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11553A - 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11553A
CN110811553A CN201911061624.3A CN201911061624A CN110811553A CN 110811553 A CN110811553 A CN 110811553A CN 201911061624 A CN201911061624 A CN 201911061624A CN 110811553 A CN110811553 A CN 110811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exoskeleton
joint
moment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16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11553B (zh
Inventor
朱爱斌
朱鹏程
王英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616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11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11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1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11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1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2Ergometry; Measuring muscular strength or the force of a muscular blow
    • A61B5/221Ergometry, e.g. by using bicycle type apparatus
    • A61B5/222Ergometry, e.g. by using bicycle type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detection or measurement of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e.g. heart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36Measuring load distribution, e.g. podologic studies
    • A61B5/1038Measuring plantar pressure during ga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89Electromyography [EM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7/00Joints
    • B25J17/02Wrist joints
    • B25J17/0258Two-dimensional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0006Exoskeletons, i.e. resembling a human fig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包括,1)人不穿戴外骨骼并且不背负重物,采用三维运动采集系统和测力跑台获得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以逆动力学解算的人体关节力矩作为基准,对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人体关节力矩正向测试模型进行验正;2)人穿戴外骨骼并负重G1,采用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方法,得到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3)人不穿戴外骨骼,进行0到40kg负重测试,测试该时间段内不同负重下人体的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4)根据实验测得的不同负重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与人体总关节驱动力矩间的数据,得到有效负重与总负重的比值,本发明为外骨骼下肢关节力矩测试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负重外骨骼是基于仿生外骨骼的设计,通过传感器感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为穿戴者提供身体支撑与运动辅助以及增强负载能力,辅助穿戴者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的可穿戴式机器人。
但目前行业内针对外骨骼的助力效率的检测没有统一的方法,大多采用间接的综合测量方式,对人体穿戴及不穿戴外骨骼场景下完成特定任务时人体综合生理信息或外骨骼灵敏度等性能指标进行测量,如利用心肺功能测试仪测试二氧化碳排放量及耗氧量、肌肉活性、实现人体疲劳程度及助力效率的评定。这些方法都涉及人的新陈代谢过程,仅测量误差就可达10%,同时受到不同受试者个体因素差异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最终测试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通过在一定时间t内,计算人体在穿戴外骨骼负重下髋、膝、踝主要助力关节提供的力矩,再保证人体在不穿戴外骨骼时的相关主要助力关节提供的力矩相等的情况下,通过测量计算这两种情况下测试者所背负的重量来进行助力效率的评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人不穿戴外骨骼并且不背负重物,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速度v行走t1时间,采用三维运动采集系统和测力跑台获得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以逆动力学解算的人体关节力矩作为基准,对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人体关节力矩正向测试模型进行验证;
2)人穿戴外骨骼并负重G1,采用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方法,测试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速度v行走t1时间段内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t、M-t、M-t;
3)人不穿戴外骨骼,进行0到40kg负重测试,测试间隔为5kg,从0kg开始,每次测试负重增加5kg,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同样速度v行走相同时间段t1,测试该时间段内不同负重下人体的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髋1-t、M膝1-t、M踝1-t;
4)根据实验测得的不同负重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与人体总关节驱动力矩间的数据,通过插值补点作出不穿戴外骨骼时负重与关节力矩的拟合曲线,再将穿外骨骼时负重为G1时计算得到的关节力矩M代入到拟合曲线,得到在关节力矩为M时不穿戴外骨骼的人体负重G2,那么助力外骨骼平均助力效率η即为外骨骼机器人有效负重与总负重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021
式中,η为效率,G1为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时背负的重量,G2为在人体主要助力关节力矩相等的情况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的大小。
所述的步骤1中逆动力学解算为建立人体下肢三连杆模型,对每个连杆建立牛顿欧拉方程,得到人体动力学模型,再通过vicon系统与贴在人体下肢的标记点,通过vicon系统配套软件解得速度以及加速度等信息,结合国标给定的人体参数计算公式,得到质量转动惯量,求解得到人体各关节力与关节力矩;
所述国标人体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Y=B0+B1X1+B2X2
Ii=B0+B1X1+B2X2(i=x,y,z)
式中:Y表示质量或质心,B0为回归方程常数项,B1为体重的回归系数,B2为身高的回归系数,X1为体重,X2为身高,Ix为绕冠状轴的转动惯量,Iy为绕矢状轴的转动惯量,Iz为绕垂直轴的转动惯量。
所述的步骤3中对人体无外骨骼时的负重行走进行测量,通过压力跑台、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以及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测得动力学信息,动力学信息为一维足底压力、人体运动学信息以及肌肉肌电信息,由一维足底压力与人体运动学信息,以逆动力学解算得到人体关节力矩,再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实现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得到人体无外骨骼负重下的下肢关节力矩。
所述的步骤2由足底压力鞋垫、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以及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测得穿戴外骨骼负重下的一维足底压力、人体运动学信息以及肌肉肌电信息,同样以逆动力学解算得到人体关节力矩,再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实现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得到人体穿戴外骨骼负重下的下肢关节力矩。
所述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为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三维测力板为AMTI三维测力板,压力跑台为Zebris压力跑台,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足底压力鞋垫为pedar分布式足底压力鞋垫。
所述的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可以将足底分为3个压力区,前脚掌区、中脚掌区和后脚掌区,每个分区具有多个传感器,三个区的压力即为所求的足底压力,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041
式中:,xcop,ycop——压力中心坐标;F1——前脚掌压力值;F2——中脚掌压力值;F3——后脚掌压力值;x1,y1为前脚掌区的坐标;x2,y2为中脚掌区的坐标;x3,y3为后脚掌区的坐标。
所述的具体步骤为:
受试者首先要进行自然行走步态数据采集,在不穿戴外骨骼以及不负重的情况下使用三维测力板和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进行人体无负重关节力矩测试,通过采集人体自然行走时足底一维压力信息、压力中心信息和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计算出较为准确的人体关节力矩,并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为后续力矩实验提供基准关节力矩,整个测试过程应保证测试者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速度v行走t1时间,可以使用节拍器进行行走速度的控制,在多次行走训练后再采集数据,并且进行多次实验;
所述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信息的采集使用AMTI三维测力板,测试者不背负重物自然行走在测力板上,通过其配套的软件可以测得人在行走时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以及测试者的足底压力中心位置;
所述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使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在人体下肢相关学位贴上配置的标记点,通过vicon系统中的红外摄像头记录人体运动轨迹,再由配套软件系统计算得到运动学信息,运动学信息为人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信息;
所述踝、膝、髋关节力矩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051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052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053
式中:M3为足部驱动踝关节力矩;M2为小腿驱动力矩;M1为大腿驱动力矩;J3为足部转动惯量;J2为小腿转动惯量;J1为大腿转动惯量;θ1为大腿质心与髂前上棘标志点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θ2为小腿质心与膝关节标志点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为足部质心与踝关节标志点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l1为大腿长度;l2为小腿长度;l3为踝关节距地面高度;Fx为地面对足部的平行分力;Fy为地面对足部垂直分力;cix,ciy分别代表足部,小腿,大腿的质心位置(i=3,2,1)。
步骤2:穿戴外骨骼时基于神经网络建立表面肌电-关节力矩映射模型的人体关节力矩测试系统,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包括人体穿戴外骨骼负重情况下的足底一维压力信息、压力中心信息、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以及下肢表面肌电信息,通过逆运动学计算人体关节力矩,并与基准力矩进行对比验证,确保计算的数据准确,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建立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模型,得到人体穿戴外骨骼负重行走下的关节力矩,在受试者穿戴外骨骼并负重G1行走的情况下,采集其以速度v行走t1时间段内的数据,计算得到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t、M-t、M-t;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试完成后休息10~15分钟;
所述鞋垫式足底压力信息采集使用pedar分布式足底压力鞋垫,测试者穿戴压力鞋垫后,穿戴外骨骼进行负重行走,通过鞋垫上的传感器采集数据,再传输到配套软件上处理,得到负重行走时足底压力与压力中心位置;
所述表面肌电信息采集使用Noraxon无线肌电表面采集系统,将无线表面肌电传感器贴在主要肌肉位置,记录人体运动时肌肉活动程度,再对采集的肌电数据进行滤波、特征提取、降采样以及幅值归一化等处理,可以提取肌电均方根值(RMS)与平均整流肌电值(AEMG)等信息;
所述关节力矩神经网络预测,将无线表面肌电系统处理得到的特征数据、vicon系统采集得到的关节角度以及逆运动学求解得到的关节力矩分别进行幅值归一化处理,然后代入建立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测试,从而得到基于神经网络的人体关节力矩预测值;
步骤3:在受试者不穿戴外骨骼进行负重行走时,采用压力跑台、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包括人体负重行走下的足底一维压力信息、压力中心信息、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以及下肢表面肌电信息,通过逆动力学计算人体关节力矩,并与基准力矩进行对比验正,确保数据准确,将关节力矩、表面肌电以及关节角度代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实现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模型,得到人体无外骨骼负重行走下的关节力矩,测试者在不穿戴外骨骼时,进行0到40kg负重测试,负重增加间隔为5kg,让测试者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同样速度v行走相同时间段t1,采集各时间段内不同负重下的数据,从而得到不同负重下人体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髋1-t、M膝1-t、M踝1-t;每种负重情况下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试完成后休息10~15分钟;
根据计算得到的髋、膝、踝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髋1-t、M膝1-t、M踝1-t,由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各总驱动力矩:
髋关节总驱动力矩: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071
膝关节总驱动力矩:
踝关节总驱动力矩: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073
步骤4:根据步骤3测得的不同负重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与人体总关节驱动力矩间的数据,通过插值补点作出不穿戴外骨骼时负重与总关节力矩的拟合曲线,再将穿外骨骼时负重为G1时的关节力矩与时间的关系代入步骤3计算得到的关节总力矩M代入到拟合曲线,得到在关节力矩为M时,测试者不穿戴外骨骼的负重G2,那么助力外骨骼平均助力效率η即为外骨骼机器人有效负重与总负重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081
式中,η为效率,G1为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时背负的重量,G2为在人体主要助力关节力矩相等的情况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的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逆动力学的人体膝关节力矩解算方法,解决了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及三维测力板等系统无法采集穿戴外骨骼时的人体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的问题,通过足底压力鞋垫测量人体足底压力,代入牛顿欧拉方程实现逆动力学解算助力外骨骼系统中的人体下肢关节力矩,从而为外骨骼下肢关节力矩测试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通过无外骨骼时的关节驱动力矩与负重的拟合曲线,将无外骨骼和穿戴外骨骼时相同力矩下的负重差值视作有效负重,进行助力效率的评估,减小了采用心肺功能测试仪测试耗氧量等测量方法中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差异带来的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下肢助力效率测试实验流程图。
图2是足底压力脚掌分区。
图3是下肢关节力矩信息采集系统。
图4是人体自然行走下肢关节力矩计算流程。
图5是穿戴外骨骼负重时下肢关节力矩计算流程。
图6是无外骨骼负重时下肢关节力矩计算流程。
图7是助力效率测试系统流程图。
图8是关节逆动力学计算流程。
图9是下肢三连杆动力学模型图。
图10是关节力矩神经网络预测流程图。
图11是负重外骨骼三维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采用标准实验室环境限定因素的对比实验,针对人体行走这一运动模式,控制温度等实验影响变量,构建标准实验环境,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在一定时间段内,行走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测试者穿戴和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关节力矩数值相等时,测试者背负的重量来进行助力效率的检测。负重外骨骼三维模型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如图1所示,
首先通过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板测量人体自然行走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以逆动力学解算人体关节力矩从而可以为负重下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人体关节力矩正向测试模型进行标定。
所述逆动力学解算过程,如图8所示,建立人体下肢三连杆模型,对每个连杆建立牛顿欧拉方程,得到人体动力学模型,见图9。再通过vicon系统与贴在人体下肢的标记点,通过vicon系统配套软件解得速度以及加速度等信息,结合国标给定的人体参数计算公式,得到质量转动惯量,求解得到人体各关节力与关节力矩。
所述国标人体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Y=B0+B1X1+B2X2
Ii=B0+B1X1+B2X2(i=x,y,z)
再对人体无外骨骼时的负重行走进行测量,通过压力跑台、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以及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测得一维足底压力、人体运动学信息以及肌肉肌电信息,由一维足底压力与人体运动学信息,以逆动力学解算得到人体关节力矩,再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实现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得到人体无外骨骼负重下的下肢关节力矩。
再由足底压力鞋垫、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以及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测得穿戴外骨骼负重下的一维足底压力、人体运动学信息以及肌肉肌电信息,同样以逆动力学解算得到人体关节力矩,再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实现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得到人体穿戴外骨骼负重下的下肢关节力矩。
所述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为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三维测力板为AMTI三维测力板,压力跑台为Zebris压力跑台,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足底压力鞋垫为pedar分布式足底压力鞋垫。
传统逆动力学解算关节力矩方法多采用三维测力板及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结合人体运动学信息,实现对人体关节力矩的精确解算。但该方法无法采集人体穿戴外骨骼之后的足底压力信息,且计算通常较为耗时,不能应用于关节力矩实时解算中。
采用逆动力学的人体膝关节力矩解算方法,可以解决三维测力板无法采集穿戴外骨骼时的人体动力学信息的问题,通过足底压力鞋垫测量人体足底压力,由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的标志点设置获得下肢所需运动学信息,通过牛顿欧拉方程实现逆动力学解算助力外骨骼系统中的人体下肢关节力矩,这些获取关键数据的设备组成的系统即为关节力矩信息采集系统。
通过足底压力进行人体膝关节力矩逆动力学解算,还需要得到足底压力合力位置,即压力中心,如图2所示,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可以将足底分为3个压力区,前脚掌区、中脚掌区和后脚掌区,每个分区具有多个传感器,三个区的压力即为所求的足底压力,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111
如图3所示,关节力矩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分为人体生物学信息采集系统,人体三维运动学信息采集系统及人体动力学信息采集系统三个子系统。
人体生物学信息采集系统,基于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利用表面肌电生理感知技术,解码人体在实际运动情境中的人体生理电信号的变化过程,实时获取并记录人体肌肉激活程度,从而直接定量表征人体实际运动状态和生理特征。由于肌电特性具有个体差异,同一个体也有时变差异,因此在实际中使用时,需要对基于肌电的关节力矩估算模型进行测试前的校准。同时采用基于肌肉电信号的关节力矩估算模型对下肢关节力矩进行解算,并将这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对基于肌肉电信号的关节力矩估算模型进行修正标定。
人体三维运动学信息采集系统,基于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的肢体主动运动位姿及状态的感知技术,实现记录人体在不同时刻下的空间运动位置,从而实现对于人体运动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运动学信息的精确解算。
人体动力学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基于鞋垫式足底压力采集传感器或压力跑台上的压力传感器获取人体运动状态下足底压力值变化信息及足底压力中心位置,通过变化的人体足底压力信息,结合人体三维运动信息,基于逆向动力学从而推算出人体关节力矩。三维测力板能够获取更为准确的三维方向上的人体足底压力信息。人体运动速度主要由跑步机或压力跑台进行限定,避免由于人体的实际运动速度的不同,对穿戴与不穿戴外骨骼这两种不同状态下力矩值测量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如图4所示,受试者首先要进行自然行走步态数据采集,在不穿戴外骨骼以及不负重的情况下使用三维测力板和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进行人体无负重关节力矩测试,通过采集人体自然行走时足底一维压力信息、压力中心信息和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计算出较为准确的人体关节力矩,并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为后续力矩实验提供基准关节力矩。整个测试过程应保证测试者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速度v行走t1时间,可以使用节拍器进行行走速度的控制,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在多次行走训练后再采集数据,并且进行多次实验。
所述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信息的采集使用AMTI三维测力板,测试者不背负重物自然行走在测力板上,通过其配套的软件可以测得人在行走时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以及测试者的足底压力中心位置。
所述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使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在人体下肢相关学位贴上配置的标记点,通过vicon系统中的红外摄像头记录人体运动轨迹,再由配套软件系统计算得到人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信息。
所述踝、膝、髋关节力矩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131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133
2)如图5所示,穿戴外骨骼时基于神经网络建立表面肌电-关节力矩映射模型的人体关节力矩测试系统,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包括人体穿戴外骨骼负重情况下的足底一维压力信息、压力中心信息、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以及下肢表面肌电信息,通过逆运动学计算人体关节力矩,并与基准力矩进行对比验证,确保计算的数据准确,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建立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模型,得到人体穿戴外骨骼负重行走下的关节力矩。在受试者穿戴外骨骼并负重G1行走的情况下,采集其以速度v行走t1时间段内的数据,计算得到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t、M-t、M-t;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试完成后休息10~15分钟,通过受试者自评及便携式心率仪控制,保证受试者得到足够的休息,从而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可靠。
所述鞋垫式足底压力信息采集使用pedar分布式足底压力鞋垫,测试者穿戴压力鞋垫后,穿戴外骨骼进行负重行走,通过鞋垫上的传感器采集数据,再传输到配套软件上处理,得到负重行走时足底压力与压力中心位置。
所述表面肌电信息采集使用Noraxon无线肌电表面采集系统,将无线表面肌电传感器贴在主要肌肉位置,记录人体运动时肌肉活动程度,再对采集的肌电数据进行滤波、特征提取、降采样以及幅值归一化等处理,可以提取肌电均方根值(RMS)与平均整流肌电值(AEMG)等信息。
所述关节力矩神经网络预测如图10所示,将无线表面肌电系统处理得到的特征数据、vicon系统采集得到的关节角度以及逆运动学求解得到的关节力矩分别进行幅值归一化处理,然后代入建立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测试,从而得到基于神经网络的人体关节力矩预测值。
3)如图6所示,在受试者不穿戴外骨骼进行负重行走时,采用压力跑台、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包括人体负重行走下的足底一维压力信息、压力中心信息、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以及下肢表面肌电信息,通过逆动力学计算人体关节力矩,并与基准力矩进行对比验正,确保数据准确,将关节力矩、表面肌电以及关节角度代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实现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模型,得到人体无外骨骼负重行走下的关节力矩。测试者在不穿戴外骨骼时,进行0到40kg负重测试,负重增加间隔为5kg,让测试者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同样速度v行走相同时间段t1,采集各时间段内不同负重下的数据,从而得到不同负重下人体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髋1-t、M膝1-t、M踝1-t;每种负重情况下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试完成后休息10~15分钟,通过受试者自评及便携式心率仪控制,保证受试者得到足够的休息,从而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可靠。
根据计算得到的髋、膝、踝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髋1-t、M膝1-t、M踝1-t,由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各总驱动力矩:
髋关节总驱动力矩: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151
膝关节总驱动力矩: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152
踝关节总驱动力矩:
4)根据步骤(3)测得的不同负重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与人体总关节驱动力矩间的数据,通过插值补点作出不穿戴外骨骼时负重与总关节力矩的拟合曲线,再将穿外骨骼时负重为G1时的关节力矩与时间的关系代入步骤(3)计算得到的关节总力矩M代入到拟合曲线,得到在关节力矩为M时,测试者不穿戴外骨骼的负重G2,那么助力外骨骼平均助力效率η即为外骨骼机器人有效负重与总负重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2258111890000154
式中,η为效率,G1为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时背负的重量,G2为在人体主要助力关节力矩相等的情况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的大小。

Claims (7)

1.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人不穿戴外骨骼并且不背负重物,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速度v行走t1时间,采用三维运动采集系统和测力跑台获得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以逆动力学解算的人体关节力矩作为基准,对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人体关节力矩正向测试模型进行验证;
2)人穿戴外骨骼并负重G1,采用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方法,测试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速度v行走t1时间段内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t、M-t、M-t;
3)人不穿戴外骨骼,进行0到40kg负重测试,测试间隔为5kg,从0kg开始,每次测试负重增加5kg,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同样速度v行走相同时间段t1,测试该时间段内不同负重下人体的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髋1-t、M膝1-t、M踝1-t;
4)根据实验测得的不同负重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与人体总关节驱动力矩间的数据,通过插值补点作出不穿戴外骨骼时负重与关节力矩的拟合曲线,再将穿外骨骼时负重为G1时计算得到的关节力矩M代入到拟合曲线,(见实施方式)得到在关节力矩为M时不穿戴外骨骼的人体负重G2,那么助力外骨骼平均助力效率η即为外骨骼机器人有效负重与总负重的比值,即:
Figure FDA0002258111880000011
式中,η为效率,G1为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时背负的重量,G2为在人体主要助力关节力矩相等的情况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逆动力学解算为建立人体下肢三连杆模型,对每个连杆建立牛顿欧拉方程,得到人体动力学模型,再通过vicon系统与贴在人体下肢的标记点,通过vicon系统配套软件解得速度以及加速度等信息,结合国标给定的人体参数计算公式,得到质量转动惯量,求解得到人体各关节力与关节力矩;
所述国标人体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Y=B0+B1X1+B2X2
Ii=B0+B1X1+B2X2(i=x,y,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对人体无外骨骼时的负重行走进行测量,通过压力跑台、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以及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测得一维足底压力、人体运动学信息以及肌肉肌电信息,由一维足底压力与人体运动学信息,以逆动力学解算得到人体关节力矩,再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实现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得到人体无外骨骼负重下的下肢关节力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由足底压力鞋垫、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以及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测得穿戴外骨骼负重下的一维足底压力、人体运动学信息以及肌肉肌电信息,同样以逆动力学解算得到人体关节力矩,再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实现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得到人体穿戴外骨骼负重下的下肢关节力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为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三维测力板为AMTI三维测力板,压力跑台为Zebris压力跑台,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足底压力鞋垫为pedar分布式足底压力鞋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可以将足底分为3个压力区,前脚掌区、中脚掌区和后脚掌区,每个分区具有多个传感器,三个区的压力即为所求的足底压力,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581118800000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体步骤为:
受试者首先要进行自然行走步态数据采集,在不穿戴外骨骼以及不负重的情况下使用三维测力板和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进行人体无负重关节力矩测试,通过采集人体自然行走时足底一维压力信息、压力中心信息和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计算出较为准确的人体关节力矩,并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为后续力矩实验提供基准关节力矩,整个测试过程应保证测试者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速度v行走t1时间,可以使用节拍器进行行走速度的控制,在多次行走训练后再采集数据,并且进行多次实验;
所述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信息的采集使用AMTI三维测力板,测试者不背负重物自然行走在测力板上,通过其配套的软件可以测得人在行走时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以及测试者的足底压力中心位置;
所述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使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在人体下肢相关学位贴上配置的标记点,通过vicon系统中的红外摄像头记录人体运动轨迹,再由配套软件系统计算得到人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信息;
所述踝、膝、髋关节力矩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Figure FDA0002258111880000041
Figure FDA0002258111880000042
步骤2:穿戴外骨骼时基于神经网络建立表面肌电-关节力矩映射模型的人体关节力矩测试系统,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包括人体穿戴外骨骼负重情况下的足底一维压力信息、压力中心信息、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以及下肢表面肌电信息,通过逆运动学计算人体关节力矩,并与基准力矩进行对比验证,确保计算的数据准确,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建立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模型,得到人体穿戴外骨骼负重行走下的关节力矩,在受试者穿戴外骨骼并负重G1行走的情况下,采集其以速度v行走t1时间段内的数据,计算得到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t、M-t、M-t;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试完成后休息10~15分钟;
所述鞋垫式足底压力信息采集使用pedar分布式足底压力鞋垫,测试者穿戴压力鞋垫后,穿戴外骨骼进行负重行走,通过鞋垫上的传感器采集数据,再传输到配套软件上处理,得到负重行走时足底压力与压力中心位置;
所述表面肌电信息采集使用Noraxon无线肌电表面采集系统,将无线表面肌电传感器贴在主要肌肉位置,记录人体运动时肌肉活动程度,再对采集的肌电数据进行滤波、特征提取、降采样以及幅值归一化等处理,可以提取肌电均方根值(RMS)与平均整流肌电值(AEMG)等信息;
所述关节力矩神经网络预测,将无线表面肌电系统处理得到的特征数据、vicon系统采集得到的关节角度以及逆运动学求解得到的关节力矩分别进行幅值归一化处理,然后代入建立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测试,从而得到基于神经网络的人体关节力矩预测值;
步骤3:在受试者不穿戴外骨骼进行负重行走时,采用压力跑台、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包括人体负重行走下的足底一维压力信息、压力中心信息、标志点三维运动信息以及下肢表面肌电信息,通过逆动力学计算人体关节力矩,并与基准力矩进行对比验正,确保数据准确,将关节力矩、表面肌电以及关节角度代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实现表面肌电对关节力矩的预测模型,得到人体无外骨骼负重行走下的关节力矩,测试者在不穿戴外骨骼时,进行0到40kg负重测试,负重增加间隔为5kg,让测试者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同样速度v行走相同时间段t1,采集各时间段内不同负重下的数据,从而得到不同负重下人体髋、膝、踝关节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髋1-t、M膝1-t、M踝1-t;每种负重情况下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试完成后休息10~15分钟;
根据计算得到的髋、膝、踝的力矩与时间的关系M髋1-t、M膝1-t、M踝1-t,由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各总驱动力矩:
髋关节总驱动力矩:
Figure FDA0002258111880000061
膝关节总驱动力矩:
Figure FDA0002258111880000062
踝关节总驱动力矩:
Figure FDA0002258111880000063
步骤4:根据步骤3测得的不同负重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与人体总关节驱动力矩间的数据,通过插值补点作出不穿戴外骨骼时负重与总关节力矩的拟合曲线,再将穿外骨骼时负重为G1时的关节力矩与时间的关系代入步骤3计算得到的关节总力矩M代入到拟合曲线,得到在关节力矩为M时,测试者不穿戴外骨骼的负重G2,那么助力外骨骼平均助力效率η即为外骨骼机器人有效负重与总负重的比值,即:
Figure FDA0002258111880000064
式中,η为效率,G1为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时背负的重量,G2为在人体主要助力关节力矩相等的情况下,不穿戴外骨骼时人体负重的大小。
CN201911061624.3A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10811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1624.3A CN110811553B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1624.3A CN110811553B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1553A true CN110811553A (zh) 2020-02-21
CN110811553B CN110811553B (zh) 2021-01-15

Family

ID=69552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1624.3A Active CN110811553B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11553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1196A (zh) * 2020-04-16 2020-08-04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85769A (zh) * 2020-05-20 2020-09-22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外骨骼功能检测系统
CN112536821A (zh) * 2020-12-02 2021-03-23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原地搬举负载的外骨骼设计方法
CN113081429A (zh) * 2021-04-16 2021-07-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柔性智能辅助系统
CN113180643A (zh) * 2021-04-25 2021-07-30 燕山大学 一种外骨骼助力检测装置及其评价方法
CN113283116A (zh) * 2021-06-16 2021-08-20 北京理工大学 多信息融合的人体运动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13459158A (zh) * 2021-06-02 2021-10-01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外骨骼助力效能测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74660A (zh) * 2021-12-09 2022-01-28 重庆理工大学 基于连续上台阶步态下肢助力外骨骼效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4668389A (zh) * 2022-03-04 2022-06-28 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旋转矩阵的外骨骼设备穿戴误差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17798931A (zh) * 2024-01-31 2024-04-02 西安德润和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械外骨骼助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75540U (zh) * 2012-09-03 2013-04-17 浙江大学 一种可穿戴式重型物资搬运助力仿生外骨骼
CN103239307A (zh) * 2013-04-24 2013-08-1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助力型外骨骼用负重承载效率检测方法
CN107490470A (zh) * 2017-07-03 2017-12-19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上肢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US20190152047A1 (en) * 2017-11-20 2019-05-23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Biomechanical assistive device
US20190298599A1 (en) * 2018-03-27 2019-10-03 Dephy, Inc. Dynamic mounting mechanism for an exoskelet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75540U (zh) * 2012-09-03 2013-04-17 浙江大学 一种可穿戴式重型物资搬运助力仿生外骨骼
CN103239307A (zh) * 2013-04-24 2013-08-1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助力型外骨骼用负重承载效率检测方法
CN107490470A (zh) * 2017-07-03 2017-12-19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上肢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US20190152047A1 (en) * 2017-11-20 2019-05-23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Biomechanical assistive device
US20190298599A1 (en) * 2018-03-27 2019-10-03 Dephy, Inc. Dynamic mounting mechanism for an exoskeleton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1196A (zh) * 2020-04-16 2020-08-04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85769A (zh) * 2020-05-20 2020-09-22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外骨骼功能检测系统
CN112536821B (zh) * 2020-12-02 2021-12-07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原地搬举负载的外骨骼设计方法
CN112536821A (zh) * 2020-12-02 2021-03-23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原地搬举负载的外骨骼设计方法
CN113081429A (zh) * 2021-04-16 2021-07-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柔性智能辅助系统
CN113180643A (zh) * 2021-04-25 2021-07-30 燕山大学 一种外骨骼助力检测装置及其评价方法
CN113180643B (zh) * 2021-04-25 2022-09-02 燕山大学 一种外骨骼助力检测装置及其评价方法
CN113459158A (zh) * 2021-06-02 2021-10-01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外骨骼助力效能测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59158B (zh) * 2021-06-02 2022-12-20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外骨骼助力效能测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83116B (zh) * 2021-06-16 2022-08-05 北京理工大学 多信息融合的人体运动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13283116A (zh) * 2021-06-16 2021-08-20 北京理工大学 多信息融合的人体运动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13974660A (zh) * 2021-12-09 2022-01-28 重庆理工大学 基于连续上台阶步态下肢助力外骨骼效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4668389A (zh) * 2022-03-04 2022-06-28 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旋转矩阵的外骨骼设备穿戴误差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14668389B (zh) * 2022-03-04 2024-07-12 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旋转矩阵的外骨骼设备穿戴误差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17798931A (zh) * 2024-01-31 2024-04-02 西安德润和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械外骨骼助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1553B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1553B (zh) 一种用于负重外骨骼助力效率的检测方法
CN110916679B (zh) 一种人体下肢位姿步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Gujarathi et al. Gait analysis using imu sensor
CN109940584A (zh)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及其检测人体运动意图的检测方法
CN106539587A (zh) 一种基于多运动传感器的跌倒风险评估以及监测系统及评估方法
US20130110011A1 (en) Method of monitoring human body movement
Gouwanda et al. A low cost alternative to monitor human gait temporal parameters–wearable wireless gyroscope
He et al. A wearable sensing and training system: Towards gait rehabilita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CN105229433A (zh) 用于测定个体体重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鞋垫
JP2012000343A (ja) 歩行解析システムおよび歩行解析方法
CN110652299B (zh) 面向下肢软质外骨骼的多源传感信息融合系统
Varela et al. A kin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walking by using CaTraSys
US20140100494A1 (en) Smart gait rehabilitation system for automated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JP6858400B2 (ja) 歩行訓練装置、歩行診断装置、体重免荷装置、及び歩行診断方法
Panagiota et al. Assessment of human gait speed and energy expenditure using a single triaxial accelerometer
Kwon et al. A practical strategy for sEMG-based knee joint moment estimation during gait and its valid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cerebral palsy
CN102228379A (zh) 平衡检测系统
Hwang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user’s muscular torque for an over-ground gait rehabilitation robot using torque and insole pressure sensors
Lou et al. IMU-based gait phase recognition for stroke survivors
KR20230038133A (ko) 보행 분석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Bajpai et al. A novel instrumented outsole for real-time foot kinematic measurements: validation across different speeds and simulated foot landing
TWI502389B (zh) 生物力學分析系統與方法
CN110693501A (zh)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行走步态无线检测系统
Liu et al. An IMU-based ground reaction force estim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walking balance assessment
Hu et al. Stiffness optimal modulation of a variable stiffness energy storage hip exoskeleton and experiments on its assistance effe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