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0145B - 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0145B
CN110830145B CN201810902047.5A CN201810902047A CN110830145B CN 110830145 B CN110830145 B CN 110830145B CN 201810902047 A CN201810902047 A CN 201810902047A CN 110830145 B CN110830145 B CN 110830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stening
opportunity
reference signal
time domain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20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0145A (zh
Inventor
柯颋
夏亮
童辉
邵华
刘光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020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4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8282 priority patent/WO20200298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6Inter-base st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该信号发送方法包括: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触发事件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可用侦听时机;在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采用该方法通过明确用于RS侦听的可用侦听时机的确定方式,以能够根据所确定方式,确定可用侦听时机,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RS侦听时,在所有可能发送参考信号的无线帧中一直侦听RS,RS侦听过程的算法复杂度及功耗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至少包括分时长期演进(Time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TD-LTE)系统和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由于上、下行同频,因此如果其他网络侧设备的下行(Down Load,DL)信号经过空间传播到达本地基站的上行(Up Load,UL)信号接收窗口内时仍然有较强的接收功率,则其他基站的DL信号将会对本地基站的UL数据接收造成较强干扰,即存在较强的交叉链路干扰。其中,干扰基站可能来自于本地基站的近端相邻基站,也可能来自于远端基站。
其中,应对远端基站干扰问题的一般思路如下:
Step 1:定位施扰基站(即干扰源);
Step 2:对定位出来的施扰基站执行干扰回退操作,如减少施扰基站的下行时隙,以降低其DL信号对其他基站UL数据接收的干扰。
为了定位施扰基站,一种直观的解决方案是:让施扰基站发送能够区分不同基站的专用干扰检测参考信号(记为第一参考信号)。这样,受扰基站通过检测施扰基站所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就能够判断出谁是自己的干扰源了。
然而,上述第一参考信号仅用于基站间发现远端干扰现象,因此对收、发基站正常的数据传输而言,第一参考信号都是无用信号,属于网络信令开销。考虑到远端干扰现象通常是由大气波导现象引起的,而大气波导现象并非经常发生的,因此为了抑制偶然发生的远端干扰问题,而让网络消耗大量资源经常性的收、发专用参考信号,这种设计方案对整个网络而言是低效的。
针对上述问题,现网中转而采用另外一种技术方案,即让受扰基站确定受到潜在的远端干扰影响后,才发送能够区分不同基站的专用干扰检测参考信号(记为第二参考信号)。因此,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当受扰基站猜测自己受到了远端干扰影响后,才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由于将经常性的发送行为改成了触发性的发送行为,因此当远端干扰现象并非频繁发生时,所述方案有望显著降低发送第二参考信号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开销。
而采用上述的方式时,所有基站都需要在所有可能发送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RS)的无线帧中一直侦听RS,以确定自己是否为施扰基站。然而在每个无线帧中,为了侦听RS,基站需要同时执行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算法,而FFT和IFFT算法的处理复杂度都比较大,相应的算法功耗也较大,因此侦听RS过程的算法复杂度及功耗仍然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RS侦听时,在所有可能发送参考信号的无线帧中一直侦听RS,RS侦听过程的算法复杂度及功耗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触发事件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可用侦听时机;
在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满足第一触发事件时,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二触发事件时,确定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不再是所述可用侦听时机。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时,确定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接收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不再是所述可用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中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状态信息和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信息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侦听时机,以及包括满足第一触发事件时,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多个候选侦听时机的侦听周期大于或等于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多个候选侦听时机的侦听周期。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当如下至少一个条件满足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触发事件:
上行干扰强度指标高于第一门限;
在由至少一个上行UL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组成的时间区间内,干扰具有时域功率斜坡特征;
在由至少一个上行UL OFDM符号组成的时间区间内,相邻OFDM符号间的干扰强度指标之差大于第二门限;
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预设时间窗口内,未侦听到任意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触发事件。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预设时间窗口内,所述第一触发条件不满足,且未侦听到任意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触发事件。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
其中,所述在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的步骤中,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可用时域资源上侦听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和偏移配置。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和偏移配置。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侦听到参考信号,则工作于第一状态。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在至少一个下行DL OFDM符号中降低下行信号发送功率;
在至少一个下行DL OFDM符号中限制天线下倾角取值范围;
增加时域保护间隔GP;
禁止在特定下行OFDM符号中发送信号。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且侦听到参考信号,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且初始化定时器;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且侦听到参考信号,则重置所述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每间隔预设时长,修改所述定时器的取值。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定时器超时时,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预设侦听时机集合;
选择至少一个所述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如下影响因素的至少一种,选择至少一个所述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
工作状态、当前时间、业务负载、当前季节和地理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发送时机;其中,所述发送时机中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
在所述发送时机内,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可用时域资源上发送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其中,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候选发送时机;
其中,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发送时机;或者,
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满足第三触发事件时,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三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发送时机。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其中,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所述候选发送时机的周期和偏移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候选侦听时机的第一时域周期M;
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
其中,所述第一时域周期M和第二时域周期N为互质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M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一集合X为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任意一个周期内,由所有候选侦听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周期N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二集合Y为由所有候选发送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其中,第一集合X中至少包括第二集合Y中的一个元素。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时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触发事件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可用侦听时机;
侦听模块,用于在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时机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送时机;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时机内,发送参考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数配置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候选侦听时机的第一时域周期M;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
其中,所述第一时域周期M和第二时域周期N为互质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数配置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M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一集合X为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任意一个周期内,由所有候选侦听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第四配置模块,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周期N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二集合Y为由所有候选发送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其中,第一集合X中至少包括第二集合Y中的一个元素。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或者实现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参数配置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如上中所述的参数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通过明确用于RS侦听的可用侦听时机的确定方式,以根据所确定方式,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用于侦听RS,避免现有技术在所有可能发送RS的无线帧中一直侦听RS,造成RS侦听过程的算法复杂度及功耗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所应用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的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检测到干扰的示意图;
图4为受扰站与施扰站之间的信号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发送方法的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参数配置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参数配置方法中,采用第一实施方式参数配置方式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参数配置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参数配置方法中,采用第二种参数配置方式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发送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参数配置装置的第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参数配置装置的第二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为TDD系统,该TDD系统至少包括TD-LTE和NR系统。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网络侧设备10,实际应用中,至少两个网络侧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无线连接,为了方便直观地表示各网络侧设备10之间的连接关系,图1中采用了实线示意。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所包括的网络侧设备10为多个,每一网络侧设备10可以为通常所用的基站,也可以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ase station,eNB),还可以为5G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 station,gNB)或发送和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小区cell,或者为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又或者为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等设备。
采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由于上、下行同频,网络侧设备10中的第一网络侧设备11的DL信号经过空间传播到达第二网络侧设备12的UL信号接收窗口内,存在仍然会有较强的接收功率的情况,则第一网络侧设备11的DL信号将会对第二网络侧设备12的UL信号的数据接收造成较强的干扰。为了解决该干扰问题,在无线通信信息中,可以通过令施扰基站(第一网络侧设备11)发送能够区分不同基站的专用干扰检测参考信号的方式,使受扰基站(第二网络侧设备12)能够通过检测施扰基站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判断出干扰源。或者,可以通过令受扰基站(第二网络侧设备12)发送专用干扰检测参考信号的方式,使施扰基站(第一网络侧设备11)发现自己干扰了其他基站,进而施扰基站执行相应的下行干扰回退操作(有时也可以称作干扰管理操作),以降低其下行信号对远端其他基站的UL接收造成的干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参考信号RS侦听时,在所有可能发送参考信号的无线帧中一直侦听RS,RS侦听过程的算法复杂度及功耗较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明确用于RS侦听的可用侦听时机的确定方式,以根据所确定方式,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用于侦听RS,避免现有技术在所有可能发送RS的无线帧中一直侦听RS,造成RS侦听过程的算法复杂度及功耗较高的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的其中一实施方式,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10,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触发事件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可用侦听时机;
S220,在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触发事件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可用侦听时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中所提及的“参考信号”为可用于下述至少一种目的:
可用于远端干扰管理(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RIM);探测远端网络侧设备干扰现象;
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指示自己的上行业务受到了来自于远端其他基站的干扰;
接收到所述参考信号,可确定至少存在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受到较强干扰;
接收到所述参考信号,可确定大气波导现象仍然存在。
也即,具体地,步骤S220中所侦听的参考信号,可以为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探测远端网络侧设备(如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的远离网络设备)干扰现象的参考信号,也可以为远端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受到较强干扰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其中,步骤S210,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基于上述方式,为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采用该配置方式,当到达第一候选侦听时机中的每一候选侦听时机时,则确定为侦听时机,用于参考信号的侦听。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其中,步骤S210,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满足第一触发事件时,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
可选地,预设时长可以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数值,具体根据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处理能力确定。
基于上述方式,为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的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采用该配置方式,当侦听到第一触发事件时,则确定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为可用侦听时机。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如下至少一个条件满足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触发事件:
a)上行干扰强度指标高于第一门限;
b)在由至少一个上行UL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组成的时间区间内,干扰具有时域功率斜坡特征;
c)在由至少一个上行UL OFDM符号组成的时间区间内,相邻OFDM符号间的干扰强度指标之差大于第二门限;
d)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a)事件中,上行干扰强度指的是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中侦听到的干扰信号强度。具体的,上行干扰强度指标可以为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和干扰热噪比(Interference over Thermal,IoT)中的任一种。
另外,具体地,若当前检测到上述的a)、b)和c)事件中的至少一个,则确定第一网络侧设备受到了远端网络侧设备的干扰,也即确定检测到干扰事件,意味着大气波导现象已经发生,需要对参考信号的侦听频率更密些。
举例说明,第一网络侧设备在上行OFDM符号上检测到上行最大干扰强度指标超过第一门限,且不同上行OFDM符号上检测到的干扰强度指标随着该OFDM符号离保护时隙(Guard Period,GP)的距离增加而近似下降时,如图3所示,则可以确定检测到干扰事件,当前满足第一触发条件。
另外,若当前检测到上述的d)事件,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则确定其他网络侧设备已经发生了远端干扰问题,即意味着大气波导现象已经发生,也需要对参考信号的侦听频率更密些。
如图4所示为当存在干扰事件时,施扰站与受扰站之间参考信号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地,对于施扰站与受扰站之间参考信号传输的流程包括:
S410,施扰站与受扰站均侦听特定参考信号;其中对于潜在受扰站(如存在UL业务的网络侧设备),还需要检测干扰特征;
S420,大气波导现象发生,施扰站发送的DL信号干扰了受扰站的UL数据接收;
S430,受扰站检测到了远端干扰特征,则开始发送参考信号,用于通知潜在施扰站执行必要的干扰回退操作;
S440,施扰站检测到参考信号后,执行干扰回退操作,其中若施扰站检测到参考信号,但是未检测到远端干扰特征,则施扰站还需要开始发送参考信号。施扰站通过执行干扰回退操作,可以显著缓解其对远端受扰站UL数据的干扰问题。
采用上述的过程,当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后,会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X2信令,用于指示第二网络侧设备侦听到了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当大气波导现象消失后,第二网络侧设备侦听不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后,又会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X2信令,用于指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已经侦听不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了。如果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全部的其他网络侧设备、或大多数潜在强干扰网络侧设备都侦听不到本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了,那么第一网络侧设备则会判断大气波导现象已经消失了。当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大气波导现象消失后,可以适度减少参考信号侦听密度,以节省功耗。
上述的基于干扰事件的参考信号发送,只要大气波导现象未消失,所有网络侧设备都能够侦听到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因此不会触发参考信号停止发送。进而,所有网络侧设备都会持续发送参考信号,从而保证干扰回退操作能够被持续维持。
因此,只有当大气波导现象消失后,任何一个网络侧设备在UL信号接收窗口内都不能侦听到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DL信号(包括参考信号),时,才可以结束施扰站的干扰回退过程和施扰站和受扰站信止发送参考信号。
因此,根据以上,对于网络侧设备停止发送参考信号的条件为:在预定时长内侦听不到任一参考信号。
基于上述的参考信号停止发送的原则,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方法还进一步确定了参考信号停止侦听的方法。
进一步地,当满足第一触发事件时,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为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二触发事件时,确定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不再是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和/或,
当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时,确定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接收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不再是所述可用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中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状态信息和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信息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预设时间窗口内,未侦听到任意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触发事件。
或者,可选地,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预设时间窗口内,所述第一触发条件不满足,且未侦听到任意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触发事件。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上述的第二触发条件可以解释为用于指示大气波导现象消失的条件,用于触发参考信号侦听的结束。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侦听时机,以及包括满足第一触发事件时,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采用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为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可用侦听时机,使可用侦听时机包括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可用的侦听时机,以及当检测到第一触发事件时,为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采用上述置方式,当到达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可用的候选侦听时机时,则确定为侦听时机,和/或,当检测到第一触发事件时,则确定位于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为可用侦听时机。
可选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多个候选侦听时机的侦听周期大于或等于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多个候选侦听时机的侦听周期。也即,第一网络侧设备采用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确定的侦听时机的侦听周期大于或等于采用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确定的侦听时机。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参阅图2,步骤S210中:
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
其中,在步骤S220,在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的步骤中,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可用时域资源上侦听参考信号。
具体地,第一时域单元可以为OFDM符号。
进一步,当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包括: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且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的步骤中,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侦听时机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和偏移配置。
当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包括: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述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满足第一触发事件时,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和偏移配置。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时域周期、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第二时域单位的集合、第二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
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时域周期、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第二时域单位的集合、第二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
可选地,可以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个,获取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
以下对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所配置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其中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可以分别为如下配置内容的其中一种。
1)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
第一时域周期、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其中,所述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域位置偏移;
也即,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时域周期和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
例如:第一时域周期=1024帧;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0,1,2,3]帧。
采用该配置方式,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指示的帧frame中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中侦听参考信号。其中,所述指示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配置。
具体地,在上述配置参数下,第一网络侧设备在[0,1,2,3]帧中侦听参考信号。
2)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
所述候选侦听时机集合配置中包括:第一时域周期、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第一持续时间,其中,所述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域位置偏移,所述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口的起始时域位置偏移,所述第一持续时间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口的持续时间;
也即,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时域周期、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
例如:
第一时域周期=1024帧;
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0,256,512,768]帧;
第一持续时间=10帧;
采用上述配置方式,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指示的侦听窗口中的每个frame中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中侦听参考信号。其中,所述指示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配置。
在上述配置参数下,第一网络侧设备在[0~9,256~265,512~521,768~777]帧中侦听参考信号。3)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
第一时域周期、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第一持续时间、第一OFDM符号集合,其中,所述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时域位置偏移,所述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口的起始时域位置偏移,所述第一持续时间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口的持续时间,所述第一OFDM符号集合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内用于侦听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集合;
也即,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
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时域周期、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第二时域单位的集合。
举例说明,第一时域周期=1024frame;
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0,256,512,768]frame
第一持续时间=10frames;
第一OFDM符号集合=[#5slot#7OS,#5slot#8OS,…,#10slot#13OS]
采用上述配置方式,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指示的侦听窗口中的每个frame中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中侦听参考信号。
在上述配置参数下,第一网络侧设备在[0~9,256~265,512~521,768~777]帧中的#5slot#7OS~#10slot#13OS之间列举的OFDM符号集合中侦听参考信号。
4)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
所述候选侦听时机集合配置中包括:第一时域周期、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第一持续时间、第二时域位置偏移、第二持续时间,其中,所述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时域位置偏移,所述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口的起始时域位置偏移,所述第一持续时间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口的持续时间,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偏移和第二持续时间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内用于侦听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集合;
也即,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
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第二时域单位的集合、第二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
举例说明:
第一时域周期=1024frame;
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0,256,512,768]frame
第一持续时间=10frames;
第二时域位置偏移=#5slot#7OS;
第二持续时间=84OS;
采用上述配置方式,网络侧设备在指示的侦听窗口中的每个frame中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中侦听参考信号。
在上述配置参数下,第一网络侧设备在[0~9,256~265,512~521,768~777]帧中从#5slot#7OS开始的连续84个OFDM符号中侦听参考信号。
5)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
所述候选侦听时机集合配置中包括:第一时域周期、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第一持续时间、第二时域位置偏移、第三时域位置偏移,其中,所述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时域位置偏移,所述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口的起始时域位置偏移,所述第一持续时间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口的持续时间,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内用于侦听参考信号的第一个OFDM符号,第三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侦听窗内用于侦听参考信号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
也即,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
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第二时域单位的集合、第二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
举例说明,第一时域周期=1024frame;
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0,256,512,768]frame
第一持续时间=10frames;
第二位置偏移=#5slot#7OS;
第三位置偏移=#10slot#13OS;
上述配置中,相较于第4种配置方式,利用第三位置偏移指示某个侦听窗内用于侦听参考信号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第二位置偏移指示某个侦听窗内用于侦听参考信号的第一个OFDM符号,也即利用指示某个侦听窗口内进行侦听的第一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方式,指示第二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
基于上述配置方式,网络侧设备在指示的侦听窗口中的每个frame中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中侦听参考信号。
在上述配置参数下,第一网络侧设备在[0~9,256~265,512~521,768~777]帧中的从#5slot#7OS开始,到#10slot#13OS结束的多个OFDM符号集合中侦听参考信号。
上述中关于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或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配置内容,仅为几种举例说明,具体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实际配置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22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侦听到参考信号,则工作于第一状态。
其中,该第一状态可以理解为第一网络侧设备执行干扰回退的状态,另外,第一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也即未执行干扰回退的状态。
具体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第一状态时,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在至少一个下行DL OFDM符号中降低下行信号发送功率;
在至少一个下行DL OFDM符号中限制天线下倾角取值范围;
增加时域保护间隔GP;
禁止在特定下行OFDM符号中发送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络侧设备执行干扰回退状态时的具体操作并不限于仅能够依据上述的操作执行,也可以采用其他操作方式进行干扰回退,在此不再对每一种干扰回退的操作方式进行一一说明。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且侦听到参考信号,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且初始化定时器;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且侦听到参考信号,则重置所述定时器。
上述的第二状态,也即为处于正常态,未执行干扰回退的状态。
可选过,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每间隔预设时长,将修改所述定时器的取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定时器超时时,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定时器可以为递减定时器,其中初始化/重置定时器为:将定时器的取值设置成第一预设值(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或等于0);修改定时器的取值为:将定时器的取值减1;定时器超时为:定时器的取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如将第二预设值取0)。
可选地,上述的定时器可以为递增定时器,其中初始化/重置定时器为:将定时器的取值设置成第一预设值(如将第一预设值取0);修改定时器的取值为:将定时器的取值加1;定时器超时为:定时器的取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或等于0)。
由于在一些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如大气波导,远端网络侧设备的DL信号有可能对本地网络侧设备的UL数据接收造成较强干扰。而在不同地理区域,大气波导现象的发生规律有所不同,例如,在内陆地区,大气波导现象通常发送在凌晨到早上6点之间;而在沿海地区,大气波导现象全天都会发生。
基于上述不同地理区域中大气波导现象的不同,可以预先配置多个侦听时机集合,对于不同区域的网络侧设备选取不同的侦听时机集合确定侦听时机。
例如,针对内部地区,可以选取凌晨到早上6点时段内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侦听周期配置得小些(听得更密些)的候选侦听时机集合,而在其他时段,可以选取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侦听周期配置较大的候选侦听时机集合。
进一步地,由于远端网络侧设备干扰现象在不同时间段发生,其对居民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业务高峰时段(忙时),远端干扰现象影响大;而在业务闲时,远端干扰的影响相对小。因此在业务高峰期,可以选取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侦听周期配置较小(听得更密些)的候选侦听时机集合,而在其他时段,可以选取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侦听周期配置较大的候选侦听时机集合。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方法,可选地,可以通过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指示方法,为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多组预设侦听时机集合;
可选地,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为至少两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实际客观环境(如地理环境、时间区间、业务特点等),选择多组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的一个为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用于侦听远端干扰检测信号。
根据以上,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如下影响因素的至少一种,选择至少一个所述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
网络侧设备工作状态、当前时间、业务负载、当前季节和地理位置。
举例说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工作状态能够影响侦听时机密度,在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第一状态也即干扰规避态时,可以选择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侦听时机密度较高的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作为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当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第二状态也即正常状态时,可以选择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侦听时机密度较低的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作为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510,确定发送时机;其中,所述发送时机中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
S520,在所述发送时机内,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可用时域资源上发送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可以为OFDM符号。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其中,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候选发送时机;
其中,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发送时机;或者,
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满足第三触发事件时,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三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发送时机。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如下至少一个条件满足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三触发事件:
a)上行干扰强度指标高于第一门限;
b)在由至少一个上行UL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组成的时间区间内,干扰具有时域功率斜坡特征;
c)在由至少一个上行UL OFDM符号组成的时间区间内,相邻OFDM符号间的干扰强度指标之差大于第二门限;
d)侦听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也即,上述第三触发事件的确定方式与上述的第一触发事件的确定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基于上述的方式,步骤S410所确定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机,可以为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发送时机;也可以为满足第三触发事件时,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三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发送时机。
可选地,所述信号发送方法中,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所述候选发送时机的周期和偏移配置。
具体地,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
时域周期、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第二时域单位的集合、第二时域单位内侦听窗口的集合。
可选地,可以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个,获取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
以下对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所配置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其中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可为如下配置内容的其中一种。
1)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
第一时域周期、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其中,所述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域位置偏移;
也即,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时域周期和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
例如:第一时域周期=1024帧;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0,1,2,3]帧。
采用该配置方式,第二网络侧设备能够在指示的帧frame中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中发送参考信号。其中,所述指示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配置。
具体地,在上述配置参数下,第一网络侧设备在[0,1,2,3]帧中发送参考信号。
2)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
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包括:第一时域周期、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第一持续时间,其中,所述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域位置偏移,所述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口的起始时域位置偏移,所述第一持续时间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口的持续时间;
也即,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时域周期、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发送窗口的集合。
例如:
第一时域周期=1024帧;
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0,256,512,768]帧;
第一持续时间=10帧;
采用上述配置方式,第二网络侧设备能够在指示的发送窗口中的每个frame中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中发送参考信号。其中,所述指示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配置。
在上述配置参数下,第一网络侧设备在[0~9,256~265,512~521,768~777]帧中发送参考信号。
3)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
第一时域周期、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第一持续时间、第一OFDM符号集合,其中,所述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时域位置偏移,所述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口的起始时域位置偏移,所述第一持续时间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口的持续时间,所述第一OFDM符号集合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内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集合;
也即,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时域周期、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发送窗口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第二时域单位的集合。
举例说明,第一时域周期=1024frame;
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0,256,512,768]frame
第一持续时间=10frames;
第一OFDM符号集合=[#5slot#7OS,#5slot#8OS,…,#10slot#13OS]
采用上述配置方式,第二网络侧设备能够在指示的发送窗口中的每个frame中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中发送参考信号。
在上述配置参数下,第一网络侧设备在[0~9,256~265,512~521,768~777]帧中的#5slot#7OS~#10slot#13OS之间列举的OFDM符号集合中发送参考信号。
4)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
第一时域周期、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第一持续时间、第二时域位置偏移、第二持续时间,其中,所述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时域位置偏移,所述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口的起始时域位置偏移,所述第一持续时间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口的持续时间,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偏移和第二持续时间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内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集合;
也即,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
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发送窗口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第二时域单位的集合、第二时域单位内发送窗口的集合。
举例说明:
第一时域周期=1024frame;
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0,256,512,768]frame
第一持续时间=10frames;
第二时域位置偏移=#5slot#7OS;
第二持续时间=84OS;
采用上述配置方式,第二网络侧设备能够在指示的发送窗口中的每个frame中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中发送参考信号。
在上述配置参数下,第一网络侧设备在[0~9,256~265,512~521,768~777]帧中从#5slot#7OS开始的连续84个OFDM符号中发送参考信号。
5)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
第一时域周期、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第一持续时间、第二时域位置偏移、第三时域位置偏移,其中,所述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时域位置偏移,所述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口的起始时域位置偏移,所述第一持续时间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口的持续时间,所述第二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口内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第一个OFDM符号,第三时域位置偏移用于指示某个发送窗口内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
也即,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
预设时域单位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发送窗口的集合、预设时域单位内第二时域单位的集合、第二时域单位内发送窗口的集合。
举例说明,第一时域周期=1024frame;
预设时域位置偏移集合=[0,256,512,768]frame
第一持续时间=10frames;
第二位置偏移=#5slot#7OS;
第三位置偏移=#10slot#13OS;
上述配置中,相较于第4种配置方式,利用第三位置偏移指示某个发送窗口内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第二位置偏移指示某个发送窗口内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第一个OFDM符号,也即利用指示某个发送窗口内进行发送的第一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方式,指示第二时域单位内发送窗口的集合。
在上述配置参数下,第一网络侧设备在[0~9,256~265,512~521,768~777]帧中的从#5slot#7OS开始,到#10slot#13OS结束的多个OFDM符号集合中发送参考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如图6所示,所述参数配置方法包括:
S610,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候选侦听时机的第一时域周期M;
S620,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
其中,所述第一时域周期M和第二时域周期N为互质整数。基于上述的参数配置方法,通过步骤S610,为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侦听时机,使可用侦听时机包括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可用的侦听时机,当到达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可用的候选侦听时机时,则确定为侦听时机,第一网络侧设备能够在该侦听时机进行参考信号侦听;
通过步骤S620,为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包括至少一个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使第二网络侧设备能够在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每一个可用的候选发送时机内发送参考信号。
具体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配置方式可以参阅以上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610和S620中,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同一网络侧设备,也即在实际无线通信中,可以为一网络侧设备同时配置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使一网络侧设备可以作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在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也可以作为第二网络侧设备,在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可用的候选发送时机内发送参考信号。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参数配置方法中,根据以上,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第一时域周期M、第一时域单位的第一集合X;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第二时域周期N、第一时域单位的第二集合Y。其中,第一时域周期M和第二时域周期N为互质整数,基于该配置方式,使第一网络侧设备在M×N个时间单位所构成的遍历周期内,不会“漏听”到其他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
具体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第一时域周期M、第一时域单位的第一集合X时,用于指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指示的侦听窗口中的每个frame中的特定OFDM符号集合中侦听参考信号。
举例说明,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可以包括第一时域周期M=5和起始偏移S1=0,用于指示第一网络侧设备以M=5个无线帧为周期侦听参考信号,且参考信号的侦听时机相对于侦听周期的偏移为0个无线帧,也即第一时域单位的第一集合X为相对于侦听周期偏移为0个无线帧的无线帧内特定的OFDM符号。
另外,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可以包括第二时域周期N=8和起始偏移S2=2,用于指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当检测到干扰事件时发送参考信号,且发送参考信号的周期为N=8,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机相对于发送周期的偏移为2个无线帧,也即第一时域单位的第二集合Y为相对于发送的时域周期为偏移2个无线帧的无线帧内特定的OFDM符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络侧设备也可以获得上述配置方式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举例说明,第一网络侧设备所获得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可以包括第二时域周期N=8和起始偏移S2=4,用于指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当检测到干扰事件时发送参考信号,且发送参考信号的周期为N=8,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机相对于发送周期的偏移为4个无线帧,也即第一时域单位的第二集合Y为相对于发送的时域周期为偏移4个无线帧的无线帧内特定的OFDM符号。
基于上述的配置方式,如图7所示,图7中阴影填充部分的无线帧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可能侦听参考信号的时机,标示椭圆形的无线帧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可能发送参考信号的时机,标示菱形块的无线帧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可能发送参考信号的时机。
参阅图7所示,在由M×N个时间单位(本发明实施例中为无线帧)所构成的遍历周期内,第一网络侧设备能够且只能够在一次参考信号侦听时机中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也即第一网络侧设备可能侦听参考信号的时机(阴影填充部分的无线帧)与第二网络侧设备可能发送参考信号的时机(标示菱形块的无线帧)在M×N个时间单位内只重合一次。
同理,当第二网络侧设备采用其他的参考信号发送时机偏移位置时,在M×N个时间单位内,第一网络侧设备也能够且只能够在一次参考信号侦听时机中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
也即,无论第二网络侧设备采用哪一种发送时机偏移量,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由M×N个时间单位所构成的遍历周期内,都能够且只能够在一次参考信号侦听时机中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因此在M×N个时间单位所构成的遍历周期内,第一网络侧设备不会“漏听”到任何一个其他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
采用上述方式,与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每个时间单位都侦听RS信号的现网基准方案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配置方式,使第一网络侧设备侦听参考信号的时域周期M与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的时域周期N为互质,能够达到不“漏听”任何一个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目的,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参考信号侦听的时机数目下降了M倍,从而达到了降低网络侧设备侦听参考信号的算法复杂度和功耗的目的。
上述使第一网络侧设备侦听参考信号的时域周期M与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的时域周期N为互质,为达到上述目的的充分必要条件,其理论依据为如下:
定义1:在模N的N个剩余类中各取一个整数作为代表,这些代表的集合称为模N的完全剩余系。
定理1:若N和M互质,其中M、N和b都是正整数,且x1,x2,…,xN为模N的完全剩余系,则Mx1+b,Mx2+b,…,MxN+b也是模N的完全剩余系。
与本发明所述方法相结合,对于任何一个起始参考信号侦听时机偏移b(在图6中,b=0),集合{Mx+b}x=0,1,…,N-1(对应于第一网络侧设备所有的侦听时机位置)与集合{x}x=0,1,…,N-1(对应于第二网络侧设备所有可能发送参考信号的时机位置)完全等价,其中,M为侦听参考信号的时域周期,集合{x}x=0,1,…,N-1就是模N的完全剩余系。
因此,基于上述原理,当第一网络侧设备侦听参考信号的时域周期M与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的时域周期N为互质时,能够不“漏听”任何一个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
上述配置方式中,第一网络侧设备侦听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呈分散态,因此第一网络侧设备只需要在M个时间单位内完成至少一次参考信号检测处理,能够大大降低参考信号侦听检测处理的复杂度,并降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硬件实现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如图8所示,所述参数配置方法包括:
S810,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M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一集合X为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任意一个周期内,由所有候选侦听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S820,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周期N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二集合Y为由所有候选发送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其中,第一集合X中至少包括第二集合Y中的一个元素。
具体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配置方式可以参阅以上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时域单位为同时包含候选侦听时机和候选发送时机的时间单位,如为无线帧或者时隙slot集合。
基于上述配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参数配置方法的该种配置方式中,所配置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集合X中至少包括所配置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第二集合Y,采用该配置方式,
能够使第一网络侧设备在M个时间单位所构成的周期内,不会“漏听”到其他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
举例说明,所配置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可以包括第一时域周期M=40和侦听时机在周期内的偏移位置集合{0,1,2,…,N-1},其中,集合大小N=8,用于指示第一网络侧设备以M=40个无线帧为周期侦听参考信号,且侦听时机在周期内的偏移位置为第0、1、2、…、N-1个无线帧,也即第一时域单位的第一集合X为在侦听周期内的第0、1、2、…、N-1个无线帧内特定的OFDM符号。
另外,所配置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可以包括第二时域周期N=8和起始偏移S2=2,用于指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当检测到干扰事件时发送参考信号,且发送参考信号的周期为N=8,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机相对于发送周期的偏移为2个无线帧,也即第一时域单位的第二集合Y为相对于发送的时域周期为偏移2个无线帧的无线帧内特定的OFDM符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络侧设备也可以获得上述配置方式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举例说明,第一网络侧设备所获得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可以包括第二时域周期N=8和起始偏移S2=4,用于指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当检测到干扰事件时发送参考信号,且发送参考信号的周期为N=8,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机相对于发送周期的偏移为4个无线帧,也即第一时域单位的第二集合Y为相对于发送的时域周期为偏移4个无线帧的无线帧内特定的OFDM符号。
基于上述的配置方式,如图9所示,图9中阴影填充部分的无线帧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可能侦听参考信号的时机,标示椭圆形的无线帧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可能发送参考信号的时机,标示菱形块的无线帧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可能发送参考信号的时机。
参阅图9所示,在由M个时间单位(本发明实施例中为无线帧)所构成的遍历周期内,第一网络侧设备能够且只能够在一次参考信号侦听时机中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也即第一网络侧设备可能侦听参考信号的时机(阴影填充部分的无线帧)与第二网络侧设备可能发送参考信号的时机(标示菱形块的无线帧)在M个时间单位内只重合一次。
显然,当第二网络侧设备采用其他的参考信号发送时机偏移位置(如偏移为0、1、2、3、4、5、6、7)时,第一网络侧设备也能够且只能够在一次参考信号侦听时机中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
因此,无论第二网络侧设备采用哪种参考信号发送时机偏移量,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由M个时间单位所构成的遍历周期内,都能够且只能够在一次参考信号侦听时机中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RS信号。
即在M个时间单位所构成的遍历周期,第一网络侧设备不会“漏听”到任何一个其他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
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参数配置方法,相较于采用第一种方式的参数配置方法,鲁棒性更强,即如果第二网络侧设备不是按照预设周期N内的固定时域资源偏移发送参考信号,而是随机选择某个时域资源偏移发送参考信号,采用第一种方式的参数配置方法将不能避免“漏检”问题,而采用第一种方式的参数配置方式则可以保证完全避免“漏检”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用于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触发事件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可用侦听时机;
侦听模块1020,用于在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
可选地,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还用于: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其中,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确定可用侦听时机时,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可选地,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还用于: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其中,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确定可用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满足第一触发事件时,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
可选地,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在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之后,还用于:
当满足第二触发事件时,确定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不再是所述可用侦听时机。
可选地,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在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之后,还用于:
当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时,确定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接收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不再是所述可用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中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状态信息和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信息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可选地,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还用于: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和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候选侦听时机;
其中,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确定可用侦听时机时,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侦听时机,以及包括满足第一触发事件时,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侦听时机。
可选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多个候选侦听时机的侦听周期大于或等于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多个候选侦听时机的侦听周期。
可选地,当如下至少一个条件满足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触发事件:
上行干扰强度指标高于第一门限;
在由至少一个上行UL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组成的时间区间内,干扰具有时域功率斜坡特征;
在由至少一个上行UL OFDM符号组成的时间区间内,相邻OFDM符号间的干扰强度指标之差大于第二门限;
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在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之后,还用于:
当在预设时间窗口内,未侦听到任意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触发事件。
可选地,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在确定可用侦听时机之后,还用于:
当在预设时间窗口内,所述第一触发条件不满足,且未侦听到任意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触发事件。
可选地,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
其中,所述在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的步骤中,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可用时域资源上侦听参考信号。
可选地,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还用于: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和偏移配置。
可选地,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还用于: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二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和偏移配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1030,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侦听到参考信号,则工作于第一状态。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1030用于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在至少一个下行DL OFDM符号中降低下行信号发送功率;
在至少一个下行DL OFDM符号中限制天线下倾角取值范围;
增加时域保护间隔GP;
禁止在特定下行OFDM符号中发送信号。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1030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且侦听到参考信号,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且初始化定时器;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且侦听到参考信号,则重置所述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1030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每间隔预设时长,修改所述定时器的取值。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1030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定时器超时时,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可选地,第一时机确定模块1010还用于:
获取至少一个预设侦听时机集合;
选择至少一个所述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如下影响因素的至少一种,选择至少一个所述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
工作状态、当前时间、业务负载、当前季节和地理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如图1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时机确定模块1110,用于确定发送时机;其中,所述发送时机中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
信号发送模块1120,用于在所述发送时机内,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可用时域资源上发送参考信号。
可选地,第二时机确定模块1110还用于: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候选发送时机集合;其中,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候选发送时机;
其中,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发送时机;或者,
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满足第三触发事件时,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三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候选发送时机。
可选地,第二时机确定模块1110还用于: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所述候选发送时机的周期和偏移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数配置装置,如图1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1210,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候选侦听时机的第一时域周期M;
第二配置模块1220,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
其中,所述第一时域周期M和第二时域周期N为互质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参数配置装置,如图1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配置模块1310,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M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一集合X为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任意一个周期内,由所有候选侦听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第四配置模块1320,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周期N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二集合Y为由所有候选发送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其中,第一集合X中至少包括第二集合Y中的一个元素。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4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400包括:处理器1401、收发机1402、存储器1403和总线接口,其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14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1403并可在处理器1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401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触发事件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可用侦听时机;
在所述可用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
或者实现如下步骤:
确定发送时机;其中,所述发送时机中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
在所述发送时机内,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可用时域资源上发送参考信号。或者实现如下步骤:
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候选侦听时机的第一时域周期M;
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
其中,所述第一时域周期M和第二时域周期N为互质整数。
或者,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601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候选侦听时机的周期M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一集合X为所述候选侦听时机的任意一个周期内,由所有候选侦听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周期N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二集合Y为由所有候选发送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其中,第一集合X中至少包括第二集合Y中的一个元素。
另外,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参数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5)

1.一种参考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侦听时机集合,所述侦听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侦听时机;
确定侦听时机;
在所述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
其中,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侦听时机集合的步骤包括: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
所述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和第二时域周期N互质,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所述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侦听时机集合;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确定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侦听时机包括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侦听时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二侦听时机集合;所述第二侦听时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确定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侦听时机包括满足第一触发事件时,所述第二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侦听时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第二触发事件时,确定第二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侦听时机不再是所述侦听时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时,确定第二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接收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侦听时机不再是所述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第一backhaul信令指示中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状态信息和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信息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侦听时机集合和第二侦听时机集合,其中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和所述第二侦听时机集合中分别包括至少一个侦听时机;
其中,所述确定侦听时机的步骤中,所述侦听时机包括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侦听时机,以及包括满足第一触发事件时,所述第二侦听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一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侦听时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多个侦听时机的侦听周期大于或等于第二侦听时机集合中多个侦听时机的侦听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如下至少一个条件满足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触发事件:
上行干扰强度指标高于第一门限;
在由至少一个上行UL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组成的时间区间内,干扰具有时域功率斜坡特征;
在由至少一个上行UL OFDM符号组成的时间区间内,相邻OFDM符号间的干扰强度指标之差大于第二门限;
侦听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预设时间窗口内,未侦听到任意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触发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侦听时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预设时间窗口内,所述第一触发事件不满足,且未侦听到任意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时,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触发事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侦听时机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
其中,所述在所述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的步骤中,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时域资源上侦听参考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和偏移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二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和偏移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侦听到参考信号,则工作于第一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在至少一个下行DL OFDM符号中降低下行信号发送功率;
在至少一个下行DL OFDM符号中限制天线下倾角取值范围;
增加时域保护间隔GP;
禁止在特定下行OFDM符号中发送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且侦听到参考信号,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且初始化定时器;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且侦听到参考信号,则重置所述定时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每间隔预设时长,修改所述定时器的取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定时器超时时,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预设侦听时机集合;
选择至少一个所述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如下影响因素的至少一种,选择至少一个所述预设侦听时机集合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
工作状态、当前时间、业务负载、当前季节和地理位置。
21.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发送时机集合,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时机;
确定发送时机;所述发送时机中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
在所述发送时机内,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时域资源上发送参考信号;
其中,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发送时机集合的步骤包括: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
所述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和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互质,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 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发送时机;或者,
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满足第三触发事件时,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三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发送时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系统预先规定、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和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所述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和偏移配置。
24.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
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
其中,所述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和第二时域周期N互质,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一 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25.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一集合X为所述侦听时机的任意一个周期内,由所有侦听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二集合Y为由所有发送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其中,第一集合X中至少包括第二集合Y中的一个元素,所述第一 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26.一种参考信号接收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时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述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侦听时机;确定侦听时机;
侦听模块,用于在所述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
其中,根据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确定侦听时机集合包括: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的侦听时机的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
所述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和第二时域周期N互质,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所述第一 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27.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时机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送时机;所述发送时机中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其中,通过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网络侧设备间回程线路backhaul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候选发送时机集合,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候选发送时机;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和第二时域周期N互质,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时机内,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时域资源上发送参考信号,- 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28.一种参数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的侦听时机的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候选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
其中,所述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和第二时域周期N为互质整数,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所述第一候选 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29.一种参数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侦听的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一集合X为所述侦听时机的任意一个周期内,由所有侦听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第四配置模块,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候选发送时机集合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的第二时域周期N和偏移配置;其中第二集合Y为由所有候选发送时机所在的第二时域单位组成的第二时域单位集合;
其中,第一集合X中至少包括第二集合Y中的一个元素;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所述第一候选 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30.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参数配置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参数配置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如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如权利要求24或25中所述的参数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32.一种参考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系统预先规定、触发事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侦听时机集合,所述侦听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侦听时机;
确定侦听时机,所述侦听时机包括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侦听时机;
在所述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和第二时域周期N互质,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触发事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侦听时机集合,其中,确定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和偏移配置;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侦听时机,所述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33.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系统预先规定、触发事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发送时机集合,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时机;
确定发送时机;所述发送时机中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
在所述发送时机内,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时域资源上发送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发送时机的第二时域周期N和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互质,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
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发送时机;或者,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满足第三触发事件时,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三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发送时机,- 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34.一种参考信号接收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时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系统预先规定、触发事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候选侦听时机集合,所述候选侦听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侦听时机;确定侦听时机,所述侦听时机包括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侦听时机;
侦听模块,用于在所述侦听时机内,侦听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的侦听时机的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和第二时域周期N互质,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
通过系统预先规定、触发事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侦听时机集合,其中,确定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和偏移配置;所述第一侦听时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侦听时机,所述第一 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35.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时机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送时机;所述发送时机中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时域单元组成的第一时域单元集合;其中,通过系统预先规定、触发事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候选发送时机集合,所述候选发送时机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候选发送时机;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M和第二时域周期N互质,M根据参考信号接收配置确定,N根据参考信号发送配置确定;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时机内,所述第一时域单元集合中的时域资源上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的每一个发送时机;或者,所述发送时机包括满足第三触发事件时,所述发送时机集合中,位于所述第三触发事件触发时所在的时间单位预设时长之后的发送时机,- 侦听时机集合中相邻侦听时机的间隔是相等的。
CN201810902047.5A 2018-08-09 2018-08-09 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 Active CN110830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2047.5A CN110830145B (zh) 2018-08-09 2018-08-09 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
PCT/CN2019/098282 WO2020029827A1 (zh) 2018-08-09 2019-07-30 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2047.5A CN110830145B (zh) 2018-08-09 2018-08-09 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145A CN110830145A (zh) 2020-02-21
CN110830145B true CN110830145B (zh) 2021-08-10

Family

ID=69414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2047.5A Active CN110830145B (zh) 2018-08-09 2018-08-09 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0145B (zh)
WO (1) WO20200298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9026A (zh) * 2020-04-20 2022-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4913968B (zh) * 2022-07-15 2022-10-25 深圳市三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设备状态监控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648A (zh) * 2015-01-30 2017-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非授权频谱上的csi测量配置和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08353393A (zh) * 2015-11-13 2018-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机会发送和接收的通信装置、网络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8616B2 (en) * 2010-07-15 2014-1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signa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over a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paths
CN103428712B (zh) * 2012-05-16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侦听方法和节点
US11006406B2 (en) * 2014-07-31 2021-05-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occasion configuration
CN105357162B (zh) * 2014-08-22 2020-1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7659979B (zh) * 2016-07-25 2020-11-2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系统消息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7920356A (zh) * 2016-10-08 2018-04-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源小区定位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的基站
CN108243444B (zh) * 2016-12-26 2020-07-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648A (zh) * 2015-01-30 2017-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非授权频谱上的csi测量配置和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08353393A (zh) * 2015-11-13 2018-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机会发送和接收的通信装置、网络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145A (zh) 2020-02-21
WO2020029827A1 (zh)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6051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539422B2 (en) Beam management method, terminal,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740027B (zh) 在使用非授权频段的小区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KR102129861B1 (ko) 네트워크 노드, 무선 디바이스, 방법들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들
CN113692000B (zh) 接收公共控制消息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0904063B2 (en) Downlink signal sending method, downlink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transmit end device, and receive end device
EP3926996A1 (e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324120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0830145B (zh) 信号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
CN110809278A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KR102457879B1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네트워크 기기 및 단말
Kobayashi et al. Examination of efficient aggregation method of sensor information b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event detection in frequency sharing
KR101656288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기지국으로부터의 하향링크 간섭을 회피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Gelabert et al.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enabling user-transparent mobility in ultra dense networks
US11490383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network management unit
CN116491085A (zh) 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CN111148124B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381478B (zh) 用于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52900B (zh) 参考信号侦听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存储介质
CN113556765B (zh) 大气波导干扰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7455A (zh) 空闲信道侦听方法、装置及设备
EP4262286A1 (en)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Wei et al. Research Based on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KR20230045035A (ko) 접근 제어 방법, 장치, 단말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CN110831021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