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9574B - 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9574B
CN110829574B CN201910958751.7A CN201910958751A CN110829574B CN 110829574 B CN110829574 B CN 110829574B CN 201910958751 A CN201910958751 A CN 201910958751A CN 110829574 B CN110829574 B CN 110829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switching
control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87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9574A (zh
Inventor
胡强
黄学亮
方兴
徐里
崔坤
姜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aihao Intelligent Pow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lhow Sc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lhow Sc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llhow Sc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87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9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9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9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9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9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12Energy storage unit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e.g. in the last power distribution sta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8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气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利用断路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互锁合闸/欠压回路实现电气互锁,并通过三锁一钥匙实现机械互锁,从而保证三进线最多允许一台进线断路器合闸。除此,还采用了备自投控制和远程控制方式,备自投及远程控制时需插入另外两把钥匙构成三锁三钥匙解锁,备自投控制装置根据预设工作逻辑实现三台进线断路器的自动合分,启动备用电源,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电路简单、操作简便,且控制方式多样保障了负载供电,确保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电力用户的等级划分,不同等级用户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要求不同,进线电源数量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方式。目前常见的两路及以上电源进线方案中,为防止多路进线电源并列运行,多采用三进线两联络柜的方案并设置进线联络开关联锁,采用三进线两联络柜的方案,通常还需要设置电气及机械联锁,涉及5个开关,联锁比较复杂,操作过程繁琐,且机械联锁无法实现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控制方式单一,可靠性低,投入5个开关也会造成成本偏高。
因此,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联锁复杂、操作繁琐、控制方式单一以及成本偏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联锁复杂、操作繁琐、控制方式单一以及成本偏高的问题。
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所述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导通或关断第一进线电源的第一断路器,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切换控制回路的第一模式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一控制触点模块;
用于导通或关断第二进线电源的第二断路器,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切换控制回路的第二模式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控制触点模块;
用于导通或关断第三进线电源的第三断路器,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切换控制回路的第三模式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三控制触点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以及所述第三断路器分别配置有一解锁钥匙,每一解锁钥匙均用于解锁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或所述第三断路器;
所述第一断路器包括在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时开路的第一常闭辅助触点,所述第二断路器包括在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时开路的第二常闭辅助触点,所述第三断路器包括在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时开路的第三常闭辅助触点,所述第一断路器与所述第二常闭辅助触点以及所述第三常闭辅助触点串联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与所述第一常闭辅助触点以及所述第三常闭辅助触点串联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与所述第一常闭辅助触点以及所述第二常闭辅助触点串联连接;
与所述第一控制触点模块、所述第二控制触点模块以及所述第三控制触点模块连接的备自投控制模块;
与所述第一控制触点模块、所述第二控制触点模块以及所述第三控制触点模块连接的远程控制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断路器包括:
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一合闸线圈,用于关断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一分闸线圈;
所述第二断路器包括:
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二合闸线圈,用于关断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分闸线圈;
所述第三断路器包括:
用于导通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三合闸线圈,用于关断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三分闸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触点模块包括:
用于使所述第一合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一就地控制触点、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一远程控制触点;
用于使所述第一分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二就地控制触点、第二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二远程控制触点;
所述第二控制触点模块包括:
用于使所述第二合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三就地控制触点、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三远程控制触点;
用于使所述第二分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四就地控制触点、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四远程控制触点;
所述第三控制触点模块包括:
用于使所述第三合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五就地控制触点、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五远程控制触点;
用于使所述第三分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六就地控制触点、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六远程控制触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用于导通第一就地回路的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一备自投回路的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用于导通第一远程控制回路的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单元;
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用于导通第二就地回路的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二备自投回路的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用于导通第二远程控制回路的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单元;
所述第三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用于导通第三就地回路的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三备自投回路的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用于导通第三远程控制回路的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用于在所述第一旋钮位于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一旋钮位于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一旋钮位于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导通;
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用于在所述第二旋钮位于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二旋钮位于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二旋钮位于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导通;
所述第三模式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三旋钮;所述第三旋钮用于在所述第三旋钮位于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三旋钮位于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三旋钮位于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备自投控制模块包括:
用于对第一进线电源进行采样生成第一采样信号,对第二进线电源进行采样生成第二采样信号以及对第三进线电源进行采样生成第三采样信号的采样单元;
与所述采样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采样信号、所述第二采样信号以及第三采样信号生成备自投控制信号的备自投控制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样单元包括第一微型断路器、第二微型断路器以及第三微型断路器;所述第一微型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进线电源和所述备自投控制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微型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二进线电源和所述备自投控制装置之间,所述第三微型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三进线电源和所述备自投控制装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型断路器设置有在所述第一微型断路器合闸时闭合的第一辅助触点,所述第二微型断路器设置有在所述第二微型断路器合闸时闭合第二辅助触点,所述第三微型断路器设置有在所述第三微型断路器合闸时闭合第三辅助触点,所述第一辅助触点、所述第二辅助触点以及所述第三辅助触点串联连接于所述备自投控制装置的公共端和所述备自投控制装置的检测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以及第三断路器均为框架式断路器。
上述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利用断路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互锁合闸/欠压回路实现电气互锁,并通过三锁一钥匙实现机械互锁,从而保证三进线最多允许一台进线断路器合闸。除此,还采用了备自投方式和远程控制方式,备自投及远程控制时需插入另外两把钥匙构成三锁三钥匙解锁,备自投方式根据预设工作逻辑实现三台进线断路器的自动合分,启动备用电源,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电路简单、操作简便,且控制方式多样保障了负载供电,确保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的机械联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中部分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中部分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中部分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中备自投控制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旋钮、第二旋钮以及第三旋钮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该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断路器1QF、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第一控制触点模块12、第二断路器2QF、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第二控制触点模块22、第三断路器3QF、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第三控制触点模块32、备自投控制模块40以及远程控制模块50。
第一断路器1QF用于导通或关断第一进线电源10,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切换控制回路;第一控制触点模块12与第一断路器1QF连接,用于根据第一就地控制信号、第一备自投控制信号或第一远程控制信号导通或关断第一断路器1QF;
第二断路器2QF用于导通或关断第二进线电源20,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切换控制回路;第二控制触点模块22与第二断路器2QF连接,用于根据第二就地控制信号、第二备自投控制信号或第二远程控制信号导通或关断第二断路器2QF;
第三断路器3QF用于导通或关断第三进线电源30,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切换控制回路;第三控制触点模块32与第三断路器3QF连接,用于根据第三就地控制信号、第三备自投控制信号或第三远程控制信号导通或关断第三断路器3QF;
其中,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以及第三断路器3QF分别配置有一解锁钥匙,每一解锁钥匙均用于解锁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或第三断路器3QF;
第一断路器1QF的包括在第一断路器1QF合闸时开路的第一常闭辅助触点1QF-1,第二断路器2QF包括在第一断路器1QF合闸时开路的第二常闭辅助触点2QF-1,第三断路器3QF包括在第一断路器1QF合闸时开路的第三常闭辅助触点3QF-1,第一断路器1QF与第二常闭辅助触点2QF-1以及第三常闭辅助触点3QF-1串联连接,第二断路器2QF与第一常闭辅助触点1QF-1以及第三常闭辅助触点3QF-1串联连接,第三断路器3QF与第一常闭辅助触点1QF-1以及第二常闭辅助触点2QF-1串联连接;
备自投控制模块40第一控制触点模块12、第二控制触点模块22以及第二控制触点模块22连接,用于生成备自投控制信号;
远程控制模块50第一控制触点模块12、第二控制触点模块22以及第二控制触点模块22连接,用于生成远程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利用断路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互锁合闸/欠压回路实现电气互锁,并通过三锁一钥匙实现机械互锁,从而保证三进线最多允许一台进线断路器合闸。除此,还采用了备自投控制装置41和远程控制方式,备自投及远程控制时需插入另外两把钥匙构成三锁三钥匙解锁,备自投控制装置41根据预设工作逻辑实现三台进线断路器的自动合分,启动备用电源,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电路简单、操作简便,且控制方式多样保障了负载供电,确保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断路器1QF包括第一合闸线圈1XF和第一分闸线圈1MX;第一合闸线圈1XF用于导通第一断路器1QF,用于关断第一断路器1QF的第一分闸线圈1MX;第二断路器2QF包括第二合闸线圈2XF和第二分闸线圈2MX;第二合闸线圈2XF用于导通第二断路器2QF,第二分闸线圈2MX用于关断第二断路器2QF;第三断路器3QF包括第三合闸线圈3XF和第三分闸线圈3MX;第三合闸线圈3XF用于导通第三断路器3QF,第三分闸线圈3MX用于关断第三断路器3QF。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以及第三断路器3QF均采用框架低压断路器系列,在第一合闸线圈1XF得电时,第一断路器1QF合闸,第一分闸线圈1MX得电时,第一断路器1QF分闸,第二断路器2QF和第三断路器3QF的分合闸原理与第一断路器1QF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以及第三断路器3QF配置有3锁3解锁钥匙,3把锁分别安装在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以及第三断路器3QF上,只有当解锁钥匙插入断路器锁孔中断路器才能合闸。该3把解锁钥匙完全相同,任意一把解锁钥匙可以解锁任意一台断路器。当就地运行时,用电值班人员需将其中两把钥匙闲置,只将一把解锁钥匙插入其中一台进线断路器上,使3台断路器实现3锁1钥匙机械联锁。而当备自投运行或远程控制运行时,3把解锁钥匙分别插入3台进线断路器的锁孔中,使3台断路器机械解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触点模块12包括第一就地控制触点1SB1、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1、第一远程控制触点1PD1、第二就地控制触点1SB2、第二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2以及第二远程控制触点1PD2;第一就地控制触点1SB1、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1以及第一远程控制触点1PD1用于使第一合闸线圈1XF得电或失电;第二就地控制触点1SB2、第二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2以及第二远程控制触点1PD2用于使第一分闸线圈1MX得电或失电。第一就地控制触点1SB1的第一端、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1的第一端、第一远程控制触点1PD1的第一端、第二就地控制触点1SB2的第一端、第二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2的第一端以及第二远程控制触点1PD2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连接第一进线电源10的火线端,第一就地控制触点1SB1的第二端、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1的第二端以及第一远程控制触点1PD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合闸线圈1XF,第二就地控制触点1SB2的第二端、第二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2的第二端以及第二远程控制触点1PD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分闸线圈1MX。在就地控制模式下,第一就地控制触点1SB1闭合时,第一合闸线圈1XF得电,第二就地控制触点1SB2闭合时,第一分闸线圈1MX得电;在备自投控制模式下,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1闭合时,第一合闸线圈1XF得电,第二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2闭合时,第一分闸线圈1MX得电;在远程控制模式下,第一远程控制触点1PD1闭合时,第一合闸线圈1XF得电,第二远程控制触点1PD2闭合时,第一分闸线圈1MX得电。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就地控制触点1SB1和第二就地控制触点1SB2采用手动按钮进行控制,当对应的手动按钮按下时,第一就地控制触点1SB1根据接收的用户输入的就地控制信号闭合,第二就地控制触点1SB2则根据接收的用户输入的就地控制信号闭合。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1、第二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2、第一远程控制触点1PD1以及第二远程控制触点1PD2采用可控开关,具体来说,备自投控制模块40通过通信线路连接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1和第二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2,控制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1闭合或断开和第二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2闭合或断开,远程控制模块50通过通信线路连接第一远程控制触点1PD1和第二远程控制触点1PD2,控制第一远程控制触点1PD1闭合或断开和第二远程控制触点1PD2闭合或断开。
第二控制触点模块22包括第三就地控制触点2SB1、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1、第三远程控制触点2PD1、第四就地控制触点2SB2、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2以及第四远程控制触点2PD2;第三就地控制触点2SB1、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1以及第三远程控制触点2PD1用于使第二合闸线圈2XF得电或失电;第四就地控制触点2SB2、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2以及第四远程控制触点2PD2用于使第二分闸线圈2MX得电或失电。第三就地控制触点2SB1的第一端、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1的第一端、第三远程控制触点2PD1的第一端、第四就地控制触点2SB2的第一端、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2的第一端以及第四远程控制触点2PD2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连接第二进线电源20的火线端,第三就地控制触点2SB1的第二端、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1的第二端以及第三远程控制触点2PD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合闸线圈2XF,第四就地控制触点2SB2的第二端、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2的第二端以及第四远程控制触点2PD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分闸线圈2MX。在就地控制模式下,第三就地控制触点2SB1闭合时,第二合闸线圈2XF得电,第四就地控制触点2SB2闭合时,第二分闸线圈2MX得电;在备自投控制模式下,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1闭合时,第二合闸线圈2XF得电,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2闭合时,第二分闸线圈2MX得电;在远程控制模式下,第三远程控制触点2PD1闭合时,第二合闸线圈2XF得电,第四远程控制触点2PD2闭合时,第二分闸线圈2MX得电。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就地控制触点2SB1和第四就地控制触点2SB2采用手动按钮进行控制,当对应的手动按钮按下时,第三就地控制触点2SB1根据接收的用户输入的就地控制信号闭合,第四就地控制触点2SB2则根据接收的用户输入的就地控制信号闭合。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1、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2、第三远程控制触点2PD1以及第四远程控制触点2PD2采用可控开关,具体来说,备自投控制模块40通过通信线路连接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1和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2,控制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1闭合或断开和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2闭合或断开,远程控制模块50通过通信线路连接第三远程控制触点2PD1和第四远程控制触点2PD2,控制第三远程控制触点2PD1闭合或断开和第四远程控制触点2PD2闭合或断开。
第三控制触点模块32包括第五就地控制触点3SB1、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1、第五远程控制触点3PD1、第六就地控制触点3SB2、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2以及第六远程控制触点3PD2;第五就地控制触点3SB1、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1以及第五远程控制触点3PD1用于使第三合闸线圈3XF得电或失电;第六就地控制触点3SB2、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2以及第六远程控制触点3PD2用于使第三分闸线圈3MX得电或失电。第五就地控制触点3SB1的第一端、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1的第一端、第五远程控制触点3PD1的第一端、第六就地控制触点3SB2的第一端、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2的第一端以及第六远程控制触点3PD2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连接第三进线电源30的火线端,第五就地控制触点3SB1的第二端、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1的第二端以及第五远程控制触点3PD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合闸线圈3XF,第六就地控制触点3SB2的第二端、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2的第二端以及第六远程控制触点3PD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分闸线圈3MX。在就地控制模式下,第五就地控制触点3SB1闭合时,第三合闸线圈3XF得电,第六就地控制触点3SB2闭合时,第三分闸线圈3MX得电;在备自投控制模式下,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1闭合时,第三合闸线圈3XF得电,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2闭合时,第三分闸线圈3MX得电;在远程控制模式下,第五远程控制触点3PD1闭合时,第三合闸线圈3XF得电,第六远程控制触点3PD2闭合时,第三分闸线圈3MX得电。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就地控制触点3SB1和第六就地控制触点3SB2采用手动按钮进行控制,当对应的手动按钮按下时,第五就地控制触点3SB1根据接收的用户输入的就地控制信号闭合,第六就地控制触点3SB2则根据接收的用户输入的就地控制信号闭合。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1、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2、第五远程控制触点3PD1以及第六远程控制触点3PD2采用可控开关,具体来说,备自投控制模块40通过通信线路连接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1和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2,控制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1闭合或断开和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2闭合或断开,远程控制模块50通过通信线路连接第五远程控制触点3PD1和第六远程控制触点3PD2,控制第五远程控制触点3PD1闭合或断开和第六远程控制触点3PD2闭合或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包括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单元,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一就地回路,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一备自投回路,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一远程控制回路。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包括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和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当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和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均闭合时,第一就地回路导通,第一断路器1QF为就地控制模式;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包括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和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当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和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均闭合时,第一备自投回路导通,第一断路器1QF为备自投控制模式;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包括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和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当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和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均闭合时,第一远程回路导通,第一断路器1QF为远程控制模式。
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包括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单元,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二就地回路,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二备自投回路,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二远程控制回路。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包括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和第四就地回路触点,当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和第四就地回路触点均闭合时,第二就地回路导通,第二断路器2QF为就地控制模式;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包括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和第四备自投回路触点,当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和第四备自投回路触点均闭合时,第二备自投回路导通,第二断路器2QF为备自投控制模式;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包括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和第四远程回路触点,当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和第四远程回路触点均闭合时,第二远程回路导通,第二断路器2QF为远程控制模式。
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包括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单元,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三就地回路,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三备自投回路,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三远程控制回路。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包括第五就地回路触点和第六就地回路触点,当第五就地回路触点和第六就地回路触点均闭合时,第三就地回路导通,第三断路器3QF为就地控制模式;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包括第五备自投回路触点和第六备自投回路触点,当第五备自投回路触点和第六备自投回路触点均闭合时,第三备自投回路导通,第三断路器3QF为备自投控制模式;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包括第五远程回路触点和第六远程回路触点,当第五远程回路触点和第六远程回路触点均闭合时,第三远程回路导通,第三断路器3QF为远程控制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还包括第一旋钮;第一旋钮用于在第一旋钮位于第一角度a1时,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导通,第一旋钮位于第二角度a2时,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导通,第一旋钮位于第三角度a3时,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导通;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还包括第二旋钮;第二旋钮用于在第二旋钮位于第一角度a1时,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导通,第二旋钮位于第二角度a2时,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导通,第二旋钮位于第三角度a3时,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导通;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还包括第三旋钮;第三旋钮用于在第三旋钮位于第一角度a1时,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导通,第三旋钮位于第二角度a2时,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导通,第三旋钮位于第三角度a3时,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导通。在切换控制模式时,只需将第一旋钮、第二旋钮以及第三旋钮转动至对应的角度,导通对应的回路触点单元,控制简单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备自投控制模块40包括采样单元和备自投控制装置41;采样单元用于对第一进线电源10进行采样生成第一采样信号,对第二进线电源20进行采样生成第二采样信号以及对第三进线电源30进行采样生成第三采样信号;备自投控制装置41与采样单元连接,用于根据第一采样信号、第二采样信号以及第三采样信号生成备自投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样单元包括第一微型断路器1KK、第二微型断路器2KK以及第三微型断路器3KK;第一微型断路器1KK连接于第一进线电源10和备自投控制装置41之间,第二微型断路器2KK连接于第二进线电源20和备自投控制装置41之间,第三微型断路器3KK连接于第三进线电源30和备自投控制装置41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微型断路器1KK设置有在第一微型断路器1KK合闸时闭合的第一辅助触点1KK-1,第二微型断路器2KK设置有在第二微型断路器2KK合闸时闭合第二辅助触点2KK-1,第三微型断路器3KK设置有在第三微型断路器3KK合闸时闭合第三辅助触点3KK-1,第一辅助触点1KK-1、第二辅助触点2KK-1以及第三辅助触点3KK-1串联连接于备自投控制装置41的公共端和备自投控制装置41的检测端之间。
参见图5,备自投控制装置41的+、-脚为装置电源输入端,PE脚为备自投控制装置41接地端。为保证备自投控制装置41供电不受三路进线电源的影响,装置电源输入端需从直流屏或专用电池引入220V直流不间断电源。第一微型断路器1KK、第二微型断路器2KK、第三微型断路器3KK分别从第一进线电源10、第二进线电源20、第三进线电源30取采样电压,其中第一微型断路器1KK为三极断路器,第二微型断路器2KK和第三微型断路器3KK均为两极断路器,对采样电源的进行短路保护。备自投控制装置41的DI1~DI8脚为开入量输入端,COM脚为开入量公共端,其中DI5和DI7脚悬空不接。备自投控制装置41的DI1~DI3脚分别连接第一常闭辅助触点1QF-1、第二常闭辅助触点2QF-1以及第三常闭辅助触点3QF-1,将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以及第三断路器3QF的合分闸状态信号反馈给至备自投控制装置41。第一辅助触点1KK-1、第二辅助触点2KK-1以及第三辅助触点3KK-1串联连接后接入备自投控制装置41的DI4脚和备自投控制装置41的COM脚之间,使得只有当第一微型断路器1KK、第二微型断路器2KK以及第三微型断路器3KK皆合闸后,自投装置的DI4脚和自投装置的COM脚才能接通,备自投控制装置41进入到备妥状态。同样,在使用备自投控制装置41前,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以及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需要切换到备自投档,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并联连接于自投装置的DI6和自投装置的COM脚之间,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导通,使得DI6和COM脚才能接通,才能解锁备自投控制装置41。备自投控制装置41还包括复位按钮,当备自投控制装置41发生故障后,用户可以根据备自投控制装置41所显示的故障代码排除故障,然后按下复位按钮,备自投控制装置41实现故障复位,可以重新工作。其中,备自投控制装置41提供一组合闸输出端HC1/HC2和一组分闸输出端TA1/TA2用于控制第一断路器1QF,另提供一组合闸输出端HD1/HD2和一组分闸输出端TB1/TB2用于控制第二断路器2QF,还提供一组合闸输出端HF1/HF2和一组分闸输出端TE1/TE2用于控制第三断路器3QF。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提供的3种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进行说明:
在就地控制模式下,需将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的第一旋钮转动到第一角度a1,切换到就地档,导通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将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的第二旋钮转动到第一角度a1,切换到就地档,导通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将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的第三旋钮转动到第一角度a1,切换到就地档,导通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单元,以此将三路进线同步切换到就地档,使得三路进线都为就地控制模式。对于第一进线电源10,可以通过手动按下按钮使第一就地控制触点1SB1导通,第一断路器1QF的第一合闸线圈1XF得电,第一断路器1QF合闸,也可以通过手动按下另一按钮使第二就地控制触点1SB2导通,第一断路器1QF的第一分闸线圈1MX得电,第一断路器1QF分闸。由于第一合闸线圈1XF的前端串联连接有第二断路器2QF的第二常闭辅助触点2QF-1和第三断路器3QF的的第三常闭辅助触点3QF-1,使得当第二断路器2QF和第三断路器3QF中任意一路断路器合闸后会切断第一断路器1QF的控制回路电源,第一合闸线圈1XF失电无法合闸,失压线圈1MN失电引起断路器1QF立即跳闸,从而实现了电气联锁,防止了多路进线电源并列运行,保证了电路的运行安全。
第二断路器2QF、第三断路器3QF的就地控制模式及电气联锁关系与第一断路器1QF类似,这里不再累述。应当说明,当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切换到就地控制模式,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和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也需同步切换到就地控制模式,使得三个模式切换模块都为就地控制模式。
在备自投控制模式下,需将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的第一旋钮转动到第二角度a2,切换到备自投档,导通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将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的第二旋钮转动到第二角度a2,切换到备自投档,导通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将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的第三旋钮转动到第二角度a2,切换到备自投档,导通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此将三路进线同步切换到备自投档,使得三路进线都为备自投控制模式。通过在系统中安装备自投控制装置41实现。本实施例中,备自投控制装置41型号为DCM-631FT。备自投平时设为自投不自复,也可根据需求设置为自投自复,备自投控制装置41的工作逻辑如下:
正常工作情况下,由第一进线电源10供电,备自投控制装置41生成备自投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1导通,使第一合闸线圈1XF得电,第一断路器1QF合闸,此时,第二断路器2QF分闸、第三断路器3QF分闸,第二进线电源20和第三进线电源30不供电,本实施例中第一进线电源10可以为市电电源,第二进线电源20可以是柴油发电机,第三进线电源30可以是移动式应急发电车。
当第一断路器1QF失电分闸时,备自投控制装置41需要启动第二进线电源20,备自投控制装置41延时预设时间后通过第二微型断路器2KK检测第二进线电源20电压,若检测到第二进线电源20电压,备自投控制装置41生成备自投控制信号控制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1闭合,第二合闸线圈2XF得电,第二断路器2QF合闸,由第二进线电源20供电;若备自投控制装置41延时预设时间后未检测到第二进线电源20电压,则备自投控制装置41需要启动第三进线电源30,备自投控制装置41延时预设时间后检测通过第二微型断路器2KK检测第三进线电源30电压,若检测到第三进线电源30电压,备自投控制装置41生成备自投控制信号控制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1闭合,第三合闸线圈3XF得电,第三断路器3QF合闸,由第三进线电源30供电。
采用自投自复模式时,当第一进线电源10恢复供电,备自投控制装置41通过第三微型断路器3KK检测第一进线电源10电压时,备自投控制装置41输出备自投控制信号控制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2BZT2闭合和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3BZT2闭合,第二分闸线圈2MX得电和第三分闸线圈3MX得电,第二断路器2QF和第三断路器3QF分闸,同时,备自投控制装置41输出备自投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1BZT1导通,使第一合闸线圈1XF得电,第一断路器1QF合闸,从而恢复为第一进线电源10供电。
上述备自投控制装置41的工作逻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还可实现第一进线电源10、第二进线电源20自投,第三进线电源30自复或第一进线电源10、第三进线电源30自投,第二进线电源20自复,只需在备自投控制装置41BZT中预定义常用电源是哪一路电源即可。备自投控制装置41将根据上述工作逻辑自动合分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以及第三断路器3QF,实现三路进线开关的自投自复,实现电源的自动化切换,不需要人工干预。
在远程控制模式下,需要将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的第一旋钮转动到第三角度a3,切换到远程档,导通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将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的第二旋钮转动到第三角度a3,切换到远程档,导通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将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的第三旋钮转动到第三角度a3,切换到远程档,导通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单元,以此将三路进线同步切换到远程档,使得三路进线都为远程控制模式,实现远程控制。在本实施例中,远程控制模式下通过多功能表来实现,多功能表通过RS485通讯接口接收远程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以及第三断路器3QF分合闸,其中,由多功能表的一组DO控制端输出合闸信号,另一组DO控制端输出分闸信号,上述多功能表的DO控制端也可以由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柜输出的无源控制信号代替。具体来说,在远程控制模式下,当由第一进线电源10供电时,多功能表根据接收的远程控制信号输出合闸信号控制第一远程控制触点1PD1闭合,第一合闸线圈1XF得电,第一断路器1QF合闸。同样,由于上述合闸线圈及失压线圈的前端串联连接有另外两路进线断路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使得当其他任意一路进线断路器合闸后会切断当前断路器的控制回路电源,合闸线圈失电无法合闸,失压线圈MN失电引起当前断路器立即跳闸,从而实现了电气联锁,防止了多路进线电源并列运行,保证了电路的运行安全,且实现了人员在后台计算机上远程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第二模式切换模块21以及第三模式切换模块31切换到零位档,此时第一模式切换模块11闲置无电气连接,不参与控制电路,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以及第三断路器3QF的合闸线圈及失压线圈均失电,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以及第三断路器3QF均保持在分闸状态,配电公共母线无电压,此时,用户可以在负载端进行检修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导通或关断第一进线电源的第一断路器,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切换控制回路的第一模式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一控制触点模块;
用于导通或关断第二进线电源的第二断路器,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切换控制回路的第二模式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控制触点模块;
用于导通或关断第三进线电源的第三断路器,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切换控制回路的第三模式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三控制触点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以及所述第三断路器分别配置有一解锁钥匙,每一解锁钥匙均用于解锁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或所述第三断路器;
所述第一断路器包括在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时开路的第一常闭辅助触点,所述第二断路器包括在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时开路的第二常闭辅助触点,所述第三断路器包括在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时开路的第三常闭辅助触点,所述第一断路器与所述第二常闭辅助触点以及所述第三常闭辅助触点串联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与所述第一常闭辅助触点以及所述第三常闭辅助触点串联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与所述第一常闭辅助触点以及所述第二常闭辅助触点串联连接;
与所述第一控制触点模块、所述第二控制触点模块以及所述第三控制触点模块连接的备自投控制模块;
与所述第一控制触点模块、所述第二控制触点模块以及所述第三控制触点模块连接的远程控制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路器包括:
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一合闸线圈,用于关断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一分闸线圈;
所述第二断路器包括:
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二合闸线圈,用于关断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分闸线圈;
所述第三断路器包括:
用于导通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三合闸线圈,用于关断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三分闸线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触点模块包括:
用于使所述第一合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一就地控制触点、第一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一远程控制触点;
用于使所述第一分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二就地控制触点、第二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二远程控制触点;
所述第二控制触点模块包括:
用于使所述第二合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三就地控制触点、第三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三远程控制触点;
用于使所述第二分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四就地控制触点、第四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四远程控制触点;
所述第三控制触点模块包括:
用于使所述第三合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五就地控制触点、第五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五远程控制触点;
用于使所述第三分闸线圈得电或失电的第六就地控制触点、第六备自投控制触点以及第六远程控制触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用于导通第一就地回路的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一备自投回路的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用于导通第一远程控制回路的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单元;
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用于导通第二就地回路的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二备自投回路的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用于导通第二远程控制回路的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单元;
所述第三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用于导通第三就地回路的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单元、用于导通第三备自投回路的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以及用于导通第三远程控制回路的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用于在所述第一旋钮位于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一旋钮位于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一旋钮位于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导通;
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用于在所述第二旋钮位于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二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二旋钮位于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二旋钮位于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二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导通;
所述第三模式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三旋钮;所述第三旋钮用于在所述第三旋钮位于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三就地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三旋钮位于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三备自投回路触点单元导通,所述第三旋钮位于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三远程回路触点单元导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自投控制模块包括:
用于对第一进线电源进行采样生成第一采样信号,对第二进线电源进行采样生成第二采样信号以及对第三进线电源进行采样生成第三采样信号的采样单元;
与所述采样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采样信号、所述第二采样信号以及第三采样信号生成备自投控制信号的备自投控制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单元包括第一微型断路器、第二微型断路器以及第三微型断路器;所述第一微型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进线电源和所述备自投控制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微型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二进线电源和所述备自投控制装置之间,所述第三微型断路器连接于所述第三进线电源和所述备自投控制装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型断路器设置有在所述第一微型断路器合闸时闭合的第一辅助触点,所述第二微型断路器设置有在所述第二微型断路器合闸时闭合第二辅助触点,所述第三微型断路器设置有在所述第三微型断路器合闸时闭合第三辅助触点,所述第一辅助触点、所述第二辅助触点以及所述第三辅助触点串联连接于所述备自投控制装置的公共端和所述备自投控制装置的检测端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以及第三断路器均为框架式断路器。
CN201910958751.7A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 Active CN110829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8751.7A CN110829574B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8751.7A CN110829574B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9574A CN110829574A (zh) 2020-02-21
CN110829574B true CN110829574B (zh) 2021-01-01

Family

ID=69548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8751.7A Active CN110829574B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95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1302A (zh) * 2021-09-17 2021-10-22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站提闸控水系统
CN116742788B (zh) * 2023-08-16 2024-01-23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备用电源的自动投入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4136Y (zh) * 2008-07-16 2009-05-06 苏州凯达电器仪表成套有限公司 双电源供电系统
CN201576960U (zh) * 2009-11-19 2010-09-08 北京科力恒久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环网柜控制装置
CN104779693A (zh) * 2013-12-02 2015-07-15 穆格乌纳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涡轮机变桨系统的运转方法
CN108767846A (zh) * 2018-04-27 2018-11-06 天津市百利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转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7394A (ja) * 1981-10-31 1983-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モ−トコントロ−ルセレクタ装置
CN201075586Y (zh) * 2007-07-27 2008-06-18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配电操作控制器
CN105226807A (zh) * 2014-06-30 2016-01-06 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电源备份自动投入电路及方法
CN206758314U (zh) * 2017-04-26 2017-12-15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供电系统及其机械闭锁装置
CN207426802U (zh) * 2017-11-03 2018-05-29 重庆吉能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进线一母联配电控制系统
CN108471163B (zh) * 2018-05-31 2023-10-27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控制装置
KR101979231B1 (ko) * 2018-09-21 2019-05-16 이종석 예비전력량 확보를 위한 비상발전기 원격 제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4136Y (zh) * 2008-07-16 2009-05-06 苏州凯达电器仪表成套有限公司 双电源供电系统
CN201576960U (zh) * 2009-11-19 2010-09-08 北京科力恒久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环网柜控制装置
CN104779693A (zh) * 2013-12-02 2015-07-15 穆格乌纳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涡轮机变桨系统的运转方法
CN108767846A (zh) * 2018-04-27 2018-11-06 天津市百利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9574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9574B (zh) 一种三进线联锁控制系统
CN101262144A (zh) 同轨道模数化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
CN101834072B (zh) 共模励磁快速cb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装置
CN201174618Y (zh) 微机电源快速切换控制装置
CN207368745U (zh) 一种双路自动转换供电的船用分电箱
CN112072741B (zh) 一种户用储能系统一键启动实现方法及装置
CN211856690U (zh) 一种不停电换表装置
CN105006881A (zh) 一种自投自复控制系统
CN209448507U (zh) 一种空气开关
CN207705890U (zh) 一种出口断路器合闸回路结构
CN114142446B (zh) 一种防止智能分布式系统异常的方法
CN201608538U (zh) 一种配电站经济运行方式下备用变压器自动投切装置
CN207652133U (zh) 电喷式发电机组与市电的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CN203071647U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自动投复装置
CN201018314Y (zh) 微机型备自投装置
CN212012252U (zh) 一种市电发电电源切换电路及配电系统
CN109510301B (zh) 一种混合型双电源转换电路及双电源系统
CN208001183U (zh) 备自投装置及系统
CN202888865U (zh) 具有同期闭锁继电器的机组同期系统
CN102570203B (zh) 智能延时插座及其使用方法
CN203039358U (zh) 交流分、合闸自保持电路
CN210123892U (zh) 低压联络开关箱
CN110931311A (zh) 一种vsp5开关电动控制电路
CN209001660U (zh) 一种变配电站电源切换装置
CN212781146U (zh) 一种新型户用储能系统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4

Address after: 330038 No. 9 3, Lingang Industrial Park, Lingang Economic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Taihao Intelligent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Tsinghua Taihao Building, Nanchang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ELLHOW SCI-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