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2898A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32898A CN110832898A CN201780092790.2A CN201780092790A CN110832898A CN 110832898 A CN110832898 A CN 110832898A CN 201780092790 A CN201780092790 A CN 201780092790A CN 110832898 A CN110832898 A CN 1108328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bs
- cbg
- cbgs
- user terminal
- 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恰当地构成包含TB内的一个以上的CB的各CBG。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具备:发送接收单元,对包含由一个以上的CB(码块)构成的各CBG(码块组)的TB(传输块)进行发送以及/或者接收;以及控制单元,基于每个所述TB的最大的CBG数、或者每个所述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各所述CBG的所述一个以上的C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也称为LTE Rel.8或者9)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LTE-A(也称为LTE-advanced、LTE Rel.10~13等)被规范化,还研究了LTE的后续系统(例如,也称为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NR(无线接入技术(New 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LTE Rel.14~等)。
在现有的LTE系统(例如,Rel.13以前)中,作为链路自适应,进行使调制方式、传输块尺寸(TBS:Transport Block Size)、编码率的至少一个自适应地变化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在此,TBS是指,作为信息比特序列的单位的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的尺寸。对1子帧分配一个或者多个TB。
此外,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在TBS超过规定的阈值(例如,6144比特)的情况下,将TB分割为一个以上的段(segment)(码块(CB:Code Block)),进行以段为单位的编码(码块分割:Code Block Segmentation)。编码后的各码块被连结并被发送。
此外,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以TB为单位,进行DL信号以及/或者UL信号的重发控制(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具体而言,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即使在TB被分割为多个CB的情况下,也以TB为单位发送重发控制信息(也称为ACK(确认(Acknowledge))或者NACK(否认(Negative ACK))(以下,略称为A/N)、HARQ-ACK等)。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 V8.12.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8)”,2010年4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等)中,例如,还设想由于支持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增强移动宽带(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使用与现有的LTE系统相比更大的TBS。设想这样较大的TBS的TB与现有的LTE系统相比被分割为更多的CB(例如,每1TB几十CB)。
这样,在设想每1TB的CB数增加的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现有的LTE系统同样,以TB为单位进行重发控制的情况下,产生没有检测到错误的(解码成功的)大量的CB的重发,作为其结果,有性能(performance,吞吐量)降低的顾虑。
从而,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研究了进行以包含一个以上的CB的组(码块组:CBG:Code Block Group)为单位的重发控制(也称为基于CBG的重发:CBG based re-transmission等)。这样,在进行以CBG为单位的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怎样构成包含TB内的一个以上的CB的各CBG成为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该点而完成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恰当地构成CBG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备:发送接收单元,对包含由一个以上的码块(CB)构成的各码块组(CBG)的传输块(TB)进行发送以及/或者接收;以及控制单元,基于每个所述TB的最大的CBG数、或者每个所述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各所述CBG的所述一个以上的CB。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恰当地构成包含TB内的一个以上的CB的各CBG。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的发送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DL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4A以及4B是示出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第一CBG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A~5C是示出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第一CBG结构的其他例的图。
图6A以及6B是示出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第二CBG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A~7C是示出第一方式所涉及的CBG的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8A以及8B是示出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第一HARQ-ACK反馈的一例的图。
图9A以及9B是示出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第二HARQ-ACK反馈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第三HARQ-ACK反馈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应用码块分割(Code block segmentation)的情况的发送处理的一例的图。码块分割是指,在附加了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比特的传输块(以下,略称为TB)(包含CRC比特的信息比特序列)超过规定的阈值(例如,6144比特或者8192比特等)的情况下,将该TB分割为多个段(部分(segment))。码块分割例如为了将TBS配合于编码器对应的尺寸而进行,上述规定的阈值也可以与编码器对应的最大尺寸相等。
如图1所示,在发送侧,TB尺寸(TBS)超过规定的阈值(例如,6144比特或者8192比特等)的情况下,包含该CRC比特的信息比特序列被分割(segment)为多个段。另外,也可以在段#1的开头,附加填充比特(filler bits)。
如图1所示,对各段附加CRC比特(例如,24比特),以规定的编码率(例如,1/3、1/4、1/8等)进行信道编码(例如,特播编码、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Code)编码等)。通过信道编码,系统比特(systematic bit)以及奇偶位(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例如,第一以及第二奇偶位(#1以及#2))作为各码块(以下,略称为CB)的代码比特(code bit)而被生成。
CB分别以规定的方法被交织,与被调度的资源量相称的量的比特序列被选择,并被发送。例如,系统比特的序列、第一奇偶位的序列以及第二奇偶位的序列分别各别地被交织(子块交织(subblock interleave))。其后,系统比特的序列、第一奇偶位的序列以及第二奇偶位的序列分别被输入至缓冲器(循环缓冲器),基于能够在被分配的资源块中使用的RE数、冗余版本(RV:Redundancy Version)而从缓冲器选择各CB的代码比特(速率匹配)。也可以在多个CB间进行交织。
由被选择的代码比特构成的各CB作为码字(CW:Code Word)而被连结。对于码字进行加扰、数据调制等,并发送。
图2是示出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图。在接收侧,基于TBS索引、和被分配的资源块(例如,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数目,决定TBS,基于TBS,决定CB的数目。
如图2所示,在接收侧,各CB被解码,使用被附加于各CB的CRC比特,进行各CB的错误检测。此外,将码块分割还原(undo),对TB进行复原。进而,使用被附加于TB的CRC,进行TB整体的错误检测。
在现有的LTE系统的接收侧,根据该TB整体的错误检测结果,对于TB整体的重发控制信息(ACK或者NACK,以下,略称为A/N,也称为HARQ-ACK等)被发送至发送侧。在发送侧,根据来自接收侧的NACK,对TB整体进行重发。
图3是示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DL信号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与TB是否被分割为多个CB无关地,以TB为单位进行重发控制。具体而言,按每个TB分配HARQ进程。在此,HARQ进程(HARQ process)是重发控制的处理单位,各HARQ进程由HARQ进程序号(HPN)识别。对用户终端(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设定一个以上的HARQ进程,在同一HPN的HARQ进程中,直至ACK被接收为止重发同一数据。
例如,在图3中,对新(初次)发送的TB#1分配HPN=0。无线基站(eNB:eNodeB)若接收NACK则在HPN=0中重发相同的TB#1,若接收ACK则在HPN=0中初次发送接着的TB#2。
此外,无线基站能够在对发送TB的DL信号(例如,PDSCH)进行分配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L分配)中,包含上述HPN、新数据识别符(NDI:New Data Indicator)、冗余版本(RV:Redundancy Version)。
在此,NDI是表示初次发送或者重发的其中一个的识别符。例如,在同一HPN中NDI没有被转换(切换(toggle))(是与上次相同的值)的情况下,表示是重发,在NDI被转换(是与上次不同的值的)情况下,表示是初次发送。
此外,RV表示发送数据的冗余化的差异。RV的值例如是0、1、2、3,0由于冗余化的程度最低所以被用于初次发送。通过按同一HPN的每次发送应用不同的RV值,能够有效地得到HARQ的增益。
例如,在图3中,在TB#1的初次发送的DCI中,包含HPN“0”、被转换后的NDI、RV值“0”。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辨识到HPN“0”为初次发送,基于RV值“0”对TB#1进行解码。另一方面,在TB#1的重发时的DCI中,包含HPN“0”、没有被转换的NDI、RV值“2”。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辨识到HPN“0”为重发,基于RV值“2”对TB#1进行解码。在TB#2的初次发送时,与TB#1的初次发送时同样。
以上那样,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与是否应用码块分割无关地,以TB为单位进行重发控制。因此,在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下,即使错误集中于对TB进行分割而构成的C个(C>1)的CB的一部分,也重发TB整体。
从而,不仅是重发检测到错误的(解码失败的)CB,还重发没有检测到错误的(解码成功的)CB,有性能(吞吐量)降低的顾虑。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等)中,设想TB被分割为大量的CB(例如,几十CB)的情形增加,所以在以TB为单位的重发中,有性能的降低变得显著的顾虑。
从而,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研究了以对一个以上的CB进行组化的码块组(CBG)为单位进行重发控制。在进行以CBG为单位的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怎样构成包含TB内的一个以上的CB的各CBG成为问题。因此,本发明人们研究构成包含TB内的一个以上的CB的各CBG的方法(第一方式)以及以基于CBG的方式反馈重发控制信息的方法(第二方式),达到了本发明。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中,在第一方式中说明的各CBG的结构方法能够应用于DL以及UL这双方。此外,在第二方式中说明的重发控制信息的反馈方法以对于DL数据的重发控制信息的反馈为中心进行说明,但也能够适当应用于对于UL数据的重发控制信息的反馈。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针对构成CBG的方法进行说明。在第一方式中,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每1TB的CBG的数目,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第一CBG结构)。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每1CBG的CB的数目(CB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第二CBG结构)。
<第一CBG结构>
在第一CBG结构中,每1TB的CBG的数目通过高层(上位层)信令而被设定(配置(configure))于用户终端。
具体而言,用户终端通过高层信令,接收表示每1TB的CBG的数目(CBG数)的信息(CBG数信息)。另外,CBG数信息也可以表示每1TB的最大的CBG数。
用户终端基于DCI中包含的指示信息,决定TBS。该指示信息也可以表示层数、MCS(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索引、被分配给PDSCH的PRB、被分配给PDSCH的码元数、的至少一个。在此,MCS索引与PDSCH的调制阶数以及TBS索引进行了关联。
用户终端基于所决定的TBS,决定该TB内的CB数以及各CB的尺寸。用户终端基于所决定的TB内的CB数、以及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的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对TB内的一个以上的CB进行组化。具体而言,用户终端也可以根据TB内的CBG数是否为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以上,使CBG的结构方法不同。
《TB内的CB数为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以上的情况》
用户终端在TB内的CB数为每个上述TB的最大的CBG数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由从该TB内的全部CB循环地被选择的一个以上的CB构成各CBG。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由所述TB内的连续的(按顺序的(sequential))规定数n(n≥1)的CB构成各CBG。
图4是示出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第一CBG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4A以及4B中,设为1TB由5CB构成,每1TB的最大的CBG数被设定(配置(configure))为4。即,在图4A以及4B中,设想1TB内的CB数5为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4以上的情况。
如图4A所示,在TB由5个CB#0~#4构成,且按每个TB设定4个CBG#0~#3的情况下,CBG#0~#3也可以分别由从CB#0~#4循环地被选择的CB构成。例如,在图4A中,CB#0、#1、#2、#3分别被分类为CBG#0、#1、#2、#3,CB#4被分类为最初的CBG#0。在图4A中,由于分别构成CBG#0~#3的CB从TB内的全部CB#0~#4循环地被选择,因此能够将CBG间的CB数的差最小化。
或者,如图4B所示,在TB由5个CB#0~#4构成,且按每个TB设定4个CBG#0~#3的情况下,CBG#0~#3也可以分别由连续的规定数的CB构成。在此,该连续的规定数的CB也可以基于每1TB的CB数N以及每1TB的最大的CBG数M而被决定。
例如,构成某CBG的连续的CB数n也可以基于n=floor(N/M)而被决定。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N-n·M)个CBG由连续的n+1个CB构成,M-(N-n·M)个CBG由连续的n个CB构成。例如,在图4B中,n=floor(5/4)=1,1(=N-n·M=5-1·4)个CBG#0由连续的2(=n+1)个CB#0以及#1构成。3(=M-(N-n·M)=4-1)个CBG#1、#2、#3分别由1(=n)个CB#1、#2、#3构成。
在图4B中,从TB内的全部CB#0~#4,连续的规定数的CB按照规定的规则而被选择,因此能够将CBG间的CB数的差最小化。另外,在图4B中,由n+1个CB构成的CBG为最初的CBG#0,但不限于此。由n+1个CB构成的CBG也可以是从最初起(N-n·M)个CBG,也可以是从最后起(N-n·M)个CBG,也可以是基于规定的规则而被选择的CBG。
《TB内的CB数比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少的情况》
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在TB内的CB数比每个上述TB的最大的CBG数少的情况下,也可以由TB内的全部CB构成单个的CBG。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由TB内的全部CB分别构成不同的CBG。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对TB内的至少一个CB进行反复而由单个的CB构成各CBG。
图5是示出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第一CBG结构的其他例的图。在图5A~5C中,设为1TB由3CB构成,每1TB的最大的CBG数被设定为4。即,在图5A~5C中,设想1TB内的CB数3比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4少的情况。
如图5A所示,在TB由3个CB#0~#2构成,且按每个TB设定4个CBG#0~#3的情况下,也可以由CB#0~#2构成单个的CBG#0。例如,在图5A中,在每个TB中CBG数被设定为4,但仅形成1个CBG#0,没有形成3个CBG#1~#3。
如图5A所示,在TB包含单个的CBG的情况下,可以说TB和CBG相等,因此也可以进行以TB为单位的重发控制(也可以从以CBG为单位回退至以TB为单位的重发)。由此,能够削减HARQ-ACK的比特数。
或者,如图5B所示,在TB由3个CB#0~#2构成,且按每个TB设定4CBG#0~#3的情况下,也可以由CB#0~#2分别构成不同的CBG#0~#2。例如,在图5B中,在每个TB中CBG数被设定为4,但仅形成3个CBG#0~#2,没有形成1个CBG#3。
如图5B所示,在各CBG包含单个的CB的情况下,可以说CBG和CB相等,因此通过以CBG为单位的重发控制,能够进行以CB为单位的重发控制。从而,能够进行仅检测到错误的CB的重发,能够防止没有检测到错误的(解码成功的)CB的重发导致的性能的降低。
或者,如图5C所示,也可以通过至少一个CB(在此,CB#0)的反复,CBG#0~#3分别由单个的CB构成。具体而言,也可以是至少一个CB被反复,直至全部CB数与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的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相等为止。例如,在图5C中,TB由3个CB#0~#2构成,因此,1CB(在此,CB#0)被反复,以使与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相等。
如图5C所示,在至少一个CB被反复,直至每个TB的CB数与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相等为止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该最大的CBG数和在TB内实际包含的CBG数的不一致。
以上那样,在第一CBG结构中,基于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的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因此能够恰当地构成各CBG。
<第二CBG结构>
在第二CBG结构中,每1CBG的CB的数目通过高层信令而被设定(配置(configure))于用户终端。
具体而言,用户终端通过高层信令,接收表示每1CBG的CB的数目(CB数)的信息(CB数信息)。另外,CB数信息也可以表示每1CBG的最大的CB数。
用户终端基于DCI中包含的指示信息,决定TBS。该指示信息也可以表示层数、MCS索引、被分配给PDSCH的PRB、被分配给PDSCH的码元数、的至少一个。在此,MCS索引也可以设为与PDSCH的调制阶数以及TBS索引进行了关联。
用户终端基于所决定的TBS,决定该TB内的CB数以及各CB的尺寸。用户终端基于所决定的TB内的CB数、以及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的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对TB内的一个以上的CB进行组化。具体而言,用户终端也可以根据TB内的CB数是否为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以上,使CBG的结构方法不同。
《TB内的CB数为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以上的情况》
用户终端在TB内的CB数为每个上述CBG的最大的CB数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由该最大的CB数的CB构成一个以上的CBG,由剩余的CB构成其他CBG。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构成各CBG以使将CBG间的CB数的差最小化。
图6是示出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第二CBG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6A以及6B中,设为1个TB由5个CB构成,每1CBG的最大的CB数被设定为4。即,在图6A以及6B中,设想1TB内的CB数5为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4以上的情况。
如图6A所示,在TB由5个CB#0~#4构成,且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被设定为4的情况下,也可以是CBG#0由作为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的最大的CB数的4个CB#0~#3构成,CBG#1由剩余的1个CB#4构成。
如图6A所示,在CBG#0由4个CB构成,且CBG#1由1CB构成的情况下,CBG间的CB数的差大,所以有CBG间的错误率较大地不同的顾虑。因此,为了将CBG间的错误率平均化,如图6B所示,也可以构成各CBG以使将CBG间的CB数的差最小化。例如,在图6B中,CBG#0由3个CB#0~#2构成,CBG#1由2个CB#3以及#4构成。
《TB内的CB数比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少的情况》
用户终端在TB内的CB数比每个上述CBG的最大的CB数少的情况下,也可以由TB内的全部CB构成单个的CBG。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由TB内的全部CB分别构成不同的CBG。
以上那样,在第二CBG结构中,基于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的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因此能够恰当地构成各CBG。
<对于时间/频率资源的映射>
接着,针对如第一或者第二CBG结构中说明的那样,由一个以上的CB构成的CBG对时间资源以及/或者频率资源(时间/频率资源)的映射进行说明。
也可以每1码元映射1以上的整数个CB(也可以是1CB以不跨多个码元的方式被映射)。由此,在接收侧中,由于能够进行每个码元的管线(pipeline)处理,能够缩短至HARQ-ACK的反馈为止的时间(也称为处理时间、延迟时间或者处理延迟等)。
此外,在每1码元映射1以上的整数个CB,从而在一部分码元中产生其他通信导致的中断(抢占(preemption)或者删截(puncturing))的情况下,能够将与该中断相关的指示信息(抢占指示(preemption indication)或者删截指示(puncturing indication)恰当地通知给用户终端。抢占指示也可以是向用户终端通知对由于抢占而被删截的资源、CB、CBG的至少一个产生了中断的指示。用户终端按照该通知,进行控制以使减少在解码时被删截的资源、CB、CBG的影响(例如,将解码器输入的LLR(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置换为零)。
此外,各CBG对时间/频率资源的映射也可以以时间方向、频率方向的顺序(时间第一,频率第二(time-first,frequency-second))来进行。或者,各CBG对时间/频率资源的映射也可以以频率方向、时间方向的顺序(频率第一,时间第二(frequency-first,time-second))来进行。或者,也可以在各CBG对时间/频率资源的映射中,应用频率方向以及/或者时间方向上的交织(也称为第三映射、交错映射(staggered mapping)等)。
用于表示各CBG的映射是上述时间方向、频率方向的顺序(时间第一,频率第二(time-first,frequency-second))、或者是上述频率方向、时间方向的顺序(频率第一,时间第二(frequency-first,time-second))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而被通知(设定)给用户终端。此外,用于表示是否应用频率方向以及/或者时间方向上的交织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而被通知(设定)给用户终端。
图7是示出第一方式所涉及的CBG的映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7A~7C中,设为1个TB由12个CB构成。此外,在图7A中,使用在第一或者第二CBG结构中说明的方法,分别示出由4个CB构成的3个CBG#0~#2。此外,在图7B以及7C中,使用在第一或者第二CBG结构中说明的方法,分别示出由3个CB构成的4个CBG#0~#3。
在图7A中,示出时间方向、频率方向的顺序(时间第一,频率第二(time-first,frequency-second))的映射的一例。例如,在图7A中,分别构成CBG#0、#1、#2的CB#0~#3、#4~#7、#8~#11分别被映射到同一频率资源(例如,规定数的子载波以及/或者PRB)的不同的码元。
在图7A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并行进行CBG#0~#2各自的接收处理(例如,接收、解调以及错误检测(解码)的至少一个),能够在等同的定时决定针对CBG#0~#2的各个反馈ACK或者NACK的哪个。
在图7B中,示出频率方向、时间方向的顺序(频率第一,时间第二(frequency-first,time-second))的映射的一例。例如,在图7B中,分别构成CBG#0、#1、#2、#3的CB#0~#2、#3~#5、#6~#8、#9~#11分别被映射到同一码元的不同的频率资源(例如,规定数的子载波以及/或者PRB)。
在图7B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并行进行在之前码元中接收到的CBG的解调以及/或者错误检测等、和之后码元中的CBG的接收(每个CBG(或者每个码元)的管线处理)。从而,用户终端能够按照接收到CBG的顺序来决定针对该CBG应反馈ACK或者NACK的哪个。
在图7C中,示出构成各CBG的多个CB分别被映射到不同的码元的不同的频率资源的一例。例如,在图7C中,在构成图7B的CBG#0~#3的各个的多个CB间,应用了时间方向的交织。在图7C所示的情况下,针对各CBG,能够得到时间分集效果以及频率分集效果。
另外,在进行每个码元的管线处理的情况下,时间方向的交织也可以被去激活(无效化)。此外,也可以通过基于时间方向的交织的范围,对管线处理的处理时间(处理时间线)进行延长,从而时间方向的交织被激活(有效化)。管线处理的处理时间也可以被延长为1TB的处理时间(例如,在图7C中,4个码元),也可以被延长为1以上的CBG的处理时间(例如,在图7C中,3个码元)。
此外,频率方向的交织也可以在分配带宽比规定的带宽小的情况、应用DFT扩频OFDM波形的情况、或者每个码元没有1个以上的CB的情况的其中一个中,被去激活。此外,频率方向的交织也可以在分配带宽为规定的带宽以上的情况下,被激活。
另外,在第一方式的DL中,接收TB的用户终端对TB内的CB进行解码。用户终端使用被附加于各CB的CRC进行错误检测,对各CB是否被准确地解码进行辨识。其后,用户终端使用被附加于TB的CRC进行错误检测。
此外,在第一方式的UL中,用户终端对TB附加CRC,基于TB尺寸而将TB分割为一个以上的CB。用户终端对各CB附加CRC,按每个CB进行编码。
以上那样,在第一方式中,能够恰当地构成包含一个以上的CB的各CBG。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针对如在第一方式中说明的那样构成的表示每个CBG的ACK或者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也称为HARQ-ACK比特、A/N比特或者A/N码本等)的反馈进行说明。
另外,该重发控制信息也可以被包含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除了该重发控制信息外,也可以包含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以及波束索引信息(BI:Beam Index)的至少一个。此外,在以下,设为以基于TB的方式进行初次发送,但也可以以基于CBG的方式进行初次发送。
在第二方式中,用户终端接收从无线基站被初次发送的TB,发送表示该TB内的各CBG的ACK或者NACK的HARQ-ACK比特。在该TB内的至少一个CBG从无线基站被重发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发送表示该TB内的全部CBG的ACK或者NACK的HARQ-ACK比特(重发控制信息)(第一HARQ-ACK反馈)。
或者,在该TB内的至少一个CBG从无线基站被重发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发送表示该被重发的CBG的ACK或者NACK的HARQ-ACK比特(重发控制信息)(第二HARQ-ACK反馈)。
<第一HARQ-ACK反馈>
在第一HARQ-ACK反馈中,用户终端在该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基于该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决定HARQ-ACK比特的比特数(也称为码本尺寸(codebook size)或者A/N码本尺寸等)。
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在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即使在TB内的一部分CBG被重发的情况),也可以将该HARQ-ACK比特的比特数决定为与该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相等。此外,在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即使在TB内的一部分CBG被重发的情况下),该HARQ-ACK比特也可以表示所述TB内的全部CBG的ACK或者NACK。
图8是示出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第一HARQ-ACK反馈的一例的图。在图8A中,示出每1TB的CB数为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以上的情况。例如,在图8A中,设为在1TB中包含5个CB,每1TB的最大的CBG数被设定为4。此外,设为CBG#0由2个CB#0以及#1构成,CBG#1~#3分别由1个CB#2~#4构成(参照第一方式)。
如图8A所示,无线基站(gNB)对包含CBG#0-#3的TB进行调度并发送(步骤S101)。具体而言,无线基站发送包含该TB的调度信息的DCI,经由PDSCH发送该TB。
用户终端基于来自无线基站的DCI,经由PDSCH接收TB。如在第一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用户终端决定该TB的TBS,基于所决定的TBS决定该TB内的CB数(在此,5)以及各CB的尺寸。用户终端基于该TB内的CB数、和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或者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CBG#0~#3的CB。
用户终端基于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的错误检测(解码)的结果而生成HARQ-ACK比特,并进行发送(步骤S102)。在第一HARQ-ACK反馈中,用户终端将HARQ-ACK比特的比特数决定为与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相等的4比特。
例如,在图8A中,就用户终端而言,构成CBG#0的CB#0以及#1的解码成功,分别构成CBG#1、#2、#3的CB#2、#3、#4的解码失败。因此,用户终端生成表示CBG#1的ACK、CBG#2~#4的NACK的4比特的HARQ-ACK比特。此外,用户终端将包含该HARQ-ACK比特的UCI经由PUCCH或者PUSCH进行发送。
无线基站基于在步骤S102中从用户终端报告的HARQ-ACK比特,对TB内的至少一个CBG进行重发。例如,在图8A中,无线基站将CBG#1的NACK误辨识为ACK(NACK-to-ACK错误),所以对CBG#2以及#3进行重发(步骤S103)。
具体而言,无线基站发送包含重发CBG#2以及#3的调度信息的DCI,经由PDSCH发送该重发CBG#2以及#3。在该DCI中,也可以包含与重发CBG#2以及#3相关的信息(例如,HPN、NDI、重发CBG#2以及#3各自的CBG索引的至少一个)。
用户终端基于来自无线基站的DCI,接收重发CBG#2以及#3,对分别构成该重发CBG#2以及#3的重发CB#3以及#4进行解码。用户终端基于重发CB#3以及#4的解码结果,生成表示TB内的全部CBG#0~#3的ACK或者NACK的HARQ-ACK比特并进行发送(步骤S104)。
例如,在图8A中,就用户终端而言,重发CBG#2以及#3(构成其的重发CB#3以及#4)的解码成功。由于CBG#0以及#1没有被重发,所以用户终端基于初次发送时的CBG#0以及#1的解码结果,生成表示CBG#0的ACK、CBG#1的NACK、CBG#2以及#3的ACK的4比特的HARQ-ACK比特,并进行发送。无线基站能够通过该HARQ-ACK比特,重发CBG#1。
这样,在图8A中,在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不仅重发CBG被报告给无线基站,表示该TB内的全部CBG的ACK/NACK的HARQ-ACK比特也被报告给无线基站。因此,即使在产生某CBG的NACK-to-ACK错误的情况下,无线基站也能够基于表示该CBG的NACK的后续的HARQ-ACK比特而重发该CBG。
在图8B中,示出每1TB的CB数比每1TB的最大的CBG数少的情况。例如,在图8B中,设为在1TB中包含3CB,每1TB的最大的CBG数被设定为4。此外,设为CBG#0~#2分别由1个CB#0~#2构成(参照第一方式)。另外,在以下,以与图8A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图8B中,无线基站(gNB)对包含CBG#0-#2的TB进行调度并发送(步骤S201)。用户终端决定该TB的TBS,基于所决定的TBS而决定该TB内的CB数(在此,3),基于该TB内的CB数、和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或者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CBG#0~#2的CB。
用户终端基于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的错误检测(解码)的结果而生成HARQ-ACK比特,并进行发送(步骤S202)。例如,在图8B中,就用户终端而言,构成CBG#0的CB#0的解码成功,分别构成CBG#1、#2的CB#1、#2的解码失败。在图8B中,用户终端生成表示CBG#0的ACK、CBG#1、#2的NACK的4比特的HARQ-ACK比特。
在此,在图8B中,与TB内的CBG数3相比HARQ-ACK比特的比特数4更大,在TB内不包含CBG#3。在图8B中,HARQ-ACK比特的第4比特对应于未使用的CBG#3,所以按照规定的规则而表示ACK或者NACK的其中一个。
另外,针对图8B的步骤S203、步骤S204,除了对应于未使用的CBG的HARQ-ACK比特的第4比特被设定为预先决定的值的点外,与图8A的步骤S103、S104同样。
以上那样,在第一HARQ-ACK反馈中,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不仅表示重发CBG的ACK/NACK的HARQ-ACK比特被报告,表示该TB的全部CBG的ACK/NACK的HARQ-ACK比特也被报告,因此即使在无线基站中产生某CBG的NACK-to-ACK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该CBG的重发机会。
<第二HARQ-ACK反馈>
在第二HARQ-ACK反馈中,与第一HARQ-ACK反馈的不同点在于:用户终端在该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代替该TB内的最大的CBG数,而基于该重发CBG的数目来决定该HARQ-ACK比特的比特数。以下,以与第一HARQ-ACK反馈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在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HARQ-ACK比特的比特数决定为与重发CBG的数相等。此外,在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该HARQ-ACK比特也可以表示该重发CBG的ACK或者NACK。
图9是示出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第二HARQ-ACK反馈的一例的图。在图9A中,示出每1TB的CB数为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以上的情况。图9A的前提条件与图8A的前提条件同样。此外,图9A的步骤S301~S303与图8A的步骤S101~S103是同样的。在以下,以与图8A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用户终端基于分别构成重发CBG#2以及#3的重发CB#3以及#4的解码结果,生成表示该重发CBG#2以及#3的ACK或者NACK的2比特的HARQ-ACK比特,使用PUCCH或者PUSCH发送该HARQ-ACK比特(步骤S304)。
在图9A中,无线基站将在步骤S302中从用户终端反馈的CBG#1的NACK误辨识为ACK(NACK-to-ACK错误),所以不进行CBG#1的重发。如图9A所示,在发送仅表示被重发的CBG的ACK或者NACK的HARQ-ACK比特的情况下,有产生NACK-to-ACK错误的CBG#1缺失的顾虑,但能够削减HARQ-ACK比特导致的开销。
在图9B中,示出每1TB的CB数比每1TB的最大的CBG数少的情况。图9B的前提条件与图8B的前提条件同样。此外,图9B的步骤S401~S403与图9B的步骤S201~S203是同样的。在以下,以与图8B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9B所示,用户终端基于构成重发CBG#2的重发CB#2的解码结果,生成表示该重发CBG#2的ACK或者NACK的1比特的HARQ-ACK比特,使用PUCCH或者PUSCH发送该HARQ-ACK比特(步骤S404)。在图9B中,与图9A同样,有产生NACK-to-ACK错误的CBG#1缺失的顾虑,但能够削减HARQ-ACK比特导致的开销。
以上那样,在第二HARQ-ACK反馈中,在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仅表示重发CBG的ACK/NACK的HARQ-ACK比特被报告,因此能够削减HARQ-ACK比特导致的开销。
<第三HARQ-ACK反馈>
在第三HARQ-ACK反馈中,与第二HARQ-ACK反馈的不同点在于:用户终端在该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与表示该重发CBG的ACK或者NACK的HARQ-ACK比特一起,还发送表示TB整体的ACK或者NACK的HARQ-ACK比特。在以下,以与第二HARQ-ACK反馈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第三HARQ-ACK反馈的一例的图。另外,图10的前提条件与图8A以及9A的前提条件是同样的。此外,图10的步骤S501与图8A以及9A的步骤S101是同样的。在以下,以与图8A以及图9A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用户终端除了CBG等级的HARQ-ACK比特外,也可以生成包含TB等级的HARQ-ACK比特的UCI,经由PUCCH或者PUSCH发送该UCI(步骤S502以及S504)。
在此,用户终端也可以对TB等级的HARQ-ACK比特以及CBG等级的HARQ-ACK比特分别进行编码(分开编码),或者也可以对TB等级的HARQ-ACK比特以及CBG等级的HARQ-ACK比特进行结合而编码(联合编码)。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将TB等级的HARQ-ACK比特以及CBG等级的HARQ-ACK比特通过同一资源一起发送,或者也可以将TB等级的HARQ-ACK比特以及CBG等级的HARQ-ACK比特分别通过不同的资源进行发送。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使用了被附加于TB的CRC的解码结果,生成TB等级的HARQ-ACK比特。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使用了被附加于CBG内的各CB的CRC的解码结果,生成CBG等级的HARQ-ACK比特。
例如,在图10中,无线基站将在步骤S502中从用户终端反馈的CBG#1的NACK误辨识为ACK(NACK-to-ACK错误),所以不重发CBG#1,而重发CBG#2以及#3。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分别构成重发CBG#2以及#3的重发CB#3以及#4的解码结果,生成表示该重发CBG#2以及#3的ACK的2比特的CBG等级的HARQ-ACK比特。
此外,用户终端使用被附加于TB的CRC,对TB整体进行解码,但由于CBG#1发生了缺失,所以TB整体的解码失败。因此,在图10中,用户终端除了发送表示上述重发CBG#2以及#3的ACK的CBG等级的HARQ-ACK比特外,还发送表示TB整体的NACK的TB等级的HARQ-ACK比特。由此,无线基站能够重发TB整体。
以上那样,在第三HARQ-ACK反馈中,除了发送CBG等级的HARQ-ACK比特外,还发送TB等级的HARQ-ACK比特,因此在产生NACK-to-ACK错误的情况下,能够从CBG等级的重发容易地回退至TB等级的重发。此外,能够防止产生了NACK-to-ACK错误的CBG的缺失。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也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以及/或者双重连接(DC)。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SUPER 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 Access))、NR(New RAT)等。
图1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被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也可以设为在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参数集(Numerology)的结构。另外,参数集是指对某RAT中的信号的设计(design)赋予特征的通信参数的集。
用户终端20能够与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这双方进行连接。用户终端20设想通过CA或者DC同时使用利用不同的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2个以上的CC)应用CA或者DC。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利用授权带域CC和非授权带域CC作为多个小区。
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在各小区中,使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或者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进行通信。TDD的小区、FDD的小区也可以分别被称为TDD载波(帧结构类型2)、FDD载波(帧结构类型1)等。
此外,在各小区(载波)中,也可以应用具有相对长的时间长度(例如,1ms)的子帧(也称为TTI、通常TTI、长TTI、通常子帧、长子帧、时隙等)、或者具有相对短的时间长度的子帧(也称为短TTI、短子帧、时隙等)的其中一方,也可以应用长子帧以及短子帧这双方。此外,在各小区中,也可以应用2个以上的时间长度的子帧。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以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使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也可以以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30~70GHz等)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与和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两个无线基站12间)能够设为有线连接(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经由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非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Home 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对无线基站11以及12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在与其他用户终端20之间进行终端间通信(D2D)。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DL)能够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UL)能够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每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使用相互不同的带域,从而减少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它们的组合,也可以在UL中使用OFDMA。此外,能够对被用于终端间通信的侧链路(SL:sidelink)应用SC-FDMA。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DL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DL数据信道(也称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共享信道等)、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的至少一个被传输。此外,通过PBCH,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被传输。
L1/L2控制信道包含DL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包含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被传输。通过PCFICH,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被传输。EPDCCH与PDSCH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被用于DCI等的传输。通过PHICH、PDCCH、EPDCCH的至少一个,能够传输PUSCH的重发控制信息(也称为A/N、HARQ-ACK、HARQ-ACK比特或者A/N码本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UL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UL数据信道(也称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UL共享信道等)、UL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被传输。包含PDSCH的重发控制信息(A/N、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等的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通过PUSCH或者PUCCH而被传输。通过PRACH,能够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分别构成为包含一个以上。
就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至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而言,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加扰、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以及预编码处理的至少一个等发送处理而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以及/或者快速傅里叶反变换等发送处理,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103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而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针对UL信号,由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由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后的UL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成为基带信号,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所输入的UL信号中包含的UL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的至少一个。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而与邻接无线基站1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回程信令)。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DL信号(例如,DCI(对DL数据进行调度的DL分配以及/或者对UL数据进行调度的UL许可)、DL数据、DL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接收UL信号(例如,UL数据、UCI、UL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DL信号的重发控制信息(也称为ACK/NACK、A/N、HARQ-ACK、A/N码本等)。该重发控制信息的单位例如也可以是每个CB、每个CBG、每个TB或者每一个以上的TB的任一个(也可以以每个CB、每个CBG、每个TB或者每一个以上的TB的任一个为单位而表示ACK或者NACK)。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发送DL信号以及/或者UL信号的重发单位的设定信息。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通过高层信令,发送表示每1TB的CBG数的信息(CBG数信息)、以及/或者表示每1CBG的CB数的信息(CB信息)。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图13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为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3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例如对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的DL信号的生成、由映射单元303进行的DL信号的映射、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的U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等)以及由测量单元305进行的测量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20反馈的信道质量识别符(CQI),决定DL信号的调制方式以及/或者TBS。控制单元301对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控制,以使以该TBS对DL信号进行编码,以该调制方式对DL信号进行调制。
此外,控制单元301在TBS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也可以对DL信号应用将TBS分割为多个CB的码块分割。在将码块分割应用于DL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第一方式、第一CBG结构,图4以及5)。或者,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第一方式、第二CBG结构,图6)。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各CBG对于时间/频率资源的映射(第一方式、对于时间/频率资源的映射,图7)。
此外,控制单元301对U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单元301基于由DCI(UL许可)指定的MCS索引所示的调制方式,对UL信号进行解调,基于MCS索引所示的TBS索引和分配资源块数,决定TBS。控制单元301基于所决定的UL数据的TBS,决定该TB内的CB数以及各CB的尺寸。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UL的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第一方式、第一CBG结构,图4以及5)。或者,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UL的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第一方式、第二CBG结构,图6)。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来自用户终端20的表示每个CBG(或者每个TB)的ACK或者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对各CBG(或者各TB)的重发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也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DL信号(包含DL数据、DCI、DL参考信号、基于高层信令的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输出至映射单元303。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DL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例如,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也可以按照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以CB为单位进行解码处理。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例如,包含UL数据信号、UL控制信号、UL参考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具体而言,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也可以将接收信号以及/或者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测量单元305。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基于从控制单元301指示的UL控制信道结构,进行UCI的接收处理。
测量单元305例如也可以基于UL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以及/或者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对UL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也可以被输出至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
由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由放大器单元202放大的DL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成为基带信号,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所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的至少一个。DL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以及MAC层更上位的层相关的处理等。
另一方面,针对UL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处理(例如,HARQ的处理)、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删截、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的至少一个而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203。针对UCI(例如,DL信号的A/N、信道状态信息(CSI)、调度请求(SR)的至少一个等),也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删截、DFT处理以及IFFT处理等的至少一个而被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203。
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203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而被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DL信号(例如,DCI(DL分配以及/或者UL许可)、DL数据、DL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发送UL信号(例如,UL数据、UCI、UL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DL信号的重发控制信息。如上述,该重发控制信息的单位例如也可以是每个CB、每个CBG、每个TB或者每一个以上的TB的任一个(也可以以每个CB、每个CBG、每个TB或者每一个以上的TB的任一个为单位而表示ACK或者NACK)。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接收DL信号以及/或者UL信号的重发单位的设定信息。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接收表示每1TB的CBG数的CBG数信息、以及/或者表示每1CBG的CB数的CB信息。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而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5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为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5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例如对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进行的UL信号的生成、由映射单元403进行的UL信号的映射、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的DL信号的接收处理以及由测量单元405进行的测量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基于DCI(DL分配),对D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对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控制,以使基于DCI内的MCS索引所示的调制方式,对DL信号进行解调。此外,控制单元401基于MCS索引所示的TBS索引和分配资源块数,决定TBS。控制单元401基于所决定的DL数据的TBS,决定该TB内的CB数以及各CB的尺寸。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DL的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第一方式、第一CBG结构,图4以及5)。或者,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DL的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第一方式、第二CBG结构,图6)。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对DL数据的重发控制信息的生成以及/或者发送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按每规定的单位(例如,以CB为单位、或者以CBG为单位)对表示ACK或者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的生成以及/或者发送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各CB的解调以及/或者解码(纠错)的结果,按每个CBG以及/或者每个TB对表示ACK/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的生成进行控制(第二方式)。
例如,控制单元401在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该每个TB的最大的CBG的数目,决定该重发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对表示TB内的全部CBG的ACK或者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进行控制(第二方式、第一HARQ-ACK反馈,图8)。
或者,控制单元401在TB内的至少一个CBG被重发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重发CBG的数目,决定该重发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对表示被重发的CBG的ACK或者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进行控制(第二方式、第二HARQ-ACK反馈,图9)。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对表示被重发的CBG的ACK或者NACK以及TB整体的ACK或者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进行控制(第二方式、第三HARQ-ACK反馈,图10)。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对构成DL信号的TB的复原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基于被初次发送的CB或者CBG、以及/或者被重发的CB/CBG对TB进行复原。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DCI(DL分配)中包含的重发CBG相关的信息,对重发CBG的接收处理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DCI中包含的重发CBG的CBG索引,对在该用户终端20(的软缓冲器)中储存的数据和重发CBG的合成处理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401基于DCI(UL许可),对UL信号的生成以及发送处理(例如,编码、调制、映射等)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对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进行控制,以使基于DCI内的MCS索引所示的调制方式,对UL信号进行调制。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对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进行控制,以使基于MCS索引所示的TBS索引和分配资源块数,决定TBS,基于该TBS而对UL信号进行编码。
此外,控制单元401在TBS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也可以对UL信号应用将TBS分割为多个CB的码块分割。在将码块分割应用于UL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每个TB的最大的CBG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第一方式、第一CBG结构,图4以及5)。或者,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每个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各CBG的一个以上的CB(第一方式、第二CBG结构,图6)。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各CBG对于时间/频率资源的映射(第一方式、对于时间/频率资源的映射,图7)。
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UL信号、DL信号的重发控制信息(例如,编码、速率匹配、删截、调制等),输出至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UL信号、DL信号的重发控制信息映射到无线资源,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D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例如,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也可以按照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以CB为单位进行解码处理,将各CB的解码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至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基于RRC信令等高层信令的高层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息(例如,UL许可、DL分配)等输出至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单元。
测量单元405基于来自无线基站10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对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401。另外,信道状态的测量也可以按每个CC来进行。
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硬件结构>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的块图示出了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以及/或者软件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没有被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也可以通过物理以及/或者逻辑上结合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以及/或者逻辑上分离的两个以上的装置直接以及/或者间接地(例如,有线以及/或者无线)连接,通过这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而发挥作用。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也可以作为物理上包含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而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样的语言能够解读为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将图示的各装置包含一个或者多个,也可以构成为不包含一部分装置。
例如,处理器1001仅被图示了一个,但也可以有多个处理器。此外,处理也可以由1个处理器执行,处理也可以同时、逐次、或者以其他方法,由1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另外,处理器1001也可以通过1个以上的芯片来安装。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例如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的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从而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对由通信装置1004进行的通信、存储器1002以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以及写入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从而被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对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包含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来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数据等从储存器1003以及/或者通信装置1004读出至存储器1002,按照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被储存至存储器1002,通过由处理器1001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针对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被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电EPROM(Electrically EP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其他恰当的存储介质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而可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软磁盘、软盘(Floppy)(注册商标)、光磁盘(例如,紧凑盘(CD-ROM(Compact Disc ROM)等)、数字多用途盘、Blu-ray(注册商标)盘)、可移动盘、硬盘驱动、智能卡、闪速存储器设备(例如,卡、棒、键驱动)、磁条、数据库、服务器、其他恰当的存储介质的至少一个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被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以及/或者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通信装置1004例如为了实现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以及/或者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 Duplex),包含高频开关、双工器、滤波器、频率合成器等而构成。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来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图16所示的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1007而连接。总线1007也可以由单个总线构成,也可以在装置间由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也可以通过这些硬件的至少一个来安装。
(变形例)
另外,针对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以及/或者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术语,也可以置换为具有同一或者类似的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以及/或者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参考信号还能够略称为RS(Reference Signal),也可以根据所应用的标准而被称为导频(Pilot)、导频信号等。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者多个各期间(帧)也可以被称为子帧。进而,子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时隙构成。子帧也可以是不依赖于参数集的固定的时间长度(例如,1ms)。
时隙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码元(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等)构成。此外,时隙也可以是基于参数集的时间单位。此外,时隙也可以包含多个迷你时隙。各迷你时隙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码元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都表示对信号进行传输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也可以使用与它们对应的其它称呼。例如,1子帧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被称为TTI,1时隙或者1迷你时隙也可以被称为TTI。也就是说,子帧以及/或者TTI也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码元),也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
在此,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以TTI为单位分配无线资源(在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频带宽以及/或者发送功率等)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TTI也可以是被信道编码的数据分组(传输块)的发送时间单位,也可以成为调度以及/或者链路自适应等的处理单位。另外,在1时隙或者1迷你时隙被称为TTI的情况下,1以上的TTI(即,1以上的时隙或者1以上的迷你时隙)也可以成为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此外,构成该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的时隙数(迷你时隙数)也可以被控制。
具有1ms的时间长度的TTI也可以被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正常TTI、长TTI、通常子帧、正常子帧、或者长子帧等。比通常TTI短的TTI也可以被称为缩短TTI、短TTI、部分TTI(partial或者fractional TTI)、缩短子帧、或者短子帧等。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也可以在频域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副输送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也可以在时域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时隙、1迷你时隙、1子帧或者1TTI的长度。1TTI、1子帧也可以分别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RB也可以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RE也可以是1子载波以及1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的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等的构造不过是例示。例如,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目、每子帧或者无线帧的时隙的数目、时隙内包含的迷你时隙的数目、时隙或者迷你时隙中包含的码元的数目、RB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目、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的结构能够各种变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也可以以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以离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以对应的其它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以规定的索引来指示。进而,使用这些参数的算式等也可以与在本说明书中显式公开的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于参数等的名称在任何点上都并非限定性的。例如,各种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以及信息元素能够通过一切适合的名称来识别,因此分配给这些各种信道以及信息元素的各种名称在任何点上都并非限定性的。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的其中一个来表示。例如,跨上述的说明整体而可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也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此外,信息、信号等能从高层(上位层)向低层(下位层),以及/或者从低层向高层输出。信息、信号等也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被输入输出。
被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保存至特定的地点(例如,存储器),也可以由管理表管理。被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能被覆写、更新或者追记。被输出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删除。被输入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发送至其他装置。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其他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
另外,物理层信令也可以被称为L1/L2(层(Layer)1/层2)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号)、L1控制信息(L1控制信号)等。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连接重新设定(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也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或者通过其它信息的通知)进行。
判定也可以通过以1比特表示的值(0或1)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以真(true)或者伪(false)表示的真伪值(布尔值(boolean))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的值的比较)来进行。
软件无论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记述语言,还是被称为其他名称,都应广泛地被解释为意味着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目的对象(object)、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过程、功能等。
此外,软件、指令、信息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被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路(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以及/或者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以及/或者无线技术被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以及“网络”这样的术语被互换地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基站(BS:基站(Base Station))”、“无线基站”、“eNB”、“gNB”、““小区”、“扇区”、“小区组”、“载波”以及“分量载波”这样的术语能被互换地使用。基站有时被称为固定台(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术语。
基站能够容纳一个或者多个(例如,三个)小区(也被称为扇区)。在基站容纳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基站的覆盖范围区域整体能够区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各个更小的区域还能够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屋内用的小型基站(远程无线头(RRH:Remote Radio Head))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者“扇区”这样的术语是指在该覆盖范围中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以及/或者基站子系统的覆盖范围区域的一部分或者整体。
在本说明书中,“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装置(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以及“终端”这样的术语能被互换地使用。基站有时被称为固定台(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术语。
移动台有时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机、客户机或者几个其他恰当术语。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解读为用户终端。例如,针对将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间的通信置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设备对设备(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用户终端20具有上述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此外,“上行”以及/或者“下行”也可以被解读为“侧(side)”。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被解读为侧信道。
同样,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解读为无线基站。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无线基站10具有上述的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由基站进行的特定操作有时根据情况而由其上位节点(uppernode)进行。在由具有基站的一个或者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操作显然能通过基站、基站以外的一个以上的网络节点(例如,考虑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等,但不限于此)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没有矛盾,就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针对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的顺序提示了各种步骤的元素,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被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新无线(NewRadio))、NX(新无线接入(New radio access))、FX(下一代无线接入(Future generationradio access))、GSM(注册商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利用其他恰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以及/或者基于它们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基于”这样的记载只要没有另外明记,就不意味着“仅基于”。换言之,“基于”这样的记载意味着“仅基于”和“至少基于”这双方。
对使用了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称呼的元素的任何参照都并非整个地限定这些元素的量或者顺序。这些称呼能作为对两个以上的元素间进行区分的便利的方法而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从而,第一以及第二元素的参照不意味着仅能采用两个元素或者以某些形式第一元素必须先于第二元素。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决定)(determining)”这样的术语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操作。例如,就“判断(决定)”而言,也可以将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 up)(例如,表、数据库或者其它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等视为“判断(决定)”。此外,就“判断(决定)”而言,也可以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接入(accessing)(例如,接入至存储器中的数据)等视为“判断(决定)”。此外,就“判断(决定)”而言,也可以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判断(决定)”。也就是说,就“判断(决定)”而言,也可以将某些操作视为“判断(决定)”。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被连接(connected)”、“被结合(coupled)”这样的术语、或者它们的一切变形意味着2或者其以上的元素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一切连接或者结合,能够包含在相互被“连接”或者“结合”的两个元素间存在1或者其以上的中间元素。元素间的结合或者连接也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逻辑的,或者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认为两个元素通过使用1或者其以上的电线、线缆以及/或者印刷电连接,以及作为几个非限定性且非包含性的例,通过使用具有无线频域、微波区域以及光(可视以及不可视这双方)区域的波长的电磁能量等电磁能量,被相互“连接”或者“结合”。
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包含(including)”、“包含有(comprising)”、以及它们的变形的情况下,这些术语与术语“具备”同样,意味着包含性的。进而,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者(or)”意味着并非异或。
以上,针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显然并非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并非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Claims (6)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接收单元,对包含由一个以上的CB(码块)构成的各CBG(码块组)的TB(传输块)进行发送以及/或者接收;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每个所述TB的最大的CBG数、或者每个所述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各所述CBG的所述一个以上的C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TB内的CB数为每个所述TB的最大的CBG数以上的情况下,由从所述TB内的全部CB循环地被选择的一个以上的CB构成各所述CBG,或者由所述TB内的连续的规定数的CB构成各所述CBG。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TB内的CB数比每个所述TB的最大的CBG数少的情况下,由所述TB内的全部CB构成单个的CBG,或者由所述TB内的全部CB分别构成不同的CBG,或者对所述TB内的至少一个CB进行反复而由单个的CB构成各所述CB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TB内的CB数为每个所述CBG的最大的CB数以上的情况下,由所述最大的CB数的CB构成一个以上的CBG且由剩余的CB构成其他CBG,或者构成各所述CBG以使将CBG间的CB数的差最小化。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接收单元在所述TB内的至少一个CBG从无线基站被重发的情况下,发送表示所述TB内的全部CBG的ACK或者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或者发送表示被重发的所述CBG的ACK或者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或者发送表示被重发的所述CBG的ACK或者NACK以及所述TB整体的ACK或者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用户终端中,具有:
对包含由一个以上的码块(CB)构成的各码块组(CBG)的传输块(TB)进行发送以及/或者接收的步骤;以及
基于每个所述TB的最大的CBG数、或者每个所述CBG的最大的CB数,决定构成各所述CBG的所述一个以上的CB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17304 WO2018203405A1 (ja) | 2017-05-02 | 2017-05-02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2898A true CN110832898A (zh) | 2020-02-21 |
CN110832898B CN110832898B (zh) | 2023-09-05 |
Family
ID=64016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92790.2A Active CN110832898B (zh) | 2017-05-02 | 2017-05-02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154309A1 (zh) |
EP (1) | EP3621344A4 (zh) |
JP (1) | JP7278946B2 (zh) |
CN (1) | CN110832898B (zh) |
MX (1) | MX2019012936A (zh) |
WO (1) | WO201820340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02704A (zh) * | 2020-03-19 | 2022-08-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行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03699A1 (ko) * | 2017-05-04 | 2018-11-0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EP3619858B1 (en) * | 2017-05-05 | 2021-12-15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Scheduliing transmission of data |
EP3619859A4 (en) * | 2017-05-05 | 2020-05-06 | ZTE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BASED ON DATA BLOCKS |
CN118249968A (zh) * | 2017-05-05 | 2024-06-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
JP2019004362A (ja) * | 2017-06-16 | 2019-01-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CN115664595A (zh) * | 2017-08-11 | 2023-01-3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相等大小码块的传输块大小确定 |
CN109639398B (zh) * | 2017-10-09 | 2021-12-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Harq-ack反馈码本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
WO2019095190A1 (en) * | 2017-11-16 | 2019-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duced overhead error detection code design for decoding a codeword |
WO2019148318A1 (zh) | 2018-01-30 | 2019-08-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1224056B2 (en) * | 2018-05-09 | 2022-0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e block group-based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 |
WO2019216705A1 (ko) * | 2018-05-10 | 2019-11-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비면허 대역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
WO2020034055A1 (en) * | 2018-08-13 | 2020-0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ayer mapping for multi-trp transmission |
CN111479333B (zh) * | 2019-01-23 | 2022-09-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US20220158783A1 (en) * | 2019-03-20 | 2022-05-19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WO2021081717A1 (zh) * | 2019-10-28 | 2021-05-0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1095856A1 (ja) * | 2019-11-15 | 2021-05-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20230008375A1 (en) * | 2019-12-27 | 2023-01-12 | Lenovo (Beijing)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bg based transmission for nr sidelink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104874A (ja) * | 2010-11-05 | 2012-05-31 | Panasonic Corp | 端末装置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
CN105900506A (zh) * | 2013-12-26 | 2016-08-2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CN105917697A (zh) * | 2014-01-14 | 2016-08-3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16175029A1 (ja) * | 2015-04-28 | 2016-11-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13627A4 (en) * | 2009-03-25 | 2015-01-21 | Fujitsu Ltd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IC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TH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7
- 2017-05-02 JP JP2019516341A patent/JP727894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5-02 CN CN201780092790.2A patent/CN11083289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5-02 US US16/609,565 patent/US2020015430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5-02 WO PCT/JP2017/017304 patent/WO2018203405A1/ja unknown
- 2017-05-02 MX MX2019012936A patent/MX2019012936A/es unknown
- 2017-05-02 EP EP17908753.1A patent/EP3621344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104874A (ja) * | 2010-11-05 | 2012-05-31 | Panasonic Corp | 端末装置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
CN105900506A (zh) * | 2013-12-26 | 2016-08-2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CN105917697A (zh) * | 2014-01-14 | 2016-08-3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16175029A1 (ja) * | 2015-04-28 | 2016-11-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MEDIATEK INC.: "R1-1704463 \"Considerations on CB grouping for multiple HARQ ACK/NACK bits per TB\"", 《3GPP TSG_RAN\\WG1_RL1》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02704A (zh) * | 2020-03-19 | 2022-08-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行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2898B (zh) | 2023-09-05 |
JP7278946B2 (ja) | 2023-05-22 |
US20200154309A1 (en) | 2020-05-14 |
JPWO2018203405A1 (ja) | 2020-03-12 |
MX2019012936A (es) | 2020-02-05 |
EP3621344A1 (en) | 2020-03-11 |
EP3621344A4 (en) | 2020-12-02 |
WO2018203405A1 (ja) | 2018-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490725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0832898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7157512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0800232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431875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644370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1239976B2 (en) | Receiving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10912043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20210168836A1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11451338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1742590B (zh) | 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869284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