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9873A - 一种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29873A CN110829873A CN201911266481.XA CN201911266481A CN110829873A CN 110829873 A CN110829873 A CN 110829873A CN 201911266481 A CN201911266481 A CN 201911266481A CN 110829873 A CN110829873 A CN 1108298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branch
- flying capacitor
- inverter circuit
- contro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该逆变电路为每一个飞跨电容设置对应的均压开关模块和充电支路,在各飞跨电容充电时,控制器控制逆变电路中各控制端动作,以形成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并且,在任一飞跨电容完成充电时,控制与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停止对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的充电过程。本发明提供的逆变电路,在实现对飞跨电容进行预充电这一关键功能的前提下,所需均压开关模块和充电支路与飞跨电容的数量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充电过程所需要的器件数量,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逆变器的整体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飞跨电容钳位型多电平逆变器而言,在逆变器刚开始工作时,飞跨电容器刚开始充电,电压特别小,与飞跨电容并联的半导体开关器件的电压也比较小,将造成整个电源电压都加载在串联的半导体开关器件上,进而导致串联的半导体开关器件损坏。
参见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在与该逆变电路相连的主拓扑开始工作之前,控制器可以控制开关器件3闭合,以使电源为飞跨电容12充电,通过设置电阻R1-R 4的阻值,可以控制飞跨电容12在充电完成后的电容电压。在飞跨电容12充电完成后,控制器可以控制开关器件3断开,这样,在多电平逆变器主拓扑开始工作时,飞跨电容器12的两端有电压,相应的,与飞跨电容12并联的开关器件的两端也有电压,不会造成电源所有电压都加在串联的开关器件上,进而确保逆变器的安全运行。
然而,在图1所示的电路拓扑中,一个飞跨电容至少需要设置四个电阻器和四个开关器件,造成逆变器整体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为飞跨电容设置更为简单的充电电路,降低逆变电路整体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电路,包括:第一数量的第一开关管、第二数量的第二开关管、第三数量的飞跨电容、第三数量的均压开关模块、第三数量的充电支路,以及控制器,其中,
各所述第一开关管串联连接,形成第一串联支路;
各所述第二开关管串联连接,形成第二串联支路;
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串联支路与电源负极相连;
所述均压开关模块与所述飞跨电容串联连接,且一所述均压开关模块对应一所述飞跨电容,形成第三数量的储能支路;
所述储能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串联支路中的指定串联连接点相连,所述储能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串联支路中的指定串联连接点相连;
所述充电支路的一端与所述飞跨电容的负极相连,所述充电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相连,且一所述充电支路对应一所述飞跨电容;
所述控制器与各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各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各所述均压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以及各所述充电支路的控制端相连。
可选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逆变电路,还包括: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其中,
一所述保护支路对应一所述飞跨电容,所述保护支路的一端与所述飞跨电容的正极相连;
所述保护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正极相连,或者,与靠近所述电源正极且相邻的另一所述飞跨电容的正极相连;
所述保护支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可选的,所述保护支路包括保护开关模块。
可选的,所述保护支路还包括限流电阻,其中,
所述保护开关模块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形成第三串联支路;
所述第三串联支路的一端作为所述保护支路的一端,所述第三串联支路的另一端作为所述保护支路的另一端,所述保护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作为所述保护支路的控制端。
可选的,所述充电支路包括充电开关模块和充电电阻,其中,
所述充电开关模块与所述充电电阻串联连接,形成第四串联支路;
所述第四串联支路的一端作为所述充电支路的一端,所述第四串联支路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充电支路的另一端,所述充电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作为所述充电支路的控制端。
可选的,各所述飞跨电容的充电时间按照充电电压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递增。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逆变电路中的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各控制端动作,以形成所述逆变电路中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
分别确定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得到目标飞跨电容;
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以停止对所述目标飞跨电容充电。
可选的,若所述逆变电路未设置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所述控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各控制端动作,以形成所述逆变电路中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包括:
控制所述逆变电路中各第二开关管、各均压开关模块断开;
控制所述逆变电路中各第一开关管、各充电支路导通,以形成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
可选的,若所述逆变电路设置有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所述控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各控制端动作,以形成所述逆变电路中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包括:
控制所述逆变电路各均压开关模块、各第二开关管,以及各第一开关管断开;
控制所述逆变电路中各所述保护支路以及各充电支路导通,以形成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之后,还包括:
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
可选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各所述飞跨电容均完成充电后,按照预设顺序控制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
可选的,所述按照预设顺序控制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包括:
按照充电时间由短到长,或者,由长到短的顺序控制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
或者,
控制各所述均压开关模块同时导通。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之后,还包括:
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靠近所述电源正极的第一开关管断开;
或者,
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靠近所述电源正极的保护支路断开。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逆变电路,为每一个飞跨电容设置对应的均压开关模块和充电支路,配合相应的充电支路,可以形成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对每一个飞跨电容进行充电;在任一飞跨电容完成充电时,可控制与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停止对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的充电过程。本发明提供的逆变电路,在实现对飞跨电容进行预充电这一关键功能的前提下,所需均压开关模块和充电支路与飞跨电容的数量相等,与现有技术中一个飞跨电容至少需要设置四个电阻器和四个开关器件的方式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充电过程所需要的器件数量,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逆变器的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内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内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
图2是本发明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
图3是本发明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
图4是本发明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
图5是本发明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
图6是本发明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电路,在现有技术中逆变电路主体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数量的第一开关管、第二数量的第二开关管、第三数量的飞跨电容、第三数量的均压开关模块、第三数量的充电支路,以及控制器,其中,
各第一开关管串联连接,形成第一串联支路;各第二开关管串联连接,形成第二串联支路;进一步的,所得第一串联支路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第一串联支路的另一端经所得第二串联支路与电源负极相连,即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依次串联后连接于电源正极与电源负极之间。
均压开关模块与飞跨电容串联连接,且一各均压开关模块对应一各飞跨电容,在分别串联连接之后,可形成第三数量的储能支路。储能支路的一端与第一串联支路中的指定串联连接点相连,储能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二串联支路中的指定串联连接点相连。
充电支路的一端与飞跨电容的负极相连,充电支路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且一充电支路对应一飞跨电容。据此可知,任一飞跨电容均对应的设置一个均压开关模块和一个充电支路,均压开关模块可以串联于飞跨电容的正极侧,也可以串联于飞跨电容的负极侧,充电支路则只能与飞跨电容的负极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以及各飞跨电容的连接,特别是各飞跨电容与连接于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之间的各个开关管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实现,即任一飞跨电容具体为哪些开关管提供耐压保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结合现有技术,以及具体的开关管、飞跨电容耐压值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述及的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可选择相同的数值,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数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当然,作为一种最为常用的电路设计方式,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取值是相同的。而第三数量的具体取值,则需要结合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具体选型、逆变电路所需要输出的电压值数量,以及前述的飞跨电容对开关具体的保护情况共同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于飞跨电容的具体设置数量不做限定,仅要求均压开关模块、充电支路与飞跨电容的数量相同,实现均压开关模块、充电支路与飞跨电容的一一对应设置。
控制器与各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各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各均压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以及各充电支路的控制端相连,进而可以向各个控制端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已实现对相应器件或模块工作状态的控制。
可选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均可以为IGBT、MOSFET中的一种。
基于上述内容,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以及相应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可选的,参见图2,图2本发明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具体包括:第一开关管T1和T2、第二开关管Q1和Q2、飞跨电容C1、均压开关模块S1,以及由充电电阻R1和充电开关模块K1组成的充电支路,以及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器,其中,
第一开关管T1和T2串联连接,形成第一串联支路;
第二开关管Q1和Q2串联连接,形成第二串联支路,且各第一开关管和各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第一串联支路和第二串联支路串联连接后,连接于电源正极与电源负极之间。
飞跨电容C1与均压开关模块S1串联连接,形成储能支路,飞跨电容C1的正极作为储能支路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管T1和第一开关管T2的串联连接点相连;均压开关模块S1中未与飞跨电容C1相连的一端作为储能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串联连接点相连;同时,均压开关模块S1的控制端将作为储能支路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
充电支路由充电电阻R1和充电开关模块K1组成,具体的,充电开关模块K1与充电电阻R1串联连接,形成第四串联支路,第四串联支路的一端作为充电支路的一端,与飞跨电容C1的负极相连,第四串联支路的另一端作为充电支路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充电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作为充电支路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
基于上述电路拓扑,在为飞跨电容C1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管T1、T2,充电开关模块K1导通,同时,控制第二开关管Q1、Q2,以及均压开关模块S1断开。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出,经第一开关管T2、飞跨电容C1、充电电阻R1、充电开关模块K1后,流入电源负极,形成完整的充电回路,为飞跨电容C1进行充电。相应的,在飞跨电容C1完成充电后,控制充电支路中的充电开关模块K1断开,即可实现停止对飞跨电容C1的充电。
进一步的,在逆变电路工作前,还需要控制第一开关管T1、T2断开,以及均压开关模块S1闭合。
可以想到的是,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在对飞跨电容C1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第一开关管T1也可以处于关断状态,只要第一开关管T2处于导通状态,能够使得飞跨电容C1连接电源正极即可。
基于上述电路,在逆变电路开始工作时,各个飞跨电容的两端都有电压,与飞跨电容呈并联关系的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两端也有电压,不会造成呈串联关系的任一开关管因为分担过高的电源电压而造成击穿损坏。
可选的,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均设置有4个(图中以T1-T4、Q1-Q4示出),飞跨电容设置有3个(图中以C1-C3示出),相应的,均压开关模块(图中以S1-S3示出)和充电支路均设置有3个(图中以R1-R3、K1-K3示出)。
对于本实施例中各构成器件的连接,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的连接关系进行,此处不再展开阐述。下面对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逆变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在对各飞跨电容进行充电时,可以控制各飞跨电容同时开始充电,即控制各第一开关管、各充电支路同时导通,控制第二开关管、各均压开关模块断开,进而实现同时对各个飞跨电容充电。
可以想到的是,连接于不同位置的飞跨电容,为实现其保护开关管的目的,所分担的电源电压值是不同的,相应的,各飞跨电容完成充电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为此,为了避免出现飞跨电容过充电的情况,可以调节各飞跨电容的电容值和相应的充电支路中充电电阻的阻值的配合,使得各飞跨电容完成充电的充电时间按照充电电压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递增,并在任一飞跨电容完成充电后,控制与该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从而避免过充电。
结合图3所示示例,飞跨电容C1的充电时长应小于飞跨电容C2的充电时长,在同时开始充电的情况下,飞跨电容C1首先完成充电,并在完成充电后,控制充电开关模块K1断开,停止对飞跨电容C1的充电。
在设置有多个飞跨电容的逆变电路中,均压开关模块的控制顺序有多种选择,将在下面的控制方法部分进行详细展开,此处暂不详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在实现对飞跨电容进行预充电这一关键功能的前提下,所需均压开关模块和充电支路与飞跨电容的数量相等,与现有技术中一个飞跨电容至少需要设置四个电阻器和四个开关器件的方式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充电过程所需要的器件数量,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逆变电路的整体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参与构成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开关管在上电初始阶段的驱动信号可能是不稳定的,进而有可能导致第一开关管因为过电压而损坏。
基于上述情况,参见图4和图5,其中,图4是本发明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图5是本发明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在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均设置有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其中,一个保护支路对应一个飞跨电容,且保护支路的一端与飞跨电容的正极相连,保护支路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当然,保护支路的另一端还可分别与靠近电源正极且相邻的另一飞跨电容的正极相连;进一步的,保护支路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
具体的,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保护支路为一个保护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与被保护的第一开关管并联连接。可以想到的是,在图4所示示例中,每一保护开关模块对应一个第一开关管,这仅仅是一种可选方式,当然也可以一个保护开关模块与呈串联关系的多个第一开关管并联连接,用一个保护开关模块实现对多个第一开关管的保护。以保护开关模块M2为例,其两端之间可以仅并联一个第一开关管T1,当然,也可以并联两个呈串联关系的第一开关管T1和T1’,在不超出本发明核心思想范围的前提下,同样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保护支路由限流电阻和保护开关模块共同构成。具体的,保护开关模块与限流电阻串联连接,形成第三串联支路,第三串联支路的一端作为保护支路的一端与飞跨电容的正极相连,第三串联支路的另一端作为保护支路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或者,如图5所示,与所保护的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进一步的,保护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作为保护支路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以A1-An-1示出第一开关管之间的串联连接点,以B1-Bn-1示出第二开关管之间的串联连接点,保护支路即并联于指定的各串联连接点之间。
基于图4、图5所示实施例,在为飞跨电容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管处于分断状态,相应的,控制各保护支路导通,通过各保护支路构成充电回路,从而避免各第一开关管因为过电压而损坏。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为简化电路的控制过程,均压开关模块可以为常开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可以为常闭开关模块,而充电开关模块则可以为常闭开关模块。
可选的,上述均压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和充电开关模块可以选用继电器、接触器,以及半导体双向开关中的一种实现。
结合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控制器与各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各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各均压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以及各充电支路的控制端相连,并在各飞跨电容充电时,控制各控制端动作,以形成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同时,在任一飞跨电容完成充电时,控制与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避免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过充电。
进一步的,还可以对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所对应的均压开关模块按照预设顺序控制均压开关模块导通,确保逆变器主拓扑上电前,各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发挥分压作用,提高逆变器启动过程的安全性。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进行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中的控制器。
可选的,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可以包括:
S100、控制与控制器相连的各控制端动作,以形成逆变电路中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
可选的,对于图2、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逆变电路中未设置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具体需要控制逆变电路中各第二开关管、各均压开关模块断开,同时,控制逆变电路中各第一开关管、各充电支路导通,进而形成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
可选的,对于图4、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逆变电路中设置有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具体需要控制逆变电路各均压开关模块、各第二开关管,以及各第一开关管断开,同时,控制逆变电路中各保护支路以及各充电支路导通,进而形成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
S110、分别确定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得到目标飞跨电容。
如前所述,由于各飞跨电容所分担电源电压的不同,造成各飞跨电容完成充电的时间有所差异,如果采用统一控制的方式,必然会造成部分飞跨电容出现过充电的情况。因此,在各飞跨电容开始充电后,有必要确定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得到目标飞跨电容。
可选的,在逆变电路设计之初,各飞跨电容所需分担的电源电压,以及与飞跨电容相配合的充电支路中的充电电阻的具体阻值都已经是确定的,相应的,各飞跨电容完成充电的时间同样是可以计算得到的。因此,作为一种最直接的确定方式,在控制各飞跨电容开始充电后,可以对各飞跨电容的充电时间进行统计,确定充电时间达到预设充电时长的飞跨电容为目标飞跨电容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飞跨电容的充电时长除了与飞跨电容的电容值有关,还与充电支路中充电电阻的阻值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合理搭配电容与电阻,实现一个以上的飞跨电容同时完成充电,在此种情况下,确定得到的目标飞跨电容将包含有多个。
S120、控制与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以停止对目标飞跨电容充电。
在确定得到完成充电的目标飞跨电容之后,即可控制与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以停止对目标飞跨电容的充电。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飞跨电容的预充电控制,且逆变电路所需均压开关模块和充电支路与飞跨电容的数量相等,与现有技术中一个飞跨电容至少需要设置四个电阻器和四个开关器件的方式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充电过程所需要的器件数量,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逆变器的整体成本。
可选的,在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控制与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之后,控制与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此种情况下,在确定得到目标飞跨电容并断开与其相连的充电支路后,立即导通与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均压开关模块。
可选的,还可以在所有的飞跨电容全部完成充电后,再按照预设顺序导通各飞跨电容所连接的均压开关模块。具体的,可以按照充电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控制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当然,也可以按照充电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控制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又或者,可以控制各均压开关模块同时导通,这些控制方式同样都是可选的。
可选的,在控制与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之后,除了要对各均压开关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还可以进一步对与目标飞跨电容具有相应连接关系的第一开关管或保护支路进行控制。
具体的,对于图2、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逆变电路中未设置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在控制与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之后,可以立即控制与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靠近电源正极的第一开关管断开,当然,也可以在所有的飞跨电容均完成充电后,统一控制各第一开关管断开。
对于图4、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逆变电路中设置有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在控制与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之后,可以立即控制与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靠近电源正极的保护支路断开,当然,也可以在所有的飞跨电容均完成充电后,统一控制各保护支路断开。
本发明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量的第一开关管、第二数量的第二开关管、第三数量的飞跨电容、第三数量的均压开关模块、第三数量的充电支路,以及控制器,其中,
各所述第一开关管串联连接,形成第一串联支路;
各所述第二开关管串联连接,形成第二串联支路;
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串联支路与电源负极相连;
所述均压开关模块与所述飞跨电容串联连接,且一所述均压开关模块对应一所述飞跨电容,形成第三数量的储能支路;
所述储能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串联支路中的指定串联连接点相连,所述储能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串联支路中的指定串联连接点相连;
所述充电支路的一端与所述飞跨电容的负极相连,所述充电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相连,且一所述充电支路对应一所述飞跨电容;
所述控制器与各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各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各所述均压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以及各所述充电支路的控制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其中,
一所述保护支路对应一所述飞跨电容,所述保护支路的一端与所述飞跨电容的正极相连;
所述保护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正极相连,或者,与靠近所述电源正极且相邻的另一所述飞跨电容的正极相连;
所述保护支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支路包括保护开关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支路还包括限流电阻,其中,
所述保护开关模块与所述限流电阻串联,形成第三串联支路;
所述第三串联支路的一端作为所述保护支路的一端,所述第三串联支路的另一端作为所述保护支路的另一端,所述保护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作为所述保护支路的控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支路包括充电开关模块和充电电阻,其中,
所述充电开关模块与所述充电电阻串联连接,形成第四串联支路;
所述第四串联支路的一端作为所述充电支路的一端,所述第四串联支路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充电支路的另一端,所述充电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作为所述充电支路的控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飞跨电容的充电时间按照充电电压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递增。
7.一种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逆变电路中的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各控制端动作,以形成所述逆变电路中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
分别确定完成充电的飞跨电容,得到目标飞跨电容;
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以停止对所述目标飞跨电容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逆变电路未设置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所述控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各控制端动作,以形成所述逆变电路中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包括:
控制所述逆变电路中各第二开关管、各均压开关模块断开;
控制所述逆变电路中各第一开关管、各充电支路导通,以形成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逆变电路设置有第三数量的保护支路,所述控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各控制端动作,以形成所述逆变电路中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包括:
控制所述逆变电路各均压开关模块、各第二开关管,以及各第一开关管断开;
控制所述逆变电路中各所述保护支路以及各充电支路导通,以形成各飞跨电容的充电回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之后,还包括:
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各所述飞跨电容均完成充电后,按照预设顺序控制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顺序控制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包括:
按照充电时间由短到长,或者,由长到短的顺序控制各均压开关模块导通;
或者,
控制各所述均压开关模块同时导通。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充电支路断开之后,还包括:
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靠近所述电源正极的第一开关管断开;
或者,
控制与所述目标飞跨电容相连的、靠近所述电源正极的保护支路断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66481.XA CN110829873B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一种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66481.XA CN110829873B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一种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29873A true CN110829873A (zh) | 2020-02-21 |
CN110829873B CN110829873B (zh) | 2021-01-08 |
Family
ID=69544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66481.XA Active CN110829873B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一种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29873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41473A (zh) * | 2021-06-01 | 2021-10-22 |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三电平Buck电路及飞跨电容的均压控制方法 |
CN113691153A (zh) * | 2021-07-08 | 2021-11-23 |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 逆变器控制装置、逆变设备及控制方法 |
CN113691154A (zh) * | 2021-07-08 | 2021-11-23 |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 逆变器控制装置、逆变设备及控制方法 |
CN115078954A (zh) * | 2022-08-18 | 2022-09-20 | 北京芯可鉴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对电路中的组成部件进行测评的方法和装置及电路 |
WO2023024848A1 (zh) * | 2021-08-24 | 2023-03-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电平电容预充电路和电源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68924A1 (en) * | 2015-03-12 | 2016-09-1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ulti-Level Inver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08667327A (zh) * | 2018-05-03 | 2018-10-16 |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多电平逆变器 |
CN109921676A (zh) * | 2019-03-04 | 2019-06-21 |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变流器拓扑单元与变流器装置 |
CN110401344A (zh) * | 2018-04-25 | 2019-11-01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飞跨电容充电装置及飞跨电容三电平斩波电路 |
CN110474550A (zh) * | 2019-08-21 | 2019-11-19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飞跨电容型npc三电平拓扑 |
-
2019
- 2019-12-11 CN CN201911266481.XA patent/CN1108298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68924A1 (en) * | 2015-03-12 | 2016-09-1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ulti-Level Inver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10401344A (zh) * | 2018-04-25 | 2019-11-01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飞跨电容充电装置及飞跨电容三电平斩波电路 |
CN108667327A (zh) * | 2018-05-03 | 2018-10-16 |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多电平逆变器 |
CN109921676A (zh) * | 2019-03-04 | 2019-06-21 |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变流器拓扑单元与变流器装置 |
CN110474550A (zh) * | 2019-08-21 | 2019-11-19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飞跨电容型npc三电平拓扑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41473A (zh) * | 2021-06-01 | 2021-10-22 |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三电平Buck电路及飞跨电容的均压控制方法 |
CN113691153A (zh) * | 2021-07-08 | 2021-11-23 |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 逆变器控制装置、逆变设备及控制方法 |
CN113691154A (zh) * | 2021-07-08 | 2021-11-23 |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 逆变器控制装置、逆变设备及控制方法 |
WO2023024848A1 (zh) * | 2021-08-24 | 2023-03-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电平电容预充电路和电源设备 |
CN115078954A (zh) * | 2022-08-18 | 2022-09-20 | 北京芯可鉴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对电路中的组成部件进行测评的方法和装置及电路 |
CN115078954B (zh) * | 2022-08-18 | 2022-10-25 | 北京芯可鉴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对电路中的组成部件进行测评的方法和装置及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29873B (zh) | 2021-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29873B (zh) | 一种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847769B (zh) | 一种三电平boost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US11014470B2 (en) | Batt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KR102663664B1 (ko) | 모터 구동 시스템을 이용한 멀티 입력 충전 시스템 및 방법 | |
EP3922503B1 (en) | Load access detection method, switch circuit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 |
KR101948983B1 (ko) | 배터리 시스템 | |
US20030062874A1 (en) | Circuit for adjusting charging rate of cells in combination | |
US20140009116A1 (en) | Balance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storage system | |
US20150028817A1 (en) | Battery Control with Block Selection | |
US20100072947A1 (en) | Multi-Cell Battery Pack Charge Balance Circuit | |
US8174242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charging in charging/discharging equipment for an energy-storage device | |
CN102780242A (zh) | 充电装置 | |
US20150002096A1 (en) | Equalization device | |
WO2020049824A1 (ja) | 蓄電装置及び充電方法 | |
CN111469711A (zh) |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和新能源汽车 | |
JPH10257683A (ja) | 組電池の充放電回路 | |
CN212500001U (zh) | 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电池管理控制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 |
CN111492557A (zh) | 管理装置和电源系统 | |
CN104380522A (zh) | 蓄电池的安全方案 | |
CN112701914B (zh) | 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6176340A (zh) | 兼容高低压直流充电桩的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JP2023542972A (ja) | 電池管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 |
CN209767182U (zh) | 电池保护电路 | |
JP2010063198A (ja) | 電源装置及び蓄電手段の充電方法 | |
US10840731B2 (en) | High power flash battery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