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0180A -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0180A
CN110830180A CN201810914055.1A CN201810914055A CN110830180A CN 110830180 A CN110830180 A CN 110830180A CN 201810914055 A CN201810914055 A CN 201810914055A CN 110830180 A CN110830180 A CN 110830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bg
harq
transport block
user equipment
successfully dec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40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0180B (zh
Inventor
张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140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8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6785 priority patent/WO2020029773A1/zh
Priority to EP19848564.1A priority patent/EP3836450A4/en
Priority to US17/267,338 priority patent/US11962423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用户设备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基站对UCI进行解码;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基站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用户设备进行免调度的重传。本发明实现了免调度的重传,尤其是针对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5G新空口(5GNR)是基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全新空口设计的全球性5G标准,也是下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5G新空口具有时延更低、可靠性更高等诸多优势。近期,国际标准组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全体会议已批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空口的独立组网标准。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是一种结合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与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方法的技术。FEC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够纠正一部分错误,从而减少重传的次数。对于FEC无法纠正的错误,接收端会通过ARQ机制请求发送端重发数据。接收端使用检错码,通常为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校验,来检测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出错。如果无错,则接收端会发送一个ACK(肯定的确认)给发送端,发送端收到ACK后,会接着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如果出错,则接收端会丢弃该数据包,并发送一个NACK(否定的确认)给发送端,发送端收到NACK后,会重发相同的数据。
在LTE feLAA(Further Enhanced Licensed-Assisted Access)中,引入了 AUL传输(Autonomous UpLink,自主/自发上行传输)。用户设备在进行AUL 传输时,不需要先发送SR(scheduling request),可以在LBT(listen before talk,先听后发)成功后,直接在AUL预分配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上行数据。采用 AUL的传输方式,可以显著减少时延。
在AUL传输中,由于LBT的不确定性,基站对于AUL的HARQ-ACK 反馈也是不确定的,用户设备在接收到基站的HARQ-ACK反馈NACK(否定式ACK)后,对于某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的重传时间也是不确定的。
feLAA中定义了AUL-DFI(Down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来对AUL 的数据进行反馈,AUL-DFI中用一个bitmap来对所有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反馈。
在进行AUL传输时,基站会配置AUL传输可以使用的HARQ-ID集合,用户设备在该集合中选择一个HARQ-ID,确定NDI(New Data Indicator,新数据指示)和RV(冗余版本),并通过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告诉基站,UE-ID也会包含在UCI中。UCI会和AUL 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一起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UCI和PUSCH后,会先对UCI解码,通过UCI知道UE-ID、HARQ-ID、 NDI、RV等信息后,再对PUSCH进行解码。
AUL支持两种重传方式:基于调度的重传和AUL重传。其中,基于调度的重传指的是,当用户设备收到一个上行调度(UL grant),该上行调度指示的HARQ-ID、TBS、NDI与之前的某一个AUL传输完全一致,则用户设备会在上行调度指示时频资源上对该传输块进行基于调度的重传;AUL重传(也即免调度的重传)指的是,用户设备收到AUL-DFI指示某一个HARQ进行为 NACK,或者某一个HARQ进程的传输块传输后一段时间没有收到任何基站的上行调度信息或AUL-DFI,则此时用户设备也可以采用AUL重传的重传方式。
LTE通常采用单比特HARQ-ACK反馈方案,而eMBB业务为了高速率传输,每个传输块比特数较大,每个传输块中码块(Code Block,CB)个数可能是LTE的数倍,假如采用LTE的单比特HARQ-ACK反馈方案,则在信道质量较差的情况下、或者在eMBB和URLLC复用的场景下,eMBB业务被 URLLC业务抢占,使得部分码块出错导致解码错误时,需要重传整个传输块,这将会导致数据吞吐量和频谱效率严重下降。
为了提高频谱效率,5G引入CBG(Code Block Group)重传,采用CBG HARQ-ACK反馈方案,将一个传输块分成若干个CBG,每个CBG包括一个或多个码块,当一个传输块中的部分码块出错时,只重传所出错码块所在的 CBG而不是重传整个传输块。
如果用户设备在某个服务小区配置了RRC参数 codeBlockGroupTransmission,且通过RRC参数 maxCodeBlockGroupsPerTransportBlock配置了该服务小区传输块所包含的CBG数目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1
用户设备需要反馈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2
个HARQ-ACK比特。
对于一个传输块所包含的码块数为C,用户设备觉得CBG数目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3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4
个CBG包含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5
个码块,其中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6
包含的码块为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7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8
个CBG包含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9
个码块,其中CBG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10
包含CBs为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11
用户设备用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12
个HARQ-ACK信息比特通过1对1的方式来反馈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13
个CBG。若用户设备收到2个传输块,则将2个传输块的HARQ-ACK一起反馈前面的比特对应第一个传输块,后面的比特对应第二个传输块。
重传的传输块中的CBG和初传传输块中对应的CBG所包含的CB相同。
如果用户设备的RRC参数HARQ-ACK-codebook=semi-static, HARQ-ACK码本包含个HARQ-ACK信息比特,对于某个传输块如果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15
用户设备会在最后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16
个信息比特发送NACK。
如果用户设备收到一个PDSCH是由DCI格式1_0调度的,用户设备只对该PDSCH中的传输块产生HARQ-ACK信息。
如果用户设备没有配置RRC参数codeBlockGroupTransmission,用户设备会对每个传输块产生一个比特的HARQ-ACK信息。
如图1所示的CBG重传机制示意图,对于下行传输,用户设备在某个服务小区的RRC参数CBG-DL=ON,当用户设备通过RRC参数 maxCodeBlockGroupsPerTransportBlock配置了该服务小区传输块所包含的 CBG数目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0317
为4,用户设备需要反馈4个HARQ-ACK比特。
图1中一个传输块由10个码块组成,编号分别为0,1,2,…,9。码块数目大于这10个码块被分为了4个CBG,CBG0、CBG1包含3个码块, CBG2、CBG3包含2个码块。当CB0解码错误其他码块正确解码时,用户设备反馈的HARQ-ACK为0111,基站成功解码用户设备反馈的HARQ-ACK后只重传CB0所在的CBG,即CBG0。只有CBG0所包含的码块(CB0、CB1、CB2)需要重传,CBG重传与初传采用相同的CBG分组方式。
目前,5G新空口也在对非授权频段(unlicensed band)进行标准化的工作,与LTEfeLAA中类似,5G新空口也可以采用免调度的方式来发送PUSCH。 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在NR configured grant基站上来研究免调度的上行传输。
与LTE feLAA一样,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将HARQ process ID、NDI、RVID通过UCI的方式告诉基站,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同样支持DFI 来对上行数据进行反馈。与LTE feLAA不同,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并没有在UCI中包含UEID的信息,UEID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进行区分,UE specific DMRS是5G新空口中的一种用户特定参考信号。
注:一个传输块在传输时有一个对应的HARQ-ID;一个传输块分成多个 CBG。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对于AUL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如何获得IR增益(尤其是针对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用户设备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
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基站对UCI进行解码;
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基站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
用户设备接收到DFI;
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 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用户设备进行免调度的重传。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可选的,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 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 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可选的,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 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可选的,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基站能够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接收到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进行免调度的重传。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可选的,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 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 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可选的,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 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可选的,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AUL传输的方式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
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对UCI进行解码;
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 DFI中包括第一信息,用户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 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 HARQ中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可选的,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 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 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可选的,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 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可选的,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上行数据发送单元、下行数据接收单元、解析单元和上行数据重传单元;其中:
上行数据发送单元,适于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基站能够通过UE specific DMRS 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下行数据接收单元,适于接收到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
解析单元,适于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 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上行数据重传单元,适于进行免调度的重传。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可选的,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 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 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可选的,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 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可选的,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上行数据接收单元、识别单元、解码单元和指示单元;其中:
上行数据接收单元,适于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AUL传输的方式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
识别单元,适于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解码单元,适于对UCI进行解码;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指示单元,适于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用户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可选的,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 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 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可选的,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 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可选的,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支持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支持 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所述基站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对于AUL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基站通过UE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从而实现免调度的重传,当用户设备收到该指示后,对于反馈NACK的PUCSH的免调度重传会选择与前一次传输相同的RV,如果 DFI中指示没有需要重传的情况发生,则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其他的RV版本,从而获得IR增益。
进一步地,对于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 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 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从而实现了在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CBG重传机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数据传输装置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数据传输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UCI正确解码的情况下,基站可以在DFI中用一个比特来告诉用户设备。当用户设备收到该指示后,对于反馈NACK的PUCSH的免调度重传会选择与前一次传输相同的RV,如果DFI中指示没有需要重传的情况发生,则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其他的RV版本,从而获得IR增益。
当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的上行免调度传输配置了CBG传输,基站可以在DFI中反馈CBG级的HARQ-ACK,用户设备可以通过DFI的CBG的 HARQ-ACK反馈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此处遇到的一个问题是,feLAA中对于一个传输块的场景,AUL-DFI中包含16比特的HARQ-ACK Bitmap和2比特TPC。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DFI至少也需要包含这些信息。当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上行免调度传输支持CBG时,DFI也应该引入CBG级的反馈。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每个传输块最大可以配8个CBG,16个HARQ进行需要128个比特来反馈。
但是,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DFI的比特数是受到限制的(可能需要和某一个DCI格式复用,以减少用户设备盲检的复杂度),无法无限制的扩展。
为此,发明人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针对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方法,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基站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免调度的重传。
进一步地,对于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 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 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从而实现了在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以下参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下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首先,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通过AUL传输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参照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以下通过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S101,用户设备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 UCI。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用户设备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
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用户设备在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后,在预配置的资源上采用免调度的方式发送上行数据,与该数据相关联的HARQ-ID、 NDI、RVID会同时在UCI中上报,UCI会piggyback到PUSCH上发送,数据发送后用户设备会启动一个计时器。
S102,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基站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及控制信息后,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获得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的UE-ID。
S103,基站对UCI进行解码。
基站通过对UCI进行解码来获得HARQ-ID、NDI、RVID。
基站在DFI中用一个比特来告诉用户设备是否解码成功。
在UCI未能成功解码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04。
S104,基站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基站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DFI 中还需要包括后续步骤S105中的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和/或CBG级 HARQ-ACK反馈等,而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则不再需要传输块级 HARQ-ACK反馈和/或CBG级HARQ-ACK反馈。
当然,也不排除不给用户设备发送与该数据相关联HARQ-ID调度信息或者HARQ-ACK反馈信息的可能性,此时,若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后没有收到与该HARQ-ID相关联的ACK反馈也没有收到该HARQ-ID相关联的调度信息后,用户设备可以采用以免调度的方式重传该数据。
S105,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
在UCI未能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 中包括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 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大部分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不包括:所含所有CBG均成功解码的传输块/传输块组的HARQ/HARQ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
基站指示重传数据具体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例如:
如前所述,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用户设备在LBT成功后,在预配置的资源上采用免调度的方式发送上行数据,与该数据相关联的HARQ-ID、 NDI、RVID会同时在UCI中上报,UCI会piggyback到PUSCH上发送,数据发送后用户设备会启动一个计时器。基站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及控制信息后,基站通过UE-specific DMRS来获得UE-ID,然后通过解UCI来获得HARQ-ID、NDI、RVID,当UCI没有成功解码时,可以通过DFI对没有解对的HARQ-ID反馈NACK,并且在DFI中用一个比特来指示用户设备出现了UCI没有成功解码的情况(或者也可以指示用户设备在免调度重传时,发送与上一次传输相同的RV版本)。
若用户设备在某HARQ-ID相关联的定时器超时后没有收到与该 HARQ-ID相关联的ACK反馈也没有收到该HARQ-ID相关联的调度信息后,用户设备可以采用以免调度的方式重传该数据。
实例1:用户设备在slot 0LBT成功,采用免调度的方式连续发送PUSCH 和UCI。在slot 0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0,在slot 1发送的PUSCH 的HARQ-ID为1,在slot 2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2。均采用RVID 为0。
用户设备侧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为10ms,此时采用15KHz SCS,一个slot 时间长度为1ms。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每个HARQ-ID对应的PUSCH发送之后开始计时。对HARQ-ID 0,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1开始计时;对HARQ-ID 1,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2开始计时;对HARQ-ID 2,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3开始计时。
假设基站在slot 0,1,2接收到了用户设备采用免调度的方式发送的 PUSCH和UCI,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获得了UE-ID的信息,基站解 slot0,1的UCI和PUSCH均解码成功,但是基站在解码slot 2收到的UCI时解码出错。
基站在slot 7LTB成功,采用DFI给用户设备反馈HARQ-ACK,则其中 HARQ-ID的bitmap为1100000000000000,UCI解码错误(或重传相同RV指示)为1。
用户设备在slot 7收到了DFI,通过HARQ-ID的bitmap知道HARQ-ID 0 和1成功解码,其他HARQ-ID解码错误。由于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仅发送了 HARQ-ID 0,1,2,因此用户设备进一步确定解码错误的HARQ-ID为2。 DFI中UCI解码错误(或重传相同RV指示)为1,用户设备在对HARQ-ID 进行免调度的重传时会选择与前一次传输相同的RVID即RVID为0。
如前所述,feLAA中对于一个传输块的场景,AUL-DFI中包含16比特的 HARQ-ACKBitmap和2比特TPC。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DFI至少也需要包含这些信息。当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上行免调度传输支持CBG时, DFI也应该引入CBG级的反馈。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每个传输块最大可以配8个CBG,16个HARQ进行需要128个比特来反馈。
但是,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DFI的比特数是受到限制的(可能需要和某一个DCI格式复用,以减少用户设备盲检的复杂度),无法无限制的扩展。对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方式来克服上述缺陷:
方式一,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部分CBG级HARQ-ACK反馈。
将所有可用的HARQ进程分为M组,基站根据收到的PUSCH的解码情况及HARQ-ID,选择其中的一组来反馈CBG级HARQ-ACK。M需要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131
其中NHARQ-ID为免调度可用的总的HARQ进程数,NCBG为基站配置用于免调度上行传输的最大CBG数量。M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用户设备或者由协议定义一个默认值。每一组中HARQ进程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也可以通过预定义的分组方式。
在其它实施例中,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为可选项,DFI中可以包含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也可以不包含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是否包含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会影响可用于CBG级的反馈的比特数。
对于上述方式一具体可以有以下实例:
实例2:可用进程数为16,基站配置用于免调度上行传输的最大CBG数目为4,DFI使用传输块级的HARQ-ACK bitmap反馈所有HARQ进程的传输块级HARQ-ACK,DFI中可以用于CBG级HARQ-ACK反馈的比特数为27。根据方式一中的公式可以确定M的最小值为3。
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M为4,16个HARQ进程均为可用,第一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0,1,2,3;第二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4,5,6,7;第三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8,9,10,11;第四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12,13,14,15。 DFI中用2比特来指示反馈的是哪一组的HARQ-ACK,00表示第一组,01 表示第二组,10表示第三组,11表示第四组。
用户设备在slot 0LBT成功,采用免调度的方式连续发送PUSCH和UCI。在slot 0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0,在slot 1发送的PUSCH的HARQ-ID 为1,在slot 2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2。均采用RVID为0。
用户设备侧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为10ms,此时采用15KHz SCS,一个slot 时间长度为1ms。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每个HARQ-ID对应的PUSCH发送之后开始计时。对HARQ-ID 0,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1开始计时;对HARQ-ID 1,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2开始计时;对HARQ-ID 2,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3开始计时。
假设基站在slot 0,1,2接收到了用户设备采用免调度的方式发送的PUSCH 和UCI,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获得了UE-ID的信息,基站解slot0,1的 UCI和PUSCH均解码成功,但是基站在解码slot 2时,其中的CBG 0和1 解错了,CBG 2和3解对了。
基站在slot 7LTB成功,采用DFI给用户设备反馈HARQ-ACK,则其中传输块级HARQ-ID的bitmap为1100000000000000,CBG级的反馈信息为 001111111100110000。其中前2个比特(即“00”)表示第一组,后16个比特表示CBG级的HARQ-ACK反馈bitmap。
用户设备在slot 7收到了DFI,从中可以知道HARQ-ID 0和1成功解码, HARQ-ID 2的CBG 0和1解错了,CBG 2和3解对了。用户设备在进行免调度重传时,可以只对HARQ-ID 2重传CBG 0和1。
方式二,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CBG级HARQ-ACK反馈。
将所有可用的HARQ进程分为M组,基站根据收到的PUSCH的解码情况及HARQ-ID,选择其中的一组来反馈CBG级HARQ-ACK。M需要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M×NCBG)≤N
NCBG为基站配置用于免调度上行传输的最大CBG数量。M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用户设备或者由协议定义一个默认值。每一组中HARQ进程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也可以通过预定义的分组方式。
DFI的CBG级HARQ-ACK反馈将每一组中所有传输块对应的CBG做逻辑与。DFI中CBG级HARQ-ACK的反馈比特为M×NCBG
在其它实施例中,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为可选项,DFI中可以包含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也可以不包含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是否包含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会影响可用于CBG级的反馈的比特数。
对于上述方式二具体可以有以下实例:
实例3:可用进程数为16,基站配置用于免调度上行传输的最大CBG数目为4,DFI使用传输块级的HARQ-ACK bitmap反馈所有HARQ进程的传输块级HARQ-ACK,DFI中可以用于CBG级HARQ-ACK反馈的比特数为27.根据方式二中的公式可以确定M的最大值为6。
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M为4,16个HARQ进程均为可用,第一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0,1,2,3;第二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4,5,6,7;第三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8,9,10,11;第一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12,13,14,15。 DFI中用2比特来指示反馈的是哪一组的HARQ-ACK,00表示第一组,01 表示第二组,10表示第三组,11表示第四组。
用户设备在slot 0LBT成功,采用免调度的方式连续发送PUSCH和UCI。在slot 0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0,在slot 1发送的PUSCH的HARQ-ID 为1,在slot 2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2。均采用RVID为0。
用户设备侧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为10ms,此时采用15KHz SCS,一个slot 时间长度为1ms。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每个HARQ-ID对应的PUSCH发送之后开始计时。对HARQ-ID 0,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1开始计时;对HARQ-ID 1,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2开始计时;对HARQ-ID 2,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3开始计时。
假设基站在slot 0,1,2接收到了用户设备采用免调度的方式发送的PUSCH 和UCI,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获得了UE-ID的信息,基站解slot0,1的 UCI和PUSCH均解码成功,但是基站在解码slot 2时,CBG 0和1解错了, CBG 2和3解对了。
基站在slot 7LTB成功,采用DFI给用户设备反馈HARQ-ACK,则其中传输块级的HARQ-ID的bitmap为1100000000000000,CBG级的HARQ-ACK 反馈为0011000000000000。
用户设备在slot 7收到了DFI,通过传输块级的HARQ-ACK可以知道 HARQ-ID 0和1成功解码,HARQ-ID 2没有成功解码。通过CBG级的 HARQ-ACK反馈进一步确定HARQ-ID 2的CBG 0和1解错了,CBG 2和3 解对了。用户设备在进行免调度重传时,可以只对HARQ-ID 2重传CBG 0和 1。
传输块级的HARQ-ACK反馈是可选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仅采用CBG级HARQ-ACK反馈。有以下实例:
实例4:可用进程数为16,基站配置用于免调度上行传输的最大CBG数目为4,DFI不使用传输块级的HARQ-ACK bitmap反馈所有HARQ进程的传输级HARQ-ACK,DFI中可以用于CBG级HARQ-ACK反馈的比特数为27。根据方法二中的公式可以确定M的最大值为6。
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M为4,16个HARQ进程均为可用,第一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0,1,2,3;第二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4,5,6,7;第三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8,9,10,11;第一组中可用的HARQ进程为12,13,14,15。DFI中用2比特来指示反馈的是哪一组的HARQ-ACK,00表示第一组,01 表示第二组,10表示第三组,11表示第四组。
用户设备在slot 0LBT成功,采用免调度的方式连续发送PUSCH和UCI。在slot 0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0,在slot 1发送的PUSCH的HARQ-ID 为4,在slot 2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8。均采用RVID为0。
用户设备侧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为10ms,此时采用15KHz SCS,一个slot 时间长度为1ms。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每个HARQ-ID对应的PUSCH发送之后开始计时。对HARQ-ID 0,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1开始计时;对HARQ-ID 4,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2开始计时;对HARQ-ID 8,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3开始计时。
假设基站在slot 0,1,2接收到了用户设备采用免调度的方式发送的PUSCH和UCI,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获得了UE-ID的信息,基站解 slot0,1的UCI和PUSCH均解码成功,但是基站在解码slot 2时,解码CBG 0 和1解错了,CBG 2和3解对了。
基站在slot 7LTB成功,采用DFI给用户设备反馈HARQ-ACK,则CBG 级的HARQ-ACK反馈为1111111100110000。
用户设备在slot 7收到了DFI,通过CBG级的HARQ-ACK可以知道第一组和第二组的HARQ-ID成功解码,第三组的CBG 0和1解错了,CBG 2和 3解对了。用户设备根据自己发送的HARQ-ID信息进一步确定HARQ-ID 0 和1成功解码,HARQ-ID 2没有成功解码。HARQ-ID 2的CBG 0和1解错了, CBG 2和3解对了。用户设备在进行免调度重传时,可以只对HARQ-ID 2重传CBG 0和1。
方式三,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部分CBG级HARQ-ACK反馈
基站根据收到的PUSCH的解码情况及HARQ-ID,选择其中的最多P个来反馈CBG级HARQ-ACK。P需要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171
其中,NHARQ-ID为免调度可用的总的HARQ进程数,NCBG为基站配置用于免调度上行传输的最大CBG数量。P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用户设备或者由协议定义一个默认值。
DFI中包含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CBG级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181
对于上述方式三具体可以有以下实例:
实例5:可用进程数为16,基站配置用于免调度上行传输的最大CBG数目为4,DFI使用传输块级的HARQ-ACK bitmap反馈所有HARQ进程的传输块级HARQ-ACK,DFI中可以用于CBG级HARQ-ACK反馈的比特数为27。根据方法三中的公式可以确定P的最大值为3。
用户设备在slot 0LBT成功,采用免调度的方式连续发送PUSCH和UCI。在slot 0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0,在slot 1发送的PUSCH的HARQ-ID 为1,在slot 2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2。均采用RVID为0。
用户设备侧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为10ms,此时采用15KHz SCS,一个slot 时间长度为1ms。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每个HARQ-ID对应的PUSCH发送之后开始计时。对HARQ-ID 0,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1开始计时;对HARQ-ID 1,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2开始计时;对HARQ-ID 2,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3开始计时。
假设基站在slot 0,1,2接收到了用户设备采用免调度的方式发送的 PUSCH和UCI,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获得了UE-ID的信息,基站解 slot0,1的UCI和PUSCH均解码成功,但是基站在解码slot 2时,CBG 0和1 解错了,CBG 2和3解对了。
基站在slot 7LTB成功,采用DFI给用户设备反馈HARQ-ACK,则传输块级HARQ-ID的bitmap为1100000000000000,CBG级的反馈信息为 001000110100000010000000。24个比特分为3组,每一组的前4比特指示 HARQ-ID,后4比特指示具体的CBG级HARQ-ACK。前四个比特0010表示 HARQ-ID为2,第5-8个比特0011表示CBG 0和1解错了,CBG 2和3解对了。
用户设备在slot 7收到了DFI,从中可以知道HARQ-ID 0和1成功解码,HARQ-ID 2的CBG 0和1解错了,CBG 2和3解对了。用户设备在进行免调度重传时,可以只对HARQ-ID2重传CBG 0和1。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CBG bundling(捆绑)的方式来进一步减少 HARQ-ACK反馈所需的比特数。具体的,
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级 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需要重传,若一个CBG 组合中任意一个CBG需要重传,则指示该CBG组合需要重传,若一个CBG 组合中所有CBG均不需要重传,则指示该CBG组合不需要重传。
关于如何确定每个HARQ进程反馈的比特数:
A.将可用的HARQ进程分为2组,第一组中的HARQ进程数量为 NmodNHARQ-ID;第二组中进程数量为NHARQ-ID-NmodNHARQ-ID。第一组中对于每个HARQ进程反馈的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191
第二组中对于每个HARQ进程反馈的比特数为CBG级的HARQ-ACK反馈比特为N。
B.HARQ也可以不进行分组,对于每个HARQ进程反馈的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193
CBG级的HARQ-ACK反馈比特为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194
其中,NHARQ-ID为免调度可用的总的HARQ进程数,NCBG为基站配置用于免调度上行传输的最大CBG数量。
根据每个HARQ进程反馈的比特数(X)将每个进程对应的传输块的CBG 分为X组。分组后满足以下约束条件:前一组的CBG数目不小于后一组的 CBG数目,前一组的CBG数目和后一组的CBG数目只差不大于1。每组中的CBG的HARQ-ACK反馈做逻辑与运算。
对于CBG bundling可以有以下实例:
实例6:基站给用户设备配置的可用进程数为8,分别为0,1,2,3,4,5,6,7。基站配置用于免调度上行传输的最大CBG数量为4,DFI中可以用于CBG级 HARQ-ACK反馈的比特数为27。
根据上述B中的公式,对于每个HARQ进程反馈的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195
将CBG分为3组,第一组包含CBG 0,1;第二组包含CBG 2;第三组包含 CBG 3。同组内的CBG要做bundling,即第一组的CBG 0和1做bundling;第二组和第三组不需要做bundling。
用户设备在slot 0LBT成功,采用免调度的方式连续发送PUSCH和UCI。在slot 0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0,在slot 1发送的PUSCH的HARQ-ID 为1,在slot 2发送的PUSCH的HARQ-ID为2。均采用RVID为0。
用户设备侧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为10ms,此时采用15KHz SCS,一个slot 时间长度为1ms。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每个HARQ-ID对应的PUSCH发送之后开始计时。对HARQ-ID 0,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1开始计时;对 HARQ-ID 1,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2开始计时;对HARQ-ID 2,免调度重传计时器从slot 3开始计时。
假设基站在slot 0,1,2接收到了用户设备采用免调度的方式发送的 PUSCH和UCI,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获得了UE-ID的信息,基站解 slot0,1的UCI和PUSCH均解码成功,但是基站在解码slot 2时,CBG 0和2,解错了,CBG 1和3解对了。
基站在slot 7LTB成功,则采用DFI给用户设备反馈CBG级的 HARQ-ACK,111111001000000000000000,共24比特。
用户设备在slot 7收到了DFI,从中可以知道HARQ-ID 0和1成功解码, HARQ-ID的CBG 0,1和2解错了,CBG 3解对了。UE在进行免调度重传时,可以只对HARQ-ID 2重传CBG 0,1和2。
可选的,在基站给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了多个免调度的资源,且所述用户设备能够同时使用所述多个免调度的资源来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基站在 DCI中指示是哪一个资源。
若基站给用户设备配置的可同时发送PUSCH的免调度的资源数量为N,则DCI中需要
Figure BDA0001762200180000201
个比特来指示基站接收到的是哪一个免调度的资源。
S106,用户设备接收到DFI。
如前所述,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
S107,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S108,用户设备进行免调度的重传。
通过以上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对于AUL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 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从而实现免调度的重传,当用户设备收到该指示后,对于反馈NACK的PUCSH 的免调度重传会选择与前一次传输相同的RV,如果DFI中指示没有需要重传的情况发生,则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其他的RV版本,从而获得IR增益。
进一步地,对于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 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 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从而实现了在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
实施例二
如下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通常可以由用户设备来实施。
参照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S201,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用户设备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基站能够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S202,接收到DFI。
用户设备接收到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可选的,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 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 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S203,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 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S204,进行免调度的重传。
通过以上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对于AUL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 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从而实现免调度的重传,当用户设备收到该指示后,对于反馈NACK的PUCSH 的免调度重传会选择与前一次传输相同的RV,如果DFI中指示没有需要重传的情况发生,则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其他的RV版本,从而获得IR增益。
进一步地,对于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 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 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从而实现了在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
实施例三
如下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通常可以由基站来实施。
参照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S301,通过AUL传输的方式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 UCI。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基站通过AUL传输的方式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
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S302,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S303,对UCI进行解码。
S304,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S305,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可选的,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 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 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通过以上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对于AUL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 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从而实现免调度的重传,当用户设备收到该指示后,对于反馈NACK的PUCSH 的免调度重传会选择与前一次传输相同的RV,如果DFI中指示没有需要重传的情况发生,则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其他的RV版本,从而获得IR增益。
进一步地,对于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 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 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从而实现了在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
实施例四
如下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参照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结构框图。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上行数据发送单元401、下行数据接收单元402、解析单元403和上行数据重传单元404;其中各单元的主要功能如下:
上行数据发送单元401,适于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AUL 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基站能够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下行数据接收单元402,适于接收到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
解析单元403,适于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上行数据重传单元404,适于进行免调度的重传。
通过以上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对于AUL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 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从而实现免调度的重传,当用户设备收到该指示后,对于反馈NACK的PUCSH 的免调度重传会选择与前一次传输相同的RV,如果DFI中指示没有需要重传的情况发生,则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其他的RV版本,从而获得IR增益。
进一步地,对于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 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 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从而实现了在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
在具体实施中,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之前,还可以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UCI中可以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 NDI、RVID。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在具体实施中,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实施例五
如下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参照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结构框图。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上行数据接收单元501、识别单元502、解码单元503和指示单元504;其中各单元的主要功能如下:
上行数据接收单元501,适于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AUL 传输的方式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
识别单元502,适于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解码单元503,适于对UCI进行解码;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指示单元504,适于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用户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通过以上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对于AUL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 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从而实现免调度的重传,当用户设备收到该指示后,对于反馈NACK的PUCSH 的免调度重传会选择与前一次传输相同的RV,如果DFI中指示没有需要重传的情况发生,则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其他的RV版本,从而获得IR增益。
进一步地,对于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 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 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从而实现了在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
在具体实施中,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之前,还可以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UCI中可以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 NDI、RVID。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在具体实施中,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实施例六
如下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支持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用户设备还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因而该用户设备能够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对于AUL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从而实现免调度的重传,当用户设备收到该指示后,对于反馈NACK的PUCSH的免调度重传会选择与前一次传输相同的RV,如果 DFI中指示没有需要重传的情况发生,则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其他的RV版本,从而获得IR增益。
进一步地,对于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 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 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从而实现了在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
实施例七
如下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
所述基站支持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基站还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因而该基站能够在 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对于AUL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上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 中的序号,从而实现免调度的重传,当用户设备收到该指示后,对于反馈 NACK的PUCSH的免调度重传会选择与前一次传输相同的RV,如果DFI中指示没有需要重传的情况发生,则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其他的RV版本,从而获得IR增益。
进一步地,对于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 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 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从而实现了在DFI比特数受限的情形下的CBG级反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用户设备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
基站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基站对UCI进行解码;
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基站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位置;
用户设备接收到DFI;
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用户设备进行免调度的重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基站能够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接收到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进行免调度的重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1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AUL传输的方式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
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对UCI进行解码;
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用户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1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行数据发送单元、下行数据接收单元、解析单元和上行数据重传单元;其中:
上行数据发送单元,适于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基站能够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下行数据接收单元,适于接收到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
解析单元,适于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上行数据重传单元,适于进行免调度的重传。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2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行数据接收单元、识别单元、解码单元和指示单元;其中:
上行数据接收单元,适于在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中,通过AUL传输的方式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
识别单元,适于通过UE specific DMRS来识别发送所述上行数据的用户设备;
解码单元,适于对UCI进行解码;在UCI成功解码的情况下,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码;
指示单元,适于根据传输块或CBG的解码是否成功,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DFI,所述DFI中包括第一信息,用户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来确定需要重传的CBG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ID、以及需要重传的CBG在其所在的传输块的HARQ中的序号。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传输块级HARQ-ACK反馈、以及未能成功解码的CBG所在的传输块或传输块组的CBG级HARQ-ACK反馈,其中,所述传输块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CBG组合,每个CBG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CBG,在CBG级HARQ-ACK反馈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CBG组合是否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任意一个CBG未能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未能成功解码,若一个CBG组合中所有CBG均成功解码,则指示该CBG组合成功解码。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AUL传输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及相关联的UCI之前,还包括:进行先听后发并成功。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CI中包括与所述上行数据相关联的HARQ-ID、NDI、RVID。
26.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支持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27.一种基站,所述基站支持5G新空口的非授权频段,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CN201810914055.1A 2018-08-10 2018-08-10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830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4055.1A CN110830180B (zh) 2018-08-10 2018-08-10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096785 WO2020029773A1 (zh) 2018-08-10 2019-07-19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19848564.1A EP3836450A4 (en) 2018-08-10 2019-07-19 USER EQUIPMENT (UE), BASE ST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7/267,338 US11962423B2 (en) 2018-08-10 2019-07-19 Method and apparatus, UE, and base station for scheduling-free retransmission for a code block grou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4055.1A CN110830180B (zh) 2018-08-10 2018-08-10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180A true CN110830180A (zh) 2020-02-21
CN110830180B CN110830180B (zh) 2021-02-19

Family

ID=6941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4055.1A Active CN110830180B (zh) 2018-08-10 2018-08-10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2423B2 (zh)
EP (1) EP3836450A4 (zh)
CN (1) CN110830180B (zh)
WO (1) WO202002977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22173A1 (en) * 2020-07-14 2022-0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028417A1 (zh) * 2020-08-07 2022-02-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077481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37912A1 (en) * 2018-09-28 2021-06-23 Sony Corporation Methods, terminal device and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using transmission on a preconfigured uplink resource
US11632195B2 (en) * 2019-03-29 2023-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HARQ feedback in group commo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KR20230150820A (ko) * 2021-03-01 2023-10-31 인텔 코포레이션 물리적 업링크 공유 채널(pusch)을 이용한 유연한 업링크 제어 정보(uci) 송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8074A (zh) * 2017-03-24 2017-06-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码块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7196740A (zh) * 2017-05-05 2017-09-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码块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483160A (zh) * 2017-08-17 2017-12-1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反馈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180145703A1 (en) * 2016-11-23 2018-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sing a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in conjunction with a low-density parity-check encoding scheme
CN108365922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反馈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88247B1 (fr) 2012-03-16 2021-06-11 Intel Corp Determination de dimension de livre de code harq/ack
TW201519596A (zh) * 2013-07-11 2015-05-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智慧HARQ WiFi系統及方法
US10812982B2 (en) * 2016-02-05 2020-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11523422B2 (en) * 2017-11-16 2022-12-0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generation timing of an uplink transmission
US11224056B2 (en) * 2018-05-09 2022-0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group-based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
US11405150B2 (en) * 2018-05-10 2022-08-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transmits data in unlicensed ban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45703A1 (en) * 2016-11-23 2018-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sing a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in conjunction with a low-density parity-check encoding scheme
CN108365922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反馈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888074A (zh) * 2017-03-24 2017-06-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码块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7196740A (zh) * 2017-05-05 2017-09-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码块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483160A (zh) * 2017-08-17 2017-12-1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反馈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USAN, KOREA: ""Enhancement to configured grants in NR unlicensed"",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3 R1-1807392》 *
LG ELECTRONICS: ""Consideration on UCI signaling for CBG based HARQ"",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NR AD-HOC#2 R1-1710331》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22173A1 (en) * 2020-07-14 2022-0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38918B2 (en) * 2020-07-14 2023-1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028417A1 (zh) * 2020-08-07 2022-02-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4070478A (zh) * 2020-08-07 2022-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077481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36450A1 (en) 2021-06-16
US20210242980A1 (en) 2021-08-05
US11962423B2 (en) 2024-04-16
EP3836450A4 (en) 2022-05-11
CN110830180B (zh) 2021-02-19
WO2020029773A1 (zh)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0180B (zh)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228541B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程序存储介质
CN108289015B (zh) 发送harq-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及下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90158256A1 (en) Sending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US9112686B2 (en) HARQ ACK/NACK for dynamic PDSCH
US10727985B2 (en)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KR10134316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
JP5740491B2 (ja) セミパーシステン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データパケットの確認応答情報をフィードバックする方法、受信する方法、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録媒体
EP2785131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enb and user equipment
US8861408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transmission in a multi component-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58777B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发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651678B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682129B (zh) Harq的反馈处理、发送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CN107431570A (zh) 用于减轻多层协议无线系统中的突发打孔和干扰的码块层面纠错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面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KR20150140629A (ko) 멀티-서브프레임 스케쥴링을 지원하기 위해 업링크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WO2009129713A1 (zh) 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进行确认信息反馈的方法
US2017011114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Bundle Sizes in Communications Involving the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of More than One Bundle in a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Attempt
WO2015106554A1 (zh) 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394685A (zh)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US20190132106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830179B (zh)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796032B (zh) 用于半静态harq-ack码本确定的方法及设备
US900801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EP349976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9 18 / F, block B, Zhizhen building, No.7,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Room 516, building A, Tsinghua Science Park,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PREADTRUM HI-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