水圈”内,填土的高度要比第5层“栏土水圈”的上 边低3厘米;
“立体水稻小圆田”建好后,要平整其外边四周被挖熟土后的田块,使其达到与其四周 的“立体水稻小圆田”田块的底部,全部高低统一平整后,以其作为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 田,这样“立体水稻田”创建而成;
“立体水稻田”,在设计考虑用排水管排出田内多余积水时,采用在每个“立体水稻小田” 的圆形交叉周围空间的最底下一层田块的中央设一个自动排水管溢水口;自动排水管溢水口, 采用自动溢水的排水方法,当自动排水管溢水口周围的水位,高于自动排水管溢水口时,多 余的水,就会自动溢于自动排水管溢水口流入排水管而排出;即在1个圆形“立体水稻小圆 田”与田块方角的转角的田块,设一个自动排水管溢水口;在2个“立体水稻小圆田”圆形 与田埂边线的交叉的田块,设一个自动排水管溢水口;在4个“立体水稻小圆田”圆形的交 叉的田块,设一个自动排水管溢水口;自动排水管的溢口,用滤网包扎好,防止杂草堵塞; 自动排水管溢口的平面高度为:被整平的最低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的平面高出3厘米;自动排 水管溢口联通于田下布置的排水管网;“立体水稻田”内多余的积水,当其水位高出最低下一 层平面水稻田的水深为3厘米时,其就会从自动排水管溢水口流入,通过稻田下设置的排水 管排出;排水管联通于排水泵房,通过摇控或自动控制手段,启动排水泵将水排出;或者通 过排水管道的高低落差,自动把“立体水稻田”内多余的水自动排出;
采用从价值工程学原理,设计“立体水稻田”的排水方式的,本着不用排水管,节约农 业生产成本的原则考虑;可以采用在“立体水稻田”的布局时,在设计底层“栏土水圈”直径为100厘米,高为25厘米的圆的“栏土水圈”,创建“立体水稻小田”时,采用为“栏土 水圈”的直径为98厘米,高为25厘米的圆的“栏土水圈”,使每个直径为98厘米的“栏土 水圈”放在留有直径为100厘米的圆的小田中,使2个“栏土水圈”之间留出4厘米宽的排 水通道,使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里的水相互流通平衡,当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里的 水高于3厘米时,采用“立体水稻田”整田水位自动溢水排出的方法,将“立体水稻田”内 多余的水自动溢水排出;“立体水稻田”溢水口联通于排水沟自动排水;采用“立体水稻田” 整田水位自动溢水排出的方法是:在每块“立体水稻田”的田埂四周,每隔5-10米,开1个 自动溢水排水口,其口的高度为离“立体水稻田”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的泥土高出3厘米, 每个溢水排水口的宽度为30-50厘米,当“立体水稻田”中的积水水位高于3厘米时,多余 的积水,将从自动溢水排水口自动溢水排出,通过自动溢水排水口自动排出于田埂中心的排 水沟中;“立体水稻田”溢水口与田埂中的排水沟,采用明排暗沟的结构方式,自动流水的技 术解决;
采用从价值工程学原理,设计“立体水稻田”排水方式的,本着不用排水管,节约农业 生产成本的原则,再可以考虑的方法:在设计采用底层“栏土水圈”直径为100厘米,高为25厘米的圆的“栏土水圈”,创建“立体水稻小田”时,也可以不缩小“栏土水圈”的直径, 可以将每个底层直径为100厘米,高为25厘米的圆的“栏土水圈”各自独立,即使各个“栏 土水圈”各自分开5厘米,或10厘米;留出“立体水稻小田”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各自 的流水通道,采用田块田埂四周设置的自动溢水排水口,排除“立体水稻田”内多余的积水;
设计“立体水稻田”进、排水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案,可以采用通过摇控,或自动控制进、 排水泵;或不采用排水泵,采用自动溢水排水系统的方法,解决“立体水稻田”的排水问题;
解决“立体水稻田”的进水管理的自动化,或摇控控制,或用电脑控制措施时;采用在进 水泵出口外段的某一段,选用设置1个高于地面4米-5米的,可以容纳若干水体体积的水箱, 由水泵将水源的水抽入水箱内,要求进水泵进水的泵口设置防护滤网,在水箱的进、出水口 设置防护滤网,以免堵塞管道;然后,由水箱的水,通过水位的高低压差自动流至各“立体 水稻田”的立式进水管的自动喷灌装置,进行自动灌水、喷水、喷灌、喷药、施肥的自动化 作业;或在水箱底部,自动流出的水管线上,加1个增压水泵,以满足对“立体水稻田”的 立式进水管的自动喷灌装置,进行自动加压进水、浇灌、喷灌、喷药治虫、施肥等多项功能 的自动化控制作业;
“立体水稻田”浇灌、喷灌的水体的流动方式:由摇控,或自动化,或电脑控制,启动进水泵进水至设置一定高位的水箱,水箱的水通过水位差自动流入进水管,或通过在进水管 上设置的增压泵,摇控,或自动化控制开启后,经进水管道增压水泵的增压水,流入进水管, 水经进水管流入“立体水稻田”间的立式水管上的进水自动调节阀,经对进水自动阀启动, 开、关的运作,控制进水自动阀的进水压力的高、低,流量的大、小,控制自动喷灌装置的 不同功能,进行微灌、中灌、喷灌;微灌和中灌,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的开关的大、小,开启进水压力的高、低,流量的大、小,通过自动喷灌装置,决定的进水压力的高、低、流量 的大、小,进行自动的微灌和中灌;微灌采用小压力,小流量水自动灌溉;中灌采用中等压 力、中等流量,进行适中范围自动喷灌灌溉;喷管用最大进水压力、进水流量,进行最大面 积喷灌;微灌、中灌、喷管,可以用于给“立体水稻田”的浇水、灌水、喷水,喷洒农药, 化肥等;对立体水稻进行浇水、灌水、喷水、治虫、施肥的自动化作业;微灌:微灌的进水, 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另一侧上,装设的自动喷灌装置上,所设的自动喷灌装置2侧设置的孔 中流出,其水流面积小,水量少;中灌:中灌的进水,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另一侧上,装设 的自动喷管装置上,所设的自动喷灌装置4侧设置的孔中流出,其水流面积适中,水量适中; 喷管:从进水自动调节阀上,所装设的自动喷灌装置中喷出,其喷灌压力最高,水量最大, 面积最多;喷管由于其喷出的水压最高,水量最大,面积最多,可以对各层“立体水稻小田” 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进行浇水、喷水、喷灌、喷药、喷肥的自动化作业;在“立体水稻 小田”自动喷管装置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微灌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另一侧上,装设的自动喷灌装置的2侧流出,中灌通过进水自 动调节阀另一侧上,装设的自动喷灌装置的4侧流出,喷灌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另一侧上, 装设的自动喷灌装置将水喷出,流出和喷出的进水,从立式进水管的进水自动调节阀上的四 周,向上下喷、流,并喷、流入第5层至第一层“栏土水圈”内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块 内;“立体水稻田”初次进水量,一般首先采用自动喷灌装置进行喷水,当“立体水稻田”内 的各层土吸足灌饱水后,关闭喷灌;进行微灌和中灌的灌水作业:
当第5层“栏土水圈”内的土灌饱水后,在第5层“栏土水圈”的上边内灌满进水为3厘米后,进水从第5层“栏土水圈”的上边溢出,流入第4层“栏土水圈”内;
当第4层“栏土水圈”内的土灌饱水后,在第4层“栏土水圈”的上边内灌满进水为3厘米后,进水从第4层“栏土水圈”的上边溢出、流入第3层“栏土水圈”内;
当第3层“栏土水圈”内的土灌饱水后,在第3层“栏土水圈”的上边内灌满进水为3厘米后,进水从第3层“栏土水圈”的上边溢出,流入第2层“栏土水圈”内;
当第2层“栏土水圈”内的土灌饱水后,在第2层“栏土水圈”的上边内灌满进水为3厘米后,进水从第2层“栏土水圈”的上边溢出,流入底层第1层“栏土水圈”内;
当第1层“栏土水圈”内的土灌饱水后,在第1层“栏土水圈”的上边内灌满进水为3厘米后,进水从第1层“栏土水圈”的上边溢出,流入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内,当最底 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内的水高于3.0厘米时,立体水稻田内的水会自动溢于排水管口,流入排水管进行自动排水;或溢出排水口,将立体水稻田内多余的积水排出稻田外;
自然下雨的立体水稻田进水、排水的方式,利用立体水稻田中露地设置的进水、排水的 流经方式进行自动灌、排水;
“立体水稻田”建成和进、排水系统设置完成后,可以先确认一下“立体水稻田”的进、 排水自动控制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确认运转良好后,就可以进行“立体培 育高产水稻”了;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立体水稻田”的种植范围: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在创建好的“立体水稻田”中进行;立体高产水稻的培育,在“立体水稻田”中分6个不同的立体层次,在“立体水稻田”中进 行种植培育水稻:即在“立体水稻田”的最底一层平面水稻田和第1层、第2层、第3层、 第4层、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进行立体培育水稻,以获取高产;
采用6个不同立体层次培育水稻,可以合理利用和增加立体水稻田的单位面积空间,增 加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多水稻秧苗的种植基数,充分利用日照、光照,满足水稻的光合作用, 进行水稻田内水稻的有效的通风;使水稻生长实现水稻抽穗整齐,抽大穗,增加有效穗数, 使稻穗灌满浆,结满穗、实穗,获饱穗,增加水稻在单位面积的每丛有效穗数,结粒数,千 粒重,最终实现单位面积创造新的高产;
采用6个不同立体层次培育水稻,可以克服和避免平面水稻田,由于为了追求产量,采 用种植密度过高,出现水稻生长后期的拥挤现象,致使水稻“增窝”不通风;“争窝”夺阳光 的现象,使水稻不能进行很好的通风和光合作用;增加水稻的病害,产生水稻的“热窝病”, “缺光病”,使水稻产生稻瘟病及增加病虫害,致使种植生长的水稻抽半穗、抽小穗、影响稻 穗的正常灌浆;致使水稻少生产有效穗数,少结满穗、实穗、饱穗,多结瘪穗;致使水稻不 能提高每丛的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结穗粒数,提升结穗率,不能增加有效穗数的谷粒的饱满 度以增加稻谷的千粒重;不能提高单位产量的缺陷和弊病;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在对创建的“立体水稻田”进行自动灌水后,将各层稻田内的水位 都灌水深为3厘米,每平方米施入人蓄粪肥20千克,过磷酸钙60-100克,尿素15-20克,然后,对各层稻田进行用机械化翻耕和耙平,或经手工工具的翻耕和耙平作业,发现各层田面高低不平或缺泥的进行及时补充,确保各层田面平整,水深深度相同,等待插秧苗培育高产水稻;
在“立体水稻田”培育高产水稻,首先要确定秧苗的种植数与密度:
“立体水稻田”的水稻立体种植,采用6层立体水稻种植的方法:即在第1-5层立体水 稻小圆田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种植立体水稻;
在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其面积最小,其小圆田的直径为20厘米,周长为20厘米× 3.14=62.80厘米,面积为:102厘米×3.14=314平方厘米,其中间有一根进水管直径为3厘 米。在这块第5层的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安排种植水稻秧苗:在其中心四周的中间,选择行、 株距为15厘米×15厘米,种植4丛水稻秧苗,每丛为3株秧苗,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4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余地,有15叉水稻秧 苗分蘖数,只要求成10个大穗,成穗率为66%;
在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40厘米,周长为40厘米×3.14=125.60 厘米;面积为:202厘米×3.14=1256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5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314平方 厘米,其实际面积为942平方厘米;在这块第4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 厘米×11.78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8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 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8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余地,有15叉水稻 秧苗分蘖数,只要求成10个大穗,成穗率为66%;
在3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60厘米,周长为60厘米×3.14=188.40 厘米;面积为:302厘米×3.14=2826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4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1256平方 厘米,其实际面积为1570平方厘米;在这块第3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 20厘米×14.27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1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11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余地,有15叉 水稻秧苗分蘖数,只要求成10个大穗,成穗率为66%;
在2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80厘米,周长为80厘米×3.14=251.20 厘米;面积为:402厘米×3.14=5024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3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2826平方 厘米,其实际面积为2198平方厘米;在这块第2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 20厘米×13.74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16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余地,有15叉 水稻秧苗分蘖数,只要求成10个大穗,成穗率为66%;
在1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100厘米,周长为100厘米× 3.14=314.00厘米;面积为:502厘米×3.14=7850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2层小田所占的面 积为5024平方厘米,其实际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在这块第1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 的行、株距为20厘米×17.66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 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16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 余地,有15叉水稻秧苗分蘖数,只要求成10个大穗,成穗率为66%;
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其长、宽各为100厘米,其周长为4米,面积为100厘米×100 厘米=10000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2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7850平方厘米,其实际面积为2150 平方厘米;在这块最底下一块的小方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5厘米,安 排种植水稻秧苗12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 获取12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余地,有20叉水稻秧苗分蘖数,只要求成 15个大穗,成穗率为66%;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育秧方法:
选择适应性强、丰产性、抗逆性、优质高产、抗病好的水稻优秀品种;采用湘两优900 杂交高产新品种;
育秧方法:
俗话说:“秧好半年稻”,水稻秧苗的好坏,是夺取水稻丰产丰收的关键;育秧,可以采 用旱育秧的方法,或水育秧的方法;旱育秧的方法:采用旱地建旱育秧基地,培育水稻秧苗; 水育秧的方法,采用在水田内整秧苗地,培育水稻秧苗;
用旱育秧的方法:
首先,选择旱育秧基地,可以选择平整的泥地,或水泥地进行旱育秧;
其次,采用砖块,将砖块平方,用砖块围栏成长方形的的旱育秧秧基地,一般采用长50-60 米,长、短可以因地面灵活掌握,宽1.4米-1.5米,高为3-5厘米左右的旱育秧秧基地;在 每块秧基地间,留有间隔35-40厘米宽的走道,便于旱育秧作业;
旱育秧秧基地的基质,可以采用河泥,或塘泥,或细砂;
旱育秧基地用砖块围栏好后,在秧基地内挑入河泥,或塘泥后,每平方米施入尿素20-25 克,过磷酸钙60-100克后,用耙将河泥,或塘泥耙平;用细砂育秧的,在秧基地内挑入细砂 后,每平方米施入尿素25-30克,过磷酸钙80-100克后,用耙将细砂耙平,并浇足水;
对种子的处理:首先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在浸种3-5天前,对种子选择晴天进行晒种 处理;晒种时,将种子薄摊在晒席上,在阳光下进行晒种,并在1-2小时后,及时翻动种子, 使种子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经2-3天日晒,将种子晒干,以利种子浸种吸水一致,整齐发 芽;
对种子采用56℃温汤浸种5分钟,可以预防苗瘟病发生;
种子的浸种:用清水浸种方法,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进行淘洗,捞出浮在水面的瘪种子, 留取沉入水底的有用的种子,并将其洗净杂质泥土后,将种子装入袋中,先在清水中浸种 10-13小时,再用40%的三氯异氢尿酫可湿性粉剂配成300倍的药液浸种22-24小时后,再用 清水冲洗,洗净种子后,再用清水浸泡种子,使种子吸水达到饱和状态;然后,进入正常的 种子的催芽程序:用45-50℃的温水冲种子,让种子受热后,再装入保暖袋中发芽催芽,或 在缸内填入稻草,将要催芽的种子放入缸内并盖好,进行保温催芽;催芽,每隔4-6小时检 查一次,使袋内心的种子温度保持在30-38℃,发现催芽的种子的温度过高时,要倒出种子 进行降温,或用28℃的水冲浇降温,使其降到30-38℃;发现其温度过低时,要用40-45℃的温水冲浇,使其达到30-38℃,继续进行种子的发芽催芽;种子催芽标准为芽长不长于0.2厘米,当种子芽长达到标准时,在大盆中摊开,在常温下裂芽,促使种子根的生长;
播种:
播种时间:宁波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在日平均温度在13℃以上就可以 播种;
将经催芽的水稻种子撒入旱育秧秧苗基地内的河泥,或塘泥上,或细砂上,要求被撒入 在秧基地上面的经催芽的种子,每粒的间距在1.5厘米-2厘米之间,然后,再撒一些草木灰 履盖,用耙把河泥,或塘泥,再耙一遍,把经撒入的种子埋入在河泥,或塘泥之中,确保秧 苗立起,达到整齐出苗;采用细砂培育水稻秧苗的,在撒入经催芽的种子后,要再盖一层厚 为1厘米的细砂后,并浇足水,以催种子出苗;无论采用河泥,或塘泥,或细砂作为旱育水稻秧苗的,均在每天上午8-9点和下午16-17点钟进行浇水,并要浇足水,确保旱育秧苗的用水需要,促进旱育秧苗的茁壮生长,培育适龄分蘖壮苗;
秧苗施肥管理:当秧苗1-2叶1心时,每平方米施尿素20-25克,作育苗肥,育苗肥是在秧苗消耗完种子胚乳营养使用的肥料,起到延续稻苗营养的作用;当秧苗长至2-3叶1心时,施尿素每平方米25-35克,钾肥45-55克,作壮秧肥;
当秧苗长到3叶1心时,每平方米施尿素20-30克,作为分蘖肥;
经良好的秧苗肥、水管理,对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当秧苗秧龄达到20天-25天时,可以 起苗,进行立体水稻田的抛秧,立体培育高产水稻了;
用水育秧的方法:
培育适龄分蘖壮苗;
对种子的处理:首先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在浸种3-5天前,对种子选择晴天进行晒种 处理;晒种时,将种子薄摊在晒席上,在阳光下进行晒种,并在1-2小时后,及时翻动种子, 使种子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经2-3天日晒,将种子晒干,以利种子浸种吸水一致,整齐发 芽;
对种子采用56℃温汤浸种5分钟,可以预防苗瘟病发生;
种子的浸种:用清水浸种法,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进行淘洗,捞出浮在水面的瘪种子, 留取沉入水底的有用的种子,并将其洗净杂质泥土后,将种子装入袋中,先在清水中浸种10-13小时,再用40%的三氯异氢尿酸可湿性粉剂配成300倍的药液浸种22-24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或洗净种子,再用清水浸泡种子,使种子吸水达到饱和状态;然后,进入正常的种子的催芽程序:用45-50℃的温水冲种子,让种子受热后,再装入保暖袋中发芽催芽,或在缸内填入稻草,将要催芽的种子放入缸内并盖好,做好保温催芽;催芽,每隔4-6小时检查一次,使袋内心的种子温度保持在30-38℃,发现催芽的种子的温度过高时,要倒出种子进行降温,或用28℃的水冲浇降温,使其达到30-38℃;发现其温度过低时,要用40-45 ℃的温水冲浇,使其达到30-38℃,继续进行种子的发芽催芽;种子催芽标准为芽长不长于0.2厘米,当种子芽长达到标准时,在大盆中摊开,在常温下裂芽,促使种子根的生长;
播种:要确定最佳播种时间,宁波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在日平均温度在13℃ 以上就可以播种;
按长为50-60米,宽为1.4米-1.5米,高为25-30厘米,秧苗田间隔为35-40厘米,整好水田内的秧田后,每亩秧田播种量在10-12千克之间,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5-6,播种时,要均播、稀播,每粒种子间距为1.5-2厘米;
秧苗施肥管理:当秧苗1-2叶1心时,每亩施尿素2.0-3.5千克,作育苗肥,育苗肥是在秧苗消耗完种子胚乳营养使用的肥料,起到延续稻苗营养的作用;当秧苗长至2-3叶1心时,施尿素每亩3.5-4.5千克,钾肥2.5-3.5千克,作壮秧肥;
当秧苗长到3叶1心时,每亩施尿素2.5-3.5千克,作为分蘖肥,秧苗3叶1心前湿 润灌溉,3叶1心后,要灌浅水,水深为2-3厘米,移栽前灌深水,水深为3厘米;
经良好的秧苗肥、水管理,对秧苗的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当秧苗秧龄达到30-35天时, 培育出理想的每株秧苗分蘖成5叉的壮苗时,可以进行立体水稻田的插秧,立体培育高产水 稻了;
秧苗期的病害防冶:
对于稻飞虱,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用药时应注 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秧株中、下 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 1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对于绵腐、立枯病:采用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防冶;
白叶枯、细条病:采用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防治;
灰飞虱:采用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防冶;
稻蓟马:采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防冶;
稻瘿蚊:采用丁硫克百威防冶;
秧苗在“立体水稻田”的栽培,可以采用人工抛秧法,或插秧法,或采用机械进行自动 插秧;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的秧苗,一般采用抛秧法;采用水育秧的方法培育的秧苗,一 般采用人工插秧法,或采用机械进行自动插秧;
壮秧培育成功后,为水稻的高产、丰收奠定了基础;水稻的增产,丰收,还取决于水稻 种植时的水稻秧苗种植的基本苗数和实现水稻的有效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其是决定水稻产 量的三个重要因子,实粒数和千粒重往往由品种自身特征所决定,能否达到预期的有效穗, 必须按照不同组合分蘖能力来决定;因此,应当在“立体水稻田”栽足基本苗数;科学地利 用“立体水稻田”的空间优势,合理密植,在“立体水稻田”的插秧做到以下要求:
在“立体水稻田”培育高产水稻,要按确定每亩稻田秧苗的基本数与密度进行科学种植:
“立体水稻田”的水稻立体种植,采用6层立体水稻种植的方法:即在第1-5层立体水 稻小圆田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种植立体水稻;
在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安排种植水稻秧苗:在其中心四周的中间,选择行、株距 为15厘米×15厘米,种植4丛水稻秧苗,每丛为3株秧苗,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1.78厘米,安排 种植水稻秧苗8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3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4.27厘米,安排 种植水稻秧苗11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2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3.74厘米,安 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1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7.66厘米,安 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小田,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5厘米,安排种植 水稻秧苗12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水稻秧苗按上述密植要求插好秧苗后,要做好以下培育高产水稻的管理:
返青期管理:
立体水稻秧苗做到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返青时,在“立体水稻田”中,水位保持3.0厘米,形成一个比较保温、保湿的环境,这样能促使秧苗新根生长,迅速返青活苗,返青期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水稻秧苗移栽后3-4天后看苗情,看底肥,可以少施或不施追肥, 如果返青慢,叶色过黄,表现缺肥,每亩追施尿素4千克-6千克;
分蘖期管理:秧苗经6-7天移栽后,返青期结束,进入水稻的分蘖期,分蘖期要做好以 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水稻秧苗返青期结束后,要坚持“平衡、间断,后期多施肥的原则”,开展田间肥、水管 理;在做好对水稻防病治虫管理的同时,由于立体水稻单位面积种植数量较多,营养面积有 限,后期缺肥;加之其后期进入幼穗分化,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很容易引起稻苗缺肥,影响 水稻出穗,所以要格外重视在后期多施肥,在稻苗移栽5-18天之间,可以追施2-3次肥料, 每次每亩施尿素5-7千克;在水稻秧苗移栽后,20-22天之间,开始晒田、搁田;灌水、施肥、晒田、搁田,每7-9天轮回一次,要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防止叶片过嫩,稻苗贪 青,抗病弱,发生稻瘟病。采用“三黄三青”的培育水稻生长方法,在三次灌水时,每次灌 3厘米水后,施肥一次;在三次晒田、搁田时不施肥;以此来控制水稻分蘖,促进水稻根系 下扎,培育老秧苗成穗,实现实苗,实穗,大穗;
搁田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做好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小田的排水工作,让其各层田块只留 水深为3厘米的浅水层,进行晒田;经2-3天的晒田后,各层田内的水基本晒干,当田内出 现细细裂缝,人踏入田中无脚印时,就可以灌水深至3厘米的浅水层;隔2-3天后,再进行 晒田;经2-3天的晒田后,各层稻田内的水基本晒干,再当田内出现细细裂缝,人踏入田中 无脚印时,就可以灌水深至3厘米的浅水层,隔2-3天后,再进行晒田;如此进行三次就可以了,达到通过“三灌三晒”使水稻生长实现“三黄三青”不分蘖,促使老秧苗成穗;
做好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冶:
防冶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用强氯精浸种,或用80%的“402”浸种;培 育无病壮苗:选好秧田位置,加强灌溉水管理,防止淹苗。在三叶一心期和移栽前施药预防; 每亩用25%叶枯宁,又叫川化018,或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加强肥、水管理: 建好立体水稻田,防止串灌、漫灌传播病害;适时晒田,施足底肥,多施磷、钾肥,不要过量过迟追施氮肥;大田施药保护:水稻拔节后,对感病田块,要早检查,早发现发病中心或区域,应立即施药防冶:对感病的稻田,要在大风大雨后施药。发病初期,对稻苗喷20%氟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注意观察变化,视病情可以隔5-7天施一次;发病中期,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
孕穗期管理:搁田结束后,要及时给水稻田灌水,水深为3.0厘米的浅水层,此时的水 稻进入生长发育的中期是孕穗期,孕穗期是培育高产水稻管理的重点,在做好对水稻防病治 虫管理的同时,要针对孕穗期水稻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叶面蒸腾量大,需要充足的 水份,养份和阳光及通风;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蓄水最多的时期,其蓄水用水量为水稻 生育期的40%-42%之间;因此,这时的稻田灌水后,需要保持3厘米的浅水层;等稻田自然 落水干后,再灌水,这样才能确保穗大;在孕穗初期,可以施追肥1次,每亩施尿素5-6千 克,加磷、钾肥5-8千克,以促水稻出穗整齐;出大穗,结实穗,创高产;
做好对水稻纹枯病的防冶:
对发病的立体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 采用泼浇法,立体水稻田内应保持3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 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井岗霉素 粉剂25克,任选一种,兑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400千克泼浇;
做好对水稻螟虫的防冶: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 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每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1.5千克撒施,或每 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选一 种,兑水60-7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在水稻孕穗期,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100克,用15%可湿性粉剂1000-1200 倍液喷雾,可有效地防止杂交稻早衰,还可兼治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种穗期 病害;
抽穗杨花期的管理:抽穗杨花期是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关键期之一;肥水管理为调节水 稻的抽穗杨花,相对比较集中;肥水管理得当,对水稻出齐穗,出大穗创造条件,对水稻增 加花粉和延长开花时间,授粉,结实穗,高产有益;每亩用4千克-5千克尿素,加上5千克 -8千克氯化钾,混合均匀后撒施,可以保花养叶;如连续阴天有雨就不需施肥或少施;抽穗 开花期,为满足水稻用水供给,要一直保持3厘米的浅水层;
合理喷施赤霉素:由于水稻秧苗分蘖先后的不一致,水稻抽穗时,个别稻穗不能完全抽 穗,形成茎苞穗现象,影响水稻的产量,为确保水稻能抽满穗、抽大穗、结实穗,提高单位 面积产量,需要用4%赤霉酸乳油来辅助抽穗,赤霉酸在稀释5-10倍喷施,每隔1天-2天喷 施1次,连续喷3次;每亩总用量15克-30克,3次用量比例为2∶5∶3,每次兑水45千克 -55千克,均匀喷施于稻田;每天喷1次,在晴天上午8:30至10:30喷施;
预防稻瘟病的发生:合理施肥、浇水,做到底肥足,追肥早,巧补穗肥,多施农家肥,节氮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减轻,避免发病;
防治稻温病的方法,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发生一般病情时, 将稻瘟康或稻瘟康II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II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发出稻温病病株,及时拔除烧毁或进行高温沤肥;
稻纵卷叶螟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或穗 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72毫升, 任选一种,兑水60-75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严格去杂除草:要做好田间去杂除草工作,确保水稻高产质优;要除掉和拔除与水稻茎、 颈、叶、色不相符的杂草、杂种;水稻开花后,要拔除花药肥大,花粉发黄的杂株;去杂、 除草务净;拔除杂株要一株一株地拔除,以防漏株,避免水稻高产不优质;
灌浆结实期的管理:水稻灌浆结实期,需要间隙灌水,确保田间湿润状态;要灌水深为 3厘米的浅水层,让其自然落干后,湿润2-3天后,再灌1次3.0厘米的浅水层,反复灌水, 在水稻收割前一周不灌水,便于收割;
立体水稻的收割:水稻收割时,要做到专人,专业、专职、专用机械、工具、专用包装进行收割,先收割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内的平面水稻,然后,再收割第1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的水稻,然后,再收割第2层立体水稻小贺田内的水稻,由下而上,从第3层逐层收 割至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水稻;水稻收割后,进行脱粒,对经脱粒后获得的湿稻谷进 行除草、除杂、晒干,扬净瘪谷,包装、称重、记量后,就可以入库保存;
产量计算:按立体水稻小圆田第5层种植4丛水稻,每丛10穗,40穗计;第4层种植8丛水稻,每丛10穗,80穗计;第3层种植11丛水稻,每丛10穗,110穗计;第2层种植16丛水稻,每丛10穗,160穗计;第1层种植16层丛水稻,每丛10穗,160穗计;最底下 一层平面水稻田种植12丛,每丛10穗,120穗计;平均每穗结穗数为272粒,结穗率为82.5%, 稻谷千粒重为:25.8克;
实现产量:272粒×(40+80+110+160+160+120)=182240粒
182240粒×82.5/100=150348粒
25.8克/1000粒×182240粒=3878.9784克/平方米
3878.9784克/1000克×667/平方米=2587.279千克/亩;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其所培育的每丛水稻按其结10个穗的产量计算,亩产为: 2587.279千克/亩;即:为5174.558斤/亩;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水稻;
图2是本发明进排水管线和立体水稻小田平面图:
1,立体水稻小田自动喷灌进水管;
2,立体水稻小田自动溢水排水管;
3,立体水稻小田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立体水稻田俯视插秧分布图:
1,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插秧苗,行、株距为:20厘米×15厘米,每角插秧3丛,4角,共插秧为12丛;
2,第1层立体水稻小圆田的“栏土水圈”;
3,第1层立体水稻小圆田水稻插秧苗,行、株距为20厘米×17.66厘米,插秧丛数为16丛;
4,第2层立体水稻小圆田的“栏土水圈”;
5,第2层立体水稻小圆田水稻插秧苗,行、株距为20厘米×13.74厘米,插秧丛数为16丛;
6,第3层立体水稻小圆田的“栏土水圈”;
7,第3层立体水稻小圆田水稻插秧苗,行、株距为20厘米×14.27厘米,插秧丛数为11丛;
8,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的“栏土水圈”;
9,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水稻插秧苗,行、株距为20厘米×11.78厘米,插秧丛数为8 丛;
10,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的“栏土水圈”;
11,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水稻插秧苗,行、株距为15厘米×15厘米,插秧丛数为4丛;
12,立体水稻小田自动溢水排水管;
13,立体水稻小田自动喷灌进水管。
图4是本发明立体水稻小田剖视图:
1,第1层立体水稻小圆田的“栏土水圈”;
2,第1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土层为20厘米的插秧点;
3,第1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水深为3厘米的浅水层;
4,第2层立体水稻小圆田的“栏土水圈”;
5,第2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土层为20厘米的插秧点;
6,第2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水深为3厘米的浅水层;
7,第3层立体水稻小圆田的“栏土水圈”;
8,第3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土层为20厘米的插秧点;
9,第3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水深为3厘米的浅水层;
10,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的“栏土水圈”;
11,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土层为20厘米的插秧点;
12,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水深为3厘米的浅水层;
13,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的“栏土水圈”;
14,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土层为20厘米的插秧点;
15,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水深为3厘米的浅水层;
16,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心直立的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
17,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心直立的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的进水自动调节阀;
18,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心直立的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的进水自动调节阀上装设的 自动喷灌装置;
19,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心底部的进水管线;
20,立体水稻小田最底下一层的排水管线;
21,立体水稻小田最底下一层的自动溢水排水管口,并在管口扎有防堵滤网;
22,立体水稻小田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
23,立体水稻小田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的插秧点;
24,立体水稻小田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的水深为3厘米浅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立体水稻田”的水稻立体种植,采用6层立体水稻种植的方法:即在第1-5层立体水 稻小圆田和最底下一层小田块种植立体水稻。
在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其面积最小,其小圆田的直径为20厘米,周长为20厘米× 3.14=62.80厘米,面积为:102厘米×3.14=314平方厘米,其中间有一根进水管直径为3厘 米。在这块第5层的小圆田中安排种植水稻秧苗:在其中心四周的中间,选择行、株距为15 厘米×15厘米,种植4丛水稻秧苗,每丛为3株秧苗,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4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余地,有15叉水稻秧苗分蘖数, 只要求成10个大穗,成穗率为66%)。
每穗结穗数为270粒,结穗率为83%,稻谷千粒重为:25.6克;
实现产量:270粒×40=10800粒 10800粒×83/100=8964粒
25.6克/1000粒×8964粒=229.48克
在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40厘米,周长为40厘米×3.14=125.60 厘米;面积为:202厘米×3.14=1256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5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314平方 厘米,其实际面积为942平方厘米;在这块第4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 厘米×11.78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8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 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8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余地,有15叉水稻 秧苗分蘖数,只要求成10个大穗,成穗率为66%)。
每穗结穗数为271粒,结穗率为83.2%,稻谷千粒重为:25.7克。
实现产量:271粒×80=21680粒 21680粒×83.2/100=18038粒
25.7克/1000粒×18038粒=463.58克
在3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60厘米,周长为60厘米×3.14=188.40 厘米;面积为:302厘米×3.14=2826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4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1256平方 厘米,其实际面积为1570平方厘米;在这块第3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 20厘米×14.27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1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11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余地,有15叉 水稻秧苗分蘖数,只要求成10个大穗,成穗率为66%)。
每穗结穗数为271粒,结穗率为82.5%,稻谷千粒重为:25.6克;
实现产量:271粒×110=29810粒 29810粒×82.5/100=24593粒
25.6克/1000粒×24593粒=629.58克
在2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80厘米,周长为80厘米×3.14=251.20 厘米;面积为:402厘米×3.14=5024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3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2826平方 厘米,其实际面积为2198平方厘米;在这块第2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 20厘米×13.74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16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余地,有15叉 水稻秧苗分蘖数,只要求成10个大穗,成穗率为66%)。
每穗结穗数为269粒,结穗率为81.5%,稻谷千粒重为:25.4克;
实现产量:269粒×160=43040粒 43040粒×81.5/100=35078粒
25.4克/1000粒×35078粒=890.97克
在1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100厘米,周长为100厘米× 3.14=314.00厘米;面积为:502厘米×3.14=7850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2层小田所占的面 积为5024平方厘米,其实际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在这块第1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 的行、株距为20厘米×17.66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 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16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 余地,有15叉水稻秧苗分蘖数,只要求成10个大穗,成穗率为66%)。
每穗结穗数为274粒,结穗率为82.5%,稻谷千粒重为:25.8克;
实现产量:274粒×160=43840粒 43840粒×82.5/100=36168粒
25.8克/1000粒×36168粒=933.13克
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其长、宽各为100厘米,其周长为4米,面积为100厘米×100 厘米=10000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2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7850平方厘米,其实际面积为2150 平方厘米;在这块最底下一块的小方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5厘米,安 排种植水稻秧苗12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 获取120个满穗、饱穗(在订计划时,留有充分的余地,有20叉水稻秧苗分蘖数,只要求成 15个大穗,成穗率为66%)。
每穗结穗数为272粒,结穗率为81.5%,稻谷千粒重为:25.5克;
实现产量:272粒×120=32640粒 32640粒×81.5/100=26602粒
25.5克/1000粒×26602粒=678.34克
实现产量:229.48克+463.58克+629.58克+890.97克+933.13克+678.34克=3825.08克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每平方米产量。
实现亩产量:3.82508公斤/立体培育高产水稻.每平方米产量×667平方米/亩=2551.33 公斤/亩产量。
立体水稻秧苗按上述密植要求插好秧苗,并要做好以下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管理: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育秧方法:
选择适应性强、丰产性、抗逆性、优质高产、抗病好的水稻优秀品种。采用湘两优900 杂交高产新品种。
育秧方法:
俗话说:“秧好半年稻”,水稻秧苗的好坏,是夺取水稻丰产丰收的关键。育秧,采用水 育秧的方法。在水田内整秧苗地,培育水稻秧苗。
用水育秧的方法:
培育适龄分蘖壮苗。
对种子的处理:首先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在浸种3-5天前,对种子选择晴天进行晒种 处理;晒种时,将种子薄摊在晒席上,在阳光下进行晒种,并在1-2小时后,及时翻动种子, 使种子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经2-3天日晒,将种子晒干,以利种子浸种吸水一致,整齐发 芽。
对种子采用56℃温汤浸种5分钟,可以预防苗瘟病发生。
种子的浸种:用清水浸种法,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进行淘洗,捞出浮在水面的瘪种子, 留取沉入水底的有用的种子,并将其洗净杂质泥土后,将种子装入袋中,先在清水中浸种 10-13小时,再用40%的三氯异氢尿酫可湿性粉剂配成300倍的药液浸种22-24小时后,再 用清水冲洗,或洗净种子,再用清水浸泡种子,使种子吸水达到饱和状态;然后,进入正常 的种子的催芽程序:用45℃-50℃的温水冲种子,让种子受热后,再装入保暖袋中发芽催芽, 或在缸内填入稻草,将要催芽的种子放入缸内并盖好,做好保温催芽;催芽,每隔4-6小时 检查一次,使袋内心的种子温度保持在30℃-38℃,发现催芽的种子的温度过高时,要倒出 种子进行降温,或用28℃的水冲浇降温,使其达到30℃-38℃;发现其温度过低时,要用40℃-45℃的温水冲浇,使其达到30℃-38℃,继续进行种子的发芽催芽;种子催芽标准为芽长不长于0.2厘米,当种子芽长达到标准时,在大盆中摊开,在常温下裂芽,促使种子根的生长。
播种:要确定最佳播种时间,宁波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在日平均温度在13℃ 以上就可以播种。
按长为50-60米,宽为1.4米-1.5米,高为25-30厘米,秧苗田间隔为35-40厘米,整好水田内的秧田后,每亩秧田播种量在10-12千克之间,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5-6,播种时,要均播、稀播,每粒种子间距为1.5-2厘米。
秧苗施肥管理:当秧苗1-2叶1心时,每亩施尿素2.0-3.5千克,作育苗肥,育苗肥是在秧苗消耗完种子胚乳营养使用的肥料,起到延续稻苗营养的作用。当秧苗长至2-3叶1心时,施尿素每亩3.5-4.5千克,钾肥2.5-3.5千克,作壮秧肥。
当秧苗长到3叶1心时,每亩施尿素3-3.5千克,作为分蘖肥;秧苗3叶1心前湿 润灌溉,3叶1心后,要灌浅水,水深为2-3厘米,移栽前灌深水,水深为3-4厘米。
经良好的秧苗肥、水管理,对秧苗的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当秧苗秧龄达到30天-35天时, 培育出理想的每株秧苗分蘖成5叉的壮苗时,可以进行立体水稻田的插秧,立体培育高产水 稻了。
“立体水稻田”的水稻立体种植,采用6层立体水稻种植的方法:即在第1-5层立体水 稻小圆田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种植立体水稻。
在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安排种植水稻秧苗:在其中心四周的中间,选择行、株距 为15厘米×15厘米,种植4丛水稻秧苗,每丛为3株秧苗,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1.78厘米,安排 种植水稻秧苗8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3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4.27厘米,安排 种植水稻秧苗11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2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3.74厘米,安 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1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7.66厘米,安 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小田,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5厘米,安排种植 水稻秧苗12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立体水稻秧苗按上述密植要求插好秧苗后,要做好以下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管理:
返青期管理:
立体水稻秧苗做到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返青时,在“立体水稻田”中,水位保持3.0厘米,形成一个比较保温、保湿的环境,这样能促使秧苗新根生长,迅速返青活苗,返青期一般需要5天-7天的时间,水稻秧苗移栽后3天-4天后看苗情,看底肥,可以少施或不施追肥,如果返青慢,叶色过黄,表现缺肥,每亩追施尿素4千克-6千克。
分蘖期管理:秧苗经6天-7天移栽后,返青期结束,进入水稻的分蘖期,分蘖期要做好 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水稻秧苗返青期结束后,要坚持“平衡、间断,后期多施肥的原则”,开展田间肥、水管 理。在做好对水稻防病治虫管理的同时,由于立体水稻单位面积种植数量较多,营养面积有 限,后期缺肥;加之其后期进入幼穗分化,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很容易引起稻苗缺肥,影响 水稻出穗,所以要格外重视在后期多施肥,在稻苗移栽5天-18天之间,可以追施2-3次肥 料,每次每亩施尿素5千克-7千克;在水稻秧苗移栽后,20天-22天之间,开始晒田、搁田;灌水、施肥、晒田、搁田,每7-9天轮回一次,要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防止叶片过嫩, 稻苗贪青,抗病弱,发生稻瘟病。采用“三黄三青”的培育水稻生长方法,在三次灌水时, 每次灌寸水后,施肥一次;在三次晒田、搁田时不施肥;以此来控制水稻分蘖,促进水稻根 系下扎,培育老秧苗成穗,实现实苗,实穗,大穗;
搁田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做好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小田的排水工作,让其各层田块只留 水深为3厘米的浅水层,进行晒田;经2-3天的晒田后,各层田内的水基本晒干,当田内出 现细细裂缝,人踏入田中无脚印时,就可以灌水深至3.0厘米的浅水层;隔2天-3天后,再 进行晒田;经2-3天的晒田后,各层稻田内的水基本晒干,再当田内出现细细裂缝,人踏入 田中无脚印时,就可以灌水深至3.0厘米的浅水层,隔2天-3天后,再进行晒田;如此进行三次就可以了,达到通过“三灌三晒”使水稻生长实现“三黄三青”不分蘖,促使老秧苗成穗。
做好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冶:
防冶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用强氯精浸种,或用80%的“402”浸种。培 育无病壮苗:选好秧田位置,加强灌溉水管理,防止淹苗。在三叶一心期和移栽前施药预防。 每亩用25%叶枯宁(又叫川化018),或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加强肥、水管理: 建好立体水稻田,防止串灌、漫灌传播病害;适时晒田,施足底肥,多施磷、钾肥,不要过量过迟追施氮肥。大田施药保护:水稻拔节后,对感病田块,要早检查,早发现发病中心或区域,应立即施药防冶:对感病的稻田,要在大风大雨后施药。发病初期,对稻苗喷20%氟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注意观察变化,视病情可以隔5-7天施一次。发病中期,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
孕穗期管理:搁田结束后,要及时给水稻田灌水,水深为3.0厘米的浅水层,此时的水 稻进入生长发育的中期是孕穗期,孕穗期是培育高产水稻管理的重点,在做好对水稻防病治 虫管理的同时,要针对孕穗期水稻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叶面蒸腾量大,需要充足的 水份,养份和阳光;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蓄水最多的时期,其蓄水量为水稻生育期的 40%-42%之间;因此,这时的稻田灌水后,需要保持3.0厘米的浅水层;等稻田自然落水干后, 再灌水,这样才能确保穗大;在孕穗初期,可以施追肥1次,每亩施尿素5-6千克,加磷、 钾肥5-8千克,以促水稻出穗整齐;出大穗,结实穗,创高产。
做好对水稻纹枯病的防冶:
对发病的立体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 采用泼浇法,立体水稻田内应保持3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 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 素粉剂25克,任选一种,兑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400千克泼浇。
做好对水稻螟虫的防冶: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 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每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1.5千克撒施,或每 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毫升-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 选一种,兑水60-7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
在水稻孕穗期,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100克,用15%可湿性粉剂1000-1200 倍液喷雾,可有效地防止杂交稻早衰,还可兼治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种穗期 病害。
抽穗杨花期的管理:抽穗杨花期是培育高产水稻的关键期之一。肥水管理为调节水稻的 抽穗杨花,相对比较集中;肥水管理得当,对水稻出齐穗,出大穗创造条件,对水稻增加花 粉和延长开花时间,授粉,结实穗,高产有益;每亩用4千克-5千克尿素,加上5千克-9千 克氯化钾,混合均匀后撒施,可以保花养叶。如连续阴天有雨就不需施肥或少施。抽穗开花 期,为满足水稻用水供给,要一直保持3.0厘米的浅水层。
合理喷施赤霉素:由于水稻秧苗分蘖先后的不一致,水稻抽穗时,个别稻穗不能完全抽 穗,形成茎苞穗现象,影响水稻的产量,为确保水稻能抽满穗、抽大穗、结实穗,提高单位 面积产量,需要用4%赤霉酸乳油来辅助抽穗,赤霉酸在稀释5-10倍喷施,每隔1天-2天喷 施1次,连续喷3次;每亩总用量15克-30克,3次用量比例为2∶5∶3,每次兑水45千克 -55千克,均匀喷施于稻田;每天喷1次,在晴天上午8:30至10:30喷施。
预防稻瘟病的发生:合理施肥、浇水,做到底肥足,追肥早,巧补穗肥,多施农家肥,节氮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减轻,避免发病。
防治稻温病的方法,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发生一般病情时, 将稻瘟康或稻瘟康II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II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发出稻温病病株,及时拔除烧毁或进行高温沤肥。
稻纵卷叶螟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或穗 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72毫升, 任选一种,兑水60-75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严格去杂除草:要做好田间去杂除草工作,确保水稻高产质优。要除掉和拔除与水稻茎、 颈、叶、色不相符的杂草、杂种;水稻开花后,要拔除花药肥大,花粉发黄的杂株;去杂、 除草务净;拔除杂株要一株一株地拔除,以防漏株,避免水稻高产不优质。
灌浆结实期的管理:水稻灌浆结实期,需要间隙灌水,确保田间湿润状态。要灌水深为 3.0厘米的浅水层,让其自然落干后,湿润2天-3天后,再灌1次3.0厘米的浅水层,反复灌水,在水稻收割前一周不灌水,便于收割。净瘪谷,包装、称重、记量后,就可以入库保 存。
立体水稻的收割:水稻收割时,要做到专人,专业、专职、专用机械、工具、专用包装进行收割,先收割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内的平面水稻,然后,再收割第1层立体水稻小田中的水稻,然后,再收割第2层立体水稻田内的水稻,由下而上从第3层逐层收割至第5 层立体水稻田内的水稻;水稻收割后,进行脱粒,对经脱粒后获得的湿稻谷进行除草、除杂、晒干,扬净瘪谷,包装、称重、记量后,就可以入库保存。

Claims (1)

1.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特征是:创立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生产现代化、自动化、高效化、立体化、高产化的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通过选择创建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使用经研发的高产杂交水稻的新品种,采用对种子的消毒、浸种、发芽催芽、播种、培育壮苗、插秧、分蘖、孕穗、抽穗、灌浆、结实的培育,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利用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优势,运用“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时间、立体、环境、气候、日照、温度”的20字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把水稻亩产提高到一个创造世界的新水平;推广、应用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新技术新方法;
选择、创建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
选择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略有坡度、幅原辽宽,用水、电方便,没有污染的水田,或菜园地,或永久性耕地,或以旱地改为水浇地的田块,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日照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创建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
创建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创建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基地,要总体规划,全面设计,提出立体水稻田块的整田的总体要求和方法:建立立体水稻田和创立立体水稻种植模式相结合的科学技术:要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价值工程学原理,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本着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为原则,力争投入最小,产出最大的投入产出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农业,人工智能、电器化、自动化、高效化、立体化、高产化的现代技术手段;
“立体水稻田”的创建,安排在秋季前茬农作物收获后,在冬季、初春季,利用种植的空闲时间,在选定的立体水稻田块,进行整地创建;
“立体水稻田”在创建时,首先,要整平土地,再画好进、排水管线图和画好“立体水稻田”的田块图和“立体水稻小圆田”图及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块图;
“立体水稻田”的田块的创建的整地、画线、画图要求:要深耕深翻,深度为25-35厘米,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深耕深翻土地40-42厘米,土地翻耕好后,将其耙平,在整片被翻耕耙平的土地上;首先,画定长为33米,宽为20米为一亩的田块图;整成东西向为长,南北向为宽的,其四周为一定宽的田埂的长方形平面水稻田块;但是,也可以根据某些田块的不规整,面积的大小不同,应地制宜,确定田块的不同大小,整成为一定宽的田埂的不规整的平面水稻田块;这里的规范要求,主要是考虑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田的立体化、规范化、自动化、高效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整成规整的长方形的平面水稻田块;其次,在整成的各长方形平面水稻田块中,用钢卷尺或皮尺,石灰粉画成:长为1米、宽为1米的多个前后、左右,排、列的正方形的小田图块,作为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块图;1亩的长方形平面水稻田块:东西向长画33排,长、宽为1米的正方形;南北向宽画20列,长、宽为1米的正方形,画成660个正方形的小田图块;或在画平面水稻田块的长、宽为1米的正方形小田图块时,画成在每个1米的正方形小田块之间,相互各自离开5厘米,或10厘米,便于以后设置“立体水稻田”自动排水;每个1米的正方形的小田图块的中心位置,用石灰粉表明一个中心点;并以每个正方形的小田图块的中心点为圆心,取半径为50厘米,在事先画好的1米的正方形的小田图块内画一个圆,画成为1米直径的“立体水稻小圆田”图;再次,根据“立体水稻田”设置的进、排水总体要求,将每个画定东西向的排的圆心,从东向西画一条直线,将东西向的排的圆的圆点全部用直线连接,画成东西向的直线;依据画成东西向的直线,每隔1米,平行画直线,将每块田中东西向的排的小田图的圆心点,用直线连接画完为止;此东西向画的直线作为每块“立体水稻田”的进水管线;同时,在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中间,即在长16.5米处,画一条南北向的直线,垂直交叉于东西向所画的直线,此直线两端画于东西向田埂的两侧中心点;作为每块“立体水稻田”的连接进水管线;
再在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南北向的田埂与东西向的田埂交叉的中心点,画一条东西向的直线,作为各“立体水稻田”的进水管线的联通联接管线,以联通联接于各“立体水稻田”进水管线、致进水泵房,进行通过摇控,或自动控制水泵的进水量、进水压力等参数,做到自动控制进水的需要;
在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东侧的田埂边线,画一条南北向的两端各自为东西向田埂边线的排水线,每隔1米,在画定的南北向的排水线的直线,平行画一条直线,将此田的南北向的直线画完为止;同时,再在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南北向田埂中间的10米处,画一条东西向的直线,垂直相交于南北向的直线,其直线的两端为南北向田埂的中心点;在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南北向的田埂的中心点,画一条南北向的田埂中线的排水线,使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东西向的排水线联通联接南北向的排水线,以其联接于排水泵房,进行通过摇控,或自动控制排水之需要;
根据画定的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进水管线,排水管线,就可以进行立体水稻田的进水,排水管线的挖沟,埋管施工作业;
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以东西向线的管线布局,通过田埂中的南北向的进水管连接东西进水管线为进水管;
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以南北向线的管线布局,通过田埂中的东西向的排水管连接南北向排水管线为排水管;
利用画成的每块长方形平面水稻田块的进、排水管线图和画好“立体水稻田”的田块和“立体水稻小圆田”的图及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图,进行进、排水管线的挖沟、埋管,创建“立体水稻田”的进水管、排水管:
立体水稻田内的进、排水管材选用,在进水流量大,压力较大的进水管线,采用金属管材;采用的规格:直径为2.5厘米至50厘米,管壁厚为2-10毫米的自来水管,或规格功能相类似的铸铁管,或其它金属管;管材直径的大小,根据进水量的大小,进水压力的高低选定;
在排水流量较大,压力较低的排水管线,采用非金属管材;采用的规格:直径为2.5厘米至50厘米,管壁厚为2-10毫米的非金属管材:包括PVC管,塑料管,橡胶管,聚氨脂管,水泥管,壁厚可以选厚些;管材直径的大小,根据排水量的大小选定;
选用进、排水管材,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
进水管线的挖沟、埋管方法:在确定东西向线为进水管线时,要进行挖沟,挖沟的方法是:挖沟沿东西向画定的直线挖沟,挖沟的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沟的深度为60厘米;挖沟,在东西向线的东面南侧的离东侧的田埂边线40-45厘米处,开始起挖沟至西南侧的离南北田埂的边线40-45厘米处为止,其它平行进水管线管沟,都按此方法要求平行挖沟;进水管线东西向的管沟挖好后,再挖南北向的一条进水线管沟,以便与东西向的管沟连接,这条进水管线的管沟,依据长方形平面水稻田的中间,即在长16.5米处,画一条南北向的直线,直线的南端为画始于南端的田埂中心点,直线的北端为北端的田埂中心点的要求进行挖管沟;其它各田块,都按上述方法挖进水管线的管沟;各田埂中心线,相互挖好互通的进水线管沟;管沟挖好后,就可以进行埋进水管线了;东西向的进水管线长为32米,数量为20根,其直径为10厘米;在每根东西向的进水管线上,每相隔1米,在进水管的中心线的一边的直线上,钻直径为2.5厘米的孔,并用长为2.5米的,外直径为3厘米的进水管,垂直焊接,连接于所钻的直径为2.5厘米的孔上;然后,在外直径为3厘米,长为2.5米的立式进水管线的另一端,装上进水自动调节阀和自动喷灌装置;接着,将东西向的长为32米进水管,在每根东西向的进水管线上,取长为16米处的点上,外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线,垂直于的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管线的两侧的中心两边,钻水平的直径为8厘米的孔;并用长为100厘米,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管,做成两侧圆内侧长为90厘米,外侧长为100厘米的进水管短接管;进水管短接管每亩做21根;用进水管短接管焊接于钻成的进水管水平的直径为8厘米的孔;采用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管短接管南北向焊接于东西向的进水管线长为32米的中间点16米处的点上的直径为8厘米的水平孔;在每根东西向的长为32米,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管线的两侧管口,用90度的大小头管接,大头直径10厘米的接进水管大口,小口接3厘米的小管口,在小管口的一端接上长2.5米长的,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线,在另一端的立式进水管口,装上进水自动调节阀和自动喷水装置;将每条东西向长的进水管线,依据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垂直、平行扶正,将进水管短接管,南北向水平、直角焊接于东西向的进水管线的所钻的8厘米的孔上;各进水管线联通后,经水压试验,检查确认无泄漏然后,将进水管线东西向的水管线和南北向连接的进水管线及立式进水管,全部垂直放进管沟中,使外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线的另一端,装有进水自动调节阀和自动喷水装置的进水管,垂直于埋入进水管沟中,然后,回填土于管沟,经人工踏实、整平,固定装有进水自动调节阀和自动喷水装置的进水管;并依装每个有进水自动调节阀和自动喷水装置的立式进水管为圆心,取半径为50厘米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以作为创建“立体水稻小圆田”之用;
各“立体水稻田”块的进水管线,按照上述方法埋管整好后,各“立体水稻田”块之间的南北向的进水管线,依据挖好的东西向田埂中心的管沟,埋入东西向的进水管线,将“立体水稻田”各田块的进水管线联接后,最终连接于进水泵房的进水泵,进水泵联通电源和自控或摇控控制装置,可以进行自控或摇控进水自动作业;
从价值工程考虑,为节约“立体水稻田”的投入成本,减少铺设管线的开支,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另外一种进水管线的设计方法,即采用在画定的“立体水稻田”图,利用各“立体水稻田”东侧的南北向的田埂西侧边线为埋设进水管线,通过埋设的进水管线,联接各自“立体水稻田”东西向的进水管线,达到自动进水、喷水、喷灌、喷药、施肥的各项自动运行的控制要求;同时,利用各“立体水稻田”西侧的南北向的田埂东侧边线为埋设排水管线,通过埋设的排水管线,联接各自“立体水稻田”东西向的排水管线,达到自动排水的要求;各进水管线或排水管线,联接联通于各自的进水或排水的系统,通过各自的自动控制系统,达到自动控制进水、喷水、喷灌、喷药、施肥的各项自动运行的要求,或自动控制排水的要求;
在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还可以采用使每块“立体水稻田”的小田块之间离开一定的距离约4厘米-5厘米,或10厘米,使“立体水稻田”内的“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内的水能相互平衡流动,使“立体水稻田”内的“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内多余的水,通过“立体水稻田”中在田埂边设置的自动溢水口,进行自动排水,以节约“立体水稻田”内的排水管线的设置,达到节约排水成本;
排水管线的挖沟、埋管方法:
在确定南北向线为排水管线时,要进行挖沟,挖沟的方法是:挖沟沿南北向画定的线挖沟,挖沟的宽度为30-40厘米,沟的深度为70厘米;排水管线南北向的管沟挖好后,再挖东西向向的一条排水线管沟,以便与南北向的管沟连接,这条排水线的管沟,依据南北向的田埂中心10米处画的一条直线,直线的东端为画始于东端的田埂中心点,直线的西端为西端的田埂中心点的要求进行挖管沟;其它各“立体水稻田”,都按上述方法挖排水管线的管沟;各田埂中心线,相互挖好南北向互通的排水线管沟;排水管沟挖好后,就可以进行埋排水管线了;
埋排水管线:排水管选择直径为20厘米的PVC管,或塑料管,或橡胶管,或聚氨脂管,或水泥管;南北向的排水管线长为20米,数量为33根;在每根南北向的排水管线的两侧管口,各装上一个90度的大小头,大头为直径20厘米,小头为直径3厘米;大头装于直径为20厘米的排水管的两侧;取长为48厘米,直径为3厘米的PVC管装于小头,作为“立体水稻田”的自动溢水排水管口,在排水管口用滤网扎好,防止排水时水草堵塞,进行自动溢水排水用;在每根南北向的排水管线上,在排水管的中心线一边的直线上,每相隔1米处,成排钻直径为2.5厘米的孔,并用长为48厘米的,直径为3厘米的排水管,垂直粘接于所钻的直径为2.5厘米的孔上,作为稻田的自动溢水排水管口,在排水管口用滤网扎好,防止排水时水草堵塞,进行自动溢水排水用;在埋排水管时,要求做到田块内南北向的排水管与东西向连接的排水管,要埋入田土深45厘米处,只留取直径为3厘米的排水管,露出“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的田面3.0厘米,作为自动溢水排水管;低于自动溢水排水管口的3.0厘米的深度,能作为“立体水稻田”的“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的容水深度,能自动容水3.0厘米深的水,供栽培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的用水之需;在自动溢水排水管口用滤网扎好,防止堵塞;将“立体水稻田内”东西向的排水管,统一联接联通于南北向的田埂排水管,埋于田埂的中心埂底;然后,将直径为20厘米的东西向的排水管的另二端,分别联接于埋于各田埂中的各南北向的直径为20厘米的PVC排水管,统一联接至自控排水泵房,或自动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池中;
进、排水泵房,可以采用摇控或自动控制,启动进、排水各自的水泵,进行自动进、排水作业;采用稻田自动溢水排水方法的,可以采用让其自动排入江、河、湖、海、池中;
进、排水管线埋好后,可以进行“立体水稻田”的创建;
“立体水稻田”的创建:先整好“立体水稻小圆田”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再创建“立体水稻田”;
先整好“立体水稻小圆田”:
备好以每亩田计算所需:直径为100厘米的、直径为80厘米的、直径为60厘米的、直径为40厘米的,直径为20厘米的,各高为25厘米的,其各管壁厚度为2-3毫米的,PVC管的接筘;或用PVC管,或塑料管,或橡胶管,或聚氨脂管等管材,锯成的高为25厘米的、壁厚为2-3毫米,直径为100厘米的、直径为80厘米的、直径为60厘米的、直径为40厘米的,直径为20厘米的圆管圈各660个-667个,为便于说明,只限于选用每亩各种直径规格的660个圆管圈作为“栏土水圈”;
确定在每亩平面水稻田内的666.67平方米,设定建立660个“立体水稻小圆田”;“立体水稻小圆田”,是由第1层包含“栏土水圈”在内的直径为100厘米、第2层包含“栏土水圈”在内的直径为80厘米、第3层包含“栏土水圈”在内的直径为60厘米、第4层包含“栏土水圈”在内的直径为40厘米、第5层包含“栏土水圈”在内的直径为20厘米,其各层高为20厘米的圆柱扁体土块,由下而上,垂直同心圆堆成的“立体水稻小圆田”;“立体水稻田”,还包含“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每层圆柱扁体土块高度为20厘米,且第1层圆柱扁体土块与“立体水稻田”的“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基础土层连接,上下各层的圆柱扁体土块相互堆砌;在圆柱扁体土块最外边,设有“栏土水圈”,“栏土水圈”分别由第1层直径为100厘米、第2层直径为80厘米、第3层直径为60厘米、第4层直径为40厘米、第5层直径为20厘米的,各圈边高为25厘米,其由厚为2-3毫米的防水材料做成;各“栏土水圈”内栏土层高度为22厘米,栏水高度为3厘米;各“栏土水圈”的安装:将高为25厘米的“栏土水圈”,用圈的下边插入下层土2厘米,围土高为20厘米,共计栏土高22厘米,圈的上边围水层深为3厘米,以确保水稻插秧、生长、培育用水,能保持有3厘米的浅水层水位,且可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需水的不同要求,自动调节水位高低,进行浅水或“搁田”用;在“立体水稻小圆田”的中心设有:从外底部引入的直径为3厘米的立式进水管,立式进水管高出第5层土的150厘米,在立式进水管出口的一端设有进水自动调节阀,进水自动调节阀的开关把手外侧,联接自动调节开关装置,可以通过摇控自动调节其开关的开、启、关、闭的大小,来调节进水压力的高低,水量的大小;在进水自动调节阀的另一端,装有自动喷水装置,可以通过自动喷水装置向“立体水稻田”自动灌水,浇水,喷水,或自动喷药,或自动施肥等的自动化作业;
“栏土水圈”的安装,由“栏土水圈”直径的大小程序进行先后安装,先安装直径大的,后安装直径小的,以圈内填土直径大小秩序堆高;先在“立体水稻田”的田底下埋好进水管和立式进水管,立式进水管在“立体水稻小圆田”的中心,垂直与“立体水稻田”的田底下进水管连接;在画定的直径为1米的圆周处挖好圆周沟,圆周沟的宽为30厘米-40厘米,深为50厘米;挖沟时,挖出的沟土向圆中心堆放,可以节约回填土工时,劳力;挖好圆周沟后,将直径为100厘米的“栏土水圈”,套进直立的立式进水管,安放在圆沟中,使“栏土水圈”的四周与圆中心的立式进水管为同心圆;并将用5-10担的经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土,熟土可以在圆沟外的空田中挖,拌均后,填入“栏土水圈”内,填土的高度为20厘米,填土要比“栏土水圈”的上边低3厘米;低于“栏土水圈”上边的3厘米,宽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的周边立体空间,作为水层,以作水稻种植的浅水层,供水稻生长培育之需要;
然后,要使套入的第2个直径为80厘米的“栏土水圈”内的土小于直径80厘米,土的四周高度为20厘米,将直径为80厘米的“栏土水圈”,套进直立的立式进水管,套入土外的第2层圆沟中,使“栏土水圈”的四周与圆中心的立式进水管为同心圆;将“栏土水圈”的圆周下边插入第1层填入的土2厘米,使第2层套入在“栏土水圈”的土的总高度为22厘米,使第2层套入的“栏土水圈”的上边,高于第2层套入的土高出3厘米;低于“栏土水圈”上边的3厘米,宽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的周边立体空间,作为水层,以作水稻种植的浅水层,供水稻生长培育之需要;套入第2层土不足的土,用5-8担的经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土,熟土可以在圆沟外的空田中挖,拌均后,填入第2层“栏土水圈”内,填土的土的高度要比第2层“栏土水圈”的上边低3厘米;
然后,要使套入的第3个直径为60厘米的“栏土水圈”内的土小于直径60厘米,土的四周高度为20厘米,将直径为60厘米的“栏土水圈”,套进直立的立式进水管,套入土外的第3层圆沟中,使“栏土水圈”的四周与圆中心的立式进水管为同心圆;将“栏土水圈”的圆周下边插入第2层填入的土2厘米,使第3层套入在“栏土水圈”的土的总高度为22厘米,使第3层套入的“栏土水圈”的上边,高于第3层套入的土高出3厘米;低于“栏土水圈”上边的3厘米,宽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的周边立体空间,作为水层,以作水稻种植的浅水层,供水稻生长培育之需要;套入第3层土不足的土,用5-6担的经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土,熟土可以在圆沟外的空田中挖,拌均后,填入第3层“栏土水圈”内,填土的高度要比第3层“栏土水圈”的上边低3厘米;
然后,要使套入的第4个直径为40厘米的“栏土水圈”内的土小于直径40厘米,土的四周高度为20厘米,将直径为40厘米的“栏土水圈”,套进直立的立式进水管,套入土外的第4层圆沟中,使“栏土水圈”的四周与圆中心的立式进水管为同心圆;将“栏土水圈”的圆周下边插入第3层填入的土2厘米,使第4层套入在“栏土水圈”的土的总高度为22厘米,使第4层套入的“栏土水圈”的上边,高于第4层套入的土高出3厘米,低于“栏土水圈”上边的3厘米,宽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的周边立体空间,作为水层,以作水稻种植的浅水层,供水稻生长培育之需要;套入第4层土不足的土,用3-5担的经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土,熟土可以在圆沟外的空田中挖,拌均后,填入第4层“栏土水圈”内,填土的高度要比第4层“栏土水圈”的上边低3厘米;
然后,要使套入的第5个直径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内的土小于直径20厘米,土的四周高度为20厘米,将直径为20厘米的“栏土水圈”,套进直立的立式进水管,套入土外的第5层圆沟中,使“栏土水圈”的四周与圆心的立式进水管为同心圆;将“栏土水圈”的圆周下边插入第4层填入的土2厘米,使第5层套入在“栏土水圈”的土的总高度为22厘米,使第5层套入的“栏土水圈”的上边,高于第5层套入的土高出3厘米,“栏土水圈”上边的圆平面内,深为3厘米的周边立体空间,作为水层,以作水稻田的浅水层,供水稻生长培育之需要;套入第5层土不足的土,用1-2担的经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土,熟土可以在圆沟外的空田中挖,拌均后,填入第5层“栏土水圈”内,填土的高度要比第5层“栏土水圈”的上边低3厘米;
“立体水稻小圆田”建好后,要平整其外边四周被挖熟土后的田块,使其达到与其四周的“立体水稻小圆田”田块的底部,全部高低统一平整后,以其作为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这样“立体水稻田”创建而成;
“立体水稻田”,在设计考虑用排水管排出田内多余积水时,采用在每个“立体水稻小田”的圆形交叉周围空间的最底下一层田块的中央设一个自动排水管溢水口;自动排水管溢水口,采用自动溢水的排水方法,当自动排水管溢水口周围的水位,高于自动排水管溢水口时,多余的水,就会自动溢于自动排水管溢水口流入排水管而排出;即在1个圆形“立体水稻小圆田”与田块方角的转角的田块,设一个自动排水管溢水口;在2个“立体水稻小圆田”圆形与田埂边线的交叉的田块,设一个自动排水管溢水口;在4个“立体水稻小圆田”圆形的交叉的田块,设一个自动排水管溢水口;自动排水管的溢口,用滤网包扎好,防止杂草堵塞;自动排水管溢口的平面高度为:被整平的最低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的平面高出3厘米;自动排水管溢口联通于田下布置的排水管网;“立体水稻田”内多余的积水,当其水位高出最低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的水深为3厘米时,其就会从自动排水管溢水口流入,通过稻田下设置的排水管排出;排水管联通于排水泵房,通过摇控或自动控制手段,启动排水泵将水排出;或者通过排水管道的高低落差,自动把“立体水稻田”内多余的水自动排出;
采用从价值工程学原理,设计“立体水稻田”的排水方式的,本着不用排水管,节约农业生产成本的原则考虑;可以采用在“立体水稻田”的布局时,在设计底层“栏土水圈”直径为100厘米,高为25厘米的圆的“栏土水圈”,创建“立体水稻小田”时,采用为“栏土水圈”的直径为98厘米,高为25厘米的圆的“栏土水圈”,使每个直径为98厘米的“栏土水圈”放在留有直径为100厘米的圆的小田中,使2个“栏土水圈”之间留出4厘米宽的排水通道,使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里的水相互流通平衡,当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里的水高于3厘米时,采用“立体水稻田”整田水位自动溢水排出的方法,将“立体水稻田”内多余的水自动溢水排出;“立体水稻田”溢水口联通于排水沟自动排水;采用“立体水稻田”整田水位自动溢水排出的方法是:在每块“立体水稻田”的田埂四周,每隔5-10米,开1个自动溢水排水口,其口的高度为离“立体水稻田”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的泥土高出3厘米,每个溢水排水口的宽度为30-50厘米,当“立体水稻田”中的积水水位高于3厘米时,多余的积水,将从自动溢水排水口自动溢水排出,通过自动溢水排水口自动排出于田埂中心的排水沟中;“立体水稻田”溢水口与田埂中的排水沟,采用明排暗沟的结构方式,自动流水的技术解决;
采用从价值工程学原理,设计“立体水稻田”排水方式的,本着不用排水管,节约农业生产成本的原则,再可以考虑的方法:在设计采用底层“栏土水圈”直径为100厘米,高为25厘米的圆的“栏土水圈”,创建“立体水稻小田”时,也可以不缩小“栏土水圈”的直径,可以将每个底层直径为100厘米,高为25厘米的圆的“栏土水圈”各自独立,即使各个“栏土水圈”各自分开5厘米,或10厘米;留出“立体水稻小田”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各自的流水通道,采用田块田埂四周设置的自动溢水排水口,排除“立体水稻田”内多余的积水;
设计“立体水稻田”进、排水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案,可以采用通过摇控,或自动控制进、排水泵;或不采用排水泵,采用自动溢水排水系统的方法,解决“立体水稻田”的排水问题;
解决“立体水稻田”的进水管理的自动化,或摇控控制,或用电脑控制措施时;采用在进水泵出口外段的某一段,选用设置1个高于地面4米-5米的,可以容纳若干水体体积的水箱,由水泵将水源的水抽入水箱内,要求进水泵进水的泵口设置防护滤网,在水箱的进、出水口设置防护滤网,以免堵塞管道;然后,由水箱的水,通过水位的高低压差自动流至各“立体水稻田”的立式进水管的自动喷灌装置,进行自动灌水、喷水、喷灌、喷药、施肥的自动化作业;或在水箱底部,自动流出的水管线上,加1个增压水泵,以满足对“立体水稻田”的立式进水管的自动喷灌装置,进行自动加压进水、浇灌、喷灌、喷药治虫、施肥等多项功能的自动化控制作业;
“立体水稻田”浇灌、喷灌的水体的流动方式:由摇控,或自动化,或电脑控制,启动进水泵进水至设置一定高位的水箱,水箱的水通过水位差自动流入进水管,或通过在进水管上设置的增压泵,摇控,或自动化控制开启后,经进水管道增压水泵的增压水,流入进水管,水经进水管流入“立体水稻田”间的立式水管上的进水自动调节阀,经对进水自动阀启动,开、关的运作,控制进水自动阀的进水压力的高、低,流量的大、小,控制自动喷灌装置的不同功能,进行微灌、中灌、喷灌;微灌和中灌,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的开关的大、小,开启进水压力的高、低,流量的大、小,通过自动喷灌装置,决定的进水压力的高、低、流量的大、小,进行自动的微灌和中灌;微灌采用小压力,小流量水自动灌溉;中灌采用中等压力、中等流量,进行适中范围自动喷灌灌溉;喷管用最大进水压力、进水流量,进行最大面积喷灌;微灌、中灌、喷管,可以用于给“立体水稻田”的浇水、灌水、喷水,喷洒农药,化肥等;对立体水稻进行浇水、灌水、喷水、治虫、施肥的自动化作业;微灌:微灌的进水,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另一侧上,装设的自动喷灌装置上,所设的自动喷灌装置2侧设置的孔中流出,其水流面积小,水量少;中灌:中灌的进水,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另一侧上,装设的自动喷管装置上,所设的自动喷灌装置4侧设置的孔中流出,其水流面积适中,水量适中;喷管:从进水自动调节阀上,所装设的自动喷灌装置中喷出,其喷灌压力最高,水量最大,面积最多;喷管由于其喷出的水压最高,水量最大,面积最多,可以对各层“立体水稻小田”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进行浇水、喷水、喷灌、喷药、喷肥的自动化作业;在“立体水稻小田”自动喷管装置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微灌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另一侧上,装设的自动喷灌装置的2侧流出,中灌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另一侧上,装设的自动喷灌装置的4侧流出,喷灌通过进水自动调节阀另一侧上,装设的自动喷灌装置将水喷出,流出和喷出的进水,从立式进水管的进水自动调节阀上的四周,向上下喷、流,并喷、流入第5层至第一层“栏土水圈”内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块内;“立体水稻田”初次进水量,一般首先采用自动喷灌装置进行喷水,当“立体水稻田”内的各层土吸足灌饱水后,关闭喷灌;进行微灌和中灌的灌水作业:
当第5层“栏土水圈”内的土灌饱水后,在第5层“栏土水圈”的上边内灌满进水为3厘米后,进水从第5层“栏土水圈”的上边溢出,流入第4层“栏土水圈”内;
当第4层“栏土水圈”内的土灌饱水后,在第4层“栏土水圈”的上边内灌满进水为3厘米后,进水从第4层“栏土水圈”的上边溢出、流入第3层“栏土水圈”内;
当第3层“栏土水圈”内的土灌饱水后,在第3层“栏土水圈”的上边内灌满进水为3厘米后,进水从第3层“栏土水圈”的上边溢出,流入第2层“栏土水圈”内;
当第2层“栏土水圈”内的土灌饱水后,在第2层“栏土水圈”的上边内灌满进水为3厘米后,进水从第2层“栏土水圈”的上边溢出,流入底层第1层“栏土水圈”内;
当第1层“栏土水圈”内的土灌饱水后,在第1层“栏土水圈”的上边内灌满进水为3厘米后,进水从第1层“栏土水圈”的上边溢出,流入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内,当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内的水高于3.0厘米时,立体水稻田内的水会自动溢于排水管口,流入排水管进行自动排水;或溢出排水口,将立体水稻田内多余的积水排出稻田外;
自然下雨的立体水稻田进水、排水的方式,利用立体水稻田中露地设置的进水、排水的流经方式进行自动灌、排水;
“立体水稻田”建成和进、排水系统设置完成后,可以先确认一下“立体水稻田”的进、排水自动控制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确认运转良好后,就可以进行“立体培育高产水稻”了;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立体水稻田”的种植范围: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在创建好的“立体水稻田”中进行;立体高产水稻的培育,在“立体水稻田”中分6个不同的立体层次,在“立体水稻田”中进行种植培育水稻:即在“立体水稻田”的最底一层平面水稻田和第1层、第2层、第3层、第4层、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进行立体培育水稻,以获取高产;
采用6个不同立体层次培育水稻,可以合理利用和增加立体水稻田的单位面积空间,增加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多水稻秧苗的种植基数,充分利用日照、光照,满足水稻的光合作用,进行水稻田内水稻的有效的通风;使水稻生长实现水稻抽穗整齐,抽大穗,增加有效穗数,使稻穗灌满浆,结满穗、实穗,获饱穗,增加水稻在单位面积的每丛有效穗数,结粒数,千粒重,最终实现单位面积创造新的高产;
采用6个不同立体层次培育水稻,可以克服和避免平面水稻田,由于为了追求产量,采用种植密度过高,出现水稻生长后期的拥挤现象,致使水稻“增窝”不通风;“争窝”夺阳光的现象,使水稻不能进行很好的通风和光合作用;增加水稻的病害,产生水稻的“热窝病”,“缺光病”,使水稻产生稻瘟病及增加病虫害,致使种植生长的水稻抽半穗、抽小穗、影响稻穗的正常灌浆;致使水稻少生产有效穗数,少结满穗、实穗、饱穗,多结瘪穗;致使水稻不能提高每丛的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结穗粒数,提升结穗率,不能增加有效穗数的谷粒的饱满度以增加稻谷的千粒重;不能提高单位产量的缺陷和弊病;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在对创建的“立体水稻田”进行自动灌水后,将各层稻田内的水位都灌水深为3厘米,每平方米施入人蓄粪肥20千克,过磷酸钙60-100克,尿素15-20克,然后,对各层稻田进行用机械化翻耕和耙平,或经手工工具的翻耕和耙平作业,发现各层田面高低不平或缺泥的进行及时补充,确保各层田面平整,水深深度相同,等待插秧苗培育高产水稻;
在“立体水稻田”培育高产水稻,首先要确定秧苗的种植数与密度:
“立体水稻田”的水稻立体种植,采用6层立体水稻种植的方法:即在第1-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种植立体水稻;
在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其面积最小,其小圆田的直径为20厘米,周长为20厘米×3.14=62.80厘米,面积为:102厘米×3.14=314平方厘米,其中间有一根进水管直径为3厘米。在这块第5层的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安排种植水稻秧苗:在其中心四周的中间,选择行、株距为15厘米×15厘米,种植4丛水稻秧苗,每丛为3株秧苗,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40个满穗、饱穗;力争60个大穗、满穗;
在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40厘米,周长为40厘米×3.14=125.60厘米;面积为:202厘米×3.14=1256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5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314平方厘米,其实际面积为942平方厘米;在这块第4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1.78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8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80个满穗、饱穗;力争120个大穗、满穗;
在3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60厘米,周长为60厘米×3.14=188.40厘米;面积为:302厘米×3.14=2826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4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1256平方厘米,其实际面积为1570平方厘米;在这块第3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4.27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1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110个满穗、饱穗;力争165个大穗、满穗;
在2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80厘米,周长为80厘米×3.14=251.20厘米;面积为:402厘米×3.14=5024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3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其实际面积为2198平方厘米;在这块第2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3.74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160个满穗、饱穗;力争240个大穗、满穗;
在1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其小圆田的直径为100厘米,周长为100厘米×3.14=314.00厘米;面积为:502厘米×3.14=7850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2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5024平方厘米,其实际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在这块第1层的小圆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7.66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160个满穗、饱穗;力争240个大穗、满穗;
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其长、宽各为100厘米,其周长为4米,面积为100厘米×100厘米=10000平方厘米;其中间有第2层小田所占的面积为7850平方厘米,其实际面积为2150平方厘米;在这块最底下一块的小方田中,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5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2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确保每丛实现10个大穗,获取120个满穗、饱穗;力争180个大穗、满穗;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育秧方法:
选择适应性强、丰产性、抗逆性、优质高产、抗病好的水稻优秀品种;采用湘两优900杂交高产新品种;
育秧方法:
俗话说:“秧好半年稻”,水稻秧苗的好坏,是夺取水稻丰产丰收的关键;育秧,可以采用旱育秧的方法,或水育秧的方法;旱育秧的方法:采用旱地建旱育秧基地,培育水稻秧苗;水育秧的方法,采用在水田内整秧苗地,培育水稻秧苗;
用旱育秧的方法:
首先,选择旱育秧基地,可以选择平整的泥地,或水泥地进行旱育秧;
其次,采用砖块,将砖块平方,用砖块围栏成长方形的的旱育秧秧基地,一般采用长50-60米,长、短可以因地面灵活掌握,宽1.4米-1.5米,高为3-5厘米左右的旱育秧秧基地;在每块秧基地间,留有间隔35-40厘米宽的走道,便于旱育秧作业;
旱育秧秧基地的基质,可以采用河泥,或塘泥,或细砂;
旱育秧基地用砖块围栏好后,在秧基地内挑入河泥,或塘泥后,每平方米施入尿素20-25克,过磷酸钙60-100克后,用耙将河泥,或塘泥耙平;用细砂育秧的,在秧基地内挑入细砂后,每平方米施入尿素25-30克,过磷酸钙80-100克后,用耙将细砂耙平,并浇足水;
对种子的处理:首先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在浸种3-5天前,对种子选择晴天进行晒种处理;晒种时,将种子薄摊在晒席上,在阳光下进行晒种,并在1-2小时后,及时翻动种子,使种子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经2-3天日晒,将种子晒干,以利种子浸种吸水一致,整齐发芽;
对种子采用56℃温汤浸种5分钟,可以预防苗瘟病发生;
种子的浸种:用清水浸种方法,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进行淘洗,捞出浮在水面的瘪种子,留取沉入水底的有用的种子,并将其洗净杂质泥土后,将种子装入袋中,先在清水中浸种10-13小时,再用40%的三氯异氢尿酫可湿性粉剂配成300倍的药液浸种22-24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洗净种子后,再用清水浸泡种子,使种子吸水达到饱和状态;然后,进入正常的种子的催芽程序:用45-50℃的温水冲种子,让种子受热后,再装入保暖袋中发芽催芽,或在缸内填入稻草,将要催芽的种子放入缸内并盖好,进行保温催芽;催芽,每隔4-6小时检查一次,使袋内心的种子温度保持在30-38℃,发现催芽的种子的温度过高时,要倒出种子进行降温,或用28℃的水冲浇降温,使其降到30-38℃;发现其温度过低时,要用40-45℃的温水冲浇,使其达到30-38℃,继续进行种子的发芽催芽;种子催芽标准为芽长不长于0.2厘米,当种子芽长达到标准时,在大盆中摊开,在常温下裂芽,促使种子根的生长;
播种:
播种时间:宁波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在日平均温度在13℃以上就可以播种;
将经催芽的水稻种子撒入旱育秧秧苗基地内的河泥,或塘泥上,或细砂上,要求被撒入在秧基地上面的经催芽的种子,每粒的间距在1.5厘米-2厘米之间,然后,再撒一些草木灰履盖,用耙把河泥,或塘泥,再耙一遍,把经撒入的种子埋入在河泥,或塘泥之中,确保秧苗立起,达到整齐出苗;采用细砂培育水稻秧苗的,在撒入经催芽的种子后,要再盖一层厚为1厘米的细砂后,并浇足水,以催种子出苗;无论采用河泥,或塘泥,或细砂作为旱育水稻秧苗的,均在每天上午8-9点和下午16-17点钟进行浇水,并要浇足水,确保旱育秧苗的用水需要,促进旱育秧苗的茁壮生长,培育适龄分蘖壮苗;
秧苗施肥管理:当秧苗1-2叶1心时,每平方米施尿素20-25克,作育苗肥,育苗肥是在秧苗消耗完种子胚乳营养使用的肥料,起到延续稻苗营养的作用;当秧苗长至2-3叶1心时,施尿素每平方米25-35克,钾肥45-55克,作壮秧肥;
当秧苗长到3叶1心时,每平方米施尿素20-30克,作为分蘖肥;
经良好的秧苗肥、水管理,对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当秧苗秧龄达到20天-25天时,可以起苗,进行立体水稻田的抛秧,立体培育高产水稻了;
用水育秧的方法:
培育适龄分蘖壮苗;
对种子的处理:首先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在浸种3-5天前,对种子选择晴天进行晒种处理;晒种时,将种子薄摊在晒席上,在阳光下进行晒种,并在1-2小时后,及时翻动种子,使种子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经2-3天日晒,将种子晒干,以利种子浸种吸水一致,整齐发芽;
对种子采用56℃温汤浸种5分钟,可以预防苗瘟病发生;
种子的浸种:用清水浸种法,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进行淘洗,捞出浮在水面的瘪种子,留取沉入水底的有用的种子,并将其洗净杂质泥土后,将种子装入袋中,先在清水中浸种10-13小时,再用40%的三氯异氢尿酫可湿性粉剂配成300倍的药液浸种22-24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或洗净种子,再用清水浸泡种子,使种子吸水达到饱和状态;然后,进入正常的种子的催芽程序:用45-50℃的温水冲种子,让种子受热后,再装入保暖袋中发芽催芽,或在缸内填入稻草,将要催芽的种子放入缸内并盖好,做好保温催芽;催芽,每隔4-6小时检查一次,使袋内心的种子温度保持在30-38℃,发现催芽的种子的温度过高时,要倒出种子进行降温,或用28℃的水冲浇降温,使其达到30-38℃;发现其温度过低时,要用40-45℃的温水冲浇,使其达到30-38℃,继续进行种子的发芽催芽;种子催芽标准为芽长不长于0.2厘米,当种子芽长达到标准时,在大盆中摊开,在常温下裂芽,促使种子根的生长;
播种:要确定最佳播种时间,宁波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在日平均温度在13℃以上就可以播种;
按长为50-60米,宽为1.4米-1.5米,高为25-30厘米,秧苗田间隔为35-40厘米,整好水田内的秧田后,每亩秧田播种量在10-12千克之间,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5-6,播种时,要均播、稀播,每粒种子间距为1.5-2厘米;
秧苗施肥管理:当秧苗1-2叶1心时,每亩施尿素2.0-3.5千克,作育苗肥,育苗肥是在秧苗消耗完种子胚乳营养使用的肥料,起到延续稻苗营养的作用;当秧苗长至2-3叶1心时,施尿素每亩3.5-4.5千克,钾肥2.5-3.5千克,作壮秧肥;
当秧苗长到3叶1心时,每亩施尿素2.5-3.5千克,作为分蘖肥,秧苗3叶1心前湿润灌溉,3叶1心后,要灌浅水,水深为2-3厘米,移栽前灌深水,水深为3厘米;
经良好的秧苗肥、水管理,对秧苗的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当秧苗秧龄达到30-35天时,培育出理想的每株秧苗分蘖成5叉的壮苗时,可以进行立体水稻田的插秧,立体培育高产水稻了;
秧苗期的病害防冶:
对于稻飞虱,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用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秧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对于绵腐、立枯病:采用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防冶;
白叶枯、细条病:采用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防治;
灰飞虱:采用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防冶;
稻蓟马:采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防冶;
稻瘿蚊:采用丁硫克百威防冶;
秧苗在“立体水稻田”的栽培,可以采用人工抛秧法,或插秧法,或采用机械进行自动插秧;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的秧苗,一般采用抛秧法;采用水育秧的方法培育的秧苗,一般采用人工插秧法,或采用机械进行自动插秧;
壮秧培育成功后,为水稻的高产、丰收奠定了基础;水稻的增产,丰收,还取决于水稻种植时的水稻秧苗种植的基本苗数和实现水稻的有效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其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个重要因子,实粒数和千粒重往往由品种自身特征所决定,能否达到预期的有效穗,必须按照不同组合分蘖能力来决定;因此,应当在“立体水稻田”栽足基本苗数;科学地利用“立体水稻田”的空间优势,合理密植,在“立体水稻田”的插秧做到以下要求:
在“立体水稻田”培育高产水稻,要按确定每亩稻田秧苗的基本数与密度进行科学种植:
“立体水稻田”的水稻立体种植,采用6层立体水稻种植的方法:即在第1-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和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种植立体水稻;
在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安排种植水稻秧苗:在其中心四周的中间,选择行、株距为15厘米×15厘米,种植4丛水稻秧苗,每丛为3株秧苗,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第4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1.78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8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3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4.27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1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2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3.74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在1第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7.66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6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小田,选择种植的水稻的行、株距为20厘米×15厘米,安排种植水稻秧苗12丛:每丛为3株秧苗,每丛有15叉秧苗分蘖数;
水稻秧苗按上述密植要求插好秧苗后,要做好以下培育高产水稻的管理:
返青期管理:
立体水稻秧苗做到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返青时,在“立体水稻田”中,水位保持3.0厘米,形成一个比较保温、保湿的环境,这样能促使秧苗新根生长,迅速返青活苗,返青期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水稻秧苗移栽后3-4天后看苗情,看底肥,可以少施或不施追肥,如果返青慢,叶色过黄,表现缺肥,每亩追施尿素4千克-6千克;
分蘖期管理:秧苗经6-7天移栽后,返青期结束,进入水稻的分蘖期,分蘖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水稻秧苗返青期结束后,要坚持“平衡、间断,后期多施肥的原则”,开展田间肥、水管理;在做好对水稻防病治虫管理的同时,由于立体水稻单位面积种植数量较多,营养面积有限,后期缺肥;加之其后期进入幼穗分化,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很容易引起稻苗缺肥,影响水稻出穗,所以要格外重视在后期多施肥,在稻苗移栽5-18天之间,可以追施2-3次肥料,每次每亩施尿素5-7千克;在水稻秧苗移栽后,20-22天之间,开始晒田、搁田;灌水、施肥、晒田、搁田,每7-9天轮回一次,要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防止叶片过嫩,稻苗贪青,抗病弱,发生稻瘟病。采用“三黄三青”的培育水稻生长方法,在三次灌水时,每次灌3厘米水后,施肥一次;在三次晒田、搁田时不施肥;以此来控制水稻分蘖,促进水稻根系下扎,培育老秧苗成穗,实现实苗,实穗,大穗;
搁田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做好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小田的排水工作,让其各层田块只留水深为3厘米的浅水层,进行晒田;经2-3天的晒田后,各层田内的水基本晒干,当田内出现细细裂缝,人踏入田中无脚印时,就可以灌水深至3厘米的浅水层;隔2-3天后,再进行晒田;经2-3天的晒田后,各层稻田内的水基本晒干,再当田内出现细细裂缝,人踏入田中无脚印时,就可以灌水深至3厘米的浅水层,隔2-3天后,再进行晒田;如此进行三次就可以了,达到通过“三灌三晒”使水稻生长实现“三黄三青”不分蘖,促使老秧苗成穗;
做好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冶:
防冶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用强氯精浸种,或用80%的“402”浸种;培育无病壮苗:选好秧田位置,加强灌溉水管理,防止淹苗。在三叶一心期和移栽前施药预防;每亩用25%叶枯宁,又叫川化018,或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加强肥、水管理:建好立体水稻田,防止串灌、漫灌传播病害;适时晒田,施足底肥,多施磷、钾肥,不要过量过迟追施氮肥;大田施药保护:水稻拔节后,对感病田块,要早检查,早发现发病中心或区域,应立即施药防冶:对感病的稻田,要在大风大雨后施药。发病初期,对稻苗喷20%氟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注意观察变化,视病情可以隔5-7天施一次;发病中期,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
孕穗期管理:搁田结束后,要及时给水稻田灌水,水深为3.0厘米的浅水层,此时的水稻进入生长发育的中期是孕穗期,孕穗期是培育高产水稻管理的重点,在做好对水稻防病治虫管理的同时,要针对孕穗期水稻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叶面蒸腾量大,需要充足的水份,养份和阳光及通风;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蓄水最多的时期,其蓄水用水量为水稻生育期的40%-42%之间;因此,这时的稻田灌水后,需要保持3厘米的浅水层;等稻田自然落水干后,再灌水,这样才能确保穗大;在孕穗初期,可以施追肥1次,每亩施尿素5-6千克,加磷、钾肥5-8千克,以促水稻出穗整齐;出大穗,结实穗,创高产;
做好对水稻纹枯病的防冶:
对发病的立体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立体水稻田内应保持3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井岗霉素粉剂25克,任选一种,兑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400千克泼浇;
做好对水稻螟虫的防冶: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每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1.5千克撒施,或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在水稻孕穗期,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100克,用15%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可有效地防止杂交稻早衰,还可兼治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种穗期病害;
抽穗杨花期的管理:抽穗杨花期是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关键期之一;肥水管理为调节水稻的抽穗杨花,相对比较集中;肥水管理得当,对水稻出齐穗,出大穗创造条件,对水稻增加花粉和延长开花时间,授粉,结实穗,高产有益;每亩用4千克-5千克尿素,加上5千克-8千克氯化钾,混合均匀后撒施,可以保花养叶;如连续阴天有雨就不需施肥或少施;抽穗开花期,为满足水稻用水供给,要一直保持3厘米的浅水层;
合理喷施赤霉素:由于水稻秧苗分蘖先后的不一致,水稻抽穗时,个别稻穗不能完全抽穗,形成茎苞穗现象,影响水稻的产量,为确保水稻能抽满穗、抽大穗、结实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需要用4%赤霉酸乳油来辅助抽穗,赤霉酸在稀释5-10倍喷施,每隔1天-2天喷施1次,连续喷3次;每亩总用量15克-30克,3次用量比例为2∶5∶3,每次兑水45千克-55千克,均匀喷施于稻田;每天喷1次,在晴天上午8:30至10:30喷施;
预防稻瘟病的发生:合理施肥、浇水,做到底肥足,追肥早,巧补穗肥,多施农家肥,节氮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减轻,避免发病;
防治稻温病的方法,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发生一般病情时,将稻瘟康或稻瘟康II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II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发出稻温病病株,及时拔除烧毁或进行高温沤肥;
稻纵巻叶螟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或穗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72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5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严格去杂除草:要做好田间去杂除草工作,确保水稻高产质优;要除掉和拔除与水稻茎、颈、叶、色不相符的杂草、杂种;水稻开花后,要拔除花药肥大,花粉发黄的杂株;去杂、除草务净;拔除杂株要一株一株地拔除,以防漏株,避免水稻高产不优质;
灌浆结实期的管理:水稻灌浆结实期,需要间隙灌水,确保田间湿润状态;要灌水深为3厘米的浅水层,让其自然落干后,湿润2-3天后,再灌1次3.0厘米的浅水层,反复灌水,在水稻收割前一周不灌水,便于收割;
立体水稻的收割:水稻收割时,要做到专人,专业、专职、专用机械、工具、专用包装进行收割,先收割最底下一层的平面水稻田内的平面水稻,然后,再收割第1层立体水稻小圆田中的水稻,然后,再收割第2层立体水稻小贺田内的水稻,由下而上,从第3层逐层收割至第5层立体水稻小圆田内的水稻;水稻收割后,进行脱粒,对经脱粒后获得的湿稻谷进行除草、除杂、晒干,扬净瘪谷,包装、称重、记量后,就可以入库保存;
产量计算:按立体水稻小圆田第5层种植4丛水稻,每丛10穗,40穗计;第4层种植8丛水稻,每丛10穗,80穗计;第3层种植11丛水稻,每丛10穗,110穗计;第2层种植16丛水稻,每丛10穗,160穗计;第1层种植16层丛水稻,每丛10穗,160穗计;最底下一层平面水稻田种植12丛,每丛10穗,120穗计;平均每穗结穗数为272粒,结穗率为82.5%,稻谷千粒重为:25.8克;
实现产量:272粒×(40+80+110+160+160+120)=182240粒
182240粒×82.5/100=150348粒
25.8克/1000粒×182240粒=3878.9784克/平方米
3878.9784克/1000克×667/平方米=2587.2786千克/亩。
CN201810983939.2A 2018-08-17 2018-08-17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Pending CN1108330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3939.2A CN110833018A (zh) 2018-08-17 2018-08-17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3939.2A CN110833018A (zh) 2018-08-17 2018-08-17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3018A true CN110833018A (zh) 2020-02-25

Family

ID=6957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3939.2A Pending CN110833018A (zh) 2018-08-17 2018-08-17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30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0672A (zh) * 2020-05-28 2020-09-1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稻田灌溉水肥变量控制系统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0672A (zh) * 2020-05-28 2020-09-1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稻田灌溉水肥变量控制系统及装置
CN111670672B (zh) * 2020-05-28 2021-07-0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稻田灌溉水肥变量控制系统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5836B (zh) 杂交水稻单本密植机插栽培方法
CN105248206B (zh) 一种厢沟控灌水稻节水栽培方法
CN103250546B (zh) 一种冬早春马铃薯大垄双行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方法
CN104885751B (zh) 一种将烟草与紫苏进行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7409735A (zh) 干旱荒漠区棉花痕量灌溉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方法
CN110150014A (zh) 一种沃柑产业化种植方法
CN101589683B (zh) 使葡萄第二年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5103888A (zh) 一种油菜种植方法
CN109906897A (zh) 有机水稻种植方法
CN106961870A (zh) 一种辣椒种植的灌溉排水系统及其灌溉排水方法
CN103733931A (zh) 草土分层构建利用稻作方法
CN109220654A (zh) 一种机械化垄作水稻直播高效栽培方法
CN106416869A (zh) 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红枣栽培技术
CN107548847A (zh) 无公害茶园生态种植方法
CN104472174A (zh) 一种黑花生带壳早播种植方法
CN108029415A (zh) 矮化密植果树节水调质的适时调控滴灌栽培方法
CN113261465B (zh) 一种柑桔快速成园方法
CN107624320A (zh) 山药双沟密植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
CN111492915A (zh) 一种有机沙漠水稻的栽培方法
CN105248082B (zh) 一种快速培育蛇鞭菊种球的方法
CN106386042A (zh) 一种玉米的种植方法
CN106416812A (zh) 一种容器套美植袋种苗培育装置及其自动控制浇灌系统、培育种苗的方法
CN110199806A (zh) 一种水稻机械直播栽培方法
CN110833018A (zh) 立体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
CN110810106A (zh) 血橙种植地的整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