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1229A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1229A
CN110831229A CN201810912165.4A CN201810912165A CN110831229A CN 110831229 A CN110831229 A CN 110831229A CN 201810912165 A CN201810912165 A CN 201810912165A CN 110831229 A CN110831229 A CN 110831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control
contro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domain
contro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21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维维
戴博
方惠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9121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12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1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12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在检测到PDCCH的情况下,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上行半持续调度UL 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UL 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BSR。通过本申请,解决相关技术中没有机制告知基站终端是否收到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而导致基站无法获得终端发送给基站的上行信息的问题。

Description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简称为MTC),又称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简称为M2M)是现阶段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形式。目前市场上部署的MTC设备主要基于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系统。近年来,由于LTE/LTE-A的频谱效率高,越来越多的移动运营商选择LTE/LTE-A作为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方向。基于LTE/LTE-A的MTC多种类数据业务也将更具吸引力。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技术报告TR45.820V200中公开了几种适用于蜂窝级物联网(Comb-Internet Of Things,简称C-IOT)的技术,其中,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g-Internet Of Things,简称NB-IoT)技术最为引人注目。NB-IOT系统关注低复杂度和低吞吐量的射频接入技术,主要的研究目标包括:改善的室内覆盖,巨量低吞吐量用户设备的支持,低的延时敏感性,超低设备成本,低的设备功率损耗以及网络架构。
NB-IoT系统中支持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简称为SPS),基站半静态预留资源,通过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指示终端使用预留资源传输上行信息,或者告诉终端预留资源不能用来传输上行信息,但是并没有机制告诉基站终端是否收到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会导致基站无法获得终端发送给基站的上行信息。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没有机制告知基站终端是否收到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而导致基站无法获得终端发送给基站的上行信息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在检测到所述PDCCH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其中,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上行半持续调度UL 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UL 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包括:基站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基站检测与所述PDCCH对应的第一信息;其中,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BSR。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应用于终端侧,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PDCCH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信息;其中,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上行半持续调度UL 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UL 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装置,应用于基站侧,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所述PDCCH对应的第一信息;其中,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BSR。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申请,在终端检测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情况下,终端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BSR,从而将终端收到下行控制信道的信息告知基站,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没有机制告知基站终端是否收到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而导致基站无法获得终端发送给基站的上行信息的问题,填补了相关技术中的空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可选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移动终端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步骤S204,在检测到PDCCH的情况下,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该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上行半持续调度UL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UL 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通过上述步骤S202和S204,在终端检测到PDCCH的情况下,终端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BSR,从而将终端收到下行控制信道的信息告知基站,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没有机制告知基站终端是否收到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而导致基站无法获得终端发送给基站的上行信息的问题,填补了相关技术中的空白。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的情况下: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涉及到的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终端检测结束位置为第一子帧索引为n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涉及到的在终端检测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包括:终端在n+k1-1第二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ACK应答信息的窄带物理上行信道NPUSCH;或,终端在k1-1第三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ACK应答信息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NPUSCH,其中k1-1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k0第四子帧之后;其中,n、k1和k0为正整数。
其中,第一子帧为NB-IoT子帧,第二子帧为下行子帧,第三子帧为NB-IoT上行子帧,第四子帧为物理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NPUSCH传输时所在的子载波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的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通过预设的子载波确定;
此外,NPUSCH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的k1的值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调度延迟域指示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通过预设的时域位置确定;其中,NPUSCH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的k0的值为固定值。
另外,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一物理下行信息时,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确定包括: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新数据指示域和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确定。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物理下行信息时,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确定包括: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新数据指示域,资源分配域,重复次数域和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确定。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信息为BSR的情况下,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涉及到的终端对PDCCH进行检测包括:终端检测结束位置为第一子帧索引为n的PDCCH;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包括:终端在n+k2第二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第一BSR的NPUSCH;或,终端在k2第三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第一BSR的NPUSCH,其中k2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8第四子帧之后;其中,n、k2为正整数。
其中,第一子帧为NB-IoT子帧,第二子帧为下行子帧,第三子帧为NB-IoT上行子帧,第四子帧为物理子帧。
其中,NPUSCH传输时的子载波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确定、通过预设的值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确定NPUSCH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的k2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调度延迟域指示确定、通过预设的值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PDCCH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如果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有BSR发送,终端在PUSCH上发送BSR;如果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没有BSR发送,终端在PUSCH上发送第一BSR;或者,当PDCCH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如果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有BSR发送,终端在PUSCH上发送BSR;如果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没有BSR发送,终端在PUSCH上发送ACK。
其中,第一BSR的值为16比特且前8比特全为1,或者第一BSR的值为1比特且为1,或者第一BSR为预定义值的传输块。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发送第一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当PDCCH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且第一信息是ACK时,发送ACK的子载波位置固定值,发送ACK的子帧和PDCCH结束子帧的间隔为固定值,或者,发送ACK的子载波位置和发送ACK的子帧由RRC信令配置;
(2)当PDCCH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且第一信息是ACK时,发送ACK的子载波位置以及发送ACK的子帧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新数据指示域、资源分配域、重复次数域和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均是从终端侧来描述,下面将从基站侧对本申请的方式进行描述;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302,基站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步骤S304,基站检测与PDCCH对应的第一信息;其中,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UL第一BSR。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基站发送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基站接收第一信息;如果接收到第一信息,基站在接收第一信息后N1个子帧开始接收BSR;或者,基站发送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基站接收第一信息和BSR;如果接收到第一信息,基站在接收第一信息后N1个子帧开始接收BSR;N1为大于0的正整数。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基站发送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基站接收第一信息;如果接收到第一信息,基站在接收第一信息后N2个子帧开始释放分配给BSR传输的资源;N2为大于0的正整数。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记性详细的说明;
可选实施方式1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或预先设定,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也根据高层信令配置,或预先设定。
可选实施方式2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指示,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子载波指示域指示,如果子载波指示域指示的子载波数大于1,NPUSCH格式2在指示的子载波中的子载波索引最小的子载波传输。
可选实施方式3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通过高层信令配置,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2比特调度延迟域指示,具体的取值如表1-a和表1-b(表中只给出示例,不排除其他取值)所示;
调度延迟域取值 ACK子载波
0 42
1 43
2 44
3 45
表1-a: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ACK子载波
0 0
1 1
2 2
3 3
表1-b: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可选实施方式4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2比特调度延迟域指示,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具体的取值如表2-a和表2-b、2-c、2-d(表中只给出示例,不排除其他取值)所示:
调度延迟域取值 k1
0 13
1 21
2 17
3 25
表2-a: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取值 k1(参考NPUSCH)
0 9
1 17
2 13
3 21
表2-b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1
0 13
1 15
2 17
3 18
表2-c: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度调延迟域的值 k1
0 9
1 11
2 13
3 15
表2-d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可选实施方式5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和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都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2比特调度延迟域指示,具体的取值如表3-a-1至表3-g-2(表中只给出示例,不排除其他取值)所示;
调度延迟域取值 k1 ACK子载波
0 13 42
1 21 43
2 17 44
3 25 45
表3-a-1: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取值 k1 ACK子载波
0 9 42
1 17 43
2 13 44
3 21 45
表3-a-2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取值 k1 ACK子载波
0 13 42
1 13 43
2 21 44
3 21 45
表3-b-1: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131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141
表3-b-2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取值 k1 ACK子载波
0 13 44
1 21 44
2 13 45
3 21 45
表3-c-1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取值 k1 ACK子载波
0 9 44
1 17 44
2 9 45
3 17 45
表3-c-2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取值 k1 ACK子载波
0 13 44
1 21 44
2 17 45
3 25 45
表3-d-1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取值 k1 ACK子载波
0 9 44
1 17 44
2 13 45
3 21 45
表3-d-2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1 ACK起始子载波
0 13 0
1 15 1
2 17 2
3 18 3
表3-e-1:子载波间隔为1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1 ACK起始子载波
0 9 0
1 11 1
2 13 2
3 14 3
表3-e-2:子载波间隔为1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1 ACK起始子载波
0 13 0
1 15 0
2 17 1
3 18 1
表3-f-1:子载波间隔为1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1 ACK起始子载波
0 9 0
1 11 0
2 13 1
3 14 1
表3-f-2:子载波间隔为1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1 ACK起始子载波
0 13 0
1 15 0
2 13 1
3 15 1
表3-g-1:子载波间隔为15KHz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161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171
表3-g-2:子载波间隔为1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1 ACK起始子载波
0 13 0
1 15 0
2 17 1
3 18 1
表3-h-1:子载波间隔为1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1 ACK起始子载波
0 9 0
1 11 0
2 13 1
3 14 1
表3-h-2: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可选实施方式6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是高层信令配置的,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都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指示;,如果子载波指示域指示的子载波数大于1,NPUSCH格式2在指示的子载波中的子载波索引最小的子载波传输。
可选实施方式7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指示,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都通过高层信令指示。
可选实施方式8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和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都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2比特调度延迟域和1比特NDI域联合指示,具体的取值如表4-a-1、4-a-2、4-b-1、和4-b-2(表中只给出示例,不排除其他取值)所示:
调度延迟域和NDI域 k1 ACK子载波
0 13 42
1 13 43
2 13 44
3 13 45
4 21 42
5 21 43
6 21 44
7 21 45
表4-a-1: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和NDI域 k1 ACK子载波
0 9 42
1 9 43
2 9 44
3 9 45
4 17 42
5 17 43
6 17 44
7 17 45
表4-a-2: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和NDI域 k1 ACK子载波
0 13 0
1 13 1
2 13 2
3 13 3
4 15 0
5 15 1
6 15 2
7 15 3
表4-b-1:子载波间隔为15KHz
调度延迟域和NDI域 k1 ACK子载波
0 9 0
1 9 1
2 9 2
3 9 3
5 11 0
6 11 1
7 11 2
8 11 3
表4-b-2: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可选实施方式9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高层信令配置2组值,每组包含k1的值和子载波索引;通过NDI指示使用哪组。
可选实施方式10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如果有BSR发送,终端按照现有技术发送BSR,否则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和NPUSCH个数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的具体方式如本实施例中可选实施方式1到10所示,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实施方式11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k1和NPUSCH传输所在的子载波的指示方式如可选实施方式1~9所示,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实施方式12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
其中k1的值和NPUSCH个数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可以通过1比特新数据指示域和3比特资源分配域联合指示,具体如表5-1-a至表5-2-b所示: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231
表5-1-a: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241
表5-1-b: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表5-2-a:子载波间隔为15kHz.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261
表5-2-b: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可选实施方式13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
其中k1的值和NPUSCH个数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可以通过2比特调度延迟域和2比特重复次数域联合指示,具体如表5-1-a至表5-2-b所示。
可选实施方式14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
其中k1的值和NPUSCH个数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共4比特可以通过2比特调度延迟域,1比特新数据指示域,3比特资源分配域,2比特重复次数域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
可选实施方式15
FDD NB-IoT系统中,基站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基站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根据NPUSCH格式2接收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和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高层信息或者与预先设定的值确定(或者为具体实施方式1~9中描述的);
基站接收到ACK应答信息,按照现有技术接收终端发送的BSR信息。
可选实施方式16
FDD NB-IoT系统中,基站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基站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接收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和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和子载波指示域确定;
基站接收到ACK应答信息,按照现有技术接收终端发送的BSR信息;或者,
基站在n+k1-1的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接收ACK应答信息和使用NPUSCH接收BSR;如果接收到ACK应答信息或BSR,基站认为终端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
可选实施方式17
FDD NB-IoT系统中,基站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基站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接收ACK应答信息或BSR;其中k1的值和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和子载波指示域确定;
可选实施方式18
FDD NB-IoT系统中,基站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基站在n+k1-1下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上行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接收ACK应答信息;其中k1的值和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高层信息或者与预先设定的值确定;
基站接收完ACK应答信息,将该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的资源调度给其他终端。
可选实施方式19
T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k1-1 NB-IoT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所述k1-1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k0物理子帧后,k1的值通过高层信令得到,k0的值为12,或者k0的值为0;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可选实施方式20
T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k1-1 NB-IoT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所述k1-1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k0物理子帧后,k1的值通过调度延迟域指示得到,具体如表6-a和表6-b所示,k0的值为12;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调度延迟域取值 k<sub>1</sub>
0 13-12
1 21-12
2 17-12
3 25-12
表6-a: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sub>1</sub>
0 13-12
1 15-12
2 17-12
3 18-12
表6-b: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可选实施方式21
T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k1-1 NB-IoT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所述k1-1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k0物理子帧后,k1的值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得到,k0的值为12;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调度延迟域的值指示得到,具体如表1-a和表1-b。
可选实施方式22
T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k1-1 NB-IoT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所述k1-1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k0物理子帧后,k1的值通过调度延迟域指示得到,k0的值为12;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调度延迟域的值指示得到,具体如表7-a、表7-b和表7-c;
调度延迟域取值 k<sub>1</sub> ACK子载波
0 13-12 42
1 21-12 43
2 17-12 44
3 25-12 45
表7-a: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311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321
表7-b: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sub>1</sub> ACK起始子载波
0 13-12 0
1 15-12 1
2 17-12 2
3 18-12 3
表7-c: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可选实施方式23
T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在k1-1 NB-IoT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所述k1-1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k0物理子帧后,k1的值通过调度延迟域指示得到,k0的值为12;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调度延迟域的值指示得到,具体为k1=k1’-12,k1’的值如表8-a、表8-b和8-c所示;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322
Figure BDA0001762086480000331
表8-a: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取值 k<sub>1’</sub> ACK子载波
0 13’ 42
1 13’ 43
2 21’ 44
3 21’ 45
表8-b:子载波间隔为3.75kHz
调度延迟域的值 k<sub>1’</sub> ACK起始子载波
0 13 0
1 15 1
2 17 2
3 18 3
表8-c: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可选实施方式24
T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在k1-1 NB-IoT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所述k1-1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k0物理子帧后,k1的值通过调度延迟域指示得到,k0的值为12;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调度延迟域的值指示得到,具体如表7-a、表7-b和表7-c。
可选实施方式25
T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在k1-1 NB-IoT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子帧开始使用NPUSCH格式2发送ACK应答信息,其中所述k1-1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k0物理子帧后,k1的值通过调度延迟域指示得到,k0的值为12;NPUSCH格式2所在的子载波索引通过调度延迟域的值指示得到,具体为k1=k1’-12,k1’的值如表8-a、8-b和8-c所示。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二到八来对上述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二
具体实施例1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根据调度延迟域确定携带第一BSR的NPUSCH传输的起始子帧,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确定所在的子载波,第一BSR为:16比特,其中前8比特为全1。
具体实施例2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根据调度延迟域确定携带第一BSR的NPUSCH传输的起始子帧,NPUSCH所在的子载波根据高层信令确定或者预先设定,第一BSR为:16比特,其中前8比特为全1。
具体实施例3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根据调度延迟域确定携带第一BSR的NPUSCH传输的起始子帧,NPUSCH所在的子载波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确定,如果子载波指示域指示多个子载波,那么NPUSCH所在的子载波为子载波索引值最小的子载波,第一BSR为1比特且为1。
具体实施例4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终端根据调度延迟域确定携带第一BSR的NPUSCH传输的起始子帧,NPUSCH所在的子载波根据高层信令确定或预先设定,第一BSR为1比特且为1。
具体实施例5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根据调度延迟域确定携带第一BSR的NPUSCH传输的起始子帧,NPUSCH所在的子载波预先设定确定或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第一BSR为1比特且为1。
具体实施例6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根据调度延迟域确定携带第一BSR的NPUSCH传输的起始子帧,NPUSCH所在的子载波根据子载波指示域确定(如果指示多个子载波,那么第一BSR在子载波索引最小的子载波上传输),第一BSR为1比特且为1。
所述子载波指示域为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
具体实施例7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根据调度延迟域确定携带第一BSR的NPUSCH传输的起始子帧,NPUSCH所在的子载波预先设定确定,第一BSR为16比特且为前8比特都为1;所述子载波指示域为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
具体实施例8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根据调度延迟域确定携带第一BSR的NPUSCH传输的起始子帧,NPUSCH所在的子载波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第一BSR为16比特且为前8比特都为1;所述子载波指示域为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
具体实施例9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终端根据调度延迟域确定携带第一BSR的NPUSCH传输的起始子帧,NPUSCH所在的子载波根据子载波指示域确定,第一BSR为16比特且为前8比特都为1;所述子载波指示域为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
实施例三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当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第一信息为第一BSR信息;使用NPUSCH传输的具体方式参考实施例二中的具体实施例;
当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此时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使用NPUSCH传输的具体方式参考实施例一中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四
FDD NB-IoT系统中,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束子帧为NB-IoT下行子帧索引n,当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的值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0000’,资源分配域控制域的值为‘000’;
第一信息为第一BSR信息;使用NPUSCH传输的具体方式参考实施例二中的具体实施例;
基站收到第一BSR信息,确定终端收到SPS激活信息;基站在UL BSR传输的时频位置上接收ULBSR。其中BSR为现有技术中的BSR,这里不再赘述。
或者此时有BSR信息发送,终端使用NPUSCH传输发送BSR,发送方式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基站接收第一BSR信息和BSR信息,如果接收到BSR,确定终端收到SPS激活。
当终端检测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HARQ进程个数控制域的值(该域仅在配置2HARQ进程时存在)为‘0’,冗余版本控制域的值为‘0’,调制和编码机制控制域的值为‘1111’,重复次数控制域的值为‘000’,子载波指示域的值为‘111111’;
此时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使用NPUSCH传输的具体方式参考实施例一中的具体实施例;
基站收到ACK应答信息,确定终端收到SPS释放信息,将之后的资源分配给其他终端。
实施例五
基站使用下行控制信道发送指示UL SPS传输激活信息的下行信息,因为NB-IoT系统中,通过SPS上携带的是UL BSR信息,如果终端没有收到SPS激活信息(因为没有检测到,而不是基站没有发送)而且没有相应的通知基站的机制,除了终端无法将BSR信息上报给基站外,基站分配给终端的资源也会浪费。
基站使用下行控制信道发送指示UL SPS传输释放信息的下行信息,如果终端没有收到SPS释放信息(因为没有检测到,而不是基站没有发送)而且没有相应的通知基站的机制,终端会使用SPS资源上报BSR给基站,而此时SPS资源已经分配给其他终端,导致资源冲突。
实施例六
如果终端检测到包含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终端发送第一信息,终端在第一信息传输之后的N个子帧开始传输BSR,其中N为高层信令指示的;或者,终端按照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的时频位置传输BSR;
基站发送包含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基站接收第一信息,基站在接收第一信息后N1个子帧开始接收BSR,和/或基站按照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的时频位置接收BSR。
实施例七
如果终端A检测到包含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基站发送包含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基站接收第一信息,基站将接收第一信息后N2个子帧开始将分配给终端A的资源分配给其他终端,其中M为高层信令指示的值。
实施例八
具体实施例1
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非竞争的半静态调度PRACH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控制域和对应的开销/取值包含:
DCI格式N0和N1的区分(Flag for format N0/format N1differentiation)–1bit;
NPDCCH命令指示(NPDCCH order indicator)–1bit;
NPRACH的起始的重复次数/等级(Starting number of NPRACH repetitions)–2bits;
NPRACH的子载波指示(Subcarrier indication of NPRACH)–6bits;
NPRACH的载波指示(Carrier indication of NPRACH)–4bits.(只有当ul-ConfigList配置并且UE支持多载波能力时存在该域);
DCI格式N1中的剩余比特全部设置为1。
具体实施例2
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非竞争的半静态调度PRACH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控制域和对应的开销/取值包含:
DCI格式N0和N1的区分(Flag for format N0/format N1differentiation)–1bit;
NPDCCH命令指示(NPDCCH order indicator)–1bit;
NPRACH的起始的重复次数/等级(Starting number of NPRACH repetitions)–2bits;
NPRACH的子载波指示(Subcarrier indication of NPRACH)–6bits;
NPRACH的子载波指示Carrier indication of NPRACH–4bits.(只有当ul-ConfigList配置并且UE支持多载波能力时存在该域);
DCI格式N1中的剩余比特一半设置为1,一半设置为0。
具体实施例3
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非竞争的半静态调度PRACH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控制域和对应的开销/取值包含:
DCI格式N0和N1的区分(Flag for format N0/format N1differentiation)–1bit;
NPDCCH命令指示(NPDCCH order indicator)–1bit;
NPRACH的起始的重复次数/等级(Starting number of NPRACH repetitions)–2bits;设置为全0;
NPRACH的子载波指示(Subcarrier indication of NPRACH)–6bits;设置为全0
NPRACH的子载波指示Carrier indication of NPRACH–4bits.(只有当ul-ConfigList配置并且UE支持多载波能力时存在该域);设置为全0
DCI格式N1中的剩余比特全部设置为1。
具体实施例4
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非竞争的半静态调度PRACH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控制域和对应的开销/取值包含:
DCI格式N0和N1的区分(Flag for format N0/format N1 differentiation)–1bit;
NPDCCH命令指示(NPDCCH order indicator)–1bit;
NPRACH的起始的重复次数/等级(Starting number of NPRACH repetitions)–2bits;设置为全1;
NPRACH的子载波指示(Subcarrier indication of NPRACH)–6bits;设置为全1;
NPRACH的子载波指示Carrier indication of NPRACH–4bits.(只有当ul-ConfigList配置并且UE支持多载波能力时存在该域);设置为全1
DCI格式N1中的剩余比特全部设置为1。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九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终端侧,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42,用于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第一发送模块44,与第一检测模块44耦合连接,用于检测到PDCCH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该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上行半持续调度UL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UL 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的情况下:该第一检测模块42,还用于检测结束位置为第一子帧索引为n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第一发送模块44,还用于在n+k1-1第二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ACK应答信息的窄带物理上行信道NPUSCH;或,终端在k1-1第三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ACK应答信息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NPUSCH,其中k1-1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k0第四子帧之后;其中,n、k1和k0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NPUSCH传输时所在的子载波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的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通过预设的子载波确定;NPUSCH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的k1的值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调度延迟域指示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通过预设的时域位置确定;其中,NPUSCH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的k0的值为固定值;调度延迟域的大小为2比特。
此外,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一物理下行信息时,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确定包括: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新数据指示域和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确定;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物理下行信息时,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确定包括: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新数据指示域,资源分配域,重复次数域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确定。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信息为第一BSR的情况下,第一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结束位置为第一子帧索引为n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n+k2第二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第一BSR的NPUSCH;或,终端在k2第三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第一BSR的NPUSCH,其中所述k2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8第四子帧之后;其中,n、k2为正整数。
其中,承载第一BSR的NPUSCH传输时的子载波通过以下至少之一方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确定、通过预设的值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其中,确定所述NPUSCH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的k2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调度延迟域指示确定、通过预设的值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当PDCCH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如果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有BSR发送,在PUSCH上发送BSR;如果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没有BSR发送,在PUSCH上发送第一BSR;或者,当PDCCH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如果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有BSR发送,在PUSCH上发送BSR;如果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没有BSR发送,在PUSCH上发送ACK。
其中,第一BSR的值为16比特且前8比特全为1,或者第一BSR的值为1比特且为1,或者第一BSR为预定义值的传输块。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当PDCCH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且第一信息是ACK时,发送ACK的子载波位置固定值,发送ACK的子帧和PDCCH结束子帧的间隔为固定值,发送ACK的子载波位置和发送ACK的子帧由RRC信令配置;或,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当PDCCH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且第一信息是ACK时,发送ACK的子载波位置以及发送ACK的子帧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新数据指示域、资源分配域、重复次数域和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基站侧,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二发送模块52,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第二检测模块54,与第二发送模块52,用于检测与PDCCH对应的第一信息;
其中,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BSR。
可选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息;或者,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息和BSR。
可选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息,且如果接收到第一信息,在接收第一信息后N2个子帧开始释放分配给BSR传输的资源;N2为大于0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十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步骤S1,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步骤S2,在检测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和/或BSR。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步骤S2,在检测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一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步骤S1,基站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步骤S2,基站检测与所述PDCCH对应的第一信息和/或BSR。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基站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步骤S2,基站检测与所述PDCCH对应的第一信息和/或BSR。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在检测到所述PDCCH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上行半持续调度UL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UL 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的情况下:
所述终端检测PDCCH包括:所述终端检测结束位置为第一子帧索引为n的PDCCH;
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终端在n+k1-1第二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ACK应答信息的窄带物理上行信道NPUSCH;或,所述终端在k1-1第三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ACK应答信息NPUSCH,其中所述k1-1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k0第四子帧之后;
其中,n、k1和k0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PUSCH传输时所在的子载波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通过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通过预设的子载波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在于,
所述NPUSCH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的k1的值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通过预设的时域位置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PUSCH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的k0的值为固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在于,
当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一物理下行信息时,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确定包括: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新数据指示域和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确定;
当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物理下行信息时,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确定包括: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新数据指示域,资源分配域,重复次数域和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BSR的情况下:
终端对所述PDCCH进行检测包括:所述终端检测结束位置为第一子帧索引为n的PDCCH;
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终端在n+k2第二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第一BSR的NPUSCH;或,所述终端在k2第三子帧后开始发送承载第一BSR的NPUSCH,其中所述k2个第三子帧是位于n+8第四子帧之后;
其中,n、k2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在于,
所述NPUSCH传输时的子载波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子载波指示域确定、通过预设的值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在于,
确定所述NPUSCH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的k2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调度延迟域指示确定、通过预设的值确定、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PDCCH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如果所述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有BSR发送,所述终端在所述PUSCH上发送所述BSR;如果所述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没有BSR发送,所述终端在所述PUSCH上发送第一BSR;或者,
当所述PDCCH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如果所述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有BSR发送,所述终端在所述PUSCH上发送所述BSR;如果所述PDCCH指示的发送PUSCH时刻是没有BSR发送,所述终端在所述PUSCH上发送所述ACK。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BSR的值为16比特且前8比特全为1,或者所述第一BSR的值为1比特且为1,或者所述第一BSR为预定义值的传输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一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PDCCH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且所述第一信息是ACK时,发送所述ACK的子载波位置固定值,发送所述ACK的子帧和所述PDCCH结束子帧的间隔为固定值,或者,发送所述ACK的子载波位置和发送ACK的子帧由RRC信令配置;
当所述PDCCH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且所述第一信息是ACK时,发送所述ACK的子载波位置以及发送ACK的子帧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度延迟域、新数据指示域、资源分配域、重复次数域和子载波指示域中的一种或多种指示。
13.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基站检测与所述PDCCH对应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BSR。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发送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基站接收第一信息;或,
所述基站发送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基站接收第一信息和BSR。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发送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基站接收第一信息;如果接收到第一信息,所述基站在接收第一信息后N2个子帧开始释放分配给BSR传输的资源;N2为大于0的正整数。
16.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应用于终端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PDCCH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上行半持续调度UL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UL 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17.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装置,应用于基站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所述PDCCH对应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PDCCH为以下至少之一: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为指示SPS传输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或为指示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的调度请求SR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ACK应答信息或上行第一BSR。
1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2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2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810912165.4A 2018-08-10 2018-08-10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08312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2165.4A CN110831229A (zh) 2018-08-10 2018-08-10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2165.4A CN110831229A (zh) 2018-08-10 2018-08-10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1229A true CN110831229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4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2165.4A Pending CN110831229A (zh) 2018-08-10 2018-08-10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122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1280A (zh) * 2020-10-14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232873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信息传输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24003A (zh) * 2020-08-07 2022-09-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去激活下行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116689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2873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信息传输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24003A (zh) * 2020-08-07 2022-09-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去激活下行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11280A (zh) * 2020-10-14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16689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66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69068B1 (en) Defining sub-subchannels for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separately provided frequency and time resources and related terminals and network nodes
EP3800815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pdcch monito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918349B (zh) Wtru及其实施的方法
EP3348103B1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allocated resources for a harq message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a low-complexity, narrowband terminal
CN105766013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758222B (zh) 用于新无线电(nr)通信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7431605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发送和接收控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94897B9 (zh) 下行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4208371B (zh) 用于传输harq反馈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EP3043502A1 (en) Methods of hand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056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015131A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资源池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
KR2015004086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0831229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5402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10002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26266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2202099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rocessing time of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81490A1 (en) Method of initialis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for emtc and iot devices
US202202401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xplicit linkage between repetitiv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48102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ricuit
US1127246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preference based on the device power consumption or on performance of carriers
CN117715214A (zh) 用于移动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