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4812A - 一种车用摄像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摄像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4812A
CN110824812A CN201910949707.XA CN201910949707A CN110824812A CN 110824812 A CN110824812 A CN 110824812A CN 201910949707 A CN201910949707 A CN 201910949707A CN 110824812 A CN110824812 A CN 110824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mera device
housing
camera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97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兵凯
刘拾玉
付克香
李康健
王伟亮
付红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x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x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x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x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24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4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8Waterproof bodies or 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头装置,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以及位于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的隔板(3),前壳体和后壳体组装形成壳体内腔,隔板将壳体内腔分为第一腔室(4)和第二腔室(5),镜头组件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第二腔室作为气体缓冲腔室来平衡调节壳体内腔与壳体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差。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疏”方式来解决摄像头密封效果老化失效的问题,通过缓冲腔室和防水透气组件的配合解决方案,简单高效,实用便捷,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摄像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水雾、抗炫光、抗震动的车用摄像头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摄像头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摄像头应用领域逐渐增多,应用领域和应用环境的不断变化对摄像头的各方面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车用摄像领域,就需要摄像头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虽然在摄像头的生产过程中做了防水处理,防水性能一般也达会到IP67,但在实际使用中也经常发生镜片水汽模糊,导致影像不清进而发生故障等问题,这种现象在寒冷的冬季特别明显。
另外,当应用到汽车领域时,摄像头还会遇到各种天气环境的影响,比如光线明暗、雨雪天气、风沙灰尘等因素,使得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变化非常大。加上汽车行驶环境十分复杂,行驶区域的气温气压变化、天气环境影响以及大灯强光等均会造成摄像机的图像显示效果不够清晰,而且反复的高温雾化水汽附着在镜头内部玻璃,会在镜头玻璃形成水汽干结污染层,加速镀膜层脱落,造成画质下降寿命缩短,不能满足车(船)使用年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大多数厂家通常会通过针对摄像头的密封性和防水防雾性能方面进行重点改进。例如,为了使摄像头的防水级别符合要求,通常采用增强密封的方式,在连接处通过打胶或平垫密封等方式增加实现摄像头腔室密封的稳固性和耐久性。在遇到水汽雾化时,采用电加热玻璃应对外界寒冷气候导致的摄像头挂雾现象,普遍采用加热圈加热或加热玻璃放在镜头和传感器之间。但是这些手段仍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在目前的应用实践中发现,摄像头在开始时候图像是清晰正常的,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水雾结膜图像模糊等问题。
申请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总结发现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制造密封时空气自带水汽。在摄像头生产组装时内部空气携带少量水分因为腔体密封,工作时高温高压无法排出,在腔体内部形成挂壁薄雾,弥散在镜头内部影响画质,造成影像模糊,但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很难避免;
二是密封不良导致水汽进入。在摄像头使用过程中,水汽依靠重力作用通过密封不良的多股导线的缝隙不断渗入电器模块,或通过插接件、线束内联点、线束搭铁点间接渗入电器模块中也会造成影像模糊,这种情况可通过在连接处改进密封手段或增加密封点位的方式降低影响;
三是内外压差导致密封失效进水。在密封良好的摄像机启动工作后,内部器件散发的热量使摄像机内腔室温度上升,从而导致内部空气在加热后形成正高压,另一方面摄像机在不工作后开始冷却后,冷却时腔体形成负低压,也就是说,在摄像头工作时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会导致产生内外压差,这种长时间的内外压差会对摄像机密封胶垫、电路板等形成反复压力,加剧老化影响密封性,同时这种内外压差长时存在,气体会从多股线束空隙往外排,线束包裹层微孔薄弱部位形成鼓包穿透、或者在连接头压迫密封件排出气体,进而破坏了原有的良好密封性,导致水汽进入。
此外,摄像头组装大多在平原低海拔地区组装密封,制造密封时内部压力已经基本恒定,而中国地域辽阔,温差、气候变化大,在高海拔地区空气压力小,温差大,摄像头长期在这种内外压差大环境工作,也会带来密封性能下降和使用寿命的缩短。
四是内外压差和工作震动导致摄像头内部组件畸变和偏移。在工作时,摄像头内部元件会受到反复压力作用,也会遇到不断的机械震动和金属应力变化的工作环境,这都会给摄像头电路板带来微量畸变,镜头和传感器轴心点也会产生偏移,从而导致摄像出现失焦、部分区域画质模糊等不良情况。
据申请人对车用摄像头画质模糊的原因进行检测统计,因摄像头工作时内外压差导致密封失效进水占据大部分的比重,而因摄像头内外压差和工作震动导致摄像头内部组件畸变和偏移也极大影响了摄像头在复杂工况下的耐久性能,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主要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于现有技术问题,传统的解决方式还未从导致摄像画质模糊的实质原因入手,而是强调在密封方式和密封效果的提升改进,即在“堵”的问题上下功夫,然而殊不知“堵”的越严密,内部越不容易实现散热,进而导致摄像头的压差问题越大,摄像头的密封就越容易损坏或失效。
本发明通过申请人研究分析得出了导致摄像头画质模糊的真实原因,创造性地采用“疏”的方式来解决该技术问题,从平衡摄像头装置内外压差的角度出发,通过增设缓冲腔室(第二腔室)和防水透气组件的方式来平衡压差,具体通过在摄像头主壳体(第一腔室)内迷宫式地设置多个气流通道来连通多个气室空间,从而将整个摄像头主壳体内部气体压力实时调节保持平衡,再通过缓冲腔室和防水透气组件的配合进而实现对摄像头整体内外压差的实时调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摄像头装置,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以及位于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的隔板(3),前壳体和后壳体组装形成壳体内腔,隔板将壳体内腔分为第一腔室(4)和第二腔室(5),镜头组件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第二腔室作为气体缓冲腔室来平衡调节壳体内腔与壳体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差。
所述第二腔室通过设置于隔板上的第一通孔(6)和设置于后壳体上的第二通孔(7)实现壳体内腔与壳体外部环境的压力平衡。
所述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内设置有防水透气组件(20)。所述防水透气组件(20)包括一个以上的防水透气膜和/或干燥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镜头组件具有由止震胶圈(8)和镜头减震环(9)组成的减震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前壳体(1)为具有轴线的筒状结构,在其内部中段径向延伸出可容纳镜头组件的阶梯通孔,镜头组件基部与阶梯通孔内侧所加工形成的镜头固定螺纹(11)配合安装,镜头组件头部通过止震胶圈(8)内嵌到镜头减震环(9)上,镜头减震环(9)通过减震环固定螺纹(10)与前壳体(1)连接,从而将镜头组件安装固定于前壳体(1)前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摄像头装置内开设若干轴向或径向的气流通道,用于连通壳体内腔与壳体外部空气。具体地,在镜头减震环(9)的对应两侧分别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12),该第一气流通道用于将镜头减震环轴向两侧的第一气室(16)和第二气室(17)连通,在形成阶梯通孔的延伸部分别轴向地开设第二气流通道(13)以及径向地开设有第三气流通道(14),该第二气流通道(13)的一端连通第二气室(17),另一端连通第三气流通道(14);该第三气流通道(14)贯穿前壳体(1)中部,用于连通第二气流通道(13)和由阶梯通孔空间形成的第三气室(18),在前壳体(1)后端内侧壁上沿轴向方向还加工有第四气流通道(15),该第四气流通道(15)用于连通第三气流通道(14)和形成于前壳体(1)与隔板(3)之间的第四气室(1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通孔(6)和/或第二通孔(7)的数量可以为2个以上,第一通孔(6)和/或第二通孔(7)的安装位置可以同轴或不同轴。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隔板(3)可以是前壳体(1)或后壳体(2)的一部分,或者是连接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的单独部件。所述隔板(3)可以为位于壳体内腔中的、将壳体内腔分为任意两部分腔体的任意形状的部件。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前壳体(1)与所述后壳体(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应被限制,只要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第二腔室即可。所述后壳体(2)以半包围或全包围形式设置于前壳体(1)的后部,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形成的腔室为第二腔室(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圆环状金属结构件(26),其中,止震胶圈(8)套设于圆环状金属结构件(26)内部,镜头组件的头部插入止震胶环中间的镜头固定孔(27)中固定,所述镜头减震环(9)通过在其外围形成的减震环固定螺纹(10)与前壳体(1)连接,从而将镜头组件安装固定于前壳体前端;
灌封止震胶将传感器组件与电路板封装压紧,电路板通过密封螺钉(29)直接固定连接于形成阶梯通孔的延伸部分上,该延伸部分底侧设有螺孔与上述密封螺钉(29)配合固定。
所述隔板(3)与前壳体(1)、隔板(3)与后壳体(2)分别通过密封螺钉(29)和螺钉密封垫圈(30)连接固定,并且,在密封螺钉旋入处设置密封胶垫(31);前壳体(1)、隔板(3)与后壳体(2)上分别加工布设凸台部与凹槽部,以便形成凹凸隼型密封结构,并在所述的凸台部与凹槽部的两两接触面上分别设置密封垫圈(32),所述密封垫圈(32)的形状为欧姆符号形状。
所述前壳体(1)、隔板(3)与后壳体(2)接合面的外侧边缘分别设置两两对称的第一凹槽(33),所述两两对称的第一凹槽可围合构成羽毛球型结构,并灌封液体胶固化。所述液体胶可快速固化形成软性胶体。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摄像头装置还包括镜片,至少一个光线调节组件,至少一个温度调节组件和/或至少一个防水防尘组件;所述光线调节组件包括感光电阻(35)、光致变色EC元件(36)和/或抗炫光元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感温电阻(37);所述感光电阻(35)与感温电阻(37)分别布置在镜片上下两侧,防水防油组件布置在镜片外侧并与镜片同轴心。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摄像头装置可以应用到各类交通工具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摄像头装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创造性地采用“疏”方式来解决摄像头密封效果老化失效的问题,通过缓冲腔室和防水透气组件的配合解决方案,简单高效,实用便捷,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使用;
2.在摄像机壳体内部巧妙设计了迷宫式气体流通通道,用于连通壳体内由于部件安装而形成的多个独立气室,使得摄像头内部气体在工作时首先实现气压平衡,防止局部气压过高导致对摄像组件的损坏;
3.通过分别在隔板和后壳体同时设置防水透气组件的技术方案,使得一旦后壳体上或隔板上任一的防水透气组件损坏失效,另一个防水透气组件仍然可以起到相应作用,这种双重保护方案大大提升了摄像头的密封效果和使用时长;
4.通过简单地螺钉连接方式将电路板与前壳体之间实现了刚性固定连接,大大减小了电路板的震动频率,结合灌封止震胶直接作用于电路板上,且与前端镜头固定在同一个金属构件,在震动时是同步的,不会出现不同频率震动源。优化了摄像头整体的减震效果;
5.通过在摄像头多个不同的连接密封处辅以多种不同的密封手段和密封材料,共同构成完整地成套密封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摄像头的密封性能;
6.通过EC电致玻璃降低光炫、电加热除水雾的技术,提升了摄像头防雾防眩光的效果,提升了车用摄像头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所列的附图仅是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势,但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水透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摄像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减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密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完整的说明。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摄像头组件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以及位于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的隔板3,前壳体1和后壳体2组装形成壳体内腔,隔板将壳体内腔分为第一腔室4和第二腔室5,在第一腔室4内设置有镜头组件,第二腔室5作为气体缓冲腔室来平衡调节壳体内腔与壳体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差。具体地,第二腔室5通过设置于隔板上的第一通孔6和设置于后壳体上的第二通孔7实现壳体内腔与壳体外部大气环境的压力平衡。
所述前壳体1为具有轴线的筒状结构,在其内部中段径向延伸出可容纳镜头组件的阶梯通孔,镜头组件基部与阶梯通孔内侧所加工形成的镜头固定螺纹11配合安装,镜头组件头部通过止震胶圈8内嵌到镜头减震环9上,镜头减震环9通过减震环固定螺纹10与前壳体1连接,从而将镜头组件安装固定于前壳体1前端。在镜头减震环9的对应两侧分别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12,该第一气流通道12用于将镜头减震环9轴向两侧的第一气室16和第二气室17连通,在形成阶梯通孔的延伸部分别轴向地开设第二气流通道13以及径向地开设有第三气流通道14,该第二气流通道13的一端连通第二气室17,另一端连通第三气流通道14;该第三气流通道14贯穿前壳体1中部,用于连通第二气流通道13和由阶梯通孔空间形成的第三气室18。在前壳体1后端内侧壁上沿轴向方向还加工有第四气流通道15,该第四气流通道15用于连通第三气流通道14和形成于前壳体1与隔板3之间的第四气室19。
如图2-3所示,隔板3的第一通孔6内设置有防水透气组件20,防水透气组件20具体是包括防水透气材料的防水透气阀,防水透气阀由安装件21和压紧件22组成,轴向贯通的通气孔23形成于安装件21和压紧件22的轴线上,防水透气阀外形为T型结构。安装件21通过螺纹连接到第一通孔内,在安装件的顶部还设置有容纳防水透气膜24的凹槽,压紧件22的凸起部与凹槽通过螺纹连接或预紧配合实现对防水透气膜24的压紧固定。由此,通过在第一通孔6内设置防水透气组件20既可以实现第四气室19与第二腔室5的气体连通与压力调节,又可以通过防水透气膜24阻止水汽从第二腔室5进入到第一腔室4内部。
同样地,在后壳体2的第二通孔7上也设置有防水透气组件20,这样既可以实现第二腔室5与壳体外部环境的气体连通与压力调节,又可以通过防水透气膜24阻止水汽从壳体外部进入到第二腔室5内部。
至此,本发明摄像头平衡内外压差的工作方式如下:摄像头开始工作,镜头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导致第一腔室4内(尤其是第一气室16和第二气室17内)温度上升和压力升高,第一气室16的气体通过第一气流通道12导入第二气室17,第二气室17和第三气室18的气体通过第二气流通道13、第三气流通道14、第四气流通道15导入第四气室19,从而实现第一腔室4内部各空间的压力平衡,通过设置于隔板3上第一通孔6的防水透气组件20实现第四气室19与第二腔室5的气体连通与压力调节,再经过设置于后壳体2第二通孔7上的防水透气组件20,实现了第二腔室5与壳体外部环境的气体连通与压力调节,从而避免了由于摄像头工作产生热量而导致的内外压差现象,在保证摄像头整体密封性的情况下解决了由于水汽进入而产生造成影像模糊问题。相应地,当摄像头工作结束冷却降温或遇到外部高温时,气流通过相反的路径流动进行调节压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腔室5作为第一腔室4高压区与壳体外部低压区的缓冲区域,可以有效缓冲调节压力变化,防止压力变化过快而导致对摄像头元器件的损坏。另外,在隔板3和后壳体2上分别设置防水透气组件20可以双重保护提升防水透气效果,这是由于一旦后壳体2上或隔板3上任一的防水透气组件20损坏失效,另一个防水透气组件20仍然可以起到相应作用。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防水透气组件20包括防水透气膜24和干燥片(附图中未示出),防水透气膜24和干燥片的数量分别为一个以上。干燥片采用吸湿性的干燥材料压制而成,可以选择的材料有活性炭、石墨烯、硅胶、蒙脱石和/或氯化钙等,也可以采用市售纤维干燥片。通过增设干燥片吸附干燥摄像头壳体内的水蒸气或液态水分,并且阻止外界水汽或水分的侵入。可选地,干燥片也可以贴在或黏贴的方式固定在摄像头壳体的内壁上,而不仅限于安装在防水透气阀内。防水透汽膜24优选采用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气膜。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第一通孔6和/或第二通孔7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可以根据情况调整,第一通孔6或第二通孔7的数量可以为2个以上,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安装布置可以同轴布置也可以不同轴布置。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隔板3可以作为前壳体1的一部分,可以是连接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的单独部件,也可以为位于壳体内腔中的、将壳体内腔分为任意两部分腔体的任意形状的部件。
如图4(a)至图4(c)所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后壳体2可以轴向连接到隔板3后部,也可以半包围或全包围形式设置于前壳体1的后部或全部,此时,前壳体1的后部作为隔板3的变形实现对腔室的分隔。即,只要前壳体1与后壳体2之间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缓冲腔室(第二腔室5),实现平衡内外压差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思路的范畴。
如图4(d)所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也可以省略隔板3,仅由前壳体1和后壳体2组成壳体内腔,此时,壳体内腔不再具有相对独立的第二腔室。为了实现本发明平衡内外压差的目的,在前壳体1和/或后壳体2上设置一个以上的第一通孔6和/或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6和/或第二通孔7内布设防水透汽组件20。即,只要在壳体上布置防水透汽组件,实现内外空气流动交互,平衡内外压差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思路的范畴。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第一气流通道12和/或第二气流通道13也可以设置成径向的,贯穿前壳体1中部,同时在加工孔内装设防水透气组件,用于将第一气室16和/或第二气室17与外界空气形成气流通路。即,只要第一气室16、第二气室17、第三气室18、第四气室19与外界空气之间能够形成气流交互,实现平衡内外压差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畴。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防水透气阀的安装件21与压紧件22通过粘结剂进行固定连接,以实现防水透汽组件20的压紧安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防水透气阀及其各部件的安装方式取决于维修替换过程中的易拆卸程度,可以选择现有技术公知的其他连接安装方式进行替换,都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思路的范畴。
如前所述,摄像头内外压差和工作震动也会导致摄像头内部组件畸变和偏移,进而对摄像成像带来不利影响。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摄像头防震的解决方案。传统方式对摄像头防震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侧重摄像头的包裹胶环,塑料件连接电路板与镜头等方式,但这种方式导致摄像头装置震动时摄像头与电路板连接松开,两者震动频率不一致的现象,对防止电路板震动效果不明显。
如图5所示,该摄像头装置还包括由圆环状金属结构件26和止震胶环8组成的镜头减震环9以及灌封止震胶28,其中,止震胶环8套设于圆环状金属结构件26内部,镜头组件的头部插入止震胶环8中间的镜头固定孔27中固定,该镜头减震环9通过在其外围形成的减震环固定螺纹10与前壳体1连接,从而将镜头组件安装固定于前壳体1前端;灌封止震胶用于封装压紧电路板和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位于镜头组件和电路板之间,电路板通过螺钉直接固定连接于形成阶梯通孔的延伸部分上,该延伸部分底侧设有螺孔与上述螺钉29配合固定,由此,电路板与前壳体1之间实现了刚性固定连接,实现了电路板的减震效果,再将灌封止震胶直接作用于电路板上,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对镜头组件、传感器组件和电路板的减震效果。
如前所述,摄像头各部件连接处的密封对于稳定性和耐久性也至关重要。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摄像头部件连接处密封的解决方案。
如图6所示,在该摄像头装置上设置多个不同的密封位置,辅以多种不同的密封手段,共同构成摄像机腔体整体的密封结构,显著提升摄像机的防水性能。
其中,隔板3与前壳体1、隔板3与后壳体2分别通过密封螺钉29和螺钉密封垫圈30连接固定,并且,在螺钉旋入处设置密封胶垫31。前壳体1、隔板3与后壳体2上分别加工布设凸台部与凹槽部,以便形成凹凸隼型密封结构,并在所述的凸台部与凹槽部的两两接触面上分别设置密封垫圈32,所述密封垫圈的形状为欧姆符号形状。此外,前壳体1、隔板3与后壳体2接合面的外侧边缘分别设置两两对称的第一凹槽33,所述两两对称的第一凹槽可围合构成羽毛球型结构,特殊的羽毛球型结构设计,灌封液体胶固化后形成特殊形态。由此,多折曲线设计阻止了内外空气、水汽的交互。
镜片固定环27与前壳体1之间,以及第三气流通道14出口处通过螺钉29和密封胶垫30进行密封连接。在摄像机前壳体1与镜片的接合处,镜头减震环9与前壳体1接合处以及线缆的出口处,填充液体胶34,实现前壳体1与镜片、镜头减震环9之间以及线缆出口位置对气体与水分的密封。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液体胶可快速固化形成软性胶体。软胶具有较好的弹性,因此,在摄像机长年累月因为震动和金属发生应力变化的情况下,或者螺丝轻微松动都不会产生漏汽和进水。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前壳体1、隔板3和后壳体2上两两对称的第一凹槽33优选可围合构成羽毛球型结构,特殊的羽毛球型结构设计,灌封液体胶固化后形成特殊形态。多折曲线设计阻止了内外空气、水汽的交互。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镜片与前壳体1可围合构成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实现填充胶体的作用,都可以被认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和采用的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摄像头通过EC电致玻璃降低光炫、加热除水雾的技术解决方案。
如图7所示,该摄像头装置还包括镜片,包括感光电阻35在内的至少一个光线调节组件,包括感温电阻37在内的至少一个温度调节组件和/或至少一个防水防尘组件(附图未示出)。感光电阻35与感温电阻37分别布置在镜片上下两侧,防水防尘组件布置在镜片外侧并与镜片同轴心。其中,将镜片构造成表面轮廓凸起的形状。凸起的镜片能够增强摄像头的抗冲击强度保护,对摄像机镜头实现双重保护。
光线调节组件还包括光致变色EC元件36和/或抗炫光元件。光致变色EC元件36可以随着光线强度改变透光量,当光线强度超出阈值时,元件的颜色变暗,从透光状态转变至阻光状态,透光量降低,当光线强度低于阈值时,元件颜色变亮,从阻光状态转变至透光状态,透光量增强。抗炫光元件用于在摄像头装置遇到强光时,自动降低镜片通光量,消除强光带来的炫光影响。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光致变色材料可以选自金属卤化物、钨化合物、偶氮化合物、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稀土配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等。感光电阻可以选自硫化镉、硒、硫化铝、硫化铅和硫化铋等材料。抗炫光材料可以采用纳米银镀膜,也可以采用氢氟酸等无机酸作为粗糙化蚀刻剂。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现有技术公知的其他可以实现所述功能的相应材料。
温度调节组件包括温度感应电阻。感温电阻会感知外界温度并自动加热,能有效消除摄像机内热和外部低温的平衡,消除外部水雾凝结挂壁现象。玻璃表面的水膜淡化蒸发,消除水膜带来的图像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可以选择现有技术公知的其他可以实现所述功能的相应材料。
防水防尘组件包括超疏水材料形成的疏水膜,采用喷涂、涂覆、胶黏和/或其组合的方式形成于摄像头镜片表面。超疏水材料能够使摄像头表面的水滴自行滑落,并在滚落时带走表面的灰尘脏污,保持摄像头表面干净,起到疏水、防覆冰和防尘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超疏水材料可以选自氟化聚氨酯、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纳米管、纳米氟化物等。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现有技术公知的其他可以实现所述功能的相应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在超疏水膜形成后,将C8-C18直链烷烃涂覆在疏水膜表面,形成增强的疏水疏油表面。本发明创造性的疏水疏油膜具有增强的自清洁功能,不仅能使摄像头表面的水滴自行滑落,还能在摄像头遇到油污时避免被油污染,达到摄像头自清洁目的。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摄像头装置,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以及位于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的隔板(3),前壳体和后壳体组装形成壳体内腔,隔板将壳体内腔分为第一腔室(4)和第二腔室(5),镜头组件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第二腔室作为气体缓冲腔室来平衡调节壳体内腔与壳体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腔室通过设置于隔板上的第一通孔(6)和设置于后壳体上的第二通孔(7)实现壳体内腔与壳体外部环境的压力平衡。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内设置有防水透气组件(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具有由止震胶圈(8)和镜头减震环(9)组成的减震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壳体(1)为具有轴线的筒状结构,在其内部中段径向延伸出可容纳镜头组件的阶梯通孔,镜头组件基部与阶梯通孔内侧所加工形成的镜头固定螺纹(11)配合安装,镜头组件头部通过止震胶圈(8)内嵌到镜头减震环(9)上,镜头减震环(9)通过减震环固定螺纹(10)与前壳体(1)连接,从而将镜头组件安装固定于前壳体(1)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摄像头装置内开设若干轴向或径向的气流通道,用于连通壳体内腔与壳体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镜头减震环(9)的对应两侧分别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12),该第一气流通道用于将位于镜头减震环轴向两侧的第一气室(16)和第二气室(17)连通,在形成阶梯通孔的延伸部分分别轴向地开设第二气流通道(13)以及径向地开设有第三气流通道(14),该第二气流通道(13)的一端连通第二气室(17),另一端连通第三气流通道(14);该第三气流通道(14)贯穿前壳体(1)中部,用于连通第二气流通道(13)和由阶梯通孔空间形成的第三气室(18),在前壳体(1)后端内侧壁上沿轴向方向还加工有第四气流通道(15),该第四气流通道(15)用于连通第三气流通道(14)和形成于前壳体(1)与隔板(3)之间的第四气室(19)。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组件(20)包括一个以上的防水透气膜和/或干燥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6)和/或第二通孔(7)的数量可以为2个以上,第一通孔(6)和/或第二通孔(7)的安装位置可以同轴或不同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可以是前壳体(1)或后壳体(2)的一部分,或者是连接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的单独部件,也可以为位于壳体内腔中的、将壳体内腔分为任意两部分腔体的任意形状的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与所述后壳体(2)之间的连接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第二腔室。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2)以半包围或全包围形式设置于前壳体(1)的后部,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形成的腔室为第二腔室(5)。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可以省略,仅由前壳体(1)和后壳体(2)构成摄像头装置壳体,在前壳体(1)上设置第一通孔(6)和/或在后壳体(2)上设置第二通孔(7)。
14.根据权利要求4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圆环状金属结构件(26),其中,止震胶圈(8)套设于圆环状金属结构件(26)内部,镜头组件的头部插入止震胶环中间的镜头固定孔(27)中固定,所述镜头减震环(9)通过在其外围形成的减震环固定螺纹(10)与前壳体(1)连接,从而将镜头组件安装固定于前壳体前端;
灌封止震胶将传感器组件与电路板封装压紧,电路板通过密封螺钉(29)直接固定连接于形成阶梯通孔的延伸部分上,该延伸部分底侧设有螺孔与上述密封螺钉(29)配合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与前壳体(1)、隔板(3)与后壳体(2)分别通过密封螺钉(29)和螺钉密封垫圈(30)连接固定,并且,在密封螺钉旋入处设置密封胶垫(31);前壳体(1)、隔板(3)与后壳体(2)上分别加工布设凸台部与凹槽部,以便形成凹凸隼型密封结构,并在所述的凸台部与凹槽部的两两接触面上分别设置密封垫圈(32),所述密封垫圈(32)的形状为欧姆符号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隔板(3)与后壳体(2)接合面的外侧边缘分别设置两两对称的第一凹槽(33),所述两两对称的第一凹槽可围合构成羽毛球型结构,并灌封液体胶固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胶可快速固化形成软性胶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镜片,至少一个光线调节组件,至少一个温度调节组件和/或至少一个防水防尘组件;所述光线调节组件包括感光电阻(35)、光致变色EC元件(36)和/或抗炫光元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感温电阻(37);所述感光电阻(35)与感温电阻(37)分别布置在镜片上下两侧,防水防油组件布置在镜片外侧并与镜片同轴心。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可以应用到各类交通工具上。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装置。
CN201910949707.XA 2019-07-08 2019-10-08 一种车用摄像头装置 Pending CN1108248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7430 2019-07-08
CN2019106074302 2019-07-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4812A true CN110824812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48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9707.XA Pending CN110824812A (zh) 2019-07-08 2019-10-08 一种车用摄像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481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2968A (zh) * 2018-05-29 2019-12-0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CN111770255A (zh) * 2020-07-20 2020-10-13 福州鑫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科学级cmos相机的防尘防潮结构
CN112073604A (zh) * 2020-07-07 2020-12-11 杭州海康汽车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及其装配方法
CN113840069A (zh) * 2021-09-15 2021-12-24 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结构的装配方法
WO2023040860A1 (zh) * 2021-09-15 2023-03-23 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2968A (zh) * 2018-05-29 2019-12-0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CN112073604A (zh) * 2020-07-07 2020-12-11 杭州海康汽车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及其装配方法
CN111770255A (zh) * 2020-07-20 2020-10-13 福州鑫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科学级cmos相机的防尘防潮结构
CN113840069A (zh) * 2021-09-15 2021-12-24 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结构的装配方法
WO2023040860A1 (zh) * 2021-09-15 2023-03-23 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13840069B (zh) * 2021-09-15 2023-08-01 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结构的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4812A (zh) 一种车用摄像头装置
CN211718676U (zh) 一种摄像头装置及采用该摄像头装置的车辆
CN106885107B (zh) 防水稳定器
CN205207826U (zh) 一种防水透气阀
JP2007149470A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の換気構造
JP6437573B2 (ja) 拡張可能なリザーバによる霜及び曇りの受動式低減または解消
CN205207824U (zh) 一种散热型防水透气阀
CN216700145U (zh) 一种防结雾相机盒
CN218528601U (zh) 一种用于擦窗机器人的降噪风道及擦窗机器人
JP7138373B2 (ja) 車両用灯具の防曇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用灯具の防曇制御方法
CN204213436U (zh) 一种密封腔体防尘、防水、防爆装置
CN210514903U (zh) 防雾摄像机
CN211209766U (zh) 镜头组件及摄像装置
CN212031905U (zh) 一种密封圈、相机模组及可移动平台
CN218236278U (zh) 一种应用于激光雷达控湿、防水、防尘的透气装置
CN218153996U (zh) 一种热熔粘接性好的防水透气帽
CN218103318U (zh) 一种防水户外用3d视觉传感器
CN216490756U (zh) 一种高可靠的防水双目相机
CN201593601U (zh) 自平衡双向透气塞
CN212252470U (zh) 一种双重防水透气帽
KR20130001787A (ko) 방수 및 통기성을 가지는 제습 모듈
JP4425292B2 (ja)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CN217770195U (zh) 一种防雾装置
CN218207726U (zh) 一种防水透气阀
CN212132320U (zh) 一种疏油疏水防尘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