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3494A - 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3494A
CN110823494A CN201911198435.0A CN201911198435A CN110823494A CN 110823494 A CN110823494 A CN 110823494A CN 201911198435 A CN201911198435 A CN 201911198435A CN 110823494 A CN110823494 A CN 1108234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tunnel
test
heat flow
heat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84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燕
季妮芝
迟蓬涛
陈伟华
周启超
高扬
曹占伟
周禹
张晗翌
檀妹静
徐晓亮
岳鑫
蒋海军
侯宜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Beijing Institute of Near Space Vehicles System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Beijing Institute of Near Space Vehicles System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Beijing Institute of Near Space Vehicles System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Priority to CN2019111984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34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3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34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01M9/04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弧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该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包括风洞、转动连接件、水冷工装和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转动连接件相连,水冷工装安装在转动连接件上,水冷工装与风洞的出口相对应。本发明提供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能够改变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实现连续改变加载到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热流的目的,进而实现在长时间条件下对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的精细化、连续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电弧风洞试验中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的真实性,为长时间飞行条件下飞行器防隔热设计提供有效支撑。

Description

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弧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弧风洞试验中,基本设计有限个台阶,设计状态覆盖飞行器沿飞行剖面飞行热流变化状态,无法实现沿飞行剖面加载热流。现阶段广泛使用的电弧风洞热响应方法虽能满足飞行器设计要求,但随着飞行器设计追求更快、更高、更远的目标,对防隔热设计要求更加精准,防隔热设计余量越来越小,因此通过电弧风洞试验准确考核防隔热设计势在必行。
防隔热材料热响应是一个随时间持续积累的过程,其当前时刻的热响应状态与所有之前加载的热流历程都有关联。同时,材料表面烧蚀碳化形态对隔热性能考核也有一定影响。然而,现有的电弧风洞试验难以实现在长时间加热条件下对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的精细化操作。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的电弧风洞试验难以实现在长时间加热条件下对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的精细化操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包括风洞、转动连接件、水冷工装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连接件相连,所述水冷工装安装在所述转动连接件上,所述水冷工装与所述风洞的出口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工装设有用于安装平板试验模型的安装腔。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安装座,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支架,所述水冷工装位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各所述支架均包括支撑部以及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供所述转动连接件穿过的通孔,所述转动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转动连接件与所述安装部转动配合。
具体地,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和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水冷工装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水冷工装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所述安装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精细化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转动时序,根据所述转动时序设置试验装置的控制时序,所述试验装置采用上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
将平板试验模型安装在所述试验装置上,所述平板试验模型上安装有第一热流传感器;
调整所述试验装置至初始状态,使所述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平齐,开启所述风洞,通过所述第一热流传感器采集初始数据;
开启旋转驱动机构,使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按照所述控制时序运行,通过所述第一热流传感器采集测量数据;
关闭风洞,对采集的初始数据和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建立转动时序,具体包括:
将平板校测模型安装在所述试验装置上,所述平板校测模型上布置有多个第二热流传感器;
调整所述试验装置至初始状态,使所述平板校测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平齐,开启所述风洞,分别采集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
调节所述风洞的参数,使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的平均值达到试验要求热流密度的最小值;
开启旋转驱动机构,使所述平板校测模型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每隔预定时间转动一次,每次转动角度相等;
采集所述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并获取所述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所述平板校测模型的测量表面与所述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之间的夹角,设定所述夹角为攻角,以及获取每个攻角状态下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的平均值;
当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的平均值达到试验要求热流密度的最大值时,关闭所述风洞,记录此时的攻角;
对采集的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和测量热流密度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所述转动时序。
进一步地,所述对采集的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和测量热流密度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攻角、以及每个攻角状态下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的平均值,绘制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
将试验要求时间划分为a/Δa段,并根据所述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绘制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a为测量热流密度从最小值变化到最大值时,攻角的变化量;Δa为所述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攻角的变化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
根据所述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所述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采用插值法绘制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若所述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能够与试验要求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匹配,则确定所述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为所述转动时序。
具体地,多个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呈矩阵状布置,且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感应端面分别与所述平板校测模型的测量表面平齐。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通过旋转驱动机构能够带动转动连接件转动,通过转动连接件能够带动水冷工装转动,使水冷工装与所述风洞的出口相对应,从而实现对平板试验模型的旋转控制,在试验时,根据建立的转动时序控制旋转驱动机构运转,能够连续改变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实现连续改变加载到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热流的目的,进而实现在长时间条件下对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的精细化、连续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电弧风洞试验中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的真实性,为长时间飞行条件下飞行器防隔热设计提供有效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方法的第二热流传感器在平板校测模型上的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方法的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方法的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方法的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中:1:风洞;101:出口;2:转动连接件;201:第一转动连接件;202:第二转动连接件;3:水冷工装;4:旋转驱动机构;5:平板试验模型;6:驱动机构安装座;7:支架;701:支撑部;702:安装部;8:平板校测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包括风洞1、转动连接件2、水冷工装3和旋转驱动机构4。
其中,旋转驱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轴与转动连接件2相连,水冷工装3安装在转动连接件2上,水冷工装3与风洞1的出口101相对应。
在使用时,将平板试验模型5安装在水冷工装3上,通过旋转驱动机构4能够带动转动连接件2转动,通过转动连接件2能够带动水冷工装3转动,从而通过水冷工装3能够带动平板试验模型5转动,进而实现对平板试验模型5的连续旋转控制,能够连续改变平板试验模型5的测量表面与风洞1的出口101内侧壁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实现连续改变加载到平板试验模型5的测量表面热流的目的。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安装简便,转动灵敏,转动状态稳定,进而实现了试验控制的精细化操作。
具体来说,旋转驱动机构4可以采用旋转电机。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水冷工装3设有用于安装平板试验模型5的安装腔。在试验时,将水冷工装3安装在安装腔内部,使平板试验模型5的测量表面与安装腔的开口端面平齐。
具体来说,在平板试验模型5与安装腔内侧壁之间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固定。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该试验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安装座6,旋转驱动机构4安装于驱动机构安装座6上,从而实现对旋转驱动机构4的支撑固定。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该试验装置还包括两个支架7,水冷工装3位于两个支架7之间。
其中,各支架7均包括支撑部701以及与支撑部701连接的安装部702,安装部702设有供转动连接件2穿过的通孔,转动连接件2穿过通孔,并且转动连接件2与安装部702转动配合。也即,通过设置两个支架7,能够实现对转动连接件2的支撑,进而实现对水冷工装3的支撑,从而使平板试验模型5的测量表面能够与风洞1的出口101相对应。
具体来说,各支撑部701的高度可调,从而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安装部702的高度,进而实现对水冷工装3以及平板试验模型5的高度调节。
具体来说,驱动机构安装座6的高度可调,从而便于根据实际需求旋转驱动机构4的高度,进而实现旋转驱动机构4与转动连接件2之间的可靠安装。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件2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201和第二转动连接件202,第一转动连接件201的一端与旋转驱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连接件201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安装部702与水冷工装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连接件202的一端与水冷工装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连接件202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安装部702。通过第一转动连接件201和第二转动连接件202分别与水冷工装3的两端对应转动连接,从而实现对水冷工装3的稳定安装。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将第一转动连接件201的右端穿过位于左侧的支架7,并与水冷工装3的左端转动连接。
将第二转动连接件202的左端与水冷工装3的右端转动连接,将第二转动连接件202的右端穿过右侧的支架7。
将旋转驱动机构4安装在驱动机构安装座6上。
将第一转动连接件201的左端与旋转驱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固定。
将平板试验模型5装入水冷工装3的安装腔中,并采用密封胶将平板试验模型5与安装腔的接触面进行密封固定。
分别调整支架7与驱动机构安装座6的高度和位置,使水冷工装3能够与风洞1的出口101相对应,使平板试验模型5的测量表面能够与风洞1的出口101内侧壁下表面平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精细化试验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转动时序,根据转动时序设置试验装置的控制时序,该试验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
将平板试验模型安装在该试验装置上,该平板试验模型上安装有第一热流传感器。其中,第一热流传感器的感应端面与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平齐。
调整该试验装置至初始状态,使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平齐,设定此时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然后开启风洞,通过第一热流传感器采集初始数据。
开启旋转驱动机构,使旋转驱动机构按照控制时序运行,通过第一热流传感器采集测量数据。
关闭风洞,对采集的初始数据和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精细化试验方法,通过预先建立的转动时序设置试验装置的控制时序,然后使旋转驱动机构按照控制时序运行,从而能够连续改变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实现连续改变加载到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热流的目的,进而实现在长时间条件下对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的精细化、连续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电弧风洞试验中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的真实性,为长时间飞行条件下飞行器防隔热设计提供有效支撑。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建立转动时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平板校测模型安装在该试验装置上,该平板校测模型上布置有多个第二热流传感器。
调整该试验装置至初始状态,使平板校测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平齐,设定此时平板校测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然后开启风洞,分别采集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
调节风洞的参数,使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的平均值达到试验要求热流密度的最小值。
开启旋转驱动机构,使平板校测模型按照逆时针或顺时针顺序,每隔预定时间转动一次,每次转动角度相等。
采集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并获取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平板校测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之间的夹角,设定该夹角为攻角,同时获取每个攻角状态下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的平均值。也即,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攻角改变一次,从而使得攻角能够按照间隔的预定时间依次连续改变。
当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的平均值达到试验要求热流密度的最大值时,关闭风洞,记录此时的攻角。
对采集的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和测量热流密度进行数据处理,获得转动时序。
具体来说,多个第二热流传感器呈矩阵状布置,且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感应端面分别与平板校测模型的测量表面平齐。其中,设置在平板校测模型上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定。
如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在平板校测模型8上设置九个第二热流传感器,这九个第二热流传感器分别温q1、q2、q3、q4、q5、q6、q7、q8和q9。
具体来说,控制平板校测模型每隔预定时间转动一次时,可以根据实际试验需求设置间隔的预定时间以及每次转动的角度。例如,设置间隔的预定时间为10s,每次转动的角度为2°。也即,通过控制旋转驱动机构的运转,使平板校测模型每10s转动一次,每次转动2°。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对采集的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和测量热流密度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攻角、以及每个攻角状态下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的平均值,绘制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
如图3所示为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图,图中示出了在不同攻角状态下,q1至q9这九个第二热流传感器采集的热流密度分布曲线、以及q1至q9这九个第二热流传感器的热流密度平均值曲线。由图3可知,热流密度值与攻角近似成正相关。
将试验要求时间划分为a/Δa段,并根据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绘制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试验要求时间为试验过程所用时间。a为测量热流密度从最小值变化到最大值时,攻角的变化量。Δa为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攻角的变化量。
如图4所示为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对采集的各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和测量热流密度进行数据处理,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采用插值法绘制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将获取的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与试验要求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分析。
若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能够与试验要求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匹配,也即,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数据能够基本满足试验要求,则确定获取的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为转动时序。
如图5所示为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中的试验理论热流,即为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中的试验要求热流,即为试验要求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中的攻角,即为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由图5可知,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能够与试验要求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匹配,因此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数据能够满足试验要求,由此可以确定图5中的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为转动时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能够连续改变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实现连续改变加载到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热流的目的,进而实现在长时间条件下对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的精细化、连续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电弧风洞试验中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的真实性,为长时间飞行条件下飞行器防隔热设计提供有效支撑。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洞、转动连接件、水冷工装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连接件相连,所述水冷工装安装在所述转动连接件上,所述水冷工装与所述风洞的出口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工装设有用于安装平板试验模型的安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安装座,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支架,所述水冷工装位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各所述支架均包括支撑部以及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供所述转动连接件穿过的通孔,所述转动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转动连接件与所述安装部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和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水冷工装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水冷工装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所述安装部。
6.一种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精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转动时序,根据所述转动时序设置试验装置的控制时序,所述试验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
将平板试验模型安装在所述试验装置上,所述平板试验模型上安装有第一热流传感器;
调整所述试验装置至初始状态,使所述平板试验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平齐,开启所述风洞,通过所述第一热流传感器采集初始数据;
开启旋转驱动机构,使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按照所述控制时序运行,通过所述第一热流传感器采集测量数据;
关闭风洞,对采集的初始数据和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精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转动时序,具体包括:
将平板校测模型安装在所述试验装置上,所述平板校测模型上布置有多个第二热流传感器;
调整所述试验装置至初始状态,使所述平板校测模型的测量表面与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平齐,开启所述风洞,分别采集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
调节所述风洞的参数,使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的平均值达到试验要求热流密度的最小值;
开启旋转驱动机构,使所述平板校测模型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每隔预定时间转动一次,每次转动角度相等;
采集所述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并获取所述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所述平板校测模型的测量表面与所述风洞的出口内侧壁下表面之间的夹角,设定所述夹角为攻角,以及获取每个攻角状态下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的平均值;
当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的平均值达到试验要求热流密度的最大值时,关闭所述风洞,记录此时的攻角;
对采集的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和测量热流密度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所述转动时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精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采集的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初始热流密度和测量热流密度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攻角、以及每个攻角状态下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测量热流密度的平均值,绘制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
将试验要求时间划分为a/Δa段,并根据所述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绘制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a为测量热流密度从最小值变化到最大值时,攻角的变化量;Δa为所述平板校测模型每转动一次,攻角的变化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精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所述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攻角变化曲线,采用插值法绘制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若所述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能够与试验要求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匹配,则确定所述试验过程中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为所述转动时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精细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呈矩阵状布置,且各所述第二热流传感器的感应端面分别与所述平板校测模型的测量表面平齐。
CN201911198435.0A 2019-11-29 2019-11-29 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08234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8435.0A CN110823494A (zh) 2019-11-29 2019-11-29 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8435.0A CN110823494A (zh) 2019-11-29 2019-11-29 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3494A true CN110823494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43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8435.0A Pending CN110823494A (zh) 2019-11-29 2019-11-29 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349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6726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热解引射因子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3720572A (zh) * 2021-06-22 2021-11-30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柔性蒙皮多维变形试验工装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2104A (ja) * 1991-11-15 1993-06-0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アーク加熱風洞試験装置
CN105173128A (zh) * 2015-09-07 2015-12-23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模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热环境的试验方法
CN107991057A (zh) * 2017-12-28 2018-05-04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空气舵表面冷壁热流密度和压力测量装置
CN108007957A (zh) * 2017-12-26 2018-05-08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模型支架攻角机构
CN108332934A (zh) * 2017-11-15 2018-07-27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一种非烧蚀热防护材料/结构的电弧风洞试验方法
CN109029907A (zh) * 2018-07-18 2018-12-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气动热环境试验模拟条件的参数相似方法
CN109253669A (zh) * 2018-10-29 2019-01-2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电弧加热器变攻角试验方法
CN109489866A (zh) * 2018-12-07 2019-03-19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测量凸块热流分布探头
CN109556762A (zh) * 2018-12-07 2019-04-02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测量凹腔热流分布的探头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2104A (ja) * 1991-11-15 1993-06-0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アーク加熱風洞試験装置
CN105173128A (zh) * 2015-09-07 2015-12-23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模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热环境的试验方法
CN108332934A (zh) * 2017-11-15 2018-07-27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一种非烧蚀热防护材料/结构的电弧风洞试验方法
CN108007957A (zh) * 2017-12-26 2018-05-08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模型支架攻角机构
CN107991057A (zh) * 2017-12-28 2018-05-04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空气舵表面冷壁热流密度和压力测量装置
CN109029907A (zh) * 2018-07-18 2018-12-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气动热环境试验模拟条件的参数相似方法
CN109253669A (zh) * 2018-10-29 2019-01-2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电弧加热器变攻角试验方法
CN109489866A (zh) * 2018-12-07 2019-03-19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测量凸块热流分布探头
CN109556762A (zh) * 2018-12-07 2019-04-02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测量凹腔热流分布的探头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连忠: "1m电弧风洞大尺度防隔热组件烧蚀热结构试验", 《宇航材料工艺》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6726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热解引射因子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2326726B (zh) * 2020-10-30 2023-12-29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热解引射因子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3720572A (zh) * 2021-06-22 2021-11-30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柔性蒙皮多维变形试验工装
CN113720572B (zh) * 2021-06-22 2024-02-09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柔性蒙皮多维变形试验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3494A (zh) 防隔热材料热响应电弧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4393223B (zh) X射线衍射仪原位电池附件、加热冷却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4502000A (zh) 一种浅式微型温度校验炉及校验方法
CN108344521A (zh) 一种瞬态热流传感器
CN110243483A (zh) 一种发动机转子部件热态旋转试验测温装置及测温方法
CN110057472A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热响应时间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7850559U (zh) 一种瞬态热流传感器
JP5942543B2 (ja) 供試体試験装置
CN210166656U (zh) 一种温控器通断温度检测装置
CN207301169U (zh) 一种用于测量换流器的损耗功率的装置
CN114088231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状态低压涡轮转子部件温度测试装置
CN211978171U (zh) 一种用于电力设备测温的装置
CN214011358U (zh) 一种新型电缆电阻检测装置
CN218036539U (zh) 一种基于稳态法测量颗粒物质有效导热系数的装置
CN219977957U (zh) 一种温育装置
CN214390213U (zh) 一种可调节湿度温度的环境模拟箱
CN217211188U (zh) 一种真空炉用测温装置
CN112763102B (zh) 一种塞式量热计校准装置及方法
CN210037680U (zh) 一种型材隔热性能对比演示装置
CN220104306U (zh) 一种适用于接触挤出机熔体的测温装置
CN115931560B (zh) 一种琼脂凝胶强度检测装置
CN113484055B (zh) 一种基于高温熔盐的结构热应力疲劳实验装置
CN216791413U (zh) 一种升温快的高温黑体炉
JPH0472590B2 (zh)
CN215492073U (zh) 一种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